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 >>渭南市 >> 韩城市

韩城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太史祠”寝宫,古柏参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1125年)。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现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如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门票价格: 旺季:80淡季:80   咨询电话: 0913-5414335  邮编: 715409   景区地址: 韩城市芝川镇司马迁祠文物管理所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 司马迁祠墓   芝川镇  芝川镇为韩城古镇,是市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市中心10公里,东濒黄河,西接卫东、芝阳两乡镇,现连龙亭原,北接金城区。因地处芝水川道而得名。镇东古渡与山西荣河相望,自古为兵防要地。战国时,-、秦魏多次争战于此。秦末,韩信以木罂从此渡军破魏,擒魏王豹。民国26年(1937),八路军-总司令率大军从此东渡抗日。.…… 详细++

党家村古建筑群

党家村古建筑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党家村古建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  党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初名东阳湾,后更名党家湾、党家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起扩建,划出民门、二门、三门住区与发展区,清代扩建,为防匪盗,筑上寨沁阳堡。其居住居民主要为党、贾二姓族人。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东西走向呈“宝葫芦”状,村南有泌水绕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势。全村结构由巷道组成,主巷东西向穿村而过,次巷、端巷与主巷连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断面凹形,交通与排水共用。村中的看家楼为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了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村东南有文星阁风水塔,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塔的各层内部供奉的牌位和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  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村内“走马门楼”列于巷道两侧,建筑装饰十分讲究,朴实精美,三雕俱全,是雕刻艺术荟萃。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  2001年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被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60   咨询电话: 0913-5322873  邮编: 715403   景区地址: 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景区  西庄镇  韩城市辖镇。1958年建西昝公社,1959年更名西庄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改镇。位于市区正北,距市区10公里。面积61.5平方公里,人口2.3万。108国道过境。辖西庄、原村、薛庄、沟北、柳村寨、寺庄、许庄、党家村、上干谷、郭庄、郭庄寨、柳枝、东庄、涧北、南赵家沟、王家河、井溢村、南强庄、北强庄、杨村、西贾、东王庄、西王庄、文涧岭24个村委会。乡镇…… 详细++

韩城市博物馆

韩城市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韩城市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古城区东部的文庙、东营庙及城隍庙内。韩城市博物馆于1984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全馆现有干部职工35人,下设陈列保管,宣都、接待服务,安全保卫,旅游产品开发五个小组,对全馆行,业务、接待、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全面管理。  韩城市博物馆馆址设在韩城文庙内,是一座集元明建筑与文物陈列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总占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有馆藏龙文物近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达数百件之多。自开馆以来,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优势,共举办展览达30个,现主要开设有《韩城历史文物陈列》,《木雕木刻陈列》,《石雕石刻陈列》,《韩城历代名入轶事陈列》,《著名作家杜鹏程纪念展》,《露天石刻陈列》,《黄河古象化石展》,等常年开放和永久性基本陈列七个。不仅担负着馆藏文物与文庙古建群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又常年开放,属我市旅游接待重要窗口单位之一,也是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财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门票价格: 旺季:60淡季:42   咨询电话: 0913-5198228  邮编: 715400   景区地址: 韩城市金城区学巷45号

