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宜宾 >> 江安县 >> 怡乐镇

怡乐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傅熹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傅熹年(1933.1.2- )建筑历史学家。原籍四川省江安县,出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代建筑史研究,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手法及建筑物的设计规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以宫城、里坊为模数,大建筑群以主院落为模数,单体建筑以所用材和柱高为模数等一系列运用模数控制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发现了宫殿坛庙等大型建筑群在规划时用标准方格网控制尺度和相互关系,并把主体建筑置于建筑群几何中心的手法。利用已掌握的模数规律,对西周、战国、唐、宋、金、元一系列建筑遗迹做复原研究。发表论文近50篇,编为《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等,完成了五卷本《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史》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等的撰写,均已出版。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上内容由"jerryer"分享。]

冯克熙 (1922~200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冯克熙同志生平(1922-2004)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重庆市名誉主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重庆市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重庆社会大学校长冯克熙同志,因病于2004年3月17日在重庆逝世,享年82岁。  冯克熙同志1922年11月出生于四川江安县。早年随父亲辗转于上海、苏州、武昌和成都等地求学。1942年9月西北联合大学肄业后,冯克熙同志就活跃在抗战时期陪都的新闻战线上。历任重庆《新蜀报》,《国民公报》、主笔,1945年任群益出版社总经理。  青年时的冯克熙同志亲眼目睹广大民众在国民党反动-黑暗统治下蒙受的苦难。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反蒋民主活动,于1944年7月加入进步组织中国青年民主社,1945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2月民盟中央机关报《民主报》创刊,冯克熙同志出任经理。他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和恐吓,不畏特务的盯梢、跟踪,为把《民主报》办成民盟在“国统区”宣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作出了积极贡献。1948年5月,冯克熙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奉派由重庆前往香港,向民盟中央请示工作。秘密返回重庆后,他一直坚持地下斗争,迎接全国解放。1949年3月,在民盟中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参与并成功营救出被关押在“渣滓洞”的21名革命志士。其后,冯克熙同志还积极参与策动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部队的起义工作。  解放后,冯克熙同志先后担任重庆市工商局研究室主任、重庆市财委计划处副处长、重庆市公用局计划科科长,民盟重庆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副主任,正阳学院教授。  1976年粉碎“-”以后,冯克熙同志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彻底平反后,历任四川省重庆市公用局安全业务科科长,《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总。1982年10月任四川省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1983年9月后,冯克熙同志先后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第五、六、七、八届常委,民盟四川省第五、六、七届副主委、四川省重庆市第六、七届主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重庆市副市长。1988年6月后历任四川省重庆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兼任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重庆社会大学校长。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冯克熙同志先后担任重庆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重庆市主委、重庆市名誉主委等职。  冯克熙同志思想解放,锐意改革,敢于负责,勤政务实。他先后分管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工作,积极推动重庆市的社会事业发展。他作风深入,平易近人,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总结推广改革经验。他十分关心群众疾苦,及时阅处人民来信来访。他长期在人大工作,对推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冯克熙同志是重庆市统一战线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对中国共产党有特殊的感情。在半个多世纪中,他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性人物,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他留下的《与时代同步》、《路漫漫其修远》、《见微集》等著述和论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冯克熙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民主同盟,热爱统一战线事业;他信念坚定,思想解放,眼界开阔,见解深刻;他勤学善思,工作勤恳,胸襟坦荡,作风民主;他心地善良,宽厚待人,严于律已,广交朋友;他讲良知,重人品,守节操,树风范。他谦虚谨慎,克勤克俭,廉洁正直,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  冯克熙同志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爱国爱民、与时俱进的一生。他为我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民盟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逝世,使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亲密朋友,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统一战线的重大损失。他的精神和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内容由"含羞草"分享。]

