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九襄石牌坊 | 九襄石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襄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古时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美称。 在汉源县九襄镇,有一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九襄“双节孝”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古时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美称。牌坊高约11米,宽约10米,面南背北,呈3间门洞形,中门宽大,侧门略小。支撑牌坊的4根大石柱,前后两面有8尊威武的雄狮,每尊雄狮的身上还各跨着1尊慈善肃穆的菩萨或古佛,可惜现在除1尊完整外,其余均已残破不全了。石牌坊有4层,称为“4层多脊檐”。据当地老人们讲,清朝道光29年,偶然发迹、捐贡出身的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打点清溪县令(汉源县古为清溪县)上报清廷,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修建的双节孝石牌坊。 石牌坊最引人入胜的是集中雕刻于下边2层上的川剧经典名剧的精彩坊景浮雕。浮雕以“忠、孝、节、义”为主题,选择了48部传统川剧戏曲的169个精彩场景,雕在牌坊的各处。有关学者对牌坊上的169幅浮雕戏剧场面一一考证,已考证出的剧目有20多部;浮雕上雕刻的人物有570多个,个个面目清晰,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戏曲选目丰富多彩,有许多是古代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表现古代妇女的忠烈节义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十二寡妇征西”的《穆桂英挂帅》;宣扬“百善孝为先”人伦道德的《木莲救母》、《安安送米》;歌颂中国人义字当先、大智大勇的《三英战吕布》、《赵云六保阿斗》、《空城计》;表达人们祈望福禄寿喜的《蟠桃会(大和图)》等。 保护范围:牌坊四周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5米。 |
清溪古镇 | 清溪北接雅安,南连西昌,东临峨眉,西通康藏。南方丝绸路,悠悠数千年,黎州重城,清溪风韵,因而自秦汉以来,无论郡、州、县、所,各类建制,均设于此,更因其间数道泉水,潺潺涓涓,清扬宛兮,故名清溪。清溪古城为汉代始建,历代扩修,唐时已具规模,清时最为完美:城外四围,均有城河,东、南、西三面,天然成堑,城内有九街十八巷,南北走向的大街为主街,其余副之,并有小巷相连,互通互融,城南设县衙,为知县为公断案场所,城东设文庙与学署,文庙为古学子修学之地,学署是督学住地,管理读书之人;因为地理缘故,外来客商一般由北门而入,当地居民则较多从南门入城,因此,朝廷在南北两城门处设有营盘,为驻军之所,管理城门,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溪城,主要还是用于军事;最近,人们在城南发现一石碑,文字因年代久远,笔画了了,虽有些模糊,但深刻的勾划之间,却还是让人清楚辨析出,确有"大将军姜维"等字,正好可作鉴别。 清溪的天然护城河风采依旧,北门还依稀有古城的韵味,幽长阴暗的甬道,高耸威严的城墙,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古街与文庙,文庙固然因为人们对知识、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依旧当年情,冠戴般的灵星门,雕刻着精妙的图案,最有趣的是状元打马游街图,状元固然喜气洋洋,百官也形态各具,惟妙惟肖。千年紫荆,百年丹桂,古铜香炉,孔圣人位,似乎告诉人们,自古以来,孔孟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老街却格外意趣,街道固然有了些变化,但房屋依然,古风犹存,巧妙的四合院,重重叠叠,进出之间,眼花缭乱,让人难以捉摸,偶而垂下的檐角,多姿多彩,精致灵巧,暗叹古人的匠心独运,而更让人瞠目结舌、怦然心动的风景却是那些高梁斗拱下附着的那一簇簇澄黄如金的玉米,在暖和阳光下的泛起点点晶莹,多么让人动情。