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甘南州 >> 临潭县

临潭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冶力关,藏语称“拱郎囊”,位于临潭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12公里,正西沿合冶公路距甘南州府合作90余公里,北距省会兰州160公里,是省内理想的度假避暑旅游胜地。该景区以山水秀美、风景如画,被誉为“兰州的后花园”、洮河之滨的“瑞士绿岛”。这里也是驰名陇上的洮州花儿的发祥地,一年一度的花儿盛会蜚声中外。冶力关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四季分明,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是一个正在开发建设的新型旅游小镇。冶力关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这里的自然带谱完整,山势险峻,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景色秀丽的冶木峡,风光旖旎的天池冶海,形态逼真的千年睡佛,峰峦叠嶂的石林风光,鬼斧神工的省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神奇绝伦的镇关雄柱,绿涛茫茫的黄捻子国家森林公园,构成了险、峻、奇、秀、幽的自然景观,成为典型的高原丘陵型森林旅游胜地,位列甘南十大王牌旅游景点。辖区内还有具有历史意义的农牧民起义遗址—泉滩,及水池县古城、巩令城、石关堡、新城堡、石峡堡、洪家庄堡、石城堡、石庙堡等多处古城堡遗址。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逃离喧闹的都市,来到冶力关风景旅游区,在青山绿水之间,观赏山林野趣,融入自然风光,沐浴新鲜空气,调节身心,陶冶情趣,一定会让你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国家级别:AAAA级  开放时间:8:00-17:00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在甘南目前没有前往景区的公交车,您可以乘坐当地的出租车或者包车前往  门票  冶海湖60元/人,赤壁幽谷60元/人,亲昵沟60元/人,莲花山30元/人,森林公园78元/人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东北部冶力关镇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冶力关镇以西15公里处,三面环山,树木茂盛,牧草青青,山花烂漫;谷底清泉鸣啭,溪水潺潺;以其林海、蓝天、白云的夏季风光为人们提供了清凉避暑、休闲度假、科学考察、森林探险的好去处,被称为天然氧吧。  门票  冶海湖60元/人,赤壁幽谷60元/人,亲昵沟60元/人,莲花山30元/人,森林公园78元/人  地址: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交通  在甘南目前没有前往景区的公交车,您可以乘坐当地的出租车或者包车前往  类型:森林山瀑布河流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5-6小时  电话:0941-3271063  官方网站:http://www.ylggjslgy.com/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临潭县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距县城30公里,主要景点有明代洮州卫城、烽墩、李家坟古墓葬群、红堡子城堡等。卫城自唐天宝年间至明初,历经中、晚唐、五代、西宋和元代,长达六百多年,毁坏严重。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朱德、徐向前等率领下长征途经临潭新城,在这里建立了甘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召开了著名的洮州会议,会议否定了张国焘西渡计划,坚持继续北上的方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具有学术考察与研究价值,是古城遗迹凭吊和红色旅游之胜地,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目前,新城镇被国家批准为历史文化名镇。拟对洮州卫城基本恢复原貌,复原东门、西门及瓮城;对南门和北门实施加固措施;对整个卫城的坍塌部分进行修复并制定保护措施;尽可能征集流散在民间的原卫城建筑材料。划定保护范围,解决保护范围内的群众搬迁问题。策划相应的文物保护工程,编制环境规划,整治环境效果。编制基础设施规划,组织科学、合理的安防、环境卫生等设施。修建观景亭3座,旅游道5公里、石台阶3公里、恢复明代城墙1500米,游览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万人(次)。