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 |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位于西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辽河社区。在营口市后河沿、营口日报社西侧,就是这座英商码头,主要从事轮船运输和保险业务,真实地记录了营口开港后外国资本涌入。 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为1890年建设,是英国人建造使用的建筑物,所用材料全部用船从英国运进。该建筑全部采用红砖砌筑,是当时外国人在华建造使用的建筑物较独特的一处,其屋顶采用西洋古典式檐口,下部檐身随墙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构件,上部挑檐部分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挑檐板,挑檐板下出牛腿,牛腿宽0.2米,牛腿间空档也是0.2米,设计很严密。从营口外运的主要是大豆、豆油、豆饼等大宗货物;回程运入棉纱、日用品等小宗物品,往来货运吨位不能完全平衡,于是把这些预制混凝土檐口块、预制钢筋混凝土挑檐板和大量红砖作为压舱物从英国本土运来。 2004年,营口市房产经济开发公司向营口市文化局移交太古轮船公司旧址产权。2005年,委托大石桥市私营企业家谢启义维修管理使用。 199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08]18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10]11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旧址建筑主体墙外墙基外,东、西各10米,南15.8米至滨河大街北侧路边石,北20米至辽河南岸护栏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3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2004年营口市房产经济开发公司将产权移交给营口市文化局。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满洲银行营口支行旧址 | 满洲银行营口支行旧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满洲银行营口支行旧址位于西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曾用作营口工商银行西市支行,现由营口银行使用。 1933年伪满洲中央银行决定设立营口支行,1934年由满洲中央银行总务部建筑事务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采用希腊陶立克柱式,粗硕敦实,用以表现银行的信用坚实,是伪满洲国设在营口的银行分支机构。满洲银行营口支行旧址前厅为单层建筑,后东楼为二层建筑。单层建筑为营业大厅,高约13米,大厅内有两排高大的顶柱,呈现出雄伟壮观的景色,后楼的二层建筑和前厅的高度相等,建筑总面积约1865平方米。 1947年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驻防营口,师部就设在满洲银行,1948年2月25日,该师师长王家善在这里扣押了营口的国民党军政首脑,率部起义,营口第三次解放。 199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满洲银行营口支行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03]12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04]34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建筑物外墙基外5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15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Ⅱ类建设控制地带外3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营口清真西寺 | 营口清真西寺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营口清真西寺位于西市区胜利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平安街清真寺里12号,为伊斯兰教建筑风格。 建筑整体坐西向东,东面为正门门房,西为礼拜大殿,再西为望月楼,南为沐浴室等建筑,北面为殡仪室。该寺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为当时天津洋枪队驻营口统领马魁等人牵头集资兴建,光绪年间由左宝贵等人出资扩建,左宝贵还亲题楹联,并开设经书义学,对市区回族少年进行文化教育和教义启蒙。1905年建后殿五间,仿古琉璃瓦窑亭一座,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又进行三次扩建、修缮,1980年重修礼拜殿和前殿,该寺被列为全国百所著名清真寺之一。