这古老的街道,正在诉说古代南方丝绸路上的绮丽风光与奇异民俗,一切似乎神奇如梦,却又质朴自然,那早已远去的马蹄与驼铃,虽已是阔别的故事,却总在人们的脑海里荡漾、萦绕;北门外还有一座武侯祠,据载始建于三国时期,相传由大将军姜维,为缅怀丞相诸葛武侯亲自督造,后历代维修。在千百年的变幻中,虽然已经残破颓废,但在苍茫凄凉之间,似乎恰似风雨中摇摆的古灯,虽微茫而不灭,让人自然想起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令人肃然起敬! 清溪在古时以清风著称,古人曾有"清风雅雨建昌月"之语,一年四季,清风不断。冬季里尘土飞扬时,自有黄沙欲横天的感觉,然而在炎热的夏秋季节,清风徐来,却清凉无边,不失避暑胜地。 远在盛唐时代,清溪就是著名的贡椒之乡,相传唐三藏西天取经,途经建黎,随手将宝杖插在地上,而后竟长出树苗,清溪人精心培育出花椒,并成为历代宫廷的贡椒,清溪也就成了著名的贡椒之乡。 |
九襄古镇 | 九襄位于汉源县境内,历史悠久,古蜀国时的笮都,汉代的沈黎郡、牦牛县等,都在此设治,解放初期这里曾成为是汉源县城,后来才迁到富林镇,但是九襄的大镇风采依旧。九襄位于流沙河畔的在斜斜的坡上,新旧城区泾渭分明,现代与传统兼收并蓄。在新城区,高楼林立,而走进镇下方的老街里,映入眼帘的是典型的明清建筑,老街道长约千米,房椽当街伸,木板房挤挤挨挨,雕花廊柱与雕花窗很多,房与房之间有的地方还有风火墙。九襄不仅新城老街美,自然风光也不错。据说在梨花开的时候,九襄是梨花的世界,那更是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有许多的游人到九襄一睹梨花胜景。 九襄的汉墓和汉代的文物都很丰富,但是现在九襄最出名的是那“双节孝”石牌坊,这座雕刻有48部戏曲故事的石牌坊,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九襄不看石牌坊是很遗憾的。石牌坊位于紧靠九襄老街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几十年前,牌坊旁还有一个古道指路碑,后来被毁,这更证明石碑坊所在的位置与古道的 |
轿顶山 | 轿顶山为大相岭山脉东段余脉,呈南北 走向,周围75km2,顶平而宽阔,四周悬岩绝壁,形如轿顶。顶上突起二峰相对峙,称大小轿顶。主峰海拔3552米,为汉源境内群山之冠。轿顶山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冬季严寒,夏季风景秀丽,凉爽宜人。登高俯览,群山尽收眼底。北眺峨眉云海,白浪翻腾,一望无际;南观贡嘎雪峰,峥嵘夺目,峰刃直插蓝天。云蒸雾绕时,山腰形成云海,千山峰尖,出露云雾之中,宛如云海中小岛,风吹幻化,千姿百态。环顾林间,时有獐、兔、麋鹿等野生动物出没,置身于此,竟不知天上人间,是游人避暑胜地。 轿顶山高3552米,顶上的海子被称为神潭。从山顶看云海翻腾,晴日可远眺贡嘎、瓦屋、峨嵋。上山途中的万里魁星楼,全木结构、六角造型,为清代建筑。 沿大渡河峡谷西行,就上了海拔3553米的轿顶山,山顶云遮雾绕,“纵使晴天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站在山顶,可东眺峨眉,南观彝海,西看海螺沟,北望瓦屋山。天路茫茫,看日出、观云海,让人荡气回肠。 轿顶山顶平宽阔,四周却壁绝岩悬,山形如轿顶,为大相岭东南段最高峰。相传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曾驻兵于此,大相岭也因此而得名。山腰有诸葛孔明“擒孟获”之一的古迹“孟获城”,现已开辟为孟获城森林公园,园中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怪石奔秋洞,寒藤挂古松。”山下,有建于清代的万里魁星楼,耸峙在两山夹谷中,六角造型,三层重檐,设计奇特,高拔峻秀,古意苍茫。入夜,“魁星伴月”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
佛静山 | 佛静山位于双溪乡境内,是政府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明时由绵竹善庆里迁庙于此,取幽静佛安之意命名。海拔2617米,属邛崃山系,迤逦十余亩。 山顶建有龙佛寺,据传西汉甘露二年(汉宣帝公元前53年)辟支佛诞降于汉水之滨(今兰家营)乳齿硕体,经年不语,后飞升于鸡冠山,觉摇拽不安,复飞此山乃安静,佛静之名,是其缘起,汉晋及隋为辟支道场。佛静山龙佛寺,元明时毁于火,残存古迹露于荒山林箐之中。1993年,在海拔2400米处选址奠基,并建成大佛殿,占地410m2。宝殿巍峨壮观,深得古建筑之三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书“佛静山龙佛寺”墨宝,省佛协名誉会长隆莲撰书 “龙起鹏飞,国家昌隆兴大汉;佛灵山静,人心淳淑达真源”对联一付,巧妙嵌入“汉源佛静山龙佛”七字。省佛协理事会演慈来此朝拜,称赞“山有灵气,不下峨眉”。农历三月,山顶杜鹃花及各类花草竞相绽放,林木葱郁,景色丽人,龙佛寺隐现于茂林修竹中,别有天地。俯瞰山下,林莽森森烟雾缭绕,夕阳余辉点染苍山,赤橙黄绿,五光十色,各俱其妙浑如天成。 夜宿龙佛寺,清馨回荡,木鱼声声,使人尘念顿忘,陡生出世之感。 |