梁带村遗址

梁带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带村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  梁带村位于黄河西岸,两周墓地位于梁带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0000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除M19、M26、M27成组分布外,其余大墓未发现有成组成排现象。通过对895座两周墓葬的平面布局的初步分析,此墓地为当时的公墓区,在公墓区内划分不同的族墓区,所发掘的大墓所在的区域即为族墓区,另外还发现墓区之间存在界沟。  从去年5月开始,韩城考古队对19、26、27号大墓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和19号墓于去年发掘完毕。目前,26号大墓也已发掘清理完毕,27号大墓已见墓室底,大量珍贵文物堆满墓室,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了金、玉、铜、漆、石、铁等质料。在27号墓中,首次发现了我国两周之际的金扳指,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青铜錞于,首次发现了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发现的铁刃铜削为陕西地区目前年代最早的铁器,发现的漆木建鼓为国内同类器物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        27号墓的墓室底部堆满了数目庞大的珍贵文物。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其中墓葬还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壶盖内侧铸有铭文,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另外,26号墓还出土了一件玉猪龙,属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5000年,器型巨大,保存完好,高14厘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出土地点最为偏南的大型玉猪龙。由189颗玛瑙珠及16颗玉贝、16颗玉蚕、48颗玉龟、8颗玉珠、4颗玻璃料珠而有机编排的玉握,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复杂和奢华的两周玉握。组玉佩饰中的七璜联珠是目前陕西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的组玉佩饰,其人龙合雕璜中人的发束每毫米有5根,每根绝不交错,堪称西周时期高超琢玉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据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介绍,梁带村3座大墓的年代应为春秋早期,而青铜铭文中数次出现了“芮”,但没有一个“梁”字出现,应该说,大墓为周代芮国的可能性很大,从随葬品和墓式等判断,27号墓的主人是男性,19号、26号墓的主人是女性,很可能27号墓是国君墓,19号、26号是其夫人墓葬,26号应为正夫人墓。  梁带村所发掘的3座大墓保存之完好、出土物之丰富为前所罕见,带铭铜器的出土为判断墓地的国别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多组组合清楚完整的玉组佩为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玉制度、服饰文化和研究高等级墓葬的青铜礼器与组玉佩的关系提供了特别珍贵的资料。这一墓地发现的近900座两周墓葬相当一部分墓葬保存较好,随着发掘和文物修复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许多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礼乐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手工业制作等谜逐渐被撩开神秘面纱,为我们了解两周时期的社会发展将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2006年梁带村遗址作为周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营庙

