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 >> 苍梧县 >> 岭脚镇

岭脚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

  大爽河生态游乐景区集河流、泉溪、瀑布、石崖、石滩、山林于一体,具有山幽、水秀、林茂、瀑美的特点。景区的河段逶迤跌宕,浅滩飞瀑,卵石遍布,河道或宽或窄,水流或急或缓,水体清澈,水质良好,水量丰富。两岸山林茂密,苍翠欲滴,除马尾松林外,亦有天然的混交林,和丰富的林下地被植物。沿河空间变幻无穷,或开或闭,或大或小,有平展开阔的石滩草地,亦有幽深静谧的石崖峡谷。散落在景区入口处附近的村舍,融于山林田园之中,构成了别有韵味的一幅幅风景画。  大爽河景区的温泉水疗水源取自深井水,设置能容纳200人左右的室外特色水疗按摩大池及鱼疗池、花疗池及香薰池等;并视地形依山而建小木屋8-10间,内设露天小浴池以适应不同消费顾客的需要。且温泉游乐区与漂流区在季节上有很大的互补性,漂流项目是景区夏季主要活动项目,而温泉水疗项目是景区冬季主要活动项目。  在水面上行走,恐怕水性再好的人也无法做到,想试下“轻功水上飘”吗?玩水上-球就可以体现到了。景区河道中有两大水潭,分别名为大爽潭和旭爽潭,潭边全为悬崖峭壁,潭面宽阔,水面清澈。大爽潭中间有一小岛,岛上奇石嶙峋,在岛上设置水上-球,让游客体现“轻功水上飘”。  2011年在景区内新建一个大型的水上乐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乐园内以水滑梯为主,设有高空水滑梯、旋转水滑梯、双人滑梯、儿童水滑梯、儿童喷淋架、儿童树屋、七彩喷环、水上秋千、水上跳跳床等,是亲子互动、朋友相聚的优闲乐园。  所谓的“水疗”是发生在动态的水环平境中,它的生物作用除与静态或动态的水物理学、流体力学及热力学有关。水疗最基本、最明显的功能,是对人体的衡定系统,影响甚远。近十年内,“SPA水疗”在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各大都成为时尚,除了做为休闲、养生、保健、社交场所之外,更重要的是,完整且正确的“SPA水疗”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精神得以释放、肌肉获得舒缓,如此一来,自然能让身心皆畅,对生理及心理都有着无比的助益。  温泉鱼疗源自土耳其,是指将一种生活于温泉出水口附近、体长不到2厘米的名叫“坎贝尔”的小鱼(又叫亲亲鱼)放养在温泉池中,由于特殊的生活习性,小鱼不仅能在水温高达43摄氏度的水里畅游,最奇特的是当人进入池中,小鱼会立刻将人围住轻轻“啮咬”。当然它不会咬人,而是通过亲吻人体的肌肤,啄食人体老化皮质、细菌和毛孔排泄物,刺激末梢神经,让人体毛孔畅通。此种无医无药纯粹的自然疗法,对于疤痕、脚气等常见皮肤病和皮肤美容都有着独特疗效,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漂流水道为纯天然山泉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兴奋度的需求。漂流全程约为2.8公里,全程有三大急弯,三大急流,最高处落差约有6米之高,紧张刺激,十多个小水坡,休闲逍遥。

子村惠封庙

子村惠封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子村惠封庙  子村惠封庙(惠封学堂)始建于明代初期,清雍正年间重修,是朱元璋称帝时特封所建之庙,故名曰“惠封庙”。  惠封庙位于下小河畔,山水相连,气势磅砣,风景秀丽。清代地理大师雷友兰四处寻找回龙顾祖穴地,于1696年春来到惠封庙,曾留下千古绝唱的赞赏诗篇:四耳岭顶起0,二十四山龙随龙。金龙随弯顺水下,回龙顾祖是惠封。前屹文笔架峦峰,后有猛虎山相从。九曲潺流相环抱,左右旗鼓更威风。狮象鱼虾把水口,英雄将相靠此功。  惠封庙两侧有教室,既是庙宇又是学堂。李济深六岁时师从其舅父-初在惠封学堂读书,因此,惠封庙(又称惠封学堂)是李济深的启蒙学堂。1907年,李济深回料神老家省亲经过子村,特地重访了惠封庙和惠封学堂,并以“名圣惠封”为冠题诗一首,云:名传四海天下扬,圣地神灵培精英。惠国惠民赐天福,封官封爵出将相。  -中的1958年,惠封庙被拆毁,1985年重建,2001年又再一次进行重修。如今,惠封庙仍是庙宇与学堂的合一,子封小学就设在惠封庙,仍冠名“惠封学堂”。

