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哈尔滨 >> 呼兰区 >> 石人镇

石人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景区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呼兰河口湿地是哈尔滨市“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城市湿地,是哈尔滨市重点打造的近郊城市湿地旅游目的地。为了保护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去年呼兰区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高标准建设了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经过两年的开发建设,河口湿地公园以崭新的姿态再现大美松江湿地的靓丽景观。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哈尔滨呼兰河口湿地公园面积38.5平方公里,是万顷松江湿地的核心示范区、百里生态长廊的标志性景观带、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大批境内外游客到此游览观光。  公园分为自然观光游览区、欢乐水世界及水上运动中心、冰雪乐园、传统文化园、陆地乐园几部分,有日月广场、星星岛、月亮滩、中途岛、太阳滩等景观。欢乐水世界里有水上滑梯、喷水蘑菇、淋水堡等项目,娱乐的同时还可体验水上健身的乐趣。公园还为游客提供游船、自驾船、自行车骑行、垂钓、天然浴场、沙滩摩托等游乐项目,带给游客最完美的游览体验。  星星岛  星星岛位于湿地的西侧,因其形似一颗璀璨的金星,闪耀在河口湿地之中,故名“星星岛”。岛内集餐饮、娱乐、休闲、生态文化于一体,构成河口湿地餐饮休憩中心。内设特色烧烤广场、风情演艺广场、风格迥异的单体独栋餐饮别墅群,餐饮区依托河口湿地丰富的鱼类资源形成以鱼为资源龙头,集合野菜、野味、药膳等为一身的特色餐饮区;同时高档、典雅的别墅建筑群与湿地环境融为一体。  月亮滩  天然沙滩有吃有玩  月亮滩位于湿地公园中心位置,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由天然沙质自然堆积而成,形似一轮弯月,故名“月亮滩”。这里江水清澈、沙滩洁净,经扩宽河道形成沙滩运动区和天然沙滩浴场,沙滩浴场上设有水宫馆、咖啡厅、水上欢乐谷、儿童戏沙池等娱乐服务项目,轻松、有趣的水上娱乐设施让游人留连忘返。  欢乐水世界里有水上滑梯、喷水蘑菇、淋水堡等项目,娱乐的同时还可体验水上健身的乐趣。  交通:  自驾:火车站-松花江公路大桥-松北大道-利民大道-S101-造纸路-S101-东岗村

富强水利风景区

富强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哈尔滨市呼兰富强水利风景区位于哈尔滨呼兰区境内,依托松花江支流呼兰河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  景区内河流水域宽阔,两岸水草丰美,湿地草甸广布,野生禽鸟和淡水鱼种类繁多,水生资源丰富,沼泽、湿地、河滩构成复合型生态系统,景区四季风光变化显著,空气清新,具有浓厚的原始风光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气息,著名的文学才女萧红诞生于此。景区规划建设成为“北国水城”哈尔滨的新亮点。  信息来源:水利部  信息来源:水利部