北营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营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办金城大街北段西侧。  金兵入陕,驻兵于此,共设五营,此为北营,故名之。庙为金代所建。戏楼亦初建于金,经历代重修,基本形制如初,仍保留有金元大额枋,覆盆式柱础等早期形体。枋额及斗拱等部构架多为清代重修所改制。  北营庙为主祀关帝的庙宇,坐北面南,总面积116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过殿、献殿、寝殿、戏楼,附属建筑有西偏殿及道院的东厢房和北房,布局紧凑,戏楼木雕极为华丽,为元代遗存。主体建筑,前后献殿、寝殿通连,形成一体。前献殿,单檐卷棚悬山顶,布筒瓦,抬梁式,两椽栿。面阔五间,进深3.75米,当心间3.50米,次间3.30米,稍间3.25米。后献殿,单檐硬山顶,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前檐金柱一排四根。面阔五间,明次间面阔与前献殿相同,稍间与次间相同。寝殿,单檐歇山顶,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斗栱五铺作,出双抄,重栱计心造,前檐柱头是一根通长的柱额,额下作绰幕枋,殿内金柱前后各一排共8根。面阔前三后五间,总进深11.15米。前当心间5.70米,次间5.20米,后当心间3.40米,次间3.30米,稍间3.00米。  后献殿当心间中悬有镂雕华带、贴金字竖匾一方,中题“忠义”两个楷书大字,上下款题:“雍正岁次乙巳(1725年)季秋之吉;张族四甲仝献。”寝献后当心间额亦悬镂雕华带贴金字竖匾一方,中题“圣殿”两个楷书大字,上下款题:“康熙岁次戊戌(1718年)夏四月之吉,高族敬献;马邑县知县社人高坚书。”殿内西稍间前立有《历代名医之图》碑一通。  寝殿之西,为一座单檐硬山顶布筒瓦殿宇,面阔三间。其西侧有道院,现存东厢房四间和北房五间,西房二间。  戏楼在庙院之南,殿宇之前。北向,单檐歇山顶,抬梁分心式,四椽栿。前檐两柱方形,上置方额,下施立枋并雀替,上出挑平枋并作斗栱,共五攒,转角斗栱五铺作出双抄,补间铺作中三攒为双昂如意华斗栱,斗栱间前饰木山,背封面有绘画,斗栱平枋下各饰以垂花,垂柱间饰以透雕二龙戏珠、双凤戏牡丹,布满空间。又两翘角檐下各饰以垂花。大额及其立、平枋竖面分别浮雕以亭阁桥梁,仙人骑兽,香鼎宝器,凤飞云天。额头贴饰浮雕狮头,两山墙上斗栱间砖封面有绘画。整个装饰集浮雕、透雕、绘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6年北营庙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馆位于素有“文史之乡”、“小北京”之称的韩城昝村镇西街普照寺内,筹建于1998年,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韩城元代建筑,现存32处,据记载,其中紫云观三清殿、薛村三圣庙、周原大禹庙、孝义关帝庙、城内九郎庙、吴村普照寺、昝禹王庙、郭庄府君庙,分别始建于至元七年(1270)、至元十年(1273)、大德五年(1301)、大德七年(1303)、至大元年(1308)、延佑三年(1316)、元统三年(1335)、至正元年(1341)。  馆址所在地普照寺,始建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据大佛殿袱下墨书题记和《重修大佛殿碑记》,道光三至四年(1823一1824年)曾予重修。此寺为“中央大佛殿,东西为配殿”的元代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融地方特色、宗教和时代精神为一体。大佛殿为典型的元代建筑,其外形为屋面布有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当心间开门,稍间前檐墙上部正中均开窗户,装直棂格子窗,恰似蒙古包形。2005年6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普照寺外,韩城境内还保存有三十余处元代建筑,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1998年在省文物局及韩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把韩城境内零散的元代建筑集中搬迁至普照寺内,集中保护。现已迁建有天园寺高神殿一组三座以及三清殿一组6座元代建筑。普照寺内现有元代建筑约20座。  韩城保存元代建筑之多的原因,主要是韩城地处黄河之滨,-之界,旧有龙门、夏阳两大古渡,在地理上具重要的战略位置,古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蒙古太宗元年(1229)占领韩城,元代在韩城早于元统一中国42年。在这一时期,民族文化的融合,宗教信仰的发展,修建寺观庙宇甚多。加之韩城建筑精良并得到及时重修,因而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  韩城元代建筑多为悬山顶,墙体厚实稳重收分大,前檐柱额多为通担,这些是认识和研究元代建筑特征与风格的重要而宝贵的依据。  近几年,为了保护好元代建筑,经省文物部门批准,韩城拟将急需维修的元代建筑约十多处逐步搬迁到规模较大的元代建筑之地普照寺。现已搬迁了两处四座建筑,连同普照寺原有的古建筑及配列建筑共12座,占地8000余平主米,最终建成约二十多座的元代古建群,成为全省最大的元代建筑博物馆。  昝村镇  韩城市辖镇。1958年建昝村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改镇。位于市区东北,距市区10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5万。108国道、西侯铁路过境。辖昝村、史带、梁带、化石、解家、解老寨、下干谷、薛村、张村、白村、吴村、潘庄、东贾村13个村委会。1991年市委、市政府划定昝村为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以洗煤、焦炭、冶炼、铸造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农业则以粮棉为…… 详细++

韩城法王庙

韩城法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王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北十公里的西庄镇。  法王庙建于宋真宗乾兴之末(公元1022年),历经各代重修。现存寝宫,为清代重修,富丽堂皇。献殿保持了元代建筑的风格,朴素大方。据明崇祯五年勒的碑记称:“法王姓房,字百虎,唐末西庄附近人,相传为屈原后裔,寿一百一十岁。修道于灵贶观(地址在法王庙前的道院)。因灵通帝梦,用针砭之法,使太子降生(指宋仁宗赵祯),朝廷有感而册之。至仁宗听政,追封为岳法王隧建庙祀之。”        又云:“法王善禁咒之术,宋真宗病疽,诸医不效,一夕梦一神人怒目巨睛,乘虬龙而下,以水巽之者数四,香汗淋漓,顿觉体轻,如无病者。然帝问卿系何人?对曰:"臣家在韩城西庄槐柏相抱处”,又先其姓氏家属。诏访所居,果得其地,遂建庙祀之,封号法王。自宋、元、明、清各低,香火甚盛。“疾病痛楚,祷辄应焉”。此虽是神话,但西庄井溢村迄今仍有房姓后裔。据年长者谈,产有槐柏相抱树两颗,现不复存在。法王庙前的灵贶观,有法王房寅之墓,用砖筑有塔。  庙前原有法王塑像,并有法王用的宝剑一口,鲨鱼皮鞘,长约一公尺,上嵌有黄铜纹北斗星,剑上刻有铭文为“赤山之精,紫电之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庙中最早有元至正二十五年立的碑,乐楼于同治七年为陕西回民起义军所焚毁。法王象和戏楼,行实碑等均已毁没,宝剑也不知失落何处。目前只留下法王宫寝殿和献殿。在青山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雄伟。斗拱构件的彩绘绚丽,技艺高超。该庙地处公路旁,位于西庄镇,浏览方便。庙的南边,有砖砌六角攒顶塔式法王墓,正方嵌石,上刻“宋法王之墓”,刻石对面,有"槐柏古迹;楷书题词。  法王庙是一座木结构古建筑,飞檐凌空,斗拱交错,雕刻精致,殿顶富丽堂皇的藻井,屋顶正脊部分的彩色琉璃制品装饰,龙吻、仙人走曾变异多姿,形态生动,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2006年法王庙作为宋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河龙门