子村“龙眼井”

  子村“龙眼井”  子村“龙眼井”是两口历经数百年的古井。位于村中惠封庙大门前面。左右两口相距约40米,形状大小一致,均是石头围砌,1.3米见方,井口深1.5米左右。风水大师说:子村乃“回龙顾祖”之地,古井刚好在龙头,恰似两只“龙珠眼”,故称“龙眼井”。  数百年来,“龙眼井”水如甘甜的乳液哺育着子村百姓的世代子孙,又似一个免费供应凉茶的“凉茶铺”,极大地方便了过往的群众解渴。当年曾留下一句谚语“龙眼井水甜又纯,喝了劲来长精神”。  古时候,井旁是宙宇与学堂合一的“惠封庙”,又称“惠封学堂”。李济深六岁时,曾到“惠封学堂”读书两年,有时上课没精打采,李济深便会突然跑出教室,到“龙眼井”捧起井水喝两口,又用井水泼一下脸,神清气爽后再返回教室上课。据说喝这井水的人都能长寿,虽然现在的村民都有了自来水,但对“龙眼井”仍执着地保留着那份眷情,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七月七”或惠封庙“两焦会”,家家户户都会去挑一担“龙眼井”水回家煮饭、烧开水,说是图个吉利。

飞龙湖旅游度假区

  飞龙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广西苍梧县梨埠镇凤仪村太平河上游两公里处。距207国道路口13公里,距梧州市60公里,距苍梧县城75公里。由飞龙湖湖区和其中众多的岛屿、山川林泉、大量的瀑布群、以及独特的少数民族村等共同组成,因当地盘瑶古老的龙神传说而得名。  飞龙湖四周重峦叠嶂,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湖水明亮清澈,宛如镶嵌在翠岭青山中的一面明镜;湖光山色,幽静的自然之美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  飞龙湖最壮观的是皇殿梯级瀑布群。瀑布群从300多米高的皇殿、掘银、石龟三座大山山腰飞泻直下,形成十多个瀑布,整个瀑布群绵延两公里,最高的瀑布落差近20米。瀑布区内,怪石嶙峋、高树奇古,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林泉风景欣赏区。另外,仙女潭水上游乐区、飞龙湖水上游乐区还有大量精彩的游艺项目可供游客欣赏和参与。每年的盘王节,又称为盘王醮,这里都举办大型的节庆运动,游客可以从中领略到神秘而令人神往的民族文化内涵。    飞龙湖旅游度假区   梨埠镇  梨埠镇位于苍梧县东北部,东与广东省相邻,西与六堡镇接壤,南与木双镇交界,北靠石桥镇。镇政府所在地梨埠圩,距县城65公里。全镇总面积246平方公里,人口28174人,其中汉族占99%,其余为瑶族和壮族。全镇分为梨埠、田众、华映、沙地、料口、马进、清水、泗美、凤仪、旺湾、龙冲、萎底等12个村公所。梨埠镇地处群山连绵的丘陵区,境内林业资源丰富,主要有杉、松、竹子。…… 详细++

梧州戎圩古镇

  介绍      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浔桂两江汇合地区,环抱桂东中心城市梧州市,“瑶连五岭,总纳三江”,素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全县辖17个镇、243个行政村,土地面积4273平方公里。2001年末总人口66.5万人,有耕地3万公顷,林地34万公顷。  隋开皇三年(583年),广信县更名苍梧县。同年撤宁新县并入苍梧县。十九年遂城县改名戎城县。  苍梧县气候温和,全县森林蓄积量9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3%,是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和八大产脂县之一;境内大小河流107条,集雨面积4000平方公里。可开发水利资源15.6万千瓦,现有发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为全国初级电气化县;爽岛民族风情旅游区、李济深故居和粤东会馆是桂东南的主要旅游景点;“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倒水早熟沙田柚”闻名遐迩、“六堡茶”驰名中外。    广西梧州市

