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青城山 | 青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道教名山,著名旅游景点。古称天谷山。在都江堰市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属邛崃山系,处邛崃山东坡与成都平原交接处,背靠岷山雪岭,面向成都平原,山体主要由砾岸组成,有36峰,最高峰海拔1600余米。为道教第五洞天,全称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 相传东汉张陵在此后山(即大邑鹤鸣山)结茅,传五斗米道,其子张衡、孙张鲁也嗣法于此。晋范长生、隋赵昱及赵冕、唐杜光庭等相继来此修道。 有张天师降摩的掷笔槽、试剑石、天师手植银杏树、天师池、唐玄宗手诏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铸飞龙铁鼎、杜光庭读书台、唐薛昌丹井、五代天师像、明代木雕门屏等文物遗迹。 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遗迹38处。现存主要宫观有建福宫、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其中天师洞和祖师殿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 明代,青城山道教属正一道,明末趋于衰落,清唐熙时武当山全真龙门派道士士陈清觉来此山传道,从比属全真龙门派碧洞宗,至今已传13代,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处胜景之说,以“青城天下幽”著称,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曾以青城后山为根据地,并存明末张献忠起义部队驻扎的遗迹。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分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这里,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风光取胜,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游览青城山 游玩青城山一般来说半天足矣,无需住宿。山间随处有售卖饮食的店铺。如果时间充裕,建议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间天师洞和上清宫皆有道观提供食宿。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 类型:山古迹道观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电话:4001151222 官方网站:http://www.djy517.com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00;其它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00-18:00。 门票信息: 青城前山门票90元,索道单程35元,往返60元。青城山 青城山 青城山 |
都江堰 | 都江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前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 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周边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伏龙观、二王庙、李冰石刻像、安澜索桥、玉垒山公园等。 导览 鱼嘴 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故而得名。鱼嘴屹立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鱼嘴的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砂”,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仿佛一道闸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因其功能奇特又形似瓶口而得名。宝瓶口右边的山丘,是当年开挖时留下的石堆,称“离堆”。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 特别提示 1.常规路线为:景区入口-伏龙观-观景亭-碑亭-人字堤、金刚堤-安澜索桥-二王庙-步云梯-玉垒阁-松茂古道-玉垒关-景区出口。 2.景区内有游览车,路线:碑亭-鱼嘴。但距离较近,如不是赶时间,无需乘坐。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南门,近离堆公园) 类型:国家公园古迹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4001151222 官方网站:http://www.djy517.com/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30;其他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30时-18:00。 |
虹口自然保护区 | 虹口自然保护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虹口景区是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500米,区内奇峰耸立、古木参天、溪涧纵横、风景秀丽,亚热带与寒带交错而成的奇特气候,为物种分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孕育了珙桐、莲香树、水青树、红豆杉、雪莲等2500多种珍稀植物,同时区内还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羊、小熊猫、大鲵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5种,鸟类250多种。该区纵横364公里,人口仅6000余人,区内设施完备,接待能力强,是开展露营登山、漂流、野外探险、野外生存的绝佳场所。 景点介绍 虹口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密布,有高山峻岭,清澈的溪水和瀑布,有众多的珍惜动植物,其中包括大熊猫。这里的漂流很出名,每到夏天这里是市民避暑漂流的去处,当地人也喜欢在这里的青山绿水中打打麻将,非常惬意。 虹口漂流是虹口景区的一大特色。白沙河漂流段全长15.2公里,河水清澈透明、水流有缓有急。在虹口镇上买好票后,就可以穿上救生衣、特制的T恤、短裤和草鞋,坐车来到河的上游,即可上艇。皮划艇可坐4人,一前一后各有一个划艇的艄公。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虹口乡境内 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28-87281291 开放时间: 自然保护区暂时未开放,漂流正常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景区目前无门票,景区内农家乐、漂流项目等收费。 |