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营口清真西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营口清真西寺围墙内及围墙外四周外延5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东至镜湖西路路基、北至回民小学院墙、南10米、西1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西炮台遗址 | 西炮台遗址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西炮台遗址 营口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西部西市区辽河入海口东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犹如守边老将屹立于渤海之滨,昼夜守卫祖国海疆。 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0兴办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建筑包括 该炮台系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整个建筑包括炮台、护台壕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墙、蓄水池、水洞、吊桥、军械库和营房等。炮台共三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炮台居中,台高6米,分三层,台顶四周加筑矮墙,相互对称。墙下周围有八处暗炮眼,台东是一条长达62米,宽9一12米的登台坡道,与东面正门相对。南北距大炮台35米,各有小炮台一座,台东各设有一条长24米,宽4米的坡道;由此上下小炮台。炮台周围是泥土夯筑的围墙,平面凸字形,全长1,000余米,存高5米。围墙两侧附加沙土、白灰护坡。围墙外8一12米是一周护台壕。在东侧围墙辟一大二小城门,大门居中。三城门外30米处,各有一影壁墙,皆夯土筑成,正门所对影壁尤为高大厚重。这座炮台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清军海防练军营管带乔干臣曾亲率清军利用此炮台阻击日本侵略者,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1991年在对炮台进行清理工作中,发现了铁炮、炮弹,洋枪子弹、铁、石筑墙夯具,青砖、柱础、滴水、瓦当、瓷罐、瓷碗、瓷盘、瓷匙、銮铃等文物近百件和原来的房址遗迹。 为了加强对西炮台的保护,1963年省人委公布西炮台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国发[2006]19号)公布西炮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说明 开放时间:早08:30--晚03:30 半票:5元/人学生、60-69老人(凭身份证) 免票:1.1米以下儿童(以标识杆衡量结果为准),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伤残人士(凭残疾证),现役军人 交通指引 公交:可乘坐1、3路公共汽车至西车场下车,向西步行100米。 地址:营口市西市区渤海大街西端 |
营口老街(辽河老街) | 营口辽河老街位于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先后有英、法、美、俄、日等11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客观上促进了营口经济的发展,老街上华洋同处,商贸繁荣,成为当时东北经济最繁荣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被誉为“北方小上海”,并一度与上海上交所、美国华尔街齐名,同时也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 漫步老街,繁华依旧,这里再现了昔日的过炉银、最早的物流雏形—大屋子,银行业的始祖—永成银号,恢复了具有百年传承的泰顺祥茶庄,同时拥有民间第五代面塑传人陈群老师的精湛技艺,新建了展现营口150余年开埠史的民俗博物馆,营口文化名人馆更是全面展示了营口人的别样风采…… 地址:营口市西市区繁荣里,辽河大街西段 类型:古迹特色街区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 | 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境内,辽河大街西段,西大街约有1300余米。 我市西部地区是营口的发祥地,当时为我市政治经济中心,营口开港后,由西部逐渐向东部扩展,此区域内因靠近港口,经济活动在近现代社会非常发达,人口密集,商号鳞次栉比,虽经200余年变迁,至今仍保留一批古代和近代的庙宇、民居、商业建筑和金融建筑物等约30多处,是我市历史人文景观最多最集中的街区,从这些建筑物的建筑目的和使用功能上,可以看出我市当时经济、金融等发展情况,有的在我国经济史、金融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这些近现代建筑是我市港口城市历史沿革的佐证,是探究我市城市建设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营口凭借海河交汇的地理优势,成为贸易往来的枢纽,于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大屋子”应运而生,这种建筑已经不是单一的商店或商号,是营口商业资本一种特殊的经营行业,与现在的仓贮运输公司相似,代理批发转运,兼办租车、租船、货物发送及交易中介、代管来往客商住宿饮食的业务。老爷阁东、西两条商业大街的两侧此类商号众多,现在还遗留有多处当时商贸活跃异常时兴建的“大屋子”建筑。