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巴中 >> 通江县 >> 回林乡

回林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何正文 (1917~2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  何正文同志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游击队(后改为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司务长、班长、排长、手枪队副队长、连长兼军事教官等职,参加了反击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参谋、游击纵队副纵队长兼大队长、副营长兼军事主任教员、团参谋长、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邢(台)沙(河)永(年)等数十次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纵队参谋长兼旅长、太行军区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等职,指挥部队参加了邯郸、温县、博爱、会兴、鲁山、登封等战斗和淮海、渡江、挺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师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川东军区参谋长、四川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文革”中,他与林彪、--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1974年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为全军的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工作,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何正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何正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9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以上内容由"寒凝大地"分享。]

吴荣正 (1915~197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吴荣正(1915—1973)四川省通江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排长、连长,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副营长,第七十三团代营长。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师长,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第五十速成中学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28团排长、连长,第9军25师75团副营长,第73团代营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营长,新编第4旅771团副团长。参加了响堂铺、百团大战、狼牙山、老爷岭、破击正太路等30多次战斗。数次负伤。其所在的1营连续9个月无非战斗减员,完成作战任务好,因此被授予模范奖章。  解放战争时期  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7师51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3军127师参谋长,第48军143师副师长、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3师副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1师师长,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第50速成中学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  [以上内容由"我爱会会"分享。]

陈彬 (1919~199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原国防科工委主任。  陈彬同志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经历了川、陕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报务员、教员、分队长、电台区队区队长、通讯科科长等职,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特别是为保证部队的通信联络做出了显著成绩。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军分区参谋长、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大队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无棣城攻击战、平原攻击战、天津小站攻击战、济南战役和剿匪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总参军务部处长、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他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61年由大校军衔晋升为少将军衔。他积极推进国防工业体制改革,为军工更好地担负起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参与组织领导了多项战略武器、常规兵器和通信卫星的研制和试验,组织指挥了洲际运载火箭、潜艇运载火箭和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等多项重大试验任务,并获得0成功。  陈彬同志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陈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以上内容由"小女子"分享。]

邓仕俊 (1918~1993)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邓仕俊(1918~1993) 四川省通江人。原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兵团职顾问。民国21年(1932)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排长、师部书记、军总部作战参谋等职。参加了长征及川陕苏区各次反围剿和攻打宣汉、坚守万源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军分区参谋长等职。参加夜袭阳明堡、上亘村、长乐村、响堂堡及开辟豫北等著名战斗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岳军区参谋长、副旅长、旅长、师长、军参谋长等职。参加上党战役,运城、临汾攻坚战、晋中战役、解放太原战役。西进时参加扶眉、秦岭战役和解放成都。解放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2年7月,离职休养,寓居普陀路10号。1993年病故。  [以上内容由"jc"分享。]

陈福章 (1933~198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福章,四川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干事、地方工作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40年任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独立营营长,1942年任太行军区第28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敦化县-局长,蛟河县城防司令员,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副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4野战军47军140师419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及平津,宜沙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团长、师长,第1海军学校1分校校长,海军威海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威海基地司令员。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2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  [以上内容由"找什么样的女孩做老婆"分享。]

张荣森 (1917~198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原校长。  张荣森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师长、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等职。1983年6月离职休养。  张荣森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他参加革命五十多年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英勇善战,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建国后,他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为建设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作出了贡献。在担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的四年中,他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建校初期的困难条件下,他不顾身患多种疾病,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完成-和总部赋予学校的任务而努力奋斗。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张荣森因病逝世,1984年逝世,终年67岁。  [以上内容由"gaotao"分享。]

朱士焕 (1913~20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士焕(1913—2011.09.01)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人;  1932年,红四方面军到通江,朱士焕就参加了石门镇苏维埃政府的筹建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便被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后又担任了区赤卫队中队长;  1934年8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地方苏维埃工作,先后担任乡苏维埃主席、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少共区委书记、少共县委书记、中共县委书记,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四川通江县镇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共青团支部书记,区赤卫队中队长,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少共赤江县委区委书记,共青团苍溪县委书记,中共长赤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政治委员。  1935年5月随红四方面军第30军长征,任中共四川省委巡视员;  1936年12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10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4大队组织干事、第6队政治指导员,第3大队政治协理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1大队政治协理员,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协理员、副政治委员;  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延边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副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大学第4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政干部学校副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吉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长春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吉林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朱士焕将军所获荣誉勋章  朱士焕将军所获荣誉勋章(4张)  二级八一勋章一次;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次;  二级解放勋章一次;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以上内容由"ltx8013"分享。]

傅崇碧 (1916~2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傅崇碧   傅崇碧生于1916年,原北京军区政委、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四川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0。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任第63军军长。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军长,参加了第5次战役和坚守防御作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目田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0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傅崇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3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以上内容由"tp2"分享。]

王正国 (1918~1968) 革命烈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正国,1918年生,四川省通江县周子坪村人。1932年底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翌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历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269团特务连班长、269团3营排长、267团2营6连指导员,。1936年10月任三十军保卫局侦察科员,10月中旬调到263团任副特派员,12月任263团5连指导员。参加了浴血奋战的长征“西路军”战斗于1937年3月底到达新疆星星峡,1937年3月~1940年2月在新疆完成了炮兵的系统学习。1940年2月返回延安,担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1连连长,10月任3连连长。其时获军委颁发的“劳动英雄”奖章和“神炮手”奖章。在延安炮校任5大队队长兼教员。1945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副团长,1947年5月任炮兵3团团长。1947年8月奉命调任华东野战军特纵炮1团团长。194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三师副师长。1952年8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深造。1954年12月调任炮七师师长。1957年到宣化炮院进修,1959年底毕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毕业体检时突发疾病,未分配新工作。1964年中央军委任命为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因病复发未能到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8年2月因病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49岁。逝世后炮兵政治部经中央军委批准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以上内容由"老育米"分享。]