萧红故居

萧红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萧红故居,坐落在呼兰县城南二道街204号,始建于1908年。萧红故居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萧红故居是中国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现辟为萧红纪念馆,1986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住宅,青砖青瓦,土木建造,修复后的萧红故居青砖院墙,院门面东而开,正门门楣上悬“萧红故居”横匾,乃陈雷题写,院内五间正房,东西间陈列萧红祖母用过的部分物品;西两间屋展出萧红生前照片、中外名人留景、题词、信函,迎门堂屋摆放着萧红故居原貌沙盘,院内有一座2米高汉白玉的萧红塑像,后花园西侧有碾房一座。共32间。现在,萧红故居已达7121平方米,游人达到138万人多。  萧红故居是很典型的北方乡村建筑。萧红故居保留着满族民居建筑的风格,在结构上是五檩五鸠,软山、明柁、半明柱。在门窗上,窗户采用上下对开,带有盘肠子花格图案,中间镶嵌一块玻璃,四周裱糊北方特有的窗户纸。中间的房门,采用了“苏州门”,顾名思义,是江南水乡的产物,可以看到华夏文化的融合。而房间后门是北方传统的板门。室内是北方人生活的火炕。  满族民居的另一特点也在萧红故居的老宅上体现出来,就是与正房平行的烟囱,青砖砌成,由4节搭建,高7米,与屋内火炕相通。相通部分俗称为烟囱桥子。  如今,萧红故居陈列室就设在正房里。堂屋中间摆设着一个砂盘模型,再现了故居的原始形态。东屋两间陈列萧红祖母用过的部分物品;西屋两间作为展室,墙上展示着萧红生前的照片和中外名人参观萧红故居的留影和与萧红共同战斗过的老作家萧军、端木蕻良、舒群、塞克、罗烽、白朗等人的墨宝。院内有一座2米高汉白玉的萧红塑像,后花园西侧有碾房一座。  萧红故居以它北方民居的新貌和不断充实的文化史实展示它的魅力。从1986年6月11日开放以来,萧红故居已接待了100多万中外游人,这里已成为哈尔滨进行文化交流的文明窗口,国内外旅游者的文化圣地。    萧红 (1911~1942)  萧红(1911.6-1942.1) 萧红,女,原名张乃莹,宣统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府城一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张维祯原为封建地主,但不善经营,家境大不如前。其父张廷举系齐齐哈尔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奖励师范科举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母姜玉兰,为呼兰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选之女,自幼随父读书。萧红幼年时,得到祖父张维祯的溺爱,受到良好的文…… 详细++  萧红 (1911~1942)  萧红(1911.6-1942.1) 萧红,女,原名张乃莹,宣统三年五月初五(1911年6月1日)生于呼兰府城一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其祖父张维祯原为封建地主,但不善经营,家境大不如前。其父张廷举系齐齐哈尔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奖励师范科举人,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母姜玉兰,为呼兰著名私塾先生姜文选之女,自幼随父读书。萧红幼年时,得到祖父张维祯的溺爱,受到良好的文…… 详细++

呼兰文武庙

呼兰文武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呼兰文武庙  走进西岗公园,向前走不远,就可看见文庙和武庙两座并列的二层门楼,平常文庙大门基本不开,要从关岳庙侧门进入。匾额均挂在第一层房檐之下。走近关岳庙大门,两层飞檐凌空而起,四根红色大柱气势非凡。中间两根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大义千古大忠千古;”下联是:“晚汉一人晚宋一人。”进得门来,门楼背后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春秋匪懈祀典重新汉千古宋千古;”下联是:“宇宙长存神功并著忠一生勇一生。”左右两面墙上绘有二十四孝图。  进门后,右手方向有一客堂,两侧也有一副对联:“清静道场到此地万善同源;宾至如归常来做隐士神仙。”正对着大门的是岳王庙,庙中供奉着我国古代民族英雄岳飞,两侧是他的儿子岳云和岳雷。右面墙上挂着“朱仙镇大捷”的壁画,左面是刘晓一所书岳飞的词《满江红》。岳王庙两侧是钟楼和鼓楼。  转过岳王殿,便是岳王庙的主体建筑崇宁殿,双层飞檐,十分雄伟,五开间内供奉着红脸关帝,他左手持书,右手搂髯,庄严肃穆,上方悬挂“神功普佑”匾额。左右协侍分别为关平和周仓。两面墙上分别绘有《古城会》和《单刀赴会》等壁画。崇宁殿前两侧,有两座配殿,各三开间。一侧为药王殿,殿内供奉药王孙思邈,药王右侧有一幅《百寿图》。右侧陪祀为彭祖,左侧为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药王殿对面是财神殿,殿内供奉着财神比干,旁边墙上挂有一幅《百福图》,两侧陪祀为寿星和送子娘娘。在此处院落的花树间,有一龟形碑座,从旁边一块牌子上得知,为老关帝庙旧物。  从圆门过去,就进入了文庙,圆门附近便是“道冠古今”坊,对面是“德配天地”坊。从大门、泮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形成了一条中轴线。转过大成门,就可看见高大雄伟的大成殿,其格局与崇宁殿相同,殿内供奉着孔子坐像,上方悬挂“万世师表”匾额,两侧绘有孔子讲学的壁画。院子中间有一尊孔子立像。左右有配殿两座,分别供奉着孔子弟子和孔学后人。大成殿后是崇圣祠,祠中供奉着孔子的母亲颜徵在。  电话:0451-55647039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西岗公园

