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吕梁 >> 汾阳市 >> 西河乡

西河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冀村长山药

  在我们冀村仁岩一带,脑袋是不能随便让人摸和拍的,即使是无意的,也要引起当事人的警示:“头脑,头脑,一碰就恼!”据说,这与那明末清初的名人傅山先生有关哩! 仁岩人曹良直,字古遗,丁丑年(1637)进士,曾任尉氏县知县,历官灵寿、雄县,擢兵科给事中,曾因制军事兵形条例八事而闻名,在朝为官时,他不避权贵,曾弹劾周廷儒十大罪状,论情似有不义之嫌,但以公论,则显得他大公无私。想当年,提督袁继咸被诬下狱,傅山薛宗周赴京伸冤,曹良直为冤案的平反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在大明崇祯年间,曹良直家中一下子来了不少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太原三立书院的学生,一个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由于他们生性豁达开朗,所以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并立志报效国家。 那时候,曹良直的家中并不富裕,要不是有那十亩薄地垫底,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全仰仗那几分土特产长山药,总算可以维持下去。 长山药是仁岩村传统的土特产,特点是面长,甜而有丝,营养滋补功能极佳,这一带的老人们都有“食补山药一冬春”的习惯。 曹良直的父亲曹廷强,为人乐善好施,道惟古处,侠以义闻,曹良直的母亲耿氏柔贞作则,巽顺宜家。每当曹良直在省城的同学来家里,他们总要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长山药拿出来,给年轻人们炒两道好菜。这也难怪,汾阳人好客是出了名的,在吃上也很讲究,不管是豪富还是贫寒之家,来了客人总要想法调样搞几盘象样的菜哩! 同学当中有个叫傅山的人,太原阳曲人,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而且还诗书画并举,与曹良直的关系特别好,他发现,只要他们一来到曹家,他们总能吃到当地的名菜――羊肉煨山药,因为他们喜欢吃,所以曹家人见他们来了,总是拿这道菜来款待他们。 “羊肉煨山药”,“煨”字上见功夫,羊肉为红润细嫩的羯羊肉,山药为洁白如玉的鲜长山药,通过慢火之“煨”,将羊肉和山药的精华煨成了肥而不腻的汤汁,再加上几段葱绿青翠的香芫荽,更让人不由得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傅山还发现,村里头那些老人,一个个红光满面的都很精神,问及平常的饮食习惯,无外乎时常蒸食那些卖不掉的长山药疙节节。他对医学本就很感兴趣,回家后查阅资料,才知道这长山药不公可以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还具有补心气不足、强精骨、益肾气、健脾胃、化痰涎、润皮毛等美容功效哩!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陷太原,长驱直入居庸关,一年后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同年,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陕西。但是,一直到战乱平息,就是没有曹良直的任何消息,家里人都很清楚,依他的脾性,一定是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不久后得到实信,果然他已经为国捐躯了,于是在村北曹氏祖坟内为他设衣冠冢一座,以示纪念。那一年,家中0亲病重,傅山先生结合母亲的病情,在仁岩“羊肉煨山药”的基础上,加了莲菜等材料,制成有名的“八珍汤”,也叫“十全大补汤”。清兵入关后,傅山先生多次组织反清复明活动,但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心灰意冷的傅山先生将“八珍汤”改名为“头脑”,在太原桥头街,傅山先生为专卖“头脑”的铺子写下了“清和元”的招牌,以“头脑”原料之杂碎寓讽大清朝与元朝一样,都是异族侵入,以头脑与“头脑”这同音,以体现傅山先生不屈的民族气节。清顺治八年,傅山先生同三晋著名诗人胡庭来到曹家,他们看望了曹良直的父母,有感于曹良直英勇不屈慷慨而战为国捐躯,他奋笔疾书写下了“古遗先生属:第一流人”的匾额,以赞扬曹良直的民族气节,此匾额一直悬挂在曹家的尚堂门廊下,日本人占据仁岩时被毁。太原“头脑”,曾做为山西的贡品呈献大清王朝,尤其是那注重美容的西太后,对太原“头脑”更是情有独钟。据爱好美食的老北京们讲,在清宫膳食谱中,长山药的产地还特别注明为“汾阳仁岩长山药”,这使得当时与白面同价的仁岩长山药,一时间名扬京城。   地域范围   根据冀村长山药的产地特点和品质要求,冀村长山药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确定在:汾阳市境内的冀村镇、杏花村镇等2个镇23个行政村,即:冀村镇的冀村、仁岩村、艾子村、唐兴村、城子村、古贤庄村、南浦村、东河头村、东马寨村、东陈家庄村、东遥庄村、大会头村、菩提庄村、东宋家庄村、西九枝社村、东九枝社村、李家庄村、-村、富家庄村和杏花村镇的杜村、辛庄村、永安村、官道村。总面积5002.02公顷,产量120048吨。地理坐标:北纬37°15"2"~37°22"10",东经111°53"50"~112°0"2"。全境地势平坦,平均海拔739米。自然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冲积平原,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冀村长山药条块顺直,块茎肉质肥厚,直径5厘米左右,圆柱形,表皮光洁色淡,有紫红斑,根毛细而稀少,皮薄、薯肉色泽洁白,肉质细腻无纤维,易熟,熟后性绵,质地绵而不柴,香气浓郁。掰开后有白色黏液,黏度高、粉性足、色白、肉身如玉,啖食无渣。2.内在质量指标冀村长山药营养价值高,可食率(以质量计)>95.0%。山药块茎中蛋白质含量约2.0~3.5g/100g,淀粉含量9.8~16.5g/100g,总膳食纤维(以干基计)4.0~5.6g/100g,钙8.2~10.3mg/100g,钾388~527mg/100g,铁0.10~0.36mg/100g,粗纤维0.37~0.59g/100g,粗多糖(以葡萄糖计)0.41~0.66g/100g,维生素C 7.3~9.1mg/100g,维生素B1 0.037~0.063mg/100g,可溶性固形物5.7~8.3%。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冀村长山药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冀村长山药”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在收购前15天,对生产基地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验,符合NY5112-2005产业标准以及无公害食品NY5013-2006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以及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等相关标准和要求。

