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噶丹桑披罗布岭 | 噶丹桑披罗布岭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噶丹桑披罗布岭,俗称桑披岭寺,“噶丹”表示传承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也证明桑披寺与拉萨噶丹寺的历史渊源。“桑披”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罗布”则是宝贝、神物之意,“岭”即寺庙,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的宝寺”。 桑披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0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与五世0派遣的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在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兴建。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与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中甸的噶丹松赞岭并属于格鲁派在康巴地区兴建的十三座寺庙。兴修桑披寺的这一历史事件在民间传为:若·崩松本洛是乡城水洼南那岗寺庙的主持,南那岗寺属格鲁派,由于当时倍受其它教派的欺辱,他便亲赴西藏向五世0状告其它教派。于是,五世0遣派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到乡城整改寺院教派。吉布康珠到乡城后,便将硕曲河流域大大小小不同教派的108座寺庙全都纳入了桑披寺,并把教派统一为格鲁派,委任若·崩公本洛为桑披寺第一任主持。后来桑披寺为了纪念这位蒙古军官,在跳神时,总会有一位僧侣饰演吉布康珠,面戴吉布康珠脸谱,手持权杖,身着华贵藏装,威风凛凛地踱着方步绕坝一周,后面有几位提香炉和吹唢呐的僧侣跟着,乡城群众把这一乐舞称之为“所布”,意为“蒙古人”。 1936年,红军长征路经乡城,受到桑披寺僧众的热情欢迎与接待,寺庙僧侣和乡城群众主动为红军带路送行、筹粮运草、收养伤病员,红军-萧克、王震等给寺庙赠送了写有“扶助番民,独立解放”字样的锦匾和银锭,从此,桑披寺又成了“藏汉团结”的象征。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桑披寺——这座瑰丽的格鲁派寺庙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寺院内的很多珍贵文物及大佛塑像被毁坏。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亲临桑披寺开展了隆重的布施活动,对修缮寺庙事宜也作了具体指示。此后,在县人民政府和广大僧侣群众的努力下,桑披寺这座藏传佛教文化的宝殿又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5年10月,根据县城城市规划以及大部分喇嘛的意愿,桑披寺迁址至巴姆山麓的同沙宫修建。新寺的建筑设计在旧寺的原型上,参考和鉴收拉萨三大寺、安多塔尔寺及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等藏区著名格鲁派寺院的设计而规划修建。从主殿的规模以及泥塑、木刻、铜雕和装饰绘画等的技术水平与微妙精细处来讲,绝对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寺的修建凝聚了乡城所有能工巧匠的智慧,整个寺院的建筑设计、雕塑、绘画等均为乡城的本地民间艺人所为,是乡城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和象征,也是乡城人民自己亲手打造的一座圣殿,一座文化旅游的精品。 在藏区,寺庙堪称藏族艺术的博物馆,寺内金碧辉煌的壁画,精细艳丽的唐卡,形态各异的铜雕泥塑等,都无不让人看了叫绝。桑披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从它的艺术角度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三大类。 第一,建筑艺术。 其一,桑披寺的建筑设计,根本没什么设计图纸之类,是用藏民族传统的科学设计手法而建,是集思广益的成果。 其二,桑披寺依山而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设计上比传统寺院更注重和体现了实用价值,充分考虑了防潮、防火、防水以及通风采光等因素,且都是以生态的、绿色的材料而建。 