茶马古道-羊圈门古道遗址 | 茶马古道-羊圈门古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羊圈门古道遗址(汉源县) 保护范围:自羊圈门(小地名)起至坡顶(新黎村4组)古道外延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茶马古道-二十四道拐古道遗址 | 茶马古道-二十四道拐古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二十四道拐古道遗址 位于汉源县清溪镇新黎村4组,西南3500米为清溪文庙。二十四道拐为旄牛古道(今作牦)史称“邛笮古道”,地势险要。史载:汉益州刺史王阳至九折坂而迴车;王尊至二十四盘而叱驭,即言此道之险峻难行。道路多由乱石和石板铺成,在侧面有排水沟,整个古道保存较好,对于研究古代中国西南交通变迁,文化交流,边疆发展,经济互通等史记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次为重要实物证据。 保护范围:自九折坡底起至坡顶古道占地范围外延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茶马古道-清代清溪故城遗址 | 茶马古道-清代清溪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清溪故城遗址(汉源县) 清代清溪故城遗址位于汉源县北清溪镇政府所在地,地处高山峡谷中一台地上,西南丝绸古道及茶马古道交汇于此。现清溪古镇数千居民均在遗址内生产生活。今北门城门洞尚存。城门洞为大型青砖砌就的卷拱门,高4米,宽5米,深18米,地基全部由矩形红砂石石条砌成。残垣长2000米,高4米,厚3米。对于研究西南古代历史、文化、生活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具有多方面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城墙占地范围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至磨子沟、东门河,向南外延至南门坎,向西外延至西门河,向北外延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茶马古道-唐代清溪关遗址 | 茶马古道-唐代清溪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清溪关遗址(汉源县) 保护范围:遗址占地范围向南、北外延50米,向东、西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 |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大渡河峡谷东西宽17公里,南北长26公里,最窄处仅20余米,最深处却有2675米,比世界第一大峡谷科罗拉多还深542米。进入峡谷的大渡河变成一条咆哮的巨龙,人在其间,头顶的火车隆隆驰过,脚下的河水发出闷雷般的拍岸轰鸣,上下的声响撞击让整个峡谷都震动了起来。两岸绝壁千仞,宛如一部"地质天书",记录了10多亿年来地壳的神秘演进。谷内还有"老苍"、"白熊"等人迹罕至的深沟。鸟声伴溪语,卵石叠翠峰,沟内不仅"月亮湾"、"情人谷"、"卧牛潭"、"石鼓瀑"让人叫绝,还盛藏五彩水晶奇石。世代居住在峡谷深处的人们,至今还依靠跨江的溜索、垂直的天梯与外界接触,峡谷内许多胜景也就因此至今还鲜为人知。六十年代,成昆铁路穿峡而过,由"天下第一柱"支撑54米长的"一线天"铁路大跨空腹石桥和入口的"天下第一柱"被联合国"克隆"珍藏。2002年,峡谷入口处装机容量为330万千瓦的瀑布沟电站前期工程已经启动,84平方公里的西南最大人工湖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厚重的历史、神秘的景观、大气派的动作,十分令人惊叹。奇景、奇石、奇花形成了"峡谷三奇"。 |
