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昭通 >> 镇雄县 >> 罗坎镇

罗坎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母享镇风光

  母享镇风光  母享镇,位于镇雄县东部,距县城74公里,东邻黑树镇,南接鱼洞乡,西连以勒镇,北抵堰塘乡,距东部的贵州省毕节地区毕节市40公里,是该县东部几个乡镇与贵州毕节的交通集散地。全镇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湾沟村河谷区海拔仅1060米,适宜于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种植蚕桑、柑橘、樱桃等经济林果;堰沟村山地最高海拔达1720米,仅能种植荞麦、洋芋、玉米等粮食作物,适宜于开辟草山,发展畜牧业。  镇人民政府驻地海拔1250米,集镇共有机关单位22个,集镇居民1261人。现辖八个村民委员会,有208个村民小组,11195户人家,44575人。国土面积100.1平方公里,有耕地42256亩(其中旱地34005亩,水田4740亩);宜林荒山3700亩;25度以上坡耕地8251亩;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母享河将整体面积分为东西两半;两条大堰(串九村至后槽村“串后大堰”和串九村至母享村至湾沟村“串母大堰”)各长5千多米,为四个村7000亩田地灌溉打下良好基础;堰沟村至母享村的大、小两堰又为母享、堰沟两村的中低产田地改造和沿途人畜饮水提供了保障。2003年,全镇粮食总产141902万公斤,平均单产98公斤,人均有粮173公斤,人均收入580元。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硫铁矿、煤矿、硫磺矿随处可见,初步估计三种矿藏贮量均在600万吨以上。现有外商投资开采的煤井两口,本镇人员投资开采的煤井两口,年产量均在3万吨以上。  母享还是优质糯米生产基地,所产“竹丫糯”米,气味芳香,口感细腻,品质优良,畅销附近市、县。  母享还具有畜牧养殖的开发优势。稻田养鱼工程项目已试验成功,将在适宜养鱼的2000多亩稻田推广;桑园面积已达4500亩,每年可产生茧12万公斤;荒山草场约有5000亩,是发展牛羊养殖的天然场地;丰富的水资源和大小纵横的沟河,是饲养鹅鸭的理想场所,现已有养鸭300只以上的专业户7户,其余千家万户所养的鹅和鸭累计8000多只。  休闲景点以堰沟村千亩茶园为主,冬春花开时节,茶花林丛翠缀红,繁花似锦,艳丽非凡。另外,羊耳大山连绵2公里,铺满深没膝盖的蓑衣草,宛如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仙人洞在集镇以东1公里左右,主洞宽约20平方米,洞内钟石林立,千奇百态,是炎热夏季纳凉休闲的好去处。4千多亩连片稻田也为母享增姿添彩,冬田如层层明镜,串连十里;夏秧则绿波荡漾,映山映水;秋稻象黄金满地,香气扑鼻。  地址:镇雄县东部母享镇

