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国际陶艺博物馆群 | 国际陶艺博物馆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富平县乔山路l号,2004年由富陶产业集团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隶属于富乐国际陶艺集团公司。 该馆是国内首家世界现代陶艺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2001年富乐国际陶艺创作营活动拉开了世界陶艺家在富平创作的序幕,同时也启动了博物馆群的建设计划。博物馆群由主馆及十多个国家、区域馆组成,并有一个国际陶艺文献馆。现已建成主馆、法国馆、美国馆、北欧、澳新和加拿大五个地域性国家馆及一个陶艺文献馆,均已开馆展出,东欧、非洲、亚洲等馆正在拟建中。现已建成开馆的六个展馆中,共展出来自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位陶艺家的2600余件作品,收藏展出来自30个国家的47种陶艺杂志1500余册,还有相当数量的刊物正在陆续收集中。 国际陶艺协会大会,自成立50多年以来由亚洲国家承办的只有两届,一次是由韩国汉城在2006年承办的42届陶艺年会,第二次是2008年在西安召开的第43届陶艺年会。由于富平陶艺村在促进世界陶艺交流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它的特殊身份,43届大会的闭幕式特意放在富平陶艺村举行,这种大会被誉为国际陶艺界的奥林匹克,参加这次大会的陶艺家会员400余位,列席大会的各国陶艺爱好者多达300余人,参会代表带来了他们两年的创作作品,大会共征集了来自28个国家、102位陶艺家的参赛作品达200余件(组)。 国际陶艺杂志文献中心:国际陶艺杂志文献中心是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中为收藏、保存世界各国出版的陶艺杂志而设立的专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007年11月6日开馆,国际陶艺杂志主编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鼓励各国陶艺杂志积极捐赠刊物。作为陶艺杂志专用的、永久性的收藏展馆,开馆后对各种刊物进行翻译、整理,建立网站推广普及交流,搭建平台,促进发展。馆内已收集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种陶艺杂志约1500余册。 门票价格: 旺季:90淡季:90 咨询电话: 0913-8211066 邮编: 711700 景区地址: 富平县乔山路1号 |
陶艺村 | 陶艺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陶艺村 |
金粟山森林公园 | 金粟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金粟山森林公园位于富平县城东北约三十多公里处雷古坊乡区内。据明万厉《富平县志》记载:“金粟山、以粟如金”故名。又因山巅唐代即建立高禖(求子之神)祠,有龙泉水藏于深沟,也叫菩萨山、灵泉山、紫金山。其总面积约15000余亩,主峰海拔1240.7米,山石岩性以下、中奥陶统的灰岩、泥质灰岩、燧石灰岩、含砾页岩、钙质砾岩等为主。山峰怪石错出,层棱如削。山上植被丰厚,物产富饶,尤其以天然太子参最为名贵。由于山深林幽,关中难得一见的野生鹿群时有出没,珍稀动物金钱豹、护庙神虫(大蛇)亦偶然现身。 金粟山素有“渭北小华山”之称,且融华山天险与翠华山苍碧于一体。其山以架子梁为主峰,东、西、中诸峰依其形势,各逞异秀雄奇,正如当地民谣所说:“中峰雄鸡东峰鹰,西峰好象万花丛。”山之东侧与石叠山紧连,与万斛山依依相望。其西侧则为县境内最高峰频山(1439米),亦名明月山,俯对玉镜山,其状若欲揽“玉镜”而顾盼自雄耳。 金粟山腹之沟黑鹰沟,上世纪70年代末,因曾有一直升机于此陨毁而愈添神秘色彩。石叠山巅碧云洞,仅赖一块石板沟通外界,相传昔有一刘姓仙人于此洞隐居。而玉镜山火烧梁故事,则渲泄了民众对暴君的憎恨情绪。特别是金粟寺院供奉的求子之神高禖神(民间尊为送子娘娘),其祠已有上千年历史,“祷者辄应”,是目前海内外祭祀高禖神的惟一或罕见之圣地。至于跃身金粟山制高点观景台上,天风猎猎,负手南望,关中形胜尽收眼底,千古烟云悉涌胸臆,则不禁想起古书对“仙”字的释义:“仙者,迁也,迁入山也。” |
富平县温泉河湿地公园 | 富平县温泉河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温泉河水流潺,芳草如茵,万木竞翠,廊桥曲回,假山亭台,霓彩如虹,如一条美丽的玉带静静地环绕在富平县城北部,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厚重历史,见证着今日富平的华丽嬗变。 温泉河因河水隆冬不冻微温而得名。其源头在南社龙王村,河两岸涌泉星布,形如母猪乳,民间俗称“母猪河”,其下游河滩盛产芦苇,亦名苇子河。河水由西北而南,绕浮山至老县城北而东,至南阳村卤川泉入,又东南至安头入临潼境,汇石川河入渭河。境内流长25公里,均宽4米,流域面积600平方公里。昔时,温泉河流水潺潺,垂柳依依,芦苇繁茂,稻子莲花,鱼肥蟹横,渔矶人影,浣纱溪女,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优美动人的天然画卷。 温泉河是富平的母亲河,她温润如玉,滋养了频阳大地,孕育了富平文明。清邑人惠之介《游温泉》诗云:“湛湛温波远,依流趣不稀。树深莺语细,溪静浪痕微。空翠连巢阁,野烟隐钓矶。秋风芦荻裹,白鹭下还飞。”清邑人韩文《温泉春浴》诗赞曰:“日暖飞红浸玉波,脂香近自汉宫过。薄台云洒天根雨,汾鼎龙翻地底河。傍柳渔矶人影乱,浣纱溪女笑声多。中山可似骊山胜,莫羡华清对素娥。”温泉河床系青泥底,河谷窄深,两岸为沟壑台地。七十年代后,由于上游修建水库和地下水过度开发,温泉河断流失去往日景致,无奈成为一条接纳生活污水和洪荒的“龙须沟”,人们常常掩鼻而过,在县志和老人的记忆中搜寻温泉河的青春风采和美丽传说。 走进温泉河湿地公园,一年四季,风光迥异,各具特色。春日里,看草木吐新芽,银杏河柳展新枝,洁白玉兰吐芳菲,静在明月湖畔听春潮;夏日里,绕通幽小径,看绿阴婆娑,竿竿修竹迎清风,尾尾金鳞翔浅底,十里蛙鸣庆丰收,广场舞里幸福浓;秋日里,丹柿飘香,山楂点点红,片片枫叶写秋意;冬日里,青松傲然,腊梅含笑,若一场飞雪,银装素裏,那更是一派北国风光,一幅中国山水画卷。(赵向武) |
