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蒲江石窟 | 蒲江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江石窟位于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该石窟包括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 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飞仙阁摩崖造像、蒲江石窟即二郎滩摩崖造像,沿崖长约200米间有历代石窟摩崖造像现存87龛,其中有佛、菩萨、天王、力士、金刚、夜叉、飞天等五百五十多躯造像。 飞仙阁摩崖造像 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共92龛,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代造像64龛491尊,主要有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龛、释迦、三世佛、华严三圣、弥勒、观音、千手观音、如意轮观音、地藏、天龙八部、胡人天王。五代造像17龛256尊,有一佛六菩萨、西方净土变等。清代造像11龛30尊,有南海观音、诃梨帝母等。龛形多为长方形,最大的造像为大佛坪8号龛,龛内雕高达6米的唐代弥勒佛。 飞仙阁摩崖造像分布于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以唐代为主,造像形态各异,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题材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尤其是瑞像龛,是四川省年代最早的菩提瑞像。 龙拖湾摩崖造像 龙拖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鹤山镇蒲砚村古佛山,主要分布于龙拖湾、庵子岩、土地嘴、石马庵4处相邻的地点。龙拖湾在古佛山西麓,有南北朝至唐、宋造像10龛80尊,主要有西凉嘉兴元年(417年)摩崖题名碑1通、唐代观音像、释迦像、宋代释迦像。 庵子岩在古佛山东麓,明代造像3龛34尊,为西方三圣,有明成化、嘉靖题记。 土地嘴造像在庵子岩东北500米,唐代造像13龛,263尊。有千佛、弥勒佛、释迦佛、唐天宝题记。 石马庵造像在庵子岩东1000米,造像共9龛91尊,其中唐代5龛81尊,千佛、释迦佛等,有唐会昌、大中、咸通、大顺等题记。清代造像4龛10尊,主尊分别为牛王菩萨、诃梨帝母、二郎神。 龙拖湾摩崖造像,从南北朝到唐、宋、明、清各个时代造像都有,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和艺术价值。 |
石象湖 | 看点石象寺:位于石象湖境内。据咸丰九年(1859)重修石象寺碑记载:有后汉将军严公讳颜,南征凯还,弃官归隐于此,访西汉将军河南莫公之胜迹,慕山水之珍奇,遂结庐于紫燕岩后,挂弓于汗马泉边,请工人凿石狮石象以壮大观,后成正果,跨象飞升。里人追慕高风,建寺于巅,而石象之名自此始。石象寺距今已1000多年,其间几经损坏,几经修复,现存庙宇为1980年后恢复。目前是浦江县的一个佛教活动点。古象山书院:位于象山最高处的“古象山书院”,海拔632米,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这里是“儒圣兴学“的主要景观。。“古象山书院”原名“象山学堂”,南宋书院教育兴起后更名为“古象山书院”。书院完全是宋代学堂的建筑风格,屋頂的设计也颇具创意,中间为六品官,两边依次为榜眼、探花,上面的横梁则寓意“栋梁之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魏了翁在此接受了他的启蒙教育。如今,书院存有魏了翁的珍贵史料以及南宋理学的相关书籍。 介绍石象湖位于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出口、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都市蒲江县境内。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大面积的生态园区成为动物、植物共生共存的天堂,是都市人寻觅的一片修养身心的净土。清晨湖面上烟波缭绕、鸟语花香,夕照森林中绿影层层、儒学佛教浸润心髓,此地此景,让临者涤净身心、进入天人合一之最高境界。石象湖因湖区古刹石象寺而得名,相传为三国大将严颜骑象升天之地。