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诺水洞天景区 | 诺水洞天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诺水洞天景区 |
佛头山森林公园 | 佛头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佛头山森林公园 |
平昌巴灵台 | 平昌巴灵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巴灵台又称巴灵寨,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灵山镇,处三巴(巴东、巴西、巴中)腹地,主峰海拔760余米,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最宽处约25米,最窄处仅3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面峻峭,由巨石垒成,山顶突起如台,远观形如天马,素有“铁打巴灵寨”之称。清时修起一座石拱桥,连通两座石山合为灵台。置身高高耸立的灵台之上,仿若位于天地中心,与天神距离最近,正如古诗所云:“峥嵘峭壁接青天,乘兴登灵意豁然”。正如古诗所云:“峥嵘峭壁接青天,乘兴登灵意豁然”。巴灵台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山,系米仓古道的重要节点、古巴国祭天遗址。 巴灵台现有七座殿宇:玄祖殿、药王殿、二郎神君殿、大雄宝殿、弥勒佛殿、斗战胜佛殿、观音殿。现有佛像:观音像、玄祖像、药王菩萨像、鲁班像、土地神像、二郎神君像、佛祖像、财神像、玉帝像、王母像、地藏王菩萨像、齐天大圣像等。景区内花房子、家昌墓、吴家大院等5处文物古迹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丘普墓、冯家坝佛塔、桃石坎摩崖造像等11处文物古迹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巴灵台因清朝乾隆庚辰恩科举人、房山县令吴道凝撰写的《巴灵台赋》闻名遐迩。 主要景点: 一、比丘墓 它是民间较为少见的单体墓葬。因墓葬外有一个大的牌坊,当地百姓称这里为“牌坊梁”。古墓始建于明朝,清乾隆年间几经修缮,文革中虽遭破坏,但时至今日,保存还算完好。墓内安葬着明朝洪范高僧普文大师,古墓内中间的是“舍利塔”。古墓牌坊古朴、高大,牌坊的顶部已被破坏,下方的石狮虽然被砸坏,缺失了双腿支撑,但整座石狮还是屹立不倒,足见古人工艺精湛、智慧过人。 二、长宁寨、关楼 整个长宁寨呈长蛇状屹立在灵山镇民意村后山。寨上既有5道保存完好的古寨门,又有红军时期留下的战壕工事,更有“陈珊堵西河”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此处。长宁寨的5道古寨门究竟建修于哪个朝代,起什么作用,还未来得及考证。 据说“陈珊堵西河”是一出历史剧。明朝初年,在长宁寨建立了五座石寨门,防止“朱贼子”来犯。武状元陈珊为了抵御敌方的进攻,在一次狙击“朱贼子”的战斗中,站在长宁寨尾寨门上,手端800斤铜炮,炮打金崖寨,威震敌胆。在民间广为传颂。 陈珊是巴灵台下陈家坝人,武举出身,力大无穷。一炮击中对面金鸭寨下碾盘上的石碾和木桩,来犯之敌吓得魂飞魄散,掉头逃离,再也不敢冒然侵犯。从此以后,“陈珊堵西河”的故事千古传扬,当地村民筹资修建关楼以示纪念。 三、石三丫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来到灵台下,必经石三丫,丫口有一土地庙,对面就是石三泉。此水甘醇可口,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滋润着山下的乡民和山上的僧众。相传山上的主持为了保护这股山泉,派了石三和尚专悟此水。石三和尚忠于职守,驻守此地与土地菩萨相伴30余年,早点灯,晚烧香。他的虔诚感动了上苍,山泉越来越大,水质越来越好,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人们为了纪念他,将此地取名石三丫,此水取名石三泉,对面山梁取名端公梁。如今时常有人在此挂红打火炮以示纪念,尤其神奇的是在缺医少药的文革年代。盛传药王显灵,山上百草都是药,石三泉水可治病,方圆百里的人们成群结队上山提神水、采百草,以求身体康健。 四、巴灵大院 巴灵大院,古称李家大院。背依长宁寨,与巴灵台相连,整个院落古朴自然,历史文化厚重。相传,李氏蜀王始祖李音是唐太宗李世民第6子。高祖最初因遭嫉妒被免去王位,贬徙巴州为民,隐居巴州北门二里。传承至22世李应隆,为避明初兵乱,逃隐到巴灵台民意二教寺白士坪落业定居,五房熬祖后裔居住在草坝场李家大院,是文武世家,有明朝甲国学士李祉,诰淑德堪钦;大清光绪皇清例授李怀莲为将士佐郎;李亚西原于重庆海军军官大学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深造,1978年任台湾警备司令,1982年任台湾海军司令,不少历史名人汇聚此地,有李涛墓联赞“长宁耸萃钟仁杰,刺溪荣洄兆地灵”。 |
