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台江渣辣子 | 秀眉故里,苗疆腹地。当地苗族同胞对一种叫渣辣子的调味料近乎痴迷,几乎每家每户必备渣辣子,人人会做渣辣菜。 10月15日,笔者有幸跟随欧品英、龙两四两位苗族妇女用传统石舂制作渣辣子,品尝原生态苗家特色渣辣粑,至今不知肉滋味。 渣辣子与黔东南州特色糟辣子在制作上相近,但比糟辣子工序更加繁杂,最大的特色就是放入糯米和粘米一起腌制,可作为调味料使用,也可以直接制作成菜。 渣辣菜香辣可口,滑而不腻,是一道开胃佳肴,制作简单,但是原料渣辣子制作相对复杂,在原料选择及与糯米、粘米的搭配上非常讲究。 龙两四今年69岁,从小就跟随母亲制作渣辣子,每年必做。据龙两四介绍,渣辣子的制作在用料配备上非常讲究,需用红透的辣椒切碎,合上一定比例的糯米和粘米,放瓷坛腌制一个月左右,再用石舂舂碎而成,也可用机子打碎,但石舂制作味道更佳。舂碎后的渣辣子放在坛子里,作为调味料备用,常年可食用。 台江苗族群众的饭桌上最为常见的几道渣辣菜,主要是渣辣汤,渣辣粑,渣辣牛肉,渣辣鱼等。 渣辣菜:渣辣子可以直接与白菜、豆腐、河鱼等大杂烩煮汤,叫渣辣汤,出锅后撒上蒜苗和香菜,色香味俱全。特点:不放油,制作简单,酸辣开胃、滑而不腻。 渣辣粑:渣辣子也可以直接放在热油上煎,做成渣辣粑,做渣辣粑的渣辣子在腌制时要考虑糯米和粘米比例适中,糯米多则煎制的渣辣粑会过于柔,粘米多则过于散,都不易黏成粑。特点:制作简单,香辣可口,不需任何配菜。 据介绍,在今年的黔东南州十佳旅游特色小吃大赛上,台江渣辣鱼排还以味正色美获评为黔东南州十佳小吃。 |
台江苦丁茶 | 台江苦丁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特产。采用天然野生药用植物精制而成,为高级保健饮料,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明目、清热、消肿、美容、滋补等功能,其叶先苦后甜,清凉爽口。 苦丁茶是我国南方各民族最常使用的植物代用茶,在民间饮用2千多年的历史,经我国民间2千多年的应用和现代医学临床实验证明,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清心降火、健胃消积、止咳化痰、生津止渴、明目、抗衰老、活血化瘀 、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苦丁茶被誉为减肥茶、益寿茶、美容茶等,是一种多功能的天然保健品。 台江开发野生苦丁茶已有18年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品运销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北京、四川、台湾、香港等十多个省(市)。其中有荣获"93中国保健精品金奖、贵州省优秀新产品奖等8个奖项的远销海内外的“银角牌”苦丁茶。 |
绵菜粑 | 主料:糯米3千克,大米2千克,白蒿(绵菜)200克 辅料: 熟腊肉丁500克,腌菜末150克,豆腐粒100克,炸花生仁细粒100克,熟芝麻20克,猪油100克,熟菜籽油50克,食盐20克,白糖100克,味精10克,桐子叶、稻草适量。 制作过程: 将糯米、大米用温水浸泡1~2小时,捞出滤干水分,舂成面粉,筛成细面,放入容器内,取三分之一米面粉煮成熟芡,放入其余生面粉中,混合搓揉成团,用手捏成鸭蛋大小的圆球,在圆球上捏一小窝,分别放入甜馅料(花生仁、芝麻、白糖、猪油混合拌匀制成)或咸馅料(腌菜、腊肉丁、豆腐粒、盐、味精混合拌匀制成)包成圆球生坯;将洗净的鲜桐子叶入沸水烫软,抹少许菜油,把圆球生坯压扁,用桐子叶包成四方形,再用稻草捆扎好,上笼用大火蒸1小时即成。 味型:香甜(或咸) 特点:软糯清香 |