梧州火山夕焰

  介绍    在梧州市南,隔浔江(西江)耸立。周围四季郁葱,因有“埋剑吐芒宵烛汉,藏珠浮映夜辉山”而得名。 相传秦末南越王赵伦藏剑于此山,故夜里腾光,每三五天一见,一更初起火,由下蔓延至顶,全山通红,火光冲天,顷刻间而熄灭,翌日山上依旧苍翠欲滴。又传山下有潭,水深无极,下有宝珠,初更浮起,月星皎洁,宝光烛天,如峨眉格迦、南岳圣灯之状,便出现“火山夕焰”奇观。 山上产荔枝,每年四月即成熟,曾是盛名全国的“火山荔枝”。山下江边的丙穴,产嘉鱼,状如小鳍鱼,味极美,春末尤佳。据说全国著名之嘉鱼,始产于此,后繁殖各地。唐代诗人沈桂期有“身经火山热,颜入瘴江销”的诗句。    广西梧州市

盘古圣爷

  盘古圣爷

格木林

  格木林

六堡茶园

  六堡茶园位于苍梧县六堡镇,距梧州市区仅30公里。景区交通方便,占地面积2000亩,茶园面积1100亩。  茶园各种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基本齐全,配有兼职的旅游管理人员,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茶园现有固定职工50人,临时采茶工150余人,主要以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六堡茶文化及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为经营思路。茶园文化底蕴深厚,茶园建筑风格独特,设有茶膳餐厅、六堡茶产品和文化、传统茶叶加工设备展示厅、现场茶叶摘采、加工展示、茶艺表演、露天烧烤等      六堡镇  六堡镇位于苍梧县北部,距离梧州60公里、县城70公里,东接梨埠镇,西邻狮寨镇,南通夏郢、旺甫镇,北交贺州水口乡。现全镇有16个村委会,一个街委会,222个村民小组,共人口24324人,居住着汉瑶两族人民,其中瑶族人口才439人,六镇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又富于拼搏精神。全镇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森林密布、云雾萦绕,是旅游、观光避暑之地,有着丰富…… 详细++

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

  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位于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距梧州市59公里,其中207国道占50公里(梧信二级公路修通后,缩为33公里),县道9公里(已铺上水泥公路)。是广东南海西樵山、粤城龙母庙、封开渔涝和贺州大桂山、姑婆山、钟山出水壁、荔浦丰鱼岩、桂林旅游航线的中点,整个旅游区山青水秀、石奇林幽、风光旖旎迷人、景点集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假日休闲、避暑、旅游观光的理想去处。随着旅游区开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将很快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梨埠镇  梨埠镇位于苍梧县东北部,东与广东省相邻,西与六堡镇接壤,南与木双镇交界,北靠石桥镇。镇政府所在地梨埠圩,距县城65公里。全镇总面积246平方公里,人口28174人,其中汉族占99%,其余为瑶族和壮族。全镇分为梨埠、田众、华映、沙地、料口、马进、清水、泗美、凤仪、旺湾、龙冲、萎底等12个村公所。梨埠镇地处群山连绵的丘陵区,境内林业资源丰富,主要有杉、松、竹子。…… 详细++

苍梧粤东会馆

苍梧粤东会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苍梧粤东会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县城,距梧州市区12公里。是广西现存的年代最古老的粤东会馆。根据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粤东会馆碑记》记载,粤东人所经营的百货杂物进入广西以后,就以龙圩为集散地,粤东生意人亦多驻于此。故很早的时候这里便有了粤东人所兴建的关夫子祠,以供粤东生意人聚拜。  康熙五十三年,“更祠为会馆”。  到了乾隆五十三年,粤东会馆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扩建工程。“拓旧基辟新局”,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建筑规模。现存建筑用料考究,砖木石雕结合,雕刻工细,灰塑绘画精美艳丽。对研究广西和广东地区的建筑艺术,研究两广地区明清交接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  研究苍梧的历史和当时的商业贸易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苍梧粤东会馆总占地面积537平方米,建筑面积459平方米,是原来粤东会馆建筑的主体部分——山门、关夫子殿和天后宫。原来两侧的会馆馆舍,已经在文革后其拆毁了。现今中殿和后殿的塑像仍存,香火鼎盛,是一处名闻两广的古迹。   

