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阿坝 >> 若尔盖县

若尔盖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若尔盖湿地

若尔盖湿地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若尔盖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9′--102°59′,北纬33°25′--24°80′,总面积16670.6公顷。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地处黄河、长江上游,其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   区域特色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区内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 ,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初步调查,区内植物(包括菌类)有207种,其中星叶草、冬虫夏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有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胡兀鹫、秃鹫、大天鹅等30多种,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周边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四周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接壤。距兰州533公里,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马尔康330公里,南距成都596公里。人口6.41万人。每平方公里6142人。   地形简介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县内,若尔盖县地形复杂,海拔3400米以上,群山环抱,东西与南北最大距离约150公里,土地总面积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植被以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的草原为主。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丘陵起伏,谷地开阔,河曲发达,水草丰茂,适宜放牧,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为纯牧业区,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也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属河曲马品系的唐克马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西部草原是半农半牧区,有耕地8万亩,适宜种植一年生农作物,以青稞为主,其次有小麦、豆类作物和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和亚麻,还出产少量苹果和花椒。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1139.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23.22万立方米,主要有冷杉、云杉等树种。原始森林与雪山草地,河谷农业交相辉映,草地连绵,积水成沼。   主要水流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河流弯曲摆荡,蜿蜒曲折,牛轭湖星罗棋布,独成一湾风景。

格尔底寺

格尔底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郎木寺”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的-上。因为这里是川甘两省交界的枢纽,古有“南番中心”之称,藏传佛教寺院是这一地区的核心,故称郎木寺。  现在的郎木寺分别有两大寺院和两个清真寺。一个为四川寺院(当地人这样称呼),名称叫“达仓纳摩格尔底寺院”,简称格尔底寺,系四川阿坝地区格鲁派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之一,辖有18座分寺,现有僧人500左右。另一个为西北寺院(当地这样称呼),名称叫“达仓郎木赛赤寺院”,简称赛赤寺。赛赤寺是西藏哲蚌寺的子寺之一,亦属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寺院。现有僧人360多人。四川清真寺与西北清真寺所在的村寨互称“西北甲科村”、“四川甲科村(现更名为回民村)”,均由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组成,约1100多人,信仰伊斯兰教。  神秘与清幽是郎木寺的双眼。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是这儿的主流。一年四季,南北对望的两大寺院佛号长鸣,“煨桑”(敬神、祭典)的香烟袅袅,弥漫山川,气势辉宏的寺院佛塔与峻峭飘逸的清真寺宣礼塔并坐于小镇的蓝天下,其韵其味叫人联想到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让人感悟佛教文化的宽容谦让和两种宗教文化在世俗生活中求同存异的风采。  四川的格尔底寺曾有许多希世宝物,大多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有一珍贵的宝物--五世格尔底-的肉身灵体。五世-出生于1681年,于1775年圆寂,享年74年。文革期间灵体被运到若尔盖县城,被几个信教群众发现后偷埋在县城的达龙沟山上。到1981年再挖出来时股肉还有弹性,无丝毫损坏,后请回格尔底寺,至今供于该寺金殿之中。民改前肉身灵体曾自然生长头发,寺内高僧大德们为其理发一次,从此再未生长。金粉抹面的肉体真身历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栩栩如生令海内外游客叹为观止。人的生命现象,是普天下最为神秘且难以-的现象,五世-的肉身法体让多少追求科学与生命的人敬仰、膜拜。  地址:阿坝州若尔盖县(位于四川、甘肃交界线旁,紧靠碌曲县郎木寺镇)  类型:寺庙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941-8225353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达扎寺