梁伯隆 (1904~1930)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梁伯隆(1904~1930)革命烈士。又名廷栋、尚志、靖超、兴谷、伯龙。四川江安县人。1923年,在上海霞旦大学肄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值第一次国共合作,去黄埔军校任军需,参加孙中山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之役。1925年初回上海,转入上海大学。“五卅惨案”爆发,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代表,与李硕勋、阳翰笙、刘披云等组织领导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1925年底,党派他重返广州,在北伐军总政治部搞政治工作。北伐胜利后留龙江,任江西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宣传部长及总工会主席,主编帼民新闻)。1927年,国共0,“三·一七九江惨案”发生,化名梁尚志脱险去武汉转赴南昌,任《贯彻日报》主笔。“八一”南昌起义,任红军11军军部秘书。南下途中与李硕勋同调25师师部搞政治工作,转战于里。年底在朱德率领下抵江西信丰,被派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  1928年初抵上海,党决定派他回四川办教育。1929年先后创办重庆高中、西南学院,在师生中发展党员。在社会上开办掘新书店与工人夜校,宣传革命,旋被勒令停办。1930年初又率革命师生转赴成都,开办西南大学,化名梁兴谷,任校长。并主编《西南日报》,组成前卫社、新兴剧社等进步团体。其间,曾开展兵运、抗租、抗税斗争。6月西南大学被查封,亦被捕。当局以出任省教育厅长诱降,梁拒绝,坚贞不屈,于10月被杀害。  [以上内容由"日破云涛"分享。]

傅增湘 (1872~1950) 近代藏书家、教育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傅增湘(1872~1949)著名藏书家,校勘、版本目录学家。字润沉、复字流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笔名书潜、长春室主人等。四川江安县人。幼年随父宦游出川。  1888年,应顺天乡试中举,1898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902年,人保定新军幕府和直隶总督幕府。次年,授翰林院编修,旋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早年致力于教育事业,曾率先在天津创办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天津女子公学和高等女学。  1908年任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第一任校长,次年兼署直隶提学使。1914年,被选为全国约法会议议员。1917年任北洋政府内阁教育总长。“五四”期间,因反对-和拒绝罢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愤而辞职。此后,便以全部精力,从事图书收藏和校勘古籍,研究版本目录之学。积数十年,共收藏宋、金、元。明、清古籍刊本善本、精刻本、名钞、名校本达20万卷以上,为海内藏书大家。一生共校群书16300余卷,近800种,撰写题跋500多篇,校记数十种,其量、精、勤,在古今校勘家中都是罕见的。  学界评价:“海内外之言目录者,无不以先生为宗”。傅著述等身,计有《藏园群书题记》20卷,《双鉴楼善本书目》、《双鉴楼藏书续记》、《藏园续收善本书目》、《双鉴楼珍藏宋、金、元秘本目录》、《藏园目录》等等。(藏园目录》为现代目录学巨著。1948年秋,胡适曾两度访傅,以国民党政府愿以专机护送傅全家及全部书籍去台,并保证一切生活费用为条件,傅坚予拒绝。卧病后,即将平生校书珍藏善本书,捐赠给国家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7410"分享。]

杨卓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卓    [籍贯]江安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鹪鹩集>,<望海吟>,<渔亭丛话>   [小传]   少聪颖,九岁能文,师事彭端淑,深得其传。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三十四年(1769)进士,授江苏青浦县知县。□任后,衡文课士,终日不辍。惠政颇多。曾与王昶合纂《青浦县志》。捐俸梓行彭端淑《白鹤堂集》、彭遵泗《求志堂集》。平生不善书,亦不喜书,然友人诗文,得之辄亲手抄录。解官归里后,掌教东川、雁江、鹤山书院。从学者数百人,造就颇多。后卒于家。性豪迈,喜交游,座上客常满,有孔北海风。善诗古文词。著有《鹪鹩集》、《望海吟》、《渔亭丛话》行世。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录有其诗。《四川通志》有传。  [以上内容由"光化军"分享。]