汾阳酿酒高粱

  汾阳市种植高粱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地方志中就有关于高粱的记载。因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性,高粱是千百年来养育汾州父老的主要食粮之一,历史上最大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主要作为酿酒原料每年种植面积在6万亩左右。   汾阳市是驰名中外的杏花村汾酒产地,汾阳高粱含有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单宁等多种成份,是酿酒的最佳原料。考古发现,我市境内6000年前就有了酿酒的容器,春秋战国时期我市境内就有酿酒的记载,北齐时期“汾清”就以醇香甜美名闻天下。以汾阳高粱为原料酿造的汾酒在1905年就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   汾阳酿酒高粱   地域范围   汾阳酿酒高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汾阳市现辖(9个镇、2个乡、3个街道办),即:杨家庄镇、杏花村镇、冀村镇、演武镇、肖家庄镇、峪道河镇、石庄镇、三泉镇、贾家庄镇、栗家庄乡、阳城乡、西河街道办、文峰街道办、太和桥街道办的286个行政村。总面积44715.29公顷,年生产总量24.817万吨。东西横跨52公里,南北纵跨45公里,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7°8"50"~37°25",东经111°26"~112°00"22"。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在724-1300米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高粱的植物学形态可以分为根、茎、叶、花序和籽粒5个部分。根为须根系。茎秆实心,中心有髓。分蘖或分枝。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籽粒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2. 内在品质指标:汾阳酿酒高粱淀粉含量≥60%,粗脂肪含量2.5%—4.0%,粗蛋白含量7.0%—9.5%,粗纤维含量1.5%——2.5%,钙含量0.15%—0.20%,单宁含量0.3%—1.95%。4.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山西春播晚熟区高粱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汾阳酿酒高粱”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在收购前15天,对生产基地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验,符合安全标准才准许出售、交易。

汾州核桃

  山西汾州核桃历史悠久,其核仁味道甘美,富脂肪和蛋白质,不论生食或制成糕点糖果,均清香可口。还是一种益智健脑食品,能补气益血,润燥化痰,治肺润肠,且味甘平,对于 “温补肾肺,定喘化痰”有一定的疗效。   山西省汾州市于1997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光荣授予了“中国汾州核桃之乡”的称号,并且在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干果经济林核桃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在良种选育上建成了450亩核桃良种园,培育推广了“晋龙一号”、“晋龙二号”等核桃新品种,生产上实行工程化管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现在全市种植核桃42万余亩,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460元,山西省汾州市已然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做精,汾阳市围绕“核桃强市富民”的总体目标,创新机制,科技先行,产品远销欧洲、美洲、澳洲、日本、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核桃生产出口基地。   汾州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汾州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通知》(吕政函〔2007〕12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冀村镇、贾家庄镇、肖家庄镇、演武镇、峪道河镇、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阳城乡、西河乡、栗家庄乡、文峰街道办事处、太和桥街道办事处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孝义市兑镇镇、阳泉曲镇、下堡镇、西辛庄镇、高阳镇、东许乡、柱濮镇、下栅乡、驿马乡、南阳乡、杜村乡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豆角焖面