达扎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扎寺的全称为“达扎寺吉祥善法寺院”,位于县城东北部,距若尔盖宾馆约500米,是一个格鲁派(黄教)寺院。  达扎寺初建于第十一绕迥水兔年,即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由第一世达扎-曲吉.毛郎伦珠主持创造,距今已有338年的历史,历经七世-的主持和发展。  一六六三年达扎寺只是一座静修院,长住僧人只有十几名。第十四绕迥土牛年,即大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四世达扎-洛桑丹增嘉措二十七岁时与其兄弟索郎扎西把寺院从黑河和热河交汇处迁到现址,修建了大经堂、尊胜佛母殿等,创建了上部密宗院。殿内供奉的诸多佛菩萨像都由四世-亲手制故。寺里僧人严持戒律,精修各种佛法。瑜伽高僧辈出不穷,被佛教界誉为胜乐金刚道场,是信教群众朝拜的圣地。僧人也越来越多,寺院规模越来越大,各种法会甚多,给当地文化教育、传统科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六世-达扎-.格桑吉美丹贝嘉禅时,因修持极高,慎思明辩,通达显密各种经典,于一九五六年被西藏哲蚌寺封为“夏尔哇曲吉”佛位,名扬藏区。寺院现在开设了“三大扎仓”,即三大学院(闻思学院、密宗院、时轮学院)。  达扎寺的节庆法会甚多,著名的正月祈祷法会,藏语称“莫朗木”,在此期间有晒佛、观酥油花、转弥勒等法会。四月有“娘乃法会”,即闭斋法会。法会期间全体僧众要闭斋十六天,专修观音,记六字真言。七月有辩论会(说法节)、十月然灯法会、十二月禳灾法会、跳法王舞等法会。  寺院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既有藏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有汉武建筑风格,两者合二为一,规模宠大壮观。主要建筑有三大扎仓的经堂、达扎-的寝宫、寺院藏医门诊部、宗喀巴殿、怙主殿、犀甲护法神殿、时轮塔、菩提塔、尊胜塔、降魔塔,还有僧众住的禅院、转经房等。  寺内除珍藏有众多佛及菩萨像外,还有金汁抄写的《般若经》等珍贵经典,以及供有三千多年历史的佛祖像,高僧“”(藏文字母)字骨和印有六世-手纹的石碑等许多珍贵文物。  达扎寺院已对外开放,寺院有专门解说员,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对院内建筑、文物逐一进行介绍,为游客能直接简易地了解神秘的宗教文化提供了方便。  保护范围:以大经堂占地范围向东、西外延9米,向北外延5米,向南外延4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至周围转经房。  

花湖

  一、花湖简介  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在藏语中,“热”指一种名为“热”的经,“尔”指部队。因当年吐蕃国征服此地时,出兵前念了一种名为“热”的经,故以“热尔”名之。热尔大坝上有三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花湖因水中盛开妖艳奇异的不知名小花而得名,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平坦的湿地草原,花湖四周数百亩水草地就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黑颈鹤为主,可以走上浮桥,陶醉在湖水和鲜花的美景中,与水鸟嬉戏,寻找黑颈鹤的足迹。  二、民俗  当地的婚嫁风俗,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夫权;彩礼简单,朋友们每人出一袋青稞就是酒席了(农区的,不是牧区;朋友结婚时,也同样出一袋青稞,也就算是红包,很实在);第一个老婆是父母之命聘的,还有喜欢的可以自己娶,父母不再干涉(当地人很少超过2个老婆,说是太多家里就搞不定);一个老婆可以生3个孩子,再多的话计生委就要管了。  三、路线  交通:山高路远,自驾车或包车前往,可沿途欣赏黄河第一湾。也有班车直达若尔盖,成都茶店子客运中心站发车,大约需12小时。成都茶店子客运中心站电话:87506610。每天上午有7点和7点20两班,参考票价81~88.5元一人,视当时出车的档次而定。  门票:花湖10元,不要妄想逃票,守门人有上了膛的-,且到处是藏獒。可以作讲价的努力,比如说,22个人买20个人的票,但不要抱太大希望。(现在已经是20元,但人多不要票可以少一半。景区大门修好之后,可能会涨为:60/人;月亮湾,停留一秒拍照,马上就有红袖笼前来收费:10元/人)  住宿:视时间安排,可住若尔盖县城的宾馆,标间价格从100到380不等,人多的话,50一个的也有。想拍落日或朝霞的人可住在花湖的帐篷宾馆,条件一般,收费也不高。湿地气候比较阴冷,加上高原气候多变,要注意保暖,最好自备睡袋。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简介  红原-若尔盖草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红原县和若尔盖县境内。这里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草原声名远播海内外。  大草原南部鹧鸪山巍然挺立,山顶积雪气势雄伟;原始森林与雪山草地,河谷农业交相辉映,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境内有优美动人的“九曲黄河第一弯”。著名的草原有热尔坝大草原、松潘草原和红原草原几处,聚集了白天鹅与梅花鹿等大量候鸟和野生动物,景点有养鹿场、太阳湖、白洼寺院、达格则寺院等。河流弯曲摆荡,蜿蜒其间;牛厄湖星罗棋布,独成一湾风景。大草原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是川西北大草原上风光的一颗璀璨明珠。  红原-若尔盖大草原是藏族游牧民聚居的地方,红原藏民礼俗是长幼尊卑,事事敬神,见尊长朋友要敬献哈达。这里风光民俗独特,金碧佛教寺院依山傍水。六至九月的大草原天高气爽,日出晨曦,帐篷点点,炊烟缭绕,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漫野,牧歌悠悠,鸟翔鱼跃,牧归晚霞,风情醉人。  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草地中星落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  草地游览内容丰富,可赏草地风光,听牧歌悠扬,可垂钓黄河鱼野炊,可骑马驰骋草原,可观梅花鹿牧场,可去黄河九曲第一弯揽胜,可住怅篷宾馆,可去森林采撷野菇,也可去寺庙参观朝拜。    四川阿坝