石坊苑景区 | 石坊苑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石坊苑于2012年5月1日 式投入使用,历时三年规划建设,打造了渭北最大农家乐,从建设到投入营业至今已有6年历史,石坊苑占地138亩,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被渭南市旅游局评为五星级农家乐,2015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园林绿化占据全园60%,园林式生态酒店,体验农家特色菜品、小吃的同时,也可在此拍照留念,在此登高观光,您可看到整个富平县的发展和石川河国家宾河湿地公园的建设,晚上也可以欣赏富平夜景,这里是您旅游、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 |
习仲勋陵园 | 习仲勋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陵园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陵园位于富平县城西北陶艺果林园附近,陵园内植有侧柏、龙柏、白皮松、火球等,-同志的石刻座像座落在陵园中央,陵园庄严肃穆简朴大方,2002年2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批准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我县的红色旅游基地。 -陵园下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陵园位于富平县城西北陶艺果林园附近,陵园内植有侧柏、龙柏、白皮松、火球等,-同志的石刻座像座落在陵园中央,陵园庄严肃穆简朴大方,2002年2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批准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我县的红色旅游基地。 -1913年10月15日生于陕西富平县淡村。1926年5月在县立诚中学高小读书时加入中国GC主义青年团。1928年4月转为中国GC党党员。后从事农-动。1930年1月被派往杨虎城部警备骑兵第三旅开展兵运工作。1932年3月在甘肃两当发动兵变,失败后曾转赴渭北、三原开展革命工作。1933年3月起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ZG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0据地。当ZG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提出放弃照金根据地并南下渭(南)华(阴)失败后,参与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0据地。1934年2月起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ZG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参与领导军队反击-军“围剿”。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关押,ZG中央领导人长征到达陕北后获释。1936年1月任ZG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同年6月参加西征,曾任ZG环县县委书记。9月调回关中任ZG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ZG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委。1942年7月调任ZG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1943年2月任ZG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委。1945年6月当选为ZG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同年7月任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与司令员王世泰率部在淳化爷台山地区反击-军进犯。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ZG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45年10月任ZG中央西北局书记,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1947年起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副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继又参与指挥陇东和三边战役。同年7月再次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与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西北地方武装和后方工作。1949年2月起任西北军区政委、ZG中央西北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1950年9月任ZG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9月任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秘书长。