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凉山州 >> 会理县

会理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金江书院

  据一份1984年编写的油印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公元一八七四年”。而据1994年版《浏阳县志》及其他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而且学校在拆旧礼堂时,在屋梁上找到一本1872年的旧历书,据此看来,书院应该是建于1872年了。而对于其创建也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由浏阳西乡汤、陈、邱、娄四姓(乡绅)为首捐资兴建。”当时书院聘有讲师,每旬三、八两日讲学,讲学内容为经义(四书五经的意义)和制艺(八股文章的作法),听课的除住斋生外,还有西乡各地的童生。书院其实并没有办多久,到1898年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时,它就改为“金江两等小学堂”了,当时同时办有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在金江走出来的众多才俊中,陈昌(1894年—1930年,字章甫)不得不提。清光绪末年,陈昌就读于金江,现在其后代仍保存有他光绪年间的毕业文凭,文凭还记载了当时开设的课程有自然、地理、历史、国文、算术等,可见学生们当时已经在接触现代科学文明了。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城厢镇东街8号。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404.32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重厅堂布局。红军长征过冕宁时,曾作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935年5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领导下,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历时31天,在短短的31天中,中央红军在冕宁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武装——晚期冕宁县抗捐军,1935年5月23日,毛泽东曾在此接见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及0冕宁地下-表。  1965年辟为红军长征纪念馆,至今仍保留了当年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表的厅堂布局原貌,并陈列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在馆内展出的文物中有红军进入冕宁后以-总司令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个布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这一词,从此,“长征”一词从冕宁传遍凉山,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红色旅游工程启动后,该处被列入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地址 会理县环城西路中段2号  联系电话 0834-5622047  服务时间 全年错时延时免费开放,每周一至周日开放,夏季时段(5月1日至10月31日)为8:30—20:30(20:00停止入场);冬季时段(11月1日至4月30日)为8:30—19:00(18:30停止入场)。  交通线路 公交车3路、出租均可到达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白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理古白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名,当地又称文塔。白塔座落在会理县城关镇东南部的南阁乡文峰山巅,为会理县8景之一。距县城5千米。会理古白塔始建年限无考,有关史料只记载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重修。该塔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共9级4面,高31.8米。空腔。底层北面有拱门,经此可进入塔内。拱门右侧石棂上刻有1副对联的上联,书有文峰峭凌云一径登峰造极,下联无存。第3、4级内有大理石浮雕如来佛和4大天王像。第5、6级有小圆窗。会理古白塔座落处白塔山,形如一艘木船,山上树木葱郁,林中还有民间自筹资金建造的庙宇群,是会理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会理古城

会理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理古城位于凉山州南部,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省级文化名城。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距西昌市185公里。  会理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至今已有2117年的历史,县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会理古城建于明初,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有保存完好的元至明代建筑1处,清代建筑7处,其中会理县城北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理古城保护与开发面积1.02平方公里,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体现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古城建筑为明清风格,同时充分体现会理所独有的川滇文化特征。  会理古城主要景点有:钟鼓楼,在城内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雕梁画栋,朱柱挺拔,镂空  雕花,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   

皎平渡

  皎平渡位于会理县东南方,距县城74公里。红军四渡赤水后,开始进军云南,准备抢渡金沙江入川。而皎平渡是红军唯一的生路。-命令-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1935年5月1日傍晚,红军干部团赶到皎平渡口,搜索到两条旧船,并于当晚渡过了金沙江,消灭了川军守敌,控制了渡口,后又找到4艘木船。红军从这里全部渡过金沙江。红军自此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赢洲公园

  赢洲公园位于会理城内西街,原为明代邓指挥所设水牢。清末,由几省会馆辟为园林,1980年修复一新,新建驻鹤亭、金镜阁、藕香桥、玉华池等。武候祠,位于城北老街子,明嘉庆年间建,清代两次重修,历经五百余年,迄今保存完好。该景点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美丽壮观。东岳庙,位于县城南门外,清镇抚周冕建,为四合院布局,以彩绘浮雕见长,主体结构至今完好。景庄庙,位于城西垭口小山岗上,重檐飞阁,古木参天,为明代永乐年间官吏李毅建,迄今风物犹存。碑林,设于赢洲公园金境阁内,收藏有明朝状元杨升庵、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近代知名人黄炎培、郭沫若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聂荣臻等的墨宝31。文塔,位于城南,距县城约五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塔层九级、高约十丈,并有生活设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孔明寨