张先进 (1917~201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先进同志生平(1917-2014)  原浙江省交通厅厅长张先进同志(享受副省长待遇,省长医疗待遇)因病抢救无效,于2014年1月20日12时40分在杭州不幸逝世,享年97岁。  张先进同志,曾用名张显镜,四川省通江县人,1917年4月出生,1932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二十八团战士,赤江少共县委工作人员,川陕少共省委组织部干部,红江、长赤、旺苍少共县委书记,苍溪、马塘特委少共书记,川康省委秘书、金川省委干事,西康工委、甘孜县委干事,甘南抗日游击一路军政治部主任、秘书长,红军西路军、红九军政治干事,援西军一二九师教导团班长、指导员,十八集团军政治部机要秘书、分总支书记、军工部教导员,热河军区供给部政委、黑龙江军区政治部干事,黑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粮食局局长,湖北省武汉市军管会财粮处副处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税务局局长、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区地方工业局局长,中央轻工业部局长、部长助理,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厅长,省交通局局长、顾问,省口岸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省进出口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1982年12月离职休养。1984年享受副省长待遇。2002年1月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  张先进同志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毅然投身革命,跟随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环境中浴血奋战,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历经艰险,信念从未动摇。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娘子关七互村战斗和创立太行山根据地的斗争,为创建、发展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从延安来到黑龙江,积极开展考察新兵、扩大新兵队伍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服从组织安排,辗转南北,致力于经济建设工作。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央轻工业部工作期间,讲究科学,勤奋敬业,为国家工业事业和武汉市财税事业贡献了力量;在省交通厅任职期间,带领全省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掀起群众筑路高潮,调整公路建设部署和养路体制,推广石拱桥、试建梁式桥,试铺渣油路面,修建了全省第一座公路隧道——缙云蛟坑隧道,建成全省第一座多孔大跨径石拱桥——白沙大桥,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临海大桥,初步形成公路网骨架。“文革”期间,受到诬陷和破孩,被批斗和隔离审查。在逆境中,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坚持不屈服于林彪、“-”错误路线的立场,表现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强的党性。同时,积极排除干扰,推进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加快桥梁改造和撤渡建桥步伐,推广双曲拱桥,试建多种型式桁架拱桥,使浙江省桥梁永久化比重居全国首位,为我省交通运输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省口岸办公室、省进出口委工作期间,以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推动我省口岸及进出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离休后,仍时刻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并全力支持交通运输工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张先进同志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扎实工作、勇于开拓,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艰苦朴素,保持了一名老红军的高风亮节和革命本色。他的崇高品质、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来源:浙江日报  [以上内容由"火焰"分享。]

孙敬民 (1913~200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敬民同志生平(1913-2007)  中国共产党党员、老红军、中共湖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原长沙铁道学院副院长孙敬民同志于2007年3月23日15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不幸逝世,享年95岁。  孙敬民同志于1913年9月出生,四川省通江县人,早年家境贫寒。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4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4年在中共中央党校被评为模范工作者,1959年光荣出席全国群英会。  革命战争时期,孙敬民同志于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财经委员会经理部战士、排长、中队长、政治指导员、商店总经理。在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中他参加了万源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川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围剿。  1935年1月,他随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途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持北上抗日,于1936年冬胜利到达陕北延安。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学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随后被选送进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第一期学习班学习,毕业后历任中央党校总支委书记、校干部处主任、校务部副部长兼政治处主任等职。  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进军接管东北。经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二股流激烈战斗后,接管了日伪控制的政权。参加了东北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组织特种生产,肃清日伪匪特,保障我军供应,巩固和发展了辽东辽南解放区。先后任安东省公安厅秘书长、中共通化地委委员、公安处长。1949年4月入关南下,任中共江西省赣州地委委员、公安处长、赣东南行署公安处副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刘伯承同志亲自任命孙敬民同志为西南铁路工程局党委委员、公安处长。后因工作需要历任铁道部公安局副局长兼政治处主任,铁道部公安干校校长,为西南新建铁路沿线公安队伍乃至整个铁路公安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60年1月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调孙敬民同志任铁道部武汉江岸车辆厂厂长。1964年调任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厂厂长兼电力机车研究所所长、厂党委书记。期间,领导主持研制了我国韶Ⅱ、韶Ⅲ型电力机车,为奠定和发展我国铁路电力机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76年调任铁道部武昌车辆厂党委书记。1978年调任原长沙铁道学院副院长。  1982年孙敬民同志光荣离休,享受副部长级医疗待遇。  [以上内容由"思念平方"分享。]