1956年9月当选为ZG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4月至1962年10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后任ZG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兼广州军区第二政委。同年12月被增选为ZG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9年任广东省省长。1980年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同年9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1982年9月当选为ZG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1988年4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1993年后,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2002年5月24日在北京病逝。 |
唐中宗李显定陵 | 唐中宗李显定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中宗李显定陵 定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是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翰无际的天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凤凰山下。 中宗,高宗第七子,母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唐代第四位皇帝,显庆元年(656年)刚刚被册封为皇后的武则天为高宗生下第三个儿子,赐名哲,后更名显。永隆元年(680年)8月被立为皇太子,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崩,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旨意,武则天操纵了唐的朝政,李显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登基不足两月即被废,封为庐陵王,徙往均州,不久又迁至房州。在武则天晚年,圣历元年(698年)3月,李显被接到神都洛阳。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伟为首的五人乘武则天病重,拥太子李显恢复了中宗朝。中宗李显登基后,韦后结党作恶,勾结武三思,把持朝政,纳贿卖官,政治极为-。景龙三年(707年)太子李重俊兴兵杀死了武三思等,打击了武氏集团,但太子死后,又助长了韦氏集团。中宗、韦后还盛造佛寺,广建宅第,纵情奢侈。景龙四年(710年)6月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无能的中宗。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杀死了韦后及其党徒。景龙四年十一月葬李显于定陵,庙号中宗,谥号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定陵陵园座北面南,东西宽二公里,南北长三公里,周长十公里。有四门,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门外各有门阙,朱雀门外乳台和鹊台。墓前原有石莲原有石莲托桃一对,天马一对,石马三对,巨型无字碑一通,另有清代毕沅所竖石碑一通,北门有蹲狮一对,石马三对。东西门各有蹲狮一对。这批石刻造型高大雄伟,艺术精湛。它和乾陵等陵的石刻群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现仅存蹲狮三件,石人二件,石马一件。唐定陵于1956年8月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旧唐书》记载,袱葬定陵有王妃赵氏,陪葬者节愍太子李重俊、宜城公主、长宁公主、成安公主、定安公主、永寿公主、驸马韦钹和驸马王同皎、魏元忠等人。 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和历代社会的交易,定陵灾难重重,屡经焚毁和资掘。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2月遭到党项、羌和吐蕃的两次焚烧。贞元十四年(798年)4月派左谏议大夫崔损为八陵奉修史,曾给定陵造屋380间,并置备陵寝帷幄诸物。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又遭住华原(今耀县)军阀温韬资掘。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年)和开宝三年(970年)两次诏令修葺定陵。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太监梁永巡陕,尽发历代陵寝,搜刮金玉,该陵再次被盗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竖碑封墓。 李显 (656~710)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 详细++ 李显 (656~710)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 详细++ |