黄河第一弯

  黄河第一弯  玛曲(藏语:黄河的意思),它是一个有着美丽名字的美丽地方  当黄河冲出巴彦克拉山谷之后,一改咆哮千里之势,在阿尼玛泽山和西泽山之间绕了一个443公里的大弯,形成了黄河第一曲——玛曲。站在玛曲的黄河岸边,看黄河凝重的流淌,那一刻的心情很难表述。黄河在玛曲草原的绵长回转,在高原人的心中却是人们对母亲河的留恋,之后,黄河母亲听到儿女的呼唤,百折回头又进入了高原大地。遂有了“天下黄河九曲十八弯”的首曲奇观。  我是一个从未到过草原的人,对我来说那是一片神秘、旖旎又陌生的地域。当我怀着一丝向往和好奇的心情双脚踏上这片陌域的时候,我发觉无论我怎么冥思苦想,都找不到能够准确的表达我感受的语言。我无言之时,它比我更沉静,只用满眼的绿,与天相接地环绕着我,如果无人相扰,那将会是永远……远远的是安静吃草的羊群、牛群,我可以听到周遭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却看不到一只鸟从我的眼前飞过;仰望蓝天,雪白色的云朵离我是那么地近,近的我似乎可以和它说话,这样的瞬间天地间的万物都显得空旷全无,自己只是一个生灵,渺小的不能再渺小……草原上的水域尽管不多,但是却非常有特色,它们几乎是静止的,一个小昆虫从水面飞过,似乎都会使它泛起涟漪;在玛曲连接天地的是盖着厚厚青被起伏连绵的群山,它们高低错落,穿插前后,相互呼应,彼此搀扶,环绕其间的公路如同一条浅色的飘带,蜿蜒流畅……山脚下白色和青色的冒着炊烟的帐篷、山坡上0食牧草的绵羊和牦牛为这独有的清旷世界描绘着属于它自己的语言。在藏区辽阔的大地上,无数雪山多被冠以神山而朝拜。原始的游牧民族(古羌族)依赖白色卵石敲击获得火种,从而演化出游牧民族对白色的崇拜。走过藏区你一定会看到无数的玛尼堆,尤其在一些神山和偏远的山乡,许多玛尼堆并没有镌刻“六字真言”,而白色的卵石则是不可少的,这是藏族对白色崇拜的具体表现。另外,这种被赋予神性的白石,还被藏族放置在自家的屋顶,以求保佑平安。由此引伸:白色有蕴涵着纯洁无暇、坦诚善良之意。圣洁的哈达自不必多说,每个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圣洁的哈达。  朝拜神山是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对自然崇拜的具体表现。在他们心中,绕神山转可以洗清一生的罪孽,可以在生死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甚而来世成佛。如在转山中死去,被认为是一种造化。因此,转绕神山的朝圣者总是年年不断,风尘仆仆。  藏区的湖泊,民间传说都是女性的化身,充分呈现了草原母系部落对母体的崇拜,他们认为这些湖泊不仅仅具有生育功能,更是人类及万物繁衍的生命之源。   