天全二郎山 | 省级风景名胜区二郎山在天全县境内,距成都172公里,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为自然地理的分界线。景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包括二郎山、喇叭河、红灵山、白沙河四大景区。各景区环环相连,各具特色,象一颗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川西旅游大环线上。风景区具有雄伟、险峻、神奇、韶秀、清幽的原始风貌和独特的藏汉文化交融的历史内涵。其山因一曲雄浑激越的《歌唱二郎山》流传久远,引起人们无尽的向往和遐思。二郎山峰峦叠翠,林海茫茫,峡谷幽深。山顶可观蜀山之王贡嘎雪峰奇观。冬季银妆素裹,冰条垂挂。春末夏初,团牛坪、茶喝河、木叶棚杜鹃锦簇。门坎山珙桐花如鸽翔林海,黑燕子沟石林多姿,石杠子沟瀑布、聋吧沟瀑布群气韵非凡。喇叭河保持了良好的原始风貌,珍稀动物牛羚、水鹿在动物种群中极占优势。红灵山巍峨险峻,卧佛山如佛侧卧,万佛崖上的天然群佛各异。舍身崖的金顶、睹光台,小西天的望经台,雷音寺的南天门皆险峻陡峭,可观云海、日出、日落,欣赏"日月同辉"奇观。白沙河的龙门峡曲折幽深,沉香岩燕子洞钟乳石千姿百态,山燕群飞。葫芦水两潭相连,大石笋如春笋指天,凉水井三迭飞瀑,水海子倒映青山,小黄山景色秀美。景区内与康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积沉下丰厚的土司文化、边茶文化、藏汉佛教文化,遗留有古碉门茶马互市、二郎山茶马古道、紫石关旧城墙、红灵山庙群、慈郎寺等文物遗址。红军长征遗迹有红军大学、红军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部、大岗山战场等遗址。 |
蒙顶山 | 蒙顶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于四川雅安名山县,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茶文明发祥地。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这里开人类种植茶树先河,从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专用茶源于皇茶园。“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倾倒亿万茶客。佛经“蒙山施食仪规”,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中国茶经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其中的黄牙和甘露为上品,另外还有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 |
龙苍沟叠翠溪景区 | 龙苍沟叠翠溪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苍沟在荥经县东南30公里处,总面积7573.8公顷。山势柔和舒缓,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圆润舒展的曲线。公园内有人参沟、龙苍沟、马草河水系,形成丰富的清流、跌水、深潭、飞瀑景观,尤以天生桥瀑布最为有名。冬季鸳鸯瀑布银幔玉帘,如童话世界。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完整,植物景观丰富。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人工林、珙桐林、杜鹃林、孤立林和枯木景观。共有木本植物77科216属450种,可利用真菌资源14种,特别是长羊肚菌、四川灵芝、天麻、木耳等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茂密的森林中有脊椎动物7目18科40余种,常见的有獐、林麝、野猪、小熊猫、岩羊、草兔、红腹角雉、锦鸡等,并时有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保护动物出现。云行雾绕和雪景是主要的天象景观。冬季的冰瀑、冰潭、雪树冰花也自成一景。公园四周峰峦千叠,远眺瓦屋横亘,可观荥经全貌。太湖寺、严道古城遗址、开善寺、红军遗迹等人文景观与森林公园交相晖映。 |
空石林景区 | 空石林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宝兴灵关镇的自然奇观“空石林”,地处宝兴和天全两县交界处,海拔高度800到3000米。每年四月初,这里是一片由无数杜鹃花汇成的广袤“海洋”。抬眼望去,漫山杜鹃花如彩霞汇集,祥云飘飞。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山地植物,随着海拔高度从低到高变化,庞大的杜鹃群落展现出色彩和花期的次第差异。当中低山区的杜鹃早已是繁花遍野,到了中高山区花色更显浓艳。细雨微风,伴随花瓣飘落满地。落英缤纷,绿意盎然的山谷林间已是一地落红。 人在花下走,惊起了众多珍禽异兽。密林幽谷里,野生箭竹丛中,随处可见珍稀野生动物留下的脚印、咬痕、粪便等活动痕迹。