湖内有石象寺,坐姿15米的“川西大佛”,另有紫燕岩、水鸟湾、茯苓湾、珠岛、青龙岛、弓沟、娃娃沟、二龙戏珠等景点。 交通石象湖生态风景区位于成雅高速路86公里处,是目前全国唯一将景区大门设在高速路边的景区,交通十分便利。在成都新南门车站,每天有大巴定时往返于石象湖生态风景区。(车费25元/人)自驾车:经成雅高速路到石象湖,仅需40分钟左右。 地址:成都市蒲江县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出口处 类型: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28-88591888 官方网站:http://www.selake.com/ 开放时间: 8:00-18:00(冬季9:00-17:00) |
蒲江文庙 | 蒲江文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江县文庙大成殿建于蒲江县城东街,毗连东门。据《蒲江县志》记载:“蒲江县文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于县署之南。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迁于东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庆25年(1820年)重修完竣。”其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石屏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 庙的由来 其庙两侧,各开一门,门侧各建石碑一通,上 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以示尊崇孔子。 其两门之间,乃一平坝,面积约半亩。 向北而行,便是“三桥九洞”。三桥两侧,各砌呈长方形石栏杆。桥下为池,春夏之际,常闻蛙声四起,此起彼伏,似若仙乐之鸣。其九洞之下,各掘一小凼,小凼积水,称曰:“泮水”。在清朝年间,每科入学“秀才”。由“教谕”带领,持香周游三桥九洞,称曰“泮水生香”。 桥北有一小坪,坪北地势较高,砌石梯十余级,拾级而上,建筑前厅,厅左(东)为厨房食堂。厅外地面用青石板铺面,面积约半亩。 东西两侧,各建平厢房,民国时皆为“蒲江县立高等小学校”初级班教室。 再向北行,地势又较高,又建石梯十多级,登级而上,又建正院前厅,门窗系雕窗格门,上盖琉璃瓦,其正厅之中部为教师办公室,左侧为“蒲江县立高等小学校”毕业班教室;左厢房为第二学期高小生教室;右厢房为第三期高小生教室。厢房中靠内壁砌长型龛座,座上各设名儒牌位,俱是木质镶边,牌中雕刻名儒姓名,红漆金字。其厅平坝全用青石板砌成。 大成殿前沿,地形又较高,又建有石梯十多级,登上石梯,可达大成殿。大成殿前沿建有斜坡。其正中斜坡,均铺石板,高约两丈,宽约两丈,石板雕花蟠龙拥珠。正中斜坡两侧,砌有石栏杆,其正中斜坡与石梯之间,建有数级石阶,石阶塑有雕花龙头,头指向南,口含宝珠,玲珑壮观,可惜在解放后撤毁。 其斜坡之上,又是一平坝,亦均用青石板砌成,面积约三分,在今大成殿前面之平坝,惜已撤毁,在大成殿两侧廊房设置茶馆,为游人休闲之地。 “大成殿”建筑辉煌,工艺上乘,殿檐为斗拱构架,拱臂斜伸,结构奇巧,飞檐高翘,气势雄伟。殿长20米,宽8米,共五大间,由32根大石柱和大木柱支撑,结构严实。其大成殿上盖琉璃瓦,熠熠生辉。脊梁上盖琉璃瓦,其上塑造宝顶、飞龙、鳌鱼朝凤,是宫殿式的建筑物。其大成殿之壁系用大型青色火砖砌墙,砖经摩洗,缝口平直,工艺精致。殿前门窗,都雕花窗格门,殿前8根8角形大石柱支撑。殿内正中为孔子座龛,系石砌雕花龛座。神牌系珍贵木材楠木制成,牌位边沿,镌刻涂金龙形,牌面上 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红漆金字。牌位之旁,供奉亚圣孟子神牌,陪祀绍圣孔鲤,述圣孔?(即子思),子思作《中庸》,复圣曾子作《大学》,并依次供奉颜渊、子夏、子游、子贡、子路、冉有、冉伯牛、仲弓、子张、闵子骞及宰予等七十二诸贤牌位,均系红漆金字制牌。 “大成殿”正中,高挂着“万世师表”之匾额,在清代帝王依次挂匾,以示尊敬。进入大成殿,有肃然起敬之感。 在民国37年(1948年)农历8月27日,是孔子诞辰,县人在孔子神牌前,呈献太牢一、猪一、羊一等三牲祭品,司仪者呼外堂鸣炮,于是铁铳爆声震耳,唢呐齐鸣,悠扬有韵,参祭者向孔子神位行鞠躬礼,并选县人李象贤等能通经史者,讲述孔子生平和儒家思想。孔子哲学思想,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格物至知,意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亦皆以修身为本。