其三,桑披寺规模宏大、外观雄伟、气势庄严,突出了佛教寺院特有的金碧辉煌与超凡脱俗之美,汇集和展示了乡城寺院建筑艺术最高的水平。 第二,绘画艺术。 桑披寺的绘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佛像类绘画艺术与装饰类绘画艺术。佛像类绘画艺术包括壁画以及唐卡画等,而装饰类绘画艺术是为装饰而作的画,如在柱头、梁坊、廊顶、隔板等上描绘的八吉祥徽、七政宝、六长寿、五妙欲、和气四瑞及各类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 第三,雕塑艺术。 桑披寺的雕塑艺术以质为铜雕、泥塑、木刻三大类。铜雕和泥塑主要为佛像类,而木刻大多为装饰效用,寺内的蟠龙柱、-宝座、东南北三大门都是桑披寺木雕技艺最高水准的艺术品。木雕技法大致有浮雕、镂雕、双层雕等,大至数米,小至寸许,于佛塔、坐床、门窗、梁柱、扶栏等处都雕有各类佛像、吉祥图、鸟兽及花木等,每件作品都经精雕细琢,生动逼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
乡城夯土碉楼 | 乡城夯土碉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城是藏传佛教极为昌盛的地区,宗教色彩浓厚。县内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中的四大教派,分布在27座寺庙中。在乡城,随处可见众多的佛塔、转经堂、玛尼堆,经幡等佛事物品和场所。知名度仅次于桑披寺的热打乡曲披寺,有着比桑披寺更悠久的历史。曲披寺同样依山傍水,风水极佳。虽建寺已达600余年,至今仍香火鼎盛。这里的住寺喇嘛大多是多面手,平日除诵经之外,还演练宗教活动中的跳神舞蹈,遇有盛大的佛事或节庆活动,主殿前的广场就成了表演的舞台。盛装的喇嘛们此时便成了鼓手、号手和“演员”。 当地有这样一段神话传说:守候乡城这块祥瑞土地的巴姆山神,有一天忽然觉得土灰色的藏房与周围的美景极不协调,于是灵机一动,取出熏炉中的香灰撒了下来,把藏房都染成了白色,感觉果然不同,就像青山绿水间镶嵌上了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从此,乡城就有了把藏房碉楼外墙涂成白色的习俗。 乡城白藏房,外形端庄简朴,室内却雕梁画栋,充分展示了房屋主人的个性特征。白藏房普遍为三四层的平顶土木结构,其大小以柱头多少而论。小者一般为20—30根柱头,大者可达百余根。30根柱头的藏房占地约180多平方米,更大的就可想而知了。其楼顶半封半敞,侧看如“厂”字形,为打晒谷物和夏季乘凉之用,让人感到整栋碉楼在隐隐约约中流露着一种古典的残缺美,浑然中透出一片明快。 造访乡城藏家,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院门门框边的小铁棍,只要左右拉动就可以从外面控制大门的开关。不过门里还有一个暗闩,一经主人反锁,外人便无法入内。大门上方悬挂着一个铃铛,推门进去,门板触动铃铛,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提醒主人有客人来了。这个“门铃”还带出一个不成文的宗教习俗———人们在听到铃声后会习惯性地念上一句六字真言“嗡嘛哩叭咪哞”,为世间众生祈求平安。 碉楼的底层没有窗户,光线较暗,主要作为畜圈。楼层间木梯的总格数为单数,寓意喜字开头喜字结尾,祈祷家人幸福常在。 经堂一般单设,供家庭佛事活动用,也是家中僧人读诵-、起居饮食的地方,是藏房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花费心思和财物最多的地方。如果说寺庙是藏族艺术的博物馆,那么经堂就一定是它的缩影。经堂内金碧辉煌的壁画、精细艳丽的唐卡、形态各异的佛像乃至精雕细刻的柱头都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佛教含义。经堂里的摆设根据信仰教派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释迦牟尼的佛像及经书却都是必备的。清晨人们起床后,都要在经堂顶礼膜拜,将佛像前的铜杯擦净,斟满清水,烧上一炉香,点燃一盏酥油灯,施礼后再用早餐,开始一天的生活。 据说,乡城的白色藏房起源于古吐蕃地域方形之说。古吐蕃人都是香巴拉王国的后裔,他们认为他们居住的整块大陆是四方形的。他们就居住在由各国组成的四方形大陆的中央,吐蕃的文明是通过一个圆心向四方地带逐步扩散和传递的。在公元8—9世纪,吐蕃有一片奶湖平原,该湖象征着一个女魔的心脏,她便是吐蕃大地。为了使大地可以居住和变得文明,所以必须征服她。为了征服这个女魔,第一位赞普聂赤赞布便沿着方形的奶湖平原,以钉在女魔四肢上的各种钉子的形式,在四角建立起方形寺庙,使女魔得到了降伏,从此奶湖平原便成为古吐蕃人赖以栖息的家园。后世吐蕃坚信方形建筑可以镇邪驱魔,便沿袭了方形建筑的外形。