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成都 >> 崇州市 >> 怀远镇

怀远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街子古镇

街子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街子镇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为青城山古镇,著名古县城之一,后蜀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设永康县,隶属蜀州(治所在今街子场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省西南山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  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东经109度33分,北纬30度49分。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目前都江堰实施成青路与街子镇接壤,建成后将街子镇至成都车程缩短至30分钟。  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9637户,总人口31538人(其中农业人口28538人,劳动力人口13878人)。镇区人口7600人,城镇公共绿地55亩,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镇域耕地面积24036.4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67.36亩)。  街子镇场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有着闻名遐迩的名牌效应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内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晚唐著名的“一飘诗人”唐求就生长于今街子唐公社区。街子镇的唐公祠、字库、御龙铁索桥、国家级双河遗址、上元宫、上、下古寺和近7.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更增添了街子历史文化的神韵。街子镇定位旅游、度假、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川西风味的特色城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力。  街子镇现以古镇旅游特色镇全面对外推出,热忱的街子人民欢迎你的到来。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镇(崇州市西北约25公里)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5小时  电话:028-82289555  官方网站:http://www.cdjzgz.com/web/main.aspx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崇州鸡冠山

崇州鸡冠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鸡冠山天然公园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隅,东与崇州市苟家乡岩峰村老棚子接壤,南与大邑县毗邻,西连海拔5364米的苗基岭雪山,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接壤,背靠终年积雪不化的“四姑娘”山,是成都市唯一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5%,以其独特的“山峰、森林、瀑布、雪山、温泉、云海、大熊猫”等自然秀美景观风光和人文文化著称。其景随山势而赋形,随时节而变化多彩,极富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公园内水景奇美,山高水清,飞瀑流泉,形成十分丰富多姿的瀑布景观,每年5-6月,草甸上上千亩杜鹃竞相开放,形成一片花的海洋,为此峰增添了无穷魅力。更为珍贵的是鸡冠山东北隅,海拔3000-3300米处,有一块在川西地区绝无仅有的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0.8公里的V形高山草甸带,平均坡度8.33°,形成了一个天然高山滑雪、滑草场。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鸡冠山路  类型:森林山  等级: AAAA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怀远古镇

  景点介绍  怀远古镇历史有1600年了,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  纵横交错的的二十多条大街小巷布满了绸缎铺、茶行、竹编行、油行、药铺……逢上单日赶集,小镇热闹非凡。怀远最有名气的“三编”:藤编、棕编、竹编,几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沿街摆开,让人眼花缭乱。  在怀远镇,不仅看到有完整的穿逗结构房屋的木板铺面,还有不少依稀可见当年应该是十分精美的门洞、木雕等建筑装饰。  古镇中的林氏宗祠是一个修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宗祠,这个宗祠主建筑至今保护完好,完整保存着全市绝无仅有的纯楠木宗祠神橱牌,上刻清朝历代皇帝赦封文献。  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其中小北街、南街、下新街、正西街、临江街等10余条保存较为完好。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是怀远古镇的基本风格,而其具体街巷但有许多不同特色。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怀远镇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元通古镇

元通古镇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元通镇地处川西平原,是崇州市四大镇之一,是我国有名的“铸管之乡”。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元通国”之说,由此可见它的政治、经济地位。它有1600多年的历史。元通镇距市城11公里,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三个居委会,总人口22000人(其中城镇人口6500人,城市化人口占30%,城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7平方公里)。文锦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贯穿元通全境。  元通是有名的古镇,元通古镇历史上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码头曾经繁华一时,用“古老”来概括元通古镇再合适不过了。在半边街尽头的老石拱桥边的吊脚楼小憩,看江水从身边流过,想象着1600年前元通的繁华,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元通古镇曾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码头。这里有三条河汇聚,所以名之汇江。镇内现存古迹、古景八处:永利桥、罗氏公馆(现供销社)、黄氏公馆(现镇政府)、黄氏祠堂(现国税所)、元通天主堂、王国英故居、铁杆桥、工农兵大桥。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元通镇  类型:古镇古村  等级: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紫竹遗址

