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松原市 >> 扶余市 >> 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

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扶余县烈士陵园

扶余县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扶余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88年,正值东北解放40周年,为了表达全县人民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扶余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建“三岔河镇烈士陵园”。占地10900平方米。恢复县制后,“三岔河镇烈士陵园”更名为“扶余县烈士陵园”。由于陵园面积小,2002年县政府决定将陵园移址新建。新烈士陵园于2004年8月13日落成,占地39000平方米,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梁士英烈士全身塑像、无名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群和革命纪念馆。走进陵园首见的是高耸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此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身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金光灿烂的七个大字。  革命烈士纪念碑右侧,耸立着威风凛凛、全副武装手端冲锋枪、岿然伟岸的梁士英烈士站姿铜像,像座镶嵌黑色大理石,碑额刻有刘震题写的“伟大战士,光辉楷模”八个涂金大字;碑的后身刻有梁士英生平简介。  革命烈士纪念碑左侧为“无名烈士碑”,碑额-“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世界和平而献身的109位无名烈士”,下书“永垂不朽”四个金色大字。  耸立梁士英烈士铜像的陵园里,盛夏四周青松碧翠,草坪茵茵,花圃百花娇艳,香馥满园。在青松、草坪、花圃间的甬路,以及革命烈士纪念碑、梁士英烈士铜像、无名烈士纪念碑前的宽敞方形广场,均用彩砖铺就,广场东侧为300多平方米的荷花塘,纷红骇绿,景致别样,让烈士英灵在多彩的陵园里得到慰藉。  每逢清明节,机关、学校、企事业及各团体,都聚集烈士陵园里举行集体缅怀先烈的祭扫活动,为纪念碑及烈士墓献上一朵朵小白花,瞻仰梁士英烈士铜像。如今耸立梁士英烈士铜像的陵园,已成为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站在纪念碑前,我们的记忆伸展开来,似乎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过去,同梁士英一起向前冲去……  梁士英1922年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梁家村(今属新城局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时随祖父读书,10岁时因祖父去世而辍学,捡粪、拾柴,以补家资。13岁时父亲病故,梁士英去给地主家放牛,后被二姐接到三岔河读小学。三年后,因姐家生活困难又退了学,到鼓乐棚打小钹挣钱糊口。17岁时,梁士英到东六号村扛活。几年后结婚,婚后第二年子夭妻故,生活愈加困难。1942年又回三岔河鼓乐棚谋生。为了躲避抓劳工,于1943年冬携母亲、弟弟、妹妹到肇州县霍龙岗子黄家堡扛活。次年夏,因无居处又领母亲、弟弟、妹妹回到三岔河。  1946年1月,出身贫寒的梁士英参加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的前身)。在二纵队五师十五团三营八连(机枪连)当战士。参军后,梁士英积极学习文化,刻苦练本领,并于1946年冬加入中国0。  1947年在攻打昌图和彰武的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先后两次立功。1948年9月,随部队南下北宁线,参加解放锦州战役。当部队向敌人第二道防线发起冲锋时,紧靠铁路旁的一座暗堡里两挺重机枪-了前进的道路。几个爆破组冲上去都没能把暗堡摧毁。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主动向连长请战,得到批准后,他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艰难地爬行到暗堡下,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敌堡里。正当他转身要离开时,冒着烟的爆破筒被堡里的敌人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又将爆破筒塞进炮眼里,用身体死死地将爆破筒顶住,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英雄梁士英壮烈牺牲。为扫平大部队进攻的障碍,夺取胜利,梁士英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10月16日,部队在锦州隆重召开追悼大会。会上,团政委陈绍昆宣读了师党委追认梁士英烈士特等功臣的嘉奖令,并追记三大功。梁士英因功绩彰显,被载入中国0党史,并在梁士英家乡三岔河镇烈士陵园里修建了纪念碑。  梁士英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战歌,一首让后人铭记的战歌。英雄永远安葬在这里,静静地倾听松花江奔流的声音。清晨,傍晚,来这里的人不计其数,英雄不再寂寞,英雄也永远不会孤独,因为人们永远站在他的面前。  