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临潭县古战乡古战村尕路田社地处古战乡西北部,距乡政府2.3公里,海拔约在2800—3000米之间,年降水量约250毫米,年平均气温4℃—5℃,属高寒阴湿的半山地区。是一个回、汉、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全社共有68户246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经济作物有油菜。尕路田社有一种奇特的节日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集合在一起,从村头挨家挨户去要馍馍,一直到深夜才散去。据说此俗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是古洮洲明代军屯集体讨饭的遗留。此外,独具一格的民间剪纸、刺绣、民族工艺品加工等美轮美奂。  近年来,该社部分群众通过从事运输业、建筑业、开商铺等经营活动,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在州、县领导的关怀下,尕路田社在2011实施了游牧民定居项目,极大的改善了社内群众的居住条件,为今后发展非公经济、劳务经济和乡村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尕路田大房子坐落于甘肃省临潭县古战乡尕路田村,北缘是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西晋时期吐谷浑人筑起的军事调度指挥台——牛头城和洮州古城以西的老城墙。古战乡为临潭县西部屏障,旧时此地主要居民是汉族,1938年随著名学者顾颉刚到此考察的历史学家王树民先生,曾调查记录当地有“居民117户,均汉民”,主要是明代屯垦戍边者后裔。而此地南、西、北3面便是藏族居住区。民国5年(1916年),西道堂在古战乡建造了第一座大房子。之后,在各乡庄建造了结构类似、气势恢宏的13座大房子,尕路田大房子是幸存至今的最后一座大房子。  尕路田大房子始建于民国32年(1943年)。大房子采用当地藏族传统“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风格倚山而建,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的二层楼房,平面布局与藏式民居相似,但整体呈现出“回”字形结构。外部不施以其他装饰,充分利用生土材料和建筑形体上的起伏变化。整个建筑犹如一座城堡,雄浑古朴,端庄沉稳,棱角分明。大房子朝南正面居中有一座大门,呈门楼形状,上覆青瓦。大门两侧外墙上方镶嵌着两个硕大的圆窗,与大门互为衬托。大房子是当地的藏、回、汉族工匠智慧的结晶,修建历时2年,耗资5万多银元。进入大房子大门洞,还有一道八角形正门,此门平时不开,只有在迎接贵客或举行宗教活动时才打开,一般进大门后从东、西两个方向通过偏门进入院内。两层楼房的东、西、北3面均采用明柱出檐的形式,尤其是正面的四根长柱挺拔耸立。楼上的柱与柱之间装饰有雕花木栏杆。正房前檐下的栏杆内侧还设有一排宽面、低座的硬木长条椅,与栏杆合二为一,经济、适用、美观,线条灵动,被人称为“美人靠”,平时可供“乌玛”成员民主议事、进餐、休憩观景。  尕路田大房子总计有大小房间54间,一、二层房间布局基本一致,即楼上、楼下正房(北屋)各5间,东、西厢房各16间,公共厨房2间,其余的杂房共计10间。正房是整个建筑群中的主体,房间高大宽阔,每间内径宽3米,进深5.15米,面积为15.45平方米;东西厢房比正房要小一些,内径宽2.67米,进深4.1米,面积约为10.95平方米。大房子院内为天井,东西宽14.3米,南北长16.3米,面积约为233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使用木料。木门、木窗全部采用木刻雕花,楼上、楼下各个房间内以及前檐走廊均采用木制地板,不仅隔潮防寒,而且清洁卫生。  据当地的老人们介绍,过去,二层正房主要是西道堂教长来乡庄下榻时专用的客厅、起居间,抑或是有尊贵的宾客来访需要留宿时才打开使用。由于这些因素,这套房子成为整幢大房子中最尊贵的房间。尕路田大房子一层正房为乡庄负责人的居室。其余的小家庭一般都住在东西厢房,通常以两三间或三四间为一个独立单元,由堂屋、卧室组成,可供每一个家庭单独使用。一层还设有储物室、粮仓、净浴室等。大房子二层的两间公共厨房,分布于正房两侧较为隐蔽的地方。民国时期,大房子内的人们尚实行集体共餐的制度。据老人们回忆,平时公共厨房只用其中一间,到了举行重大宗教礼仪活动时,来宾较多,一间厨房便不敷使用,于是就启用另外一间。厨房设施——锅灶、面柜、水缸和常用炊具,一应俱全。厨房内最大的一口大铜锅,一次可以煮两头牛的肉。现在,尕路田村举行集体宗教活动时,这两个厨房依然在发挥作用,重现过去集体生活的图景。  大房子装饰图案大多采用回族传统的阿拉伯美术文字、几何图案和植物花纹等。如正房内部的匾额和中堂用文字装饰;东西厢房采用连续的几何图案做装饰;正房前檐走廊栏杆雕刻有藤草花饰。在室内,隔板上还有蝙蝠捧寿和龙、凤主题的飞罩,呈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的样貌。这种特色还表现在大房子的装饰色彩上,既有表现了穆斯林崇尚宁静、深远的绿色和圣洁明快的白色,又有表现了汉族吉庆、热烈的红色以及深邃的蓝色、厚实的黄色。  