紫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竹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年代距今约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是宝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堪称“长江上游近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被誉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纳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紫竹遗址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西南13公里的燎原乡紫竹村7、8组内,东经103°35′,北纬30°36′,海拔532-535米。 遗址呈长方形,城墙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面积20万平方米(300亩左右);内垣边长400米,墙体宽5—25米,高1—2米,北城墙和东城墙保存较好;外垣多被破坏,部分地段城垣宽3—10米,高1—2米。   紫竹遗址是距今4300年成都平原的早期城址之一,也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三座具有内外城墙结构的古城之中最大最早的一座(比另外两座双重城垣的芒城遗址和双河遗址早约300年);与三星堆文化的前身同属于成都宝墩文化,且比三星堆遗址的产生年代要早一千多年。发掘出的陶器、石器、骨制品表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紫竹古城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且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阶段。  紫竹遗址文化内涵主要为宝墩文化时期遗存,以保存较为完整的双重城垣为显著特征,有灰坑、红烧土堆积等遗迹。灰坑形状多样,出土文物有石斧、锛、凿和陶喇叭口高领罐、绳纹花边罐和尊等,是宝墩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从建城技术和规划布局形式来看,紫竹古城及成都平原其它史前古城在国内同期古城中也居于领先地位。各城筑墙时多采用斜坡构筑的方法,墙体内部堆砌有卵石,以增加城墙的稳固性;这些古城的城墙高大、坚厚、绵长,内外两道城垣,其间开挖有宽深的壕沟,体现出高超的建城技术和设计水平。修筑了双重城垣,更突出城垣的“防洪抗洪“功能;同时,筑城首先被视为战争频繁的标志性产物,高大耸立的城墙和宽阔深凹的壕沟是“抵御外敌”的有效手段。  

光严禅院

  光严禅院又名“古寺”,位于四川崇州街子镇的凤栖山,古寺始建于晋代,该寺历朝曾有几次大的损毁,亦多次重修,因年久寺古,后人俗称古寺,天长日久,俗称变正称,光严禅院之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起了。  光严禅院隐座于一片古森林中,四周是近千亩成片的参天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等珍稀树木,宛如一个天然大氧吧,夏季日平均气温比平坝低4至5度,是距离成都最近的成片森林,也是众多居士、香客和游人修行和休养、浏览的理想场所。寺院下的梅花寨休闲度假村,在冬日里各种品种的红梅和乌梅相怒放,使梅香深处的古寺更显出别样的凝重和灵性。寺中重檐飞阁、古朴幽雅,寺门悬匾“光严禅院”为清代康熙皇帝亲书御赐;四川总督九昌衡的禅意对联、于右任先生的草书“藏经楼”保存完好。寺庙因有初刻南藏、贝叶梵文、御赐极品三件宝而驰名,因而被喻为“西川第一天”。  现在光严禅院,因上古寺在文革时尽毁,下古寺成为其主要景点。不过经现任住持释永一师父多方募化,已重建上古寺大殿。古寺风貌焕然一新,诚迎八方佛子、游客的到来。  在凤栖山深山丛林之处,参天林木之中,一座三开间的仿古牌坊巍然耸立,上题“光严禅院”和“洞天福地”,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笔。光严禅院就是古寺。古寺,始建于隋代,初名常乐寺。唐武宗时毁,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由善思和尚重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宋时名翠围寺,后又名常乐寺。明朝永乐年间,为避“乐”字之讳,蜀献王朱椿奏请敕赐寺名“光严禅院”,故又叫光严寺。至清代,康熙皇帝又特为此寺御题“光严禅院”匾额,这就是现在大门上所悬的横额。光严禅院因年久寺古,后人俗称古寺,天长日久,俗称变成正称,光严禅院之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起。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镇凤栖山上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三郎古镇

