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池州市 >> 东至县

东至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仙寓山生态旅游区  距县城40余公里,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主峰位于东至县葛公镇境内,海拔1375.7米,是东至县最高山峰,天气晴朗时可东望黄山、南观三清、西望鄱阳、北眺齐云,有231省道与祁门、黄山相连。旅游区生态完整,天然林覆盖面积一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90.7%。这里有着皖南山区最大的瀑布群,在山高林深气温低的环境下,又造就了外冰内水的冰瀑奇观。  同时山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着娃娃鱼、麋鹿、云豹、猕猴、鸳鸯、白鹇、穿山甲、黑熊、野猴、獐子等野生动物70多种,有鹅掌秋、银杏、香果树、永瓣藤、皂荚树等珍稀植物近千余种,随着海拔的变化,动植物物种分布层次分明,林木苍翠,溪流碧透,奇石峥嵘,被誉为东至的天然绿色宝库,是东至最美乡村中“自然美”的代表作。同时这里曾是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的革命遗址,有韩世忠、梁红玉抗金和郑三俊等英雄的活动遗迹、保存完好的古徽道、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寨等人文景观十余处,是我县境内罕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池州升金湖

池州升金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与东至县境内,与安庆市隔长江相望,周边涉及8个乡镇、43个行政自然村。由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升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6年,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白头鹤等珍稀水禽和湿地生境。保护区总面积333.4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101.5平方千米,缓冲区103平方千米,实验区128.9平方千米。升金湖湿地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湿地面积333.33平方千米。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夏季湿热、冬季干寒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1℃,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12.5℃。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梅雨量333毫米。年均蒸发量75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474小时,无霜期240天。  湿地状况  保护区湿地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属九华山山脉的一部分,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沿江冲积平原。湿地以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为主,主要由升金湖及毗邻的沼泽地组成。升金湖为保护区主要水体。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曾名生金湖、深泥湖。为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经长江泥沙长期淤塞积水而成。原与长江沟通,后皖河、漳河两闸及东隔堤建成后,成为水库型湖泊。呈东、西向延伸,被中部石坝与节制闸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名下湖(青草湖),西部名上湖(武昌湖)。水位13.84米,长25.5千米,最大宽9100米,平均宽3900米,湖岸周长165千米,面积100.5平方千米,其中上湖42.1平方千米,下湖58.4平方千米。最大水深4.31米,平均水深3.43米,蓄水量3.45亿立方米。每年7~9月为汛期,12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湖水平均透明度1米以上,PH值8.54,矿化度74.08毫克/升,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淡水湖。集水面积1083.7平方千米。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及湖面降水补给,主要有太慈河、茅家河、雅滩河等入湖河流,花凉亭水库、麻塘水库有少量尾水入湖,出湖水流经幸福河、新漳河排入长江。升金湖通过水道与长江相连,湖水水位随河水水位涨落,春季长江洪水提高湖泊水位,夏季水位达3米,秋季和初冬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沼泽地、草滩和泥滩,水位降低至0.8米。湖床自南向北倾斜,形成现代冲积层,土壤为黄色亚黏土、粉砂、沙砾。东南部湖岸为中生代三叠纪与古生代二叠纪地质构造,以灰岩、页岩为主,西北部湖岸为第四纪地层结构,以亚黏土、沙粒为主。黄红壤为保护区内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东、南面低山丘陵地区,西、北面及沿湖四周滩地分布有潮土和水稻土。  生物资源  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①植物资源。区内植被主要分为水生植被及陆生植被,水生植被面积86.7平方千米,植物种类有13科19属21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挺水和湿生植物9种,可分为6个群系组15个群系,以苦草、黑藻、菰、菱角、马来眼子菜、聚草为优势种。陆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低山丘陵及西北岗地平原上,有杉木、马尾松、河柳、意杨、香椿等树种。②动物资源。区内共有鱼类62种;两栖和爬行类21种;兽类52种;鸟类71种,其中水鸟84种,山林鸟87种,水鸟中有61种为冬候鸟,以鸻形目、雁形目、鹳形目、鸥形目鸟类为主,13种为夏候鸟,4种为留鸟,6种为旅鸟;浮游动物91种,其中原生动物7种,轮虫10种,枝角类68种,桡足类6种,以砂壳虫、太阳虫、变形虫、长刺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右突新镖水蚤等为优势种;底栖动物29种,其中软体动物腹足类10种,瓣鳃类8种,环节动物寡毛类4种,节肢动物甲壳类5种,水生昆虫2种,以环棱螺、湖螺、纹沼螺、河蚬、尾鳃蚓和摇蚊幼虫等为优势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种,包括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白肩雕、大鸨、黑麂,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0多种,包括胭脂鱼、虎纹蛙、鬣羚、穿山甲、水獭、小灵猫、白枕鹤、灰鹤、白琵鹭、黄嘴白鹭、小天鹅等。升金湖湿地为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有“中国鹤湖”之称,来此越冬的鹤类以白头鹤种群数量最大,一般在350~500只,占世界总数的1/20。  保护工作  保护区管理局下设长岭、唐田2个管理站及5个保护点,设立宣教中心、科研救护中心、林业派出所,在湖区和醒目的路口共埋设50块固定宣传牌。池州行署颁布《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保护区社区管理乡规民约》,成立池州地区升金湖自然保护联合委员会,每年冬季聘用临时管理人员组成巡护队伍,依法对保护区进行巡护监测。保护区于2003年参加“湿地使者行动”,对升金湖湖区及周边村落进行调查和环保宣传活动。2004~2005年两次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冬季调查活动。1992年保护区被列为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1997年加入东北亚鹤类网络,2005年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网络。国际鹳类专家组、国际鹤类基金会、日本雁类保护协会、日本伊豆沼泽保护区、美国森林湿地研究中心、德国湿地环境监测中心等组织的负责人、专家曾多次来保护区考察。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绿野生态农庄位于东至县大渡口镇大联圩。日前,东至县绿野生态农庄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东至历山景区