  豆角焖面   主料:锅里的豆角焖面豆角750克,红面条700克(约干面500克)。   辅料:食油100克,酱油40克,精盐10克,葱、蒜、花椒、香油、香菜、醋各少许。   制法:   1、将豆角择角去筋,洗净后用手折成2厘米长的段。葱切成葱花,蒜捣成蒜泥,香菜切成末。    2、瓢上火放入食油和花椒,油热后,将约60克的花椒油舀入一小碗内(瓢内留约40克),随后加入少许酱油、醋、香菜、香油、蒜泥和葱花,搅匀成调味汁。   3、将葱花和豆角投入瓢内煸炒,待豆角发翠绿时,加入酱油、精盐,翻炒均匀,再加入约100我汪水,然后将面条拨散,均匀地铺撒在豆角上,用锅盖盖严瓢面,中火焖制。约3分钟后揭开锅盖,用筷子累累拨散面条,再加入清水少许(要根据瓢内水分多少而定,水多则可使面条成疙瘩,水少则要糊锅)盖严锅盖,再焖约3分钟(焖制中要注意水分),面条即熟。这时揭去锅盖,用筷子将调味汁均匀地淋洒在面条上(即可撤锅),一手拿小铁铲,一手用筷子将面条一豆角翻搅均匀,食时盛入碗内即成。   特点:面条筋韧,豆角脆嫩,咸香味浓,食之利口。

汾阳石头饼

  汾阳石头饼   汾阳石头饼是中国最古老的铁板烧食品。又称石予馍,唐代称石傲饼。特别:经久耐储,携带方便,口感酥脆咸香。   汾阳石头饼历史渊源   黄河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石烹法的出现,应该说与人类谷、麦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关系。植谷为食,始于神农时期。神农氏是黄河先民中的一位圣人,即传说中的炎帝,是黄河民族的祖先之一,他首创农业生产,教人食谷。   《白虎通》云:“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吕,教民劳作。”然谷物粒食,不宜于火上直接烧烤,先民就发明了“石上燔谷”之法。《古史考》云:“神农叫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熟之也。”

杏花村酒

  杏花村汾酒也称"老白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故得名。杏花村是中国著名的酒都,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距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 山西省杏花村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195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名酒"之列。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140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当然,1400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文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1975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汾酒是古老的名酒一,为唐以后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  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自1916六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    杏花村汾酒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使人心悦神怡。汾酒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是与造酒的 .水纯、工艺巧分不开的。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跑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所酿成的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酿酒师傅的悟性在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就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  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932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称中国白酒的始祖。中国许多名酒如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都曾借鉴过汾酒的酿造术。   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堡村、下堡村、东堡村、小相村、西堡村,贾家庄镇大相村6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竹叶青酒

  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名酒之一。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人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   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保留了竹叶的特色,再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伍,精制陈酿而成,使该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种功效。   

山西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酒厂。   相传杏花村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汾酒在唐代已有盛名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清香纯正、醇厚绵软、甜润净洁的特点。汾酒虽为60度高度酒,但没有强烈的刺激性。

麻酱凉皮

  麻酱凉皮   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支凉皮萝使面精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汾州香小米

  汾州香小米产于中国小米之乡山西省汾阳市坡头一带。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常年有桃花洞泉水灌溉,非常适宜谷子的生长。加之选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优良品种晋谷21号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工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汾州香小米曾荣获首届全国赛米会优质米奖。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光亮,米饭绵甜喷香,细柔光滑,粘糊性强,淀粉含量14%,比历史名米沁州黄低2.74%,碱硝指数2.1级同沁州黄持平,营养品质达到优质米标准,含蛋白质10.67%,含粗脂肪5.68%含赖氨酸0.28%,属高脂肪优质类型,并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对化学致癌物有抵抗作用。常食此米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并具有防治动脉硬化作用,有助提高细胞寿命,而且能抗衰老,对皮肤干燥、夜盲症、不育症及习惯性流产也具有一定食疗作用。是北方孕妇、产妇及病弱者等不可缺少的食粮,是促进青少年生长及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绿色保健食品。   

汾阳长山药

  冀村镇:长山药。

汾甘草

  汾甘草:驰名中外。   见喜乡:汾甘草。

西河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西河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