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海曙区 >> 龙观乡

龙观乡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宁波汤团

  亦称宁波猪油汤团。浙江传统名点。主要作料为糯米、黑芝麻、猪油、白糖、桂花等。采用吊浆技法,将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将黑芝麻熟研末,加入猪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馅心;以水磨粉为皮坯,包入馅心搓圆,置沸水锅内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红绿丝即成。特点是,色白发光,糯而不粘,皮滑馅润,滋味香甜。90年代以来,还新创“麻蓉汤团”、“速冻汤团”等新品种,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深受欢迎。( 宁波)

宁波刺绣

  宁波刺绣   宁波刺绣称“宁绣”,曾与“蜀绣”、“苏绣”齐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又称仿古绣)、平绣、包梗绣、刀绣,尤以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   金银彩绣,是在真丝缎子和其他原料上,用金线和银线盘绣,用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工艺品。因工艺制作和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包金绣、垫金绣和网绣三大类。其制品有床罩、绣衣、靠垫、门帘、桌布和女式背包等多种。它既是工艺欣赏品,又是生活日用品,更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当代著名学者赵朴初题赞为:“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宁波绣品厂创作的金银绣“百鹤朝阳”立屏,在1989年夺得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珍品奖之后,于1990年3月又获得国家金杯(珍品)奖,这是目前全国刺绣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最高奖的产品。   在宁波曾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习惯。与苏绣、湘绣、蜀绣竞相争辉,各具特色,现在宁波金银绣工艺品,品种繁多,畅销国内外市场。

彩熘全黄鱼

  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已流行。它是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以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调料,对入开水,勾加流...   

苔菜小方烤

  【原料】     猪五花肋肉6m克。 干苔菜25克。精盐2克、白糖40克、红腐乳卤25克、绍酒25克、酱油25克、熟菜油500克、熟猪油25克、葱段5克。     【制作过程】     1、将猪五花肋肉刮洗干净,煮至八成熟,抽去肋骨切成3厘米的方块,原汤待用。     2、将炒锅置旺火上,下入熟菜油25克烧至七成热(约175度)时,投入葱段略煸,即将肉块放入锅内,投入调料倒入肉原汤,煮沸后改用小火焖至酥烂,转旺火收浓卤汁,淋上熟猪油,装盘待用。     3、将干苔菜拣去杂质,扯松切成3厘米长的段,炒锅置旺火上、下入熟菜油烧至五成热(约125度)时,投入苔菜速炸一下即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可。

火臆金鸡

  以全鸡入菜,配以佐料,营养更加丰富。火踵全鸡,具有鸡肉酥嫩,汤味鲜香,形状美观,原汁原味   

黄鱼鱼肚

    实为鱼膏。古时又称“冰鱼羹”。据说秦始皇到宁波时曾吃过此菜。此菜制作是将鱼片爆后,一并放入酒、盐、汤、鱼肚、味精等,即用湿淀勾芡而成。出锅时再撒上火腿末、葱末。此菜红绿黄白,状如豆腐,糯嫩鲜美。

苔菜拖黄鱼

  苔菜拖黄鱼,是富有宁波地方特色的十大名菜之一。    制作此菜,需选取新鲜黄鱼洗净,斩头、去尾剔骨,取肉待用;用精制面粉和本地产的苔菜粉作料,调成糊状,将鱼肉挂糊,炸成金黄色楷杷状即可上盘。    黄鱼和苔菜都是本地特产,风味独特。此菜具有软糯鲜嫩,且有苔菜的清香味,食时蘸醋更佳。   