黄凯 (1915~201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黄凯,又名黄兴义,1915年3月生,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12月四川通江县苏维埃通江城,少先队队长、少共区委巡视员、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10月四川通江县麻砖石区区委书记,通江县草石坝区区委书记,通江县红江区区委书记。1934年7月通江县委组织部部长。1934年12月四川达县县委书记、剑阁县委书记。1935年7月四川懋功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四川懋功县委书记,抚边县县委书记。参加了长征。1936年3月在四川炉霍参加中共西北局党校学习。1936年夏甘肃陇县县委书记。1936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全国抗战爆发后,工作。1937年9月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政治部主任,冀中区第四特别委员会委员。1938年5月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十支队(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中区第四特别委员会委员。1939年上半年中共冀中区委军事部部长。1942年9月冀中区委城工部部长。1943年1月晋察冀赴延安。1943年4月入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并任第二支部书记。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工作,途中任干部队队长。1945年10月安东省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46年1月辽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安东省分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46年12月安东省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48年3月安东省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安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1949年4月南下江西。1949年7月江西省委委员,赣州地委书记、赣南、赣西南区委委员,赣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赣州军分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江西省委委员、赣西南区委书记。1949年12月江西省委委员、赣西南区委第一副书记兼秘书长。1950年4月江西省委委员、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校长。1952年2月江西省委委员、袁州地委书记、袁州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9月燃料工业部人事司司长。1955年9月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1957年12月四川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文革”期间受冲击。1970年春四川石油管理局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4年春四川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1978年4月石油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1982年至1988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石油部纪检组组长。1998年9月离休。部长级待遇。中国共产第党七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以上内容由"fox1229"分享。]

陈光才 (1918~201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光才,1918年7月13日生,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5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时期,上过一两年小学。任红军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直属队通讯连排长、指导员。1941年当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同年冬到延安。先后入军政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代表参加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党校干部团到东北工作。1945年11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北安(龙江)军区绥棱县大队长(即武装部部长)。1946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龙江军区警备第三旅第二团政治委员。1948年8月后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九师第二团、第三团政治委员。1949年5月后任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改称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第三七二团政治委员。参加辽沈、平津、解放大西南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第三七二团政治委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团政治委员。1953年回国后,到桂林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任湖南省军区桃江县兵役局局长。1959年担任常德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2年调任益阳军分区副司令员。1964年至1970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1970年2月至1976年10月任衡阳军分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70年3月至1971年5月任湖南衡阳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年5月至1979年3月任副主任。1970年7月至1971年6月任中共衡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6月至1973年5月任中共衡阳地委书记。1973年5月至1980年1月任中共衡阳地委副书记。1976年10月至1979年9月任衡阳军分区司令员、党委书记。1979年任湖南省军区顾问。1981年副军职离休。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后晋升为上校。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因病于2014年11月10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7岁。  [以上内容由"ha2003"分享。]

王中原 (1914~2008)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中原同志生平(1914-2008)  我局离休干部、中共党员、老红军王中原同志(享受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13日在昆明去世,享年95岁。  王中原同志1914年6月生于四川省通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由于生活所迫到地主家当放牛娃做长工,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中原同志参军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中央警卫团营长,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八路军独立团团长。在陇海铁路荥阳、泗水、巩县、偃师四县独立团任总指挥长。1946年,新四军中原突围中任先遣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南、保、兴、宜四县武装任总指挥。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中原突围等数百次战役,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多次身负重伤,多次立战功,曾数次获得战斗英雄称号,及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抗日勋章,解放勋章,多次受到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王中原同志历任中共西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处长、云南省电业局第一副局长、云南省机电设备成套局副局长、云南省电力工业局办公室主任。1980年1月担任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副局长。“文革”期间。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始终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奋发学习,努力工作。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全力为云南的电力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4年11月离休后,王中原同志发挥余热,担任水电十四局老年体协主席并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关心水电事业和企业建设。  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王中原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态度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公道正派,谦虚谨慎,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为人表率,生活俭朴,助人为乐,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爱戴的好同志。  王中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使家庭失去了一位好父亲、好长辈。  [以上内容由"lixiaoke"分享。]

刘海清 (1921~200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海清是四川省通江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通讯员、警卫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副排长、排长、连长、副科长、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新村、郯城、莒县、相州、诸城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攻坚战、公怀路追击战和攻克沈阳、解放天津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副师长、代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保定地区革委会主任、河北省委书记、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刘海清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党的第九、十二、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刘海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以上内容由"雨思"分享。]

金克 (1920~201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金克同志生平(1920-2017)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红军老战士,原铁一院院长、党委书记、离休干部金克同志(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金克同志,汉族,四川省通江县人,1920年7月25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33年3月参加革命,跟随红军参加长征,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总部报务员、宣传员、班长、排长;延安枣园敌工部报务员;晋东南十八集团军总部电台队长;十八集团军总部情报处开封敌后地下电台队长;晋冀鲁豫军区通信三局通信学校队长;国民党85军100师敌工电台报务员;华北军区政治部军官教导团副政委;平津前线司令部人事处理委员会将官招待所政委;铁道部人事司课长;铁道部设计总局电务设计事务所、站场设计事务所、技术处副主任、副处长、处长;铁道部基建总局勘测设计处处长;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政治部副主任;铁道部第五设计院副院长;铁道部建厂工程局副局长、革委会主任;铁道部笫一勘测设计院革委会副主任、院长、党委书记。1982年12月离休。2011年6月起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  金克同志一生追求真理,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1944年在敌区建立电台通讯受总部情报处表扬;1947年因从事敌军情报工作成绩显著受华东军区表扬。全国解放后,金克同志长期在铁道部机关及所属局厂院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熟悉铁路工程施工和铁路勘测设计工作,为祖国的西北铁路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金克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襟怀坦白,廉洁齐家,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深受职工群众的爱戴。金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忠于祖国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以上内容由"稻草清扬"分享。]

王坪旅游景区

王坪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坪景区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景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和王坪新村。其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唯一为红军烈士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集墓,现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电话: 0827-7550339/0827-7223418     沙溪镇  通江县辖乡。民国置沙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60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大城、苏坪、红云岩、龙转坪、大林坡、彭家岩、水磨沟、秦家院、王坪、桑丝坪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坪烈士陵园和巨幅石刻标语“-全川”。.…… 详细++

