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金江书院 | 据一份1984年编写的油印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公元一八七四年”。而据1994年版《浏阳县志》及其他资料记载,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而且学校在拆旧礼堂时,在屋梁上找到一本1872年的旧历书,据此看来,书院应该是建于1872年了。而对于其创建也就是简简单单一句话:“由浏阳西乡汤、陈、邱、娄四姓(乡绅)为首捐资兴建。”当时书院聘有讲师,每旬三、八两日讲学,讲学内容为经义(四书五经的意义)和制艺(八股文章的作法),听课的除住斋生外,还有西乡各地的童生。书院其实并没有办多久,到1898年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时,它就改为“金江两等小学堂”了,当时同时办有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在金江走出来的众多才俊中,陈昌(1894年—1930年,字章甫)不得不提。清光绪末年,陈昌就读于金江,现在其后代仍保存有他光绪年间的毕业文凭,文凭还记载了当时开设的课程有自然、地理、历史、国文、算术等,可见学生们当时已经在接触现代科学文明了。 虽然名称在不断改变,但这里除因故短暂停止办学外,百余年来一直是书声琅琅的。 |
红军长征纪念馆 | 会理县红军长征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城厢镇东街8号。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404.32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重厅堂布局。红军长征过冕宁时,曾作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935年5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领导下,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历时31天,在短短的31天中,中央红军在冕宁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武装——晚期冕宁县抗捐军,1935年5月23日,毛泽东曾在此接见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及0冕宁地下-表。 1965年辟为红军长征纪念馆,至今仍保留了当年毛泽东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表的厅堂布局原貌,并陈列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在馆内展出的文物中有红军进入冕宁后以-总司令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这个布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这一词,从此,“长征”一词从冕宁传遍凉山,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红色旅游工程启动后,该处被列入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地址 会理县环城西路中段2号 联系电话 0834-5622047 服务时间 全年错时延时免费开放,每周一至周日开放,夏季时段(5月1日至10月31日)为8:30—20:30(20:00停止入场);冬季时段(11月1日至4月30日)为8:30—19:00(18:30停止入场)。 交通线路 公交车3路、出租均可到达 |
会理古白塔 | 会理古白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理古白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名,当地又称文塔。白塔座落在会理县城关镇东南部的南阁乡文峰山巅,为会理县8景之一。距县城5千米。会理古白塔始建年限无考,有关史料只记载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重修。该塔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共9级4面,高31.8米。空腔。底层北面有拱门,经此可进入塔内。拱门右侧石棂上刻有1副对联的上联,书有文峰峭凌云一径登峰造极,下联无存。第3、4级内有大理石浮雕如来佛和4大天王像。第5、6级有小圆窗。会理古白塔座落处白塔山,形如一艘木船,山上树木葱郁,林中还有民间自筹资金建造的庙宇群,是会理人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
