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华山 | 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借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54.96米,高度差为1700多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华山亦留有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传说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建于汉武帝在位时的西岳庙,有着“陕西故宫”和“五岳第一庙”之称誉,这是五岳中建制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庙宇。中国历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游或举行祭祀活动。华山 华山 华山 华山 华山 华山 |
卤阳湖 | 卤阳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卤阳湖 卤阳湖,又称卤泊滩,位于西禹高速公路以南,渭清公路以西,富平县刘集镇以东,横跨蒲城、富平两县,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至7公里,总面积109.14平方公里,海拔377-380米,是一个封闭式构造洼地。其南距渭南40公里,西至西安78公里,阎良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92公里。 据地质学家勘察测定,距今万年前,卤阳湖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构造作用,随着渭河的形成,卤阳湖分离,独立成湖,面积约为现在的数十倍。由于卤阳湖属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加之受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于明朝末年逐渐退缩成滩。滩地多碱,无以为耕,因而人烟一直稀少。解放后,新政府搞了排碱工程,虽然改良出一些耕地,但大面积的滩地仍然荒凉着,芦苇遍地,野草漫长。偶尔在多雨的年份,地下水会冒上来,重新再现一个又一个的海子。2003年渭南大雨时,这里的积水平均深达1.7米,卤泊滩成了卤阳湖。 滩地组成物质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下部是含高盐分的河湖相沉积物,由古湖泊退化而成。这里的水质属硫酸盐氯化型水,矿化度最高可达43克/升,ph值在最高可达10.1,是为强碱性水,不能饮用或灌溉。由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形成槽型封闭式洼地,洼地南源和渭河三级阶地相接,洼地内开阔平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土壤的盐碱程度自然是各不相同。这里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蒸发量为1000毫米~1300毫米,是降雨量的2倍~3倍。 咨询电话: 0913-3338099 邮编: 715509 景区地址: 渭南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内 |
同州湖风景区 | 同州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荔县同州湖风景区位于陕西渭南大荔城区段,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已累计投资3亿元,完成6.3公里两岸堤防、1.75公里中隔段、360亩生态景观工程、1000亩湖面蓄水工程、5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100辆自行车站点、1000部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及音乐喷泉、福寿桥、康宁桥等20多处景点建设,可容纳5-10万人游乐观赏,将于六月全面向社会开放,填补了大荔县历史上无公园的空白,成为集文化、民俗、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新景区。 湖为核心,建设南至官池镇驻地、北至冯翊路、西至商贸大道的同州湖4A级景区,促进产城、景城融合发展。4月10日,同州湖景区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同州湖西路开工建设。 据了解,该工程全长约1.9公里,道路红线宽度58—52米,两侧各4米宽的自行车道和11米宽的绿色景观带,计划总投资1.46亿元,景观绿化总面积达5.4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创意独特、设计概念新颖,其古典主题风格和简约的文化艺术气息,突出了幽静、闲适,与同州湖景区整体设计相得益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条连接城区与同州湖景区的景观大道,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同州湖4A级旅游景区,促进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设施 同洲湖景区设施齐全,1000亩湖面蓄水工程以及环湖自行车绿道、环湖电瓶车道、六角亭、橡胶坝、亲水平台、停车场等配套工程,中国红标志性景区大门、环湖步道、福寿康宁桥、儿童乐园、综合性健身区、中心广场、音乐喷泉、文化栈桥、管理设施、荷花池、码头、雕塑工艺品、生态卫生间、环湖灯带、中隔堤、北大堤石台阶、弱电、音乐草坪灯等其它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实施,预计将于“五一”前向社会开放,成为集文化、民俗、旅游为一体的县城南户门、大荔新景点。 |