  孔明寨是古时从蜀出川入滇的重要交通要隘,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古驿道经过这里,今天的108国道从村里穿过。孔明寨南北多是峡谷地带,地势较为开阔,到了孔明寨却变成一个窄窄的峡谷,孔明寨就在峡谷中的山坡上。因为此地地势险要,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险,所以这里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诸葛亮南征据说就与此地有关。据《会理州志》载:“在州北八十里,是诸葛亮南征设置的营寨,至今其名犹存。”孔明寨北十多公里的摩挲营,当时是摩挲人聚居地,据传也是诸葛亮扎营处。摩挲人受孟获挑唆,也跟随反叛。  孔明寨全称是会理县白果乡前马村一社,有20户人家100多口人。孔明寨村子不大,房屋稀稀落地散布在坡上,其建筑与周围的汉族村子无异。  孔明寨位于108国道西昌与会理县城这间的一个峡谷中,距西昌130多公里,票价23元,距会理县城距50公里,票价7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仙人湖

    会理仙人湖始建于1966年,距会理县城7.5公里,有公路直达。面积约0.84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以山脊为界,总面积共7.83平方公里。湖光山色,美景如画。湖边有白鹳、白鹭、野鸭等水禽栖息,时而在湖面上空展翅翱翔,时而在湖岸树稍傲然兀立。飞燕掠水,翠鸟猎鱼,自然生态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西北五里处有"仙人洞",早巳裁入清代州志,洞高约3米,宽约4米,深不可测,现能通行的深度约300米,洞中有泉,长流不竭,清洌爽口。湖心有仙人岛因湖得名,面积约1.6万平方米。  1988年在岛上修建了"会理会议纪念碑"。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会理时,曾在现湖区的铁厂村(已淹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每逢节假日,常有学校师生、干部、工人及游人到此瞻仰,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老君滩

  老君滩位于会东县鹿鹤、普咩与云南禄劝县炭山乡之间的老君滩,是万里长江第一险滩,人称“世界滩王”。“滩王”惊心动魄的吼声,远在10里之外就可听见。走进“滩王”时如雷的轰隆声淹没人语,使主宰宇宙的人类顿觉渺小。正因为如此,富有好奇心的世人才以目睹“滩王”的尊容为快。  从黄草坪村边流淌的金少江水,平缓而温顺,进入峡谷便急剧跌落,流速剧增,遇乱石阻挡,忽然间如猛虎下山,汹涌翻滚,水花飞溅,正是“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的写照。  老君滩全长4.63公里,可见7个梯级险滩,总落差41.3米,滩中乱石密布,大小各异,两岸高山绝壁,刀劈斧砍一般,险峻巍峨。  老君滩一带,流传着一个神奇而有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老君滩里有一根金扁担,每到夜晚便金光闪闪。东海龙王知道了,便率领是虾兵蟹将沿江而上,而夺走这根金扁担。  消息传开。住在江南面乌龟山的乌龟王率领成千上万的大小乌龟下山来守卫在江边。当龙王的兵赶到时,龙龟双方激烈地打了一仗。兵对兵,将对将,大大小小的黑石头、红石头和棕色石头,就是它们的遗体变的,乌龟王变成巨石,一直守护着金扁担。那老龙王和乌龟王激战三天三夜,老龙王败北,顺江而逃,但极不甘心一步一回头,怒视乌龟王,七次回头形成今日的七个梯级险滩。  据科学考证,老君滩的形成不足百年,是因地震、山体滑崩,大量泥石推入江中堆积,逐渐淤高河床而形成。据当地老人回忆,1953年白沙坡发生3次大山崩、大滑坡,泥石在江中越积越多,水流越激越乱,成为完全不能涉越的险滩凶水,备受世人关注。20世纪30年代初。8名“洋人”想闯老君滩,结果葬身江中。民国时期,-政府交通部两次派员查勘,均以失败而告终。解放后交通部于1965年组织川滇两省测量队,先后再次勘探,均以牺牲6人的代价宣告失败。历史上先后曾有6次“闯滩”却无一成功。1986年10月1日,中新社向海外报道:中国年轻的探险家——22岁的凉山彝话姑娘吉胡阿莎,与两名男队员一举征服了世界闻名的“老君滩”,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但用的是橡皮密封船,真正用木船或铁船闯“滩王”,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邛海泸山景区