诺水洞天景区

诺水洞天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诺水洞天景区  诺水洞天景区位于通江县北80公里,幅员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有著名景点270余处。该景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形复杂,地貌奇特。诺水河南北贯通,两岸群峰耸峙,沟壑纵横,陡峭如削,-茫茫,山、水、石、林、峡谷各呈姿态,尤以128个地下溶洞令人叹为观止: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仙人洞;有琳琅满目奇幻景,地下宫殿狮子洞;有精湛艺术自然成,艺苑仙宫楼房洞;有民间奇观地下城,仙山琼阁中峰洞等。可以说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毗邻,各具特色。游客所至,赞叹不已。国家地质学会、旅游地学研究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到诺水河实地考察后,称赞“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资源独特,品位高。其中溶洞群是一个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纪石灰岩中的迷宫型洞穴系统,规模宏大,钟乳石发育完整,在中国堪称一绝。

诺水河

诺水河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境内,幅员450余平方公里,海拔500——2088.6米,主要景点集中在诺水河畔,临江峡谷,空山天盆,麻坝石林等四大片区。 它紧邻陕西汉中,东有“秦川锁钥”护持,西与“剑门蜀道”相连,境内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险峰兀立,怪石丛生,关隘、峡谷、飞瀑、暗河比比皆是,大致可分“诺水洞天 ”、“临江丽峡”、“空山天盆”、“麻坝石林 ”四大独立景区,呈弧形分布,与毛泽东同志誉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首府通江县城构成一条环形风景线,堪称秦巴山区第一胜地。  诺水河,发源于陕西省南郑县,两岸群峰耸峙,壁陡如削,沟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洞、林各呈姿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令为观止,数以百计的地下溶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宏大深遂,诺水河畔,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独特,雄壮绝妙,奇趣多端。  诺水河景区现已向游人展示的: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的仙人洞;有琳琅满目奇幻景,地下宫殿的狮子洞;有精湛艺术自然成,艺苑仙宫的楼房洞;有民间奇观地下城,仙山琼阁的中峰洞。游客所至,赞叹不已。  临江峡谷方圆12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60多处,10里主峡,峡宽5—25米,深700—1000米,峡谷两岸,陡壁如削,峡底河水奔涌,形成数十处瀑布,峡中观景,上有一线天,下有一线水,鸟在头上飞,水在脚下流,游在峡谷中,味在其中寻。峡区古藤缠树,林茂似海,数万亩原始生态,地老天荒,古树参天,四季长青,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两岸猴声啼不尽,金鸣展翅啼长鸣,又增加了峡区的一番情趣。初查,峡区有猴各余只,稀有的金丝猴,白猴也时有发现。  区内的手爬岩,白山、南天门更显其雄奇,为旅游者再添情趣,游人到此,流连忘返。  与峡区相接的是海拔1200余米的空山天盆景点区,奇特的岩溶地貌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空山又是前国家主席-指挥的著名“空山战役”,遗址纪念地,红军洞、将军树、五十里战壕迄今犹存。盆中,孤峰四座,卓然玉立,遥相呼应。峰高120—140米,山体内形成无数个蜂窠状溶洞。盆周,万山环列,137个山峰,峰峰是景,挂宝岩、五佛观榜、绣旗山等各俱特色,春夏满山杜鹃,晚秋,遍山红叶,冬天银妆素裹,空山终年云蒸霞蔚,景色变幻无穷。  诺水河景区,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内有脊椎动物145种,国家保证动物14种,观赏动物93种,医药、科研动物38种;有植物资源158种,珍贵树木以红豆、银杏、香樟、楠木等14种,有中草药资源达1436种。诺水河又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九湾十八包”,数万亩耳林、耳山把诺水河风景区装点得更加美丽壮观。诺水河景区一九八六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除上述四大独立景区外,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还分布着众多历史古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古迹有: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栾巴寺巴人文化遗址,千佛岩、白乳溪唐代摩岩造像,历代军事要塞得汉城,川陕楚白莲教大起义兰号义军大本营麻坝寨,汉代乌龙玉墓碑群等等。诺水河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国有空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的米仓山东段南缘,与陕西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接壤。公园总面积11511公顷,辖空山坝境内的刘家寨、簪子岩、挂包岩、猴子峡、椒园子、五大景区,由地貌、生物、人文、天像、水体五大景观组成,景点共56个,其中一级景点5个,二级景点11个,三级景点15个,四级景点25个。是川东北地区生态观光、避暑度假、启迪寓教、登山探秘等多功能的生态旅游胜地。  空山坝:红军战斗遗址传播最早之地。民国《续修通江县志稿》记载:栾巴真人建栾巴寺(南坝寺),颂佛读经,传播佛教文化。清嘉庆五年置场镇,建五神宫,集宫、殿、楼阁于一体,民间皮影、龙灯、狮舞、评书等文化活动十分活跃。  1932年红四方面军进驻空山坝,在徐向前总指挥的指挥和部署下,与国民党田颂尧部展开了浴血奋战,取得了“空山大捷”的重大胜利,为反“第三路围攻”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空山战役遗址”、“将军树”、“李先念骨灰撒放区纪念碑”、“先念纪念碑”、“红军战壕”、“红军洞”、“军事会议遗址”等红军文物历历在目。红军精神鼓舞了空山人民一代又一代。  1933年3月至6月,军阀田颂尧纠集38个团,近60000人马,对刚刚建立的川陕苏区进行“三路围攻”。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与敌顽强战斗。