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哈德尔·艾孜木 (1934~196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哈德尔·艾孜木,维尔吾族,1934年11月生于新疆伽师县二区的一个贫农家庭。他7岁就跟着父亲给地主扛长工,吃不饱穿不暖,睡在恶霸地主阿不拉伯克的马圈里。有一天,他饿得心慌,拾了地上一个烂桃子吃,被地主发现,硬说是偷了他家的,一顿皮鞭打得他昏死过去。8岁时,地主的三条恶犬围住了哈德尔·艾孜木,父亲为使他脱险,打了地主家的狗。狠毒的阿不拉伯克把父亲吊在房梁上达三天之久,还将哈德尔·艾孜木-在父亲的两腿之间,两天不给饭吃。12岁时,哈德尔·艾孜木又成了地主曲曼家的长工。幼小的哈德尔·艾孜木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剥削,对旧社会怀着刻骨的仇恨。 新疆解放后,哈德尔·艾孜木翻身当了主人。为了保卫穷苦人民的胜利果实,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他常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毛主席,我就不会有今天。1954年,他被调到帕米尔高原执勤。虽然那里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怕苦怕累,始终坚守岗位,从不松懈马虎。一次,他母亲病重,组织上让他回家探望。路过部队驻地时,听到别的班跑了一个在押罪犯,便顾不得探亲,立即参加追捕,直至将犯人抓获,他才去探家。 哈德尔·艾孜木在伽师县公安队时,城里有位70多岁的老贫农帕提木汗,无儿无女,他就像对自己母亲一样,经常给老人洗头、梳发,修补房子,还出钱给老人买柴。调巴楚县中队后,他常常抽空帮助86岁高龄的五保户沙尔汗挑水、劈柴、扫房子。老人感激地称道:真是毛主席的好巴朗(维语,孩子)。 平时,哈德尔·艾孜木还多次帮助群众修堤坝,灭火,抢收庄稼,深受群众的称赞。1965年7月,他带领战士到生产地割胡麻,看到附近群众的麦子还没收割,考虑到这里是洪水区,麦子不及时收割容易遭洪水淹没,于是决定先帮公社抢收麦子,然后再割连队的胡麻。经过三天的抢收,麦子刚收完洪水就下来了,使群众避免了一次损失。他常常对战士说:“社会主义能够顺利建设,人民能过得安宁,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最大幸福。” 在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之后,哈德尔·艾孜木坚决响应,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断改造世界观。他每到一个单位,都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工作,曾荣立二等功一次,出席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和青年团代表大会。他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首先要觉醒过来,不忘记过去的苦,做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党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1965年7月26日晚8时,哈德尔·艾孜木从副业地归营,听到有线广播播送县委、人委关于组织劳动力立即抢堵古海子水库决口的通知,他便立即集合队伍,动员说:这个水库灌溉着近半个县的农田,现在山洪暴涨,水库水位猛增,洪水已经冲开了一个决口,如不及时堵住,让水跑光了,不但今年的生产要受到很大影响,还会淹没三个公社的庄稼、房屋。他说:“情况紧急,上级已经发出通知,我们要坚决服从。大家快去准备,随时听候调动。次日晨5时,接到出发的命令后,他就率领17名战士奔赴距离营房九公里的水库决口处,和各族群众一道投入到堵堤的战斗中。洪水越涨越高,突然,洪水从被压垮的闸口处倾泻堤外,翻起的高浪形成一个深达七米多的漩涡。水势汹涌,不断地冲走加固堤岸的木桩,缺口在继续扩大,大家在奋力地抢修着。 10时左右,县高中毕业生阿不都力米提·吾加阿皮孜在打捞木桩时,被卷入洪水漩涡,发出呼救的喊声,堤坝上的人听到呼喊纷纷奔去。这时胃病正在发作的哈德尔·艾孜木,一眼望到吾加阿皮孜处于危急之中,便不顾病痛挺身而出,准备下水。教员色买提艾衣提等人拦住说:“你身体不好,又在闹病,不能下去。”他说:“我是一个公安战士,怎能眼看阶级兄弟的危难不去抢救!”说罢,连鞋裤也顾不得脱就跳进洪水向漩涡游去。在他的带动下,战士许平昌也跳进水里去抢救落水学生阿不都力米提·吾加阿皮孜。 哈德尔·艾孜木用力划了15米。在哗哗的洪流中,听到呼救声渐渐微弱,他急忙加快速度冲进漩涡,扑到临近昏迷的阿不都力米提·吾加阿皮孜身边大叫:“弟弟,不要怕,我来救你。”说着一把抓住阿的右臂顺着水势往上一拉,使阿的头露出水面。换了一口气,刚刚清醒时,又一个浪头从他俩背后劈头压过来。哈德尔的手被打脱了,阿又被卷入漩涡。哈德尔·艾孜木赶紧又猛划几下,镇静地寻找着。当阿再次露出水面时,哈德尔·艾孜木机警地顺着水势,赶忙过去猛推一掌,将阿推出危险的漩涡。哈德尔·艾孜木唯恐阿再被浪打下去,便将一根冲来的水桩推给阿不都力米提·吾加阿皮孜。在战士许平昌的协助下,终于将阿救上来。这时人们看到哈德尔·艾孜木已经与洪流搏斗好久,早已精疲力尽,现在还在危险的漩涡中,人们喊着:“快把队长救上来!”紧接着,教员色买提匀衣提、拉买提阿曼、斯拉木艾衣提和战士党忠孝等同志纷纷跳入激流向漩涡中游去。这时哈德尔·艾孜木也被巨浪打入水中。当他刚浮出水面,望见拉买提阿曼、色头提艾衣提向自己划来时,怕这些人也被卷入漩涡,便振作精神大声喊叫:“这里太危险,你们赶快上去,我没关系。”这时,一个巨浪从拉买提阿曼背后压来,哈德尔·艾孜木见拉买提快被冲进漩涡,就拼力猛划,将一根木桩抓住,使劲推给拉买提阿曼,拉依托着木桩冲过了漩涡,被救上岸去。而这时仍在漩涡中搏斗的哈德尔·艾孜木再也没有一点力气了,被咆哮的恶浪冲击得恍恍惚惚。他睁了睁眼睛,突然发现有一人随着波浪起伏朝他游来。他看清是教员色买提艾衣提。他怕色也被卷进漩涡,便竭力向前,刚抓住色的手,正准备用另一只手去抓一根木桩给色,一排大浪将他俩冲散,色买提艾及提被救上来,哈德尔·艾孜木却被漩涡卷进水底,再也没有露出水面。 为了表彰哈德尔·艾孜木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1965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命令:授予哈德尔·艾孜木“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以上内容由"-两重天"分享。] |