邛海泸山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邛海泸山景区位于中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境内。景区与西昌城区连成一体,组成了国内不多见的山、水、城相依相融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邛海又名邛池,位于西昌城东南5公里处,是四川省境内最大湖泊之一。湖面31平方千米,最深处34米,常年蓄水约3.2亿立方米。绿水清澄,盛产鱼虾,是有名的天然渔场和水上运动场。湖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湖水常年清澈,四季均宜游泳、泛舟、垂钓。泸山位于邛海之滨,海拔2317米,与邛海相对高差807米。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泸山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   邛海泸山景区地质成因    有关邛海形成的原因,民间广泛流传的汉时邛都县沉陷说以及明清时宁远府沉陷说。民间传说,邛海系梓潼县沉陷所致。每当艳阳晴天,海水清亮时,尚可在青龙寺附近海域见到水底的筒形瓦顶。这在《后汉书、西南夷传》和泸山光福寺明代的《沪山碑记》均有记载。1975年调查时,在离湖岸数十米的水下,还看到屋基条石。这也成了地震成海的依据。但是据考,汉武帝时,曾亲自到过西昌、邛海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就从未提到过邛都地陷成海之说。《汉书地理志》只讲"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在涉及邛海时也无地陷的记载。清朝大地震时,当时目击者的诗文、碑碣。也并没有说震后地陷。地质学家认为,邛海及其岸滨的平原,发育在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基础上。其东部的螺吉山新构造运动上升量远较北部地区为大,它的强烈活动,使螺吉山断块大幅度上升,环海断陷盆地进一步沉降,造成大箐梁子和邛海之间昔格达组地层的巨大高差,并造成后期多次强烈地震。现代邛海的形成,就是断层在全新世期间强烈活动的结果。邛海底部向南倾斜,以邻近海南断层的青龙寺一带为最深。由此可见邛海在成因上属典型断陷湖,其升降运动通过无数次应力积累,以间隙性地震方式引发表现,逐渐沉陷,渐次扩大并加深。   景区一览  川南胜境  川南胜境    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其中泸山第一殿光福寺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那“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全国独一无二且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小寺评前,它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给泸山增了色彩,给游人添了浏览的内容。  泸山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相对高差约800米,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  悟道佳山  悟道佳山    这里灵气所钟,又为僧道赞为悟道佳山。密林深处高低错落地露出梵宇、佛宫十余座,古刹殿宇因地就势,各据幽境,巍峨壮观,雕梁画栋,令人神往。素有“观音阁曲折迂回,瑶池宫高敞向阳,玉皇殿势险雄伟,五祖庵僻静幽深”之谓。佛教、道教、儒教共建庙宇于山中一条道上,山上有寺庙五座,道观四座,共九座古刹,体现了唐代武后“三教合一”的宗教懿旨。峨眉皆佛,青城纯道,惟西昌泸山别开生面,佛、道、儒三教并存,构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集的旅游胜地。     泸山的第一座古刹“光福寺”,是泸山最大的建筑群,也是主庙,始建于贞观十五年。光福寺坐西向东,呈阶梯状。远远望云,甚是壮观,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依山势分五级建造,由大雄殿、千佛殿、文武殿、魁星阁组成。 寺内有清乾隆二十三年铸铜钟一口,重达一吨多,还有古色古香的碑刻、香炉、铜铸佛像等,反映出了泸山古刹的千年兴衰。泸山各寺庙都建有望海楼,因地势不同而观景各异。光福寺望海楼名“吟云阁”,凭栏远眺,海阔天空,渔舟点点,岸柳、村落历历在目。光福寺前有一巨大照壁,上有明状元杨升庵火把节夜宿泸山,在看到泸山的美景与火把节的盛况后,在此吟出的名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  碑林集萃  碑林集萃    顺着光福寺拾阶而上,泸山还有一座独特的景观――西昌地震碑林。  西昌地震碑林与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历史上常有地震发生,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石刻集中反映了西昌历史上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农历正月初三和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农历八月七日三次大地震的史实。西昌地震碑林收集的碑刻主要分为记事与墓碑两大类。记事碑, 主要记载了地震对寺庙、衙署、会馆、民居、城垣及水利设施等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墓碑,主要记载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地震碑林详细地记载了三次大地震发震的具体年月日时,根据地震碑出土地点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观察到三次地震的受灾范围,推测出地震的震中。西昌地震碑林是今天我们研究历史地震宝贵的原始资料。  索道揽胜    2001年,由西昌宏盛公司在泸山投资兴建了泸山索道、滑道。泸山客运观光索道全长600米,高差100米,乘上索道可观泸山之秀色,俯揽邛海之美景。  泸山有西南地区最长的槽式滑道,俗称“旱地雪撬”,全长1180米,高差100米,有单人车、双人车和母子车,整个滑道随山就势盘旋而下,心跳刺激有惊无险。在乘坐时索道、滑道时,请游客务必认真阅读乘坐须知。   旅游信息    门票  泸山门票:3元  泸山索道单程票:20元;  上下双程票:25元  泸山滑道单程票:25元;  上下双程票:30元  光福寺门票:3元  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门票:30元泸山邛海风景区