李光泉 (1936~2003) 天津大学原校长、教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光泉,1936年8月生,四川省江安市人。天津大学原校长、教授。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系统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1—1983年在美国马里半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大系统分散控制的研究工作。  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担负着学校的行政领导工作。曾担任学校教务处处长,副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并兼任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仍有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天津市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等社会兼职。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卓越著,科学研究硕果垒。曾为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过多门课程。主编和主审过多部全国统编教材和学术专著,已培养出获博士和硕士的研究生70多名。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并颁发“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1995被菲律宾安格里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以上内容由"路边男孩"分享。]

罗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罗辛 (1947~)  原名罗明永。四川江安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攀枝花市歌舞团创作员,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信息公司影视部编导,文化部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副编审。现任中国文联舞蹈家协会研究部副主任、编审,兼江南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宣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委。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小城里的大革命》,中篇小说《安得海伏法记》、《杜导演的桃色新闻》,歌剧《天涯歌女》,京剧《碧血幽兰》等。电视剧《卖瓜不说瓜甜》获第三届飞天奖,广播连续剧《脊梁》获首届老舍文学创作奖。  [以上内容由"sanshao"分享。]

冯克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冯克煦,1926年生,四川江安人。成都光华大学肄业。1945年~1949年任重庆《国民公报》记者、,文华通讯社记者,成都工商导报特约记者,《民主报》广告部主任。1950年~1956年任重庆工商联科长、秘书,重庆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重庆市青联执行委员兼青年服务部副部长。四川省工商联秘书,1993年任中国工商经济咨询公司总经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会长。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5年参加民建,历任民建四川省委秘书,民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民建第四届中央委员、执行局委员、民建中央副秘书长兼经济咨询服务部部长、民建中央代理秘书长,民建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执行局委员、副主任,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以上内容由"迷迷糊糊"分享。]

陈明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明云 (1948~)  四川江安人。1976年毕业于宜宾师范。1964年到本县农村插队,1974年被推荐入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现为江安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江安县作协主席,宜宾市作协副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竹海天外风》、《听蛙竹海》、《山里山外》。散文《金鸡渡》、《初夏夜》以及散文集《竹海天外风》分获第一、二、三届四川省文学奖,散文集《山里山外》获第二届天府文学奖。  [以上内容由"浪浪"分享。]

宜宾夕佳山古民居

宜宾夕佳山古民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宾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40年,清代扩建竣工,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富丽堂皇。古民居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属保存完整、国内罕见的川南古民居。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形成我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起免费对外开放。  民居座南向北,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中轴线上呈三进四合院。大门、书库、前厅组织成第一四合院,其后前厅、中客厅、下客厅、后厅(家族居室)组合成第二四合院。穿过中客厅往西,是观戏厅(即工字厅)和戏楼,是主人休闲之场所。建筑的布局是间间相连,院院相通。从第一四合院的前厅前廊东绕书库进入佣人、晚辈居住区。有:织布房、粮仓、绣楼、宾客楼、马厩、轿房等;西有:宾客楼、客房、枣园(已毁),从枣园上五级台阶进入私塾学堂;从学堂向南穿过园门,进入西花园(现改为怡园),是主人娱乐之场所,有琴房、书房、上客厅、假山、小桥、佛手池、怡园亭等。怡园占地3亩,以花木庭园见胜,这里有四季长春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廊幽深,小桥流水,松篁藤蔓,幽香怡人。建筑的四周建围墙,四角设碉楼。大门之前建一池塘,占地面积为2.5亩,池周设围栏。整组建筑的外围又设围墙,可见当时的主人防范意识的强烈,不受外来的侵犯。整组建筑布局相当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功能齐全。它保留了宋明以来的民间建筑风格,打破了完全对称的格局,使之趋于柔和。贯穿民居建筑的中轴线,既是建筑的主轴线,也是建筑格调的差异线,中轴线左侧是主人的生活娱乐区,观戏厅(工字厅)与戏楼紧紧相连,平面呈二级台面,高低错落有致,格调高雅,是民居主人和士绅宾客游乐的地方;右侧建筑格调比左侧低,是佣人和晚辈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中轴线两侧的反差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夕佳山民居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近年来,在夕佳山古民居陆续拍摄了《中国一绝》、《傻儿师长》、《董卓君》、《蝴蝶雪》等一大批影视作品,使其成为炙手可热的电视、电影摄制基地。  保护范围:东至牛屎滩,南至大湾丘江红公路,西至新坟山小路,北至燕山咀。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江安镇  江安镇人杰地灵,自古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戏剧家等艺术大师、文化才俊辈出。宋代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明朝文学家杨升庵都曾流寓江安镇,在长江之滨吟诗作赋,挥毫题词,偶住亭、题榕阁因此而得名。抗战时期,著名导演谢晋曾就读于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曹禺、洪深、焦菊隐、马彦祥、陈鲤庭等戏剧名家曾在这里任教。 江安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 详细++