台江腌鱼 | 台江腌鱼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特产。台江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台江腌鱼是苗家待客的传统佳肴。它色鲜味浓,吃起来爽口畅心。苗族人民习惯在稻田里放养鲤鱼,将捕捞得的鲜鱼洗净,剖开取其内脏,然后撒上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浸渍,置于烟火上烘至半干,再把备好的甜酒抹上,或糯米粉放在鱼上面,一层鱼一层甜酒糟,装进坛内盖好,封严。等到半月以后,就可取出来用油煎吃,也可生吃。隔年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
台江酸菜 | 台江酸菜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特色美食。台江县境苗族人民喜食酸辣味汤菜,家家户户都有酸菜、酸汤和酸辣子。 台江县境苗族人民制作的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法是将收割下来的青菜、白菜、韭菜、萝卜等洗净晒干,切细,调糯米粉、糯米饭或米汤、辣面、盐水等与菜拌匀腌于坛内即成。生食可作劳作午餐的下饭菜,冰雪封冻时节可开汤就食。平时煮新鲜蔬菜或瓜豆,掺与酸菜或酸汤,食后既可健胃生津,又可清火祛热。暑天将酸菜开成清汤或将生酸菜泡以凉井水,是十分可口的解渴饮料。 |
台江金秋梨 | 台江金秋梨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的特产。台江县金秋梨外观锃亮金黄,肉质纯白细腻、晶莹剔透,食之脆嫩香甜,是营养丰富,兼有保健功效的无公害优质水果。 苗疆腹地苗疆果,金秋时节金秋梨。台江县自1995年以来,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主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将金秋梨作为支柱产业精心培植。 台江县苗疆金秋梨是省级名优产品,一向畅销,是台江农民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支柱。取得了A级国家绿色食品标识证书和省优质果品称号的“苗疆牌”金秋梨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果品2000万公斤。 |
砂锅米豆腐 | 主料:米豆腐200克 辅料: 炸花生仁10克,炸黄豆10克,折耳根节10克,熟菜籽油30克,食盐1克,郎岱酱10克,红油辣椒10克,葱花5克,酱油10克,醋3克,味精1克(以上原料为1碗份量) 制作过程: 将米豆腐切成长3.5 ×3.5厘米的方块,小砂锅(直径20厘米)放火上,加菜油烧热,下酱炒香,加水,放入切好的米豆腐后加入酱油、味精、醋煮沸,放炸花生仁、炸黄豆、红油辣椒、折耳根节、葱花即成。 味型:酸辣 特点:汤鲜酱香 |
台江姊妹饭 | 主料:糯米1千克 辅料:糯米染色植物:苋菜(红色),黄饭花(黄色),菠菜(绿色),乌饭叶(黑色)各200克 制作过程: 将糯米浸泡4小时,淘洗干净,捞起滤干,分为五份,留1份白米,其余4份分别盛入容器中,每份注入清水400毫升,分别放入1种染色植物泡制的色水。浸泡糯米10小时染上色;捞出滤干水分,把5种不同颜色的糯米分别上笼蒸30分钟至熟倒入簸箕,拨散晾冷,混合搅拌即成。 味型:微甜 特点:色彩艳丽,软糯清香 |
腌肉 | 腌肉 腌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
苗族拦门酒 | 苗族同胞们有着独特的欢迎远方客人的方式。如果事先他们知道了客人从远方而来,在很早的时候就会盛装站在寨门口迎接远方客人。而客人到来后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苗族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族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后劲很大,用牛角盛满,客人走上前来就要一气喝完,而在喝的时候不允许客人有任何的推辞表现。客人喝酒时不要用手扶着牛角,那样苗族同胞会认为你还想喝于是就会再给你灌上第二杯拦门酒。许多号称海量的朋友就是因为不明其中原因而还未进苗族寨门就被灌倒而一觉睡过时间错过苗寨做客的好机会,拦门酒之名因此而来。不过,对于酒量实在不高的人只要说明原因一般他们会酌情处理的。 |