例如: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对面就有一处近代商号建筑——兴茂福,是一家经营干调杂货布匹等的大屋子,该建筑由中国人设计并施工建造,一层为我国传统的建筑模式,二层则充分结合西洋设计手段,运用“欧式”的构筑风格,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物,设计思路新颖,迎合了当时人们追求创新的心理,此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在我市仅此一处,其楼顶钟楼内原置有报时大钟一座。 营口近代商贸繁荣,带来了金融业的兴旺,营口的炉银业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赫赫有名,其过炉银制的信誉极高,银号阵势庞大,据统计,营口炉银自1858至1933年共有73家之众,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仍有六家银炉并存,1933年伪满财政部下令禁止过炉银发行流通时,还剩有四家,最后在日本人强制干预下取消。经过对现存的银号建筑调查,其中三家:永成、世昌德、永惠兴、公益、东记等银号的旧址建筑依旧。 营口开港前皆以中医为人医病,开港后,外国人来营经商传教,往往只顾掠夺,对医药、卫生等很少投资。1892年营口流行霍乱,1899、1911年流行鼠疫,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1920年辽沈道尹荣厚派医学博士伍连德调查营口疫情,在市救济贫民习艺所创“海口检疫医院”,伍连德任院长,其旧址位于原营口市第四中学院内,目前破损较严重。该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营口近代医疗事业的代表性建筑。 我市近代兴建了前店作坊后居住的“四合院”式建筑,主要是供本民族资本家和中小业主、中小商店主的要求而设计建造的,这种“四合院”,临街是店面,后面正房东家居住。后来发展成一种新的四合院,临街是二层店面,后面正房是二层住宅,东西厢房还是一层,楼梯敞开,设在连接正房和厢房的转角上,上通住宅的二层和配房的屋顶平台,如东记银号旧址和公益银号旧址即为此类建筑。 营口近代建筑主要是中国人自己建造使用,开港后,洋建筑的引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大量涌现在辽河大街西段临街的两侧,在我国传统建筑结构的基础上,一些临街建筑建成“洋门脸”,式样多为砌出壁柱、开圆券窗、檐头筑起高高的女儿墙等等,高起的女儿墙栏心写字作为商业广告,有的还在女儿墙上做出繁琐装饰,以至于误认为是一层建筑,如:永惠兴旧址,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作“同光体”(同治、光绪年间流行之时尚),也有称其为“中国巴洛克”。调查中发现这类建筑均分布在该条大街的南北两侧,高筑女儿墙类的建筑有:源兴成旧址、泰顺祥茶庄、世兴金店旧址等;砌出壁柱类的建筑有:协盛丰旧址、东记银号旧址、兴茂福旧址等,这些建筑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8年营口市对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进行全面修缮,2010年成立了营口辽河老街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营口西大街的保护开发、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经营管理工作。2011年,营口市政府制定《营口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加强管理。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营口西大街近现代建筑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14]27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平安路以西至得胜路以东,西大街道路中心线为基线,南北两侧各保护建筑四周墙外3米(现状新建建筑除外)为保护范围;南起新辽河大街(原工人文化宫出让地块除外),北至规划路(渡口广场以西北边界至西大街步行街,含宝安堂旧址),东起裕兴盛旧址东墙外3米,西至通发栈旧址西墙外3米范围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原工人文化宫出让地块范围内为Ⅳ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 | 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渡口社区。 瑞昌成总柜设在上海,清宣统二年(1910)在营口设立分号正式开业,资金雄厚,位列营口民族工商业的前列,生意远达三江。 1910年的中国,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还在苦苦支撑,而地处东北的营口,却呈现着一派繁荣景象。借以开埠半个世纪的发展,此时已是码头密布河岸,辽河船桅林立,汽笛之声不绝于耳。市区商家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就在这年,上海瑞昌成总号也不失时机来营设立分号,财东瑞康盛,经理程春园,用其姓氏加“昌盛吉祥”之意取名。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建筑独特,回字形楼房,占地面积2802平方米,高为15米。此建筑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天井式建筑,长方形内设三层回廊,全部采用红砖砌筑。