诺水河 | 诺水河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境内,幅员450余平方公里,海拔500——2088.6米,主要景点集中在诺水河畔,临江峡谷,空山天盆,麻坝石林等四大片区。 它紧邻陕西汉中,东有“秦川锁钥”护持,西与“剑门蜀道”相连,境内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险峰兀立,怪石丛生,关隘、峡谷、飞瀑、暗河比比皆是,大致可分“诺水洞天 ”、“临江丽峡”、“空山天盆”、“麻坝石林 ”四大独立景区,呈弧形分布,与毛泽东同志誉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首府通江县城构成一条环形风景线,堪称秦巴山区第一胜地。 诺水河,发源于陕西省南郑县,两岸群峰耸峙,壁陡如削,沟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洞、林各呈姿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令为观止,数以百计的地下溶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宏大深遂,诺水河畔,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独特,雄壮绝妙,奇趣多端。 诺水河景区现已向游人展示的: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的仙人洞;有琳琅满目奇幻景,地下宫殿的狮子洞;有精湛艺术自然成,艺苑仙宫的楼房洞;有民间奇观地下城,仙山琼阁的中峰洞。游客所至,赞叹不已。 临江峡谷方圆12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60多处,10里主峡,峡宽5—25米,深700—1000米,峡谷两岸,陡壁如削,峡底河水奔涌,形成数十处瀑布,峡中观景,上有一线天,下有一线水,鸟在头上飞,水在脚下流,游在峡谷中,味在其中寻。峡区古藤缠树,林茂似海,数万亩原始生态,地老天荒,古树参天,四季长青,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两岸猴声啼不尽,金鸣展翅啼长鸣,又增加了峡区的一番情趣。初查,峡区有猴各余只,稀有的金丝猴,白猴也时有发现。 区内的手爬岩,白山、南天门更显其雄奇,为旅游者再添情趣,游人到此,流连忘返。 与峡区相接的是海拔1200余米的空山天盆景点区,奇特的岩溶地貌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空山又是前国家主席-指挥的著名“空山战役”,遗址纪念地,红军洞、将军树、五十里战壕迄今犹存。盆中,孤峰四座,卓然玉立,遥相呼应。峰高120—140米,山体内形成无数个蜂窠状溶洞。盆周,万山环列,137个山峰,峰峰是景,挂宝岩、五佛观榜、绣旗山等各俱特色,春夏满山杜鹃,晚秋,遍山红叶,冬天银妆素裹,空山终年云蒸霞蔚,景色变幻无穷。 诺水河景区,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内有脊椎动物145种,国家保证动物14种,观赏动物93种,医药、科研动物38种;有植物资源158种,珍贵树木以红豆、银杏、香樟、楠木等14种,有中草药资源达1436种。诺水河又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九湾十八包”,数万亩耳林、耳山把诺水河风景区装点得更加美丽壮观。诺水河景区一九八六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除上述四大独立景区外,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还分布着众多历史古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古迹有: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栾巴寺巴人文化遗址,千佛岩、白乳溪唐代摩岩造像,历代军事要塞得汉城,川陕楚白莲教大起义兰号义军大本营麻坝寨,汉代乌龙玉墓碑群等等。诺水河 |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国有空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的米仓山东段南缘,与陕西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接壤。公园总面积11511公顷,辖空山坝境内的刘家寨、簪子岩、挂包岩、猴子峡、椒园子、五大景区,由地貌、生物、人文、天像、水体五大景观组成,景点共56个,其中一级景点5个,二级景点11个,三级景点15个,四级景点25个。是川东北地区生态观光、避暑度假、启迪寓教、登山探秘等多功能的生态旅游胜地。 空山坝:红军战斗遗址传播最早之地。民国《续修通江县志稿》记载:栾巴真人建栾巴寺(南坝寺),颂佛读经,传播佛教文化。清嘉庆五年置场镇,建五神宫,集宫、殿、楼阁于一体,民间皮影、龙灯、狮舞、评书等文化活动十分活跃。 1932年红四方面军进驻空山坝,在徐向前总指挥的指挥和部署下,与国民党田颂尧部展开了浴血奋战,取得了“空山大捷”的重大胜利,为反“第三路围攻”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空山战役遗址”、“将军树”、“李先念骨灰撒放区纪念碑”、“先念纪念碑”、“红军战壕”、“红军洞”、“军事会议遗址”等红军文物历历在目。红军精神鼓舞了空山人民一代又一代。 1933年3月至6月,军阀田颂尧纠集38个团,近60000人马,对刚刚建立的川陕苏区进行“三路围攻”。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与敌顽强战斗。6月上旬,红10师、红11师、红12师和红72师,在空山坝一带,集中力量采取断敌后路,分割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的激战,歼敌7个红军洞团,5000余人,溃敌6个团,取得了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捍卫和巩固了苏区。 