常爷庙

常爷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当地百姓称天池冶海为“常爷池”,“常爷”就是常遇春。据明史记载,常遇春(公元1330-1369年),回族。字伯仁,今安徽怀远人。自幼习武,体貌奇伟,禀性刚毅,臂力过人。当时正值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豪杰称雄割据,江淮一带为之鼎沸,年仅二十三岁的常遇春被盗寇头目刘聚收留。常遇春见刘聚经常打家劫舍,并没有什么宏谋远略,遂于至正十五年春前往和州投奔朱元璋。该年六月,他在采石矶(今马鞍山南,长江东岸)一战中初露头角,从此受到朱元璋器重。常遇春追随朱元璋戎马生涯十四年,虽然身为名将,战功显赫,而未有过之。当朝翰林学士朱升曾这样评价常遇春的一生,说他“知周而量弘,才沉而气锐”,“栉风沐雪,擐甲挥戈,身经百战之劳,勇却万夫之敌。侍帷幄而决胜千里,仗麾钺而宣力四方,施号令惟加谨严,与士卒则同甘苦。威名服众,武略超群。”  常爷庙位于冶力关镇通向天池冶海的半道上,因其在一个山沟里,当地的老百姓也把它称为直沟大庙。天下之庙皆为供神奉仙,而常爷庙,供奉着“十八路龙王”,最为独特的是当地所奉祀的龙王,不同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全国各地龙王庙里所供奉的龙王,而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常遇春、沐英、徐达、李文忠等明代的18位将军,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庙前门楣上题有“常山庙”三字,庙名常山,却与三国时的常山赵子龙一点边儿不沾,它里面供奉的明初朱元璋时期的猛将常遇春。这座常山庙供奉的除常遇春之外,还有徐达、沐英、李文忠等其他十七位明之开国勋贵,他们为何成了当地民众立庙供奉的神祗。  常爷庙共有四座大殿,供奉着五位神仙,其中主神就是明朝的开国将军常遇春。在明朝洪武年间陇西发生了战乱,常遇春奉命率领大军西征平叛,叛乱平定后,出逃在外的老百姓才回到了家园。常遇春曾经在冶海驻军,因其得名常爷池,从此当地老百姓朴实地以为常遇春能保当地平安,洮州军民上 书朝廷请求册封,常遇春被封为总督三边常山盖国都大龙王。常遇春的塑像就在正中的大殿里。大殿背后的一座碑,尽管这座碑是新立的,但能感受到它的历史。这是一座类似“封神榜”的碑,上面明确无误地将徐达、李文忠、常遇春、马秀英等人称为“龙王” 。被尊为每个村落自己的地方保护神,当地百姓称之为“佛爷”。而“佛爷”而大多数是明代开国将领。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亲下诏谕说:“洮州,西番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根据这个诏谕,李文忠修筑了洮州卫城。朱元璋鉴于洮州在战略上的需要,降旨李文忠等留守,遂将江淮一带军士留在当地开荒种田,战时为兵,平时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后陆续将屯军家属迁来定居,遂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为了寻找灵魂的皈依,这些镇守的军士们将自己的统帅推到了极其崇高的位置,最后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神祗崇拜。  这种对军事统帅崇拜之风始于朱元璋,他从统一全国的战略需要出发,表彰和激励有功将士,钦定功臣位次。他敕命在江宁府东北的鸡鸣(笼)山建立功臣庙,如同李世民的凌烟阁,供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二十一人,“死者肖像祀之,生者虚位以待”。在全国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将开国功臣都封为“神”,赦命全国各地立庙祭祀。   在常爷殿中除了供奉常玉春之外,还供奉了大郎爷、二郎爷的神像,还有金龙神和黑龙神两位龙神的牌位。