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

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扶余县得胜镇境内,在石碑村东北1.5km处,东北部与吉林省扶余洪泛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界,北部距松花江南岸约6km,东部距拉林河西岸约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0′57″至125°39′56″,北纬45°17′37″至45°24′02″,公园总面积3068.4hm2。境内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周围江河水流下蚀切割,形成高出河床20~80m的河间台地。小于5°的平地占总面积的99.19%,沿江河谷平原区海拔高为125~155m,由上游向下游倾斜,相对高差一般为3~5m。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内的气候属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  扶余大金碑湿地公园于2009年建立,同时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湿地面积2780.6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0.6%。在湿地面积中,人工湖面积955.5hm2,占湿地面积的34.4%,其沿着公园西南边线呈西北向东南走向分布;天然水泡面积119.6hm2,占湿地面积的4.3%,分布在金太祖湖和女真湖中间;人工湿地(水田)面积1421.5hm2,占湿地面积51.1%,主要分布在金太祖湖和女真湖东北部;沼泽地59.6hm2,占2.1%;湿草地224.3hm2,占湿地面积的8.1%,主要分布在公园的东南部。  大金碑湿地原是天然湖泊沼泽湿地,后从拉林河开凿一条人工渠—引拉河而修建了4座人工湖,即龙眼湖、得胜陀湖、金太祖湖、女真湖,形成了硕大的引拉灌区,由于区域内海拔低,地势低平,河流的下降落差甚微,无下切能力,腐蚀能力较强,因此,河流蜿蜒曲折排水不畅,加上地表有粘重的第四纪沉积物,透水性能很差,造成这里的地表水既难排除,又难下渗,因而形成大面积的湿地。加之多年来4座人工湖的自然渗漏水,使湿地面积不断扩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替过程,形成了现在的大金碑湿地。由于公园距松花江和拉林河较近,地势低洼,随着地表水流动和地下水的补给,给湿地聚集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这就为野生动植物生存以及人类生活创造良好生态条件。  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共有66科358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3种;种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有51科264种;单子叶植物有13科91种。在野生植物资源中,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1种。  在野生动物资源中,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2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和丹顶鹤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苍鹰、雀鹰、普通鵟、草原雕、乌雕、白尾鹞(、白腹鹞、燕隼、红脚隼、红隼、灰鹤、小杓鹬、纵纹腹小鸮、长耳鸮及短耳鸮等19种。  公园内主要河流为引拉河,它是从拉林河引入的人工河,公园内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有金太祖湖、龙眼湖、得胜陀湖、女真湖以及大小水泡10余处。因此公园内生态用水得到充分的保证。  大金得胜陀颂碑于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金代第五世帝王世宗完颜雍为缅怀祖先创业之辛苦,纪念反辽斗争的胜利,于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在此建碑。石碑为青石雕成,通高328cm,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呈长方形,高79cm,宽100cm。碑额四边共雕有四条对称盘龙,龙头向下,龙身相交,张吻怒目,线条流畅,生动逼真。在正面两条龙盘曲之间刻有篆书“大金得胜陀颂”两行六个大字,出自金代书法家党坏英之手。碑身高177cm,宽85cm,厚31cm,正面刻有碑序和碑诗计815字,共30行,最长一行79字。前部分追述了完颜阿骨打在此集聚兵马,传挺誓师的经过,后部分介绍了建碑的原委和颂赞帝业长久的诗文。碑身周边雕饰蔓草纹,碑身背面为女贞文字,碑身上碑文三十行,每行六七十字不等,共1500余字。碑座为龟趺座,高72cm,宽97cm,长160cm,重千余斤,其形制为中原碑刻风格。  公园内大瓮山环绕在金太祖湖的周围,佛家和道家视其为风水宝地,在此修建了三清宫、三山寺等宗教建筑。吉林扶余大金碑湿地公园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宗教文化色彩形成了湿地公园特有的风格,它是以湿地景观为主体,融合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科学、教育及其它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载体,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观赏及科学价值,对于研究湿地环境演化、古地理、古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历史遗迹、宗教文化及开展生态旅游是十分必要的,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  得胜镇  得胜镇位于吉林松原市扶余县。下辖: 220724111200 121 得胜村 220724111201 122 前阳村 220724111202 122 临河村 220724111203 122 牛营子村 220724111204 122 肖家村 220724111205 122 小围子村 220724111206 122 河江村 …… 详细++