罗甸风光

  罗甸风光  镇雄县城东北一百一十余里,大湾镇之罗甸河,雨洒河由北而南,鱼洞河由南而北,奔腾于此,汇为罗甸河,成为赤水河之上游。其地形,四围岗阜环拱,中央开阔而形成盆地,周围约十余里,海拔一千米至一千二百米左右。此地四时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开日丽,雨过风清,终年少见霜雪,田土膏腴,资源丰富,盛产无烟煤、烤烟、樱桃、核桃、木漆和慈竹。民居河畔,勤于耕织,村落庭院,竹木参差,绿荫满地。当春暖花开时节,桃红柳绿,花香扑鼻,人们聚于河岸两旁,制作水车,龙骨车,车水灌田,耕锄于田地间;当金秋之际,稻谷飘香,果实累累,载歌载舞,喜庆丰盈。  相传,这里是古代彝目海胯居住之地。海胯曾救过罗甸龙王之女,又为龙王之女做媒说亲,又向龙王求济饥民米谷。以此与龙王结为好友,常进龙宫游玩。后来盗走龙王“双金杯”。龙王率兵追赶,一直追至东北山顶。海胯犹恐殃及池鱼,乃还龙王一杯,龙兵始退。后人在此建庙纪念,故名“水口寺”。龙兵回营时,由此山下环绕一圈,涌起一山,名为“沙营”,至今山上泥土皆为河沙。海胯百岁而逝,葬于罗甸河岩畔,以金杯覆其尸,后人贪杯,掘胯墓,得铁锅一口,今墓址尚存。罗甸河,又是芒部土司后裔、清末民国初镇雄营参将、镇彝边防游击统带陇维邦的家乡,他在罗甸东山仓房上建造一座私人衙门,华丽非常,又在对面山峰建有护卫营垒,名为“七里营”。罗甸河,是一个重要渡口,古代以舟筏济渡,后来两次修建铁索桥,均毁坏,一九四九年改建为石拱桥,名为“德升桥”,犹似长虹,工艺精细,雄伟壮观,桥碑有如牌坊,上镌一联云:“勿惊巨浪停罗甸;安渡长虹节敬修。”当你登上七里营,回首远眺,群山万壑,罗甸之风光,尽收于眼底桥北半里许,有龙洞,凉爽清幽,水中之游鱼,跳跃欢腾,向你致敬;步踏德升桥,府瞰而视,水天一色,赏不尽山光倒影,景色迷人,流连忘返,龙洞下又建一石桥,二桥相距不到一里,真是二桥通南北,一道遍东西;上东山,观罗甸河水,金光灿灿,滚滚东去;看参将之衙门,雕龙画凤,显示着劳动人民之工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八团在罗甸岩畔写下了许多标语,至今尚存。  如今的罗甸风光又是格外一种景色,在这里建立了公所之房,学校之楼,设立水文机构,建立水力发电站,电光闪闪;公路穿越其间,行人往来,无不赞美此地风光,作诗以咏:“赤虺源头沿罗甸,南北东流不知年。此地风光无限好,绿柳如苗映田园。”  地址:镇雄县城东北一百一十余里处

塘房镇风光

  塘房镇风光  塘房镇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城东面,距县城20公里,西临县城,东贯十个乡镇。镇(雄)塘(房)、塘(房)坡(头)公路过境。面积90.2平方公里,全镇辖塘房、小擢魁、大擢魁、顶拉、白鸟、杉树林、芒部山等7个村民委员会,189个村民小组,共46197人,人口密度623人/平方公里。  1953年设凉水区,1956年治所从今林口乡行政村内凉水井迁塘房沟边更名为塘房区,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70年又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设乡。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豆类、马铃薯、烟草为主,特产木漆、蚕茧、核桃。乡镇企业有采煤、造纸、铝制品生产等。  镇政府驻地海拔1574米,常年气温13—16℃,年平均日照1270小时。全乡实有耕地18871亩,人均耕地0.41亩。全镇有林地面积19031亩,森林覆盖率16.8%。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境内乡村公路70公里,有181个村民小组通电,173个村民小组通路。电话装机750部,平均每600人拥有一部。电视覆盖率90%。境内已开通联通、移动、CDMA移动电话。2003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650万元,人均纯收入800元。  塘房镇境内资源丰富,尤其是煤储量达7.8亿吨。东有林口河,北有白鸟河贯穿该乡流入泼机镇。现全镇有保留煤矿6口,东源煤矿设计规模年产120万吨煤井1口,华电集团投资96亿的煤电项目第一期工程已欲在该镇启动实施。  地址:昭通市镇雄县城东面塘房镇

