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二龙湖风景区 | 二龙湖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二龙湖风景区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辽源市和伊通县的二市一县交界处,象一颗明珠镶嵌在东辽河上。站在二龙湖大坝的泄水闸旁,俯瞰湖畔两侧的二龙山,如同龙身蜿蜒起伏,守护着茫茫的碧波轻浪。二龙湖的岸边,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早先二龙湖是滴嗒咀子地方,常年滴嗒水,人们叫它埕子。埕子上有珍珠,旁边有两个山,是二龙,又称二龙戏珠。虽说滴嗒咀流水少,但由于常年不断,滴出一眼几十丈深的水坑。深潭水溢出,又被珍珠山拦住,形成了辽阔的湖面,湖又被二龙山环抱。所以,叫做“二龙湖”。 景区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境内,依托二龙山水库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面积1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0平方公里。景区以主体工程观光为主线,以丰富的地文景观为副线,以水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为点缀,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文化景观为底蕴。景区范围辽阔,灵山秀水、草木茂盛,大坝主体气势雄伟,燕国古城遗迹历史悠久,满族风俗文化新颖独特,景观资源组合丰富。景区地处四平市“山门——叶赫——二龙湖热线”的核心,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挖掘潜力,以最新颖奇特的景观和特色餐饮吸引八方游客,群山环绕、湖水平静、天空蔚蓝,是游客们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 |
二十家子度假区 | 二十家子满族镇隶属公主岭市管辖,位于公主岭市西南部13公里处,距省城长春60公里,距四平市50公里,全镇有二十家子、边沿、西地、南山、猴石、全结、东岗、小顶山等9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086人,其中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0.5%;面积113平方公里,山地占50%,耕地面积4429公顷,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 清顺治元年(1644)先后从山东、浙江一带迁入郭、张、王、范几姓人家近20户在此建屯,取名二十家子。1912年为伊通县靠山五区,后设伊通县九区,为区政府驻地。1956年为伊通县靠山区,1958年归……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资源丰富,物华天宝。温暖的春季姹紫嫣红,浪漫的夏季绿草如茵,金色的秋天色彩斑谰,朔风的隆重冬绿色常在。 该镇招商引资工作已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金牌单位”;畜牧业生产被四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畜牧业大乡”;小城镇建设被四平市委、市政府树立为“样板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连续三年被公主岭市委、市政府评为农村工作“模范镇”;党建工作被评为创先争优“模范党委”;效益农业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和模范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被评为公主岭市“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国泰民安。 |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9月3日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是全国首批确定的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2001年12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将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2002年9月5日,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王儒林为组长、省直部门和四平市政府等24个成员单位参加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园区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园区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核心区面积20.07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35个,国有和民营企业345家。这里粮食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捷,科技基础雄厚,是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 |
秦家屯城址 | 秦家屯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家屯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东。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用土夯筑,东墙长1028米,西墙长1007米,南墙长672米,北墙长673米,墙基宽16米,顶宽1~1.6米,残高5~6.3米。四面各开一门,并有瓮城,有马面、角楼各四处。 城外有三道护城壕。城内有建筑址多处,出土有陶、瓷、三彩器,铜镜、铜钱、铜造像、铁马具、六耳锅、陶鸱吻、瓦当等。地表遍布瓦当、陶片。 2006年5月,秦家屯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旗村墓群 | 红旗村墓群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村墓群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环岭街道红旗村 年代:金代 类别:古墓葬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红旗村墓群为金代墓群。墓地北高南低,未见封土,墓地中有一组石雕,四周散布着砖、瓦碎块和陶片等。石刻共四件,此外还有石函一件、石碑顶盖一件。地表散布青砖和布纹瓦。陶片均为泥质,灰色,多素面,少量饰附加堆纹,轮制。瓷片以白瓷为主。在石雕东约50米处,有一处类似遗址。从此处再向东约50米,又有一处类似遗址。这两处遗址与墓葬周围的遗物完全相同,与墓葬石雕同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范家屯火山群 | 本区火山活动非常强烈,古生代主要为优地槽海底火山喷发。中生代地槽褶皱回返,褶皱、断裂和火山活动均较强烈。