西北角、东南角设有楼梯,回廊采用各种不同花纹瓷砖铺地,共有房屋70余间。虽属商业建筑,却坚固异常,有如一座军事堡垒,四周楼房围成的天井建筑格局颇具南方风格,雄伟壮观,修建时共花费十万银元。 这间大屋子经营颜料为主,兼营布匹、绸缎和杂货。还代销美商美孚洋行、德士古洋行的商品。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年利润30万元左右,是营口资金多、经营范围广的大商户。“大屋子”是营口近代独具特色的一种商业企业,集仓贮、批发、代理、服务和中介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号。外地来营的客商住在这里,可免费存放货物,还派专人为客商联系货物的销路或购买所需的货源。若交易成功,“大屋子”就可从中收取总交易额5%作为利润。当时营口商业异常繁荣,贸易金额巨大,每家“大屋子”都获利丰厚。清末民初之时,营口共有各种“大屋子”百余家,瑞昌成是其中后来居上的佼佼者。 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营口,在日伪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下,营口的民族工商业损失惨重。瑞昌成这间大屋子被迫转向工厂,为日寇加工丝绸。伪满末期,特别是“七二五”停价政策实行以后,市场一切货物全部被日寇统治,该商号营业萧条不振,再也难现昔日的辉煌。国民党盘踞时期,利用拥有的良好信誉和上海财东的雄厚资本复业,但仍经营维艰,最终在1948年解放前夕倒闭。这座承载营口近代经济发展史的建筑,却被负隅顽抗的国民党交警总队看中,成了他们的指挥部。坚固的堡垒没能挽救失败的命运,在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又得到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配合,全歼敌军,胜利的红旗高高飘在瑞昌成的上空…… 2004年,营口市房产经济开发公司将产权移交给营口市文化局。2005年,营口市文化局在辽宁省文化厅的支持下,聘请专业维修队伍对该旧址进行全面保护维修,恢复原貌。 199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03]12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04]34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建筑物外墙基外10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50米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西大庙 | 西大庙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大庙坐落在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西大庙社区,本称天后行宫。在其旧址上2001年重新修建庙宇建筑,所用建筑材料为现代材料。 营口市内最早的庙宇是龙王庙,西大庙是在龙王庙的旧址上修建的,清雍正四年(1726)重修碑有确切记载。此后又有几次重修,192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进行最后一次修缮,直至1986年营口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从渔市办事处接管并迁出涂剂厂,对仅存三间大殿和一间配殿进行了修复。1996年,根据市政府决定,移交给市佛教协会管理。原西大庙供奉天后娘娘,所以庙宇以海神娘娘殿为主体,前有山门、钟鼓楼和两座角门。主殿为三楹,硬山式,左右各为三楹配殿,左配殿主祀药王,右配殿主祀龙王。东西廊还各有五楹建筑。其它还供奉有“子孙娘娘、眼光娘娘、筋骨老爷、十不全及风、雨、雷、电四神”。 正殿前一对石狮子上刻有“没沟营天后宫”、“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仲秋吉立”款。寺院内的铁香炉上铸有“天后圣母”、“嘉庆二十五年立”。院内还有碑刻林立,如今已荡然无存。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西大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旧址建筑面积为中心,南至转盘,东、西、北各5米为保护范围;保护区的东、西、北外延20米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火神庙旧址 | 火神庙旧址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火神庙旧址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渡口社区,建于1840年,是营口近代较早的庙宇建筑之一。 在铁路等现代交通工具尚未使用之前,水路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命脉,近代社会的一个时期内,辽河便成为东北地区主要交通通道。作为东北经济的大动脉,辽河河口的营口(当时叫没沟营)成为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依靠十分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外地的多家商号来营口经商。外地资本家来营口经商约开始在1820年左右,到了1839年,营口商业议事会建成三义庙,表明当时营口的商人势力已经很强大,随着商业集镇的不断发展壮大,人口逐步增加。至1840年,营口商业议事会建成火神庙。