6月上旬,红10师、红11师、红12师和红72师,在空山坝一带,集中力量采取断敌后路,分割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的激战,歼敌7个红军洞团,5000余人,溃敌6个团,取得了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捍卫和巩固了苏区。  空山坝战役遗址保护区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红军80里战壕和“红军洞”。当年红11师政委李先念为老百姓保护下来的核桃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国家主席亲笔题写了“空山坝战役遗址”,现刻碑立于空山坝中。  主要景点  空山天盆  “天盆”中央,有四座孤峰,卓然玉立,遥相呼应。中峰高约120米,方圆面积约5000平方米,四壁如削,峰顶古松苍劲,野花遍地,内有溶洞,刻有古人题词:“第一洞天”。另一峰高约140余米,方圆面积6000余平方米,四壁陡峭,荆棘丛生,整座山体是一个蜂窝状溶洞,东西南北均可进出,人们戏称“蜂窝公园”,内有古人题词“第二洞天”。一九三三年曾是红军的营地,故当地群众又称它为“红军寨”。其余两个山峰,一名“茨竹包”,山下有一农家小院是红四方面军“空山军事会议”的遗址,这次会议提出了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的军事路线,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名“扑地莲花”,由六个陇帘组成,面积约3万平方米,远观如一朵青莲,盛开盆中。这四座孤峰,交错排列,构成盆中的主景,盆底四周则长江了石芽,其中,以东北面的“面佛朝天”最为壮观。该景点长2000余米,宽300余米,大片石牙沿坡排列,高者5--6米,矮者1--2米。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观,一石一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空山天盆”的地表深处,的确是空的,山坡上有许多深不可测的地窟窿,即使山洪暴发,洪水也会在瞬间消失。进入林区的大石缝得无影无踪。有趣的是,在龙池村有一个水洞,地下水位永远与洞口持平,雨季不会外溢,旱季也不会下降,当地群众称它是空山的生命源泉。“空山天盆”的四周,万山环列,一百三十七个山峰,峰峰是景,各具特色。  挂宝岩  挂宝岩雄踞天盆北部,海拔2088.6米,是通江诺水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顶端圆如珠宝,中间主峰突出台匾额横竖云端,匾额中间野草丛生,藤蔓盘结,绣成状如花环的两块元宝,五彩缤纷,微风指动,使人眼花缭乱。顺匾额两测,各有一石笋,高二十余米,直径三米许,成一拱形圆门。从拱孔入内,有崎岖古道,登临峰顶。峰下有一个五千余平方米的湖泊,水平如镜,深不可测,久晴不涸,久雨不溢,湖水清洌异常,名“净水塘”。  五佛观榜  五佛观榜位于挂榜岩西北,五峰之巅,各有一座高大的怪石,仿佛是五个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神态自如的圣僧在仰观挂榜岩上的匾,因而得名。  插旗山位于天盆西部。迎面陡起,长约一千米的山岗上,突起大小五个山包,前抄后复,距离大体相等,青松盖顶,皱褶分明。微风吹动草木,形如五面绿色乡旗迎风飘扬。山上两侧,有红四方同军留下的长长战壕。  七星灯  七星灯位于空山天盆南部,在方圆5平方千米的山岗上,突起七个高低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山包,高者约120米,低者仅80米,形似农家使用的旧式照明灯。由于山包生长着茂密的枫相树,金秋时节,枫叶似火,七个山包的阳光下,宛若七盏红灯,在万山中闪烁,十分壮观。一灶三锅位于空山盆地南面,有一座小山,形如农家土灶,上面有三个圆坑,状若锅形。大者底平七千平方米,深三十米,叫大锅;中者底平三千五百平方米,深二十米,叫中锅;小者底平二千平方米,深十五米,叫小锅。并有三个灶门,每个灶门侧都住有农户。锅之四周边缘及灶面上青松茂密,其灶其锅形仓库一个博大的体育场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和沙溪王坪村。旧址包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红四方面军烈士墓。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0据地进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开辟了川陕革0据地,之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就设在通江县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原来是文庙,始建于明代末年,有前厅、大厅(启圣殿)、左右厢房、棂星门等多处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当年-、王树生等在此办公和居住,总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指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军事斗争。现在在这里建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与总指挥部旧址相邻,原来是建于清朝中期的学宫,分左右两院、前后两院,相互连通,建筑全是木质,保存也较完好。  红四方面军烈士墓位于通江县沙溪王坪村,距县城20多公里,建于1934年,安葬着3800多名红军烈士。墓碑呈四方形,高4.2米,碑身上端饰有镰刀斧头图案,碑额横刻有“万世光荣”四个大字,碑中间刻“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十一个大字,两边还刻有“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的联语,这块墓碑是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江以后,革命群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国家文物局)  1.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西外延1.5米至围墙,向北外延3米至围墙,东至总政治部旧址占地范围外墙,南自戟门主体外延5米至红军广场。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围墙界外延20米,北至北环路列宁公园围墙,南至诺江大道。  2.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保护范围:西至总指挥部旧址外墙,向东外延3.5米至围墙,向北外延20米至围墙,南以南殿外延5米至红军广场。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围墙界外延20米,北至北环路列宁公园围墙,南至诺江大道。  3.红四方面军烈士墓  保护范围:东至烈士陵园牌坊,西至英烈墙,南、北至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通江银耳博物馆