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 | 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 成陵是宇文泰的陵寝,宇文泰(507-556年)一名黒獭,代郡武川鲜卑族人,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占据关中。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并拥之,授大丞相。次年宇文泰废并杀之,建立西魏,立元宝矩为帝,设都长安。从此宇文泰-长达20年,556年卒。子宇文觉继位,追为文帝,号墓为陵。 成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宫里小学院内,南距富平县城11公里,东距宫里镇政府170米。地理坐标东经109°081′,北纬34°51′,海拔高度530米。周围坡形地带,原封地因陵周围历代居住建宅无法考证。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为文帝成陵题写陵碑。 1956年4月29日,富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成陵为县级保护单位。 1996年4月20日,成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陵位于富平县宫里镇宫里小学院内,南距富平县城11公里,陵冢为圆锥形封土,冢高9。6米,周长149米,陵冢南侧1966年被-挖一个10×10米的缺口,缺口内东侧立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北周文帝成陵”碑一通。陵前原有石蹲狮一件,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省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报告的通知》(陕政发[1992]35号)。 成陵系文帝宇文秦与元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富平县西北的宫里乡宫里学校内。宇文秦,西魏大臣。一名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人。鲜卑族。曾参加鲜于修礼起义军,继归葛荣,后降尔朱荣。最后从贺拔岳,镇压万俟鬼奴;岳败后,他占有关中。北魏孝武帝受高欢之逼,西奔长安,他拥帝与高欢相拒,为大丞相,-西魏朝政。他依靠关陇地主的支持,用苏绰、卢辩等,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收编关陇豪族武装为十二军,由八柱国统率,创立了府兵制。公元556年死后,公元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是北朝少数民族封建统治政权之一。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朝。 成陵始修于西魏恭帝元廓三年(公元556年)十月,陵冢已呈圆锥形高12米,周长1428米,墓前有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毕沅竖立石碑一通。正中阴刻隶书“北周文帝成陵”。现移立于学校前门内东侧。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八月九日,赵孚书大宋新修后周太祖文皇帝庙碑残石,仍存校内。碑文书法流畅,遒劲,系古碑中的珍品。 |
习仲勋陈列馆 | -陈列馆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是习老家乡人民为怀念习老丰功伟绩,弘扬革命传统,激励下一代茁壮成长的教育基地。该馆由社会各界捐资60余万元于2005年6月破土动工,次年4月5日落成,由习老夫人齐心为陈列馆开馆剪彩并正式启用。馆内设有接待室、放映室和展示习老革命生涯的五个展室。共有图片150余幅,实物20余件。 仲勋陈列馆自2006年开馆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不断的投入,周边环境得到改善,陈列科技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征集经费逐年增加,藏品逐步落实,尤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收藏促进了社会各界的文物捐赠。根据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要求,遵照国家的政策法令,纪念馆将进一步加大藏品的收藏力度,完善保管措施,使陈列馆发挥更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第一展室:展示了-1913一19犯年刻苦求真、志存高远的4件实物、24幅图片及相关资料。其中有1928年春的三原三师旧址和1932年春两党兵变旧址等图片,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第二展室:展示了-1932一1936年创建苏区,为民求解放的25幅图片及相关资料和6件实物。其中存有1933年3月8日开始创建的以薛家寨为中心的照金革命根据地和1935年10月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下令停止肃反,释放了-等百余名干部,对-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反对“极左”尤为赞赏等图片和文字说明。 第三展室:展示了-1936一1945年在延安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的32幅图片及相关资料,4件实物和一个沙盘地形图。其中有-在马栏的旧居、在中组部及被毛主席三次约见的重要图片。 第四展室:展示了-1945—1952年转战西北,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努力奋斗的281幅图片及相关资料和3件实物。其中有1946年10月组织的横山起义;在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的战斗中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盘龙镇三战三捷和陇东、三边战斗的胜利以及毛主席给-的三封信等一些重要资料。 第五展室:展示了-1952—2002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呕心沥血的37幅图片及相关资料和两个实物展柜。 放映室通过18幅书法文字盛赞了-的丰功伟绩,室内存放有-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其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的媒体资料。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淡村镇 乘车线路:富平乘开往淡村镇的中巴车可达 |
