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临夏州

临夏州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康乐牛

  康乐牛   康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康乐县是我省肉牛大县,目前已发展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近年来康乐县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探索出被省内外政府、企业广泛借鉴的“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目前,康乐县已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肉牛大县,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   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通过财政配套、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社会化服务,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在生产环节上,创立和推广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协会组织、基地参与、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在融资环节上,率先成立了担保公司,实现资金放大增量,有效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全产业链上建立了良好的发展机制,探索出了新模式,对甘肃省现代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篇:莲花山花儿会

东乡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 “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作。据考证,临夏古称“枹罕”,河州羊又称“栈羊”,曾是朝廷贡品, “栈罕赤髓羯羊肉”,历来出名。我州东乡族自治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壮,富有营养,因而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无素,久食能坛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温肾壮涵F强体提神,补脾健胃,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作用。据说,河州姑娘肌肤娇嫩,靓丽多姿,脸上水露露的, “红处红,白处白”,与从小食羊肉有关。    手抓羊肉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于制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选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风味不同。最著名的有东乡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招待客人上席时,若突出地方民族风味,一般上系列手抓,若单盘上席一般用羊肋条。   地域范围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锁南、春台、柳树、大树、北岭、龙泉、董岭、考勒、沿岭、汪集、高山、风山、车家湾、免古池、坪庄、那勒寺、赵家、五家、果园、百和、关卜、东塬、河滩、唐汪、达板 25个乡镇   特定品质   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   文化典故   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   下一篇:唐汪川杏

和政啤特果

  特果原名皮囊果(当地人也称“芽面包”、酸巴梨、皮胎果)。系蔷薇科苹果亚科新疆梨系统的一个地方栽培品种,处于梨属植物分布的上限。它具有树势强健、树龄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喜阴湿耐寒、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特点。啤特果果品味酸甜、性温,含水量有多种氯基酸、糖类、维生素和钾、钙、铁等微量元素,是一种品位极高的绿色食品。啤特果具有养胃润肺、消渴止咳、软化血管等多种保健功能。目前在甘肃省临夏市和政县有大面积栽培,啤特果外形似梨,更像冻梨。   啤特果是生长在甘肃省和政县海拔2200—2400米山区的一种独特山珍,该树种树龄高、挂果期长、产量大。据考证,树龄最高可达180年,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800公斤左右。是中国独特的山珍果。   截止目前,该县啤特果栽培面积已达到9.7万亩,挂果面积3.2万亩,年产量6280吨,果品产值315.6万元;啤特果品加工企业达6家,累计加工果品超过3000吨,自发形成产地交易市场4处,年交易量达2000吨,建成鲜果、果汁贮藏库15个,龙头企业加工能力逐步提升,“种植、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条已逐步形成。同时,“和政啤特果”、“松鸣岩牌”、“南阳牌”、“陨石牌”等名优产品品牌在省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博览会上,“和政啤特果”荣获“甘肃十大名果”称号;八八啤特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啤特果系列饮料荣获加工类“金奖”;2009年12月,和政县啤特果协会成功注册了“和政啤特果”原产地证明商标,有效提升了果品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特定品质   啤特果是生长在甘肃省和政县海拔2200—2400米山区的一种独特山珍,该树种树龄高、挂果期长、产量大。据考证,树龄最高可达180年,单株产量最高可达1800公斤左右。是中国独特的山珍果。   下一篇:和政蕨菜