凉山泸沽湖

凉山泸沽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凉山泸沽湖简介 东方古老神秘的“女儿国”轻启面纱,便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猎奇探胜者。1992年,高原明珠泸沽湖正式开始接待国内外游客,短短几年间,她便以其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名扬天下。    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的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片美丽的泸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现泸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泸沽湖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四川省于1993年将泸沽湖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凉山

冕宁灵山旅游景区

冕宁灵山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灵山是国家4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灵山景区生态保护完好,物种众多。灵山景区位于四川省冕宁县,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7公里,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背靠小相岭,傍依安宁河,主峰海拔414米,屹立于灵山寺后。寺庙周围层峦叠嶂,绿荫青翠欲滴,清泉石上飞流。登临佛顶,北可望阳落雪山雪景,西眺牦牛山雄姿及安宁河两岸千顷沃野,南看卫星发射基地,东瞰绵亘百里的大凉山千峰浮沉及星罗棋布的彝家山寨。鹦哥山咀到寺院山门为4.7公里的石级古道,沿途林荫蔽日,泉水潺潺,峰回路转,一步一景,目不暇接,加之虔诚香客肃静的神态,给灵山更添一份神秘。   景点介绍    灵山后山景区指灵山寺背后,以冰川湖泊群、杜鹃林带、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态风光为特色的30平方公里秀美山水。 其中第四纪冰川造就的众多湖群,星罗棋布,形色各异,似珍珠镶于锦绣,若明珠映照秀色。有水色如金,赤采耀眼,宛如金盆金水,雍容华  景区寺内香烛台贵的红海;有水色似墨,恰如巨砚存墨的墨海;有相携相连,缀若珠串,随山势展布、错落有致的连三海。这些灿若明星,美如珍珠的冰川湖,都是冰川剥蚀、移动、融化所形成。千百年以来,它们静静地躺在灵山怀中,映照着身边的奇峰、森林、繁花,吸引着天上的日月、星辰、云霭,若诗若画,如梦如幻,神韵天成。  前山景区以灵山寺为中心,含鹦哥山嘴、洗脚河等多个人文景观的20平方公里区域。其中鹦哥山,西距108国道线3.7公里,为灵山保护区西界山。山嘴前为灵山公路终点的停车场。山嘴之上绿树丛中,琉璃瓦亭阁翼然,石梯曲径从鹦哥嘴形巨石之下穿过。关于鹦哥山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里原有一只满身翠绿的鹦哥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只要看到香客进山,它就飞到寺中报信,寺内就做好迎客的准备。鹦哥老了便化成为这座山,路边一喙形巨石就是鹦哥的嘴。如今,已无法看清鹦哥嘴,据传,因多年镇守灵山,鹦哥已得道升天。  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县城城厢镇东10公里的小相岭西以背倚灵山而得名,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七星抱月”建筑群,与秀美的山川和交相辉映,大雄宝殿前殿供奉释迦牟尼,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悟真和尚杨学信木刻雕像(1965年以前为祖师肉身),两厢供奉十八罗汉。杨祖师坐化圆寂于该寺之后,160馀年肉身不腐,世所少见,再加有关他“普渡众生,广结善缘”的种种传说,使该寺享有极高的“灵”誉,每年来此进香朝拜、许愿还愿的游人络绎不绝,香火旺盛。近年来,年平均接待朝拜香客,高达几十万人。  昌海和尚灵塔    昌海和尚灵塔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    高和尚修行处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    火炭堡藏文石刻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    本波教石碑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    墨玉海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西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    金海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连三海    连三海位于灵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是三个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纪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构成的三处冰川湖泊群,每个海子均由独立山峰所包围。连三海子三个湖泊形态各异,湖水清澈,天光云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将湖面一分为二,景象颇似太极图,尤为奇观。   灵山交通    景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城以东17公里。有成昆铁路和108国道经过,距省会成都458公里,离州府西昌80公里,在西昌长途汽车站有直达灵山寺的班车,当然也可以在冕宁下车在冕宁县城也有班车到灵山寺的车。  航空:县城距西昌青山机场70公里。108国道凉山高速公路泸沽至西昌已建成通车。距离市中心和发射中心分别为13.5公里和50公里。  铁路:冕宁火车站站址在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镇,离冕宁县城有一小时的车程,建于1970年,离成都站509公里,离昆明站591公里。冕宁灵山旅游景区 冕宁灵山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看 点 享有“功勋塔”之称的老3号发射工位已功成身退。老3号发射工位于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揭开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序幕;于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国外商务卫星,第一次敲开了国际航天市场的大门,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三个第一。   介 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于70年代初,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大功能发射航天器基地能力的新型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 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即誉为“亚洲第一塔”的2号发射工位和为确保我国登月计划顺利实施而新建的新3号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自1984年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十余年间已先后用"长征三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而十余颗卫星。1988年对外开放,至今已有数十万海内外游客来到这片神奇的峡谷,了解了火箭发射的精彩过程。   提示:进入卫星基地旅游须携带身份证,严禁携带摄像器材。  交 通 位于冕宁县境内,距西昌市约65公里,距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和漫水湾火车站约18公里,距青山机场约50公里。从西昌包出租车或面包车前往,车程1小时,车费200-300元。  门 票/开 放 时 间 门票:56元,主要参观2号、3号发射架,长征三号火箭实体,卫星发射及控制中心(一般通过看录像来了解发射过程)。    四川凉山