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夕佳山民俗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已于10月19日建成,向中外游客开放。位于著名的国家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边缘,距江安县城20公里。该馆于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于江安县夕佳山境内。它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为完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始建于1612年,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传统文化的大宝库”、“天然鹭鸟公园”。  该馆主要展示夕佳山民居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基本陈列为川南民俗陈列展。  主要景点  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的气势。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房舍123间,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掩映于修竹茂林之中,景色秀丽。  古民居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又各错落有致地置有三进厢房,整个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停于一个古瓶上,意为平(瓶)安鹤祥(翔)":庄园东三进厢房,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虚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匠心独运。庄园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古民居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互为呼应。保留了宋、明以来民间建筑风格。华夏民族有“左贵于右”的习尚。民居中轴线左侧,经堂、中客厅、工字厅、戏台、上客厅、书房、琴房、学馆、怡园等建筑和庭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其间,建筑风格高雅,多以各类精美雕刻和垂花卷草,彩绘飞金作饰。这显然是民居主人和上等人居住和娱乐之所。民居中轴线右侧,下客厅、绣楼、织布房、粮仓、厨房、马房、轿房、土牢、饭堂等建筑分布其间,建筑格调相比左侧而言,要低得多。这是下等人和晚辈居住的地方。中轴线两侧建筑格调的反差,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和守法制度留下的痕迹。夕佳山民居建筑群在建筑造型上突出主体,在装饰手法上出现多样化变化趋势。置于中轴线上的前厅(二进)和后厅(三进)是整个民居的主要建筑部分,它在造型和装饰上特别突出。平面的进深和开间格外宽阔,房屋高大,用料粗壮,举折高矗,坡面平直,仰瓦整齐。连檐、飞椽,八檩构架,格外庄严肃穆;柱础、驼峰,多绘有云水莲花等吉祥图案,更显华丽典雅。屋脊的脊头上翘,并辅以瓷片镶嵌花纹图案作饰。屋脊正中灰塑以“山谷题留”、“庭经换鹅”、“黄鹤楼”、“西游记”、“八仙过海”等历史题材和传说故事。构图生动,人物逼真。正厅的前面置有十四关二十八扇木质棱花隔扇门,正中四扇的裙板上镂空有“渔樵耕读”木雕人物图案,捕鱼的渔父、砍柴的樵夫、耕作的农人、攻书的士子,别致,技法新颖,线条粗犷,人物神似,极富生活气息。其它的棱花隔扇门的裙板上多以深、浅相间的浮雕技法,刻有“福禄寿喜”、“福山寿海”、“终身吉祥”、“梅兰菊竹”、“连(莲)生三级(戟)“等吉祥图案作饰。撑拱上使用圆雕和镂空相结合的技艺,雕有夸张变形的蝙蝠、含花奔腾野鹿、展翅欲飞的白鹤、欢若狂的喜狮,暗合“福禄寿喜”。