翠月湖景区 | 翠月湖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区翠月湖位于青城山山麓的岷江河畔,距都江堰8公里,距青城山9公里,依山傍水,翠林环绕,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仿佛一颗碧绿的钻石嵌在成都至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翠月湖总面积800余亩,其中湖泊面积200多亩,森林、果园、草坪约500多亩。当微风轻拂时,湖面碧波万径,绿柳、红树都投影进了这明镜般的胸怀,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除了美丽的景色,这里长年居栖着成群的白鹭鸟,白天在湖面觅食戏水,晚上在森林中依偎而歇,是川西地区少见的自然景观。绿色、生命与自然滋润出中华气功之源,一些气功师曾来此地采气试功效果颇佳,翠月湖又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美丽的地方总伴有美丽的故事,相传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岷江外江下游不远的地方便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湖泊,湖边景色优美,草树丛生,居栖着成群白鹭和梅花鹿。蜀郡守李冰的后代中有一位叫翠月的姑娘经常顺江而下,来这里赏景观鸟,戏水沐浴,久而久之这片湖水便被人们称为翠月湖。两千多年过去了,或许那湖边的梅花鹿已随翠月去了天崖海角,唯有白鹭在这里代代繁衍,恪守着这一神奇的传说。 电话:028—87194882 传真:028—87252918 门票:5元/人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山麓,距都江堰8公里 类型:湖泊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翠月湖已不再是公园了,被四川省电力公司(含党校)收购,成为其驻地。 |
伏龙观 |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下临深潭,传说李冰治水时在这里降服孽龙。 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为东汉时期(公元168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高2.9米,重约4吨,衣襟两侧有阴刻题记,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后殿有电影放映室,放映中、英文两种版本的彩色影片《都江堰》,形象地向游人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规模和科学原理。殿内还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模型及国内外要人参观都江堰的照片展览。殿后的观澜亭,位于离堆的最高处,是观看都江堰的好去处。 伏龙观系晋代为纪念青成隐士修的“范贤馆”。 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 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观因(伏龙观因为)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委成绵龙茂道钟竣就(伏龙观)原屺山门基址起建通佑王专词,以二郎配享后殿,与二王庙的二郎在前殿,李冰夫妇居后殿恰恰相反。因此,伏龙观又称老王庙。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一面用42级宽三丈一尺五寸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建筑布局是:“东临江口之关,故灵基立其左;西瞻宝室之穴,故仙亭峙其右。正居太上之殿,中筑朝真之坛。”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清同治间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1959年培修时,将玉皇殿、喜雨楼合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砖木排架。一楼一底的后殿,1973年重建了庙前带江亭等建筑,近年来,新辟了花榭等,方便了游客观赏“离堆锁峡”风光。观后观澜亭,登临远望,都江古堰、西岭雪山、青城秀色尽收眼底;俯视脚下,江涛滚滚,直泻宝瓶,景色十分壮观。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右图),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长18厘米。石像冠冕长衣,手置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右为“尹龙长陈台造三神石人瑜水万世焉”。1975年8月18日加座竖立在伏龙观正殿中。 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宽衣重袖,持插而立,通高1.85米,肩宽0.7米;插高O.28米,宽0.25米,插把长1.34米。石像头部已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1975年8月18日树立在伏龙观大殿右侧。 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1978年10月移入观中陈列。 用时参考 10-30分钟 交通 在都江堰景区内步行可达 门票 包含在都江堰景区门票内(90元)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3月1日): 8:00—17:30 夏季(3月2日——11月30日): 8:00—18:00 景点位置 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区离堆北端 |