献陵陪葬区 | 献陵陪葬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献陵陪葬区 献陵位于富平县南5公里荆山原上,主陵位于三原县徐木乡境内,是大唐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陵寝。其陪葬莫居诸陵陪葬墓之第二,其陪葬区在主陵的东北部,即富平吕村乡境内。当地传说昔年大冢成群,松柏满原,荒草遍地,人烟稀少。有段民谣:“荆山原头四季青,松柏苍苍映太空。狐兔竟窜百鸟鸣,墓冢嵬嵬罕人迹。”竟系一片陵园景象。 据《唐会要陪陵名位》载:“唐高祖献陵附陪各氏:楚国太妃万氏、馆陶公主、河间王孝恭、襄邑王神府、清河王诞、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郑王元懿、虢王元凤、 王元亨、徐王元礼、滕王元婴、邓王元裕、鲁王元夔、霍王元轨、江王元祥、密王元晓、并州总管张纶、荣国公樊兴 、平原郡公王长楷、谭国公邱和、巢国公钱九陇、邢部尚书刘德威,刑部尚书沈叔安”合计二十五墓。 据其它史料记载,献陵陪葬者多少不一,最少者二十五座,最多者五十八座,现有封土堆者二十九座。 彭王李元则墓——李元则,唐高祖子,封彭王,历任遂州都督,澶州刺史,谥号“思”,故墓碑称彭思王,1977年耕地时出土墓碑一通,高3.51m,上宽1.1m,下宽1.15m,断为两截,现馆藏。 虢王李凤暨刘妃合葬墓——李凤,李渊十五子,封虢王,历任邓、虢等七州使持节诸军事刺史,食邑万户,史称贪暴。与刘妃合葬,1973年省博物馆、省文管会、县文化馆联合清理此墓,出土文物有墓志,石册书、石椁、三彩器、鎏金饰物、铜镫、琉璃珠、陶俑等330 余件及大面积壁 画,大部分现藏省博物馆,特别是三彩器是年代最早的三彩。 唐陵大长公主墓——房陵大长公主是李渊第六女,1977年省博物馆、省文管会、县文化馆联合清理了此墓,出土文物有墓志、石椁、石门、陶俑、玉器及大面积壁画,现大部分藏省博物馆。 淮南大长公主与附马封言道合葬墓——淮南大长公主是李渊的第十二女。1978年村民打井时发现墓志。现馆藏。 献陵于1956年8月6日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6月省上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献陵葬区文物管理所。专门负责保护献陵陪葬区的安全。 |
唐代宗李豫元陵 | 唐代宗李豫元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代宗李豫元陵 李豫(公元727-779年),唐肃宗长子,母吴皇后。初封广平王,名为俶。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37岁,在位18年(公元762-779年),病死,葬元陵。年号广德、永泰、大历。 唐代宗元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安史之乱”之际跟随其父于兵马之间,至德二年(757年)-为天下兵马元帅,率边军20万与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豫。由于肃宗宠幸的张皇后,不是李豫的亲生母亲,而张皇后又无子,反而对李豫这个太子很不放心,千方百计地不让李豫继位皇帝。公元762年4月,肃宗病重,张皇后与其党羽密谋矫肃宗诏旨请李豫进宫,想把他杀掉,然后拥立肃宗次子、越王李系为太子。但事未成功,李豫被宦官拥立为皇帝。即位后,他针对当时藩镇割据已经形成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改革财政制度,惩治宦官,先后杀掉程元振和李辅国,一些不听话的权臣常被“强盗”杀死或赐“自尽”。由于天灾-连年不断,国库空虚,唐朝社会经济陷入内外交困之中。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二十一日,代宗在皇宫中紫宸内殿病死。终年67岁,葬元陵。 元陵依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旧唐书·令狐峘传》载:“德宗即位后,曾诏立代宗元陵制度,务极优厚,当竭币藏奉用度。遭到令孤垣的反对,德宗从之,只好从俭埋葬。”由此可见,元陵陵寝建制已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自“安史之乱”以后政治、经济每况愈下。 元陵陵园石刻与建陵相同,现仅有陵园东、西、北神门外石狮和北神门外石马残块。石狮形制、大小与泰陵相同。北神门外有石马5,均残。东西列仗马间距30米,西列南数第1个在阙址北27米,第2个在第1个北23.5米,第3个在第2个北24.5米;东列南数第1个在阙埴北65米,第2个在第1个北12米。 李豫 (727~779)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别名李俶,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曾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于宝应元年(762)登基,即位后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令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公元779年,唐代宗在紫宸之内殿驾崩,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人物…… 详细++ 李豫 (727~779)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别名李俶,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曾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于宝应元年(762)登基,即位后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令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公元779年,唐代宗在紫宸之内殿驾崩,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 人物…… 详细++ |