宁式鳝糊

  宁式鳝糊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按照菜谱步骤一步一步您来一定会享受到一道美味菜肴,宁式鳝糊是中国菜系浙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宁式鳝糊以鳝鱼为主要材料。   宁式鳝糊 - 烹饪方法   制作工艺1. 韭黄洗净切段鳝鱼洗净,备用大葱成花生姜切成丝蒜洗净剁茸备用。   2. 烧热锅,放入葱花爆香,倒入鳝鱼翻炒,加汁料用大火翻炒,煮滚后加韭黄翻炒2分钟后,淋上生粉水及香油,起锅盛入深碟中,以铲瓢将鳝糊中间压出一个凹槽,将蒜茸倒入。鳝糊两旁分摆香菜与姜丝。   3. 烧热10克油,倒入蒜茸中,再淋入香油。食前将蒜油与鳝糊拌匀,蘸姜丝即可。宁式鳝糊制作提示此菜宜趁热吃,以热蒜油去鳝腥味,冷了味道就差。   宁式鳝糊 - 营养分析   鳝鱼鳝鱼:鳝鱼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   韭黄:韭黄含有膳食纤维,可促进排便;并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对眼睛以及人体免疫力都有益处;其味道有些辛辣,可促进食欲;且含有多种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从中医理论讲,韭黄具有健胃、提神,保暖的功效;对妇女产后调养和生理不适,均有舒缓的作用。   香菜: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另具和胃调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   宁式鳝糊 - 食物相克   鳝鱼:鳝鱼不宜于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红枣同食。   

宁波腊鸭

  宁波腊鸭是浙江省传统特产之一,已有五六十年历史。   原料配方:鸭坯100克食盐3~3.5千克花椒100克-25克香料粉30克   制作方法:   1.选料:选肥大的健康活鸭,集中饲养10天,催肥后,选取每只1.5千克以上的活鸭。通过宰割,除去内脏后,斩去足爪和翅膀尖,在颈部开口取出嗉子、喉管。   2.配料:将辅料用8~10千克清水兑匀,倾入腌缸,以浸没鸭坯为度,浸渍3天左右,其间翻缸1~2次。此为湿腌法。也可采用辅料炒热,遍擦鸭体内外,再入缸腌制2~3天,其间翻缸一次。   3.晾晒与烘烤:出缸后用清水洗净,压平挂晾风干。睛朗天气,一般晒4天,便可上竿,在室内晾4~5天便可上市出售。挂竿时不要靠紧在一起。若遇阴雨天也可烘干,温度以50~55℃,每次烤6~7小时,取出晾4~6小时,然后再重烤。烘烤的腊鸭,其香味远逊于晒出来的腊鸭。   产品特点:腊香鲜美,鸭味浓厚,在冬天加工,颇受消费者欢迎。   

宁波水磨粉

    产品名称:宁波水磨粉     产品别名:汤圆粉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清香、滑爽     产品简介:亦称汤团粉,选用优质糯米制成,清香、滑爽,不仅是制作宁波汤团的主料,而且可制作元宵、麻团等各种糯米粉复制品,以及替代淀粉,作为冷饮制品中的凝聚剂。   

祭灶果

  祭灶果是宁波地区有名的传统产品,是由麻枣,红白球配上油果、黑白交均糖、芝麻脚骨糖、寸金糖、白麻片、冻米糖组成,是一种老幼皆宜的糕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吉饼

  原料配方:皮料:标准粉20千克饴糖15千克棉油1.5千克碳酸氢钠200克芝麻适量   馅料:熟面粉7.5千克砂糖10千克桔饼1千克桂花500克   制作方法:   1.和皮面:面粉过筛,放入饴糖、油、碳酸氢钠,拌和成团,切成小块待用。   2.拌馅料:将熟面粉、砂糖拌匀,再放入桔饼、桂花拌透分块待用。   3.包馅:将皮、馅包成饼坯,馅料包正、包严,揿成扁圆形,盖上红印,撒上少量芝麻。   4.烘烤:装盘烘烤,炉温为230~250℃,出炉后冷却装箱。   质量标准:形态:扁鼓形,表面微凸。   色泽:表面白色,底棕黄色。   组织:表皮硬而松,馅心软。   口味:松软,有果仁香味,不粘牙,不顶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豆酥糖