这是一片规模庞大的怪石群。这些造型诡异的怪石呈带状分布于原始森林之中,在净空石山脊上绵延了数十平方公里。这些石头造型千奇百怪,既有高达数十米的刀型石壁,也有可供数人坐卧的石头“沙发”,还有诸如“石乌龟”、“石飞机”、“石炮弹”之类言简意赅的俗名。 大片的怪石群彼此联通,四通八达,形成了由曲折小径连接的石林群落。置身其间,若只是沿着巨石之间的小路埋头乱撞,很容易在这石林里“打转转”。故而,当地乡亲便将此地唤作“怪石迷宫”。 目前,该景区正在开发中。 来源:宝兴县旅游局 灵关镇 宝兴县辖镇。唐武德初置灵关县,1729年天全州“改土归流”建钟灵乡,1944年改为灵关乡,1952年置镇,1956年改为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复乡,1987年复置灵关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宝兴河西岸,距县城12.3公里。面积135.9平方公里,人口0.9万。飞(仙关)宝(兴)公路过境。辖钟灵、大渔沟、磨刀溪、新场、河口、大沟6个村委会和老场街、新桥街…… 详细++ |
荥经云峰寺 | 荥经云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荥经城东南4公里处,占地80余亩。相传,女娲从太湖取石补天,不慎坠落一颗于寺内,人称“太湖飞来石”,故又称“太湖寺”。 雅安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修复于明,续修于清。寺有三奇:古楠、神水、太湖石;有三绝: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吸引诸多文人墨客光顾,如张大千、-、刘文辉等名人曾在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寺内千年的桢楠、银杏、古杉参天,荫翳蔽日,形成天然“氧吧”,是浏览观光度假胜地。 云峰寺 云峰寺 具有古刹大气的云峰寺,一九五四年列为西康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沧海桑田,云峰寺经近代高僧清德大和尚的修缮,九重十八殿终已重辉。晨钟醒世,墓鼓警人,佛音缭绕,香火薪传。每逢会期,善男信女人流如织。 3历史编辑云峰寺始建于唐,兴盛了600多年,到元朝初年,由于四川居民坚决抵抗元军入侵,元始祖忽必烈对川人切齿痛恨,入川后大加焚烧杀戮,造成云峰寺被焚,僧俗-。到了明朝,战乱渐息,云峰寺内为数不多的贫僧八方化缘,开始修复寺庙。寺庙扩建工程有过两次热潮,一次是明朝中叶,另一次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第二次修复扩建共持续了一百一十多年,扩建规模特别宏大,声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云峰寺有名的“摇亭碑动”记载了此次修复扩建情况。纵观云峰寺上千年的历史,正可谓“始建于唐、兵毁于元、重修于明、续修于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云峰寺尽管经过十年-的破坏,但在荥 荥经县云峰寺 荥经县云峰寺(9张)经人心中仍有着无法抹灭的情结。1990年,云峰寺(当时称太湖寺)被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批准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并不断修复完善。2001年,内江圣水寺方丈,全国著名高僧释清德大和尚出任云峰寺住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重建云峰寺,经过三年时间,相继募集资金600余万,重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山门殿、西方三圣殿、念佛堂、禅堂、戒堂、佛塔等一系列工程。到2004年,云峰寺已成为全雅安市规模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基本恢复了历史上的九重十八殿的规模,形成完善的佛教禅宗丛林,明符其实的“西蜀名刹”。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云峰寺的发展除了在极少的时间内受兵祸中断衰退,大多数时间都香火旺盛,它的生存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可以说一部云峰寺的历史就折射了荥经数千年的历史。