唐文宗李昂章陵 | 唐文宗李昂章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文宗李昂章陵 唐文宗章陵,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昂(809-840),是穆宗李恒的次子,敬宗李湛的异母弟。继敬宗为唐代第十五任皇帝,827年至840年在位。唐宪宗元和四年十月十日(809年11月20日),贞献皇后萧氏生于长安东内。穆宗长庆元年(821)封江王。宝历二年十二月八日(827年1月9日),敬宗遇害,宦官刘克明、苏佐明等伪造敬宗遗诏,胁迫绛王李悟(宪宗李纯第六子)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率禁军入宫杀死绛王,拥立18岁的江王李涵即位,改名李昂,拈民“大和”(《旧唐书.文宗本纪上》卷17上)。 章陵位于陕西富平县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乡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天乳山又名西岭山,海拔783米,孤耸而立于台塬上。章陵即修建于天乳山之阳,陵园封内22.5公里,下宫去陵1.5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陵“因山为陵”,玄宫凿于天乳山南麓。陵园平面近方形,东西约1350米,南北约1300米。陵园内城四面各辟一门,四隅建角阙。南门外设神道,长约500米,其南筑乳台一对。现残存城垣东南、西南和东北角阙基址。其中东南至西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40米,东北至东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30米。陵园面积约65万平方米。四门之外原置石狮、石马、石人、华表等石刻,其形制与丰陵相同。现残存石狮1只(东门),残高0.95米;拄剑石人1件,残高1.75米,胸厚0.55米;华表1通,径1.01米,棱面宽度不等,残高2.60米;蕃酋像2件,残高0.64-0.80米,肩宽0.63米,其基座每边皆0.62米,高0.14米。其余石刻在“文革”中被毁。 李昂 (809~840)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之子。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为帝,是为唐文宗。公元835年,朝廷大臣与宦官斗争白热化,发生“甘露之变”,宦官集团掌握朝政大权。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李昂抑郁而死,享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人物生平 …… 详细++ 李昂 (809~840)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之子。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为帝,是为唐文宗。公元835年,朝廷大臣与宦官斗争白热化,发生“甘露之变”,宦官集团掌握朝政大权。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李昂抑郁而死,享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人物生平 …… 详细++ |
西魏文帝宝炬永陵 | 西魏文帝宝炬永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魏文帝永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大冢堡北。 西魏文帝元宝炬,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孙,京兆王元愉之子。 北魏宣武帝时期,元愉对朝庭的政治-不满,被宣武帝软禁在宗正寺。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6年),元宝炬出生,第二年其父因被诬告谋反而被杀。宣武帝死后,元宝炬一家得以平反。孝明帝对他十分赏识,提升元宝炬为直阁将军。武泰二年(公元529年),封邵县侯,永安三年(公元530年)进封南阳王。孝武帝即位后,又晋升太尉,加侍中。永熙二年(公元533年)晋升为太保、尚书令等职。后因高欢反叛,永熙三年随孝武帝入关,投奔宇文泰,拜太宰、录尚书事。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年底宇文泰鸩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第二年正月元宝炬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大统,史称西魏。 元宝炬登基后,任宇文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军政大权实际操纵在宇文泰手中,但元宝炬能够与宇文泰默契配合。文帝在位期间,东、西两魏互相声讨,战事连绵,西魏国库空虚。但宇文泰能够注意内部改革,大统元年(公元535年)任用苏绰进行改革,建立计帐和户籍制度。又颁行敦教化、尽地利、均田制等诏令,以保证国家收入。大统十六年又在军事上进行改革,推行府兵制,使西魏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他还注意融合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的关系,使西魏的统治日趋稳固,国力逐渐可与东魏抗衡。宇文泰提倡鲜卑族与汉人通婚、服饰汉化,从而达到了国内和边境安宁,西魏统治得到了巩固。元宝炬大统十七年三月(公元552年)庚戌卒于乾安殿,四月葬于永陵。谥号文皇帝,与其合葬者有郁久闾氏和乙弗氏。冢高13米,边长55米,东25米半处有一小冢,高4米,边长22米。均沿袭汉陵制式,同陵不同穴。现冢南200米处有一石兽,高190厘米,长193厘米,胸阔72厘米,据其造形,应是獬豸。 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6月富平县人民政府立(省保)标志碑。 1996年11月富平县人民政府立(国保)标志碑。 永陵现存石刻:神道西侧石兽一件。 |