大风顶

大风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美姑县城东北方向的树窝、龙窝乡境内(只占保护层、部分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张)、余为马边县介辖),距西昌市260公里,距美姑县城79公里,面积15950公顷。大风顶观日出、云海,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主要山岭有大风顶、罗姑波,主峰摸觉峨觉海拔4042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和各种生物分化的摇蓝,仅美姑县所属区域内就有原始森林共7333公顷。    有珍稀动物大熊猫、牛羚、小熊猫、豹、猕猴、虹腹角雉、白腹锦鸡、白鹤等30余种。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连香树、红豆粉等10种。还盛产天麻、贝母、牛膝等名贵药物。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四川美姑县大风顶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2′  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3°20′,北纬28°32′~28°50′,主峰摸觉峨觉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与马边县交界处,美姑县城东北边境,距西昌市250公里。距美姑县城70公里。    风顶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地跨美姑、雷波、马边三县,范围南起黄茅埂东麓与雷波县交界的嘛羊泽,北至瓦候口鸡公山,大风顶东麓一线,呈南北向带状,总面积4万公顷。其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    主要山岭有大风顶、竹鲁马吉、罗姑波。海拔4042米。  自然资源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面积506.55km2,其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377.98 km2,森林蓄积量4008467m3,森林覆盖率65.98%,是以保护大熊猫、牛羚、川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凉山山系种群的集中分布区和腹心区,它与马边大风顶、越西申果庄、甘洛马鞍山、峨边黑竹沟自然保护区毗邻,构成了凉山山系大熊猫保护网络,在凉山山系的大熊猫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护区的植被保存了从常绿阔叶林到高山草甸的各种植被类型,其常绿阔叶林区是古老的第三纪古热带和温带植物群的衍生物和植物种再度分化的策源地。植被共分为四个垂直带谱,分别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及灌草丛和草甸。四个植被带内共有56个群系,每一群系、群丛都是一大类生境,这些生境的内部,对不同动物来说都具有不同的小生境,再加上溪流、小沼泽、洞穴等生境,构成了大风顶保护区的生境多样性。丰富的生境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多样性,并维持着丰富的动物多样性。    