广西肉桂

  又名玉桂、牡桂、亚热带常绿乔木樟科植物,是广西亚热带芳香药料植物中的“三宝”之一。肉桂树的皮、枝、叶用途很广。可作药用,可制香料和提炼桂油。成品有:桂皮、桂子、桂蛊、桂丁、桂辛和桂油等。防城区、上思县等地一般年产桂皮200万公斤以上,最高年产达350万公斤。桂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多年前就已远销欧洲,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   “广西肉桂”系中国广西省南部亚热带地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肉桂(CinamomumCassiaPresl),属樟科樟属,是亚热带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造林后5-6年即可剥取桂皮和采叶蒸油,桂皮和桂油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工种植肉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0把发展亚热带优势水果和经济林木作为“奔小康工程”来实施,肉桂被列为重点项目来发展。广西桂东南、桂西南适宜发展肉桂种植的县市,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大规模营造肉桂林地,从而广西肉桂生产创了历史新的篇章,出现了一批批肉桂种植千亩村、万亩村乡(镇),10万亩以上的县市,展现出连片开发、连片造林,建大基地的新格局。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肉桂有林面积还只是50万亩左右,但到1996年总面积已达176万亩,六十年时间面积增加了3倍多。到2000年广西肉桂林地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大关,达到250万亩以上。其中肉桂林地面积在30-40万亩的县市有平南、防城、岑溪、藤县;20万亩以上有容县、苍梧,10万亩以上有上思县。广西肉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肉桂生产基地。年产桂皮3万吨以上、桂油约1000吨,种植面积和桂皮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桂皮出口和桂油的加工出口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广西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广西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广西八角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建议的函》(桂政函〔2006〕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平南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5个县(市、区)的全部乡镇及那坡县百合乡、百南乡、百都乡等3个乡;东兴市东兴镇、马路镇、江平镇等3个镇;上思县南屏乡;桂平市油麻镇、罗秀镇、麻垌镇、罗播乡、木根镇、中沙镇、中和镇、石龙镇、金田林场等9个乡镇林场;昭平县古袍镇、五将镇、富罗镇、木格乡、马江镇、富裕乡、庇江乡、走马乡等8个乡镇;梧州市蝶山区长洲镇、夏郢镇等2个镇;蒙山县陈塘镇、黄村镇等2个镇;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浪平乡;容县十里乡、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7个乡镇;北流市六麻镇、平政镇、六靖镇、隆盛镇等4个镇;兴业县城隍镇、北市镇等2个镇;陆川县陆川林场等44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苍梧蜜枣

  于苍梧蜜枣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产品形状美观,色泽鲜艳,松酥易化,清甜爽口,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信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行销港澳,出口东南亚地区,成为苍梧县大宗传统出口商品。   枣,历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一,早在1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人工栽培枣的习惯。广西种植枣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宋代范成大编写的《桂海虞衡志》中,就有关于“赤枣子”的记载。苍梧自古是枣子的主要产地之一。以长洲、竹湾、寺中、泗洲、正阳、夏郢、人和、龙潭等地最多。所产枣子个大肉厚,品质优良,是制作蜜枣的最佳原料。苍梧蜜枣就是采用这些地方盛产的鲜枣为原料,经精心加工而成的传统蜜饯食品。   苍梧蜜枣有悠久的历史,清代的《苍梧县志》有记载。到雍正年间(公元1729—1733年)苍梧蜜枣已颇有名气,相传曾被列为土贡之一。民国时期,苍梧蜜枣以梧州蜜枣的招牌,行销广州和港澳地区,故至今仍有“苍梧的蜜枣,梧州的招牌”之说。解放后,苍梧蜜枣的传统加工技艺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产品和产量不断提高。由于苍梧蜜枣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产品形状美观,色泽鲜艳,松酥易化,清甜爽口,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信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行销港澳,出口东南亚地区,成为苍梧县大宗传统出口商品。苍梧县蜜枣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鲜枣、白糖。   (工艺)分为六道工序:   (1)选料。选用八成熟的鲜枣,俗称青枣,以枣身发白、无虫蛀、个大肉厚者为佳。成熟过度的鲜枣在煮制时易烂;成熟度不足的鲜枣吸糖力差,因此,过熟或太生的鲜枣均不宜加工蜜枣,否则影响成品质量。   (2)刮枣。俗称梳槽,即用特制的工具逐个将枣皮刮裂成槽。刮枣时,枣槽要求深浅适中,槽行均匀。   (3)漂洗。枣子刮成槽后,分大、中、小堆放,不能混放在一起煮,以免生熟不均。煮枣应用铜锅,随时去枣胶白泡。煮约1小时,取出用冷水漂洗,去掉枣胶。   (4)煮糖。将白糖加适量水放入锅中煮制,煮成摄氏105-110度的糖浆备用。另把经漂洗去枣胶的枣坯放入铜锅中,加入部分糖浆煮制1小时,中间分两次加入剩余的糖浆,煮沸时除去糖泡、枣胶和其它杂质。如果糖泡过多,可加入少许花生油,再去掉浮在上面的杂质,待枣身槽纹开口吸糖,并饱满有透明感时,糖浆已达摄氏115—118度。此时将枣坯捞起,置筛中冷却待用。   (5)整形。用手工把枣坯逐个压扁,同时捻成马鞍形,并分别大小将其排列于簸箕中,以便掌握其干度和分级。   (6)晒制。枣坯经整形后应及时置太阳下曝晒或送入烤炉慢火烘焙,以防止枣坯因停放时间过久而出现“流糖”现象。晒制过制中要注意加强翻晒,对成形不佳的枣坯,在翻晒时应补加整形。晒制2天后,可趁热连簸箕收回,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俗称“焗箕”,以促成制品透明,酥松起糖霜。然后继续进行晒制,直至干爽为止。   (特色)形似马鞍,形态精美。枣身干爽,有糖霜,晶莹透明,酥松易化,清甜可口,蜜香浓郁。   