少华山森林公园 | 少华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华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处于西安—兵马俑—西岳华山旅游黄金线上,西距西安80公里,东至华山30公里。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从公园前穿过,交通十分便捷。公园总面积6300公顷,森林覆盖率90%,由少华峰、潜龙寺、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五大景区组成。公园自然特色以“峰峻、石奇、水秀、林茂”为主,既有北方山水雄浑大气的特征,又有南方山水婉约灵秀的意韵,而且四季景色变幻无穷,春季,翠柳报春,山花烂漫,彩蝶飞舞;夏季,郁郁葱葱,绿茵如盖,柳溪荫浓;秋季,满山红叶,五彩缤纷,如诗如画;冬季,松柏青翠,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总结起来有这么几句话:秋赏红叶,冬踏雪;春捉蝴蝶,夏避暑;一年好景季季有;少华不醉人自醉。 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海经》、《水经注》等文献典籍多有记述,曾被唐宋皇帝御封为“佑顺侯”、“丰润侯”。杜甫、王昌龄、李端、杜牧、张乔、郑谷等唐代著名诗人曾来此游赏,并留下大量诗词文章。在《水浒传》、《隋唐演义》古典小说中,作者曾对其浓墨描写。潜龙寺、宁山寺向为陕东名刹古寺,千百年来香火不绝。道教宫观遗址星罗棋布,陈抟睡洞、华阳楼至今尚存。刘秀避难、王伯当屯兵、九纹龙聚义等民间传说脍炙人口。历史文化悠远璀璨,被誉为三秦胜境、万世灵山,是关中东部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座集山水观光、生态休闲、登山健身于一体的山岳峡谷型森林旅游风景区。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6月,被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 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效益3亿余元。 与此同时,公园也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潜力十大名山、陕西最美的山水风景区、陕西最美生态山水十景、陕西十佳旅游形象宣传口号、陕西优秀旅游建设项目奖、陕西游客满意单位、在“2012陕西旅游百强榜”评选中喜获“陕西十强旅游景区”,少华山红叶节被评为“2012十大旅游节庆活动”,在“魅力陕西”2012中国旅游总评榜中荣获“年度自然魅力景区”,渭南市旅游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渭南市示范景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在2011年11月21日的全国森林公园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森林公园代表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2012年全省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会议和全市A级景区创建培训会在少华山召开。开园至2014年10月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效益3亿余元。 未来一个时期,公园将在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完善功能上下功夫。努力向着陕西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关中特色旅游产业特区、国家森林旅游精品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迈进!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华县莲花寺镇 乘车线路:西安或渭南乘开往华县的大巴车,在华县换乘出租车可达景区。 自驾线路:西潼高速-华县出口-经新泰路-南行上国道G310-左拐东行见路标-少华山森林公园 门票价格: 旺季:90淡季:60 咨询电话: 0913-4810160 邮编: 714100 景区地址: 华县莲花寺 |
澄城县尧头窑遗址 | 澄城县尧头窑遗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有一处国内罕见的民窑群遗址,面积达4平方公里,制瓷历史长达千年。清代民国时期,尧头制瓷业到达鼎盛,“尧头窑”烧制的碗、盆、罐、瓮等民间陶瓷器具粗朴耐用,行销多省,名声远扬。时至今日,尧头窑遗址仍有保存较完整的古窑30余座、古民居75处,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址遗址群,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陶瓷的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 |