保护区地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25个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地区,在地质年代的冰川时期,受北方大陆冰川影响较轻,因而成为第三纪或更古老的生物“避难所”,被当今科研工作者赞誉为“很有价值的生物基因库”。据2003年科学考察,保护区共有脊椎动物296种,其中,兽类8目27科81种;鸟类16目47科189种;爬行类1目4科10种;两栖类2目7科10种;鱼类2目4科5属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豹、云豹、林麝、扭角羚、黑颈鹤和四川山鹧鸪8种;Ⅱ级保护动物有黑熊、藏酋猴、猕猴、穿山甲、小熊猫、黄喉貂、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金猫、豺、水鹿、鬣羚、斑羚和岩羊、红腹角雉、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血雉、白鹇、白腹锦鸡、棕背田鸡、大紫胸鹦鹉、领角鴞和雕鴞、大凉疣螈30种,四川省省级保护动物有小鸊鷉、普通夜鹰、白喉针尾雨燕和横斑锦蛇4种。保护区还具有许多残遗物种、分布区极狭窄的物种以及地域化分化的种类。保护区的特有种比较丰富。其中中国特有兽类29种,特有鸟类11种,特有爬行动物5种,特有两栖动物9种。保护区内植物共有144科423属926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38属66种;裸子植物5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113科369属841种。菌类8目25科70属123种。在植物种类中,属于1998年农业部、林业部联合发布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狭叶瓶尔小草、连香树、西康玉兰、水青树和杜仲、天麻、油麦吊云杉、宽叶粗榧8种。未确定级别而建议保护的植物尚有串果藤、峨眉凤仙花、白花凤仙花、三尖杉、水青冈、川八角莲、天师栗、山桐子、刺楸、大叶三七和赤杨叶、领春木、华榛、麦吊云杉、大王杜鹃、紫茎等种类。    保护区的可利用资源较丰富,主要包括药材类植物89种,纤维类植物约20种,油脂及芳香油类植物共28种,牧草及饲料类植物40种,野生水果、干果及蔬菜类植物31种,野生园林花卉植物50种,土农药类植物约30种,中药材植物较多,共208种,大型真菌资源中,食用菌有87种。    保护区内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景观优美,民族特色浓郁。主要景点有椅子河坝的红叶、溪流、瀑布;燕子岩中万燕飞舞、燕粪堆积如山的生态奇观;滥龙湖的波光粼粼、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美丽;滥龙草地的繁花似锦、骏马奔驰,青年男女在耍坝子的节日里,靓丽的民族服饰,浓郁的民族风情,俊男靓女的山歌对唱……春的繁花、夏的葱郁、秋的华丽、冬的纯洁,构成了保护区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画卷,它们是保护区与美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气象景观    乔木大风顶旅游景区云蒸霞蔚,风景万千。尤以季节性风光独具特色。春夏,跃跃欲飞的珙桐花、多姿多彩的杜鹃和海棠争相怒放,花艳香溢;夏末秋初,杉树仍然翠绿,满山遍野的灌、乔木树叶,由绿转红,红绿相间;隆冬,树枝上凝结着千姿百态的冰柱、雪松,颇为壮观。    大风顶除珍稀动植物和原始森林等生物旅游景观外,还可在黄茅埂主峰海拔4042米的摸罗峨觉观看瑰丽壮观的日出、变幻万千的云海、粉装玉琢的冰雪等自然气象景观,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意境。