  黄河龙门自然风光惊险动人,龙门就位于韩城,距市区30公里。龙门两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宽百步,下泻千里,相对如门,唯神龙可越,故称龙门。站立山顶远眺黄河。纵观全景,恰似银龙吐水。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从壶口至龙门这段峡谷,波浪壮观,北国风光。在这里流传着美妙的神话传说,最有名的是“鲤鱼跳龙门”,可谓家喻户晓。《三秦记》上说:大鱼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皆以“一登龙站,身价十倍”而自豪。前秦苻坚,曾登龙门赞杨“美哉,河山之固”。  这里有传说中大禹留下的遗迹。千尺梯子崖,相传从此可以进入天宫。古时,神话传说大禹凿龙门,遇见恶龙阻挡,大禹登上天梯进入天宫,向玉帝诉说。玉帝大怒派出天兵天将,斩除了恶龙,锁住了恶龙儿子恶蛟,捆在壶口瀑布下边的水晶宫明柱上,后来恶蛟挣断神链,逃避到大海,长成庞然大物,这就是人常说“海底蛟龙”。  玉女莲花洞。传说这是大禹女儿帮助父亲治水居住的地方。众仙姑为她设置了梳妆台,台上有碗大的一个小石坑,是她的脸盆,脸盆中的水常满不溢,舀去即升。后来神话为“莲花洞中怪水升”。  天然石头城。险要的山峰,山高千尺,井深百丈,壁直挺立。走进深渊,仰望一线天,好似天然石头城。  仙境水文站。龙门峡谷两岸,悬崖徒壁,三十年代在这悬崖石壁之上建造了黄河水文站,踞于黄河之旁、浪涛之中、石头之上,故为仙境。在这里乘坐缆车,横渡黄河,空中观景,别有风味。  咽喉石门关。黄河壶口、龙门、石门、三大景观。石门距龙门4公里,距壶口38公里,是万里黄河两岸最窄之处,东西宽仅60米。咆哮的黄河在此成为一束水流,通常水深达10多米以上,乘坐游船、越过石门,则能顺利到达壶口。  天堑变通途。过去夏季摆船渡过,冬季冰桥飞渡。解放后相继架起铁索桥、铁路大桥、公路大桥。三桥并列,天堑变通途,横跨-,成为华北、西北交通纽带。   

玉皇后土庙

玉皇后土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后土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七约15公里大池埝镇西原村。  庙殿坐北朝南,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元年(1465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均有重修。庙原供玉皇大帝,现神像无存。现存主要建筑有献殿、正殿、戏台。共有建筑9座46间。占地2895平方米。正殿、献殿均为筒瓦包沟。前檐梁均加彩绘。建筑结构紧凑,气势宏大,保存基本完好。     玉皇后土庙座北向南。此庙山门无存,现存献殿、正殿、戏楼以及两殿之东的玄帝庙献殿和正殿,之西的三义庙无存。庙内现存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补修玉皇后土庙并建玄帝庙及葺理山门、戏台碑记》载:“玉皇后土之庙,由来久矣。其创建之时无缘考据……天顺七年(1463年)间重为之修焉。右有三义庙,系正(景)泰四年(1453年)起建;左有玄帝庙,成化元年(1465年)创立。”献殿梁下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题记,玄帝庙献殿有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题记。  玉皇后土庙献殿和正殿的建筑形体高大而特殊,都是布甬瓦单檐悬山顶,抬梁式,四椽栿。通面阔18.30米,面阔明三暗六,各间大致相等。进深四椽,斗栱四铺作,出单昂,前檐柱头上为一根通长约19米的柱额,其长度甚为罕见。柱间施罩幕枋。献殿前檐当心间饰以龙头雀替。正殿前檐每间两侧为砖刻楹联,中开四扇屏风门。两殿山墙之间以有圆洞的砖墙连接,洞额有题字,东为“隐必见”,西为“阳亦显”。献殿前为戏楼,单檐悬山顶,抬梁分心式,前檐柱额上斗栱五攒,并饰垂花,雕刻精致。前台上有60格藻井,台面中木刻“来仪楼”,左右两侧出入门额分别木刻“声始”、“琴韵”。玄帝庙献殿、正殿,均为单檐硬山顶,面阔各三间。  2006年玉皇后土庙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古城