刘家峡红枣

  地域范围    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刘家峡镇、岘塬镇、三塬镇、盐锅峡镇、西河镇共六个镇五十个村   特定品质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文化典故     永靖栽植枣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枣树一般萌蘖苗栽植2~3年就能结果,无论分株、嫁接、根条扦插都能容易成活。在刘家峡、盐锅峡枣园中,200~300年左右的健康枣树到处可见   下一篇:永靖红枣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翻开《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积石山县志》,在志书前集中排列的彩色图片中,各有一幅题名《薄皮核桃》和《大河家鸡蛋皮核桃》的彩色照片与其它地方名产照片排列在一起。照片中盛在碟子里的核桃,壳光滑,有几颗壳已弄破,露出饱满略呈淡黄色的核桃仁,可以看出其壳很薄,桃仁间没有夹层。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大河家鸡蛋皮核桃。《临夏回族自治州志·林业志》写道:"大河家核桃种植资源丰富,据1964年省、州果树资源调查:有六月黄、大0、鸡蛋皮、鸭蛋、石拿、绵核桃、大三棱、小三棱、柴核桃等。鸡蛋皮核桃最出名。"    核桃亦称胡桃,胡桃科,落叶乔木,树高20-40米不等,树冠覆盖面可达400-1200平方米,初夏开花,单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下垂,核果称椭圆形或球形。仁富含油质,醇肥味美,可食用、榨油,也可入药,性温味甘,功能温沛补肾,主治虚寒喘咳、肾虚腰痛等症。营养丰富,是健脑之上品。积石山核桃栽植有2000多年历史,各乡镇均有栽培,品种较多,年产量在10万公斤左右,但以大河家镇、四堡子乡鸡蛋皮最为有名,这种核桃壳光滑而薄,似"鸡蛋皮",用手轻轻一捏即可破壳,脱仁容易,仁醇肥香甜,品质优良且出仁率高。产量较高,单株产量可达90-120公斤。但挂果树不多,没形成规模,产品供不应求,近年已引起自治县0高度重视,扶持发展这种地方特产,已在大河家、四堡子建立苗圃约十亩,每年可出苗2000余株,并已栽植500余亩,相信鸡蛋皮核桃这一地方名产一定会成为自治县特色经济中的拳头产品。(《积石山史话》董克义)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积石县大河家镇、刘集乡、石塬乡、柳沟乡、关家川乡、胡林家乡、安集乡、银川乡、铺川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原生核桃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700m至1950m,土壤为黑垆土、红土,土壤pH值6.3至8.2,有机质含量≥1%,土壤厚度≥1m。   三、栽培管理   1.苗木:以普通实生苗为砧木的嫁接苗。   2.定植:定植时间是4月中下旬,定植株行距果粮间作采用6×8m或8×9m,每公顷≤139株;纯园栽培采用3×5m或4×6m,每公顷≤417株。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幼树每年每株施用腐熟有机肥15kg;初果期树每年每株施用腐熟有机肥25kg;盛果期树每年每株施用腐熟有机肥35kg。   4.整形修剪:树冠内枝条分布均匀,保证通风透光。   5.鲜果采收:当全株1/3以上青果自然开裂时即可采收。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加工   1.脱青皮:在采收当天不能脱皮的,堆沤后及时脱皮。   2.干燥:晒干或烘干至坚果含水率≤8%。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果形 壳面特征 外壳颜色 种仁色泽 口感   卵圆形 缝合线紧密,果面光滑 浅黄色 黄白色 香甜   2.理化指标:   单果重(g) 壳厚度(mm) 出仁率(%) 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   >8.0 1.0~1.6 50%~60% >52 >16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积石酿皮