空山坝战役遗址保护区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红军80里战壕和“红军洞”。当年红11师政委李先念为老百姓保护下来的核桃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国家主席亲笔题写了“空山坝战役遗址”,现刻碑立于空山坝中。 主要景点 空山天盆 “天盆”中央,有四座孤峰,卓然玉立,遥相呼应。中峰高约120米,方圆面积约5000平方米,四壁如削,峰顶古松苍劲,野花遍地,内有溶洞,刻有古人题词:“第一洞天”。另一峰高约140余米,方圆面积6000余平方米,四壁陡峭,荆棘丛生,整座山体是一个蜂窝状溶洞,东西南北均可进出,人们戏称“蜂窝公园”,内有古人题词“第二洞天”。一九三三年曾是红军的营地,故当地群众又称它为“红军寨”。其余两个山峰,一名“茨竹包”,山下有一农家小院是红四方面军“空山军事会议”的遗址,这次会议提出了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的军事路线,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名“扑地莲花”,由六个陇帘组成,面积约3万平方米,远观如一朵青莲,盛开盆中。这四座孤峰,交错排列,构成盆中的主景,盆底四周则长江了石芽,其中,以东北面的“面佛朝天”最为壮观。该景点长2000余米,宽300余米,大片石牙沿坡排列,高者5--6米,矮者1--2米。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观,一石一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空山天盆”的地表深处,的确是空的,山坡上有许多深不可测的地窟窿,即使山洪暴发,洪水也会在瞬间消失。进入林区的大石缝得无影无踪。有趣的是,在龙池村有一个水洞,地下水位永远与洞口持平,雨季不会外溢,旱季也不会下降,当地群众称它是空山的生命源泉。“空山天盆”的四周,万山环列,一百三十七个山峰,峰峰是景,各具特色。 挂宝岩 挂宝岩雄踞天盆北部,海拔2088.6米,是通江诺水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峰。顶端圆如珠宝,中间主峰突出台匾额横竖云端,匾额中间野草丛生,藤蔓盘结,绣成状如花环的两块元宝,五彩缤纷,微风指动,使人眼花缭乱。顺匾额两测,各有一石笋,高二十余米,直径三米许,成一拱形圆门。从拱孔入内,有崎岖古道,登临峰顶。峰下有一个五千余平方米的湖泊,水平如镜,深不可测,久晴不涸,久雨不溢,湖水清洌异常,名“净水塘”。 五佛观榜 五佛观榜位于挂榜岩西北,五峰之巅,各有一座高大的怪石,仿佛是五个头戴僧帽,身披袈裟,神态自如的圣僧在仰观挂榜岩上的匾,因而得名。 插旗山位于天盆西部。迎面陡起,长约一千米的山岗上,突起大小五个山包,前抄后复,距离大体相等,青松盖顶,皱褶分明。微风吹动草木,形如五面绿色乡旗迎风飘扬。山上两侧,有红四方同军留下的长长战壕。 七星灯 七星灯位于空山天盆南部,在方圆5平方千米的山岗上,突起七个高低不等、形态各异的小山包,高者约120米,低者仅80米,形似农家使用的旧式照明灯。由于山包生长着茂密的枫相树,金秋时节,枫叶似火,七个山包的阳光下,宛若七盏红灯,在万山中闪烁,十分壮观。一灶三锅位于空山盆地南面,有一座小山,形如农家土灶,上面有三个圆坑,状若锅形。大者底平七千平方米,深三十米,叫大锅;中者底平三千五百平方米,深二十米,叫中锅;小者底平二千平方米,深十五米,叫小锅。并有三个灶门,每个灶门侧都住有农户。锅之四周边缘及灶面上青松茂密,其灶其锅形仓库一个博大的体育场馆。 |
白衣古镇 | 白衣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衣镇古称柳州,又名白衣庵,位于平昌县东的巴河岸边。“太阳出来照东门,巴河有个柳州城,柳州城里出美人。”这首民歌所说的柳州就是白衣镇。传说又叫“美人镇”。 白衣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史料载,始建于秦汉时期,方圆十余里为古柳州遗址。因古时河边有四五人合抱的柳树,绿荫遮天,覆盖古镇,巨枝十数丈,延伸到河对面,行人不假舟楫,可从大树枝上来往,柳州因此而得名。明、清设永睦县。清嘉庆年问因发生一起谋夫案而降格永康镇。清咸丰年间遭火焚,唯白衣观音庙幸存,故俗称白衣庵。清光绪年间,奉旨重建,取样皇宫,大兴土木,动用州、巴两河十三年河道税银,并在各省募捐银两十万,在全国调集能工巧匠,耗时十年,建成规模宏大、气象非凡的六庙三宫和庞大的吴氏宫邸,雄伟的节孝牌坊,魁星点斗,浑然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雕梁画栋,轩榭楹联,格调高雅,文武百官,社会名流,广留墨宝,熠熠生辉。白衣古镇以其精深厚重的文化底蕴,众多别致的人文景观和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名噪巴渠。 清嘉庆年间出生的白衣庵学士吴德溥,以同知分发贵州,他在贵州平定苗乱后,光绪皇帝召见,问及他的出生地时,吴德溥风趣地吟诗答曰:“小0台照白衣,凤凰展翅扑蒙溪,鲤鱼趿子回头望,步步登高上云梯。”这既道出了他的出生地,又赞美了白衣的风景。吴德溥四句言豢,光绪当即赐皇马褂,并赐姓“格鲁吉达”,旋擢按察使,署云南布政使。 白衣古镇昔日的辉煌已成历史。然而青石小巷、青瓦屋面、残存的戏楼、斑驳的风火墙、旧损的百寿图……都在诉说着古镇的沧桑,都成为历史的见证和令人目睹的历史文化亮点。白衣镇周围的山,重峦叠嶂,钟灵毓秀,曲曲环绕,清且涟漪。四周有凤凰山、龙翔山、黄鹤山、牛脑山、钟佳山五山环抱,古镇自衣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一朵硕大的青莲中。清澈明净的巴河恰似一条玉带绕镇而过,辽阔的沙滩一马平川;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河面上帆影点点,百舸争流。镇上宫殿庙宇鳞次栉比,祥云笼罩,古木葱茏,瑞气缭绕,市场繁荣,车水马龙,为巴河下游的通商口岸和旅游胜地。 |