躲军洞

  躲军洞  躲军洞在镇雄县翟底河西岸中屯,南距县城20公里。翟底河古名直料河,是乌江的支流。源出贵州赫章古牛车山脊,由西向东折南流。上游称溜沙河,下游称热水河,翟底河居其中段。河流两岸,青山苍翠,绿草茂密,林泉幽深。相传,溜沙河原经高视槽北向流人长沟,罗英秀才(滇东北民间传说中的智者)至此,指河改道,斧劈山峰,削壁千切,于峰峦绝壁间开出数十里渠道,溜沙河即倾泻东南。流水如玉带,玉带若灵蛇,绕右岸崖壁上的躲军洞婉蜒流过,直下七星关。如斯,俯临翟底河的躲军洞便另有一个美妙的名字——玉带天宫,成为一方名胜。  躲军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从上洞口进,石壁上有佚名者题壁诗数首,显然是躲军避祸者所书。既有沉郁悲枪,怨天尤人的控诉,守善不报、家破人亡的悲凉,也很有几首故作旷达,自嘲、自诩的调侃、反讽之作。诸如:“避难在山园,谁人似我闲?家乡久抛别,非仙更似仙。”再如:“天心虽已去,人力可回天,内省原无疚,何化与惧焉。”人洞,沿右侧石壁行,有一平行走道,宽丈余,中高数文,穹顶,有钟乳石悬垂。  躲军洞曲折幽深,洞中有洞,景中成景,奇峰异石,相辅相成,相互陪衬,相互辉映,造出万千气象。洞中有暗河伏流,不时闻喧声震耳。“暗河生风六月爽,空山幽静听涛声”,别有情趣。玉带天宫,幸而一游,真让人有人于洞天,飘飘欲仙的感受。  地址:镇雄县翟底河西岸中屯

镇雄小山峡风景区

  小山峡风景区位于昭通市镇雄县中屯乡翟底河西岸,地处云贵交界处,南距县城20公里,距川、滇、黔主要公路干线500米,整个风景片区集山、水、溶洞、峡自然景观于一体。轻舟漫游翟底河,尽览两岸“小山峡”雄、险、奇、秀的自然风光,曲径通幽,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中。尤以躲军洞里,回波洞最为壮观。  躲军洞是风景区内的重要景点,这里流水如玉带,绕右岸崖壁上的躲军洞婉蜒流过,直下七星关。因此,俯临翟底河的躲军洞便有了另一个美妙的名字——玉带天宫,成为一方名胜。躲军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从躲军洞上洞口进,躲军洞石壁上有佚名者题壁诗数首,显然是躲军避祸者所书。既有沉郁悲枪,怨天尤人的控诉,守善不报、家破人亡的悲凉,也很有几首故作旷达,自嘲、自诩的调侃、反讽之作。入洞沿右侧石壁行,有一平行走道,宽丈余,中高穹顶,有钟乳石悬垂。躲军洞曲折幽深,洞中有洞,还有暗河伏流。  景区内还有回波洞与躲军洞两岸呼应,进入洞中,钟乳石密布,移步换景,有腾云神龟、孔雀开屏、雄狮回洞、二龙抢宝、地下长城、天象浅水、慈航普渡、群龙朝拜,夫妻迎宾等诸多景点,美不胜收。  

罗坎镇风光

  罗坎镇风光  凤翥行政村地处罗坎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镇雄县城92公里。东邻本镇落尾村,南邻本镇茶蔚村、罗坎村,西邻本镇桐坪村,北邻彝良县洛旺乡。全村国土面积13.76平方公里,海拔7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西瓜、蕃茄、甘蔗等农作物。镇雄县至盐津县、彝良县、大关县、水富县、昭通市及四川筠连县的镇凤路,威信县至昭通市的昭威路,凤翥村至威信县庙沟乡的凤大路在这里交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这里风景优美,生态良好。三圣岩前两合江,凤凰飞来歇中央的独特的地形地貌颇为壮观;桔林密布,白墙青瓦,村容干净整洁,令人留恋。正是如此,被云南前省委书记-誉为"在这里看到了云南农村的希望。凤翥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人民热情好客、勤劳淳朴,被外人称为小康村的坪上村民组就位于此村。  地址:镇雄县罗坎镇