韩城市博物馆 | 韩城市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韩城市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古城区东部的文庙、东营庙及城隍庙内。韩城市博物馆于1984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馆现有干部职工35人,下设陈列保管,宣都、接待服务,安全保卫,旅游产品开发五个小组,对全馆行,业务、接待、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管理。 韩城市博物馆馆址设在韩城文庙内,是一座集元明建筑与文物陈列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总占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有馆藏龙文物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达数百件之多。自开馆以来,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优势,共举办展览达30个,现主要开设有《韩城历史文物陈列》,《木雕木刻陈列》,《石雕石刻陈列》,《韩城历代名入轶事陈列》,《著名作家杜鹏程纪念展》,《露天石刻陈列》,《黄河古象化石展》,等常年开放和永久性基本陈列七个。不仅担负着馆藏文物与文庙古建群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又常年开放,属我市旅游接待重要窗口单位之一,也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财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42 咨询电话: 0913-5198228 邮编: 715400 景区地址: 韩城市金城区学巷45号 |
司马迁祠墓 | 司马迁祠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太史祠”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1125年)。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现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如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80 咨询电话: 0913-5414335 邮编: 715409 景区地址: 韩城市芝川镇司马迁祠文物管理所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 芝川镇 芝川镇为韩城古镇,是市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市中心10公里,东濒黄河,西接卫东、芝阳两乡镇,现连龙亭原,北接金城区。因地处芝水川道而得名。镇东古渡与山西荣河相望,自古为兵防要地。战国时,-、秦魏多次争战于此。秦末,韩信以木罂从此渡军破魏,擒魏王豹。民国26年(1937),八路军-总司令率大军从此东渡抗日。.…… 详细++ |
党家村古建筑群 | 党家村古建筑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党家村古建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 党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初名东阳湾,后更名党家湾、党家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起扩建,划出民门、二门、三门住区与发展区,清代扩建,为防匪盗,筑上寨沁阳堡。其居住居民主要为党、贾二姓族人。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东西走向呈“宝葫芦”状,村南有泌水绕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势。全村结构由巷道组成,主巷东西向穿村而过,次巷、端巷与主巷连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断面凹形,交通与排水共用。村中的看家楼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了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村东南有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 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村内“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朴实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艺术荟萃。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 2001年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被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60 咨询电话: 0913-5322873 邮编: 715403 景区地址: 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景区 西庄镇 韩城市辖镇。1958年建西昝公社,1959年更名西庄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市区正北,距市区10公里。面积61.5平方公里,人口2.3万。108国道过境。辖西庄、原村、薛庄、沟北、柳村寨、寺庄、许庄、党家村、上干谷、郭庄、郭庄寨、柳枝、东庄、涧北、南赵家沟、王家河、井溢村、南强庄、北强庄、杨村、西贾、东王庄、西王庄、文涧岭24个村委会。乡镇…… 详细++ |