  三郎镇是九龙沟风景区的门户,也是李冰治水遗迹纪念地。按清朝《统志》中的记载,李冰治水时让他的三个儿子各自把守一个水利工程:“难口为大郎,灌口为二郎,栅口为三郎。二郎历代皆膺封赠,三郎则罕知者。”这里所说的栅口,即崇州大栅镇,也即今三郎镇一带地方。明代时间,这一带百姓为了纪念三郎辅助李冰治水的功绩,在这里修建了三郎殿。殿中塑像三尊,主祀三郎、以大郎、二郎为陪祀。此镇故名“三郎镇”。如今,三郎镇古风尤存,三郎辅佐父亲御龙治水之功绩千古传颂。  此外,三郎镇境内还有两处著名的人文景观九龙寺和大明寺。  九龙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受益于三郎之功和九龙灵气而名。寺内殿堂保存完好,泥塑金身,规模宏大。殿前寺外有一高3丈3尺的石灯杆卓然屹立,上刻“皇清咸丰九年孟夏月吉旦”字样。基座为水涌金山寺片断及灵龟之类的浮雕,栩栩如生,清晰如初,实为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大明  寺--位  于三朗镇辖境南端的化成山中,始建于隋代大业初年(605年),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寺内有千岁双楠,明清鼎磬等文物。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常游于此,写有《化成院》一诗,其诗句“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使大明寺声名远播。寺内部分殿宇及经楼、池桥、雕栏保存完好,清代6幅壁画及乾隆年间所铸一钟一鼎磐尚存,周围有森林面积200多亩,苍松亭亭、古柏森森。   

文锦江温泉

  地热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矿产资源。利用温泉进行医疗保健、修身美容休闲度假已成为世界的时尚与热潮。文锦江温泉又因水温高、水量大、富含多种矿物元素、水质优良而独具魅力。  文锦江温泉水质类型的Cl—Na型水,有七种指标:即溴、碘、铁、锂、锶、钡、镭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命名浓度标准,还有三项,即猛、偏硼酸、偏硅酸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矿水浓度标准。该温泉中富含如此之多高达十余种,界限标准均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实属罕见。它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就最为显著。  文锦江温泉井口坐落于距酒店7.5公里的李家坪,井深2632米,出水温度达到66——68摄氏度颜色呈黄色、味咸。我们的温泉水属于NACI型热矿水,其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溴、碘、铁、锂、锶、钡、镭的含量达到国际医疗热矿水命名浓度标准,偏硅酸、偏硼酸、锰的含量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浓度标准。它主要利用高温浴疗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强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舒缓精神等多种保健作用,并对杀灭病毒、细菌,治疗各种皮肤病有独特的疗效。文锦江温泉将古老的浴疗治疗与现代保健休闲融为一体,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养颜瘦身、修心养性的保健作用。又能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疲劳,在体验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中依偎这一片宁静的温柔。   

罨画池

罨画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罨画池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园之称。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  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盆景艺术享誉川西;池中游船往来,风荷左右,倒影如画,五彩缤纷。  罨画池与另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崇州罨画池景观为西蜀名胜,分为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占地85亩,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为官而闻名。  陆游祠为一江南园林风格四合院式建筑,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雨楼等建筑。放翁堂内有陆游像,气宇轩昂。祠内陈列有陆游的诗、画及《怀成都十韵》、《游近村》等草书手迹石刻。  罨画池水面呈椭圆形,面积约10亩,被誉为蜀州胜景,以广植梅花著称。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现崇州每逢春梅早发,均在此举办赏梅花会。  州文庙是建于明代的孔庙,保存较为完好,殿宇巍峨,雄冠西川,有宫墙、启圣宫、灵星门、圣城、鼓乐亭、大成殿等建筑。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崇阳镇大东街54号  类型:园林/花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8-82219918  开放时间:  夏天8:00-18:00;陆游词8:00-18:30;冬天8:30-17:30;陆游词8:3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元  1.3米以下儿童免费

梅馨千代---陆游祠

梅馨千代---陆游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梅馨千代陆游祠  陆游毗邻罨画池,为纪念曾任蜀州通判的爱国诗人陆游而建。占地面积约4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除陆游家乡浙江绍兴外,全国仅有的纪念陆游的专祠。  陆游曾两次出任蜀州通判。在蜀州期间曾多次游览州中山川名胜,写下100多首寄怀蜀州的诗词,抒发他一腔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整个陆游祠为仿清建筑,含大门、长廊、过厅、序馆、两庑、正殿等,主体陈设突出“梅”的主题。过厅以“梅馨千代”命名。序馆为“香如故堂”,陈列陆游生平简介,陆游遗像玉石碑、陆游手迹碑。堂后辟梅园,广植陆游喜爱的梅花。正殿为“放翁堂”,塑陆游坐像。两庑陈列陆游诗文各种版本及诗意画。正殿之南新增了文物陈列厅,专供陈列崇州的历史文物。  在城外的崇州境西北之隅的凤栖山,有个与陆游祠遥相呼应的梅花寨,被称为放翁遗香圣地。陆游任蜀州通判登临古寺时曾从这崖上山。山道断桥边的梅花在黄昏风雨中寂寞开放而芳香不改的美景,为他后来后《卜算子  咏梅》获取了创作灵感。有专家考证,“驿外断桥边”意境的原型,就在今梅花寨旁,寨区梅花近千亩,花开时节,呈现“十里梅花香雪海,千树万枝浮暗香”之美景。   