现在大家抬头看神位的上面,这是一个用木板搭成的一个0,平时常爷、大郎爷、二郎爷的神像被供奉在上面。现在大家可以到左右两边的墙上看看,中间的就是常爷,在常爷的左边就是大郎爷,在常爷的右边就是二郎爷,现在如果您有什么心愿想求的话,就可以上香了,上香许愿是有讲究的,就是一定要上三以上的单数,如果您上过香之后,想求卦的话,可以请庙官为您打一卦,俗话说的好:“人凭话,神凭卦”,大家不妨试一试。大家看看大殿外面墙上的壁画,正面上方的画是古代的一些名人,殿门两边的画是孝敬父母的古代故事。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临洮、渭源5县接壤地区,东经103度44分-103度48分,北纬34度56分-34度58分之间,汇集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25.51平方公里。主峰大莲花山海拔3578米,洮河沿岸2000米左右。属高寒半湿润气候。本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水源涵养林和风景林以及林内各种珍贵野生动物。区内植物种类约有75科191属500余种。区内动物资源丰富,兽类有60余种、鸟类150余种,爬行动物10余种,两栖类4种,鱼类4种,昆虫类250余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兽类有豹、猞猁、林麝、豺、水獭,鸟类有斑尾榛鸡、暗腹雪鸡、血雉、红腹锦鸡、蓝马鸡、鸢等,昆虫有双尾褐凤蝶。   莲花山雄踞于临潭县境内的羊沙,八角、冶力关三乡之间,其东部与康乐县毗邻。莲花山有原始森林1.2万多公顷,自然风景区约18万亩。东面洮河流过,南北有羊沙河与冶木河相夹,莲花山高耸入云,山峰裸岩似盛开的莲花,俨然佛国仙境,古有西崆峒之称。     莲花山主峰海拔3578来,山峰隽秀挺拔,在早晨或傍晚的阳光照射下,峰10山岩呈粉红色,恰似莲瓣花蕊,亭亭盛开。山腰以下则林木葱笼,飞瀑清泉点缀其间,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莲花山集华山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峨嵋之秀的景观于一身,自古是人们观光、旅游、避暑的胜地。     登莲花山,沿途景点甚多,令人目不暇接。莲花寺宝殿、三仙女塑像、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紫霄宫、磨针殿、吴家庵、西天门、观音嶂、黑虎殿、蛇倒退、九峰顶C金顶),山上有太白殿、白莺阁、张仙阁、财神阁、文昌阁、魁星阁、王母殿、玉皇阁。在玉皇阁绝顶极目远望,周围群山掩映云海,三河环绕如练,远方人间烟火,已十分缥缈。此外,九峰竞秀、莲花宝殿、石峡幽谷、帘洞奇观等景致更是引人入胜。     莲花山也是一处宗教胜地,据传,莲花曾生在莲花山传扬佛法,元、明、清代,赴京-僧人往往取道此地,上山朝拜。清顺治以来,洮州佛教信士在山上广建庙宇,弘扬佛道。     莲花山花儿会,更是自古以来闻名西北的民间盛会。每年农历六月初,莲花山附近三州六县的汉、回、土各民族群众云集莲花山,游山赏景,以歌声表达欢乐的爱情,洮州花儿,岷州花儿,临夏花儿,此起彼伏,昼夜不息。最有趣的是当地人以马莲结绳,拦住游人对歌,能够对唱并达到满意者,方可放行。近年来由临潭县文化部门组织民间歌手大赛,各地著名民间歌手更是趋之若骛,一展歌喉,为莲花山花儿会增添了情趣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门票    门票10元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最佳旅游季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这里是盛大的莲花山“花儿会”的主会场。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住宿    莲花山现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她正以美丽的风光,浓郁的民间风情吸引着中外旅人。  