果珠乡风光

  果珠乡风光  果珠乡位于云南省镇雄县东北部,距县城38公里,全乡面积90.89平方公里,辖5个村,142个村民小组,共有7466户33745人,其中彝族、苗族有1747户8099人,占总人口的24.3%,全乡经济总收入6650.4万元,人均纯收入980元,粮食总产985万公斤,人均有粮300.5公斤。  该乡境内煤矿、硫铁矿、石灰岩遍布,主产煤区属镇雄北部井田东段的大海子煤田,煤资源储量近6亿吨,品质好,易开采,投资效益高。  该乡水资源丰富,拉埃河、鱼洞河经暗河相连,水势湍急,有较高的水电开发价值。宽阔清澈的鱼洞,河沿岸山川奇秀,溶洞成群,洞内石钟乳群千姿百态,是开发旅游业好地方。  该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民风纯朴,有火把节、彝族舞、花山节、苗族芦苼舞等,各具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世人为之沉醉。

坡头镇风采

  坡头镇风采  坡头镇位于云南省镇雄县城东北方向,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境内滔滔赤水出於群峰之间,集灵泉於一身,汇百水而东下,成为酿造名酒茅台的优质水源。  境内河流有赤水河、渭河。其中,赤水河横贯境内东西为镇雄县三大水系之一,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华电集团和重庆五洲橡塑鞋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数次实地考察,拟投资2亿元建设总装机容量2×20000千瓦的中型水电站一座。  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坡头镇提出:依靠科技调结构,稳粮壮烟打基础,种养并举建支柱。目前,坡头乡年均收购优质烟叶80万斤以上,2002年,实现8.99元/公斤的历史新高,均价位居镇雄第二:蚕茧收购也突破29万斤大关。同时,境内还盛产果大味鲜的冰脆李和皮薄籽甜的石榴。

乌峰镇风景

  乌峰镇风景  乌峰镇,镇雄县辖镇。县府驻地,1950年设凤山镇,1954年改城关镇,1958年建公社,1961年改区,1962年复设镇,1986年更名乌峰镇,1988年南台区并入。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27.5平方公里,人口9.6万。镇(雄)二(龙关)公路、板(桥)煤(灰包)公路、镇(雄)塘(房)公路过境。  辖新街、西正街、东正街、白果树、小河、毡帽营、上街、南台、松林湾、陈贝屯、五谷、旧府、高山13个行政村。工业有水泥、制革、建筑、服装、运输、采煤、制砖、副食等。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烟草为主。县城西建有全封闭式集贸市场。

以勒镇风光

  以勒镇位于镇雄县城东北部,东邻堰塘、母享,南接林口,西连果珠,北靠大湾,总面积119.1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以勒村,距县城54公里,镇政府驻地海拔1570米,境内海拔在900—1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1.3℃,平均日照1820小时,年降雨量800mm,属典型立体气候型的高二半山区。  【历史渊源】  以勒,彝语读“沂奶”意即泉水清凉甘美的地方。  以勒清未属下南靖远里,民国初属下南区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以勒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隶罗甸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九五二年设乡,为大湾辖地。一九八四年设以勒区。从原大湾公社划出以勒、庙埂、毛坝、火草、木城;塘房公社划出风岩、干秋、硝林、熊贝;坡头公社划出瓜果、以堡、团树、茶木;母享公社划出大山;共14个大队为区辖地。1988年全县拆区组建35个乡(镇),以勒镇辖以勒、以堡、毛坝、木城、火草、大山、庙埂7个村(办)。  【乡镇社区环境】  以勒镇有综合市场1个,乡镇公路里程97公里,自古就有“旱码头”之称,多头向外联系的交通,使周边乡(镇)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去川、黔不再绕镇雄而行,客贷车辆川流不息,不愧使以勒成为东半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罗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罗坎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