白龙江大峡谷

  纳摩大峡谷位于若尔盖县北部纳摩格尔底寺所处地带,距县城90公里。纳摩大峡谷紧邻四川境内的郎木寺,沿着小路向白龙江上游走,没多远就能看见。峡谷入口处挂满了彩色的经幡,向上仰望,有着坐井观天的幽雅,乱石岭峋的小路往峡谷深处延伸,两侧则是突兀的岩石。 进谷口的右面悬崖下有一个洞穴,洞口扁平低矮,洞口前经常有信徒烧起柏香,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女洞。从仙女洞出来,在洞口的悬崖上,还有神仙拴鹿的石孔、老虎纵身跳越山洞留下的三个爪迹、莲花佛的脚印、消灾三角匣、求子求女投石孔等等,整个悬崖上刻满了神奇的故事。仙女洞对面是盘龙洞,洞不大,洞内石板上清晰地浮着一条白龙,龙态习腾,温顺而祥和。从盘龙洞下来再向前,一个堤坝将溪流拦成一个小小的湖泊,湖内碧水如蓝,轻风徐来,微风不起。沿湖岸款步前行,越来越窄,转过峡谷就看到小溪的源头了。源头从崖两边几眼泉眼中潺潺涌出,当地百姓管这泉水叫“乃溪”(圣水),是白龙江的源头。站在石滩上向左上方看去,在险峻的山坡上有一个洞穴俯视着泉眼,居高临下,虎踞雄威,这就老虎洞。跨过源头再向里走,峭壁悬岩,危峰兀立,直冲云霄。石峰形态万千,有飞鹰崖、有鸽子洞等。 峡谷里面景色很不错,难度也不高,适合各种年纪和体力的人进行短线的徒步。  特别提示  这里海拔3600多米,上下楼有明显的呼吸急促感,一般人头一天晚上睡觉有一定的头疼,以后没事了,应该说高原反应不太明显。天气明显冷,山上风特大,夏天去的话要带一件外套,早晚很凉;冬天去的话要做好保暖措施,帽子、手套必不可少。  地址:四川省若尔盖县若尔盖县北部  类型:峡谷洞穴河流泉  游玩时间: 建议4-5小时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于格尔底寺景区内,通用格尔底寺门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阿坝铁布自然保护区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是世界上唯一种群——铁布梅花鹿(梅花鹿新亚种,也叫四川梅花鹿)的栖息地。位于若尔盖东北边缘,这里气候宜人、植被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理想的“乐园”。铁布梅花鹿的特点是身躯高大,在深红棕色中点缀着小而密的白斑,行动机敏,奔跑迅速,成群分布在保护区的9条高山峡谷内。现在区内天然植被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森林覆盖率为53%。保护区内除梅花鹿外,还有中华裂腹鱼、蓝马鸡、豹猫、林麝、斑羚等脊椎动物。  地理位置:位于若尔盖东北边缘。  气候特点:山高谷深,气候相对温暖,森林植被茂盛,山系发达,河流众多。  桂冠: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以保护四川梅花鹿及其栖息地为主。  联系方式:0837-2298081  官方网站:http://www.ruoergai.gov.cn/(若尔盖县政务网)  门票信息:无  景点介绍:这里的梅花鹿不同于台湾亚种、东北亚种、南方亚种的新亚种,称为“四川梅花鹿”。它具有体形大,尾短后足长,白色斑纹密且小,脊背两侧独有一行白色斑点等特点。保护区内山峦重叠,林木茂盛,白龙江由西向东横穿而过,是梅花鹿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九寨沟