黑龙江呼兰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呼兰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松花江森林公园批准于2006年9月,于2009年12月15日国家林业局林场许准[2009]1055号文件,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黑龙江呼兰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省呼兰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南部,距呼兰老城区60千米。北与杨林乡、二八镇、方台镇农业区接壤,东为杨林乡农业区,西为方台镇宋家村,南部是松花江及大顶子山水库部分水面。公园总面积100平方千米,其中黄土山林场施业区森林面积约为30平方千米,水面面积约为60平方千米,漂河湿地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26°59′12〞~127°04′36〞,北纬46°04′55〞~46°00′44〞。该公园地处长白山北部山地张广才岭西坡,属于松嫩平原南部,丘陵地貌,境内起伏不大。黄土山东西走向,绵延31千米,地势为北高南低,最高海拔高度为188.4米,最低海拔高度为120米,平均海拔为150米,最大坡度35度,平均坡度15度。主要土壤包括棕壤和沼泽土两大类,此外分布有部分白浆土和草甸土。境内有松花江流经,在公园内的流程为31千米,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已建成蓄水,在松花江靠近黄土山一侧区域形成60千米长、面积达240平方千米的水库,而且水位常年保持在116米。本公园拥有的水面面积达60平方千米。该公园处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积温区域性差异不超过100℃,年积温2782.9℃,最低气温-33℃,最高气温35℃。全年平均降雨量500mm,降水幅度762.8mm~323.4mm,蒸发量年均1464.6mm。全年无霜期143天。该公园植被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植物亚区。主要木本植物有:红松、樟子松、落叶松、胡桃秋、柞树、椴树、杨树、枫树、花曲柳等20余种;主要灌木有:榛材、刺五加、丁香等20余种;主要地被植物有:羊胡苔草、错草、三棱草、铃兰、玉竹、蕨、蒿、大小叶樟等;山野菜主要有:蕨菜、黄花菜、野鸡翅、蒲公英、山蒜、名叶菜等;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花、苦参、防风、桔梗、黄芪、穿山龙等;藤本类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等;主要果实有:山梨、山里红、山丁子、山核桃等;菌类主要有:榆黄蘑、元蘑、榛蘑、猴头蘑、松蘑、羊肚蘑、木耳等。公园内山林较为茂密、水草肥美,生态环境优良,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因此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野鸡、野兔、狍子、各种鸟类以及各种昆虫等。  公园主要的旅游资源是黄土山林场境内由松花江水长期冲积而成的黄土漫岗和上面生长着的大片天然与人工相间的森林、漂河湿地、以及伴随着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成,形成的大面积的松花江水库和沙滩。公园现有旅游景点,东部:湿地畅游、水上乐园、四柱仿古牌楼式大门、狼洞沟景区、小桥流水、高仁沟森林养吧(养生谷)、中部:码头游客接待区的活动码头、钓鱼场等。呼兰国家森林公园欢迎您的莅临。  路线:1、哈尔滨市出发经呼兰老城区延哈肇公路至呼兰区杨林乡到公园,全程86公里。  2、哈尔滨市出发至宾西开发区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大坝到公园,全程60公里。  3、哈尔滨乘船自西向东顺松花江而下1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本公园。  4、在建的江北防洪抢险通道即将通车,届时由江北出发3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本基地。  

呼兰天主教堂

呼兰天主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呼兰天主教堂  呼兰天主教堂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第五中学校内。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主体建筑系一座双塔型法国式教堂,高35米,青砖瓦土木结构,具有浓厚的欧式建筑艺术风格,其外观与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教堂建筑有相似之处。建筑中所有的门、窗均用青砖砌成拱形。在主体建筑两座塔楼中央顶端镶嵌着红铜制成的十字架。在第二层楼两塔中间处悬挂着黄铜铸造的大钟,钟体通高1.05米,周长0.95米。呼兰天主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路北,是一座建于20世纪初的哥特式教堂,被列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1908年,法国神甫戴治达主持修建呼兰天主教堂。青砖外墙,东西18.3米,南北23米,建筑面积836平方米。双塔造型类似于巴黎圣母院,高35米。堂内欧式穹隆大厅宽敞明亮,有两排红漆明柱。此教堂下辖石人城,兰西,木兰等地的天主教堂。1947年,在土改中,教堂被没收。文革时期又遭到严重破坏。2002年,占用教堂的呼兰五中移地重建。  据史志记载,该教堂建筑整体为青砖青瓦土木结构,高26米,东西长18.3米,南北宽23米。门、窗均用青砖砌成圆形。教堂内欧式穹隆大厅宽敞明亮,有两排红漆明柱,教堂塔楼内有木质楼梯直上顶层。呼兰区天主教堂曾是呼兰五中所在地。2002年,呼兰五中移地重建。  呼兰区天主教堂建筑外观与巴黎圣母院相似,因此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该教堂始建于1908年,1995年6月6日被列为哈尔滨市保护建筑,199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哈尔滨市呼兰区城东直路路北