大金得胜陀颂碑

大金得胜陀颂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面龙身盘曲间留额心,镌刻"大金得胜陀颂"六个篆体字。碑身高177厘米,宽85厘米,厚31厘米,碑身左右边缘阴刻忍冬草纹饰,正面刻有汉字碑文815字,背面刻有女真大字碑文1500余字;碑座为龟趺,长160厘米,高72厘米,宽97厘米。石碑全身高为328厘米。编汉字碑文如下:  大金得胜陀颂并序  奉政大夫充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太常博士骁骑尉赐鲱鱼袋臣赵可奉敕撰  儒林-府清安县令武骑尉赐鲱鱼袋臣孙俣奉敕书丹  承直郎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充国史院编修官云骑尉赐鲱鱼袋臣党怀英奉敕篆额得胜陀,太祖武元皇帝誓师之地也。臣谨按《实录》及。"睿德神功"碑云:太祖率军渡涞流水,命诸路军毕会,太祖先据高阜,国相撒改与众仰望,圣质如乔松之高,所乘赭白马亦如岗阜之大。太祖顾视撒改等人马,高大亦悉异常。太祖曰:"此殆吉祥,天地协应吾军胜敌之验也!诸君观此,正当戮力同心。若大事克成,复会与此,当酹而名之!"后以是名赐其地云。时又以禳桧之法行于军中,诸军介而序立,战士光浮万里之程,胜敌刻日,其兆复见焉。  大定甲辰岁,鸾格东巡,驻跸上都,思武元缔构之难,尽孝孙光昭之道。始也,命新神御,以严穆穆之容;既又俾十贞石,以赞晖晖之业。而孝思不忘念所,以张闳休而扬伟迹者,盖有加而无已也。  明年夏四月,诏以得胜陀事访于相府,谓宜如何?相府订于礼官,礼官以为昔唐玄宗幸太原,尝有"起义堂颂"过上党,有"旧宫述圣颂"。今若仿此,刻颂建宇以彰圣迹,于义为允。相府以闻,制曰:"可。"  历史记载  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揭起反辽旗帜,选择此地兴兵聚将,可谓适地利之便,择良境而成业,一代英主,胸怀远见,暂不为言。石碑坐落处四周约为三十平方公里之平原,一片沼泽,蔓草丛生,水草丰盛,西北两面有高达五十米的弓形断崖所环抱之天然屏障,北临松花江,东据拉林河,凭江河之险阻。尤其此地恰是辽金边境接壤处,南临辽之黄龙府(今农安)六十公里,间隔松花江天险,西距辽之北方边陲重镇宁江州(为今伯都讷乡所在地)仅百里之遥,两军对垒,进可迅击,退可稳守。并且此处可居高临下,操演兵马,在古代是一处良好的天然练兵基地。现在凭地远眺,犹可想见当年,-,枪戟林立,一呼群诺的雄伟誓师场面。  意义  在金世宗于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立石,至今己有八百余年,两次折断,两次粘接复原。  大金得胜陀颂碑虽屡遭创伤,但经过党和政府的多次保护维修,仍得安然健在。祝愿这稀世珍品,长存后世,晶莹四射,永放光芒。  

珠尔山

  珠尔山位于扶余县蔡家沟镇东北一公里处,面积120公顷、海拔高度135米、山上植满了松树,可以说是绿树成荫,树木成行。兰陵河在山北侧的山角下东西穿过,京哈铁路在山的西侧约2公里南北穿过,102线国道在山的东侧约5公里南北穿过,蔡榆县级公路在山的南侧3公里东西穿过,去珠尔山旅游度假的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几年来,由于蔡家沟镇有远近闻名的佛教寺庙慈云寺,每缝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和端午节,游人首先来到慈云寺烧香拜佛,然后纷纷涌向珠尔山游玩,山上搭起百余个临时帐篷,帐篷内设有烧烤和各种风格独特的小吃,供游人享用。兰陵河岸边有三十余条游船供游人租用,特别是4月初八和端午节这两天上山游玩的人数近万人,不但有县内的,还有县外的,尤其是长、哈两市有的市民一为拜佛,二为游山,不远百里来到这里。  