火神庙的建立,说明营口人烟已稠密,初具了城市形态。 此庙为道教场所,庙宇建筑独具特色,占地面积为100平方米,高7米。据《营口大事记》记载:“1900年,义和团以西大庙为中心,开展活动,后在老爷阁、火神庙等处设坛练拳。该庙多为义和团活动场所。” 1998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办发[1998]20号)公布了火神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庙址四周围墙外延5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厂区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山海钞关旧址 | 山海钞关旧址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山海钞关旧址位于西市区渔市街道办事处西大庙社区西大庙里40号,北距辽河约30米,是一处近现代海关建筑,代表了营口开港后海关设立的史实。因其地处营口埠内西部,又被称作“西海关”。 西海关的管辖范围包括奉天府、锦州府和山海关地区,因此设有多处分局、分卡,管辖区西起喜峰口、东至皇姑屯、南到庄河(不包括日本侵占的旅大地区)。民国元年(1912),民国政府财政部在营口设立专职山海关监督,由民国大总统任命,主管西海关、监督东海关关务,到1930年12月,山海常关下设税局15处、稽查局3处、分局7处、分卡47处。 铁路开通后,沿线增设若干常关税局。1900年俄军占据营口,俄国民政厅接管营口东、西海关,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营口期间攫取东、西海关的管理权,直到1906年12月6日日军撤离后,两个海关才交还中国。 1910年的时候,西海关以关平银4500两购买天后宫(西大庙)僧人宝山的房产,建成西海关办公房、验货场和职员寓所,北距辽河约30米。据记载,该建筑1900年美国人艾尔洛建,科尔洛设计,是清政府管理的海关,故又称“旧关”或“常关”,主要管理国内沿海和内河贸易的木帆船。该建筑为二层红砖砌筑,楼体转角处用异型砖构筑,楼内棚顶雕有西式花纹,牛腿挑檐,四坡顶,凸出的墙体立体感强烈,具有古曲复兴味道,设计格调爽朗明快。该建筑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0.5米,占地面积约232平方米。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山海钞关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山海钞关旧址外墙基外东5米、西5米、南5米、北5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南至滨河大街路基、东30米、北30米、西3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营口老监狱旧址 | 营口老监狱旧址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营口老监狱旧址位于西市区清华街道办事处永强社区,是营口近代衙署建筑的代表。 1909年,锦新等处分巡兵备道在营口设立罪犯习艺所,1915年建造老监狱,沙石混凝土构筑,十分坚固。关押犯人的近代司法建筑营口市内并不多见,仅此一处,是营口近代社会司法文明的象征,1916年改为奉天第四监狱。房舍平面呈十字形,分四翼,用“严”、“正”、“公”、“平”分别代表四翼加以区别,内设分房间、杂居间及工厂等,另有把角楼一座。现在所遗存的“L”形状的二层楼房,就是建于1915年的把角楼一部分遗存,为二层红砖砌筑,高9米,建筑面积为544平方米。 据《营口大事记》记载:“1915年(民国4年)7月,奉天监狱营口分监建成,恩麟任分监长,后为地方法院、检察院办公址。”该建筑风格独特,是营口历史沿革佐证。 1998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办发[1998]20号)公布营口老监狱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老监狱旧址墙体外延5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厂区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
袁崇焕纪念碑公园 | 袁崇焕纪念碑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袁崇焕以两广军士善战,特从桂西田州(今田东县)、泅城州(今凌云县)、龙英州(今天等县)各招瑶兵二千人,并开赴山海关训练。与此同时,袁派人往天津等地购办战略物资,积极制定广式战船。还-请调广东水师二千人到辽东海域训练海军,以固海防。且与蓟辽经略孙承宗密切合作,命参将祖大寿督建有战略意义的城堡宁远(今辽宁兴城)新城。崇焕更与士卒同起居,共甘苦,这样很快就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水南管理区“袁崇焕纪念公园”已于2001年8月动工兴建,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和旅游胜地。 袁崇焕 (1584~1630)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袁崇焕在与皇太极一战中,却被诬陷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判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曾著有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 详细++ |