杨遇-保府

杨遇春宫保府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封疆大臣杨遇春的将军府———“宫保府”异地搬迁修复工程即将竣工,将军府已改建成崇州第一个博物馆,将由《华阳国志》纪念馆、杨遇-保府陈列室、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馆组成。7年精心修复宫保府杨遇春是清代中期名将,杨遇-保府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四川省现存的惟一清代高级-府第,建筑从布局结构到形制艺术,都体现清代中后期高级-府第的风格特征。1999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宫保府由崇阳镇南街迁移至大东街原祁公馆位置上。整个宫保府修复后仍旧保持原貌,建筑为两进院落,整体风格为中西合璧式。“三位一体”布馆按初拟定的“三位一体”布馆方案,博物馆内分别建《华阳国志》纪念馆、杨遇-保府陈列室、崇州出土文物精品展馆。《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方志”,研究东晋以前巴蜀政治史、古代西南经济史、西南民族史等,是“中国地方志的初祖。”纪念馆将《华阳国志》中“华”、“阳”所指的地域用沙盘模型展示,并对书中记述的三十多个民族和部落的名称、分布情况,主要民族的形成、历史传说等用多媒体展示,杨遇-保府陈列室,将参照原貌布置杨遇春起居室和书房。   

崇州凤栖山

  凤栖山,原名凤岐山,位于四川崇州中低山区天子山西面,因为山石的形状酷似凤头而得名。与九龙沟景区毗邻,山幽林秀,百鸟啾啾,如和凤鸣,在历史上曾属青城山一百零八景之一,自古有“藏龙栖凤”之称,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备的风景区。景区内,始建于隋、重建于唐的古寺在中国佛教丛林有着特殊地位,被誉为“西川第一天”。凤栖山自然保护区西部,面积较大,景点零散。凤栖山山半腰有土家族起义军首领向王修建的院落,人称向家大院,今仅存遗址。山对面另起一峰,挺拔险峻,可望数十里,传说向王曾在上面设立哨所,以观敌情,故名号子山,也称号子峪。区内其它景点主要有屈子行吟、天子井、卓别林岩、孤妹独伞等。  因山中一石似凤头而得名。其石呈深褐色,有绿树翠竹覆盖其上,顶端突出尖石,如凤嘴,茂盛的植被如抖开的翡翠色凤屏,神形奇妙,翩翩欲飞。凤栖山洞多,林密峰秀,充满原始野趣。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天子山西面  类型:山  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山中的古寺门票2元

无根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

  无根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位于成都断陷盆地西北边缘,因四周都不与别的山系相连,故名。相传中国道教祖师张三丰曾在此修行,作《无根树歌》,“无根山”也因此闻名。  无根山景区拥有数千亩原始森林、万亩果园和川西宝镜白塔湖,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空气质量优于I级,是成都平原的天然氧吧。现有各类果林3万余亩,其中以花果山为核心的省果繁站和园艺场区域内就有1万余亩,主要种类有布朗李、梨子、桃子、柑橘、苹果、葡萄、枇杷等。站在果繁站山顶和公议乡梓潼村山顶,放眼望去煞是壮观。春时,梅花、杏花、樱桃花、李花、梨花、桃花、樱花、柑橘花竞相开放,一片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景象,驱车至坐落于半山腰中的农家乐山庄,登高望远,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夏秋时节,各种水果逐渐成熟,到处果味飘香。身临此景,休闲度假、释放热情、朝看薄雾笼青翠、暮停归鸟声啾啾,可尽享涤净身心,进入天人合一之境界。      景点位置  四川省崇州市东关乡  