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在四川省南坪县城西45千米处,与甘肃省相接,因有九座藏族村居于其中而得名。九寨沟呈人字形,主沟叫树正沟,呈南北延伸,南高北低,向北开口,其上有两条支沟,东名则查哇沟,西名日则沟。沟谷总长约50千米。其自然风景点都集中在沟两侧。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沟内串珠式的分布着108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虽深过数十米,但可直视海底。因水中植物种类和湖底沉积物不同,水色各异,涟漪多彩,晨曦或夕阳下,海中之倒影,更加明净真切,步移景异,妙趣无限。  九寨沟既是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是世界人类自然遗产。这里保存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色,有着自己的特殊景观。  九寨沟景区面积62平方公里,现游览区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景,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九寨沟景观分布在成Y型的树正、日则、则查洼3条主沟内,总长50余公里。主要有树正景区,长75公里,有盆景滩、树正群海、树正瀑布、双龙海、火花海、卧龙海等景点组成;日则沟景区,有诺日朗、珍珠滩、高瀑布三大瀑布,有镜海、熊猫海、芳草海、天鹅海、剑岩、原始森林、悬泉、五花海等景点;则查洼沟景区,有长75公里的长海和五彩池等景点;扎如景区,有魔鬼岩、扎如寺等景点。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 九寨沟

汶川特别旅游区

汶川特别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不仅山水秀丽,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生态、地质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及田园风情交相辉映,独具魅力。  汶川,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灾后重建迅捷而受到世界瞩目,它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为推动振兴汶川旅游产业,汶川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坚持“旅游统筹,全域景区,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旅游发展思路,以“世界汶川、水墨桃源”为旅游定位,围绕资源,文化,城镇办旅游,大力发展三精旅游,着力形成了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全域景区新格局。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包含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县映秀镇南方向约11千米处(北纬31°,东经103°24′)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昔日秀美繁华的映秀几乎被夷为平地。  震中映秀  映秀镇地处汶川县东南部,境内植被丰富,景色秀美,是川西平原进入阿坝州的门户,更是通往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必经之地,是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的交汇点,素有“西羌门户”之称。映秀作为“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如今保留着震源点、漩口中学遗址等地震原貌,并新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以纪念那悲惨的瞬间,免费参观。  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位于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了“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镇上古街林立,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三江生态旅游区  汶川三江生态旅游区位于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故称三江。瀑布、古道、桥梁构成一派原始好风光。景区毗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是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短程旅游风景区。-  交通状况编辑  至映秀古镇交通:  1、到都江堰后在客运中心搭乘到映秀的班车即可。  2、由成都茶店子客运站搭乘到映秀的班车。  至水磨古镇交通:  1、乘公交车:你可以在成都茶店子汽车站乘坐直达水磨古镇的汽车,每天有两班,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3点半,从水磨至成都的发车时间分别是上午8点和下午3点半,票价均为28元,全程用时1个半小时左右。  2、从成都火车北站乘坐到都江堰的快铁,约30分钟后到都江堰,然后乘坐8路或9路公交至都江堰客运站,搭乘前往水磨或三江的班车,30分钟后即可至景区。  至三江旅游区交通:  从成都火车北站乘坐到都江堰的快铁,约30分钟后到都江堰,然后乘坐8路或9路公交至都江堰客运站,搭乘前往水磨或三江的班车即可至景区。

黄龙

黄龙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风景区由黄龙景区和牟尼沟景区两部分组成。地表钙华是黄龙景观的最大特色。面积700平方公里。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并呈梯田状排列,仿佛是一条金色巨龙,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峡谷等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既以独特的岩溶景观著称于世,也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享誉人间。从黄龙沟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顶(海拔3800米)依次出现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在内的10余种珍贵动物倘佯其间,使黄龙景区的特殊岩溶地貌与珍稀动植物资源相互交织,浑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风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观”、“人间瑶池”的美誉。