传说不仅说明了白色藏房的起源,更说明了远古的香巴拉的确可能有一个地质上的剧烈动荡时期,因为大地“像女魔一样扭动身体”,所以乡城古朴精巧的白色藏房不仅有着美丽的传说,更具有抗地震的功效。这些白色藏房散落在清澈河流的两岸,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了乡城独具一格的田园风光,成为藏区一绝。 交通: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每天均有数趟班车发往康定。康定汽车站每天上午均有发往乡城的班车。康定至乡城需两天的行程,中途在理塘县城过夜。 自驾车环线游线路:成都—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乡城—中甸(云南香格里拉县)—丽江—泸沽湖—攀枝花—西昌—乐山—成都。 民俗提示: 巴姆山节:公历10月初,举行服饰表演、民族歌舞、民间体育、锅庄晚会等活动。 传召节:-正月,黄教寺庙举行酥油花展、展佛、“向巴曲乖”等。 桑披“曲乖”:-正月,背着经书沿藏寨农田转一周,祈祷吉祥、丰收。 雨洼“蒙乖”:-三月,敬山神、赛马等。 燃灯节:-十月,黄教寺庙举行祭祀活动。 |
巴姆湖 | 县城东面的群山之中,有七个以瀑布相连的海子,这便是巴姆湖,湖与湖之间不过百米,却以瀑布相连,飞溅的瀑布与宁静的海子形成了绝佳的景致,世所罕见。 巴姆七湖景区位于乡城县城以东的群山之中,主要景观由高山冰斗湖泊群、瀑布、溪流、温泉、原始森林、草甸、雪山、牧场、茶马古道遗迹、寺庙、藏寨、奇石等组成。景区面积17865公顷,其中高山湖泊432公顷,林地1961公顷,高山栎12000公顷,草地3270公顷,其它202公顷。 |
迪俄通草原 | 迪俄通草原位于正斗乡境内,草原广袤水草丰美,牧场风情可尽收眼底。草原上一望无际的野花,零星散布的湖泊,神秘幽深的“无底洞”给人以无尽遐思。 |
佛珠峡谷 | 佛珠峡谷又称108条沟,主沟起于稻城界内的脱洛亚合山脉,海拔4700米,止于水洼乡柴柯道班,海拔3000米,长约30公里,落差在1700米以上。站在108条沟尽头的脱洛亚合山上,俯瞰山下,延绵数十里的众多支沟,以及一片片颜色各异的森林,宛如一只孔雀展屏俯卧在一片绿茵茵的山坡亡。 顺主沟而下沿着终年不断的潺潺流水,会带你走进童话般的世界:沟内生物种群十分繁杂,流石滩植被、高山草甸带、明亮针叶林带、阴暗针叶林带、旱生灌从林等应尽俱有:林獐、熊、鹿、岩羊、猴子、野猪等珍稀动物也不时出没。 |
绒绕神山 | 相传宗喀巴曾在此修行。绒绕神山位于县城以南洞松乡境内,距县城28公里,自古便是朝圣的神山。神山遍布奇树怪石,有众多的岩溶洞穴。山间溪流、瀑布、沟壑众多。这里的小动物不惧人,一些松鼠、小鸟会到游人手中取食。 |
桑披寺 | 桑披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桑披寺:新旧两寺,位于桑披镇境。旧寺历史悠久,有很多传说;新寺建于巴姆山麓,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美绝伦。 桑披寺又名甲绒寺,俗称桑披岭,占地1万平方米,建于公元1654年,是闻名藏区的呷登寺的属寺之一。原属噶举派(白教),在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改为格鲁派(黄教),因九世0-的经师向秋曲扎1811年间在该寺做过名誉主持而名震康区。现存有众多壁画、法器、经书。每年农历10月25日该寺举行燃灯节,这一天是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日子。届时,信徒们将从四面八方赶来,场面盛大热闹。 |
日照神山 | 日照神山位于县城西北热打乡尼丁村,在美丽的玛依河畔。景区内多绝壁险峰,全都融在无根的原始森林之中。空气总是湿润清冽,以至于不知酷热为何物。这里有天然形成的“六字真言”,有古曲披寺遗址,有古时高僧修行的溶洞,还有众多的温泉,是体验原始生态的绝佳之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马熊沟景区 | 马熊沟景区位于沙贡乡境内,理乡公路上,相传沟谷内马熊成群,时常与砍柴人相逢,“马熊沟”因此而得名。马熊沟自然风光具有雄、奇、险、秀的特点。 “雄”,马熊沟沟谷两畔山势巍峨,奇峰突兀,壁陡如切;“奇”,谷中许多奇山异石,珍树野花,被称为“自然植物园”;“险”,理乡公路倚崖而过,其险无比;“秀”,沟中有水,沟中有泉,谷中树林成荫,其秀色可掬可触。 沙贡乡 乡城县辖乡。1958年置沙贡乡,1973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367平方公里,人口0.1万。桑(堆)乡(城)公路过境。辖达根、同颠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大麦、小麦、青稞、荞麦。.……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