  豆酥糖是宁式茶食,创始于清代,一直是宁波“三北”的名点,故又称三北豆酥糖。特点是香、甜、松,进口酥而易化,具有浓郁的黄豆香味。   原料配方:糖粉16.5千克黄豆粉16.5千克熟面粉7.5千克饴糖12千克棉油300克   制作主法:   1.拌粉:黄豆粉、熟面粉、糖粉混合拌匀,然后过筛。   2.煮糖、将饴糖、油下锅熬制,根据气候不同,一般熬到110~120℃,即成老糖(熬好的饴糖)。取出放在传热的容器内,炖在热水里,保持老糖的温度。   3.制糖:将黄豆粉、熟面粉和糖粉的混合粉用锅炒热,取出少量撒在操作台上,然后放上老糖,表面再撒上热粉,用擀面杖擀成方形。将热粉放入其中,再将老糖两面相互对折,用擀杖擀薄,然后再放热粉,如此重复折叠三次,最后用手捏成长条,顺直,切成四方小块,然后用木条挤紧压实。   4.包装:用纸把豆酥包好即为成品。因豆酥糖容易受潮,以贮藏于铁皮箱里为好。   质量标准:形态:外形方正,大小均匀,包装平整。   色泽:微黄略白。   组织:粉质细,糖皮厚薄均匀。   口味:酥松,易溶化,无糖渣,不粘牙,有黄豆香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洋钱饼

  洋钱饼是宁式糕点的传统产品,清朝已有生产,形如银元,片薄,芝麻足,人口香甜、松脆。   原料配方:熟面粉23千克白糖粉12.5千克棉油6千克糖桂花1千克漂麻11千克碳酸氢钠适量   制作方法:   1.拌粉:将油、白糖粉、碳酸氢钠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再放入熟面粉拌匀即可。   2.制坯:把拌好的面团放在操作台上用擀筒擀成簿面皮,再用铁皮圆筒形模具刻成银元状生坯,筛去浮粉。   3.上麻:将芝麻放入竹匾里,适当拌湿,倒入饼坯,往复拉动竹匾,待生坯两面都粘满芝麻时,筛去浮麻即可。   4.烘烤:装盘烘烤,炉温250℃左右,冷却包装。   质量标准:形态:圆形完整如银元,厚薄、大小均匀,两面布满芝麻。   色泽:底面金黄色。   组织:内部松脆,不僵不韧。   口味:香甜松酥,芝麻清香味突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香糕

  香糕是宁式食品的一种,品种较多,在市场上一般供应的有宁式香糕、甜香糕、椒盐香糕等。   原料配方:糯米2.5公斤粳米10公斤糖粉4公斤糕头*(*——已制成的破碎成品烘干过筛,使制品增加疏松度,否则糕质有硬韧和粘口的感觉。)2.5公斤黄桂花300克   制作方法:   1.制坯:粳米,糯米淘净晾干,磨成米粉。将糖粉(或用绵白糖3.5公斤代替)与米粉拌匀(如做椒盐香糕可用精盐0.5公斤代替黄桂花),拌时如米粉过分干燥,可稍加温开水促使糖粉自容。在糖粉拌匀后隔3小时后过筛,再用烘糕箱进行烘燥。火力要小,中途要将粉翻一次,在取出燥粉时,用滚筒将粘结的粉块压碎再行过筛。这时可将燥细粉放一半在糕盘(系木制,约26厘米正方形,底透空,衬以蔑丝帘和纸板)里摊平,再将其余的粉填满糕盘(约1.7厘米厚),刮平按实后,用长薄刀或用摇糕机将糕盘内的燥粉划成4条,每条划五分左右宽的糕片坯。2.蒸糕:将划好的糕坯连同糕盘放入沸水锅内,隔水蒸制约40分钟,就可蒸熟取出,待糕冷却后,用薄刮刀片,按原划好的糕片痕线将其分开。3.烘制:将糕片依次摊平,放在粗眼铁皮盘内进烘箱烘焙至第二天,再进炉烘制呈焦黄色,翻个面也烘成焦黄色即成。火力不宜太大防止烘焦。   质量标准:颜色焦黄均匀,不应有乳白和焦黑现象。最好的香糕四面都应烘成焦黄色。因此必须注意温度、时间、颜色等变化,及时翻块或翻片。   块型要平整不裂,细腻光润,四边不翘,当中不凹。因此,除米粒要经过充分浸泡和进行细磨、细筛外,在拌粉后需要压实成块,隔数小时再松散过筛烘粉,使糖和粉的干湿程度均匀一致。划片和分片要刀纹清楚。此外,在烘焙时,不要急烤,防止外表和内部的干湿程度差距太小,而发生翘缩现象。   要有良好的松硬度,外表可以稍硬,内质完全疏松,咀嚼易碎,没有硬粒、硬块,用水泡后不应有不能吸入水分的白色粉块,这和配料、蒸制两个环节有重要关系。配料中要使用少量回炉糕屑(已制成的破碎成品),以致制品增加疏松度。蒸制要蒸透,使糖粉溶解,粉粒糊化,但蒸的过分,吸水过多,烘焙后品质会发生硬缩而达不到疏松的要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猪油汤团