韩城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韩城古城,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  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2000年国家投资保护资金300万元,市上投资300万元,对明清一条街进行维修保护,现已成为具有特色的北方古城浏览区之一。  韩城古城,城池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庭批准,倡议地方-、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彼韩城”,北日“龙门盛地”。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街区保护完好。  古城街区,南北贯通的大街为主街道,呈龙形,长达千米,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古城北边步步登高的园觉寺顶端金代宝塔如龙头昂扬,南端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龙形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有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  古城区共有房屋5200多栋,其中有文物建筑和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店铺及民居770多栋。主街道沿街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集中保护较完好的有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湾湾巷等。街区保护的古建筑13处70多栋,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   

韩城普照寺

韩城普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普照寺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吴村。  寺始建于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到清代续修,佛教文化气息浓厚,是韩城元建标志性建筑。寺建筑面积426平方米,主要建筑大殿为元代建筑,大殿大佛殿殿前东有“伽蓝庙”,西有“0庙”。殿东为“土地庙”,西为“关公庙”,殿后有“观音洞”。  普照寺主体建筑是大佛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佛殿雄伟壮观,殿内有佛龛,龛上部有藻井,藻井有绘画,其中有塑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二菩萨,阿难、伽叶二弟子五尊彩塑像及明清藻井绘画一百三十余幅,笔黑生动,情景逼真,形态各异,堪为珍品。专家认为板画为元代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龛内五尊彩色泥塑像,坐在工字莲花须弥座上,面相丰满,神态自然,古雅庄严,呈说法状,通高4.2米。左右站着释迦十大弟子中的阿难和迦叶两尊塑像,各通高2米,一个双唇紧闭、双手合十,一个面带笑容、拱手而立。两边龛内是两尊菩萨塑像,均盘膝坐在工字莲花须弥座上,通高均3.6米,左边是文殊,右边是普贤。  普照寺是一组罕见的元代典型古建筑,佛像塑造逼真丰满,天花板为珍贵绘画,将建筑、塑像、绘画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01年韩城普照寺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渭南市韩城市昝西路,昝村镇卫生院西侧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3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起  门市价20起。

韩城城隍庙

韩城城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韩城金城区隍庙巷东段。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座北向南1957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始建于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明万历年、清康熙年间重修。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有扶化坊、威明门、广荐殿、德馨殿、灵佑殿和含光殿。偏后两侧设有道院,配列建筑有“一亭”、“两庑”、“四楼”、“四门”、“四坊”。整个建筑雄伟壮观,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庙门外有九龙琉璃影壁,砖雕仿木构式,璧面各嵌七幅琉璃浮雕,上刻“明万历四十四年南社创建”和“清道光元年八月北五社五常会重建”。广荐殿和含光殿(寝殿),为悬山顶式,面阔5间,德馨殿(献殿)和灵佑殿(正殿)为单檐歇山顶式。屋顶琉璃瓦筒,脊有吻兽。广荐殿前院落宽敞,是赛会活动场所,今存西戏楼一座,重檐歇山顶式,造型精美,结构严谨。德馨殿和灵佑殿之间,有明崇祯十五年(1642)所铸城隍铜像、铜鼎(今存韩城市博物馆),德馨殿前是月台,东西两侧列悬山式殿庑各12间,两庑斗拱制作独特,巧夺天工。  韩城城隍庙雄伟壮观,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雕饰华美,是元、明、清建筑风格兼并的古建筑群。