祭毕,举行聚餐,散会时,各分牛肉2斤。 蒲江县人民政府在1986年4月,将大成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修葺。保留原建骨架,新盖绿兰琉琉瓦,装修古式门窗,画栋雕梁,油饰一新。 如今 蒲江文庙大成殿先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河沙寺大雄宝殿 | 河沙寺大雄宝殿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蒲江县河沙寺位于蒲江县城东二十九里的翠峰山山麓,在寿安镇龙泉村6组。 河沙寺,兴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兴公禅师创修。兴公禅师给寺院取名河沙寺。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曾教导弟子须菩提(印度舍卫城人):“若化河沙众,皆得阿罗汉。”要教化像印度最长最大河流恒河中沙子一样多的人们,使他们都信仰佛教,都修行成为阿罗汉(《圆觉经》)。 元至正中(1341-1362年),河沙寺毁于兵火。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沙门妙玄修复河沙寺。 河沙寺主持玉峰和尚,法名善珵,“幼从蜀王”,跟随朱元璋的第11个儿子蜀王朱椿从南京到成都,宣德四年(1429年),来蒲江主持河沙寺,他“性情简古,戒行精严。日课《华严》,冰暑不辍。民之从化者,如云臻水赴。”景泰七年(1456年)他请来临邛(今邛崃市)梓匠(木匠)王讓(字伯谦)负责重修大雄宝殿,他预备烧制了大量长瓦,用于今后覆盖大殿。 长瓦长31.5厘米,上宽24厘米,下宽20.5厘米,厚1厘米。1匹上刻有诗句: “二月取瓦到如今,感得施主来斋僧,淄流细雨无作记,家门请吉保安宁。” “景泰七年二月日,吉旦。” 天顺二年(1458年),王讓修建的河沙寺大雄宝殿竣工。单檐悬山式屋顶。面阔3间,长13.65米。进深4间,宽11.3米。通高8.5米。前檐使用斗拱8朵。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1组斗拱,由斗(方形的木块,形状像量东西的斗)、拱(一块两端砍削成弯曲形状的长方形木块)、昂(一根直长的斜置木枋,向内挑着梁檩,起着杠杆的作用)、枋(承托桷子和连接斗拱的横枋)组成。不用钉子,不用榫卯,完全使用架木,斗拱用短小的木块组成悬挑结构,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增加梁身在同一净跨下的荷载力。 大殿为抬梁式梁架,平梁上驼峰,为一个木人反手承托脊榑。雀替雕刻龙、凤。 梁上墨书:“维大明国天顺二年岁次戊寅,正月初十已巳。直当代主持善珵暨十方善男信女等,同心协力建立,谨题。” “蒲江县知县吴仲,典史罗良,儒学训导李昌,巡检司官陈秀,阴阳训术刘铎、医科黄淮、僧会司官智玄等,惟冀僧宗福寿,禄位高迁者。” “本山修造门人圆明、圆方……宗玄、宗安,临邛梓匠王让伯谦等,惟冀戒品圆明,俱登果位者。” 大殿内塑一佛二弟子“金绘耀目,启人敬仰。” 大殿东、西壁上彩绘人物,绘《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每参写有题记。如:“善财童子第六,诣住林城,参解脱长者,庄严法门,证具足性。” 天顺四年(1460年)六月,五十三参壁画完成,“祈愿各人福慧增崇,灾危殄灭者。”知县吴仲来游,“吴公善书,遂书:‘白云深处’四大字于板,额其门,壮观一寺。” 天顺七年(1463年)玉峰年七旬去世,火葬。其徒园普为住持。“建石桥于寺前,以济溪涨。重修天王殿,刻龙凤鳌鱼像于斗拱之间。……钟、鼓,焚香石鼎,莫不悉备。僧舍百余间。”发展到很大规模。河沙寺“邻于眉州、彭山。凡公务,官宰会于兹。”成为一处名胜。 后来,宗谧住持河沙寺,他“识鉴渊微,才行超卓。”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远诣京师,给牒回寺。” 弘治十五年(1502年)河沙寺立石碑,刻寺僧圆鉴诗一首: “历古河沙寺,其山号翠峰。溪头僧弄月,云际鹤巢松。翠蔼旃木玄雨,香飘胆葡风。勒碑重作记,远镇梵王宫。” 临邛木匠王让修建的蒲江县河沙寺大雄宝殿,至今已558年之久。历经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很多次地震、大风、暴雨,至今矗立不倒,足见其建筑巩固,实为能工巧匠之杰作。 