刘家峡西红柿

  “刘家峡西红柿”形状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形美色艳、单果重300克-500克、光泽红亮,酸甜可口,每百克西红柿富含维生素A92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等多种营养成分,产地分布于太极镇、刘家峡镇等5个镇,50个村。   永靖西红柿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产量高。永靖的川水地大部分土壤属于砂壤土,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西红柿的生长。二是质量好。永靖生产的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便于贮藏和长途运输。   永靖的大棚蔬菜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种植面积达1.1万亩,其中西红柿种植面积0.8万亩,亩产高达800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并具有很高的市场信誉。永靖西红柿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产量高。永靖的川水地大部分土壤属于砂壤土,光照充足,水源丰富,适宜西红柿的生长。二是质量好。永靖生产的西红柿个大而圆,果形整齐,单果重0.3公斤~0.5公斤,色泽红亮,味酸甜,口感好。果肉皮层厚,耐挤压能力强,便于贮藏和长途运输。三是上市早,成熟期集中。由于永靖境内具有西红柿生长的光照条件和适宜的土壤,使不同类型,有不同时间的成熟期,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它以年销6.4万吨的纪录在城乡市场独占鳌头。为当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打开了一条顺利通道。   樱桃西红柿属番茄,属一年生蔬菜,是番茄半栽培亚种中的一个变种,原产南美洲热带秘鲁,从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我国90年代初引进,永靖县99年引种试验温室栽培获成功。樱桃西红柿以成熟果实供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完熟果实糖度达7-8度,每100克果中水份9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2.5-3.8克,蛋白质0.6-1.2克,维生素C20-30毫克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丙、矿物质等,可当成水果生食或当菜肴熟食,也能制成罐头等,具有独特风味,其果汁对肝脏病有特效,有利尿、保肾之功效,其果皮中含有与维生素D作用相同的物质,可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脑溢血等病症。   刘家峡西红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为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刘家峡镇、岘塬镇、三塬镇、盐锅峡镇、西河镇共六个镇五十个村。   下一篇:刘家峡红枣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座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彩和精湛技艺。   临夏砖雕,历史悠久,始于宋金,成熟于明清,完善于当代,它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河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凝结着临夏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悠久的灿烂文化。其艺术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湛细致,极具想象力和表现力,主要用于影壁、墙面、门楣、棰头等处的建筑装饰,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栩栩如生,雅俗共赏,博得了中外游客和众多艺术家的赞誉,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2006 年,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河州砖雕”商标。同年 10 月份,在全国第 100 届广交会上引起了1总理、1副总理等领导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效应。   为了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着力打造经营性文化拳头产品,使传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临夏砖雕产业,把我县砖雕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 年,县上因势利导,按照“小产品、大产业、大市场”的产业开发思路,从砖雕艺人技艺的传承保护、提升传统工艺水平、解决“小而散”问题、走好深度开发和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入手,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培育力度,成功兴办神韵砖雕有限责任公司和能成砖雕有限公司,并迅速发挥效益,其砖雕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并于 2008 年 5 月 9 日,在能成砖雕公司成立临夏州砖雕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进一步推进砖雕产业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2008 年全县生产砖雕产品 30000 平方米,实现产值 3850 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11.8% ,目前,砖雕产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甘肃省临夏市的枹罕镇、城郊镇、折桥镇、南龙镇;临夏县的黄泥湾乡、尹集镇、韩集镇、土桥镇、新集镇、马集镇、莲花镇、先锋乡、漫路乡、红台乡;和政县的城关镇、三合镇、马家堡镇、买家集镇、松鸣镇;广河县的城关镇、三甲集镇、祁家集镇、齐家镇;康乐县的附城镇、苏集镇、莲麓镇、虎关乡;永靖县的刘家峡镇、盐锅峡镇、太极镇、西河镇、三塬乡、岘塬镇、陈井镇、三条岘乡、杨塔乡;东乡县的锁南镇、达板镇、河滩镇、唐汪镇、东塬乡;积石山县的吹麻滩镇、大河家镇、别藏镇、居集镇、刘集乡、寨子沟乡、铺川乡、银川乡、石塬乡等现辖行政区域   下一篇:临夏大理石

珍珠西红柿

  珍珠西红柿

临夏大红袍

  临夏县北塬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平均海拔1735-2206米之间,平均气温6.4°C-7.7°C。受刘家峡水库气候影响,加之从大夏河引水上塬,适宜花椒种植。    在土地承包到户前,花椒在县境内有一些零星种植,因数量少,只能自给自足,经济效益甚微。1981年,临夏县莲花镇加大花椒种植面积,采取椒粮混种方式,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粮食高2.7倍。1985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239亩,年产花椒38.5万吨。1988年后,响应临夏县委、县政府"花椒满山,果树满川"的号召,莲花镇率先从育苗入手,充分利用荒山沟壑、田边地梗,大力种植花椒,其他各乡镇也开始逐步推广花椒种植。至1992年,莲花、南塬花椒基地面积达9.14万亩,其中莲花镇产花椒11.4吨,收入37.6万元,户均209元,经济效益显著。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临夏县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把建设花椒基地作为退耕还林的重点措施,提出"抓莲花,促南塬,带全县,建设20万亩花椒基地"的奋斗目标,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整体推进"思路,采取县上抓组织、抓扶持、抓推广,乡上抓规模、抓基地、抓落实,部门抓指导、抓技术、抓服务的工作措施,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大力开发"四荒地"资源,鼓励科技人员、致富能人承包花椒造林项目,并邀请省州专家实地培训种植技术,花椒基地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使花椒种植逐步成为以北塬片11个乡镇为中心、覆盖全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全县建成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花椒林33个,其中2000亩以上的8个,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3万亩的速度递增。2009年,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6.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2.2万亩,花椒产量突破2250吨,产值达到771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的莲花镇,累计栽植花椒12300亩(其中荒山荒坡造林6750亩)、87万株(已挂果66万株),户均540株,人均121株,全镇花椒产量突破600吨,收入1000万元以上,户均花椒收入5320元,人均花椒收入1180.5元,花椒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8%。    县境内花椒有绵椒和刺椒之分,刺椒发芽早,品质好,价格高,但产量稍低,不耐冻;绵椒发芽迟,品质稍逊,价格低,但产量高,耐冻。为确保收成,两种品种均有种植。基地内出产的为"大红袍"花椒,其品质优良,色泽艳丽,粒大肉厚,味道纯正,每年均有四川、山东、青海等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为做大做强花椒产业,临夏县从莲花镇地处临夏、永靖、东乡、积石山四县交接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的实际出发,加大花椒特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成立花椒协会,招商引资创办花椒加工企业和花椒交易市场,使莲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周边生产的80%的花椒均通过这里销往外地。每年8、9月份是万顷塬上最美丽的季节,数万亩花椒进入成熟期,漫山遍野红灿灿一片,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特有的麻香味,不仅扮靓了黄土台塬,而且成了全县见效快、效益好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下一篇:啤特果