石头城子古城址

石头城子古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头城子古城址,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三岔河镇境内。距松原市区100公里,距扶余县城1公里。是辽代至金代时期的古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城墙高5至6米,四周有护城河。古城城墙依稀可见,残垣保存完好。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座落在一块略高于四周的台地上,平面呈矩形,东西宽,南北窄,方向350°,城墙周长1922米。古城破坏严重,东墙已荡然无存,仅有隐隐可见的漫坡及墙基特有的土质土色,尚可显示原墙址的所在。西墙残缺不全,高低不平,可见人为破坏痕迹,残高最高处为1.5米。南墙也被平毁,在墙基上开有一条水渠。仅北墙保存较好,基宽13.5米,上宽2.6米,横载面呈梯形,残高2.25米。北墙的西部,尚存一马面,城的西北角,有角楼残迹。在南墙的中部,有一明显的缺口,应是城门址。环城有一条护城河,现已淤平,上宽16米。  城内由于破坏严重,已无法窥见古城原有布局,仅在城内偏南及北部分别见一条灰土带和一道土岗。南侧灰土带宽约13米,长约300米,北部土岗宽约3米。灰土带和土岗上遍布残砖碎瓦,陶瓷残片,是当年的建筑址。城东北隅已被民房覆盖。  城内遗物十分丰富。以酱釉、黄白釉、白釉瓷片,硬质灰陶片、灰色方砖、布纹瓦、铜钱为多。1958年曾出土铜钱20公斤。1981年出土一面连珠纹奏乐镜(1982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征集)。1981年,省文物工作队征集一方铜印,此印1970年6月出土于古城附近。印面为长方形,边长5.3厘米,通高3.95厘米,印纽及印脊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证明该印使用时间较长。印纹为“利涉县印”4字,阳刻九叠篆字,印纽左为“内府监造”右为“正隆二年正月”。此外城内还出土过石臼、础石、小磨、铁锅、铁箭头等物。  城内出土的铜钱有唐开元钱,北宋崇宁、大观、太平,南宋建炎、绍兴,金代正隆、大定通宝等铜钱。由城内出土遗物及铜钱年号看,此城为辽代建筑,金代沿用。  《吉林通志》卷十一,沿革志宁江州条认为,石头城子即辽代宁江州。这是古城所属时代及为何级行政治所的最早记述。此后,史家多采此说。《东北历代疆域史》一书也以“宁江州当在拉林河以西,第二松花江之东”为据,认定“石头城子古城址当是辽代宁江州旧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的学者以该城规模不符合辽代州一级的建制及与阿骨打自得胜陀出发攻打宁江州的方向的记载不符等为由,对该城为辽代宁江州的说法予以否认,此城究为辽代何城,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据古城附近出土的铜印判断,此城应为金代的利涉县。  196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扶余古庙宇