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小金县东部,距成都市200余公里。四姑娘山主峰四川仅次于贡嘎山的第二高峰,四姑娘、三姑娘、二姑娘、大姑娘海拔分别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因这里的雪峰、森林、牧场、河流、藏家组成的独特景观颇具异域风情,故而有"东方的阿尔卑斯山"之称。  四姑娘山终年积雪,冰川绵延,雪山映衬着蓝天,意境幽远;景物倒映入清清的湖泊中,宁静安详;牛羊游走在茵茵的草甸上。怡然自得;山溪奔腾于茂密的林间,欢乐自由。四姑娘山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天,鲜花铺满山野,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夏日,层林在风中翻滚着漫天的碧浪;秋季,五彩的山林装点出一位盛装的新娘;冬天,银装素裹,山水凝固,万籁无声。  双桥沟景区  是人迹最多,最美的一条沟。双桥沟全长34.8公里,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可观看到十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景区分三段:上段为牛棚子草坪和长河滩,内有阿妣山,古猿峰,猎人峰,膺喙岩,金鸡岭,血筑墙垣,望月峰,舍心岩,牛棚子,长河坝等景点;中段为撵鱼坝,有人参果坪,沙棘林,尖山子,九架海等景点;下段为杨柳桥,有阴阳谷,白杨林带,日月宝镜山,五色山等奇景。  长坪沟景区  沟长29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三条沟中景观最丰富的一条。沟内16公里处便是四姑娘山。景区内有喇嘛庙,古柏幽道,沙棘树林,绝壁飞瀑,原野,藏族房舍,雪山,海子,枯树滩等景观。公路只修到距沟口约3公里的喇嘛庙,往前只能骑马或步行了。  猫鼻梁  位于长坪村沿公路上行7公里处,是拍摄四姑娘山日出日落的好地方。  锅庄坪  位于长坪沟和海子沟之间的一个青草丰美的草坪。每年农历五月初四的转山会是当地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届时会举行祭祀山神,对歌,赛马、篝火晚会等活动。  海子沟景区  全长19.2公里,面积126.48平方公里。沟内有花海子、浮海、白海、蓝海、黄海等10多个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天以及层次分明的四周山色倒映湖中,清新宜人。海子沟边成群的高原黄鸭伴着林中飞鸟那如美妙音乐般的啁啾在水面嬉戏,让人冥想此海子的灵性。湖中现存的无鳞远古鱼类是今天人们了解这块土地的活化石。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日隆乡境内  类型:国家公园山雪山冰川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天  电话:0837-2791063  官方网站:http://www.sgns.gov.cn/  社交帐号:  开放时间:  淡季(12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00;旺季(4月1日-11月30日)7:00-17:00。  门票信息:  双桥沟门票150(含观光车),长坪沟门票90元(含观光车),海子沟门票60元。  

大禹祭坛

大禹祭坛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历代都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大禹治水的历史就是从岷江开始的,作为江源岷山导江的第一人,他创造了独有的治水方式、体系和理念,形成了“上善若水”,尊重自然生态法则的精神,开创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治水经验贯穿古今。  大禹死后,后人把他尊为水神,各地兴建禹王宫、禹王庙,对他进行祭祀,主要是怀念他的治水功绩,并祈求他保佑风调雨顺,河流安定。大禹文化可谓古蜀与藏羌复合文化集成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禹文化组成要素相融互动,争奇斗艳、相得益彰。大禹的影响,“不仅仅在历史,而且还在当下”,大禹精神中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应该与时常新。大禹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蕴藉还在于他能以文象的力量和文脉的形式于潜移默化中给受众以启迪和教益,并使之获得人文精神的钙质,点燃止于至善的文化光焰,从而不断地走向睿智与崇高。  信息来源:大禹农庄  信息来源:大禹农庄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境内,以潘达尔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和水乡藏寨水利工程为依托,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76.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景区与国家5A级景区——汶川旅游区相辅相融,区内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植被丰茂,藏汉羌文化相互融合,生态旅游区风景如画,水磨古镇风情万种,勾勒出一幅“河湖洁净山色秀、林间鸟语花飘香,风光无限水墨画”的和谐画卷。景区毗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自然生态完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活化石——野生珙桐群落和龙血树、楠木、红豆杉、银杉等2000多种珍稀植物。景区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厚重,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齐全完善,发展前景良好。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扎如寺