韩城金塔公园

  金塔公园位于新城区南端原头,与原下老城区紧紧接连。由公园之西跨过石拱桥,有金大定十三年(1173)创建的古塔,故名金塔公园。  公园占地亩,地形奇特,规划为平原、湖泊、山岭三大功能区,26个景点,35个单位,公园西南建有金塔桥,通过此桥可与烈士陵园相连接。目前金塔公园已初具规模,建有喷泉、人工湖、长廊、飞雪亭、溅玉亭、儿童游乐场、多种花园等,园内草坪绿茵,花木争艳,喷泉映辉,亭廊玉秀,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娱乐场所。  平原区 北起金塔路,南至摩崖石刻,东到东门,西至千松岭,面积2.8公顷。包括北门、翠障、中央大喷泉,风雪亭、溅玉亭、曲廊、草坪、桂苑和儿童游戏场。  湖区 为千松岭与醉红坡之间的低湿地,面积0.8公顷。上下湖面积0.32公顷,中间形成一个半岛。两湖之间用闸桥控制,下湖有亭石林立,上湖有水榭观瀑亭,形成一个山水亭台楼阁为一体的自然山水园。  岗陵区 千松岭与醉红坡岗恋起伏,蜿蜒不绝。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陕西省韩城市金塔路与陵东路十字东150米  乘车线路:韩城市内可步行或打车至金塔路即至公园

韩城九郎庙

韩城九郎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郎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境内,由于韩城是赵氏孤儿的发生地,所以过去韩城各地建有多处九郎庙,现仅存4处九郎庙,其中以徐村九郎庙和韩城古城九郎庙保存较好,它们的存在见证着200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遥想当年晋国朝廷内外一场忠与奸的较量,正义方暂时处于被动地步,忠臣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历尽艰辛,受尽破孩,在险象环生中保全了孤儿,并终于除奸报仇,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根据这一史实写成了《赵氏孤儿》杂剧,后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   当年的赵武为了报恩,死后与程婴、公孙杵臼埋在一起。至今他们的墓葬还在韩城市南卫东乡堡安村“龟鹤寨”内。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韩城,“晋卿赵文子墓、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简称三义墓)”是这一历史故事见证地。这对教育后人,弘扬民族正气,启迪人们珍视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有着深远意义。

庆善寺大佛殿

庆善寺大佛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善寺大佛殿    庆善寺位于陕西韩城市古城内,是韩城市唐代驰名的大寺院之一,位于古城南北大街东侧,故俗称东寺。据清乾隆县志记载:“《明一统志》:在县治东南,唐贞观二年(628年)敕建,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修,有仁宗赐额。”历金、元、明、清各代修葺,规模恢宏,建筑雄伟壮观,享誉盛名。   其寺民国时期曾为县参议所在地,名曰“中山堂”。建国后其大殿为当时的县府重大会议礼堂,更名“群众堂”。1949年春彭德怀将军来韩城在这里作过关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解放战争形势报告。改革开放后将其寺用作市招待所,并进行了改建,仅保存了一座建筑宏伟的大佛殿。198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经韩城去山西,在这里就餐、休息。

韩城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新城街道 司马迁祠墓 党家村古建筑群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紫云观三清殿
金城街道 司马迁祠墓 党家村古建筑群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紫云观三清殿
龙门镇 司马迁祠墓 党家村古建筑群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紫云观三清殿
桑树坪镇 司马迁祠墓 党家村古建筑群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紫云观三清殿
芝川镇 司马迁祠墓 党家村古建筑群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西庄镇 党家村古建筑群 司马迁祠墓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芝阳镇 司马迁祠墓 党家村古建筑群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紫云观三清殿
板桥镇 司马迁祠墓 党家村古建筑群 韩城市博物馆 梁带村遗址 北营庙 韩城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法王庙 黄河龙门 玉皇后土庙 韩城古城 韩城普照寺 韩城城隍庙 韩城金塔公园 韩城九郎庙 庆善寺大佛殿 紫云观三清殿

韩城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