整个造型生动,刀法细致,线条流畅,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寓意性。装饰典雅精美,交辉映衬,为民居平方根建筑的外观造型增添了富丽堂皇的色彩。  民居的后厅也是主要建筑部分之一,其中的正堂屋是祭祀之地。下页三关六扇花格棂窗隔扇门,棂窗以木条制衬“福”、“禄”、“寿”、“喜”、“忠”、“孝”六个篆书大字,每个字均以万字木格纹铺底衬边,并各穿以五个变形蝙蝠,组成“五福临门”图案。隔扇阂的裙板上又浅刻以“寿”、“喜”、“琴”、“棋”、“书”、“画”图案,从肃穆中透出高雅的格调。  老爷房:老爷黄公美的卧室。  民居西侧的第二进厢房是娱乐区。工字厅与戏台紧紧相连,平面布置为二级台面,高低错落有致,装饰分外华丽。撑拱、雀替我以镂空和高浮雕相饰,雕梁画栋,垂穗灯笼,彩绘飞金。戏台的额枋上使用高浮雕手法,饰以大量的戏剧人物故事和花草虫鱼博古图案,风格朴质,立体感强,刀法爽利,实为我国民间木雕艺术之珍品。  夕佳山民居对园林艺术颇为讲究,东花园、后花园、怡园(又叫西花园)、枣园分布于民居的前后左右,其中以怡园称著。怡园,占地3亩,以花木林园见胜。这里有四季长春之树,八节不谢之花。曲廊幽深,小桥流水,春兰秋菊,幽香怡人。大有不出园林而享山林之怡之感。怡园的主要建筑是书房、琴房、上客厅、怡亭、学馆等。建筑尤以玲珑典雅见长,琴房前面,庭前一池,临池垒石,山石嶙峋,上有榕树,古根虬枝,雅朴苍劲,全园之景,尽浓缩于方丈之间。显示了“水汤汤”、“山峨峨”和“树苍苍”浑然成趣的气势。怡园南墙,多种翠竹,园内外树枝彼此交错,白色垣墙掩映于修竹藤蔓之中。时或月影横斜,时或轻敲竹韵,使人意境悠然,加之怡园后门半掩,更使人感到背面还有偌大林园,若干景致,神秘莫测,“别有洞天”的情趣。忽而南墙之下引出一泓流水,则有“从中一股清泉出,不识源头何处来”的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小园多孤植,大园多群植。夕佳山民居的怡园兼而有之。园之南以群植,林木森森,苍翠幽静,有大园之气魄;园之北,以孤植,粉墙为“纸”,栽一二花木衬托前后,组成一幅立体小景,有小园之典雅。园之中,有株两百多年的古黄角兰,树干高大,旁斜逸出。每逢夏秋,古兰盛开,使整个夕佳山都沉浸在一片“香海”之中,实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感。更有趣者,在怡园的假山上,有一株参天古榕树和一株三丈有余的古棕树相生相共,头首相交,相抱依依。这是园林创作者的独具匠心,是中国“中(棕)庸(榕)之道”儒家思想的借题发挥,此乃民间极为罕见的融儒家哲理与园林于一体的绝妙佳作。  夕佳山民居四周,有上百亩的桢楠木和杂木林。树木林深,翁郁苍秀,每逢春夏,上万只白鹭云集枝头,远远望去,宛若绿茵上轻飘白絮,又好似簇拥的玉塑冰雕。白鹭在夕佳山繁衍生息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们为夕佳山民居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夕佳山也因此而获“中国天然鹭鸟公园”的美誉。  夕佳山民居是饱蘸中国农耕文化液汁的民间建筑群,也是民间凝聚耕读文化因子的建筑活化石,是巴蜀神秘农耕文化的孤岛和守望者。于1996年10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夕佳山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就行文批准在夕佳山民居建立民俗博物馆。经过江安县人民政府及文化部门的不断努力,现在民俗博物馆开设有内容丰富的“黄氏家族原状陈列”、“川南民俗展览”。目前,夕佳山民居连同它的民俗展览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及海内外游人的关注和青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夕佳山民居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将会放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天宝寨