2002年12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发(2002)23号文件,宣布蒲江县河沙寺大雄宝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长滩湖 | 长滩湖位于成都市蒲江县,与朝阳湖1公里之隔、气势宏伟的长滩湖,湖面3360余亩,水深30余米。湖区4大主水道、3岛、27湾,湖周100余座山峰错落有致,湖上碧波浩渺,两岸青峰叠翠,波光粼粼,倒影悠悠,形成道道绿色回廊、幅幅淡雅天然的画卷。湖区有“金龟岛”、“碧霞湾”、“卧虎岭”、“金钟山”、“玉屏”、“红岩寨”等景点。每个景点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湖区的“衬腰岩”为南丝绸之路遗迹,尚存登崖石梯长2.5公里。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碑文“修整百年崎岖之径,通千万人来往之路,旅客行商同登云路,轻车快马共历亨衡。”据说古时来往行人腰部疼痛,路经此岩,均要将腰往怪石上磨,而后取竹支条衬岩缝之中,如服仙丹妙药,腰痛即愈,疲劳顿消。故名“衬腰岩”。蒲江长滩湖水上运动中心是西南地区唯一高速水上运动中心,离成都80多公里,高速公路40分钟车程,与著名的朝阳湖相毗连,湖面3000多亩,水深30多米,湖面4大支流,三岛27湾,百余山峰连绵起伏,两岸青峰叠翠,倒影悠悠,宛如天然画卷。 地址:成都市蒲江县 类型:湖泊 游玩时间: 建议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成都战役纪念馆 | 成都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都战役纪念馆位于蒲江县西来古镇铜鼓村,已被省政府和省国防教育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 成都战役纪念馆里集中展示的文物、图片、书籍等以不同的载体,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生动形象、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了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征战西南、决战川西、解放成都的战斗历程。 于2010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是成都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鲜为人知的成都战役 “现在很多人都以为,成都是和平解放的。成都战役这段壮烈的历史,应该被世人所知。这是20余万解放军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打下来的,是一千多名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老兵荆浩说,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搜集整理成都战役的史料和文物,希望这段历史能激励更多的后人。 1949年12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1、12、16、18军等部队将胡宗南主力第五兵团七个军5万余人分割包围于新津、蒲江、邛崃、大邑菱形地区,经三天三夜惨烈激战,将该敌全歼。蒲江西来古镇作为成都战役的主战场阻击了敌人西逃的计划,为成都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2月27日成都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军对成都进行和平接管,四川得到解放。 |
蒲江朝阳湖 | 介绍位于成都市西南蒲江县境内,距成都83千米。由朝阳湖、石象湖、长滩湖和飞仙阁等景点组成。朝阳湖是个山水交融的人工湖,以湖泊山峦为主景,以原始自然风貌为特点,以“碧水清幽”著称。湖区名胜中,有始建于汉代的飞仙阁、二郎滩摩崖造像、佛教胜地九仙山、道教胜地太清观、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创办的鹤山书院旧址、抗日名将李家钰旧居、以及战国时期的巴蜀船棺和汉墓等。 朝阳湖景区由朝阳湖、石象湖、长滩湖和飞仙阁等景点组成,是个山水交融的人工湖,以湖泊山峦为主景,内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始建于汉代的飞仙阁,二郎滩摩崖造像,佛教胜地九仙山,道教胜地太清观,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创办的鹤山书院旧址,抗日名将李家钰旧居,以及战国时期的巴蜀船棺和汉墓等。 