白塔湖

白塔湖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塔湖因隋朝白塔而得名,位于于著名的“中国竹编之乡”道明镇。山水环抱,万顷碧波。湖中或仙鹤点水低唱,野鸭拍岸惊飞,或上千只侯鸟浮于湖面,与游人弄浪戏水;湖东山巅之白塔禅院,古木参天,香火鼎盛;湖心岛屿有纪念清代爱国名将陕甘总督一等昭勇侯杨遇春的杨侯岛,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港湾,情调别具,风韵各异,堪称忘事绝尘之境。长马沟生态农业观光区是国家绿化示范基地。  景区内的鸵鸟园养殖的非洲“沙漠王子”鸵鸟、梅花鹿、观赏鸟,供游人观光欣赏;游人若在鸵鸟园用餐,有缘遇上供应鸵鸟肉、鹿肉,便可一饱口福,若再饮上两杯滋阴壮阳的鹿血美酒,定会使你心旷神怡,无限享受尽在酒中。参加湖光山色之旅,还可到“中国竹编之乡”道明镇参观竹编工艺制作一条龙表演,参观“川西第一竹编市场”的竹编工艺品展销会,现场学习竹编工艺技术,感受竹编文化,还可购上几件称心如意的竹编工艺品回去送给亲朋好友作纪念。      白塔湖因隋朝白塔而得名,位于于著名的“中国竹编之乡”道明镇。山水环抱,万顷碧波。湖中或仙鹤点水低唱,野鸭拍岸惊飞,或上千只侯鸟浮于湖面,与游人弄浪戏水;湖东山巅之白塔禅院,古木参天,香火鼎盛;湖心岛屿有纪念清代爱国名将陕甘总督一等昭勇侯杨遇春的古堡、祠堂。长马沟生态农业观光区是国家绿化示范基地。  这里原是佛门胜境。湖东面的白塔湖山上有始建于隋的舍利宝塔(白塔)和白塔禅院。旧时的白塔禅院有庙舍78间,规模宏大,古树参天,香火鼎盛。现在,朝山拜佛者依然如潮,每逢庙会,达数万之众。以白塔禅院为中心,周围的山川岛屿都染上了浓厚的佛门色彩。如今,环湖山岗及湖心岛屿上新建了休闲新景和纪念设施,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港湾,有保留佛门色彩的木鱼岛,有纪念保国名将杨遇春的杨侯岛,有供垂钓爱好者玩乐的-。情调别具,风韵各异,堪称忘世绝尘之境。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镇西北白塔山  类型:湖泊  等级: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白塔湖

街子古镇字库塔

  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镇位于崇州市西北凤栖山下,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九龙沟旅游风景区,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青城山8公里。  街子字库塔字库塔建于清道光年间,用石条、石墩和青砖建成。塔高15米。塔呈六方体形,分五层,最上面的四层外墙刻有“白蛇传”等壁画。  字库体现了古人信奉“惜字是福”的思想理念,认为:随便丢弃、污染有字的纸是缺德的事,应该把废弃不用的字纸放在特制的纸篓内集中起来焚化。  街子镇,分别在街道的上场口和下场口修建了两座专供焚纸用的字库。上场口的那座已毁,下场口的这座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古镇的一道景观。  景点位置  成都市崇州市街子古镇  

崇州黄氏宗祠

崇州黄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有名的黄氏宗祠始建于清末民初,现存砖门结构二重院落约800平米,门前一楼一底临街,门前中设大门和二门,二墙中脊。正厅单艳檐硬山式屋顶;全部建筑除正厅为花脊鹤吻覆钟柱础外,其余为方堆抱鼓式柱础,硬山式屋顶。后院精致,前院宽敞,典型中式建筑与西式门柱合璧。黄氏故居多用黄莺牡丹作饰,暗切黄氏大富大贵之意,既是民国中期小镇地主生活,权势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中西建筑艺术融合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以宗祠建筑群外推10米,北至民居外墙,东至麒麟街,南与供销社为临,西抵西河河边。  

怀远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安乐社区

----

定江桥社区

----

洄澜社区

----

泉水社区

----

文井江社区

----

青峰岭社区

----

天泉社区

----

大顺社区

----

和平村

----

枫南村

----

福桥村

----

宝峰村

----

黎店村

----

富强村

----

德通村

----

石子村

----

玉圭村

----

共和村

----

清江村

----

龙潭村

----

三官村

----

黄鹤村

----

怀远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