呼兰清真寺

呼兰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呼兰清真寺  呼兰清真寺在呼兰区西侧,呼兰河东岸边,西岗公园的东南山脚下,有一座古朴别致的清真寺。原寺建于1810年。早于哈尔滨市内的尼古拉教堂和圣索菲亚大教堂近百年。  初建时,仅有三间草房,是一座简易的礼拜场所。1887年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该寺为青砖围墙,四合庭院。大殿为“明三(间)暗六(间)”,交错起伏,画栋飞檐,青灰色的垄瓦寺顶,看上去十分壮观。寺门0有木刻“清真古道”和“认主独一”匾额。院内铺有青砖甬道,对厅西面是磨砖对缝、砖砌花纹、穿枝过梗的礼拜殿,前有抱厦,后有窑殿,三部分浑然一体。  窑殿顶端镶有重130公斤的银白锡,阳光一照熠熠生辉,灿烂夺目。窑殿顶四角镶有龙形雕刻,技艺高超,活灵活现。大殿台基很高,入殿礼拜需拾级而上。殿内可同时容纳200人做礼拜。大殿西墙上,有砖雕凹壁拱形门洞状,内雕花卉-。西北角是结构精巧的“敏拜尔”。南北面是砖砌拱形窗口。礼拜殿的窗户、门多系剔透木雕花卉,还有砖石浮雕花卉图案。  对厅南面西侧是一栋砖房小暖殿,为冬季礼拜场所。东侧一栋砖房为沐浴室、厨房、帐房。对厅北西侧一栋砖房,为教长室、海里去(学生)宿舍、讲堂。东侧一栋草房为女沐浴室、水房、女礼拜堂。西面是大门。东北沦陷时期,因呼兰河水东浸,河岸崩塌,危及寺院。1955年呼兰县人民政府批准迁寺重建,现存的呼兰清真寺,就是当时重建的,其规模比原寺小2000平方米。  电话:0451-57332101  地址:黑龙江省呼兰区和平衡和平路152号

西岗公园

  西岗公园  西岗公园位于呼兰区大十字街西端岗上,1916年(民国5年)由县知事(县长)钟毓倡建。占地  10.4公顷。公园四周建有木栏栅,设东西南北四门,东门临西大街,门前建有木桥一座。园内植树栽花,还建有花坞、俱乐部、静宜茶社、康乐亭、音乐亭、课耕亭等。1918年初建完成,以其地名曰西岗公园。大门正面挂西岗公园四字匾,背面挂丰草长林四字匾。  钟毓作《西岗公园记》刻于园内,流传于世。1927年县知事路克遵主持建公园事务所、四望亭、豳风亭。1928年绥海镇守使石青山在园内建昭忠祠。公园内还立有吴俊升、石得山、马占山、廖飞鹏、王玉科等德政碑及高氏贞节碑刻。在俱乐部前还摆放从石人古城出土的两尊古墓石人像。东北沦陷时期,曾养有几种  动物。日伪当局还修建侵华战争的罪证英灵塔、神社。因历史沧桑的变迁,现保留下来的仅有四望亭、花坞、昭忠祠、英灵塔底座及几块残碑。解放后,在公园内还建有李振华烈士墓。  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修水渠时,将公园南北挖一条引水渠,在渠上架一座木桥,将残土堆积成人工小山,20世纪60年代将李家花园的小凉亭移置土山上。1971年在东门北侧割地建自来水塔一座。现占地面积剩9.7公顷。1978年后,在公园内设秋千、滑梯、铁梯等儿童娱乐设施。  地址:呼兰区大十字街西端岗