朝阳湖沿湖山峦有千余种树藤花草,湖区可见雄鹰、画眉,以及成群的白鹤、野鸭、鸳鸯嬉戏。其他景点有:通天洞、莲花山、木兰岛、仙鹤山、杜鹃壁、风动石,野鸭湾等。 飞仙阁:相传汉代有位将军经过这里时,迷恋此地的旖旎风光,便解下征衣,在此-,终于成仙而去,后人建飞仙阁以纪念。飞仙阁依山傍水而建,由拱桥、山门、严颜亭、凌虚阁、飞仙湖、英公台等构成,四周有二郎滩摩崖造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郎滩摩崖:主要分布点在碧云峰山腰的飞仙洞和山脚、大佛坪和禽星岩等处,计有造像92龛,777尊。其中唐代造像64龛,491尊;五代后蜀造像17龛,256尊;清代造像11龛,30尊。造像题记19则,唐代11则,后蜀4则,清代4则。该处造像造型优美,艺术价值颇高,尤以第九龛造像最为精美。该龛有造像38尊,其中西方三圣为圆雕,弟子和护法天龙八部为高浮雕。平顶龛上浅浮雕枝叶茂密的菩提树;飞天用线刻法,线条流畅,身姿婀娜,为典型的盛唐风格。佛座下浅浮雕伎乐,造型优美绝伦。 长滩湖:与朝阳湖1公里之隔,周围山峰错落有致,湖上碧波浩渺。湖区有“金龟岛”、“碧霞湾”、“卧虎岭”、“金钟山”、“玉屏山”、“红岩寨”等景点。湖区的“衬腰岩”为山溪古道遗迹,该道上通名山、雅安,下至新津、彭山,至今尚存登崖石梯,长达2.5公里。 交通成都新南门汽车站、西门车站都有车前往蒲江。 地址: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 类型:湖泊乘船游览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8-88591031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坐游船需另付费,电瓶船自己开,每船每小时50元,游艇一小时30元每人 |
蒲江县樱桃山景区 | 蒲江县樱桃山景区由4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金花村、韩桥村、官帽村和石燕村。距成都约84公里,1小时车程,景区交通方便,万亩樱桃,无论是新春花开还是甜润品果,纯净的乡村风貌使其成为最美的田园景区,各地游客自由采摘,尽情品尝,乡村的传统美食也是城市人难得的味觉体验。游客来源已由最早的成都片区,扩大到眉山、雅安、德阳、绵阳等地,接待人数逐年上升,景区发展已步入健康稳定的态势。 地址:成都市蒲江县光明乡 类型:山乡村采摘/农家乐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
蒲江县朝阳湖白鹭生态自然保护区 | 山水交融的人工湖,以湖泊山峦为主景,以原始自然风貌为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生并长,集山水洞石之精华,具秀奇幽古之特色 景点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
飞仙阁石窟群 | 飞仙阁石窟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成都蒲江县蒲江河和临溪河岸岩壁上,雕有14处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以飞仙阁数目最多,武则天永昌六年(公元689年)造92龛777尊摩崖造像。 飞仙阁”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迹,相传汉文帝时,一个叫“莫公”的将军远征云南,凯旋归来驻军于此,见这里山青水秀,便留下隐居潜修,后来功成,骑仙鹤白日飞天而去,后人建阁塑像纪祀他,这阁便称“飞仙阁”。飞仙阁依山傍水而建,由拱桥、山门、严颜亭、凌虚阁、飞仙阁、莫公台等构成。与此紧紧相连的二郎滩摩崖造像,是省级文物保护区,大多为唐代摩崖造像,做工精细、造型精美。尤其以第九号龛为代表。现存造像92龛777尊。 景点位置 成都市蒲江县(蒲江河岸) |