辽河公园 | 辽河公园是营口市惟一滨河带状公园。位于辽河大街中段,因北依大辽河而得名。始建于1964年。1981年扩建,面积由原4万平方米扩建到18.2万平方米,有老干部、工人活动中心、雕塑和蘑菇亭等。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滨河大街 |
营口对虾 | 营口渤海出产的虾,个体大、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珍贵的海味。它是国内外普遍喜食的一种海产品,在国际市场素有盛名。 渤海湾,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水温相适,利于对虾的栖息和繁殖,特别是淡水入海,泥沙淤积,饵料丰富,成为虾产卵、孵化和生长的良好场所。每年三月以后,北方的海水渐暖,去黄海南部深海过冬的虾,便成群结队向北部回游,绕过山东斗岛东端,进入渤海湾,然后散游在浅海中产卵繁殖。渤海虾具有生命周期短(一年)、生长速度快、繁殖量大等特点以及长途产卵回游的习性,回游路线也较明显和固定。 渤海虾是一宝,它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俗话说:”宁尝对虾一口,不吃杂鱼半篓”。对虾含有大量蛋白质,营养十分丰富。经过名厨烹制作的盐烤、油炸等西式海虾菜,色艳味鲜。外酥里嫩,脆香适口,是一种公认的”西式中国菜”。清蒸、烟熏、软炸、锅贴、蛋煎、干烧、红焖等多彩多姿的中式海虾菜,更是味美诱人,驰名中外。 营口对虾 营口市渔业协会 12354949 虾(活的) |
辽宁绒山羊 | 辽宁绒山羊原名盖县绒山羊,是辽宁特产的珍贵山羊品种。其产绒性可与世界著名的“普列顿”山羊相比美,被誉为我国的“国宝”主要产于辽宁有盖县、复县、岫岩、庄河等县。绒山羊体质健壮,适应性强,以常年放牧为主。绒山羊惯于产春羔,一般小雪前配种,第二年皮旺,谷雨间产羔。山羊绒主要生长在寒冷的冬天,绒毛的成分为角质蛋白,是极为珍贵的纺织原料,山羊绒制品轻薄精巧,鲜艳保暖,坚固耐磨,松紧自如,市场上很受欢迎。 产地与分布:辽宁绒山羊主产于辽东半岛。盖州市是全国“辽宁绒山羊”育种、繁殖基地。盖州绒山羊即为“辽宁绒山羊”。“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著名的绒山羊优质品种,是经各级畜牧专家、科技人员、农牧民精心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 外貌特征:辽宁绒山羊皮毛洁白,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头较小、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髯,公、母羊都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侧螺旋式伸展;母羊角向后上方呈捻曲伸出,颈宽厚,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肢蹄结实,短瘦尾,尾尖上翘。绒毛白色,毛绒混生,绒无髓、密而长,自然绒长5.5cm以上。绒细14-18UM。净绒率70%,毛为无髓毛,有髓毛及两型毛三种,有丝光、长而稀、无弯曲。 辽宁绒山羊体大,产绒量高,适应性强、耐粗饲料,遗传性能稳定,绒毛细度适中, 改良各地土种山羊效果显著。 品种性能:辽宁绒山羊的初情期为4-6月龄,8月龄即可进行第一次配种。适宜繁殖年龄,公羊为2周岁-6周岁,母羊为1周岁-7周岁。每年5月份开始发情,9月份-11月份为发情旺季。发情周期平均为20天,发情持续时间1天- 2天,妊娠期142天-153天。成年母羊产羔率110%-120%。断奶羔羊成活率95%以上。 辽宁绒山羊产绒量是国内外最高的品种,因其绒毛具有洁白、细、软、暖等优点,所以有“软黄金”之称,被誉为国宝。二岁以上成年公羊体重40kg,产绒量750g成年母羊体重33kg,产绒量500g。母羊产羔率110%以上,屠宰率50%。 饲养方式:放养、舍养。冬季补料,北方冬季需用暖棚。山地为灌木丛和山甸草丛草场,以禾木科、豆科、菊科植物为主。平原以玉米、高梁、大豆、花生、苹果、山楂等叶茎为主。 辽宁绒山羊产于辽宁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3′-125°46′,北纬38°43′-43°26′,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与山东省隔海相望。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主产区包括大连市的旅顺口区、金州区、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长海县、大连经济开发区;营口市的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鞍山市的岫岩县、海城市、台安县;辽阳市的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辽阳县、灯塔市;丹东市的振安区、凤城市、宽甸县、东港市;本溪市的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县、桓仁县、本溪开发区;抚顺市的东洲区、望花区、清原县、抚顺县、新宾县、抚顺经济开发区;铁岭市的清河区、铁岭市经济开发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等8个市的44个县(市、区)407个乡镇。饲养量1000万只,产绒量2500吨。 |
大棚西瓜 | 大棚西瓜( 营口)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