扎如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扎如寺”位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扎如沟宝镜岩下,据藏文史籍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藏语全称叫“热悟贡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0洲)。由于文革时期寺院被毁后,寺址归附近的扎如村所有,故顺口称之为“扎如寺”。  扎如寺属雍仲本教,历史属“奔卡拉康”的延续。“奔卡拉康”是由雍仲本教创始人辛饶弥沃的骨系、希升贡灿旺登后裔章松尼玛塔朵-在公元870年创建。到明朝末年公元1573年,第二十一世奔卡-旦增坚参得到当时从西藏来的尕让尼玛高僧的加持和指点,把以前几座分散的小庙(奔卡拉康、盘兴拉康等)统合成一个大寺院,并选寺址新建大寺,赐名为“热悟宫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0洲)。因此,奔卡-旦增坚赞是一位在近代深受爱戴的-,在九寨沟一带有深远的影响。文革时期寺院被毁后,寺址归附近的扎如村所有,故顺口称之为“扎如寺”  到清朝中末期,第二十八世奔卡-仁青坚赞和第二十九世奔卡-尤仲赤仲时期,先后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修缮,同时特派一批信念坚定、能吃苦耐劳的僧人赴青海、西藏等地去购买寺院所需的建筑装饰物及经书、佛菩萨、法器等。到民改前夕,寺院已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朝拜之地,成为香火旺盛的佛法圣地。寺院占地面积100多亩,寺院拥有大小经堂多座,囊钦奔卡仓和盘兴仓两座,茶房、库房、客房、藏经房各一座,僧房六十余座。重要法器、文物有“能叙大仁估让胸”、“自生金菩萨”、“自生金塔”、“佛舍利子”等;另有金顶、金轮、金塔、金幢、金法兽等,佛菩萨塑像大小一百多个,有千尊佛、壁画、唐卡、蟒筒、铜号、唢呐、净水壶、末尼宝、金刚杵、鼓、锣、钵、铜灯、铜器等。有佛经“甘珠尔”等经书300多卷;大小转经桶500多个,佛事活动和神舞中使用的各种法器法具70余件,整个财产数亿元。有僧侣129人,“杜旦”5人,-2人(第三十世奔卡桑吉次仲和磐兴泽觉),信教村寨四十多个,信教群众六千余人。每年举行6次佛事活动,即:“良美都钦”、“久根都钦”、“麻智助钦”、“郎介冬确”、“顾朵”和“依当格朵”。解放后民族地区土地改革时,党和国家对寺院采取了保留并加以保护的政策。1957年,阿坝州藏区发生反动上层的叛乱,将南坪县一带(九寨沟县)的寺院房屋和主要文物法器破坏,剩余的房屋和财产在十年浩劫中作为“四旧”切底毁灭。1970年,在“农业学大寨”中推倒残墙开垦为农田,并改造成果木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5年,信教群众和原寺院的僧侣们自发-在寺院遗址搭帐篷开展了第一次佛事活动。以后信教群众积极捐款捐物要求重建扎如寺。  1986年,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九寨沟现场办公会期间,四川省民委、四川省宗教局参加了会议。四川省宗教局负责人对扎如寺的情况作详细调查后,同意恢复扎如寺,阿坝州宗教局以阿宗发(1986)2号文批准恢复扎如寺,四川省宗教局拨款40000元作为恢复扎如寺的资金,加上群众的捐款捐物,扎如寺大经堂计划按原始规模和形状加以重建恢复,但因当时的政策等原因未能得成,只好压缩了大经堂建筑规模。此后根据筹集的资金情况陆续修建了茶房、库房、客房、接待房、奔卡仓囊钦(-楼)、郎介确登钦牟(尊胜大佛塔)、广场、僧侣公寓、打鼓房、禅门,以及商店、餐厅、停车场等。  寺院成立了由奔卡嘎桑仁静、郎介赤果、泽旺郎杰、能杰、泽丁介等7人组成的寺管会,由第31世奔卡嘎桑仁静-担任寺院主持及寺管会主任。国家对扎如寺实行了以寺养寺的政策,同时作为人文景点纳入九寨沟风景区的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寺院开展了以餐饮服务、出售旅游纪念品为主的经济收入门路。并靠信教群众和游人的募捐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完善了寺院的各项社会职能。经过重建恢复的扎如寺初具规模,寺院占地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84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其余为停车场、道路及绿色园林地带。  时到2005年随着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知名度的提高和-利生重任,对寺院作了改造提升的规划,但处于世界遗产地审批程序繁多,2005至2007年先后从县、州、省和国家相关部门完善各类手续,包括完成考察、规划、设计、地勘、绘图、审图等工作,2007年底着手开工修建,2008年遭受汶川512地震后交通中短,物价成倍上涨等因素导致建设工期拖延。经过全体僧侣,广大信众和特有一批善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寺院管理班子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迎难而上较好的完成了寺院主体工程建设及部分装修和佛菩萨的安置任务。  目前,寺院总占地面积为100余亩,建筑面积为20000多平方米,其中,寺院标志性建筑有“雍仲拉泽佛塔”。该塔总高为50米,实用空间为5层,每层空间高度为6米。第一层为博物馆,第二层为显宗殿,第三层为密宗殿,第四层为心宗殿,第五层供有佛祖舍利宝塔和大藏经“甘珠尓”108套。寺院现有大小-3人,常住僧侣60余人,法会期间参会僧侣100多人,信教群众近万人。  寺院每年举行4次佛事活动,第一次是“良美都钦”,举行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三至初六共4天;第二次是“麻智助钦”,举行时间为农历四月初七至十六日共11天;第三次是“郎介东确”,举行时间为农历五月十四至十六日共3天;第四次是“顾朵”,举行时间为农历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共3天。  