永靖草莓

  永靖草莓   永靖草莓以独特的品质,丰富的营养赢得“水果皇后”的美称。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色泽鲜红,柔嫩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罐头等。成熟早,在春末夏初的水果淡季即可上市。由于栽培方式的多样化,既使在严冬季节也可吃上美味可口的新鲜草莓。其产品已销往临夏、甘南、兰州、西宁等地。永靖草莓栽植面积大,主要集中在黄河、湟水沿岸的西河、盐锅峡、刘家峡地区,栽植面积达2500亩以上;而且草莓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已销往临夏、甘西宁永靖正在塬台灌区筹建万亩蔬菜基地,草莓已在塬台灌区安家落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下一篇:刘家峡百合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   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地处大夏河与黄河河谷阶地上的河滩镇,俗称-川。这里土层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年积温2500℃-3300℃,适宜花椒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也吹醒了这里的村民对"大红袍"花椒   的那份执着热爱。他们又一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满腔的热情,开挖荒坡山地。把"红希望"洒播在各类闲散地带,"大红袍"花椒的馨香,又萦绕在-川上空。1989年,东乡县将花椒列为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化发展。把川水区的河滩镇作为重点区域发展,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育"大红袍"花椒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开发荒山荒坡,承包花椒造林项目,扩大椒林栽植规模。   在1995年的甘肃省农土特产品评鉴会上,东乡县农林局从河滩镇选送的"大红袍"花椒获得金奖。目前,河滩万亩花椒林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已达2.1万亩,160万株,其中挂果50多万株,常年产量达37万斤,实现收入400万元,户均近千元,人均增收1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镇"。   2004年,东乡县以河滩镇花椒基地为榜样,提出了"沿河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建设项目,在洮河及刘家峡库区沿岸的考勒、董岭、唐汪、达板等八个乡镇广种"大红袍"花椒,现已完成5.3万亩。   "大红袍"花椒,也激漾起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名句,有位东乡诗人对"大红袍"花椒有这样的赞美:   "大红袍"花椒   味道香淳   黄土坡处处栽植   那不是嫩蕊佳茗   是古河州花椒醉人   大红袍麻而不娇   不崇富贵   甘于清贫   尽管枝叶灰黝   可身披针刺不甘欺凌   春风吹来万花映红   唯花椒严守方阵   待到盛夏伏暑时   繁枝茂叶间珠串火红   沉甸甸的黄土地   孕育   红湫湫的果实艳俊   金灿灿的阳光   赐赋   麻辣辣的香馨   芬芳漫溢十里乡村下一篇:东乡手抓羊肉

临夏花椒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近4年来,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2004年底,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目前,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积石山,该县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于04年,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在推进治理措施上,该县咬定项目不放松,先后争取到8.1万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国务院侨办万亩花椒基地扶持项目,通过招商引资,1999年,积石山县被列为全省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该县花椒种植面积每年以3万亩的规模发展,总面积达到15万亩,已挂果近7万亩,年产花椒41万公斤。又集中全县财力实施10万亩花椒基地建设项目,在吹桥公路沿线栽植花椒10万亩、600余万株,提出建设甘肃重要花椒基地和“中国花椒之乡”的发展目标,建成贯穿铺川、银川、安集、胡林家、关家川等5个干旱山区乡镇的百里花椒长廊和集梯田、集雨节灌、小型提灌、节水灌溉为一体,林、草、粮结合,花椒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尕娃顶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以花椒加工为主、投资达1200万元的安集麓安山珍加工厂。精心编制完成花椒产业发展规划,着手对境内以东北部干旱山区为主的项目规划区实施综合治理。近年来,积石山县全力实施退耕还林惠民工程,整沟、整梁、整流域发展花椒,力争把小花椒做成大产业。如今,全县花椒累计栽植面积达27万亩,花椒总产量15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花椒产业建设覆盖15个乡镇,85个行政村。花椒主产区户均收入3347元,人均收益739.8元。2004年12月,该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          为了增强花椒产业发展后劲,县上请来省、州林业专家,培训乡村科技人员3000多人,积极引进刺椒、油椒、白椒、串串椒等优良品种,帮助农民掌握花椒高产栽培技术。如今,该县花椒产业已辐射到全县18个乡镇的80个行政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县还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栽植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并发放林地、林权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花椒产业、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下一篇:临夏葫芦雕刻