艾尼·居买尔 维吾尔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艾尼·居买尔,男,维吾尔族,1983年1月出生,新疆伽师县人,中共党员,现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天山区分局西河坝派出所民警。2005年荣获“乌鲁木齐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同年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选为“新疆十大杰出青年”并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为他颁发“见义勇为正气在,民族团结一家亲”证书,同年6月,他又当选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及“新疆十0制人物”;2007年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08年荣获首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 2005年4月2日22点30分左右,夜幕降临后的山西巷热闹非凡,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王丽正准备乘公交车回家。正当王丽穿过一群小商贩,朝公共汽车站走去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有一只手正在掏她的裤子口袋。“有小偷!”王丽心头一紧,立刻转身捂住口袋。可是,这个小偷不仅不惊慌,反而狠狠地瞪着王丽。王丽见状赶紧加快脚步,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这时小偷就拦住王丽开始硬抢。王丽吓坏了,一边用身体遮挡着躲闪,一边大声呼救。这时,艾尼三兄弟路过此地,他们看到前方围了一大群人,一位姑娘的呼救声传了出来。艾尼三兄弟立刻跑了过去,冲进人群,拉开了正在与王丽撕扯的小偷。小偷狠狠地对艾尼·居买尔大喊着:“让开,不要多管闲事!”说着又向王丽走去。艾尼·居买尔一把将王丽拉到自己身后,用瘦弱的身躯护着王丽,他对小偷 说:“住手!她是我的妹妹!你不要碰她!”“你的妹妹?汉族?”小偷愣住了。 这时不知从哪里又冒出了三个人,他们和小偷是一伙的,歹徒们的拳脚如雨点般落了下来。歹徒人多势众,艾尼三兄弟终于招架不住,拉起王丽夺路跑去。歹徒们在后面紧紧追赶,一个歹徒掏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尖刀猛地刺向艾尼·居买尔的后背,鲜血顿时涌了出来,艾尼·居买尔捂着刀口慢慢地倒了下去,他的衣服顿时被鲜血浸透了。艾尼的大哥把艾尼·居买尔送到了医院,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工作。此时,艾尼·居买尔全身是血,昏迷不醒,左胸背部有长4厘米、深2厘米的裂伤。在医务人员的奋力抢救下,艾尼·居买尔终于得救了。 4月3日,艾尼·居买尔的病情开始稳定下来。这个时候,艾尼·居买尔才回忆起那晚的情景,他觉得自己当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个人的安危,只想尽快和哥哥带领王丽离开。经过20多天的精心治疗,4月22日,艾尼·居买尔出院了,回到了位于喀什伽师县的家中继续养伤。 艾尼·居买尔兄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各民族之间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壮丽凯歌。 [以上内容由"走向西藏"分享。] |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 | 阿曼尼莎汗纪念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 阿曼尼沙汗纪念陵占地1050平方米,有王墓王宫,阿勒屯,与清真寺连为一体。陵高22米,陵墓修建在一座2米高,10米宽,10米长的正方形基坐上,陵顶为园塔状在陵宫内,宫殿墙上镶有“木卡姆”十二套曲名。阿曼尼沙汗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
莫尔佛塔 | 莫尔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位于喀什市东北约30公里处,是一座古代佛教遗迹,该塔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介 绍 该塔由一座卵圆形土塔和一座覆阗形高台构成。卵圆形土塔中空,塔高12米多,下有三层方座,以大土坯砌筑而成,土塔旁边的巨大高台,是这里的中心建筑,是专门用来供佛的,墙壁龛内的佛像因年久剥落,已荡然无存,但佛龛的痕迹仍然依稀可辨。 新疆喀什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