西来古镇 | 西来古镇位于蒲江县,古镇上保留有大量的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居,民居风格是典型的川西特色,两百米长的老街全是木结构的瓦房,街道平整,相比其它古镇而言,西来古镇的街道要平直宽阔许多。现存代表建筑是文峰塔,文峰塔就在西来古镇的街口。文峰塔又叫惜字宫,是古人用以烧写过字的纸的地方。这座文峰塔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塔身四周是戏剧雕塑,所配文字均为九曲篆文,世所少见。镇上的戏台在今天仍很热闹,因为戏台前是灯台,每逢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如春节、九月初九,就要挂上长长的灯笼串,每家每户也要在门前挂上大红灯笼。 西来镇最让人称奇的是临江的古榕树,这些榕树分布在镇背面临江的地方,河堤上有序的排着11棵树龄在千年左右的榕树,姿态婆娑。 西来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境内,不仅完整地保持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川西民居,还有12棵声名远播的千年古榕。是一座位于山间平坝的小镇,是成都市历史文化古镇、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 西来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他曾经是临溪县县治所在地,古镇的核心景区是老街,这是一条有近百年历史的老街,簸箕街、烟巷子、水巷子、花龙门子、亭子巷纵横交错,构成了1200米的长街和近700米的小巷。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古朴典雅。在老街中心院坝上,矗立着这座清代建造的文峰塔。文风塔高约20米,分3层,外加宝顶,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底建成。塔身成六棱状,每一层都是飞檐走角。塔身四周是古典戏曲雕塑,并配有用九曲篆文书写的诗文,此乃世间少有。在老街上,还有两座木结构大戏台,据说是钱姓和刘姓两家人建的,时常二台对唱,各唱各调,各吹各号。街中建有高高的灯杆,灯杆上吊有数十盏以油灯为照明的各式各样红灯笼,戏台至今还在使用。 古色古香的老街,潺潺的小溪,葱绿的榕树,青灰的民居,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清新中散发着幽幽的历史韵味和浓浓的民俗风情,这便是西来。 地址:成都市蒲江县桥楼街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蒲江古象山书院 | 古象山书院位于石象湖景区内景点象山最高处,海拔632米,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这里是“儒圣兴学“的主要景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魏了翁在此接受了他的启蒙教育。“古象山书院”原名“象山学堂”,南宋书院教育兴起后更名为“古象山书院”。书院完全是宋代学堂的建筑风格,屋頂的设计也颇具创意,中间为六品官,两边依次为榜眼、探花上面的横梁则寓意“栋梁之材”。建筑设计衍射了古人寒窗苦读,求取功名,书中自有功名禄,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心路历程。 电话 028-88591888 门票 石象湖门票:60元 开放时间 8:30——18:00 景点位置 成都蒲江县石象湖生态风景区(成雅高速公路86公里出口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 |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梨山村之长秋山南麓。据其造像风格,断代为唐代至清代摩崖造像,大多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代《蒲江县志卷二·方外·寺观》记载:“大佛寺,县东十里,石崖上大佛一尊,高丈余,前有石池,终岁不竭。”大佛寺摩崖造像1-22号龛,系一环首方碑,高1.27米、宽0.43米,文字漫没。这通龛碑应该是记述大佛寺历史的最确切材料,可惜文字不存。故而,大佛寺营建于何时,今已不可考。以摩崖造像时代推之,当于唐代兴建。 大佛寺摩崖造像,现存17龛,303尊。该造像主要分布于大佛寺后南北走向长100米、宽5米、距地高10米的白砂石山崖上,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为崖壁东部的大佛区,另一处为崖壁西部的千佛崖。 大佛区造像4龛,均坐南向北,1、2号龛的时代大约在唐,3号龛未刻成,4号龛为清代造像。 1号龛,系马蹄形大佛龛,龛下方设高台。龛中造一尊弥勒佛像,高5.25米、肩宽1.62米、头高1.15米、胸厚0.56米。佛像倚坐即善跏趺坐于高台上,身体端坐,两脚自然下垂。螺髻,面相丰圆,披双领下垂袈裟,内着僧祇支。