  天宝寨位于中国四川江安县境内,为蜀南竹海一级景区。相传建于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地方官府为防御石达开太平军入川而建。地形险要,易于防守,古寨长1500米,高20米,宽10米左右,洞的顶部均系岩石构成,多为半边洞,依洞而建,曲折奇特,内有独具匠心的13道坚固的石寨门,易守难攻,民国初年匪盗为患,又曾作为防匪要寨。  天宝寨地势险峻,在竹海天宝石寨万仞丹崖上雕刻的“三十六计”大型兵战石刻,一计一图,以高浮雕为主,采用现代与传统表现形式相结合,石刻面积近1000平方米,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绵延1公里,气势恢宏,独特而壮观,是全国最长的石雕壁画群,更是蜀南竹海品味最高的景点。

国立剧专校旧址

国立剧专校旧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立剧专校旧址位于江安县城西街,原为县文庙。1939年至1945年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由南京迁至江安县,以此为校址,办学6年。其间剧专师生创作、排练上演了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剧目,为我国戏剧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戏剧大师曹禺、谢晋等曾在这里教学。  旧址新中国建立后因修建县招待所,拆除了一部分,现保存了原文庙之中殿、乡贤祠、忠义祠及厢房,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皆为原剧专师生教舍。  1985年江安县人民政府将旧址辟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江安史料陈列馆”,收集和陈列有关剧专史料5000多件。199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仁和响水洞生态旅游区

  仁和响水洞生态旅游区位于江安县仁和原始竹海,距江安县城30余千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景区森林覆盖率80%左右,自然生态广袤幽深,植被原始,山峦叠翠,溪瀑纵横,流泉飞瀑,绿草成茵。约十万亩翠竹遍布景区的64座山头,几十种杂竹竞相生长,已知名称的大、小景点50余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相映生辉,与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风格各异,素有姊妹景区之称誉,已具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件,是宜宾市旅游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旅游区。

油榨坪祠堂

油榨坪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油榨坪祠堂距江安县城东南15公里的留耕镇新场村,是川南封建宗族制和宗族活动的珍贵实物佐证,已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始建于清康熙15年(公元1667年),重建于道光10年(公元1860年),系留耕镇曾姓宗族祠堂,为曾氏家族从湖北迁入四川后的二世祖所建。祠堂座西北、向东南,占地1446平方米,建筑面积768平方米,进深两进。祠堂前面的戏楼和后边的配房为悬山穿斗式建筑,其余均为歇山穿斗式建筑。屋面为小青瓦,飞檐翘角,颇具气势。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装饰较为华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考价值。  油榨坪祠堂已有3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有170多年之久。由于解放后不断变更使用单位,使其建筑没有得到系统地保护。整个祠堂的大木构架还存在,但部分已损坏,局部破坏较严重,特别是戏楼的屋面已改变形状,有的木雕破坏,部分梁柱朽毁,少部分檩、椽朽损。  江安县委、县府及其旅游文化管理部门对油榨坪祠堂已实施抢救保护,专门成立油榨坪祠堂管理所,多方筹集资金,收集有关祠堂的史载资料,依其原貌进行修复。届时,独具川南封建宗族风格的人文景观将呈现在游人的面前。      保护范围:围墙向东外延50米,向西外延20米,向南外延30米,向北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南屏山天然公园

  南屏山天然公园位于江安县城近郊,是江安县城南一道天然屏障,地处岩区,南高北低,山峦连绵起伏,森林遮天蔽日,翠竹葱茏,林泉淙淙,山花烂漫,百鸟争鸣,风景独特秀丽,气候清爽宜人,古汉安八景之钟峰耸秀、流杯回觞、翠屏壁立、青云架笔错落其间;闻名川南的佛教名胜红佛寺,至今香火鼎盛,朝拜者不绝于道。南屏山自然生态广袤幽深,森林植被茂密原始,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