洮州会议纪念馆

洮州会议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位于临潭县新城镇,即苏维埃旧址。展厅设六个单元,分别为:党中央率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长征过甘南;红二、四方面军长征过甘南;红四方面军长征过临潭;红军模范执行民族政策,各族群众拥护和支援红军;革命火种;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红色洮州。 红军长征途经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在人民群众中传颂着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1936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西北局率红二、四方面军主力长征进入甘南。1936年8月14日,红四方面军进驻临潭。9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洮州(今临潭)新城隍庙召开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西北局洮州会议”,研究部队行动方针。出席会议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傅钟、李卓然、萧克等。会上张国焘仍顽固坚持西进,朱德同志阐述了四方面军不应西进,而应北上的理由。徐向前同志指出“鄂豫皖来的老同志也不愿向西走了……”他和陈昌浩、傅钟、李卓然等同志都拥护朱德的意见。在朱德和其他西北局成员及四方面军大多数领导同志的强烈要求下,张国焘难以坚持西进意见,不得不表示同意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9月28日,朱德、张国焘发布了《通庄静会战役计划》,29日红四方面军再次下达了北上命令。洮州会议否定了张国焘西进青海的错误路线,避免了党和红军的0,促进了团结统一,为贯彻党中央关于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提供了保证。  1936年8月19日,红四方面军2纵队第4军在临潭新城,以粮台为基础,成立了基层苏维埃政府,推选常云亭为县长,牛长春为副县长,选举赵明轩为苏维埃主席,赵文炯、陈考三、常耀天、杜青庵、苏鸿发、杨洽三、贾灵灵、范云山、丁兆林为委员。丁兆林为粮台台长,贾灵灵为县工会主席,范云山兼抗日义勇军大队长,还成立了县农会。任命李仲方为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路军司令,任命张先进为政治部主任,并在新城隍庙设立了司令部。当时还在新堡、王家坟、冶力关三乡成立了人民委员会,选举了乡主席,并派工作组和红军代表到各村庄协助成立理事委员会。在城隍庙戏台召开了有临潭各界人士参加的“千人大会”,朱德做了整军报告。   红四方面军在临潭期间,特别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明确宣布保护寺庙,保护清真寺,向当地回族群众和清真寺阿訇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加深他们对红军的认识,增进了军民情谊。有些寺还张贴告示,要求教民拥护红军,使红军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红军在临潭期间,不少战士英勇牺牲,在临潭石门乡的石门口、店子乡的马营河村、新城镇吴家沟村都有红军墓。  纪念馆现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关雄柱

  具有神秘生殖原本传说的镇关雄柱景点位于冶力关正南方,相距约4公里.郁郁葱葱的大林中舒展双臂,环抱着它和它的的植地亲昵沟。沿定新公路干道南行,直抵景点。  这又是一处冶力关旅游风景区一抹绿色中的红艳。不知是谁在四周苍翠中特意将一片丹霞地貌布置于此,构造成一堵赤色的壁和开放的洞,一桩直径20米,高达50米的峰柱,并使二者相依相偎在一起。在野性的坦露中冠以镇关雄柱的名说。有人更直接的称他为"阴阳石"。  它像一面旌然的旗,以其洞若生命之源,柱如生命之根的酷形引人观望,令人遐想。使男根文化的话题不再是夜行者,不再隐秘于屋幔之下,而演绎在这人来人往的通衢旁,随眼可望的山巅。或许有人说它粗俗,不可景而阔谈。其实关于人类生殖景说亘古就有,生殖崇拜可以说是古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最先认识。蜀国大地男根生殖图腾文化遗址留存多处,在世界上,亚玛逊河流域,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就有人工雕成的矗立男根,还是人们拜谒的生命这神。人类更是在这根和源的相合中生命不息,从远古走到现代,并为这形成科学研究的殿堂。如果说它粗俗不堪,那倒是虚无道德,异常仪礼晕罩中的高雅。因为谁也不能否认生命起源于这野朴和-。  在这全然没有人为痕迹的景观后,还有一段远古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冶力关叫野林关,说是一块水秀山青、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来的风水宝地。但就是在这风和日丽中,突然有一股淫邪之气降临这里,青崖沟突生出这壁洞。从此这块美丽的地方充满阴霾,灾异不断。特别是从那以后,当地人口中生女多生男少,若是生了男,大多在青壮年不明不白的夭亡。日子一久,就连牲禽也是雌多雄少,外部男人进入此地,也是常常消失踪迹。。。。。当地人民大多逃亡外地。民生疾苦,神灵鉴之,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派巡游大神察明是-妖气所致,便降雄根神柱镇之,这就是镇关雄柱。此柱一立,镇住了-,笼罩的淫气散了,地方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秀美,人口也是比例恰当,更显男壮女秀,野林关也说改称冶力关,青崖沟也叫阴阳和谐的亲昵沟了。这传说源自何时不得而知,从现在看来,这是对景观生成存在的最好诠释。  这景观也象一个硕大的"0"和"1"。从这一角度看,它也是人类生存的源本。事环物衔没有这"0"和"1"不成,它构成了数值王国的辉煌,同样生命王国的永续存在也离不开"0"和"1"这形体。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冶力关旅游风景区中以林间生物多样性,生长环境稀有性、独特性为特征的天然动植物乐园。她象一颗流光溢彩的绿色宝珠,镶嵌于景区西部。邻接冶木峡两端,距冶力关镇约16公里.  这是一处海拔2200米--3600米,林木覆盖达87%,间怀山甸草原的原始森林区。依然保存着黄涧子至白松沟大片未夭一斧的原始森林,显示着大自然的亘古造化,又诉说着居住此地的临卓两县人民为青山常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物产的永续利用作出的贡献。景区内主要林木有云杉、冷杉等针叶乔木,还有桦树、青冈等阔叶树种,箭竹等灌木。据考察景区共有各类高等植物122科433属13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二级保护植物如紫斑牡丹、红花绿绒等27种。有野生动物25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林麝、梅花鹿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篮马鸡等10种。  这是冶力关旅游风景区的突出自然生态景点。行游此处,真正是移步换景,点点迥异。尽可能在天籁低垂、树影婆娑中一览高原林莽的千姿百态;踏足林间木石践道,光影摇曵,万里松涛、山花溪流,鹿鸣雉飞,饱赏天然动植物和原始气息。近年来累计投入近8000万元在这里进行了以休闲避暑山庄为基调的旅游项目开发,在林区建立了公园接待中心、林间别墅,小憩亭阁、湖泊瀑布,通区罩油公路。临潭当地群众在景区腹地--月亮弯建有集吃、住、游一体的观景山庄。已经形成了行进便捷、食宿方便、任由选择的浏览项目。  这时又是一处丰富的地质博物馆,民族历史文化风情的大观园。休闲观光中还可到景区卓尼县勺哇、康多乡村一览古老的土族村寨,观光安多藏区藏传佛教的小三寺--勺哇寺、康多寺、多麻寺。  这里正在形成并展示赏心悦目的生态旅游,这里正在成为陇右重要的动植物乐园,仿生画廊,愿她在西部大开发,旅游大格局中走入更多的画家视野,游人心镜。   