  四川通江银耳闻名遐迩,为了把银耳文化、银耳发展历史,以及银耳产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巴中市在通江县高明新区建通江银耳博物馆。由“主馆”、“天地之灵”、“雾露之间”、“青杠林里”、“银耳人家”、“形象广场”六个部分组成。2014年10月17日银耳博物馆正式开放。占地4005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3700余平方米的展厅,由“天赐”、“地孕”、“人文”、“和合”、“神效”、“乐享”、“品鉴”七大展区及3D数字影院组成。  通江银耳博物馆展展区具体介绍:   第一展区: 神奇自然 天赐  自然生态的森林空间,穿行其间,耳畔鸟鸣、风声环绕,水声潺潺。通江银耳在神奇的北纬30度上散发着清雅的光芒,而雾露溪畔九湾十八包独特的生态环境,为通江银耳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这里180度巨幅投影卷轴与艺术山体模型的创意式组合将呈现一场多感官的盛宴,以具象震撼的方式,再现通江银耳生长环境的奇特风貌。  第二展区: 培育奇珍 地孕  通江银耳从最初的大自然孕育、发现、采食,到有意识的野外培育,再到研究出产质俱佳的椴木银耳的栽培之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历代政府发布对于耳林保护的文件、石碑中展现青冈树作为栽培通江银耳的唯一性。图文结合氛围化展现育耳工具,场景化耳农的祭山、耳堂,直观展现培育通江银耳的细致流程。  第三展区: 耳香悠远 人文  “通江银耳发轫于盛唐,食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行走于通江银耳的历史文化长廊,折墙上丝印图文,按时轴方式展现有关通江银耳的历史,明清时期通江银耳在上流社会中珍稀难寻,定格慈禧游园的宫廷场景,以示古人对通江银耳的喜爱。  第四展区:商贸之道 和合  在通江银耳商贸史中,陈河打开了通江银耳贸易流通的起点,跨过通江特色的寨门,穿越民国时期的陈河古街,体验“繁华小上海”的韵味。街区两旁商铺种类繁多,浓缩了民国时期陈河商埠繁华的景象。  穿越陈河古街,沿着码头跟随经营通江银耳的商人来到繁华的大上海街市,感受通江人将通江银耳带出陈河,带出通江,带出四川,带出国门的商贸之道。  第五展区: 灵滋妙补 神效  通江银耳经过通江人们不断探索挖掘,其功效价值逐步被人们所知。它是中医良药,场景再现民国中医堂,与医术高超的老中医互动,咨询银耳入药的益处;它是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圣品,墙面展示通江银耳的各个功效,成分作用的科学空间中,互动了解通江银耳各成分元素对于人体不同部位的影响。  第六展区:乐美蓝图 乐享  仿真“神八”太空舱矗立空间中央,其上魔幻电解玻璃屏循环播放神八将通江银耳菌种带入太空的影像,进入太空舱内部,仿佛进入一个太空科学实验室。太空舱周边空间以图文结合,多媒体的形式,展示通江银耳产业链、规划、食用菌现状、相关产品等内容。  第七展区:珍馐美韵 品鉴  品鉴空间尽显通江银耳之形美、之味正、之纯色、之食丰,融内容于空间,融情境于氛围,体验一场美食之盛宴,感知通江银耳的低调奢华。延续于其后的银耳吧,可真实品尝不同银耳的特色。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东40余公里的沙溪镇王坪村。1934年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缅怀红军将士,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旁修建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烈士墓”,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设计并题写碑名、绘制图案,烈士集墓集中安葬红军烈士7823名,是中国唯一一处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集墓。1982年4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为红军烈士陵园亲笔题词,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为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红军文化传播基地和廉政教育平台。馆内用8个展厅按照“辉煌征程、战地血花、忠魂千秋、丰碑永存、将星璀璨”5个单元进行陈列,表达了《英烈忠魂》主题;按照“红色序章—红色战地—红军丰碑—红色追忆—红色永续”红军文化脉线,展示“川陕苏区首府、悲壮红色通江”宣传主题,再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贡献。  王德元 (1908~1978)  王德元(1908-1978),艺名猛开花。渭南市临渭区孝义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随着名艺人王谋儿学艺,因记性好,过目不忘,青年时期就能演唱24本戏,出师后誉满同、朝,荣获“猛开花”之称。 他为人耿直,性情爽朗,一生从艺,精益求精,生、旦、净、丑均能演唱,扮演小旦尤为出色。最拿手的戏是《打仗》、《芦花絮》、《哭通厅》、《花换布》、《拾玉镯》等。…… 详细++  旷继勋 (1895~1933)  旷继勋,号吉臣,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贵州省思南县人。少年读私塾3年。1911年,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1912年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部队编入邓锡侯江防军黄隐部,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 详细++  曾中生 (1900~1935)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00年6月生,湖南兴宁县(今资兴)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期间,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青年军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汉口民国日…… 详细++  吴展 (1899~1933)  吴展(1899~1933),字凌霄,号修瓴,原名昌鹏,舒城县阙店乡人。幼年就读于板山王学阳私塾,后入桃溪第二高等小学。由于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思想开始转变。民国8 年(1919 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倪道烺、马联甲的“六·二”运动,并和蔡晓舟、舒传贤等人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 ……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王德元 (1908~1978)  王德元(1908-1978),艺名猛开花。渭南市临渭区孝义人。出身农民家庭,自幼随着名艺人王谋儿学艺,因记性好,过目不忘,青年时期就能演唱24本戏,出师后誉满同、朝,荣获“猛开花”之称。 他为人耿直,性情爽朗,一生从艺,精益求精,生、旦、净、丑均能演唱,扮演小旦尤为出色。最拿手的戏是《打仗》、《芦花絮》、《哭通厅》、《花换布》、《拾玉镯》等。…… 详细++  旷继勋 (1895~1933)  旷继勋,号吉臣,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贵州省思南县人。少年读私塾3年。1911年,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1912年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部队编入邓锡侯江防军黄隐部,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 详细++  曾中生 (1900~1935)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00年6月生,湖南兴宁县(今资兴)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期间,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青年军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汉口民国日…… 详细++  吴展 (1899~1933)  吴展(1899~1933),字凌霄,号修瓴,原名昌鹏,舒城县阙店乡人。幼年就读于板山王学阳私塾,后入桃溪第二高等小学。由于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思想开始转变。民国8 年(1919 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倪道烺、马联甲的“六·二”运动,并和蔡晓舟、舒传贤等人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 ……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旷继勋 (1895~1933)  旷继勋,号吉臣,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贵州省思南县人。少年读私塾3年。1911年,16岁时入川参加反清保路同志军。1912年投川军赖心辉部当兵,1920年升连长,1923年升营长,因受《向导》刊物影响,在自己的队伍中传播革命理论。1925年部队编入邓锡侯江防军黄隐部,任过团长、旅长等职。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 详细++  曾中生 (1900~1935)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00年6月生,湖南兴宁县(今资兴)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期间,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青年军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汉口民国日…… 详细++  吴展 (1899~1933)  吴展(1899~1933),字凌霄,号修瓴,原名昌鹏,舒城县阙店乡人。幼年就读于板山王学阳私塾,后入桃溪第二高等小学。由于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思想开始转变。民国8 年(1919 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倪道烺、马联甲的“六·二”运动,并和蔡晓舟、舒传贤等人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 ……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曾中生 (1900~1935)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00年6月生,湖南兴宁县(今资兴)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期间,参加中共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青年军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参加北伐。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汉口民国日…… 详细++  吴展 (1899~1933)  吴展(1899~1933),字凌霄,号修瓴,原名昌鹏,舒城县阙店乡人。幼年就读于板山王学阳私塾,后入桃溪第二高等小学。由于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思想开始转变。民国8 年(1919 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倪道烺、马联甲的“六·二”运动,并和蔡晓舟、舒传贤等人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 ……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吴展 (1899~1933)  吴展(1899~1933),字凌霄,号修瓴,原名昌鹏,舒城县阙店乡人。幼年就读于板山王学阳私塾,后入桃溪第二高等小学。由于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报,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思想开始转变。民国8 年(1919 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倪道烺、马联甲的“六·二”运动,并和蔡晓舟、舒传贤等人筹建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 …… 详细++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包括总医院部、政治部、医务部和总务处旧址,以及其下设的医疗机构,属军、政、医三合一的军级机构。整个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结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驻今沙溪镇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长,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为了展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风貌,县民政局于2005年初对总医院旧址进行了保护性建设和陈列布展。省委书记张学忠视察后亲自题写了“四川省卫生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旧址群现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中峰洞