哈尔滨三光庵

  三光庵现为呼兰唯一的佛教机构,始建于1906年(光绪十三年),原有草房三间,砖瓦禅堂五间。  1987年重建的大雄宝殿为仿清庙宇建筑。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三间起脊砖瓦结构,面积150平方米,石头台阶高出地面 1米左右,正面屋檐探出 2米,用四根红漆明柱支撑,前檐正中悬挂“大雄宝殿”镶金大字牌匾,大殿正中是对开门一扇,两侧各有一窗,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祖塑像,四周供奉有菩萨,护法金刚等神塑像。山门和前院墙皆鳅脊琉璃瓦结构,东西配殿系尼众起居餐饮之所。  三光庵于1992年 9月正式开光,自开光以来,每年都有数万游人和信徒参观访问,特别是四月十八日庙会,游人如织,钟声不绝于耳,这是呼兰民间佛教风土民情之所。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呼兰镇  乘车线路:哈尔滨市内乘呼兰9路,在保险公司站下车可达。

呼兰韭菜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处东经126°11′-127°19′,北纬45°49′-46°25′,辖境南濒松花江,东临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市,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呼兰韭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呼兰区内康金镇、许堡乡、孟家乡、长岭镇、双井镇、腰堡街道、沈家镇、方台镇、二八镇所属各村(共9个乡镇、街道、107个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4546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1400公顷,年总产量8万吨。   呼兰韭菜生产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1996-2000年,棚室化蔬菜又相继兴起,药材等特色农业又大量涌现。双井镇新兴村和振兴村是韭菜专业村,两村90%农户从事韭菜生产,每年扣大棚150多万平方米,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500元。   呼兰韭菜   地域范围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处东经126°11′-127°19′,北纬45°49′-46°25′,辖境南濒松花江,东临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市,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呼兰韭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呼兰区内康金镇、许堡乡、孟家乡、长岭镇、双井镇、腰堡街道、沈家镇、方台镇、二八镇所属各村(共9个乡镇、街道、107个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4546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1400公顷,年总产量8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貌类型较为单一,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子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东部为170米。松花江、呼兰河流经呼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呼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别为100-140㎎/㎏、10-20㎎/㎏、140-200㎎/㎏。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   (2)水文情况:呼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境内有“一江四河”同属松花江水系,绕境或穿境巡回流过,流经境内总长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积35.1万亩。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呼兰区现有泥河、腰堡、少陵、团山4座水库灌区,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喷灌面积1.3万亩,蓄水容量4.5亿立方米。全区现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呼兰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御标准。   (3)气候情况: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多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6℃。年最高平均气温23℃,最低平均气温为-19.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6-8月为集中降雨时间,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时,5-9月日照集中,强度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在5月4日,约14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虽然处在全国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带,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为湿润,为种植生产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条件,气象设施建设上,全区在三条雹线上建有10座炮站,11门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车,年保护农田达150万亩。   (4)人文历史情况:呼兰韭菜生产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1996-2000年,棚室化蔬菜又相继兴起,药材等特色农业又大量涌现。双井镇新兴村和振兴村是韭菜专业村,两村90%农户从事韭菜生产,每年扣大棚150多万平方米,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500元。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呼兰韭菜产地选择远离污染源,自然环境未受到破坏,产地要具有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即空气、水(水源、水质)、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多选用黑土、黑钙土地块种植。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力强、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   a、选茬整地   选茬:选择前茬为非葱非韭类蔬菜种植地块。整地:苗床应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燥地块,宜选用pH在7.5以下地块,播前需耕翻土地、结合施肥、耕后细耙、整平做畦。   b、施肥   底肥:以优质有机肥、常用化肥,复混肥为主;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亩撤施有机肥6000千克,氮肥2千克。追肥2次,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肥3千克。   c、田间管理   除草,主要以人工除草为主,出齐苗后及时拨草2-3次,或采用精喹禾灵、盖草能等除草剂防除单子叶杂草,或在播种后出苗前用30%的除草通乳油(100-150克)/667平方米,兑水50千克喷撒地表。防止病虫害:韭菜灰霉病,每亩用不着0%腐霉利烟剂260-300克分散点烯关闭棚室熏蒸一夜,韭菜疫病:用于%的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1千克,7天喷一次,韭菜地蛆:每亩用辛硫磷600mL,浇施灌根。   (4)产品收获:时期:棚室韭菜分三刀收获,分别为三月末、四月中旬和四月末。收获质量:割茬高度以贴地皮为准。   (5)生产记录:对无公害食品韭菜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呼兰区韭菜品质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三个等级,每等级按株长分为长(30cm以上)、中(20-30cm)、短(小于20cm)三个规格。一等品整齐度在80%以上,二等品整齐度70%以上,三等品整齐度60%以上。外观鲜嫩、无意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腐烂。   (2)内在品质指标:呼兰韭菜不仅菜质柔嫩味香辛,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鲜韭菜中含胡萝卜素3.12毫克,维生素B20.09毫克,维生素C39毫克,钙84毫克,磷43毫克,铁8.9毫克,膳食纤维1.2克,此   外还含有较多的脂肪、蛋白质、辛香挥发物--硫化丙烯。呼兰韭菜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效果,韭菜中的硫化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标志: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级、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2)包装:韭菜的包装(箱、筐)要求大小一致、牢固、内壁及外表均平整,疏木箱缝宽适当、均匀。包装容器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塑料应符合GB/T8868的要求。应按同品种、同等级、同规格的产品分别包装。每批报验的韭菜其包装规格、单位净含量应一致。包装检验规则。逐件称量抽取的样品,每件的净含量应一致,不应低于包装外标志的净含量。根据整齐度计算的结果,确定所抽取的样品的规格,并检查与包装外所标志的规格是否一致。   (3)运输:韭菜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短途运输中严防日晒、雨淋。长途运输中注意防冻、保温或通、散热,不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4)贮存:临时贮存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防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堆码整齐,防止挤压等损伤。短期贮存应按品种、登记、规格分别堆码,货堆不应过大,保持通风散热,控制适宜温、湿度。贮存库(窑)内菜体温度应保持在(0±0.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呼兰大葱