沙头迟熟荔枝

  苍梧县沙头镇迟熟荔枝产区位于梧州市北部,东经111°29′28″-111°37′24″,北纬23°49′-24°01′25″,包括苍梧县沙头镇、石桥镇等地,属东安江盆地,是广西荔枝适栽区的最北缘地带。国道207线梧州至桂林市的二级公路从基地中部贯通,北距桂林市330公里,东面距广州市230公里。该区域有特殊的生态条件和优质迟熟荔枝资源,光、温、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迟熟荔枝生长。所植荔枝成花质量高,稳产、高产,荔枝鲜果肉脆、质优、核中小,外观色泽鲜艳,果皮稍厚,利于运输。荔枝上市期为7月下旬,比本县传统荔枝区“古凤荔”迟7-10天;比广东、广西荔枝主产区迟10-15天,在全国荔枝主产区成熟期之后,市场前景好。该荔枝基地的开发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和“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一九九七年获梧州市政府授予“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果品93-95年连续三年经区有关专家实地鉴评,获1995年广西迟熟荔枝优质果品奖。   目前,沙头迟熟荔枝种植主要品种为鸡嘴荔和禾荔,面积有4500多亩,产量6000吨左右。沙头迟熟荔枝,果实大而红艳,色泽鲜亮,果实直径平均达到2.5——3厘米,果肉厚度平均达到1—1.5厘米,果肉成半透明状,果核为退化状醮核,可食率达到80%以上。剥开果皮,闻之果香浓郁,食之清甜可口,果汁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苍梧六堡茶((老茶婆

  传统农家六堡茶不是老茶婆。过去,六堡茶初制由农户手工操作,采摘标准1芽3、4、5叶。杀青后揉捻成条。   老茶婆也是农家六堡茶的一种。1954年以后,六堡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样茶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但是,六堡茶的收购价格比同等级的烘青茶收购价格低,所以有不少原产六堡茶的开始转产烘青茶,虽然烘青茶原料要求高一个级,但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基本差不多,而六堡茶还多一个沤堆的工序,实际上用工也差不多。   1953—1955年对六堡茶进行了成本调查,每50千克六堡茶的生产成本为28~36元,而1955年销售价格仅25元,低于生产成本11元,严重损害了茶农对茶叶生产的积极性:1955~1961年六堡公社(乡)人均口粮也比较低,尤其是国家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以后,由于六堡茶价偏低,茶区口粮少。致使六堡茶减产茶树大量砍伐,六堡茶历史上和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广西六堡茶减产,加工粗制滥造,传统风味消失,销量逐渐降低,终于为其他名茶所取代。   但六堡乡的村民还保持喝六堡茶的习惯。因茶树少。茶芽不能满足制茶的需要。农民编采摘粗老茶叶制茶,采摘粗老茶叶回来,用大锅把水烧开,把茶叶放到锅里用沸水煮一下杀青,再捞起晒干。成茶。农家习惯把茶挂到厨房里,用烟火熏。六堡茶的老茶婆的味道淡,有罗汉果的香味,很甜,有的还有烟火味。   