青城山古建筑群 | 青城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教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醮等祝祷仪式的建筑物,汉代称“治”,今青城山即为汉末所建青城治。晋时称仙馆。隋唐以后称“观”或“宫”。《广弘明集》卷十二唐释明概《决对傅奕废佛僧事》云:“张陵谋汉之晨,方兴观舍……杀牛祭二十四所,置以土坛,戴以草屋,称二十四治,治馆之兴,始乎此也。”道书《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太真科》记有“立天师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数,唯升阳之气。治中央名崇虚馆,一区七架六间十二丈,开起堂屋。当中央二间上作一层崇玄台。东为阳仙房,西为阴仙房。”对道观建筑作了一般的常规法式。但青城山的道观建筑,却自有其独特的风格。“它在选址、总体构成、平面布局、建筑空间处理和艺术特色诸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有许多方面在今天和将来的建筑创作中,仍然是可以借鉴的,十分有用的。例如背山临壑的选址特点,窜连式点线结合的总体结构成模式。围绕一个核心灵活组织院落,‘穿过式’的人流组织方式,完整的空间序列设计,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含蓄性的表现手法,多种艺术的综合,朴素的艺术风格等等,以及贯穿在上面这一切中的创新精神和艺术哲学。” 青城山建筑大都顺应自然,在环境清幽和地势险绝处建造宫观,且灵活布局,不强求严格贯穿的中轴线,而在隐、藏、幽、奇上用功夫,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它结合地势,吸取古代南方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构架,用台、吊、挑、跌、梭、披、叠等方式,创造变不利为有利的奇变艺术,而又朴实幽致,给人以亲切感,颇似家居。 宫观建设的基本组成,可概括为神殿、斋堂、客舍、园林四个部分。 神殿是道观的主体建筑和中心。天师洞的三清殿最具代表性,它采用重檐歇山式屋顶,高12米,殿宇阔25米,进深12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坐西向东,横列5间,正中三大间为三清殿堂。两旁各一间为道教协会办公室,右接祖堂(主持所居)左连斋房。改殿共用大石28根(前排六跟各高4米,用石狮等瑞兽石雕为底座),气宇恢宏。殿堂上空开一个八角方形楼井,名无极殿,既通风透光,又使人产生玄妙无极的敬重心情,全无压抑之感。檐前有垂带踏道12极,高1.8米,两旁石栏回护,上刻“天籁婴灵”群雕,排列有序,与内山门及东斋堂、西客堂,想成庄严雄伟的四合院。院坝中刻有太极图及十二生肖图,象征道生万物。该殿虽系民国13年(1924)重建的木石穿斗结构建筑,但由于规划得体工程精致,是道教全国重点宫观中不可多得的珍宝,1982年已由四川省政府宣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 斋堂,位居大殿左侧。集书画、联额、诗词、雕刻为一体。客舍,处于偏静处单独设院,但接待客人的课堂一般居大殿右侧。 道观园林则因地制宜,以“幽”、“奥”取胜。他采取“引景”、“设景”、“借景”等造园手法,既出奇以制胜,而又与山林融为一体。如“常道观”西客厅便是采取上述“造园三部曲”的典范。它先在入口处用青石雕刻栏杆设计大院小园,两旁种植公孙橘、山茶花,红绿相间,苔痕上阶,仿佛在引客人如此堂前铺设的地毯,此为“引景”,将客人从庙堂引入山林。客堂前后厅之间,有一小天井,因地势仄逼只能随势堆起石山,上植本地特有的山海棠及青城兰、随手香之类,点缀风景,配以楹联匾额,使人移步换景,思接天外,此谓“设景”。后客厅名为“别一洞天”,为吊脚楼,设计成八卦形,既寓含道义,又巧夺天工。厅房用环形透景花窗,窗外回廊环护,开轩临四野,纵目望天仓山,如环形山水卷画,气势磅礴,此即“借景”之妙用。 道家多有传统的“风水术”,风水经典《宅经》亦被收入《道藏》,其选址注重环境生态。如天师洞背靠昆元顶,左有青龙冈,右有黑虎塘,前方地势开阔,远处有三狮六凤,符合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四灵兽式”布局。方位东向略偏北,正对气口。山有来脉,水有活源,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模式。营建者又善于以建筑小品和自然景物的结合,组织空间,控制视野,形成导游线,把天然景物烘染得很有特色,使十分清幽的山谷变成很精彩的园林环境空间。其外山门“五洞天”更集中了青城山建筑的精华,从五洞天到接仙桥,步步引人入胜。内山门骑建在高高的陡坎上,通过长长的石阶贯入建筑群,使两层建筑在立面上显现四级三层的壮观景象。 青城山的佛教建筑有泰安寺、普照寺、白云寺,而以普照寺的古建筑最有特色。它依山傍水,构思奇特,其工程之巨大,规模之宏伟,布局之精巧,与佛教经典及石舰式的普同塔,对于研究佛教建筑,仍具有较高的价值。泰安寺深山古刹的庄严,白云寺选址和构建的奇巧壮观,均堪称佳构。 |
二王庙 | 二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公元494年)仅塑李冰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972),成都平原五谷丰登,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恩德,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宋、元两代,李冰父子先后敕封为王,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庙。从此,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1644),二王庙毁于战乱,清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年至1908年),相继修复。本世纪三十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再次重建。“十年浩劫”中,李冰父子塑像又遭劫难,经重塑金身,才为今日之所见。 宋代以后李冰父子-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自五代王建踞蜀后,因李冰父子相继赦封为王,更称今名。庙内梯回壁转,亭殿交错,飞檐叠阁,雄伟庄严。漫步其间,似入“先都”。壁间刊刻的“深淘滩,低作堰”等许多治水格言,是我国古代治水经验的种结。彩塑的李冰父子及历代“堰功”像,雕刻生动,技艺精湛。 新建的李冰纪念馆,系统的展示了李冰这位杰出的水利工程专家、地方官的生平事迹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古今慨貌。庙前横跨内外二江的安澜索桥,被誉为我国古代五大桥梁;蹬庙后在新建观景楼上,古堰雄姿尽收眼底。 二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 用时参考 30分钟 交通 在都江堰景区内步行可达 门票 含在都江堰景区门票内(90元) 景区观光车车票:往返15元,单程10元(碑亭至鱼嘴) 开放时间 12月1日-3月1日:8:00-17:30;3月2日-11月30日:8:00-18:00 景点位置 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区内(岷江东岸) |