莲峰耸秀

  莲花山又称"西崆峒",位于冶力关镇东部15公里处,座落在甘南州临潭县八角乡境内。绝对高度3578米,相对高度1300米。全峰由裸露的石灰岩构成并在顶峰形成酷似莲花的九瓣峰顶,因此被誉为莲花山。峰体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长约2公里。山形奇特,四面危崖千仞,悬崖峭壁上攀生着无数的苍松翠柏、藤条芝草,远望四壁如削,近看苍翠挺拔。在重岩叠嶂的簇拥下犹如一朵出水的芙蓉,绽开于万顷碧波中。空谷幽涧,流水叮咚,玉皇阁、水帘洞、舍身崖、蛇倒退、独木桥、夹人巷、金顶等景观显示出大自然造化之神奇。从山底到山顶,依次错落别致地修造了大小20多处楼阁殿宇,其中的雕画别具匠心,尤其是吴家庵石雕佛像,据专家们鉴定为北魏年间所刻,有极高的历史考研价值,在莲花山各建筑群中,塑造的神像神态各异。这些楼宇,有的悬垂半空,有的顶戴峰巅,有的镶嵌于峭壁上,加之莲花山相传是轩辕黄帝曾经问道的仙人广成子羽化之所,又是佛道两教的圣地,自然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登上金顶,站在云海浮动的峰顶,更会产生羽化登仙的感觉,五地八县的山河尽收眼底,使人飘逸欲仙,心旷神怡。  莲花山既是洮州"花儿"的发祥地,也是周边汉、回、藏民众祈福之地。洮州"花儿",是同河湟"花儿"齐名的洮岷"花儿"的一枝奇秀,它根植当地汉、回、藏群众的心底,带着远古的乡土气息,凝结了洮河儿女对一方热土的挚爱,和着时代的节拍,传唱至今。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是这里传统的浪山"花儿会",会期歌手云集,彩扇飞舞,花伞飘动,花儿之声此起彼伏,昼夜不息,参加人数之多,"花儿"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大,其情之盛,名扬省内外,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和歌手。   