光雾山 | 光雾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光雾山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北部,距县城70公里,到陕西汉中市70公里,主峰海拔2500米,景区面积400余平方公里,气势雄伟辽阔,地形复杂,峰峦迭嶂,峰林俊美,洞穴幽深,山泉密布,云蒸雾绕,林海浩荡,胜景众多。古珍稀动植物为国内名山之首,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元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9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三十二梁 | 三十二梁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十二梁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云台镇和青凤镇境内,紧邻巴达高速青凤互通口,距离平昌县城20公里,主要包括千佛山、马垭风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总面积25.5平方公里。景区三面环河、山水相依,内有大小山峰三十二座,松海浩荡,云蒸雾绕,花香鸟语。始建于唐代的千佛殿,古韵悠长;见证科举的刘家大院,古朴端庄;历经300多年沧桑的蔡家大院,如今保存完好。近年来,通过种植万亩七彩林、5000余亩芍药花海、万亩生态茶园、10公里樱花长廊等,景区成为巴中、达州乃至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游客观光旅游、赏茶品茗、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 |
王坪旅游景区 | 王坪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坪景区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景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和王坪新村。其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唯一为红军烈士修建的陵园,也是全国最大的红军集墓,现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电话: 0827-7550339/0827-7223418 沙溪镇 通江县辖乡。民国置沙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60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大城、苏坪、红云岩、龙转坪、大林坡、彭家岩、水磨沟、秦家院、王坪、桑丝坪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坪烈士陵园和巨幅石刻标语“-全川”。.…… 详细++ |
驷马水乡 | 驷马水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驷马水乡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口水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依托湿地体验、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新型工业的水乡文化旅游之地,以孝道文化、水岸人家风情为基点,建设而成的孝道文化园、水上游乐园。主要景点有清洁能源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孝道文化园、驷马国家湿地公园。 |
平昌南天门旅游景区 | 平昌南天门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天门旅游景区位于巴中市平昌县五木镇,距巴达高速驷马互通口25公里、平昌县城30公里,幅员18.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5平方公里,系米仓古道重要节点、川陕苏区军事战略重地。景区集山地运动、道教养生、红色旅游于一体,主要由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双河生态园两部分组成。南天门旅游景区景观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景区内分布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旅游商品共8大类、15亚类、27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且组合良好。 |