1995年,九寨沟县(原南坪县)人民政府发文把扎如寺纳入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扎如寺在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内,作为藏族文化遗产,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个功能。  宗教功能:寺院是一个地区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藏民族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和全部感情、向往都寄托在寺院,它是信教群众在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痛苦用宗教这一“良药”得以“0”调节,达到心理平衡安慰、人心安定的“神圣”地方。每一座寺院基本上都是这一地区的宗教中心,它担负起了教民完成信仰过程所需要的繁重的全部意识过程,从而满足教民信仰需求,和教民建立起相依为命的深厚关系,因此对社会意识形态起着重要的自我调空作用。  教育功能:历史上藏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都集中在寺院,寺院既是宗教活动中心,又是文化教育中心,其教育内容主要是讲学佛教哲理,其次是-佛教显密心宗,学习天文、地理、历算和医药等等。宗教文化的延续与传播,主要靠寺庙教育。从扎如寺先后学到藏文的子弟有数百人,虽然现在国家已在九寨沟地区办起了双语教学,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入学的藏族子弟是从寺院或从僧人那里学到的藏语文知识,有的为今后到学校学习双语和升学打下了基础。有的中老年人用藏文拼音注音学会了汉字。  文化功能:一座寺院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它起着文化书院和博物馆的作用;丰富的藏书,是寺院成为这一地区的图书馆。它还具有储存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如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博物、建筑等最基本的文化形式,也只有在寺院中才能领略到藏族艺术的迷人风采。同时它又是群众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转经、朝佛、求神问卦、与僧人同庆节日,人们通过寺院进行各种交往、互通信息、增进团结和友谊。在九寨沟,扎如寺是游人了解传统藏族文化、美术、服饰、藏族人文风俗、舞蹈、音乐、建筑等的最好窗口。扎如寺对外开放以后,游人在扎如寺先后留言题词:“苍松碧水伴云流,中华自有千古秀,儿女迢迢来求,天上人间不朽。”;“看看我们的河山。”;“感谢大自然,感谢先民。”;“扎如宝寺,-常转,佛法光大,结缘四方,走向世界。”;“祝愿汉-民的友情似水长流,如青山常在。”等等。现今有众多国内外具缘信徒和善男信女,千里迢迢,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烧香拜佛,供奉三宝,以了各自的心愿,积功积德,成就暇满人生。

若尔盖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达扎寺镇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黄河第一弯 白龙江大峡谷 阿坝铁布自然保护区
班佑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阿西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唐克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白龙江大峡谷
辖曼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红星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麦溪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嫩哇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冻列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崇尔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热尔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占哇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降扎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巴西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白龙江大峡谷
阿西茸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求吉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包座乡 旦科 藏医专家 德哇仓 贡唐仓·丹贝旺旭 (1926~2000) 若尔盖湿地 格尔底寺 达扎寺 若尔盖花湖 扎萨格 巴西会议会址 热尔大草原 阿坝若尔盖大草原 包座原始森林 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降扎温泉 包座战役遗址 黄河第一弯 巴西会议纪念馆 白龙江大峡谷

若尔盖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