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尊重历史,纪念为中国现代戏剧影视事业发展及江安的社会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国立剧专,追怀并增进当年剧专师生与江安父老兄妹结下的深厚情谊。江安县政府于1985年9月将原剧专旧址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9月宜宾市公布为地区级文保单位,1988年10月正式成立《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特聘戏剧大师曹禺为名誉馆长。1991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1994年列编3人专职管理该馆并免费对外开放。2010年成为中央戏剧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四川省委、省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藏文物史料:共计约4000件,已陈列展出2000件,分十一间展室陈列,主要展出反映剧专十四年的历史照片、文献等珍贵史料和剧专校友的艺术成果。据馆内资料统计,开馆以来,先后已接待国内外人士10万多人,其间,有近400余名剧专部份师生前后重访江安,中央戏剧学院领导和部分师生先后到江安剧专旧址“朝圣”,部份法国、日本及台湾学者和其他人士先后造访江安剧专旧址。  地址:江安县江安镇剧专大道西段;  建展面积:该馆建筑达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  场馆简介:该馆藏品近5000件,以图片、演出说明书、海报、手稿等文献资料为主,以库存自然状态保存为主,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性展览或专题性展览;  开放时间:8:30-18:30;  联系电话:0831-2621808;  门票价格:免费;  讲解语种:中文;  乘车路线:成都(重庆)-泸州(宜宾)-江安-夕佳山;  邮政编码:644200。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红佛寺

红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红佛寺位于江安城南的2.5公里的钟秀峰下,2000年12月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据县志记载,红佛寺始建于南宋,据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土人垦地得石佛正红供之,故而得名:“红佛寺”。  红佛寺所在罗家岩镜子坎形成的山势被古人喻为:“蝙蝠双翼”又形如一把护手椅。据资料记载,在这一带过去满山苍松翠杉;古柏参天;藤缠蔓绕;郁郁葱葱;簧竹掩影;小径通幽;山上雾霭缭绕;山涧流水潺潺。翻天坎,过平桥,溯明湖和如镜的天堂河而上有“流杯回觞”的妙景。沿小溪傍石阶慢步登高,一路上有眠云石,观音崖等自然景观,到此半山,红佛寺静卧林中,崖壁间,人们常说的“眠龙卧蛟”的大小龙洞流溢出潺潺清凉,仰眺云端,钟秀峰宛如一口大钟耸峙在群峰之中,屹立在钟秀峰的南照塔也隐现在山顶苍翠之中。   这里历来是江安人民游览休息,避暑的好去处。文人名士在这里吟诗作赋,借景抒怀的集结之地,清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江安人傅增湘游红佛寺作诗曰:“  万峰岚翠郁寒烟,寺倚危崖径转偏。山势横张如蝙蝠,洞云阴莽有龙眠。手招黄鹤三千里,梦冷金鳌二十年。剩得闲身作归客,钟声铃语暮云边。”  清末江安名人陈天锡作文记述红佛寺的兴衰变迁。龙洞上壁的“古龙洞”三个大字为清乾隆年间生黄美所书。上世纪九十年代江安书画界名人游红佛寺时为寺院书写了寺画对联,其中有罗光元撰联,刘应群书写的“有缘山水幽禅寺,无限风光流江城”;“红佛立危崖历尽沧桑,山山水水收眼底;游人观胜景聘怀古今,风风雨雨注心头”。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青峰寺森林公园

青峰寺森林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青峰寺森林公园位于江安县境内,距县城13千米。该处地形独特,由人字形的山峰峭壁所组成,面积8平方千米,森林密布,花果飘香,3平方千米的青峰湖湖面如镜。青峰寺森林公园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有大小景点50余处,清风日出,苍山云海最令人流连忘返。  该处有青峰寺革命纪念馆,缅怀解放初期川南剿匪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被辟为“爱国教育基地”。青峰寺1995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怡乐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怡乐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