皇家山风景区 | 皇家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皇家山景区位于平昌县西兴镇皇山村、白龙村、五童村、光明村和土垭镇晨光村境内,幅员面积12.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6%,是集翻山铰子文化体验、茶旅康养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现为4A景区。 皇家山山峦起伏,松林密布,库、塘、河交错其中,素有“九弯十八沟”之称。清晨,袅袅云雾漫迹山间,淹没山脊,突兀的山峰似孤岛耸立,形成稀有的低海拔云雾景观——皇山云海;太阳跃出云海,在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作用下,穿过云雾的阳光,在庙儿梁一带形成稀有的天象景观“旱莲花”。 皇家山自明清以来就盛行种茶,20世纪70年代后大力发展茶叶种植,6000余亩茶树依山就势绵延起伏,似跳跃的琴键,在大自然间演绎着茶韵天籁。茶园土壤富含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茶叶“香高、味浓、耐冲泡、口感舒适、耐人回味”,被中国农科院论证为有机茶,并多次荣获国际、国内茶博会金奖。2016年,经过大众投票及专家评审,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国合作经济学学会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授予皇家雀舌有机茶叶园区“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 称号。 景区内巴人文化、长安古道文化交融,孕育诞生的民间舞蹈《翻山铰子》,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西兴镇翻山铰子艺术团团长吴华德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传承人。 |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和沙溪王坪村。旧址包括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红四方面军烈士墓。 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革0据地进入四川,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开辟了川陕革0据地,之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就设在通江县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原来是文庙,始建于明代末年,有前厅、大厅(启圣殿)、左右厢房、棂星门等多处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当年-、王树生等在此办公和居住,总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指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的军事斗争。现在在这里建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陈列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与总指挥部旧址相邻,原来是建于清朝中期的学宫,分左右两院、前后两院,相互连通,建筑全是木质,保存也较完好。 红四方面军烈士墓位于通江县沙溪王坪村,距县城20多公里,建于1934年,安葬着3800多名红军烈士。墓碑呈四方形,高4.2米,碑身上端饰有镰刀斧头图案,碑额横刻有“万世光荣”四个大字,碑中间刻“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十一个大字,两边还刻有“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的联语,这块墓碑是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江以后,革命群众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下来的。(国家文物局) 1.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西外延1.5米至围墙,向北外延3米至围墙,东至总政治部旧址占地范围外墙,南自戟门主体外延5米至红军广场。 建设控制地带:西至围墙界外延20米,北至北环路列宁公园围墙,南至诺江大道。 2.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保护范围:西至总指挥部旧址外墙,向东外延3.5米至围墙,向北外延20米至围墙,南以南殿外延5米至红军广场。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围墙界外延20米,北至北环路列宁公园围墙,南至诺江大道。 3.红四方面军烈士墓 保护范围:东至烈士陵园牌坊,西至英烈墙,南、北至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
