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仙寓山生态旅游区 距县城40余公里,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主峰位于东至县葛公镇境内,海拔1375.7米,是东至县最高山峰,天气晴朗时可东望黄山、南观三清、西望鄱阳、北眺齐云,有231省道与祁门、黄山相连。旅游区生态完整,天然林覆盖面积一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90.7%。这里有着皖南山区最大的瀑布群,在山高林深气温低的环境下,又造就了外冰内水的冰瀑奇观。 同时山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着娃娃鱼、麋鹿、云豹、猕猴、鸳鸯、白鹇、穿山甲、黑熊、野猴、獐子等野生动物70多种,有鹅掌秋、银杏、香果树、永瓣藤、皂荚树等珍稀植物近千余种,随着海拔的变化,动植物物种分布层次分明,林木苍翠,溪流碧透,奇石峥嵘,被誉为东至的天然绿色宝库,是东至最美乡村中“自然美”的代表作。同时这里曾是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的革命遗址,有韩世忠、梁红玉抗金和郑三俊等英雄的活动遗迹、保存完好的古徽道、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寨等人文景观十余处,是我县境内罕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
池州升金湖 | 池州升金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与东至县境内,与安庆市隔长江相望,周边涉及8个乡镇、43个行政自然村。由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升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6年,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白头鹤等珍稀水禽和湿地生境。保护区总面积333.4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101.5平方千米,缓冲区103平方千米,实验区128.9平方千米。升金湖湿地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湿地面积333.33平方千米。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夏季湿热、冬季干寒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6.1℃,最高气温40.2℃,最低气温﹣12.5℃。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梅雨量333毫米。年均蒸发量75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474小时,无霜期240天。 湿地状况 保护区湿地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属九华山山脉的一部分,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沿江冲积平原。湿地以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为主,主要由升金湖及毗邻的沼泽地组成。升金湖为保护区主要水体。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曾名生金湖、深泥湖。为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经长江泥沙长期淤塞积水而成。原与长江沟通,后皖河、漳河两闸及东隔堤建成后,成为水库型湖泊。呈东、西向延伸,被中部石坝与节制闸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名下湖(青草湖),西部名上湖(武昌湖)。水位13.84米,长25.5千米,最大宽9100米,平均宽3900米,湖岸周长165千米,面积100.5平方千米,其中上湖42.1平方千米,下湖58.4平方千米。最大水深4.31米,平均水深3.43米,蓄水量3.45亿立方米。每年7~9月为汛期,12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湖水平均透明度1米以上,PH值8.54,矿化度74.08毫克/升,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淡水湖。集水面积1083.7平方千米。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及湖面降水补给,主要有太慈河、茅家河、雅滩河等入湖河流,花凉亭水库、麻塘水库有少量尾水入湖,出湖水流经幸福河、新漳河排入长江。升金湖通过水道与长江相连,湖水水位随河水水位涨落,春季长江洪水提高湖泊水位,夏季水位达3米,秋季和初冬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沼泽地、草滩和泥滩,水位降低至0.8米。湖床自南向北倾斜,形成现代冲积层,土壤为黄色亚黏土、粉砂、沙砾。东南部湖岸为中生代三叠纪与古生代二叠纪地质构造,以灰岩、页岩为主,西北部湖岸为第四纪地层结构,以亚黏土、沙粒为主。黄红壤为保护区内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东、南面低山丘陵地区,西、北面及沿湖四周滩地分布有潮土和水稻土。 生物资源 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①植物资源。区内植被主要分为水生植被及陆生植被,水生植被面积86.7平方千米,植物种类有13科19属21种,其中沉水植物6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挺水和湿生植物9种,可分为6个群系组15个群系,以苦草、黑藻、菰、菱角、马来眼子菜、聚草为优势种。陆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低山丘陵及西北岗地平原上,有杉木、马尾松、河柳、意杨、香椿等树种。②动物资源。