洽川风景区 | 洽川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洽川风景区 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怀抱里,有一颗明珠,这就是陕西省洽川风景名胜区。洽川,位于渭南市合阳县城东20公里的黄河二级台地上,总面积165平方公里,素有“小江南”之称,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湿地、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洽川风景名胜区,依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黄河滩涂、水乡田园、莘塬山岳、东雷抽黄、森林屏障等景区。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历史遗迹和现代工程相辉映,内容丰富,品位极高。 洽川黄河滩涂湿地约15万亩,生长着茂密的芦苇、沙蓬、野蒲和各种水草,一望无际。湖泊星罗棋布,水路扑朔迷离,鱼虾成群,鸟语花香。 广袤丰富的水草资源和幽静神秘的自然环境,使洽川成了鸟的乐园。这里常年栖息着灰鹤、鸳鸯、白鹭等鸟类,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丹顶鹤、天鹅等珍禽来此越冬。 景区内有瀵泉七眼,为合阳县所独有,被誉为“华夏一绝”。瀵泉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列字》中称其“味过醪醴”,“沐浴神瀵、肤色脂泽。”瀵泉属喷发型温泉,含有氮、磷、钾、锶、硒、铜等矿物元素,常年水温在29-31摄氏度,日出水量为7.3万立方米。以其灌溉农田,可以增加土地肥力;以其洗浴,可以去病健身。这七眼瀵泉自北向南分别是夏阳瀵、处女泉、西鲤瀵、渤池瀵、熨斗瀵、王村瀵和子瀵。 处女泉又名东鲤瀵,在七眼瀵泉中最为神奇。当地有一个古老的风俗,姑娘在出嫁前都要到此泉沐浴,故名“处女泉”。处女泉实际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不计其数。站立泉边凝视,可见泉水冲起金黄色细沙,宛如一只巨大蝴蝶,因此有人称为“蝴蝶泉”。此泉的神奇还在于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被誉为“沙浪浴”。七汪瀵泉,是七个天然的浴场。泉水清澈如镜,鱼虾戏游,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堤边垂柳成荫,芦苇环绕。在此游泳沐浴,垂钓赏景,乐趣无穷。 水乡田园景区,处于莘塬脚下。这里万亩荷塘、良种渔场、蔬菜大棚、层层叠叠,铺天盖地。荷花竞放,芳香漂浮,令人留恋往返。良种养渔场有罗非、红鲤、鳗鱼等优良品种,甲鱼养殖破具规模,已经成为陕西省特种养殖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之一。 莘塬山岳是洽川西沿的黄土丘壑峰峦,由北向南依次有明山、光济山、金风山、天柱山、莲花山和秦驿山,许多美丽的传说为洽川自然风景增添了无穷魅力。站立山顶向东眺望,洽川风光尽收眼底。清代洽川才子许秉承有诗赞美天柱山道“拔地峰如柱,穿云庙接天。窗迎雷首月,户望禹门船。” 洽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景区发现有远古生物化石和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五帝之一帝喾的陵墓。又据史料记载,商初名人伊尹入仕前曾在洽川一带躬耕,至今洽川乡民仍对伊尹耕莘的故事津津乐道。公元前21世纪,夏启曾封支子与莘,建有莘国,其封地即在今洽川一带。其后,周文王曾娶洽川女太一为妃,生周武王。相传大禹的母亲、尚汤的妃子和周文王的母亲也是莘国人,人们称她们为“四圣母”。合阳在战国时期属魏西河之地,相传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曾来此地设教授徒。其他有名的古迹遗址还有秦驿山的秦代驿站遗址,韩信木罂渡军的夏阳古瀵,清代洽川才女史夫人雷敬儿故居等。代表汉奴隶最高成就的书法瑰宝《合阳令曹全碑》明代万历年间在洽川莘野村出土,现收藏于西安碑林。 洽川西塬畔上灵泉村东南的福山,是渭北风景胜地,早有“秀夺江南”之美称,福山因其形状一只翘首前行的巨蝎,又称“蝎子山”。山上的古建筑现存大雄殿、送子殿、圣母殿、三义殿、药王殿、玉皇殿、文昌阁、三清殿、钟楼、鼓楼、转角楼、石牌坊等。山上既有佛殿,又有道阁和儒家书院,集儒、道、释三教为一体。这种三教和平共处的现象实属罕见,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此山建筑布局具有江南园林紧凑玲珑、错落有致、步移景换的建筑特点,是洽川旅游的有一去处。 洽川风景区南北两端,分别代表人类改造自然成果的森林屏障和抽黄工程。作为“三北青年防护林工程”的组成部分,这里的防护林受到了中央三部委的高度称赞。抽黄工程则作为亚洲扬程最高的抽水工程而载入史册。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60 咨询电话: 0913-5621158 邮编: 715301 景区地址: 合阳县洽川镇 |
国际陶艺博物馆群 | 国际陶艺博物馆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富平县乔山路l号,2004年由富陶产业集团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隶属于富乐国际陶艺集团公司。 该馆是国内首家世界现代陶艺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2001年富乐国际陶艺创作营活动拉开了世界陶艺家在富平创作的序幕,同时也启动了博物馆群的建设计划。博物馆群由主馆及十多个国家、区域馆组成,并有一个国际陶艺文献馆。现已建成主馆、法国馆、美国馆、北欧、澳新和加拿大五个地域性国家馆及一个陶艺文献馆,均已开馆展出,东欧、非洲、亚洲等馆正在拟建中。现已建成开馆的六个展馆中,共展出来自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位陶艺家的2600余件作品,收藏展出来自30个国家的47种陶艺杂志1500余册,还有相当数量的刊物正在陆续收集中。 国际陶艺协会大会,自成立50多年以来由亚洲国家承办的只有两届,一次是由韩国汉城在2006年承办的42届陶艺年会,第二次是2008年在西安召开的第43届陶艺年会。