会理古城 | 会理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理古城位于凉山州南部,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人,是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现为省级文化名城。县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距西昌市185公里。 会理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至今已有2117年的历史,县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会理古城建于明初,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有保存完好的元至明代建筑1处,清代建筑7处,其中会理县城北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理古城保护与开发面积1.02平方公里,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体现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古城建筑为明清风格,同时充分体现会理所独有的川滇文化特征。 会理古城主要景点有:钟鼓楼,在城内十字大街,建于清雍正12年,总高22米。钟鼓楼雕梁画栋,朱柱挺拔,镂空 雕花,做工精细,造型优美,十分壮观。 |
皎平渡 | 皎平渡位于会理县东南方,距县城74公里。红军四渡赤水后,开始进军云南,准备抢渡金沙江入川。而皎平渡是红军唯一的生路。-命令-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1935年5月1日傍晚,红军干部团赶到皎平渡口,搜索到两条旧船,并于当晚渡过了金沙江,消灭了川军守敌,控制了渡口,后又找到4艘木船。红军从这里全部渡过金沙江。红军自此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
会理松坪关 | 会理松坪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理松坪关(会理县) 松坪关为会理县境内南方丝路的重要关隘,因当年辉煌一时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出川入滇的最后一必经驿站,是马帮重要歇脚地,因背负土产杂货的商贾而成型,随后又不断发展,形成至今的格局。明代状元杨升庵贬谪途经会理松坪关,吟诵出“蜀云滇月共青山”的千古名句,因此,松坪关也有了“蜀云滇月”的美誉。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赢洲公园 | 赢洲公园位于会理城内西街,原为明代邓指挥所设水牢。清末,由几省会馆辟为园林,1980年修复一新,新建驻鹤亭、金镜阁、藕香桥、玉华池等。武候祠,位于城北老街子,明嘉庆年间建,清代两次重修,历经五百余年,迄今保存完好。该景点古朴典雅,雕梁画栋,美丽壮观。东岳庙,位于县城南门外,清镇抚周冕建,为四合院布局,以彩绘浮雕见长,主体结构至今完好。景庄庙,位于城西垭口小山岗上,重檐飞阁,古木参天,为明代永乐年间官吏李毅建,迄今风物犹存。碑林,设于赢洲公园金境阁内,收藏有明朝状元杨升庵、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近代知名人黄炎培、郭沫若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聂荣臻等的墨宝31。文塔,位于城南,距县城约五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塔层九级、高约十丈,并有生活设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孔明寨 | 孔明寨是古时从蜀出川入滇的重要交通要隘,古代的南方丝绸之路古驿道经过这里,今天的108国道从村里穿过。孔明寨南北多是峡谷地带,地势较为开阔,到了孔明寨却变成一个窄窄的峡谷,孔明寨就在峡谷中的山坡上。因为此地地势险要,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险,所以这里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诸葛亮南征据说就与此地有关。据《会理州志》载:“在州北八十里,是诸葛亮南征设置的营寨,至今其名犹存。”孔明寨北十多公里的摩挲营,当时是摩挲人聚居地,据传也是诸葛亮扎营处。摩挲人受孟获挑唆,也跟随反叛。 