苍梧砂糖桔

  苍梧县是广西水果生产大县和柑桔种植的最适宜地区。1994年苍梧县从广东郁南县引进砂糖桔种植。由于气候环境适宜,引进的砂糖桔品种品质上乘、果形靓、清甜无核、爽口无渣,结果多,成熟早,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苍梧砂糖桔广泛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三避”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有效避免低温寒潮袭击,减少病虫和裂果危害,延长采摘期。砂糖桔着色好,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无污染,皮薄肉厚、清甜爽脆、汁多化渣,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经梧州市动植物检验检疫局检定,苍梧砂糖桔品质达到国家出口标准要求。   苍梧县是西江流域砂糖桔协会成员单位,近年来,分别获得“广西砂糖橘优势发展区域”、“广西八大柑桔生产基地县”等称号。砂糖桔注册有“桂绿”、“候王”等商标。先后取得国家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砂糖桔畅销华东、东北水果市场,远销东南亚等国家。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特产总汇

古凤荔枝

  古凤荔枝以其“核小肉厚,蜜味清甜”为著称,年产1800多吨,适于鲜食和加工,供不应求。另二种稀品种为江口荔枝和沙头生态迟熟荔枝,分别产于藤县太平镇江口村和苍梧沙头镇,由于比其它荔枝迟熟7-10天,因而更显珍贵。    荔枝的优良品种,古称南方珍果。产于新地、大坡、林水、广平、人和、沙头等镇。其品种有:糯米荔、胭脂红、鸡心荔、状元红、玉绣球、黑叶荔、丁香荔等。尤以原林水乡古凤村产的黑叶荔远近驰名,据《广西荔枝志》品种鉴定,“古凤荔枝”属“禾荔”,为古凤人的祖先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广东迁来引入种植的,已有600多年历史,果大皮薄肉厚、肉质爽滑,核细、清甜、且含蛋白质、脂肪、磷、铁和维生素等,一贯被视为珍贵的滋补品,可治脾虚久泻、哮喘、胃病腹寒、疝气痛等症。荔枝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荔枝干、糖水荔枝罐头。明代诗人董传策曾用“铁树婆娑落子红,方苞剥出水晶龙;炎荒正惹长卿喝,却啖琼浆半洗空”的诗名来称颂古凤荔枝。   

苍梧松脂

  苍梧县、岑溪市是全国十大产脂县之一,市郊区也盛产松脂。梧州松脂厂是国内最大的松脂厂,年产脂居世界第一。该厂多个产品获广西名牌、优质产品称号   (梧州)

苍梧京南米粉

  京南米粉产于山清水秀的桂江河畔--京南镇,厂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厂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标准化厂房宽敞明亮,整洁卫生,拥有先进的米粉生产设备和现代化烘干设备,是一家专业生产纯大米制品米粉的企业。生产出来的米粉质量上乘,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粤、港、澳等全国各地。京南米粉是采用当地优质无公害大米和高山泉水为原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工艺有机结合精制而成,米粉具有色泽光亮、柔韧耐煮、幼滑爽口、营养丰富的特点,其“柔韧耐煮、幼滑爽口”的特点更是区内外独此一家,闻名方圆百里。京南米粉色泽光亮、口感鲜美,且不含任何添加剂、无污染,是广大消费者理想的名优无公害食品,更是送礼之佳品。    苍梧县京南米粉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十佳诚信个体工商户”和“诚信经营户” 称号,梧州市米粉行业首家获得国家质量安全QS生产许可证,率先纳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监控系统。多年来,京南米粉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农业成就展上荣获精品荣誉。经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2年分别荣获梧州市、苍梧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梧州市特色产品称号,2013年荣获帼国科技示范基地和广西第三届名优农产品交易会银奖产品称号。

玉桂

    是桂树皮中的上品,梧州市的苍梧、藤县、岑溪是广西玉桂的主要产地,年产桂皮600吨,远销海外   ( 梧州)

岭脚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岭脚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