区内共有鱼类62种;两栖和爬行类21种;兽类52种;鸟类71种,其中水鸟84种,山林鸟87种,水鸟中有61种为冬候鸟,以鸻形目、雁形目、鹳形目、鸥形目鸟类为主,13种为夏候鸟,4种为留鸟,6种为旅鸟;浮游动物91种,其中原生动物7种,轮虫10种,枝角类68种,桡足类6种,以砂壳虫、太阳虫、变形虫、长刺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右突新镖水蚤等为优势种;底栖动物29种,其中软体动物腹足类10种,瓣鳃类8种,环节动物寡毛类4种,节肢动物甲壳类5种,水生昆虫2种,以环棱螺、湖螺、纹沼螺、河蚬、尾鳃蚓和摇蚊幼虫等为优势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种,包括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白肩雕、大鸨、黑麂,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0多种,包括胭脂鱼、虎纹蛙、鬣羚、穿山甲、水獭、小灵猫、白枕鹤、灰鹤、白琵鹭、黄嘴白鹭、小天鹅等。升金湖湿地为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有“中国鹤湖”之称,来此越冬的鹤类以白头鹤种群数量最大,一般在350~500只,占世界总数的1/20。 保护工作 保护区管理局下设长岭、唐田2个管理站及5个保护点,设立宣教中心、科研救护中心、林业派出所,在湖区和醒目的路口共埋设50块固定宣传牌。池州行署颁布《升金湖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保护区社区管理乡规民约》,成立池州地区升金湖自然保护联合委员会,每年冬季聘用临时管理人员组成巡护队伍,依法对保护区进行巡护监测。保护区于2003年参加“湿地使者行动”,对升金湖湖区及周边村落进行调查和环保宣传活动。2004~2005年两次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长江中下游越冬水鸟冬季调查活动。1992年保护区被列为中国40个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1997年加入东北亚鹤类网络,2005年加入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网络。国际鹳类专家组、国际鹤类基金会、日本雁类保护协会、日本伊豆沼泽保护区、美国森林湿地研究中心、德国湿地环境监测中心等组织的负责人、专家曾多次来保护区考察。 |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 | 东至绿野生态农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绿野生态农庄位于东至县大渡口镇大联圩。日前,东至县绿野生态农庄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东至历山景区 | 东至历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大历山风景区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历山又名舜耕山,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先后建造了尧祠、舜祠、寻真观、草规庵等庙,供奉尧舜塑像。现在山上有法藏寺,殿内常住僧尼10余人,终日佛灯高照,香烟缭绕,每年接待四方香客在10万人以上。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级旅游区历山:历山景区为大历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距东至县城12公里,紧靠206国道,与升金湖山水相依,与东流陶公祠、天然塔、秀峰塔相望。据《江南通志》、《太平寰宇记》等史志记载:舜居于此,耕于此,渔于此。历山主峰仙人掌海拔372米,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首批AA级旅游区。分为西景区、溶洞分布区和法藏寺景区、望江台景区及东景区等五大景区。西景区主要有大门牌坊、尧舜文化广场、舜封桥、樵乔桥等。大门牌坊为徽派三层四柱,汉白玉雕凿而成。“历山”二字是清朝期间历山法藏寺主持宝田大师手迹,而“尧舜圣境”则为我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题写,尧舜文化广场樱花园是2003年4月23日一24日日本高知县29位志愿者与我国各界人士共同栽植,有樱花、梅花、银杏、侧柏、毛竹等2000余棵。法藏寺景区和溶洞分布区主要有:尧憩石、尧亭、舜亭、弈亭、舜耕地、竹海、尧池、舜井、法藏寺、草规庵、旱天池和燕子洞、白龙洞、观音洞、双龙洞、堆云洞、黄龙洞、伏虎洞及百米碑廊。望江台景区位于历山主峰,主要景点望江台、无际禅师墓塔遗址、狮子望长江、佛桃园等,存有日军修建的碉堡遗址和战壕。东景区尚处于开发初期。 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风景旅游区,2007年获池州市文明风景区称号,2007年12月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历山景区自1999年开始出售门票,接待人数从近万人到2007年的10多万人次,年增长率达40%。 尧渡镇 尧渡镇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城关镇,是东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相传舜帝躬耕于斯,尧帝闻其贤,千里访贤而渡溪,故名尧渡。全镇总面积235.9平方公里,辖14个村,7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5.3万余人。2004年,镇内生产总值完成2.8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4、1.5、0.9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3…… 详细++ |