东至历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大历山风景区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历山又名舜耕山,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先后建造了尧祠、舜祠、寻真观、草规庵等庙,供奉尧舜塑像。现在山上有法藏寺,殿内常住僧尼10余人,终日佛灯高照,香烟缭绕,每年接待四方香客在10万人以上。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级旅游区历山:历山景区为大历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距东至县城12公里,紧靠206国道,与升金湖山水相依,与东流陶公祠、天然塔、秀峰塔相望。据《江南通志》、《太平寰宇记》等史志记载:舜居于此,耕于此,渔于此。历山主峰仙人掌海拔372米,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首批AA级旅游区。分为西景区、溶洞分布区和法藏寺景区、望江台景区及东景区等五大景区。西景区主要有大门牌坊、尧舜文化广场、舜封桥、樵乔桥等。大门牌坊为徽派三层四柱,汉白玉雕凿而成。“历山”二字是清朝期间历山法藏寺主持宝田大师手迹,而“尧舜圣境”则为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题写,尧舜文化广场樱花园是2003年4月23日一24日日本高知县29位志愿者与我国各界人士共同栽植,有樱花、梅花、银杏、侧柏、毛竹等2000余棵。法藏寺景区和溶洞分布区主要有:尧憩石、尧亭、舜亭、弈亭、舜耕地、竹海、尧池、舜井、法藏寺、草规庵、旱天池和燕子洞、白龙洞、观音洞、双龙洞、堆云洞、黄龙洞、伏虎洞及百米碑廊。望江台景区位于历山主峰,主要景点望江台、无际禅师墓塔遗址、狮子望长江、佛桃园等,存有日军修建的碉堡遗址和战壕。东景区尚处于开发初期。  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风景旅游区,2007年获池州市文明风景区称号,2007年12月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历山景区自1999年开始出售门票,接待人数从近万人到2007年的10多万人次,年增长率达40%。  尧渡镇  尧渡镇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城关镇,是东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相传舜帝躬耕于斯,尧帝闻其贤,千里访贤而渡溪,故名尧渡。全镇总面积235.9平方公里,辖14个村,7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5.3万余人。2004年,镇内生产总值完成2.8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4、1.5、0.9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3…… 详细++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大山深处的神秘匈奴部落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是一个大山深处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寨,据文字记载,这里村民的祖先来自蒙古大漠,他们是匈奴休屠王后裔,汉武帝时代的大将霍去病率三万骑兵,大败匈奴,俘获二十万人,带回关内,以后定居在陕南地区,繁衍后代。唐朝末年为躲避黄巢之乱,从徽州黄灯(今屯溪)迁居于此,历经1132年,传世60余代。南溪古寨地处偏僻,直到2004年10月才通乡级公路,更为重要的是受其所处的特殊地形的影响,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能够在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状态,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公祠