侏罗纪和白垩纪火山活动最强。主要分布于大黑山地垒山和辽吉东部山地西缘的构造断陷盆地内,营城子和净月地区分布的酸性火山岩是其代表。新生代火山活动也很强烈,主要分布于伊舒地堑盆地内和松辽盆地东部边缘,形成伊通-舒兰火山群带和大屯-范家屯火山群,它们与伊舒断裂带和松辽盆地东部边界断裂活动关系密切。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可划分为四个旋回:第一旋回为古新世,以大屯火山为代表;第二旋回为始新世,以舒兰火山群中的前团山和后团山为代表;第三期为中新世,以伊通火山群为代表;第四期为更新世,以舒兰的凤凰山层状玄武岩为代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吉林大青山遗址 | 吉林大青山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青山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 地址:公主岭市双龙乡大青山村 年代:原始社会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物所 是否开放:否 大青山遗址是吉林省西部范围较大,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好的古遗址之一,为年代:青铜时代晚期遗址,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东西长约500米西部东西长约300米,两部南北宽约150米。东部遗物较西部密集,主要有石器、陶器、骨器、玉器和青铜器。1971年在遗址所在地水泉山屯西南30米处发现一座古代土坑竖穴墓葬。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黑山头遗址 | 黑山头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黑山头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朝阳坡镇黑山头村 年代:新石器、青铜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黑山头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与年代:青铜时代遗物并存的遗址。山上有一座古墓,俗称“鞑子坟”。山岭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地表遍布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细石器和磨制石器:细石器通体都有加工的痕迹;磨制石器均匀而光滑。陶器可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类。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老边岗遗址 | 老边岗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怀德镇老边岗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怀德镇边岗村 年代:唐代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怀德镇老边岗是高句丽政权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边塞防线。边岗为夯土筑成,现大部分已辟为耕地或乡道,只有榆树屯至边岗村一线遗迹较为明显,部分保存较好的地段可见岗基宽约6米、顶宽约3米、高约2米。拒当地群众讲述,六十年前,此岗超过屋脊,有5米余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黄花城址 | 黄花城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城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双城堡乡黄花村 年代:辽代 类别:古城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黄花城址为辽代古城址,古城大体呈正方形,城址内可见几处凸起的地方,应为当时的建筑址。在凸起处周围遗物分布密集,有陶瓷片、青砖残块和布纹瓦残片。布纹瓦分灰色和褐色两种。陶片也有灰色和褐色两种,皆为细泥陶。器形以碗、盘居多。纹饰有压印蓖齿纹、刻划尖点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所见瓷器为白釉瓷,釉色泛黄,外部挂釉不到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毛城子古城址 | 毛城子古城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毛城子古城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毛城子镇毛城子村 年代:辽--金 类别:古城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毛城子古城址为辽、金时代城址,城内地势则北高南低,古城呈正方形,地表散布着青砖、布纹瓦及陶瓷残片。陶片均为细泥灰陶,轮制,素面。瓷片均为年代:辽金时代的白瓷,瓷色发黄,釉面开片。城外西南250米处有一长约50米见方的地段,也有少量青砖、布纹瓦及陶瓷残片,特点与城内所见遗物一样。年代:清代时,在城内中心地带曾修建过一座关帝庙,现已不见,但此处地表砖瓦较它处为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前城子古城址 | 前城子古城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城子古城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广宁村 年代:辽--金 类别:古城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前城子古城址为辽、金时代城址,北部偏高。黑、黄土夯筑而成,有两个城门,不见瓮城,四角筑有角楼。城内地表散布着大量的青砖、布纹瓦及陶瓷残片,尤以西北部最为集中。陶片均为细泥陶,轮制,火候较高。瓷片均为年代:辽金时代的白瓷。城内曾出土过一些完整的年代:辽金陶瓷器。城外北侧也曾见有与城内一样的遗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十屋古城址 | 十屋古城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屋古城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十屋镇十屋村 年代:辽--金 类别:古城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十屋古城址为年代:辽金时代古城,古城近长方形,城内四角筑有角楼。城垣四周各筑有马面一个。城内东北角的土台上散布着数量较多的青砖、布纹瓦残片,为当时城内的建筑址。地表遗物主要有细泥灰陶片、瓷片、黑釉缸胎器残片、细泥红褐陶片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双城堡城址 | 双城堡城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城堡城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偏脸城村 年代:辽、金 类别:古城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双城堡遗址为辽、金时代城址,面向西南,近正方形。