由于富平陶艺村在促进世界陶艺交流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它的特殊身份,43届大会的闭幕式特意放在富平陶艺村举行,这种大会被誉为国际陶艺界的奥林匹克,参加这次大会的陶艺家会员400余位,列席大会的各国陶艺爱好者多达300余人,参会代表带来了他们两年的创作作品,大会共征集了来自28个国家、102位陶艺家的参赛作品达200余件(组)。 国际陶艺杂志文献中心:国际陶艺杂志文献中心是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中为收藏、保存世界各国出版的陶艺杂志而设立的专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007年11月6日开馆,国际陶艺杂志主编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鼓励各国陶艺杂志积极捐赠刊物。作为陶艺杂志专用的、永久性的收藏展馆,开馆后对各种刊物进行翻译、整理,建立网站推广普及交流,搭建平台,促进发展。馆内已收集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种陶艺杂志约1500余册。 门票价格: 旺季:90淡季:90 咨询电话: 0913-8211066 邮编: 711700 景区地址: 富平县乔山路1号 |
少华山 | 少华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少华山位于陕西白水县境内。白水河自西北环流山下,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山南二十米处,有白水八景之一的“龙潭瀑布”。此处由于两岸石崖狭窄,有高约丈余的大石头阻挡流水,形成较大的瀑布。水流至此奔腾汹涌,一泻而下,响声雷动。对此历代游人题赞的诗句很多。摩崖上保留至今的宋朝元符年间的“石罅声中闻漆水,寒云景时见青山”诗句,就是其中之一 。 |
陶艺村 | 陶艺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陶艺村 |
唐宪宗李纯景陵 | 唐宪宗李纯景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宪宗李纯景陵 唐景陵位于蒲城县城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是唐宪宗李纯陵墓,景陵依山建陵。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个皇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了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 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被立为皇太子以后改名。他是唐顺宗长子,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四日出生在长安宫中。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宪宗没有能够像太宗和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生平 李纯出生时,正是皇曾祖代宗的晚年。他出生的第二年,祖父德宗即位,父亲顺宗被立为太子。李纯幼年懵懂之时,长安城里就发生了“泾师之变”,仓皇出逃的德宗没有能够保障宗室子弟的安全,那些没有及时撤离者有77人死于叛军之手,这使德宗一直痛疚不已。李纯六七岁的时候,德宗刚刚重返长安。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增添了几丝喜爱。贞元四年(788)六月,11岁的他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 宪宗自幼遭遇战乱,他自身的家庭关系也很有些混乱。他的母亲王氏曾是代宗的才人,另外有位同父兄弟被祖父德宗收养为子。宪宗自己的婚姻关系也有些奇特。贞元九年(793),时为广陵王的宪宗娶了郭氏为妻。郭氏,是尚父郭子仪的孙女,她的父亲是驸马都尉郭暧,乐舞俑母亲是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与郭暧之间的故事后来被人编成了一出《打金枝》的戏剧,流传很广。由于母亲是代宗长女,这样算来,郭氏与顺宗是姑表兄妹,郭氏就长了宪宗一辈。或者说,论辈分,宪宗要比自己所娶的妃子郭氏低了一辈。他们成婚后,时为皇太子的顺宗因为郭氏母贵,父、祖有大勋于王室,对这位儿媳表示出无比的宠爱。宪宗自己对这位妃子似乎也不怎么冷落,因为,贞元十一年(795)时,也就是他们婚后两年,郭氏就生了儿子李宥,此即后来的穆宗。 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六日,宪宗被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即代理监国之任。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这一年,宪宗28岁。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这一刻确实来得太快了。难道有什么神力相助吗?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宪宗的登基伴着顺宗的内禅一直被人们猜疑着。宪宗登基前后,也的确有一些无法弄清楚的秘密。我们可以列举这样一些事例略做说明。 其一,宪宗刚刚被立为皇太子以后,“二王”集团的陆质借侍读之机有所规劝,被宪宗制止:“陛下令先生为我讲解经义,怎么还扯其他的事?”说明此刻的宪宗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也就是说,宪宗在这一过程中未必是被动的,也似乎不会不知情。 其二,在这年六月最早动议皇太子监国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八月十七日,突然暴病而死,时年61岁。