新城苏维埃旧址

新城苏维埃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新城苏维埃旧址”就位于明代洮州卫城之内,是一处既具八百年古迹景观,又有现代革命史地意义的胜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城苏维埃旧址,旧称鞑王金銮殿,始建于十三世纪的元代,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时的行宫。其后是当地群众祭祀天地及民族英烈的场所,又称为隍庙。现存主建筑殿宇四座,即正北大殿,东西两侧殿,山门楼台和东西廊房。均为典型的高阶深廊,飞檐斗拱、复瓦彩绘的歇山式木质中式建筑。使这座历史建筑有功于国家民族,成为远近知名的革命胜迹的是二十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1936的8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率领下长征攻占临潭,总部就设在这里,领导临潭人民掀起了工农革命斗争,在这里建立了甘南历史上第一苏维埃政权,揭开了临潭人民革命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二四方面军于同年9月27日在这里召开了“0中央西北局会议”,最后决定了红军继续北上的方针,抵制了张国焘要二四方面军西入青海,进兵新疆的错误计划,保证了与中央红军的会师及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胜利。-同志还曾在这里作了整军报告,写下了“抗日反蒋星夜渡,为国跋涉到临潭”的诗句。其后的1943年3月,它又成为肋巴佛等领导的甘南农牧民起义军在新城征战中的指挥所。抗日战争中,临潭人民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曾设忠烈祠于此。这一革命历史文物,在当地党政和人民的多方努力下完整保存至今。  目前全天免费开放,游览时请注意自己的卫生,请爱护所有一切实物及有关景区规定。   

冶木峡

  冶木峡全长50多公里。以冶力关镇为中心,以冶木河穿峡而过而得名,将冶木峡分为东峡和西峡,当地群众依水也称下峡和上峡。  下峡(东峡)两岸耸立着千仞绝壁,相距仅有十几米,古松缘崖峭悬生、桥接两壁,耸岩青松,展枝迎客,分外耀眼,冶木河水在蜿蜒曲折的峡底穿石奔泻,时而清静舒缓如温柔的少女,时而激荡奔腾似蛟龙飞跃,满峡银波和飞溅的雨雾,声振峡谷。河底奇石陈列,光怪陆离。从峡底抬眼仰望,峭壁直插云端,一线天时窄时宽,苍鹰在天崖盘旋,乱云树影,飘移飞渡。峡中有一喜泉飞瀑,从绝壁中喷出,若如雷瀑声,疑白练垂悬。离飞瀑不远,悬崖上有一块白中泛兰的冰壁,几十柱冰棱悬垂,终年不消。在这源峡谷中,冶力关至兰州的公路和冶木河一道穿崖而过,时藏隐崖底,时跻身河上,隧洞桥环接。回转处山-复疑无路,到岩前柳暗花明又成道。这时景色千言万语难绘其一,只有身临其境方知蜀道难,湘径阴兼有之的风光。  上峡(西峡)景观则与下峡不同,两岸虽峭壁矗立,却是参天蔽岩的森林,树蔓披绕。冶木河深藏峡底,更显其深峡幽谷,有奇景"通天松"、"林涛雪瀑"、"石林观云"、"驼峰金辉"藏于其中。沿峡溯流西进,可见峡壁逐渐而落底,随之视野越来越宽,可以望见林木虽莽而稀,山岩远离如屏。冶木河流在砂砾岩中,时而隐身砂岩中,时而冒出峡谷地面,形成众多的牛蹄小泊。继续西进,又别有洞天,莽莽辽阔草原展现游客眼前,西部草原风光任君尽情赏玩。   

东明山景区

  临潭县城关东明山景区位于城关镇东部,景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景区历史悠久,自西晋吐谷浑时期兴建至今已有1800多年。人文景观异彩纷呈,景区内以寺庙观堂为主,儒释道三教合一,更兼独具特色的江淮龙神祭祀文化于一身。自2011年开始,经多方筹资,对城关东明山景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累计投资1300万元,先后完成了魁星阁、翠秀亭、东明书院、钟亭、旅游厕所、东明书院及景区游步道、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先后举办了洮州风情民俗节、洮州花儿会、六月十九花儿会等节庆活动,年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