至今,云峰寺在整个川西佛教界和荥经的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整个荥经历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云峰寺正月初九和六月十九的传统庙会已成为荥经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历史上诸多名士、文人墨客也在此留有足迹,名士黄云鹄、画家张大千、红军将领罗炳辉、-、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均曾至此。特别是全国著名高僧清德大和尚荣膺云峰寺方丈后,使云峰寺在全省佛教界也名声大振。2002年云峰寺成功举办了佛教盛大的水陆法会,2004年又隆重举行了清德大和尚荣膺云峰寺方丈盛大庆典,且是雅安市近百年来佛教界首任方丈,这进一步提升云峰寺在佛教界的影响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在清德大和尚的主持下,云峰寺将达到千百年来之大成。 4现状编辑云峰寺是一个以宗教文化为支撑的风景名胜地,距荥经县城4公里,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5℃,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该景区由宗教文化区、农业生态区、自然生态观光区、三部分构成。 宗教文化区为占地百余亩千年古刹云峰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占地百多亩偌大的寺院,全部掩映在森森的古楠、银杏树中,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氛围。原山门对联的上联"十余里入山不深每登堂参拜顿觉红尘隔断",传递了人们到此的心理感受。云峰寺原名"太湖石云峰寺"。云峰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北靠马耳山(古称云峰山),左有青龙岗,右有白虎岗,旁临九龙溪泉,面对天然"四大天王"巨石,使寺庙正好坐落在这恰似座椅的风水宝 地上。古刹始建于唐,重建于明,续修于清。原古建筑群分左右长廊厢房,亭台膳院和天王、弥勒、金刚、毗卢、大雄、观音六大主殿,加上文殊、普贤、地藏、龙神、牛王、猪仙、玉清、上清等十几座小殿,俗称"九重十八殿"。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磅礴轩昂,气势恢宏。据传清乾隆皇帝赐匾特许该寺和尚开斋不吃素,为古刹平添神秘色彩。随着岁月变迁,至今遗存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重大殿。大殿按中轴南北纵列,逐殿高升。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极富盛唐遗韵。木刻浮雕,精雕细琢。儒佛道合一的建筑特色,另有一番品味。三重大殿均有佛像,形象栩栩如生,历来香火鼎盛,朝神拜佛者络绎不绝。2001年聘请全国知名高僧清德大和尚,按宗教政策在寺内主持佛事活动,并大兴土木,力求重现昔日殿堂之辉煌。同年7月,为尊重历史,保护古文化,太湖寺管委会及主持提出将太湖寺恢复为云峰寺。云峰寺又是辟支佛道场的中心。从县城开善寺至云峰寺,再延伸至瓦山,沿途狮子坪、雷动坪、光相寺等数十座庙宇就是辟支道场。辟支文化的源远流长,为古刹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举行庙会,各地香客云集云峰寺,一派繁荣景象。 2011年12月,云峰寺住持上智下灯法师大善法缘,经许元居士的帮助从缅甸仰光恭迎佛陀脑舍利、血舍利、阿难尊者舍利、罗睺罗尊者舍利,龙军尊者舍利,优波离尊者舍利、十力迦叶比丘舍利、阿耨楼驮尊者舍利、尸婆罗尊者舍利、乔陈如比丘舍利、马胜比丘舍利、阿那律尊者舍利、摩诃男比丘舍利、小贤比丘舍利、目犍连尊者舍利、舍利弗尊者舍利、五百罗汉等诸圣者舍利,永久供俸于雅安云峰禅院。 5旅游景观编辑寺前左侧有形态玲珑奇特的石头,高丈余,拔地而起。相传女娲从太湖边炼石补天,不慎失落一石于云峰寺中,因此把这块石头叫做"太湖飞来石"。寺庙也因此而命名为"太湖石云峰寺",简称太湖寺,后更名云峰寺。此奇石天生剔透玲珑,远观近赏,各有异趣,真是奇景天成。更奇的是四周竟寻不见类似质地之石,难怪有人推测它是天外陨石。对它的来历,原弥勒殿楹联写道:"问太湖片石果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既然弥勒佛也道不出原由,这千古之谜还是让人去遐想吧。 古刹气势恢弘,环境清幽。登临此处,顿觉绝尘寡欲,似乎化入了浩渺无际、幻化万端的大自然。有"三奇、三绝"。三奇为:古楠、神水、太湖石;三绝为: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寺庙及其周围生长着桢楠、银杏等名贵林木。