华希昆虫博物馆 | 华希昆虫博物馆坐落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我国首家现代化昆虫博物馆,展出标本数量居亚洲第一,博物馆收藏有全部四川省已发现蝴蝶种类和珍稀、观赏昆虫标本,以及大量我国各地蝴蝶、昆虫标本。其中蝴蝶仅我国种类就达1700多种,占我国已知种类的95%以上,是国际学术界公认全球收藏中国蝴蝶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收藏蝴蝶种类数3倍于欧洲全部蝴蝶种类。被《纽约时报》等众多国外媒体称为“亚洲最大昆虫博物馆”。博物馆珍藏有来自6大洲40余国的40多万件珍稀奇特的昆虫标本,许多藏品在我国绝无仅有。 与世界同类博物馆相比,该馆拥有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完备博物馆设施,从展品内容到展厅建设均不逊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昆虫博物馆。除大量称奇于世界的标本外,还拥有庞大的多媒体电脑展示系统、昆虫电影放映厅、采用数千只著名观赏蝶种制作的蝴蝶树与蝴蝶柱、按照实物等比例精确放大的昆虫巨大仿真模型等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化展示设施。许多展品在世界独一无二或与世界顶级昆虫博物馆接轨。例如,多媒体电脑展示系统为中、英、日三种文字版本,总量近百万字,昆虫照片多达五千种,内容丰富程度在世界各国昆虫博物馆中位列第一。30倍等比例精确放大,体长1-3米却与真实昆虫一样拥有纤毫毕现细节的昆虫超仿真模型,完全按照国际一流博物馆展品标准设计制作,与在欧洲各国久负盛名,世界10 大自然博物馆中的牛津大学博物馆、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米兰自然科学博物馆内展出的昆虫模型制作水准相同。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电话: 028-87288991 官方网站:http://asia-insect.com/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周二-周日:9:00-12:00;13:3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需凭有效证件换票参观 |
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 | 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原灌县)文庙,又称孔庙,原本是川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文庙。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镇文庙街52号,地处城西北盘龙山麓,左邻文笔山(又称金龟山),右靠玉垒山,占地47亩,是儒家思想传播的圣殿。 1952年,都江堰文庙改为 县中学,汶川地震前,文庙近乎面目全非,汶川地震中,文庙也受到重创。2009年,文庙重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已将文庙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工作历时两年多,于2012年底完成工程建设进入 装饰布展。 历史沿革 灌庙始建于五代(907—960年)时期,。 明洪武初年,庙址迁于城东宣化门内古泮池。 正德(1506-1521年)中,提学佥事刘节、知县胡光培修,明末毁于火。 清康熙元年(1662年),知县马矶修复正殿。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知县黄俞鼎修建戟门和围墙。康熙二十七年,知县聂有吾仍迁还旧址,建大成殿一楹,规模初就。 嗣经雍正四年知县谭琏,九年知县陈涞,增修崇圣祠、两庑、戟门、宫墙等处。 乾隆四十三年,知县孙天宁重修大成殿,庙制更加恢廓。 同治二年知县李天植,奉绅筹款移向新建,迄光绪七年始行完工。大成殿五间,周围走廊,崇圣祠三间,东西庑各七间,戟门五间,棂星门三间,殿左祭器库,连下排楼与金声亭各一,右尊经阁连下排楼与玉振亭各一,以及露台宫墙,圣域、贤关二门、泮池均依制建修完备。 民国十八年(1929年)庙址改设县立初级中学校。 1952年,改灌县中学。 2008年“5.12”大地震文庙万仞宫墙垮塌,大成殿受损严重,都江堰中学迁址另建。 2010年,都江堰市政府按清代形制和布局恢复重建文庙,历时三年完成。 2012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文庙及魁星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大观普照寺 | 大观普照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地处于茂密森林的青峰山,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现在的普照寺是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重建的,但依然保持了仙气之感。 一进入普照寺让整个人都有一种遁入仙境的感觉,这里不想前山的那样多的繁华,这里拥有的只有那一草一木,一花一人。这里的没有过多的粉雕玉琢,有的是尽力的保存下这里最自然的样子,很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不破坏周围的一草一木,所有才有了那千年的白果神树。 信佛之人都认为在青山幽深处的寺院最具灵性,因此普照寺的出名之处也许就在于灵气纯正。在寺院内的树木虽然十分高大,而且树龄很多已逾百年,但都一样的笔直高耸,从树木可以看出这寺院内风很少,所以灵气很净。真是这些信佛或者佛教研究者的这些分析,让四川青城山普照寺越来越有名,从2000年开始,吸引了很多大明星们到这里许愿还愿,如谢贤谢霆锋父子、王菲等。 普照寺的景物都以寺庙和各种各样的佛像为主。上客堂是普照寺最大的客房区,去年年底建成。整个建筑一佛教的色调红黄色为主,彰显佛学的绝美意境。还有吃斋念佛的五观堂,是普照寺最大的斋堂,这里的饭菜和普通斋饭差不多,没有过多的宣示,只有那一抹清淡平静。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1、乘车:在成都北站乘快铁到达青城山站后,乘102路公交车到街子古镇,再步行前往普照寺; 2、自驾:从成都出发,走成青快速通道,直走到青城山脚下的十字路口,向右为青城山,直行则到普照寺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四川省都江堰市大观镇青城外山 |