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 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平昌县境内,涉及县内的镇龙镇(县境东北部)、江口镇(县境中部)和白衣镇(县境南部),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其中,镇龙镇14.2平方公里.佛头山3平方公里,白衣镇8.4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31995亩,森林覆盖率达83.5%。 该公园于1995年经四川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6月,平昌县林业局委托四川省中林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对镇龙山森林公园实施可研论证;2003年8月,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与省森林公园管理处对镇龙山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2003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了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内以保护现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出发点,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突出森林景观、佛教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表现’‘美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景区。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岭秀雅,溪河婉曲,森林浩瀚,季相鲜明,天象景观奇异绚丽。公园不仅山水灵秀,且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悠久。贯穿公园全境的川陕古骚道,建于秦汉、兴于明清的古镇以及石雕极为精美的古墓群、古民居等等,不胜枚举。 镇龙镇境内的五峰林场有茂密的人工林和美丽的天然林,漫山遍野堆绿耸翠,沟谷溪畔郁郁葱葱,山体雄浑,皱褶扭转。站在高处俯瞰,顿生山舞龙蛇、峰为泥丸之美感。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54座,其中有5座山峰呈五角形分布,形成“五龙捧圣”的景象。 公园内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在五峰林场分场300米的空山坡上,有一段长40米的小道,人行其上咚咚作响,轻踩轻响,重踏重鸣,五音谐和如天籁之音。在该场东北角的五龙湖,湖面曲折,形似卧龙,湖水浩瀚,倒影迷人。在贾壳山晴天的早晨,可以看到跳跃的日出;晚上,可以看到多姿的月亮;多云天可以看到厚积的云海。 公园内还有许多奇特景象。空山幽谷中可听到罕见的珍异蛙—弹琴蛙叫,虫韭鸣声音阶成韵,其音清如弹琴,故名弹琴蛙。 花石坪奇石满坡,中华石、香炉石、刀币石、奶头石……比比皆是。密林中隐有相连的两池,名为鸳鸯池,池水清澈,林雾飘绕,绿树侧映,颇有灵气。景区内石雕精美的古墓群是,一大奇观,从中可以领略古代艺人工匠的智慧和技艺。其中以土船寨附近的武骑尉邓绍芳墓最为壮观,该墓区占地一亩多,分为三庭,前庭设桅杆置雄狮,中设高约8米的牌坊,精雕细镂彩绘人物、花鸟图案栩栩如生,精工焕彩,诗文楹壁,文光射斗,墓前约30平方米的拜厅,内墓庭育隆,面积约20平方米,正面中上横额浮雕再现家庭生活场景,墓廊浮雕精美绝伦,保存完好。该墓七人合葬,墓面积约100平方米。 江口镇 平昌县辖镇。县府驻地。1913年置江口镇乡,1939年改为江口乡,1946年建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1981年复江口镇。位于县境中部,巴河与通江河交汇处,街道呈三级阶梯。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5万。达(川)广(元)省道公路纵贯镇中心,县道公路幅射各乡、镇,巴河、通江河通航。辖新平、新华、建设、政法、人民、文化、小桥街7个居委会。有以建筑、建材、服装、包…… 详细++ |
雷辅天将军墓 | 雷辅天将军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雷辅天将军墓(巴州区) 雷墓,位于化成镇宋家碥村西500米,雷家衙门右侧100米,建于光绪三年,竣工光绪六年。坐北朝南,为土冢墓,封土为长条形,长10.5米,前宽7米,后宽3.4米,前有墓碑,碑前是牌坊,再前是化纸库、石狮一对。 墓碑为石质仿木结构建筑,5重檐歇山顶,底层为7柱、六开间,宽10米,高9.3米,厚0.8米、二,三,四层为4柱三开间,上层为2柱单开间。碑壁上刻有二十四孝、战当阳。石柱上刻有滚龙等高浮雕及镂空雕刻20余幅。下层当心间石壁正中刻有帝诰封武功将军讳辅天、字世义,号仁山,雷老大人,扬太夫人一位寿藏。左侧刻有光绪六年,诰授奉政大夫,特授南溪县正堂,前署巴州正堂,宗弟,乙垣雷尔卿拜撰的碑序。(见附1)又在次间和稍间的石壁上刻有五言诗二首(见附2)。 雷辅天墓园全景 牌坊为石质仿木结构建筑,四重檐山顶,底层及二,三层为4柱3开间,上层为二柱单开间,大门的正中上方,刻有光绪六年皇帝圣旨一道(附三),门柱正门,左刻文官,右绘武将。