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事出有因,很值得索解。与韦皋上表差不多同时,荆南的裴均、河东的严绶也不约而同地给朝廷发来表章,内容竟然也与韦皋的相同。剑南、荆南和河东,三地节度使相距何止千里,如果没有幕后的指使,这样的步调一致真的很难理解。那么,幕后的指使是谁?从当时的蛛丝马迹来说,就是那些在宫中掌握禁军、拥立宪宗的宦官。 其三,在顺宗以太上皇身份迁居兴庆宫以后,宪宗是不是还允许群臣和他相见?当事人刘禹锡在《刘子自传》中说:“当时太上皇身体有病,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对。而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直接用东汉末年顺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宪宗的即位,无法不给人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在此事过程中有外人无法明知的隐情。 其四,发生了罗令则密谋废宪宗另行拥立的怪事。这年十月,山人罗令则从长安前往秦州,矫太上皇诏令,向陇西经略使刘澭请兵,谋划废宪宗另立皇帝。结果,刘澭告密,逮捕了罗令则,宪宗一方面以名马金银财物厚赐刘澭,另一方面诏令禁军审问罗令则,将其党羽杖死。此事的出现与因果存在很多疑点,但是对于宪宗来说,最大的便利是借机诛杀了政敌。 其五,舒王李谊之死。舒王在德宗时一直是顺宗政治上的强大竞争者,来自宫中的宦官等势力也一直看好他。罗令则矫诏废立,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利用这样的政治惯性拥立舒王。但是,当宪宗即位,舒王的政治价值在宦官眼里也就自然丧失,所以,在刘澭将罗令则押送到长安以后,舒王也就非死不可。《资治通鉴》和旧史中都说他在永贞元年十月戊戌“薨”,这应该与宪宗即位后的政治局面有关。,宽6.0米;东阙址已被平掉。第二道门为乳台,距南神门526米,其东西二阙遗址间距195米。 陵园石刻 景陵陵园石刻的设置组合形式与玄宗泰陵相同,惟玄武门(北门)外增加有小石狮2对,为唐代帝王陵园所不多见(唐懿宗简陵亦有两对)。陵园现存石刻40余件(宋、元、明、清历代祭祀碑石不计),其中,朱雀门外长达626米的司马道两侧存石刻25件,东西两列相向排列,间距约68米。由南往北依次为: 华表(或称石望柱)1件(东列),位于乳台阙址北79米处,通高8.18米,形制同崇陵。 翼马1对,位于华表北24米处。马身长2.35米,高2.76米,头顶独角,颈上竖鬃,身躯肥硕。东列垂尾,独角较小;西列缚尾,独角较大。景陵翼马雕工简陋,与崇陵相比,手法进一步简化,表现在马两肋的翼翅下端雕凿简单。 鸵鸟1件(西列),位于翼马北24米。鸟高1.35米,身长1.75米。头颈弯曲,身躯肥硕,尾小,腿短。腹下衬以山石,前后同高。 仗马5对,位于鸵鸟北24米。每对仗马南北间距亦24米。仗马形制同建陵,其身长1.45-1.98米,身高1.55米。马头较长,面饰当卢,口衔镳,脖下系铃,身饰鞍鞯,无镫,马尾下垂。另外,北神门外亦有仗马3对,东西列间距45米。除西列第三仗马缚尾外,其余均与司马道仗马形制相同。 石人11件(东列7件,西列4件),位于仗马北22.5米处。每对石人南北间距22米。石人完整者身高2.80米-.85米,东列文官持笏,西列武官仗剑。形制同泰陵。 石狮,景陵内城朱雀门外现存石狮1个,其它三门外各存石狮1对。石狮身高1.59米-1.80米,胸宽0.85米。每对间距15米37.2米。狮头呈方形,额和眉骨突出,雕刻较粗疏。北神门外仗马另有小石狮2对。一对为蹲狮,一对为行狮,东西分列,形制相同。蹲狮身高0.90-0.95米,胸宽0.40米,石座埋入土中;行狮合口,身高0.81米,身长1.15米,胸宽0.40米。 李纯 (778~820)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原名李淳,唐代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李纯在位期间改革弊政,削弱藩镇势力,统一全国,史称“元和中兴”。公元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李纯被王守澄,陈-等宦官抹杀,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人物生平 幼时经历 李纯原名李淳,为…… 详细++ 李纯 (778~820)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原名李淳,唐代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长子。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李纯在位期间改革弊政,削弱藩镇势力,统一全国,史称“元和中兴”。公元820年2月14日,唐宪宗李纯被王守澄,陈-等宦官抹杀,谥号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人物生平 幼时经历 李纯原名李淳,为…… 详细++ |
杨虎城旧居 | 杨虎城旧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蒲城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位于蒲城城内东槐院巷二十九号,坐北向南,分东西两院。 杨虎城旧居建于1934年3月至10月,占地2亩。东院为正院,南北长75米,宽10米,从前向后,分门厅、两侧外厢房、大厅、女厅(带卷棚)、两侧内厢房、后楼等;两院为偏院,是杨将军的书房和花园。建筑系关中地区传统的土砖木结构,花窗格门,浮雕精致、色泽明快,秀而不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游览的好地方。纪念馆中展出的主要是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照片和图片资料,系统介绍了杨将军的一生和他的战斗经历。 咨询电话: 0913-7213772 邮编: 715500 景区地址: 蒲城县东槐院巷 杨虎城 (1893~1949)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 详细++ 杨虎城 (1893~1949)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 详细++ |