冶海

  临潭县八角乡与冶力关乡交界处,有一高山湖泊,称冶海,民间又称常爷池。湖水总面积750亩,位于海拔2610米的山顶峡谷中。水源从八角乡石门河注入,无出口,有地下暗流从冶力关乡北部山腰涌出。  湖水呈深绿色,清澄如镜,水位大旱不减,大涝不溢,湖边浅水处有小鲵栖息,别无其它水生动物。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将此湖视为圣湖,怀着敬畏的心情朝拜煨桑,并向湖水中投铜钱银币,并以此测试心诚与否:钱币沉入水中则意味着心诚,若心不诚者投下钱币,钱币则飘浮于水面,意味着神灵拒绝接受,其人亦有不可饶恕的罪孽。  最为神奇的是冶海冰图。每至冬季,湖水结冰如镜,冰面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图案。有寓意深刻的抽象画,也有栩栩如生的写实图象。凡世间万物,山川树木奇花异卉,人物牛羊珍禽异兽,只要你有耐心,均可对号入座。自然的造化,神灵的信手涂鸦,空灵超脱,妙不可言。   景点位置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606乡道  

磨沟遗址(含墓葬)

磨沟遗址(含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磨沟遗址(含墓葬)位于临潭县王旗乡磨沟村西北300米与岷县交界处洮河西南岸的台地上,面积约80万平方米。分属仰韶、马家窑、齐家和寺洼等史前文化,并有宋代遗存。  1958年发现,2008年、200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发掘。遗址断崖上暴露有房址和墓葬。其中,墓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墓葬呈西北—东南方向排列,以土葬为主,有少量火葬墓存在。墓道中有殉人现象,随葬品有陶器、石器、铜器、骨器及蚌、牙、石质装饰品和复合材料装饰品,并发现了工艺先进的金器。墓地时代集中在齐家文化晚期和寺洼文化早期。  磨沟遗址是目前洮河上游地区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中心聚落,该遗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长,保存完好,为研究齐家文化的社会结构、家庭婚姻形态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资料,进而对中国文明起源不同模式的研究也有深远影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池治海

  天池治海,位于治力关以北7公里处的白石山与庙花山之间,是一个高峡平湖,当地群众称"常爷池",相传明代大将军常玉春率军西征曾在此饮马,故而得名。它是一天然淡水湖,海拔2610米。湖长5公里,湖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池东石崖和白石山相对矗立,池水清中-,山峦树木倒映池中,山水云天浑然一体,随波摇曵,景色异常壮观。"常爷池"之名还在其奇,一奇池水常年清沏甘冽,饮之通身清爽,沁人心脾;冬日满池结冰,冰面平整光洁,冰层中呈现出千万种图案,形如花草树木,山水人物,农具家什等,形象逼真,是绝无仅有之奇观,世称洮州八景中的"冶海冰图"。二奇数九隆冬池覆严冰,而从池南石门坎下流出的池水却雾气蒸腾,长流不息。三奇池水无论旱涝,始终和石门槛齐平,暴雨连绵中虽浪涛翻卷终不见溢出,烈日暴晒,旱象连连,亦不见其竭。石门坎下渗流始终如常,更不见其骤变,其奥妙何在,令人遐想不已。当地各族人民称其为神池,四季祭祀,香火不断。近处所建"常爷庙"、"常山庙"飞檐斗拱,更显奇观。

临潭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关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新城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临潭县革命纪念馆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冶力关镇 赤壁幽谷 洮州民俗博物馆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羊永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王旗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古战回族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洮滨镇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八角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流顺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店子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羊沙镇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初布乡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卓洛回族乡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长川回族乡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三岔乡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石门乡 李愬 (773~821) 十七史百将传 李晟 (727~793) 唐朝将领 侯显 敏政 (1945~1995) 赵维仁 陈钟秀 李朔 冶力关风景区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 临潭新城历史文化游览区 古战尕路田社及大房子 常爷庙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洮州会议纪念馆 镇关雄柱 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 莲峰耸秀 新城苏维埃旧址 冶木峡 东明山景区 冶海 磨沟遗址(含墓葬) 天池治海

临潭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