南溪古寨 | 南溪古寨——大山深处的神秘匈奴部落位于安徽省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境内,是一个大山深处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寨,据文字记载,这里村民的祖先来自蒙古大漠,他们是匈奴休屠王后裔,汉武帝时代的大将霍去病率三万骑兵,大败匈奴,俘获二十万人,带回关内,以后定居在陕南地区,繁衍后代。唐朝末年为躲避黄巢之乱,从徽州黄灯(今屯溪)迁居于此,历经1132年,传世60余代。南溪古寨地处偏僻,直到2004年10月才通乡级公路,更为重要的是受其所处的特殊地形的影响,长期保持着相对封闭的与世隔绝状态,能够在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状态,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陶公祠 | 陶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陶公祠位于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 |
东至县烈士陵园 | 东至县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至县烈士陵园建于1973年,占地面积5691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园内自下而上由广场、风景林、百级台阶、纪念馆、烈士墓群、纪念碑相连而成。其中烈士纪念碑高15米,烈士墓有17座,安葬烈士40位。东西两个纪念馆共500平方米,分5个革命时期,陈列再现了东至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展出烈士画像84幅,油画93幅,照片23幅,文字图版115幅,三级保护珍藏品40余件及1117名烈士名单。园内公共卫生设施,围墙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自建园以来实行免费对外开放。东至县烈士陵园 |
东至县玩具工业城 | 介绍 创立于1991年崛起于改革开放大潮之中的中国安徽省东至县玩具总厂,地处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庐山的环抱中,濒临长江,紧靠206、318国道,水、陆、空交通便利,通讯快捷。 伴随着中国玩具产业的飞速发展,东玩人经过十多年的卓越创新和艰苦奋斗,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每年递增78%的发展速度,把一个只有47人的代加工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毛绒玩具专业生产、出口基地,企业的经济总量和综合竟争能力都实现了跨越发展; 1997年企业自行设计的"狼狗"、"圣诞老人"等系列玩具产品获得了第三届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博览会"优秀产品奖",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明星企业、安徽省文明单位和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等美誉。 企业现有玩具生产设备1300台(套),职工2000余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2.8万平方米,年生产各种毛绒玩具超100万打,产品全部出口到东南亚及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玩具市场中拥有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声誉。 企业拥有高、中、初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熟练工人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新产品开发中心拥有毛绒玩具专业设计人员50人,运用CAD的先进手段,年设计开发出新产品万余种。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了准时为客户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 安徽池州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池州天台山 | 介绍 天台山森林公园位于东至县尧渡镇国营梅城林场,距县城东北2公里,206国道穿境而过。公园分天台山、西山、避暑山庄三大景区。境内山势峻峭、怪石嶙峋、洞奇色秀、林木葱郁,石刻、庙宇点缀其中,相传有美丽的神话和故事。 主要景点有:云中寺、玉屏瀑布、镇龙洞、断马腰、文庙大成殿、梅公亭、镇狐洞、铜鱼山石刻、“寿”字摩崖石刻、洞山岩、南门岭牌坊群、梅山寺、普门岭、宝衣圩石刻、梅山庵、云峰寺、石印洞等26处。 原建德县著名八景中有七景在园内,即:“尧渡疏船、梅亭古木、蓝水澄波、二桥风月、三洞烟霞、王峰霁色、西岫斜阳”。 天台山森林公园总面积26538亩,林地20708亩,森林覆盖率78%。园内有珍贵稀有树种、药植物香脂肪原料和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等。 天台山海拔高368米,山巅高耸着望江楼,周围林木郁葱,峰峦叠翠,云盖雾绕,气势磅礴。山中景点有“五龙朝珠”、云中寺、镇龙洞、仙人洗澡盆、玉屏瀑布、断马腰、兰台寺、凉亭和舟湖、儿童乐园、天台山宾馆等。 安徽池州市 尧渡镇 尧渡镇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城关镇,是东至县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相传舜帝躬耕于斯,尧帝闻其贤,千里访贤而渡溪,故名尧渡。全镇总面积235.9平方公里,辖14个村,7个社区,2个居委会,总人口8.6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5.3万余人。2004年,镇内生产总值完成2.8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0.4、1.5、0.93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3……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同春村 |
---- |
徽道村 |
---- |
天井村 |
---- |
大华村 |
---- |
兰潭村 |
---- |
大源村 |
---- |
桥联村 |
---- |
洪方村 |
---- |
葛公村 |
---- |
留铺村 |
---- |
永正村 |
---- |
联塘村 |
---- |
悦民村 |
---- |
红旗岭村 |
---- |
梅树村 |
---- |
仙寓山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