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丹巴 | 位于丹巴县城西南21公里的东谷乡境内。牦牛河清澈的水流在这里欢快奔流,沟内植物资源丰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遍布奇峰异石,陡水岩飞瀑雷鸣,星星点点散落的众多海子、温泉更是山间的宝石。世人赞叹此地是"天然盆景"。 丹巴藏寨 丹巴藏寨与碉楼在建筑风格上一脉相承,是嘉绒山寨中最具特色的。丹巴人将碉楼和寨房两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寨房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丹巴藏寨墙体也用石头砌成,一般为三至四层,底层是仓库和圈养牲畜的地方,二层为客堂、厨房,三是为居室,顶层常设为经堂。所有顶层外沿都涂有黄、黑、白三种颜色,这也是嘉绒寨的一大特征。 丹巴藏寨中以甲居、聂呷、梭坡和革会扎乡的藏寨最为著名。远望去,几百幢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谷中、山腰上,其间点缀着一丛丛的绿树,使藏寨完全融于自然环境中。 丹巴美人谷 丹巴出美人,这里的女孩子大多不施粉黛,丽质天成,凝脂盘的肌肤和健美颀长的身材,无一不体现出丹巴美人的天然原质。巴底乡邛山村的美人最为著名,这里被称为"美人谷",邛山村含一、二、三村,由无数漂亮整洁的藏寨相连而成,整个山谷不仅美人漂亮,山谷美景更漂亮。巴底距县城约26公里,从乡政府往一条山谷步行10公里可到达邛山村。 东谷乡 东谷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辖乡。旧时属打箭炉明正土司辖地,1941年置东谷乡,1966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 东谷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8公里。面积1 253.6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东谷、阴山、国如、二卡子、三卡子、井备、东马、永西、邓巴、牦牛、拨冲11个村委会。 东谷乡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牧业以养牛、猪为多。林特产…… 详细++ |
贡嘎山 | 贡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贡嘎山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康定、泸定两县分界处,是横断山脉大雪山的主峰,海拔7556米,东经141.8度,北纬29.6度,是四川省第一高峰,被誉为“山中之王”。 贡嘎山由结构严密、质地坚硬的巨大闪长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在终年长久的寒冻风化作用下,陡峭如削,攀登不易,极目远眺贡嘎山,宛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屹立于群峰之上,高大险峻,气势磅礴。 贡嘎山是中国冰川最为发达的山峰之一。数以百条的冰川,面积达三百平方公里,其中,海螺沟冰川长30公里,面积220平方公里,海拔3500米,是世界罕见的低海拔冰川。贡嘎山地貌复杂,生物气候带垂直分布清晰,动植物生长良好。 贡嘎山是进行登山探险和高山旅游的胜地。 贡嘎山周围聚集了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20余座。其中:中山峰海拔6886米,爱德嘉峰6618米,热德卖峰6549米,笔架山5880米,设海子山5878米,白海子山5924米,田海子山6070米。 |
海螺沟 | 海螺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海螺沟距成都319公里,发源于蜀山之王--贡嘎山东面一条冰融河谷,自西南向北注入大渡河支流磨西河。沟长30.7公里,面积220平方公里,它聚集了自然冰川,高山雪峰,沸热温泉、原始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风光。 海螺沟最让游客流连忘返的莫过于海螺沟的冰川,在海拔较低处就能望见冰川从高峻的峡谷中铺泻而下。特别是大冰瀑布,高达1000多米,瑰丽非凡。身处山脚,远望终年积雪不化的贡嘎雪山,气势恢宏,令人肃然起敬。海螺沟以其独有的四大特色而有别于我国的所有著名风景旅游区。 其一,它是低海拔现代冰川。海螺沟冰川形成于大约1600年前,地质学上称其为现代冰川。 其二,原始森林与冰川共存。它是贡嘎山最大的一条冰川,长14.2公里,末端落入森林带内6公里,形成冰川与原始森林共生的绝景。 其三,冰面河、冰面湖、冰下河、冰川城门洞、冰裂隙、冰阶梯、冰石蘑菇、巨大的冰川漂砾、冰川弧拱和极其宽阔的U型冰川峡谷,两侧高数百米的留有冰川擦痕的绝壁,和黛绿色的原始森林等,形成惟有海螺沟冰川所有的独特景观。 四,海螺沟冰川地理条件特殊,除了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可着单衣或夹衣游览冰川。 冰瀑布 加拿大冰川国家公园以其落差1100米的冰瀑布而闻名于世,海螺沟内的大冰瀑布足可与其匹敌。沿冰川上行3公里,绕过黑松林,即可望见这条大冰瀑布。冰瀑布宽达1100米,落差1080米,由无数极其巨大的光芒四射的冰块组成,仿佛从蓝天直泄而下的一道银河。 由于冰体融冻作用,它不断产生冰崩。冰川活动剧烈的春夏季,一天可达上千次,最多时一次可塌垮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冰体。冰崩时,冰体间剧烈的撞击与磨擦会产生放电现象,一时蓝光闪烁,大地震颤,山谷轰鸣,千千万万的冰块滑落着,飞溅着,扬起漫天雪雾。 