木里王国

  导游 《中国黄教-木里王国》一文中曾这样描述木里:这片享誉世界的香格里拉(shangrila)的土地,在金字塔形的壮丽雪山下,有一个由-统治的神秘小王国;在这个王国中,人们笃信宗教,平静安祥地生活;在雪山下的山谷0产大量的黄金,使这个小王国富裕并且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便利。这样的描述,正是历史上木里土司管辖区域的景观以及当年洛克所见所闻。 旅游最佳季节:6、7月份,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野杜鹃花;9、10月份秋色迷人,是绝好的旅游季节。景区完全处于原始状态,对于摄影发烧友和背包一族来说,这是最新的景点线路,能领略到与稻城亚丁不同的风貌。   看 点 山峦叠嶂奇峰林立:木里境内山峦叠嶂、奇峰林立,拥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900多座,最高峰是具有许多神奇传说的“新热仁三兄弟神峰”,即新热仁、降别勇、恰朗多杰。其中旅游景点以位于水洛乡其拉村境内的贡嘎雪山(恰朗多杰)最有名,此山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沿途有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丽的白水河(又名牛奶河),神奇的神仙水、幽幽的查米水、深不可测的溶洞、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天然形成的龙口水瀑布、山腰神海、雪山的腰带、一线天等自然奇观引人入胜。   瀑布如脱缰的野马:云南堡瀑布位于沙湾乡境内,这里植被保护相当完整。在山腰,绿树掩映中,一道飞瀑如脱缰的野马冲泻而下,形成了奇特的两级飞瀑和冲天而起的漫天水雾。附近的居民每年都有到此“转水”的习俗。木里境内天然秀丽的高原湖泊有十多个,最为著名的有丁东海子、寸多海子(长海)、尼多海子、巴桑海子等。春季,山峦湖畔百花争艳;夏季,碧绿的湖水连接天际;深秋,一派金黄倒映湖中,还有野鸭在悠闲地游戏;隆冬群山银装素裹。在山水的相互辉映中,罕见的高原景色尽收眼底。 古寺佛光:木里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建有三大寺十八个小经堂,并以木里大寺最为有名,也是游人到木里必去的一个地方。 “旭米”人的奇特婚俗:在水洛乡境内,居住着藏族的一个分支“旭米”人,他们除了语言上与当地其他藏族稍有差异外,其装扮、宗教信仰等并无两样。他们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奇特婚俗,至今仍保留相当完整。 项脚留存着明代遗民:在项脚乡境内留存着一个土著汉族村落,被称为“明代遗民”部落。经州文管部门考证,该支汉族属明朝后裔,至今仍身着具有明显明清时期特征的服饰,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风俗和祭祀习惯。    木里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它在四川境内横断山脉深处,与泸沽湖格姆神山只有一山之隔。县内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147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平均海拔3100米,相对落差4328米。 木里,一个人们相对陌生的名字,可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惊世美丽。木里的风光属高原风光,蓝天白云,风高气爽,气候宜人。它北邻稻城、理塘,西连云南的中甸、丽江,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100米。由于相对温差大,气候、土壤、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木里景色由森林、河流、山涧瀑布、湖泊、雪峰组成高原风光。由于木里鲜为人知,因此它的景色给人感觉是野性原始的、桀骜不驯的;另一个“野”则是木里蕴藏着异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群。6、7月的木里漫山遍野都是各种颜色的野杜鹃花,9、10月的木里秋色迷人眼,是绝好的旅游季节。  由于这里完全处于原始状态,因此对于摄影发烧友和背包一族来说,这是最新的景点线路,比稻城亚丁更胜一筹。 1924年、1928年、1929年,美籍奥地利科学家约瑟夫·埃弗·洛克三次经云南宁蒗永宁抵达木里,在木里土司的帮助下,从木里境内向西北而行,到达与甘孜州稻城县交界的地区,为木里县域内的自然景观和民族特色、宗教文化、浓郁的文化景观所惊撼,称之为“神仙游赏的花园”(或译为“上帝浏览的花园”)。   餐 饮/住 宿/购 物   木里县城和大的乡镇有饭店和小吃摊点,除了与其他地区相差不大的各种饭食,有木里特有的猪膘肉、牦牛肉、羊肉、牦牛奶、酥油茶、糌粑、奶茶、炒面等食品,还有青稞酒、白酒、黄酒及奶制品、麻糖等。到比较偏僻的山区旅游,则可到当地村民家食宿,主人会为客人杀鸡,每只鸡35-40元,还可品尝其他食品如酥油茶、玉米、土豆、苦荞饼等。   交通 木里县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南部。木里西界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北依理塘、雅江、康定县,东靠九龙县,毗邻凉山州冕宁、盐源县,南接云南省自治县。从西昌汽车站有班车到木里,从7:00—8:20,每天有6班,全程253公里,路况不是很好,大概需要 8、9个小时,票价53元。    四川凉山

会理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镇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鹿厂镇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黎溪镇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通安镇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太平镇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益门镇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小黑箐镇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果元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南阁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内东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老街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外北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彰冠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爱民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关河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鱼乍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绿水镇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黎洪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树堡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新安傣族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竹箐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新发镇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杨家坝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木古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富乐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横山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槽元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云甸镇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仓田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白果湾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下村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六华乡 金江书院 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三地乡 金江书院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会理古白塔 会理古城 皎平渡 会理松坪关 赢洲公园 孔明寨 仙人湖 老君滩 龙肘山

会理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