陶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陶公祠位于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至县烈士陵园建于1973年,占地面积5691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园内自下而上由广场、风景林、百级台阶、纪念馆、烈士墓群、纪念碑相连而成。其中烈士纪念碑高15米,烈士墓有17座,安葬烈士40位。东西两个纪念馆共500平方米,分5个革命时期,陈列再现了东至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展出烈士画像84幅,油画93幅,照片23幅,文字图版115幅,三级保护珍藏品40余件及1117名烈士名单。园内公共卫生设施,围墙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自建园以来实行免费对外开放。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介绍 创立于1991年崛起于改革开放大潮之中的中国安徽省东至县玩具总厂,地处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庐山的环抱中,濒临长江,紧靠206、318国道,水、陆、空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伴随着中国玩具产业的飞速发展,东玩人经过十多年的卓越创新和艰苦奋斗,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每年递增78%的发展速度,把一个只有47人的代加工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毛绒玩具专业生产、出口基地,企业的经济总量和综合竟争能力都实现了跨越发展; 1997年企业自行设计的"狼狗"、"圣诞老人"等系列玩具产品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博览会"优秀产品奖",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明星企业、安徽省文明单位和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等美誉。   企业现有玩具生产设备1300台(套),职工2000余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2.8万平方米,年生产各种毛绒玩具超100万打,产品全部出口到东南亚及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玩具市场中拥有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声誉。   企业拥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熟练工人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新产品开发中心拥有毛绒玩具专业设计人员50人,运用CAD的先进手段,年设计开发出新产品万余种。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了准时为客户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 

池州天台山

  介绍 天台山森林公园位于东至县尧渡镇国营梅城林场,距县城东北2公里,206国道穿境而过。公园分天台山、西山、避暑山庄三大景区。境内山势峻峭、怪石嶙峋、洞奇色秀、林木葱郁,石刻、庙宇点缀其中,相传有美丽的神话和故事。 主要景点有:云中寺、玉屏瀑布、镇龙洞、断马腰、文庙大成殿、梅公亭、镇狐洞、铜鱼山石刻、“寿”字摩崖石刻、洞山岩、南门岭牌坊群、梅山寺、普门岭、宝衣圩石刻、梅山庵、云峰寺、石印洞等26处。 原建德县著名八景中有七景在园内,即:“尧渡疏船、梅亭古木、蓝水澄波、二桥风月、三洞烟霞、王峰霁色、西岫斜阳”。    天台山森林公园总面积26538亩,林地20708亩,森林覆盖率78%。园内有珍贵稀有树种、药植物香脂肪原料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等。 天台山海拔高368米,山巅高耸着望江楼,周围林木郁葱,峰峦叠翠,云盖雾绕,气势磅礴。山中景点有“五龙朝珠”、云中寺、镇龙洞、仙人洗澡盆、玉屏瀑布、断马腰、兰台寺、凉亭和舟湖、儿童乐园、天台山宾馆等。    安徽池州市  尧渡镇  尧渡镇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城关镇,是东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相传舜帝躬耕于斯,尧帝闻其贤,千里访贤而渡溪,故名尧渡。全镇总面积235.9平方公里,辖14个村,7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5.3万余人。2004年,镇内生产总值完成2.8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4、1.5、0.9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3……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九华山