扶余古庙宇为文化旅游景点。  至圣先师庙  孔子庙在县城里东南营子东南隅,《吉林外记》记载,是道光二年修建的,庙院内有多年生榆树,风景颇佳。庙里塑孔子像,庙台上有四配(孟柯、曾参、孔?场⒀栈兀┘笆?二哲牌位、七十二贤人等等。旧社会每年旧历二、八月祭孔(也叫祭丁),由教育局主办,杀猪、羊、牛三牲,在庙内祭祀,称三牲祭。各机关、学校学生也都参加。孔庙是原扶余县八景之一。玉皇阁  玉皇阁在扶余县城南关外,庙分上下两层,上层有玉皇像,东西墙壁上面画的风、云、雷、雨、电、闪等神;下层有灶王和惧留孙老祖等神像,每年由各商家厨师及饭馆厨师们于旧历五月初三联合上供一次,对俱留孙老祖的祭祀。是由绳麻铺行业每年办会烧香上供(这个惧留孙老祖有捆仙绳,所以供他〕,墙壁画的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封神演义记载的),这个庙是解放后为破除迷信拆毁的。药王庙  药王庙在县城内东南营子,据《吉林外记》记载,是乾隆十六年修建的。这个庙仅一间,庙内塑药王像(孙思藐),西边塑龙虎二将点班,说他在老虎嘴里拿出人骨头。这个庙神像全都破坏。民国初归县有,伪满时教育局设在这里。旧社会每年旧历4月28日、即药王生日).由各药铺上庙烧香上供,现在地址即实验小学院。娘娘庙  娘娘庙在县城南关外,据《吉林外记》记载,是乾隆十六年修建的。这个庙每年旧历4月18办会,会首都是女人(奚老太太、陈老太太、苗老太太等人)。除上供烧香外,还有儿童跳墙,烧替身;女人叩百步头;子孙娘娘神前求子、求孙;眼光娘娘神前求眼疾快好等风俗。  龙王庙  龙王庙地址在县城南关外,据《吉林外记》记载,是乾隆四十九年修建的。这个浦平常不开庙门,也没人给他办会,如遇每年天旱,久不下雨,大家在庙前跪香上供、打表,恳求天上下雨,龙王行雨等等。  求雨是怎么习事呢,旧社会迷信说雨是龙王行的,龙在大海里、大江里能腾云驾雾,天要老不下雨,就得向他哀求,雨就能下。如在芒种前后雨没有下来,地不能种,苗不能出,这时人们都到龙王庙里跪香上供,恳求下雨,以救众生。还有各家大门小户撤龙牌,龙牌是用黄千纸写的,上写: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龙王之神位。两边写: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供在各家大门口,门口放上一口大缸,插上杨柳树枝。大家在庙里跪香,打表(表是给玉皇打的),表大意是恳求玉皇大帝发敕令,叫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龙王诸神速行急雨,如五日不下雨则无谷,十日不下雨则无禾;请玉皇大帝早发慈悲,以救下方众生。如甘霖早下,大家杀猪杀羊,还许戏五天,以谢神灵等,还愿杀猪杀羊,大家吃素等等。求雨人不许戴草帽、穿鞋,光着脚在大街行走,后面抬着龙王爷泥像,每人头上戴着柳条圈,嘴里喊着“阿弥陀佛,下雨吃饽饽”,到谁家门口都用水浇,一片哀求之声。有的求三天,等三天,如果雨下来,唱戏上供,祭祀龙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前伯都古城遗址

前伯都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伯都城,辽、金城址,位于扶余市城北12公里的伯都乡政府所在地东南200米处。城的东、南、西三面是平原,东北部有一东南走向的慢岗。城西240米处是伯都乡通往扶余镇的公路,西距第二松花江4公里。城略呈方形,方向北偏西5度,夯土版筑。周长3132米。东墙长709米,西墙长797米,南墙长812米,北墙长814米。墙高2-3.5米,上宽3-4米,基宽14-16米。城墙有几处被破坏。现存4座门址,分别位于各面城墙正中。北门宽9米,东门宽8米,南门宽8米;西门宽9米。各城门外均有近于方形的瓮城。东、西、北城保存较好。南瓮城已成耕地。马面19个,北墙14个,西墙5个,其它墙辨认不清。北墙马面宽约10-13米。马面间距60一80米。在城的东南角、西北角有角楼遗迹。角楼呈半圆形,高3.5米。城内尚存4处土台,位于城内西南部其中一处较大,呈圆角方形。东西、南北各26米,高3米,表面散布大量灰方砖、长方砖、布纹砖、小朵莲瓣纹瓦当、陶片、瓷片、铜佛像,佛饰残块、草拌泥烧土和白灰面的残块等。其余3个土台较小,分别在较大土台东北角、东南角、正南,相距均约20米。表面散存有灰色板瓦残块和陶、瓷片等。4处土台应是寺庙址。在西墙外187米处有一方形土台,破坏甚重,其上残存大量的灰色砖瓦残块。城内遗物多集中在中部与南部。陶器为泥质灰陶和黄褐陶,火候较高,轮制,多是缸、壶等器皿。纹饰有篦点纹、弦纹、篦齿纹、附加堆纹。有黄釉、白釉、青釉、黑釉、灰釉瓷片,多为素面,只有少量的饰草叶纹。器形多为碗、盘、壶。建筑材料有兽面纹瓦当、网格纹板瓦和水波纹滴水等。铜器有长方形千手观音浮雕铜牌,背面阴刻一韦驮,出土铜钱较多,有半两、五铢及北宋钱。该城是扶余市境内规模最大的辽、金城址。其四周还有许多较小的辽、金城,如新安城、杨家城、土城子城、韭菜城子城和班德城等。1987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城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善石桥