左手抚膝,右手上举,手心向外,小指、无名指下屈,余三指并拢上指,施说法印。大佛龛左右后壁续刻23小龛,计左壁11龛,右壁12龛。 2号龛,系外方内圆双重龛,外龛高1.1米、宽0.96米、深0.32米。龛中造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后壁浮雕天龙八部造像。第一层台阶龛上左右侧各蹲伏一狮,第二层台阶正中刻一只鸟。内龛外左侧雕一座经幢,右侧刻一座七级方塔,内塑坐像一尊。 3号龛,初坯,未刻成。 4号龛,系双层方龛,内龛高0.82米、宽0.61米、深0.13米。龛内雕坐像一尊,龛楣刻“慈航普度”,龛左竖刻“西湖三月景”,右刻“南海一枝春”。该龛为清代造像。 4号龛造像 千佛崖造像13龛,编为5-17号,龛像均坐东向西,时代大约为唐代,造像题材主要为弥勒坐像,地藏立佛,观音立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等。 其中,12号龛造像极为独特。该龛,系双层龛,高1.5米、宽1.32米、深0.32米。龛内周壁刻6排52尊佛像坐于带茎仰莲台上,中间雕阿弥陀佛立像,合为53佛。龛口上方左右侧各刻1尊像立于云端。龛口左侧雕菩萨像1尊立于云端,左手下垂提瓶,举右手扬物。龛口右侧雕弟子立像1尊,头残。 蒲江大佛寺摩崖造像,最为世人所关注者,为那尊高达5米的弥勒佛像。 李良先生《四川石窟、摩崖造像综述》认为,唐代四川佛教石刻造像“为全国盛唐以后各省石窟、造像之冠”。并且,这时的佛教造像走的还是“巨无霸”路线,据蜀石先生统计,高达10米以上的石刻佛教造像就有17处之多。当然,其中最具代表者是高达71米的乐山大佛。 只有5米身高的蒲江大佛,排列在这些大佛面前,就如同进入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大人国世界。然而,等而量之,人们惊讶地发现蒲江大佛宛如一尊“缩量版”的乐山大佛。 蒲江大佛与乐山大佛,开凿时间均为唐代,其造像丰满圆润,充分体现唐代时尚。从造像手法而言,两尊大佛皆为倚坐说法印佛像,其共同点有四:弥勒佛造像、双手说法印、装饰宝座、垂双足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长秋山摩崖造像 | 在成都市蒲江县长秋山。长秋山,传说为二十四治中的主簿山治。造像位于山巅太清观附近。现存7龛,有太上老君、女真、力士等像,并且有反映唐玄宗时,丹棱龙鹄山女冠杨正见来长秋山食人形茯苓白日飞升成仙故事的雕刻。据造型推测,大多数属唐代造像。可惜部分造像已被乡民妆彩,破坏了原有风貌。山上其他地方还有多处佛教造像,但规模都小,仅一两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蒲江武庙 | 蒲江武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蒲江武庙大殿位于蒲江县大北街粮食局内,南方有文庙大成殿,周围为库房。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85)至二十六年(1761)建成,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建。1988年7月20日,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西北向东南,二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面阔三间23米,进深四间16米,通高10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该建筑为研究清代蒲江县建筑工艺提供了一定的实物材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茶马世家 | 梦寻茶马古道,香恋茶马世家!茶马世家是峨山茶马世家茶业有限公司的的简称。茶马世家向后切入茶山,与云南700余座茶山合作,采用农户联营方式,把茶马世家第一车间建到茶山。“茶马古道铁汉柔情,普洱陈香誉满天下”,茶马世家人将坚持“精制茶之术,明茶性之理,养茶人之德,修仁德之心,守欺妄之戒”的理念,依托“南方嘉木无双叶,茶马世家独陈香”的优势,以现代产业化构建企业模式。 地址: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境内 类型:农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金花村 |
---- |
韩桥村 |
---- |
石燕村 |
---- |
官帽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