  中峰洞最为有名,又叫佛光洞,被中国溶洞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因同时具备页岩、沙岩、石灰岩地质结构,集雄、美、险、秀、奇、幽于一体而被誉为罕见的“地下岩溶博物馆”。是因为洞中之洞,曙光通明,佛光毕射。改称中峰洞,则因为一个独特的人物之故。那个人便是明朝的逊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牢落西南四十秋”之时,果真来过中峰洞么?答案是扑朔迷离的。  中峰洞有36个支洞,许多洞口极具特色,其中一个外形酷似“高跟鞋”——站在洞中往外看,洞口轮廓就像一只巨大的女式高跟皮鞋。   

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

  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位于通江县北部,距县城71.8公里,距巴中市117公里,距陕西汉中188.7公里。距川陕渝三大中心城市成都、西安、重庆分别为467公里、407.1公里、415公里。  场馆介绍   巴山民俗文化博览馆位于诺水河镇民俗生态艺术村—金家坝村,本馆实行免费开放,以传承巴山民俗文化为目标,主要展示民俗文化、特产资源、民俗娱乐休闲和特色饮食文化等。  地址 巴中市通江县诺水河镇金家坝村  联系电话 0827-7646001  服务时间 周二至周五:9:00-20: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

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写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向后外延40米、前临河,以“政”字向右、“活”字向左各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王家湾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3.沙帽石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岩石四周边沿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4.柏林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岩石顶部向后外延20米、底部向前外延10米,标语幅面第一字和最后一字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5.长湾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两端各外延20米,前后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6.新房子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墓葬本体四周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7.双碑梁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两栋墓碑四周各外延2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8.店子上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墓葬本体四周各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9.大石坎川陕苏区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三块自然岩石边沿各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0.村子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标语依附建筑的占地范围(含院坝)。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1.桥湾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四周各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2.岩窝里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面向上外延50米,向前外延10米,标语两端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3.牛二沟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以第5幅标语为中心,西北、东南各外延250米,东北、西南各外延20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14.油房坪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边沿四周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5.长岭寨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底部向前各外延20米,以“政”字向右、“工”字向左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6.佛坎子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顶部向后外延20米,底部向前外延5米,标语本体左右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7.太平红军粉壁墨书文献(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墨书文献的建筑物本体四周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18.佛尔岩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底部向前各外延20米,以“平”字向右、“地”字向左各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19.穿心殿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岩石四周各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20.红军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外延10米、底部前临河,以“争”字向右外延35米、“国”字向左外延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21.长石板红军军民合作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山崖顶部向后外延15米、底部向前外延10米、“消”字向右外延10米、“军”字向左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22.毛浴城墙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分布标语的城墙两端各外延10米,前后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23.书院街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党校旧址主体建筑前外延10米,后外延8米,左右各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24.红云崖红军石刻标语(通江县)  保护范围:字崖向东外延35米,向西外延60米,南、北以竖立的界桩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白乳溪石窟