唐代帝陵 | 唐代帝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帝陵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高峰时期墓葬制度的代表,是中国陵寝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是唐王朝兴衰历程的见证。 唐代从公元618年建国,至公元907年灭亡,历时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和陵和哀帝李柷温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几乎与渭水汉九陵成平行一线。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18陵进行整修,树立题碑。 唐代帝陵从唐太宗李世民葬九嵕山开始,除唐武宗端陵和唐僖宗靖陵外,都构筑在山上。“依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显示气势雄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盗。陵园的平面布局自乾陵开始形成定制,墓室凿在山南的半腰处,高踞陵园北部,为全陵主体建筑,四周筑围墙,分内外两道,内城墙四面设门,南门内修筑献殿。外墙南面有3道门,石刻群(石狮、王宾像、碑石、石人、石马、鸵乌和华表)置于由南而北的第二、三道门之间。第一道门外分布着皇族和文武大臣的陪葬墓。此外昭陵因山南地形险阻,在陵北玄武门内修筑1座祭坛,是举行大典的场所,为唐18陵中所仅有。 |
节愍太子李重俊墓 | 节愍太子李重俊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节愍太子李重俊墓 (唐)节愍太子李重俊墓位于富平县宫里乡南陵村北,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重俊墓已由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从发掘情况看,墓园由两部分组成,即地面和地下两部分构成,地面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幸存无几,封土堆因雨水冲刷和人为的蚀食。现为覆斗形,系夯筑,夯层厚12─15厘米,底部边长37米,高20余米。已探明陵园东西120米,南北150米,中有门阙一对,面积10×10米,四个角有角阙11×11米,四个角阙有夯筑城墙相连,宽2─2.5米,门阙前有司马道,宽约20米,司马道两侧原有大量石刻,今仅存石人一尊,石蹲狮一座,地下部分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壁龛、墓室等六部分组成,全长54.25米,在壁龛、天井、过洞、 甬道、墓室出土大量的文物,有彩绘陶俑、三彩残片、白瓷、哀册、玉壁等文物200余件和大面积的壁画,有:山水、马球图、列戟、仕女、官吏、瑞禽、屏风等,对研究唐代礼制制度,工艺绘画等,是难得的实物依据。 |
汉太上皇陵 | 汉太上皇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太上皇陵又称万年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姚村南2000米。1983年富平县人民政府立(省保)的标志碑。2006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立(省保)标志碑。 汉太上皇陵是荆山塬景区中历史文化园区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也是中华原上现存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汉太上皇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刘湍的坟冢。刘邦迁都长安后,于公元前197年将古都栎阳城改制万年县,辖3万人口,直属西汉王朝中央政府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管理,以奉葬于栎阳城以北十多华里的太上皇刘湍的陵寝。万年县以县制之小,隶属之高,职能之专,用今天的话说,恐怕要算是中国最早的特区了。 太上皇陵平地起坟,封土呈覆斗型,底边长68米,高约17米,有昭陵皇后墓陪葬。陵前,树有清乾隆49年(1774)陕西巡抚毕沅书“汉太上皇陵”墓碑。太上皇后墓位于陵西北120米。陵东200米和皇后墓北150米墓西、西北各发现一处附属建筑遗址。陵东和皇后墓附近分布有从葬坑。另于陵西北950米处发现城址一座,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75米,尚存部分城垣。一说位守陵者的住所所在。陪葬墓位于陵东,大多分布于今西安阎良区康桥乡和关山乡一带的栎阳北原上。见诸记载的陪葬者,有魏媪(高祖薄姬之母)和其弟薄昭等人。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屈指算来,太上皇刘湍去世2000多年了。昔日陵园已荡然无存,只剩一个巨大的封土堆立在那里。刘湍墓像一个历史老人,孤独地矗立在荆山塬上,阅尽人间沧海变桑田,不知有何感慨! 西汉初年,以孝治国。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点,而儒家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参观旅游汉太上皇陵园区,不但可以休闲娱乐,更可以温故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