这些珍稀古树以桢楠为主,树干粗壮,高耸入云。最大的要六人才可合围,堪称"桢楠王",是西南地区罕见的珍稀古桢楠植物群落,为古刹增添了不少亮色。 农业生态观光区是指寺庙至马耳山之间的区域,这里成片种植了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每到春季,满山果树花开,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把这带秀美的山野装扮得格外动人。而当果实缀满枝头的时节,你又可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自然生态观光区是指马耳山区域,海拔2628米。马耳山因山峰象一对竖立的马耳而得名。马耳山有深槽,称马耳槽。槽中有洞,叫朝霞洞,内有钟乳石,支路甚多,其洞幽深奇险。民间传说洞中曾居住一位仙女。山上林木葱茏,有成群的野猴栖息林间,为山林旷野增添了不少灵气。"马耳朝霞"是该景区著名的景观。晨曦初露,远眺马耳双峰,旭日喷薄,红霞万朵,金光迸放,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
夹金山 | 夹金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境内,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也是雅安通往小金四姑娘山的必经之道。 夹金山又名大雪山,以雪景著称。这里原始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旖旎,雪峰晶莹,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构成一幅使人向往的自然景观。 夹金山,以高山湖泊、红军遗迹、民族风情独树一帜,由大雪山、大熊猫半野生放养保护区,使自然生态与之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天然山水画卷,是向世界推出的一条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线。 夹金山即长征路上的大雪山,是长征路上重要的行程之一。红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在上面几次翻越,最后到达陕北,体现了红军精神万岁。红军公园将长征路上所经过的地点作为景点显示给游人,雪山是主要的景点之一。 宝兴县的夹金山风景旅游区,以高山湖泊、红军遗迹、民族风情独树一帜,与大雪山、大熊猫半野生放养保护,使自然生态与之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天然山水画卷,她是我区向世界推动的一条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线,大熊猫故乡旅游也是我区发展国际旅游的王牌产品。 从成都出发到夹金山山脚,全程约260公里,经过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即可抵达。其中成都到雅安为高速公路,雅安到芦山县、天全为丘陵、山区公路,均为水泥路面,经过近年的大力修建,路况良好。从天全到硗碛乡路况较差,特别是经过汉白玉采石场的路段,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需要小心行驶。 从硗碛乡到夹金山,路面较窄,均是碎石路,现正在整修中。上夹金山的公路只要不发生山体滑坡,还是比较安全的,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会有积雪,需要小心行驶。 地理位置:位于小金县达维乡境内,为邛崃山脉支脉,毗邻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四姑娘山。 气候特点:县境属亚热带气候型,气候冬寒夏凉,常年干燥,雨量稀少,气温变化剧烈,四季不甚明显,日差较大,有时达20℃以上,年均降雨量613.9毫米;无霜期220天,年平均气温12.2℃;全年光照2214小时。 资源特点:景区一片雪域山岭,阳光充足,植被丰富,是一片原始自然、丰富神奇的土地,是开展观光休闲、探险旅游和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的绝佳场所。 桂冠:于2006年7月与卧龙·四姑娘山并列入“世界遗产”。 联系方式:0837—2782839 官方网站:http://www.xiaojin.gov.cn/(小金县政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