临夏大麻

  临夏市   大麻:盛产于枹罕乡、南龙乡,以柔软、洁白细长出名。   下一篇:油炸果

唐汪大接杏

  久负盛名的产于东乡县唐汪川,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培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唐汪大接杏肉质细密,味甜多汁,果色艳丽,富有芳香,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达150克,是极好的鲜食和加工品种。长期食用,具有润肺止渴、祛痰防癌等功效。   “唐汪川里有三宝,桃杏、瓜果、大红枣”。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唐汪川为有名的“桃杏之乡”,所产大接杏为甘肃三大名杏之一,以果实硕大,味甜适口而享誉西北。"天水的苹果安宁的桃,唐汪川大接杏是一宝"。久负盛名的大接杏因盛产于唐汪川而有唐汪大接杏之称。此地土壤多为冲积母质形成的黑红土和沙壤土,土质肥沃,渠水自流灌溉,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尤其是略含盐碱的红砂土,极适宜于杏树的生长,所以,自明清以来这里逐步发展成盛产杏子的好地方。唐汪川大接杏源于明代,已有五、六百年历史,以个大色鲜、外形美观、果肩突出、顶端椭圆、杏肉桔黄、质厚松脆、汁液丰富、香甜爽口,纤维少,易剥食为主要特色。   唐汪川杏重逾三两,含有丰富的糖类和维生素,营养丰富,是色、香、味、形俱佳的果品。唐汪川杏每年6月底上市,最宜鲜食,但杏子不宜久存,因此多加工成杏干、杏脯、杏酱、杏子汁、杏子酒、杏子罐头等美味食品。杏子性味甘酸、微温,有小毒,归经入肝、心、胃,有生津止渴、清热去毒之功效。杏子也是止咳去痰、润肠通便的良药。   据省、州科委20世纪80年代初普查,唐汪川有一个比较庞大的杏子家族,它的品种有大接杏、包核杏、泉眼口、早杏、胡抓等22种之多,而唐汪大接杏是最负盛名的优良品种之一。成熟的唐汪大接杏果实形如桃,桔黄色、个大、皮薄、肉厚、质软、纤维极少;平均单果重90.3克左右,最大的可达150克;汁多、味甜、醇香,品质上乘。其树形高大强健,丰产、稳产。大接杏百年大树树身高达15米上下,根系发达,分枝很多,树冠硕大,最大的可高达20米左右,产量惊人,在丰收年景,产量可达七、八百斤 。   下一篇:米拉尕黑

河州面片

  河州面片   临夏人以面为主食,对将出嫁的女儿要进行厨艺的培训,旧时有“上炕裁缝,下炕厨子”的讲究。出嫁后新娘在婆家要做“试刀面”,以展示厨艺。河州面片是临夏人居家最常见的面食。它制作工艺简单,不受地点限制,居家聚餐,旅行野游,皆可适用。   制作时,先将面粉用水调和、揉搓、捏团,捏成粗条状,之后掐成小团,蘸油搓成小条,稍发片刻,压扁之后在沸水中揪入面片。待熟后用笊打入碗中,放入清汤或臊子,撒上蒜苗丝、香菜即可食用。面片还按制作工艺可分清汤面片、酸汤面片、河沿面片、炒面片等   。下一篇:临夏大麻