蒲城清-院博物馆 | 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蒲城清-院博物馆 蒲城清-院博物馆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城清-院为馆址,蒲城清-院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关镇东槐院巷27号,面积为6600余平方米。 考院,始建于光绪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由当时在任县令张荣升和邑绅商建,以解决小考都要搭考棚进行不便之宜;平时则作为省巡视来时歇息的“行辕”,用现在的话来讲,过去的考院也就是蒲城县招待所。因此,工程质量要求很高,均由当时的能工巧匠来承建。 考院座北朝南,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从现在的大门往后,基本保持了当年的风貌。院内木刻、石刻、砖雕精湛,丰富多样,就大门外“八”形砖墙刻有“凤凰展翅”、“金鸡报晓”、“猿猴攀枝”、“老鼠拉葡萄”等富有浓厚民间色彩的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迎二门是一道可启闭的木版影壁,绕过宽敞的砖铺甬道两边是过去文生考试的地方,旧称“号舍”,对称共二十四间。庭院尽头有一圆门,门上南北各书写有一砖雕匾额,南书“腾蛟起凤”,北写“紫电青霜”隶书大字,意要考生文武全才,文则如蛟龙腾空,凤凰起舞,光彩夺目;武则犹紫电闪光,青霜耀眼,威武雄壮。 出圆门是一座五间高大、宽敞的主体建筑“伦秀堂”。这里是武生考试的地方,旧时这里十八班兵器样样俱全。“伦秀堂”南两侧各有三间房屋,旧称“官厅”,在考试期间作为监考官的临时休息场所。旧时檐下三米处各设有一焚纸楼,作弊考生试卷都在此焚烧。 向西是十间仝形房屋,西头间内有一口井,称井房。是人们盥洗沐浴的场所,旧时称为“浴室院”。清时称蒲城县为同州俯,一州设三县,各县应试的童生都要考前净身,一是作为对孔圣人的崇敬;二是监考官借时可详细查验所有学生的衣物,查验是否藏有夹带。 堂后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内室三间,厢房是考院工作人员平日居住之处;内室是省巡视来时接待居住之用。 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科举制度废除,考院改为蒲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后名为蒲城县东槐院小学。一九八三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一九九二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五日,在各级部门的重视下考院收回文物部门管理。目前,它是我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处进行童生科考的场所。 二零零五年十月,文物局新任领导不失时机抓重点、酬资金,向考院拆借资金两万元支持单位布展,经过紧张的两个月工作,历经八年之久的考院终于以其暂新的面貌与全国各地的游客见面。 这次展出的内容以反映各朝县试、俯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制度的文物及文史资料、写真图片为重点内容,展示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及其原因,同时揭示在这一制度下,读书人从考秀才、中举人、成进士乃至有幸涉足鼎甲,摘取状元桂冠的艰辛。 其次,展示部分考试过程中发生的趣闻、历史事件及相关重要的图释等。从科举前的选官制度(两汉时期)到隋的创立、唐的完善、宋的发展、元的中落、明的鼎盛、清的终结,行成了科学的、有序的编排,是每位游客参观后对中国的儒学科举制度有一个全面得了解。 |
华阴关帝庙 | 华阴关帝庙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华阴关帝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经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多次筹资修葺,至民国时形成规模,历来受当地百姓爱戴。它的格局以山门、忠义牌坊、东西配殿、正殿、东西偏殿、后殿几大部分组成,工艺精巧、构筑独特,显示着自己的卓尔不凡。走到山门前,关帝庙匾额很是醒目,立柱书有于右任所题的“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楹联一副。顺着台阶下来,就是忠义牌坊,旁边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守护着。忠义牌坊两侧是东西配殿,里边陈列着关羽的生平图。到了正殿,不由得脚步声都变轻了,连呼吸也放慢了,殿内塑有关羽的正身坐像,左侧是关公义子关平执印站像,右侧是大将军周仓持刀站像。正殿东西墙壁绘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攻占襄阳郡、白马解围、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等故事。东西偏殿、后殿也都陈列着关公的英雄事迹。默默注视着关羽的坐像,好像回到了那段-的岁月,赤兔马上,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一脸正气,无比神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