万善石桥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前,扶余县有大小桥梁14座,其中石桥1座,木桥13座,另有涵洞6处。这些桥梁、涵洞除万善石桥外,其余都已年久失修,不能使用。     万善石桥位于长春岭镇西9公里石桥乡的石桥村东头,是连接扶三北线的交通要道,横跨夹津沟子。夹津沟子北通松花江,南达集厂、南天门等地。每遇雨水增多,沟水上涨,水流湍急,虽有木桥,但往往坍塌,不能经久,故行者苦之。当地民众纷纷上疏,促使县衙提倡“募集善资,修筑石桥”。建桥始于民国元年,由长春岭慈善会吴老常、石老洪等,鼓励当地一批僧人四出化缘,化缘远至鲁、晋、冀、豫四省,他们的口词是:修桥行善,不修今日修来世。他们的行动感到了各地的官商富户乃至穷人,多则捐资几千吊,少则几吊,共募集资金一百六十四万四千六百五十二吊八百文。建桥的石料从吉林市郊阿什哈达采购,经由松花江运到扶余,再用大车运至建筑工地。万善石桥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是吉林省内最早的一座公路石桥。  石桥是三孔拱式,桥身用青色和淡黄色花岗岩石条筑成,全长40.1米,宽4.1米,高7.7米;三个桥孔,中间的较大,宽6.1米,高6.3米;左右两孔尺寸相同,宽5.4米,高4.7米;桥墩入水处最深为11米,最浅为9米;桥身两边装有雕栏石柱,各为23根,柱高82厘米,间宽l.45米。三个桥孔设计适度,既能减轻桥身重量,节省材料,又能分洪缓流,有助于桥身的坚固。桥墩成船底形,迎水面凿成分水尖,起到抗御洪水,保护桥墩的作用。三个桥孔呈莲花瓣形,其边缘上雕衬以荷叶图形,两边连续纹饰。中间桥孔上方正中雕嵌喷水状龙头,显得美观别致,独具一格。桥身南面上部镌有“天地同体、万善石桥”8个字,北面上部镌有“流芳百代”4个大字。桥身两端竖立的回柱顶上,各雕一只目视前方,神态活泼的小石桥.  石桥竣工的那天,是阴历8月26,举行了隆重庆祝仪式,通知各位善士,踏桥观赏,并唱戏5天以示庆贺。为留作纪念,将建桥工程经过、规模、花费款项和募资50吊以上者之名字镌刻于6块石碑之上(其中工程碑两块),立放在桥酉端北侧的一座重檐碑楼内,以垂永远。今碑楼已坍塌,石碑散失无存。桥柱上的石狮毁于1966年“破四旧”运动中。1966年8月,一场大暴雨,洪水暴溢,石桥东端桥台被冲毁。为了增加泄洪能力,保护石桥,不被再次冲坏,在当年修复石桥的同时,又在该桥东端不远处另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桥长43.34米,5个孔,净跨7.5米,桥面净宽9米,双柱式桥墩,重力式桥台,载重标准汽车为i3吨、托车60吨。此桥修建后增加了泄洪能力,减轻了洪水对石桥的冲击。  这座在将近70年前修筑的万善石桥,受到了省文物部门的重视。      长春岭镇  长春岭镇地处松原市东北部,南与大林子、弓棚子接壤,东与伊家店乡相邻,西与三骏乡接壤,而北面隔松花江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望。全镇幅员300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28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87人,镇区人口6743人。.……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至圣先师庙

至圣先师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孔子庙在扶余县城里东南营子东南隅,《吉林外记》记载,是道光二年修建的,庙院内有多年生榆树,风景颇佳。庙里塑孔子像,庙台上有四配(孟柯、曾参、孔伋、颜回)及十二哲牌位、七十二贤人等等。旧社会每年旧历二、八月祭孔(也叫祭丁),由教育局主办,杀猪、羊、牛三牲,在庙内祭祀,称三牲祭。各机关、学校学生也都参加。孔庙是原扶余县八景之一。