外刻花卉,人物画10余幅。 . 化纸库为楼阁式,八角五层,顶有蹲狮。 一石狮一对在库前,高2.2米,左雄,脚踏绣球,右雌,足抚幼子。 其墓规模宏大,设计巧妙,刻工精细,是清代文化艺术之精品。 附录:碑序 从来,大英雄崛起铷大业,得大名,成大家,要必矢以大气,运以大才,载以大器,非幸致哉!仁山兄少先时,家不过中人,产三十余,仅博一衿,发迹綦难矣,乃与嫂夫人杨,昆勉同心,居积致富,田则东南其亩,室则西南其产。令嗣三人,俱亲教训,长豫动,成乙丑科进士,次豫发,中丁卯科武魁,季豫春、虽始游泮而膂力方刚,前程未可量。光绪六年,豫动任固原。右营游府,即补参将。兄沐覃恩,诰授武功将军,嫂亦诰授夫人,簪缨维世,袒授充庭,非大英雄之有志竟成者欤!年六旬,亲督工建寿藏,谋虑之远若此。嗟乎!擎天立地五百年,应名士之生,水尽山高千万载,留君子之泽。文人而此铭,亦笔墨之光也:庶免谀慕之讥乎! 巴州正堂雷尔卿撰。保宁政学南江文生雷泽荣书。大清光绪 六年岁次庚辰伸春月二十六日。 附二:五言律诗(二首) 清晨入古寺,初日猗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耳锤磬音。 甲子科举人,候补县正堂雷正溶题 2、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睛开万生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滑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山。 丁卯科举人即补县正堂雷文渊题 附三: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同:宠绥咽爵,式嘉伐阅之劳,蔚起门风,用表庭帏之训。尔雷世义,乃陕西尽先参将,固原提标、右营游击雷豫动之父。义方启后,悫祇光前,积善在躬,树良型於弓冶,克家有子,拓令省於韬铃。兹以覃恩赠尔为武功将军,赐之诰命。於戏!策府之徽章,荐承恩泽,荷天家之庥命,永贲泉垆。 制曰:怙恃同恩;入子勤恩。於将母赳桓著积,王朝锡类以荣亲。尔杨氏,乃陕西尽先参将,固原提标,右营游击雷豫动之母。七戒娴明,三迁勤笃,令仪不惑,早流珩瑶之声,慈教有成,果见干城之器,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於戏!赐龙纶而焕彩,用答劬劳,被象服以承庥,永光泉址。 光绪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石匾上沿正中刻玺 本文来源:《巴中县文化志》 保护范围:东自土冢边缘外延20米至田边埂子,南自墓碑南侧边缘外延10米,西自镇墓狮边缘外延20米至黄梁树田边埂子,北自墓碑北侧边缘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
平昌小宁城 | 平昌小宁城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城位于平昌县荔枝乡杨柳村。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绝壁,三面环水,东有小径通山顶,平昌县城至邱家乡公路经城东山脚而过,城东有北垭岩,西有罗城岩。从东向西是石铸固城,从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岩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东北面设有渡口,可通报敌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负责漕运。北垭口兴有小场,营有栈房和商店。南宋战乱时期,入城要经店主通报或响箭发出信号,得到州官允许方可进城。四周城门双层,戒备森严。只有东门沿石级而上,一路可通。但镇守更严,必经三关,层层盘查。城上筑子午两城,内为子城,岩高约五丈,城高约二丈,环围约三里。外有午城,岩高十余丈,环围约六里。子午两城均为方石所垒。东西南北,内外四门,城楼高悬,威严壮观。城中央建有三进口衙门,并有庙宇、寺院(钟鼓楼)、寨栅、较场、粮仓、炮台、碾房、古井等。 平昌小宁城 在离城十里外的小宁山、稳峰山(今碗山)、石城山、卧龙山(今大山寨)、吕家梁、新四坪等险要关隘之地,八方建寨。这样使小宁城拥有东南环山,西北阻水的地理优势,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宋淳祐年间筑小宁城时,曾聚众数千人开凿白垭口,改造河道,固护城周。由于处在战乱时期,长达九年未成,故今名九年垭。现在其城虽废,但当年修建的炮台、校场等至今尚存。城上还保存有三处石刻。 清《巴州志》称: 平梁城四周皆山,而小宁城更三面环水,尤为险阻可持,特不及其宽广耳。岩疆有所澳区,令人气壮神王(旺)……西有平粱,东南有小宁,两城屹然,实为州境保障。以此见前人创造之功所利赖者远矣。 小宁城始建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竣工于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历时四年,由知州谭渊,都统制张实、李忠任主持建造。根据西门右侧石壁上南宋淳祐乙酉年所刻《小宁州记》载: 宋淳祐乙巳,制置使余(玠)侍郎遣都统制张实总师城巳为兴复之基。主兵监修总管:刘汉立、谭渊。钤辖:张虎臣、陈兴。路分首:友端、权旺、崔舜臣、刘成。路将:刘文德、徐昕、安忠、巩琦、孟俊、徐立。拨发壕寨:王成、汪仲、李德。这证明此寨在南宋淳祐年间是一处抗御蒙军的战略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