白乳溪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乳溪石窟刊凿于唐代,现存龛窟23个,造像151尊,碑刻3通,线刻经幢1个,题记4幅,分布在四块锥形白砂岩石上,龛窟形式有单层圆形龛、双层方形龛、外方内屋形龛等。石窟装饰华丽,雕刻艺术精湛,是融宗教、彩绘、建筑、雕刻、音乐、服饰为一体的盛唐时期石窟佳作,对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保护范围:石窟A、B、C区以A区为中心,西临通河,东外延30米,北外延100米,南外延130米,D区以石窟为中心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通江千佛岩石窟

通江千佛岩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石窟雕凿于唐龙朔三年(663年)至开元七年(719年),前后历时56年。共有造像54龛,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28龛,盛唐雕造;左侧26龛,初唐雕造。整个造像群由净土变、天龙八部、说法图、七级佛塔、千佛屏等龛组成。主要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大势至、四佛、三世佛、药师佛、护法力士、供养人、乐伎等。龛形有方形龛、双重檐龛、拱形龛等;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和镂空雕刻手法。千佛岩石窟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雕艺精细,栩栩如生。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唐代服饰、美术、彩绘、雕刻、建筑等的珍贵实物资料。特别是高3.7米的七级浮雕佛塔龛和四佛并坐龛,前者人字形直斗重叠使用,除西安大雁塔门楣石上的线刻外,是仅有的例证,是研究建筑历史和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199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该石窟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石窟左右两侧各外延40米,以分布石窟的山崖顶部向后、底部向前各外延4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阳森林公园

  南阳森林公园  南阳森林公园位于巴中市巴州东北37千米的南阳乡,处于通江、巴州的交界巴州区地段,幅员1218.9平方千米。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南阳森林公园是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古朴的原始风貌,奇民的珍禽异兽和众多的旅游景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1993年四川省人民0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近年来,它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古朴的原始风貌,奇异的珍禽兽类和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被誉为川东北旅游线上的一朵奇葩。  南阳森林公园由老土地、四方碑、天马山、五马槽四大景区组成。每个景点雄险秀丽,绵延数十公里,形成“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的奇特景观。站在老土地向西南望长梁,天高悬一线,峭壁险无双,山势陡峭,气势恢宏,游人至此如履天梯;来到四方碑,地接三县,徒步行走,越来越险,在分“界”的地盘上,山势由低渐高,山涧与长梁垂直并列,林海茫茫,松涛呼啸,颇有一番松风泉韵之感;天马山,逶迤绵长,雄峰重叠,气势磅礴,林木葱茏。形同五马槽的五峰巍峨屹立,如五匹骏马,放蹄疾驰,奔槽饮水,更增添了南阳山传奇中的韵味,览物观景,引发出无尽的遐想。  南阳森林公园景观奇特,春夏秋冬,或春风轻拂,或金阳似火,或云雾缭绕,或烟雨蒙蒙,景色各异,气象万千。雨过天晴之时,这里积云覆盖,天山相连,登上山顶,俯视峰下,云海翻滚,群山露巅;傍晚站在老土地、天马山之巅,极目了望,落日艳丽,层林尽染;太阳初升,群山沐浴金辉,林中绚烂多彩。  南阳森林公园景观主要以马尾松、杉木、柏木林为主,在针叶林中混生着麻栎、栓皮栎、桦木、凌树、枫香、野樱桃等,还有银杏、杜仲、楠竹和箭竹、杜鹃等灌木丛。可分为:“人工马尾松纯林景观”、“人工极木纯林景观”、“人工柏木纯林景观”、“人工华山松纯林景观”、“人工银杏树纯林景观”、“人工柏林马尾松林景观”和“针阔混交林景观”走进茫茫林海,令人回归自然。林中花开四季,草木为园区增添了芬芳和色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得胜镇北山寺

得胜镇北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得胜镇北山寺    得胜北山寺亦名北峰院,位于平昌县得胜镇。东北接壤通江,西北依抵巴州,距平昌县城40余公里,距县城60余公里,占地二十余亩,海拔810余米,寺东、西、北面为悬崖绝壁,南面地势平缓。寺周岩下树木繁茂,有古树松柏、楠木、菩提、摇钱等灌、乔木数种。  据《巴州县志》载:“北山寺,在县东得胜场,僧慧悟始建,花竹荫森,足资游憩。”此寺为什么被《巴州县志》记载呢?因民国以前平昌属巴州县管辖,故记入《巴州县志》。该寺清初遭兵燹,康熙年间复修缮二教寺改名北山寺。现存寺院及壁画乃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雷自然和尚筹资继建的。  北山寺是冷兵器时代兵家必争的军势要地,明武宗时农民领袖兰延瑞、鄢木恕就在此地起义,张献忠入川以得胜为重镇,一度屯兵于此,清白莲教农民起义军也以此为据点。这些历史在寺内存碑铭文中均有记载。  在近代,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0,红十一师、九十师、八十八师、九十师先后在这里设立过指挥部。1933年10月-总指挥在此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制定了“宣达战役”作战计划。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曾在这里指挥“宣达战役”及以后的反“六路围剿”战役,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回林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回林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