和政蚕豆

  和政蚕豆,在民间俗称"大豆",以粒大、色白、饱满、味美、氨基酸多而著称。在县内,要数南部山区尕蚕豆集甜、香、脆、酥而最驰名。和政县有"蚕豆之乡"之美誉。   和政有"蚕豆之乡"之美誉,这里生产的蚕豆以粒大、色白、饱满、味美、氨基酸多而著称。在县内,要数南部山区尕蚕豆集甜、香、脆、酥而最驰名。1983年和政蚕豆被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定为优质出口产品,蚕豆出口远销到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东南亚诸国。        和政蚕豆,在民间俗称"大豆"。叫蚕豆,这是因为它从豆荚子里跳出来的时候,胖胖的,透着一种粉粉的嫩白,像蚕。叫它大豆,则是因为,在扁豆、碗豆、黄豆等多种豆子当中,它个头最大。        和政蚕豆的吃法归类可以分为磨成面做成饭吃和做馍吃与囫囵吃。而囫囵吃则又分为煮角吃、炒豆吃、烧豆吃。最为讲究和驰名的吃法要数炕灰烧吃了。金秋十月,大豆上场了,捡择上二三斤或更多,在牛粪或煤芭烧成的炕灰里倒上干软适宜的大豆,用铁锨来回拔搅,顷刻间就会听见哧哧的冒气声,一会儿又会发现冒出的气冲出一个又一个小气圈在炕灰里一闪一闪,五分钟或不到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会听见嘣嘣的欢快的大豆从灰里面蹦出来,此时就即刻用铁筛或粗竹筛将灰筛掉,把大豆和粗灰渣一起滤到另一边,稍凉一会,捡择出大豆,再用毛巾将大豆上的灰擦净,热乎乎的放到嘴里一嚼,那个香味,从百米外就能闻到。一到农历"二月二",山乡到处都弥漫着大豆的清香,而最多的就是烧熟的大豆,味长、味纯、味厚,叫人难以忘怀。   关滩沟乡:盛产蚕豆,以颗粒饱满味道香出名。   买家集乡:盛产蚕豆,以粒大饱满味道醇香出名。特产蕨菜。   买家集乡牙塘村:所产蚕豆出名。   下一篇:和政双低油菜

临夏州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临夏市 临夏大麻 河州面片 河州搅团 甜麦子 临夏酿皮子 河州牡丹 临夏锅盔 临夏手工地毯 糖合合 贾昌柿子 油炸果 羊肉葫茄 河州包子 临夏油馃 河州糖瓜 桶子肉
临夏县 临夏砖雕 临夏大红袍 临夏花椒 清真食品系列 民族特需用品 临夏蕨菜 啤特果 临夏彩陶 临夏大理石 临夏葫芦雕刻 康乐牛 东乡手抓羊肉 刘家峡西红柿 和政啤特果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永靖草莓
康乐县 康乐牛 康乐酿皮子 康乐搅团 牛羊杂割 油香康乐 康乐包子 康乐馓子 康乐馃馃 炕子 康乐锅盔 康乐甜醅 康乐蚕豆 康乐浆水面 撒饭 康乐牛排 康乐手抓羊肉
永靖县 刘家峡西红柿 刘家峡红枣 珍珠西红柿 永靖草莓 刘家峡大红枣 刘家峡黄河珍珠米 徐湾马铃薯 永靖百合 刘家峡百合 刘家峡樱桃西红柿 刘家峡黄河鲤鱼 永靖红富士 永靖红枣 和政啤特果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东乡手抓羊肉
广河县 临夏回族砖雕 广河甜醅 羊肉筏子 广河皮衣 和政啤特果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东乡手抓羊肉 康乐牛 刘家峡西红柿 临夏砖雕 临夏大红袍 永靖草莓 珍珠西红柿 临夏大麻 临夏花椒 河州面片
和政县 和政啤特果 和政蚕豆 和政双低油菜 和政蕨菜 东乡手抓羊肉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刘家峡西红柿 康乐牛 临夏砖雕 临夏大红袍 永靖草莓 珍珠西红柿 河州面片 临夏花椒 临夏大麻 “大红袍“花椒
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手抓羊肉 “大红袍“花椒 唐汪大接杏 唐汪川杏 天然地耳 三炮台盖碗茶 地锅锅 和政啤特果 康乐牛 刘家峡西红柿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临夏砖雕 珍珠西红柿 临夏大红袍 永靖草莓 临夏花椒
积石山县 大河家鸡蛋皮核桃 面肠 干馃 积石酿皮 阜地手抓羊肉 陇南核桃 保安腰刀 筏子 康乐牛 东乡手抓羊肉 刘家峡西红柿 和政啤特果 临夏砖雕 临夏大红袍

临夏州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