有南北两座城门,不见瓮城。四角都筑有角楼。墙上有马面。城内地表散布着较丰富的陶片、瓷片、布纹瓦和青砖残片,尤以西北部更为集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五家子城址 | 五家子城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家子城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八屋镇五家子村 年代:辽、金 类别:古城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五家子城址为辽、金时代古城址,分内、外二城,内城居于外城的东北角。外城近长方形,残损严重。内城近正方形,有角楼,未见门址与瓮城。外城内地表器物较丰富,主要是细泥灰陶片和白中泛黄色釉的瓷片。内城的器物零星分布,仅见少量的细泥灰陶片和白釉泛黄瓷片,稍多一些的是青砖、布纹瓦残片。两城的遗物有着明显差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二里界遗址 | 二里界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里界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公主岭市十屋镇二里界村 年代:新石器、青铜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公主岭市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二里界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与年代:青铜时代遗物并存的遗址。地表遗物有陶器,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类。泥质陶质地略显疏松,系由花岗岩风化土烧制而成,胎内均匀的分布着大量细砂。陶色有红陶和褐陶两种,颜色不纯有杂斑,手制,器耳系器物做好后堆附于器表之上。地表调查还发现有年代:辽金时期陶器和瓷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公主岭大米 | 公主岭大米以其米饭特有的香、粘、滑、软而深得消费者青睐。米粒为椭圆形或长粒形,洁白透明,米粒整齐,外观形状极优;米饭油亮香醇,松软可口,食味品质极佳;米质上乘,营养成份齐全。 公主岭种植水稻的历史较早。中华民国6年(1917年),二十家子大泉眼、八屋小五家子开荒洼地种植水稻26.67公顷;后秦家屯河套开荒种水稻5.34公顷;另有两家子、三教寺、前二道河子、八屋佟家窝堡、三道圈、公主岭八叉沟子、尹家店、响水河子、八大泉眼、新开河、四道岗等处均有少量水稻种植。中华民国10年(1921年),开垦水田210公顷。中华民国17年(1928年),水田发展到700公顷,新中国成立初期,水稻种植面积为4000多公顷,后因扩大玉米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水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到1984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617公顷左右。 近年来,公主岭市政府紧紧围绕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下大力气,加大水稻生产研究力度,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并根据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要求,制定了《吉林吉农水稻高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绿优米生产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栽培。生产出来的水稻采取精细加工,真空包装,引进国外的先进加工设备,具有一流的加工水平。 2001年通过实施绿优米工程,选用名牌优质米品种,采用先进加工包装设备,使公主岭大米的声誉进一步提高,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是吉林省名牌产品,并获得中国第七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公主岭市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适宜的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较大的昼夜温差、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无霜期、肥沃的土壤、-绿色食品的农业环境质量,以及优良的品种、科学的栽培技术、先进的加工工艺、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造就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优秀品质,也使公主岭大米享誉省内外,飘香千万家。以其独特的优良品种,上好的商品性状,成为公主岭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品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供不应求。 吉林省公主岭市桑树台镇、十屋镇、八屋镇、秦家屯镇、大榆树镇、朝阳坡镇、南崴子街道、二十家子镇、刘房子街道、陶家屯镇、杨大城子镇、毛城子镇12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
公主岭玉米 | 公主岭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玉米之乡”。公主岭市玉米的淀粉含量保持在71%以上,蛋白质含量保持在9%以上,脂肪含量保持在4%以上。公主岭玉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松辽平原腹地,东辽河中游右岸。该市处于东经124°10′~125°18′,北纬43°11′~44°9′,与在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公主岭市的玉米无论在产量和成分含量上,都明显好于其他地区。经检测,公主岭市玉米的淀粉含量保持在71%以上,蛋白质含量保持在9%以上,脂肪含量保持在4%以上。 基于公主岭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地位,2011年4月25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将“中国玉米之乡”这一殊荣授予了公主岭。 公主岭玉米 公主岭市粮食行业协会 10764020 玉米 |
范家窑豆角 | 公主岭市怀德镇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合发展豆角生产。怀德镇有耕地28,500公顷,其中豆角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面积495公顷,带动农户1,200户,豆角年总产量为9,950吨,总产值为1,800万,远销省内外。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