  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引进海洋葱,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因独特的黑粘土赋予了它“辣味浓,葱杆粗、不怕冻”等众多优点,取名呼兰大葱,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地域范围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处东经126°11′-127°19′,北纬45°49′-46°25′,辖境南濒松花江,东临巴彦,西毗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呼兰大葱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呼兰区内包括双井镇、孟家乡、长岭镇、腰堡街道、利民街道、呼兰街道、兰河街道等7个乡镇(街道)所辖48个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1896公顷,目前生产面积956公顷,年总产量42675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貌类型较为单一,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子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东部为170米。松花江、呼兰河流经呼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   呼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别为100-140㎎/㎏、10-20㎎/㎏、140-200㎎/㎏。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   (2)水文情况:呼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境内有“一江四河”同属松花江水系,绕境或穿境巡回流过,流经境内总长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积35.1万亩。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呼兰区现有泥河、腰堡、少陵、团山4座水库灌区,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喷灌面积1.3万亩,蓄水容量4.5亿立方米。全区现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呼兰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御标准。   (3)气候情况: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多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6℃。年最高平均气温23℃,最低平均气温为-19.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6-8月为集中降雨时间,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时,5-9月日照集中,强度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在5月4日,约14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虽然处在全国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带,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为湿润,为种植生产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条件,气象设施建设上,全区在三条雹线上建有10座炮站,11门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车,年保护农田达150万亩。   (4)人文历史情况:呼兰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呼兰大葱生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特别是1958年后,一直种鸡腿葱,垧产2-3万公斤,1974年后,引进海洋葱,经本地改造、选种,成为高产品种。特点是白高叶嫩,粗茎味纯,垧产高达7-10万公斤,取名呼兰大葱,有:“呼兰葱、阿城蒜、双城菇娘不用看”之誉,成为呼兰蔬菜的主打产品之一。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呼兰大葱产地选择远离污染源,自然环境未受到破坏,产地要具有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即空气、水(水源、水质)、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多选用黑土、黑钙土地块种植。   (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优质品种:章丘大葱、黑牛腿、海洋葱等。播种前要进行精选,种子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3)生产过程管理:   a、选茬整地   每667m212000株-22000株,行株距60cm-80cm×5cm-7cm。