九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与人文胜景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安徽省“两山一湖”(九华山、太平湖、黄山)旅游开发战略的主景区。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由11大景区组成。  九华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莲花佛国”之称。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连绵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为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景区内处处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还有云海、日出、雾淞、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誉。  九华山气候温和,土地湿润,生态环境佳美,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1460多种植物和216种珍稀野生动物。基于生态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九华山季节分明,四时之景不同。春天,满山吐芳,百鸟和鸣;夏天,佳木繁阴,谷风清凉;秋天,层林尽染,别富情趣;冬天,琼楼玉宇,超然空灵。四时美景不同,让人叹为观止。  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公元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99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九华山遂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受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长期以来,各大寺庙佛事频繁,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其中唐代贝叶经、明代大藏经、血经,明万历皇帝圣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迹等堪称稀世珍宝。  九华山“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日臻完善。现有4星级宾馆3家,3星级宾馆7家及各类饭店、旅馆,床位15000余张。还有一流的架空索道、地面缆车、环保大巴、瑜伽基地、摄影基地和琳琅满目的旅游特色商品,从不同角度满足着游客的需求。  九华山处在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合肥、黄山之间,随着合肥~九华山~黄山高速、沿江高速、京福高铁、宁安高铁等交通大动脉相继在九华山脚下交汇,以及九华山机场面向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航班的开通,九华山的外部交通条件充分改善,到九华山旅游观光、祈福祈愿将变得更加舒适和便捷。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品位,努力打造世界佛教文化观光胜地,近年来,九华山重点实施旅游环境优化提升工程,积极开展九华街区整治和柯村新区开发,旅游设施得到了充分改善,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九华山上,宽敞的步行街道,整治一新的休闲广场,还绿的生态停车场,人性化的交通设施,星级化的旅游公厕,让你感受到方便、舒适、快捷的旅游服务;九华山下,99米高的地藏菩萨铜像,明亮的游客服务中心大楼,一排排整装待发的旅游车辆,鳞次栉比的沿街商铺,构成了一卷卷充满生机、极具活力的旅游画面,旅游的个性化、人格化、主题化得到充分体现。  信息来源: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九华山 九华山 九华山 九华山 九华山 九子岩九华山祗园寺吊桥庵九华山化城寺肉身宝殿长生庵旃檀禅林百岁宫天台寺九华山天柱峰景区回香阁龙庵小天台天池庵华天寺旃檀林  信息来源: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

石台牯牛降

石台牯牛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以雄、奇、险、秀著称,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江南通志》记载,黄山有三十六垣(yuan,颓垣断壁),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可见,牯牛降在古代就与黄山齐名,最高峰“牯牛大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顶天而立。与著名的黄山(1873)、清凉峰(1787)同为皖南三座高峰,自西向东,犹如三尊巨人,并肩屹立在安徽南部。  牯牛降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约在8.5亿年前的雪峰造山运动中,使其主体抬起,结束海侵历史,在距今约2亿年逐步形成的中生代印支运动中,使牯牛降的北部也抬起,与其主体融为一体,并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后又经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大自然的伟力和奇巧,将牯牛降山体塑造得雄伟而绮丽,峰峦巍峨,峭壁深渊,成为皖南又一座壮丽的大山。由于牯牛降山区成陆历史悠久,地形变化复杂,所以至今还能发现大量曾经生活在距今约7000万至200万以前的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期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如: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树种杉木、红豆杉、三尖杉等,银杏则是著名的“活化石”。  牯牛降蕴藏着大量的生物种类。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各类植物230科、726属、1348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13种、动物29种,另外,这里爬行类也很丰富,其中蛇类就有26种以上,故称为“蛇的王国”。  正是因为这里自然条件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好,使牯牛降成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被生态学者称为“绿色自然博物馆”。牯牛降既是我国著名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山岳型旅游风景区。这里青山绿水相依,烟云变化无常,于险峻中见温柔,秀美中见恬静,奇幻中见优雅,生态环境极为优美,自然风光集雄、奇、幽、秀于一身。而且,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有明末复社领袖、文学家、爱国诗人吴应箕的遗迹、古雪山民钓石,以及折射着中国大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标语墙……