飞沙堰(溢洪道) | 飞沙堰(溢洪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离堆前端,长约200米,高2.15米,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时候,拦水进入宝瓶口,起着河堤的作用,保证灌区水量。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第二大主体工程。表面平凡无它,但功用巨大,通过巧妙的设计不仅能疏通洪水、分流,还具有强大的排沙石功能,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尤其当夏季岷江水量充沛时,欣赏这一工程非常有感觉。到二王庙的那座山上俯瞰飞沙堰是最好的选择。 飞沙堰在鱼嘴以下的长堤,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作用巨大,起到了泄洪排沙的功能,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在二王庙的那座山上,是俯瞰飞沙堰的最好地方。飞沙堰是春、秋、冬、三季是人们往返于离堆公园与索桥之间的行道坦途,洪水季节这里浪花飞溅,是内江的泄洪道。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和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 用时参考 10-30分钟 交通 在都江堰景区内步行可达 门票 含在都江堰景区门票内(90元) 景点位置 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区内 |
离堆公园 | 离堆公园就在都江堰景区的市区入口处,多数游客会选择从这个入口进入景区。公园内有一个有42级台阶的小山包,就是离堆,是当年李冰开宝瓶口,凿玉垒山而分离出来的孤堆。公园内有伏龙观和都江堰博物馆等景点。 在离堆上建有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建于晋代,是纪念汉代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宋代改称伏龙观。观内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从河中发掘的文物。雕塑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当时用于作水文标记。 在离堆公园的荟萃宫内,设有都江堰博物馆。馆内展品不多,但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你对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可以在参观进去前先来这里看看。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景点之一。离堆公园占地90余亩,1932年建成。 公园内亭榭错落有致,古木桩头,奇花异卉,水池喷泉,布局精巧,别具情趣,园中有紫薇花瓶,紫薇屏风,经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独具匠心;这株古银杏桩头,传说为东汉末年张松手植,至今仍亭亭玉立,枝繁叶茂,像一支仙鹤,托这里山水的灵气,听说还结出了果实。紫薇花瓶、紫薇屏风和银杏桩,人称“园中三宝”。 伏龙观的观景亭是纵观都江道渠首工程全貌的最佳位置。都江堰渠首工程,由渠首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鱼嘴分水堤。远看,岷江之水天上来,它发源于松潘县弓杠岭,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乐山等地,在宜宾市与金沙江汇合,称为长江。它全长735公里,年平均流量496秒立方米。 飞沙堰,溢洪道。古时称“减水河”,取排洪、排沙之意。位于金刚堤末端,按一定高程(河床到河面2.15米高),由南向北开一道200余米宽的口子。 宝瓶口。位于离堆脚下,为内江引水咽喉,是李冰当年开凿的一条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口子,形如瓶颈,故称“宝瓶口”。 这三项工程,结构严谨,布局完善,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形成有机整体,收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效益。内江水流通过宝瓶口后,再经大干渠分成千万条灌溉渠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灌溉网,使川西平原千里沃野,农产丰饶,成为“天府之国”。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公园路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内 类型:园林/花园城市公园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8-87136609 开放时间: 夏季7:3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括在都江堰景区门票内(景区门票价90元) |
卧龙自然保护区 | 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导游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河流两岸,峡峰对峙。河中岩石高达三四米,矗立江心,经倾泻的河水撞击激起朵朵浪花,犹如碎玉飞琼,景色十分雄伟壮观。 看点到卧龙,当然主要是以看熊猫为主啦。不过,卧龙保护区里不光只有大熊猫可以看,还有很多珍稀的国家保护动植物,还有一些人工繁殖大熊猫、金丝猴等的场馆。野外大熊猫观测站和大熊猫博物馆也是不可错过的。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和他们来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噢! 介绍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型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 类型: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信息: 进山费15元,大熊猫博物馆20元,大熊猫苑60元,熊猫沟普通科考98元,野生大熊猫寻踪360元,正河沟徒步探险120元。 |