扶余龙王庙

扶余龙王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王庙地址在扶余县城南关外,据《吉林外记》记载,是乾隆四十九年修建的。这个浦平常不开庙门,也没人给他办会,如遇每年天旱,久不下雨,大家在庙前跪香上供、打表,恳求天上下雨,龙王行雨等等。  旧社会迷信说雨是龙王行的,龙在大海里、大江里能腾云驾雾,天要老不下雨,就得向他哀求,雨就能下。如在芒种前后雨没有下来,地不能种,苗不能出,这时人们都到龙王庙里跪香上供,恳求下雨,以救众生。还有各家大门小户撤龙牌,龙牌是用黄千纸写的,上写: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龙王之神位。两边写: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供在各家大门口,门口放上一口大缸,插上杨柳树枝。大家在庙里跪香,打表(表是给玉皇打的),表我已记得不太完全,大意是恳求玉皇大帝发敕令,叫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龙王诸神速行急雨,如五日不下雨则无谷,十日不下雨则无禾;请玉皇大帝早发慈悲,以救下方众生。如甘霖早下,大家杀猪杀羊,还许戏五天,以谢神灵等,还愿杀猪杀羊,大家吃素等等。求雨人不许戴草帽、穿鞋,光着脚在大街行走,后面抬着龙王爷泥像,每人头上戴着柳条圈,嘴里喊着“阿弥陀佛,下雨吃饽饽”,到谁家门口都用水浇,一片哀求之声。有的求三天,等三天,如果雨下来,唱戏上供,祭祀龙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扶余四粒红花生

  增盛是中国四粒红花生生产基地,由于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种植,使四粒红花生成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2000年荣获扶余县首届评展会特色产品奖。四粒红花生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E,钙,铁,锌,锶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人体必要的各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发育,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之功效。果仁鲜红色,粒度均匀,有光泽,味道香纯可口,无论炒食,煮食或制成各种食品,都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扶余四粒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扶余县关于确定扶余四粒红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扶政办发[2006]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扶余县三岔河镇、陶赖昭镇、五家站镇、弓棚子镇、增盛镇、三井子镇、新万发镇、大林子镇、新站乡、社里乡、永平乡、更新乡、徐家店乡、肖家乡等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江边鸭蛋

  陶赖昭镇地处松花江右岸,辖区内泡沼随处可见,且无现代工业污染,这里饲养的蛋鸭,常年以捕食鱼、虾及水生为食,因此它生产出来的鸭蛋不但以个儿大、味美、而且因之无任何污染而闻名,尤其是经过腌制的鸭蛋,黄内含油量极高,实乃佐餐之佳品。这里盛产的鸭蛋,堪称鸭蛋中之上品。   单位:中国吉林省扶余县长春岭牌镇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电话:13604386711   

增盛永牌花生米

  名优特产增盛永牌花生米,该产品是由誉满全国的扶余“四粒红”花生加工而成。“四粒红”花生属珍珠型小花生,3——4粒果多,种皮鲜红色,粒度均匀,营养非常丰富,脂肪含量为44-45%,出油率40——43%,蛋白质含量24——36%,碳水化合物含量10——24%,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E、钙、锌、铁、锶等无机盐类。米质优良,口感极佳,是榨油、食品加工业和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开脾健胃的功效,促进人体发育。无论生食,炒食。煮食或制成各种食品,都纯香可口,人们普遍欢迎。2000年在扶余县首届产品评展会上被评为十大特色产品。   增盛镇位于扶余县西南部,是典型的风沙土区。具有光照充足,积温高,降雨适量,无霜期相对较长的特点,非常适应“四粒红”花生生长。所以,早已成为扶余“四粒红”花生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年均达10000多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0%

扶余大米

  扶余大米--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莲花系列莲籽米

  莲花系列莲籽米是以莲花泡天然莲籽和“松莲”牌大米为主,以糯米、香米、黑米、小玉米楂子、小米、黄米、小豆、绿豆、云豆为辅,经食品专家精心研制。合理搭配而成。产品的营养含量优于单一大米,并可根据个人品味随和调用,是理想的营养食品。莲花系列莲籽米加工精细,高新技术灭菌、真空保鲜,食用免淘。

春岭荞面粉

  扶余县长春岭镇生产的荞面粉以当地的优质苦荞为原料加工而成,产品适宜粮尿病人食用,具有性凉、糖含量低、热量小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现年产优质荞面粉1000吨。

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