孔明寨全称是会理县白果乡前马村一社,有20户人家100多口人。孔明寨村子不大,房屋稀稀落地散布在坡上,其建筑与周围的汉族村子无异。 孔明寨位于108国道西昌与会理县城这间的一个峡谷中,距西昌130多公里,票价23元,距会理县城距50公里,票价7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仙人湖 | 会理仙人湖始建于1966年,距会理县城7.5公里,有公路直达。面积约0.84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以山脊为界,总面积共7.83平方公里。湖光山色,美景如画。湖边有白鹳、白鹭、野鸭等水禽栖息,时而在湖面上空展翅翱翔,时而在湖岸树稍傲然兀立。飞燕掠水,翠鸟猎鱼,自然生态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西北五里处有"仙人洞",早巳裁入清代州志,洞高约3米,宽约4米,深不可测,现能通行的深度约300米,洞中有泉,长流不竭,清洌爽口。湖心有仙人岛因湖得名,面积约1.6万平方米。 1988年在岛上修建了"会理会议纪念碑"。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会理时,曾在现湖区的铁厂村(已淹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每逢节假日,常有学校师生、干部、工人及游人到此瞻仰,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老君滩 | 老君滩位于会东县鹿鹤、普咩与云南禄劝县炭山乡之间的老君滩,是万里长江第一险滩,人称“世界滩王”。“滩王”惊心动魄的吼声,远在10里之外就可听见。走进“滩王”时如雷的轰隆声淹没人语,使主宰宇宙的人类顿觉渺小。正因为如此,富有好奇心的世人才以目睹“滩王”的尊容为快。 从黄草坪村边流淌的金少江水,平缓而温顺,进入峡谷便急剧跌落,流速剧增,遇乱石阻挡,忽然间如猛虎下山,汹涌翻滚,水花飞溅,正是“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的写照。 老君滩全长4.63公里,可见7个梯级险滩,总落差41.3米,滩中乱石密布,大小各异,两岸高山绝壁,刀劈斧砍一般,险峻巍峨。 老君滩一带,流传着一个神奇而有趣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老君滩里有一根金扁担,每到夜晚便金光闪闪。东海龙王知道了,便率领是虾兵蟹将沿江而上,而夺走这根金扁担。 消息传开。住在江南面乌龟山的乌龟王率领成千上万的大小乌龟下山来守卫在江边。当龙王的兵赶到时,龙龟双方激烈地打了一仗。兵对兵,将对将,大大小小的黑石头、红石头和棕色石头,就是它们的遗体变的,乌龟王变成巨石,一直守护着金扁担。那老龙王和乌龟王激战三天三夜,老龙王败北,顺江而逃,但极不甘心一步一回头,怒视乌龟王,七次回头形成今日的七个梯级险滩。 据科学考证,老君滩的形成不足百年,是因地震、山体滑崩,大量泥石推入江中堆积,逐渐淤高河床而形成。据当地老人回忆,1953年白沙坡发生3次大山崩、大滑坡,泥石在江中越积越多,水流越激越乱,成为完全不能涉越的险滩凶水,备受世人关注。20世纪30年代初。8名“洋人”想闯老君滩,结果葬身江中。民国时期,-政府交通部两次派员查勘,均以失败而告终。解放后交通部于1965年组织川滇两省测量队,先后再次勘探,均以牺牲6人的代价宣告失败。历史上先后曾有6次“闯滩”却无一成功。1986年10月1日,中新社向海外报道:中国年轻的探险家——22岁的凉山彝话姑娘吉胡阿莎,与两名男队员一举征服了世界闻名的“老君滩”,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但用的是橡皮密封船,真正用木船或铁船闯“滩王”,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龙肘山 | 龙肘山位于四川省会理县城西北的龙泉乡境内,山脉源于螺髻山,位于会理城北15公里,又名玉墟山,海拔3585.7米。 因山势蜿蜒,主峰顶如神龙昂首,两侧峰耸立似巨龙运肘,故而得名。 龙肘山属于螺髻山支脉,是县境内第三高峰,山势险峻雄奇,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从明、清两代到近代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 龙肘山的巉崖险峰、山溪流泉、茂林幽篁、古树奇花、烟霞雾雪、鸣禽走兽等幻境奇观早已脍炙人口,旧志书曾先后将“玉屏朝霞”和“玉墟春帐”列入会理“八景”。 龙肘山森林公园已列入会理县自然保护区,随着会理旅游事业的发展,会理龙肘山——仙人湖度假村已报经省政府批准,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正式纳入凉山州第六条旅游路线,龙肘山的旅游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景观特色 龙肘山山势南北纵列,宛如巨龙起伏。