青城山上清宫 | 青城山上清宫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清宫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观,宫内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经堂,香火旺盛,大多数游人到这里都会烧香祈福。道观门口有观日亭,适合观赏日出。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天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 道观门楼匾额上的“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1940年手书。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道德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全文;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 宫内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不远处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明末张献忠起义军练兵遗址。 沿上清宫后面的石级而上,就可以到青城峰顶,顶上建有呼应亭,是观赏青城山日出、云海及神灯等自然美景的绝佳位置,也称为观日亭。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内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道观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电话:400-1151-222 开放时间: 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00;其它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青城山景区门票内青城山上清宫 |
天师洞 | 天师洞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城山天师洞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青城山中心)。天师洞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名延庆观,唐代改常道观,宋称昭庆观,清代始用今名。现存建筑主要系清康熙间重建,占地面积8132.5平方米,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建筑群坐西向东,不强调中轴线,依地势和使用功能在总体上分为四个区域,在纵向和横向布置成十多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气氛有别的院落,由曲折环绕的石道连接成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 天师洞在选址、平面布局、建筑空间处理和艺术特色及功能使用方面,均有较高成就;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的发展、演变,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建筑的营建,具有一定意义。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内 类型:道观 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 电话:400-1151-222 开放时间:冬季(12月1日-次年3月1日)8:30-17:00;其它季节(3月2日-11月30日)8:00-18:00。 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青城山景区门票内 |
青城山前山 | 青城山分前山后山两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在这一区域。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青城山位于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 ①成都-青城山 汽车: 1.在成都茶店子汽车站乘坐直达青城山的班车,发车时间为8:00-10:00,票价28元左右/ 人。 2.在成都新南门客运站乘坐发往青城山(后山)的班车,每天7:30-14:30滚动发车,每30分钟一班,车费22元左右/人。 铁路: 成都火车北站有城际快车开往青城山,每天6:32-20:17之间有16趟列车发出,车费15元/人,车程约40分钟。出站后乘坐公交101、102路可直达青城山。 ②青城山镇-青城山 汽车:青城山镇有公交101、102路循环去往青城山、都江堰等,问询司机终点站是青城前山即可上车。青城前山到后山乘出租车过去车费约10元。 门票 青城山前山门票90元/人,索道单程35元,往返60元;观光车5 元,月城湖船票5元 开放时间 8:00-17:00(3 月2 日-11 月30 日) 8:00-18:00(12 月1 日-3 月1 日) 景点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 |
地区 | 景点 |
---|---|
顺江社区 |
---- |
鹤鸣社区 |
---- |
御柳社区 |
---- |
民安社区 |
---- |
水月社区 |
---- |
清凉社区 |
---- |
双凤社区 |
---- |
柳顺社区 |
---- |
集祥社区 |
---- |
战洪社区 |
---- |
七里村 |
---- |
五一村 |
---- |
金龙村 |
---- |
同乐村 |
---- |
红雄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