怪潭景区

怪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怪潭是国家AAAA级景区。皖南石台县有条著名的秋浦河,河水澄碧似秋,两岸风景如画。唐代诗人李白曾数游秋浦河,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秋浦河十七首》,如“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的诗句就是秋浦秀色的真实写照。秋浦河道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两岸古树依依,河道滩险水急,很多河段很适宜漂流。  怪潭漂流区位于秋浦河最上游,是江南最早开发,最长漂程,最具刺激,最大规模的漂流区。怪潭景点很具特色,两岸绿树成荫,怪石嶙立;河道曲折蜿蜒,水流喘急,是十分理想的漂流场所,被游客赞誉为“皖南第一漂”。  怪潭景区有冠定石台县名的气势雄伟的“三埭石”;春秋战国时楚国金币始祖发掘地周文王庙遗址;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石园;神秘莫测五颜六色的怪潭水、姜子牙钓鱼台上的“人间瑶池”;唐朝诗仙李白为秋浦河源头所作的著名诗篇;叹为观止的“树藤恋”;天然古董奇石滩;开心刺激、有惊无险的怪潭漂流;有“高浓度的森林大氧吧”和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内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18300个,使人感到特别神清气爽,返老还童;来此观景的诗人这样评价:“一步观景,三步称奇,七步喊怪,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开馆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丰富、管理规范的民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达2万余件,主要向人们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题的古建筑构件雕刻艺术和以昭明文化、傩文化为主的地域历史文化专题及瓷器、字画、刺绣、玉石杂件等,从一个方面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秀山门博物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基本陈列设计是:一楼为石雕艺术陈列馆,二楼为木雕艺术陈列馆,三楼为古民居艺术陈列馆,四楼为池州文化陈列馆,五楼展示傩戏及昭明太子等历史文化。城楼广场建有池中名鳜、水绕春城、斜阳古道、卷中风景、杏雨江南、临桥秀色、西廊胜览、城垣遗址等8个景点,内设浮雕墙展现了当年秀山门外的繁华景象。二期扩建工程主体建筑已经完成,馆区总规划面积1.2万平方米,占地8亩,以秀山门城楼为中心将城墙向南延伸100多米,形成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景观。扩建后增加展馆面积近9000平方米,推出“杏花村酒文化及器具展”、“池州傩文化展”、“昭明太子神会展”等池州地域特色文化专题展览,以明清建筑风格直观再现古池州昔日繁华景象。博物馆现对社会免费开放。

九华天池

九华天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九华天池风景区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东距佛教圣地九华山25公里,西距池州市主城区长江旅游码头15公里,与318国道接壤,距池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沪渝高速和即将建成的宁宜高速铁路、九华山机场均在的出入口均在15公里范围内。  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原始,景观奇特,既有峡谷、溪流、飞瀑、奇石、古树、高山平湖、竹海等自然景观,也有红色山村、电站、茶园等人文景观;被人誉为江南的“阿里山”。  该地区是典型花岗岩地质地貌分布区,因其山体受多次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多级峡谷盆地。古时候的九华天池是小型天然湖泊,上游为天河,风景秀丽。在1958年-年代为了农业灌溉,筑坝成湖(即天池)。  天池和龙池之间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石谷,石谷间堆叠着大量的冰川飘砾,别有洞天,洞洞相连,洞里有清澈见底的泉水。石谷间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岩石上面有奇特的古树,古藤。石谷两边林木葱茏,百鸟争鸣;幽深的林木,清新的空气,静态的巨石,动态的急流瀑布飞流直下,形成了“天河挂绿水”的奇观,可谓江南一绝。是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的理想境地。  

池州仙寓山

池州仙寓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仙寓山横跨安徽省东至县和石台县境内,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是黄山的西脉。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有着皖南山水的自然属性和文化上的徽派特点。仙寓山,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寓所所在的山,即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关于山水的文字、图片,总是带着某种欺骗性。而仙寓山的不同凡响,她的若有若无的仙气,她的一些传奇之处,却超出了现有文图的反映。  仙寓山在东至、石台两县内已划了明确的山脉界限,在东至县范围内称为“九天仙寓”,在石台县范围内则直接称为“仙寓山”。  仙寓山景区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这里有始建于唐代,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根关古徽道;有“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富硒第一村”——大山富硒村,有甚至世界一绝的大峡谷——七彩玉谷,这里有处于千米以上的历史名茶雾里青观光茶园、天方富硒观光茶园,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醉山野原生态旅游度假区

醉山野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鸿升旅业投资20亿元,开发了安徽石台“醉山野”原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 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57.2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36.7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37%,规划区内以自然资源为主体、兼具人文资源。 主要开发建设“天佛花园”礼佛休闲观光区、“黄崖峡谷”运动体验游览区、“杉山胜境”高山休闲度假区三个旅游功能片区。

东至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尧渡镇 东至历山景区 池州天台山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东流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大渡口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胜利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张溪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洋湖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葛公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香隅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官港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昭潭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龙泉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泥溪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花园乡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木塔乡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青山乡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池州升金湖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东至历山景区 南溪古寨 陶公祠 东至县烈士陵园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池州天台山

东至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