炸辣粑 | 炸辣粑 炸辣粑是台江苗族的风味美食,味道咸鲜、酸辣,入口香脆软糯。炸辣粑是将糟辣椒与糯米面、大米面混合拌匀,装入坛内密封,待米面呈红色并带酸辣味即成,取适量炸辣粑,捏成圆饼,净锅上火放油,烧至油温三成,下炸辣粑圆饼压薄,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出锅改刀装盘即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酿酒 | 酿酒 苗族很早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因而形成了饮酒嗜好之一,大部分农户都能自制酒,自酿甜酒、泡酒和烧酒,但以烧酒最普遍,在苗族社会中,酒的用量是很大的,如建新房、过年过节、婚、丧、祭神、敬神、敬0等,都要用酒,特别是做重活,放工时餐餐离不开酒。一般成年人饮酒居多,妇女平时虽不饮或少饮,但遇有宾客来到,或者喜庆之日,家中主妇也以酒相敬,客不饮或饮不力,主人怫然不快,客人不醉不罢休的心愿。因此,即使自家不能喝,也都自酿一缸储存待客。 酿制的酒中,质量最高要数“重阳酒”为传统的窖酒。其制作很讲究,系用上好的糯米蒸熟作母子发酵成甜酒,另酿制度数最高的头道酒掺入甜酒中去泡,便成酒性纯正,酒色泽棕黄,状若稀释的蜂蜜,香味馥郁、青甜爽口。若窖在地里,时间越长,酒性更为纯正,苗族人民秉性豪爽,热情好客,酒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待亲朋的佳品和桥梁,每逢客至,常用自酿村醪,以飨宾朋。他们感到无酒不成礼仪,菜肴即使丰盛,无酒主人则感到怠慢了客,不成敬意。俗语说:“酒吃人情肉吃味”,重酒不重菜,只要有酒即使只有酸汤菜或一碟辣椒水都行。客人喝口寡酒下肚也是满意而归。酒席间,主人殷勤劝酒,当客人接过酒碗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时,主人便喜笑颜开,热情地跟你攀谈,若客人不饮或饮之不力,主人会豁然不快,总之,来客必有酒待为贵,因而苗族人民创造发明了牛角酒、栏路酒、双脚走路酒、团圆酒、祝颂酒、交怀酒、送别酒等等独特的饮酒礼节。长辈、客人先饮是通常的礼节,交怀对饮,换盏添兴是一般规矩,劝酒时,常引吭高歌助兴,抒发彼此间的感情,或叙述族源、史实、歌唱丰收等等,有呼有应,有领有合,唱一首,对一曲,谁唱输谁就喝上一碗,彻夜不眠,通霄达旦。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冻鱼 | 冻鱼 苗家入冬的时令菜肴,是在隆冬季节,从田、塘或河沟里捕来鲜鲤、鲫、青鱼或别的杂鱼洗净去杂,放入清水锅里烧煮。待七、八成熟后,陆续掺入白豆腐、山药根、冻菌、生姜、夜寒苏根(或花)继续清蛇至汤白稠浓,再放入食盐、花椒搅匀,稍煮少许,即连锅一起,置于阴冷的凉台上。过了一夜后,即冻成一整块,用铲或刀划成小块,搬上餐桌,其味鲜美可口,如再洒上一点糊辣面,其味就更加别致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屯上村 |
---- |
排羊村 |
---- |
岩寨村 |
---- |
展里村 |
---- |
平寨村 |
---- |
排扎村 |
---- |
九摆村 |
---- |
台乐村 |
---- |
大塘村 |
---- |
展喜村 |
---- |
小江村 |
---- |
上南村 |
---- |
下南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