葱苗要分级,按大、中、小苗分开定植。干插法。在开好的葱沟内,将葱苗插入沟底,深度以不埋住五杈股为宜,两边压实后再浇水。也可采用湿插法,即先浇水,后插葱。定植缓苗后,天气逐渐进入炎热夏季,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一般不浇水,中耕保墒,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b、施肥   整地施肥:地要深耕细耙,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667m2撒施优质有机肥4000kg(以优质腐熟猪厩肥为例),氮肥(N)3kg(折尿素6.5kg),磷肥(P2O5)5kg(折过磷酸钙42kg),钾肥(K2O)5kg(折硫酸钾10kg)。以含硫肥料为好。定植前按行距开沟,沟深30cm,沟内再集有中施用磷钾肥,刨松沟底,肥土混合均匀。浇水:进入8月份,大葱开始旺盛生长,要保持土壤湿润,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加大水量,收获前7d-10d停止浇水。追肥:追肥品种以尿素,硫酸铵为主;结合浇水,分别于立秋、白露两个节气,每667m2追施氮肥(N)4kg(折尿素8.7kg)进行。生长中后期还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追肥2-3次。   c、播种   每667m2用种3kg-4kg。种子处理:用55℃温水搅拌浸种20min-30min,或用0.2%1溶液浸种20min-30min,捞出洗净凉干后播种。育苗床准备: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近三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6000kg-8000kg,磷酸二铵20kg。浅耕细耙,整平作畦。播种期:秋播9月中旬-10月上旬,春播3月中旬-4月上旬。浇足底水,水渗后将种子无效撒播于床面,覆细土0.8cm-1.0cm。   d、田间管理   定植后立即浇水,3d-5d再浇1次缓苗水。冬前定植的,土壤封冻前浇1次封冻水,第二年返青时浇返青水。叶部生长盛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7d-lOd浇1次水。鳞茎膨大期增加浇水次数,一般6d-8d浇1次水。收获前8d-l0d停止浇水。   (4)产品收获:大葱的收获期,因地区气候差异有早晚,一般当外叶生长基本停止,叶色变黄绿,在土壤封冬前15d-20d为大葱收获适期。   (5)生产记录:对大葱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在我国众多的大葱栽培品种中,唯有“呼兰大葱”得天独厚,高树一帜,“名”、“特”、“优”三字兼备。   一般株高1.5米,白长0.6米,径粗0.03-0.04米。单株重0.5千克上下;丰产单株重的可达1.5千克,株高2米,白长0.8米,故而人们赞为“葱王”,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落地即断,甘甜多汁,嚼之无丝,品质极上。   (2)内在品质指标:呼兰大葱品质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即:高、长、脆、甜。高:指的是呼兰大葱的植株高大魁伟,是当今国内外所有大葱品种的佼佼者,故有“葱王”之称号。长:指的是呼兰大葱的主要产品部分-葱白很长,很直。一般50-60厘米,最长80厘米左右,备受人们喜爱。脆:指的是呼兰大葱质地脆嫩,味美无比。甜:指的是呼兰大葱的葱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最宜生食,熟食也佳。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①标志: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级、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②包装: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应坚固,并能遮光、防潮。宜用塑料袋或复合薄膜袋、纸箱,箱处用封口纸或打包带。应按相同品种分   别包装。每件的净含量应一致,其误差应符合JJF1070的规定。   ③运输:大葱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枣核毛笔

  产地:中国黑龙江呼兰   工艺:枣核笔的用料十分考究,要求毛密短粗,锋颖锐利,而且富有弹性,耐腐蚀。这些特殊要求,唯有黄鼬的上等尾毛才具备。但是枣核毛笔的笔头除采用黄鼬尾毛以外,还要佐以兔须、松鼠毛和湖北的香狸尾毛等。在做工上,也十分细致,每根毛都要精心挑选,并经过梳、结、压、择等近百道工序才能制成,堪称一丝不苟。笔管也十分讲究,多采用福建的名产香妃竹制成,顶端加牛角镶嵌,使其更加精美、华贵。挥毫泼墨,更觉得心应手。   特点:枣核毛笔犹如枣核,笔尖锐利,丰硕圆润、劲健有力。   

石人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中兴村

----

站前村

----

永发村

----

于家村

----

永平村

----

双于村

----

双宝村

----

石人村

----

金星村

----

德安村

----

城子村

----

石人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