山间有原始森林数万亩,其中仅原始杜鹃林就有上万亩。春夏之际,花海如潮。山下白马河随山势蜿蜒曲折,水流清澈。仙人湖水光潋艳,山水相映,风光秀丽。湖畔仙人洞幽深神秘,至今未穷其源。古城会理,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当年红军长征时路过此地,文物古迹、人文景观颇多。- 关于龙肘山的自然风光,前人曾进行过多方面的描述,尤其是对其巉崖险峰、山溪流泉、茂林幽篁、古树奇花、烟霞雾雪、鸣禽走兽等皆赞不绝口。 现留存于史籍中咏赞龙肘山自然风光的古人诗赋,即有明代会理文人杨玉所撰的《玉墟春帐》,明贡生、云南按察司经历邓仪所撰的《游玉墟山》,清乾隆举人、《会理州志》编修严尔譓所撰的《玉墟赋》等。 又据《四川通志》载:龙肘山峰“巍峨万仞,四时积雪,宛如玉屏”。 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海拔3585米的龙肘山顶,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一览众山小,平畴沃野、村庄农舍、会理城郭,尽收眼底。龙肘山顶也是观日出、云海、佛光的好地方。 龙肘山还是观赏日出、云海、佛光的绝佳胜地,站在雄踞山巅的六一四微波台前,极目远眺,东西两面的米易河谷和会理坝子的平畴沃野、村庄农舍、河道城郭、远山近水如水墨画卷般尽收眼底,破晓时分,远处霞光万丈,云腾雾涌,天际的青黛被尽染成金红,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此时,周边是纤云四卷绵延无边,身处的山峰仿佛漂浮于云海之上,让人有超凡出尘飘飘欲仙的感觉。在雨后初晴的秋日午后,偶尔还能看到传说中的佛光:面临悬崖,远处的云海上会有一轮光圈闪映,中央人影隐约,仿佛有一座宝像庄严的佛像端坐,可以媲美峨眉山舍身岩的佛光幻景。 主要景点 入山牌坊 牌坊的两面镌刻有两副寓意深远的对联。第一副联为杨焱宗先生所撰,联云:“会当凌绝顶,目透千山看世界;理要重修能,胸存万壑得天然。”上下联首字嵌入“会理”二字,构思巧妙。第二副联为余开志先生所撰,联云:“山以龙传,万里烟云归咫尺;人因花醉,四面碧涛话平生”。 玉岭花海 放眼望去,杜鹃花的种类已越来越多,生长也越来越茂盛。杜鹃由稀疏到稠密,由低矮到高大,成林成片,几乎无隙可通。远近高低全是令人赏心悦目、眼花缭乱的杜鹃花林,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晴天看花,五光十色,灿若彩霞;而雨中赏花,则云雾迷蒙,若隐若现,气象万千,令观赏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海拔3000米以上有如此规模的杜鹃,实为罕见。山野有杜鹃本不足奇,但真正像龙肘山这样保持着原始生态现象的却并不多见。 首先是面广而林密。龙肘杜鹃林面积达1.1万亩以上,故有“万亩杜鹃”之说,而其中最大的一片就有3至4千亩。其次是密集程度和树貌、地表独出一格。杜鹃林均呈密集状生长,植株间几无隙地,所有枝干都向高处发展以攫取阳光,形成了树冠特高、枝干纵横交错、密布空间的深邃神秘的景观。第三是种类繁多,成垂直分布。龙肘杜鹃花大色艳,多达50多种,其中包括雍容华贵的黄色云锦杜鹃,娇艳多姿的大王杜鹃,素雅圣洁的绿点杜鹃,以及长蕊杜鹃、团叶杜鹃、美容杜鹃等名贵品种。杜鹃花小的花径仅1厘米左右,大的可达15厘米。 微波台 雄踞于龙肘山颠的614台微波台,占地约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微波铁塔高52米,矗立于3580多米的山峰上,直刺苍穹。这正是:巨塔凌云居绝顶,微波破雾到千家。 该台于1992年9月竣工,1993年3月正式纳入四川省广电厅西南微波干线营运管理,担负着攀西地区的电视传输发射和新闻回传任务。 旅游资源 龙肘山森林密茂,尤以“万亩杜鹃花海”为特色,占地上万亩的30多种杜鹃花,每年从初春到盛夏,由低山到高山渐次开放,竞相争艳,五彩缤纷,把整座山装扮成花的海洋,吸引着周边县市和本地游人到此观花,拍照留影。 游龙肘山可从西昌至会理间国道108线上的益门镇下车,这里距西昌约180千米。会理城也有汽车至龙肘山。游客若从成都出发,可在成昆线上的永郎镇下车,然后转汽车至益门进入景区。去龙肘山可以选择到白果弯下车从双河村去,每年的农历3月初3是爬龙肘山的日子。 龙肘山是会理坝子北部的天然屏障,西面坡较陡峭,多绝壁,毗邻米易县;东北坡较缓,多谷地,有公路直达山顶,是游览龙肘山的主要途径。 除了乘车沿六一四台公路上龙肘山外,喜爱户外运动的旅游者可以选择步行登山,近距离地亲密接触沿途的美景。从县城乘车向北至外北乡大湾营村,在大定桥下车后沿发源于龙肘山的白龙河溯流而上,进入林木茂盛风景清幽的核桃沟,再顺山岭徒步攀登,一路欣赏幽深的参天古木及茂密的杜鹃、山茶、野草、箭竹,约四小时左右可登上山顶。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