  猪油汤团居江南小吃之冠的特色就在于:汤清光洁,口感佳美,“香甜鲜糯滑”五个字占全了。要是咬开一个小口子,油香会立时流满嘴,那真是名不虚传。   浙江省宁波市的开明街“缸鸭狗甜食店”,是猪油汤团的“第一家”。它初建于二十年代,店主江定发,小名阿狗,后来人称“缸鸭狗”,其生意久盛不衰。民间有赞这家名店的顺口溜,十分有趣:“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团‘缸鸭狗’。一碗下肚不肯走,两碗三碗发瘾头。一摸口袋钱不够,脱下布衫当押头。”可见其名气之大,真是百吃不厌。建国前,这“缸鸭狗”还因为名气太大,遭过-流氓的砸抢,但现在可谓“因祸得福”吧,名气反倒传得更远了。   宁波汤团之所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是根本。优质精白晚糯米为主料,配黑芝麻、猪板油、白糖、桂花做料,工艺程序更是“一丝不苟”。磨粉、制馅、制丸,连汤入装碗都十分讲究。实行开放政策以后,宁波汤团一举走向了世界。曾有位回内地省亲、兼做生意的港商在宁波吃过汤团后,便立即要求定货外销。于是精工制作的大批量“速冻宁波汤团”,迅速销往香港,赢得了在港华人和海外人士的高度赞扬,从此开创了中国汤团食品大量出口的先例。     宁波人在大年初一都有吃猪油汤团的传统习惯。汤团含有团圆、如意的意思,即使在海外的游子,他们"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新春佳节也忘不了要吃家乡的猪油肠团,盼望团圆,以慰思乡之念。     汤团,原名元宵,原是指元宵节。旧时候,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元夜。 汤团以元宵命名,起源于隋朝。相传,隋炀帝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那一天晚上,在洛阳搭台歌舞"与民同乐",并用实心的圆子,汤中撒糖,赐给臣下和歌姬作晚点食用。因这天恰好是元宵夜,故名"元宵"。这种为人们喜爱的食品传至宁波,经过长期发展,逐步改进,才逐渐形成现在水磨糯米粉嵌猪油馅的宁波汤团特有的风味。     传说八洞神仙吕洞宾在阳春三月,变一位卖汤团的老翁在西湖叫卖。许仙吃了吕洞宾的汤团,不小心,一颗汤团"的溜溜"滚落西湖,被白蛇吞吃了,白蛇成了仙,与许仙结成夫妇。又传说,宁波"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大批洋人涌进宁波,他们吃了宁波猪油汤轩团,在津津有味之余,对这滚圆雪白软糯香甜的汤团发生了兴趣,产生了疑问,翻来覆去总是弄不懂,这汤团馅子是如何嵌进去的。 宁波汤团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因系用水磨方法把糯米磨成浆制作,故又被叫作"吊浆汤团"。   

龙观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龙观社区

----

龙溪村

----

雪岙村

----

龙谷村

----

后隆村

----

山下村

----

龙峰村

----

大路村

----

李岙村

----

金溪村

----

桓村村

----

龙观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