冰瀑布的观景点是通过多次观察与计算后才确定的,远在冰瀑布数公里外,因此,即使是最大规模的冰崩也不会给游客的巡全造成威胁。 温泉 海螺沟内,从刚入沟开始,至游人足迹所能到的所有路线,随处都有甘甜可口的泉水。泉水或自地下涌出,或成清澈的溪流,或为石上飞瀑,这些冷泉水无杂质、无污染、可以饮用。沸泉水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能较快地消除游者的疲劳。 更妙的却是沟中这样接近冰川的地方,却有大流量的温泉、热泉甚至沸泉。在二号营地旁,大量沸泉从地下喷涌面而出,出口水温达90度,足可用来沏茶和煮食鸡蛋。日流量8900吨的沸泉水顺崖而下,形成一道宽8米、高10米的瀑布。在万木葱茏的沟中,白雾飘忽,群山时隐若现,恍如仙境。 每到秋季,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羚牛配种时期,羚牛会成群结队地来此沐浴和饮水,使这里又成为观赏这种极珍贵的野生动物的理想场所。 日照金山 海螺沟是观赏蜀山之王贡嘎山的理想场所。游人登上二层山或狮子岩,放眼望去,碧空如洗,数十座雪峰直插苍天,贡嘎山则雄踞在群峰环簇之中。在每日太阳初起的那一瞬间,数十座雪峰便披上了一层灿烂的夺目金光,这就是海螺沟最著名的日照金山。 磨西镇 海拔1900米,是当地一个小镇,主要居住有彝族和汉族。磨西镇虽小,却颇具特色。镇上有一个天主教堂,当年毛泽东,-曾住在这里指挥过红军安顺场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役,镇上还建有毛泽东故居。磨西镇是海螺沟的必经之地,就在海螺沟风景区的大门口,吃住都十分方便。海螺沟 海螺沟 海螺沟 冰川森林公园日照金山大冰瀑布 |
中国墨石公园 | 中国墨石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墨石公园景区(MOSHIPARKSCENICAREA),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质科普中心,格萨尔王发祥地之一,道孚八美之一。世界地质奇观,中国唯一高原石林景观,集观光、体验、科考、科普价值于一体的多元化景区,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第八美”。 中国墨石公园景区,地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核心区,紧邻丹巴美人谷,康定新都桥,雅江康巴汉子村等知名景区,是香格里拉之巅海螺沟通向香格里拉之魂亚丁的中转站,四川省旅游西环线、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重要节点,是大香格里拉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巴康北民族文化旅游线的起点。拥有壮美草原、婉约湿地、奇幻墨石、特色民居、高原花海、金色彩林、白塔圣寺、日出日落八大景观, 中国墨石公园面积约5平方公里,石林迷宫堪与华南著名的石灰岩喀斯特石林媲美,在地质科学价值上属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类似的糜棱岩土石林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道孚境内文化旅游资源密集,蕴藏着世界上罕有的神山之美、密宗之美、石林之美、英雄之美、草原之美、寨城之美、民俗之美、景城之美等八大美景。 |
海螺沟冰川 | 海螺沟冰川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海螺沟冰川属典型的海洋性低海拔冰川,冰川长14.7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2850米,落差达3900米。 冰川如同一条银色的长龙,从贡嘎山上飞奔而下,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在“U”型峡谷里伸入绿色-达6公里,形成冰川与森林共生的奇绝景观。它是贡嘎山地区五大冰川中规模最大、海拔最低的一条,游客可以轻而易举地登临冰川揽胜。冰川上的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高最大冰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的十五倍,气势宏伟壮观。 海螺沟冰川舌现长6公里,宽0.4-0.7公里,推算最厚100-130米,冰川大约形成于1600年以前。在冰川的运动中形成晶莹如翡翠、水晶,观赏价值极高的冰川弧拱、卷曲、单斜、向斜构造成的冰川层纹单条裂缝长达100余米,深5-10米,宽0.5-2米的冰川断裂带,蔚为壮观。在冰川的消融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冰面湖、冰桌、冰洞与冰桥、冰面河,令游人赞不绝口。另外,源于主峰东南侧海拔5600米以上的大雪山脉分水岭,冰川的最低点海拔3000-3700米,可以供登山爱好者攀登。 冰川有“三怪”。 第一怪:不冷。冰川之上气候暖和,夏秋季节,你可身着薄衫,脚踏冰川徜徉在这光怪陆离的神奇冰川世界,完全不用担心“冰上不胜寒”。 第二怪:冰崩。大冰瀑布常年“活动不息”,发生着规模不等的冰崩。一次崩塌量可达数百万立方米,此时冰雪飞舞,隆隆响声震彻峡谷,一两公里之外也可听到,场面蔚为壮观。 第三怪:构造千奇百怪。冰川表面有数不胜数,绚丽多姿的美妙奇景。冰桌冰椅、冰面湖、冰窟窿、冰蘑菇、冰川城门洞等等,太多的奇景让人目不暇接,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 |
丹巴藏寨 | 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你的眼前。美食:香猪腿、老腊肉、土鸡、酸菜、咂酒、蜂蜜、野生菌等。观锅庄舞、看丹巴藏戏、听嘉绒歌。雪梨、苹果、石榴、核桃、雪山大白豆、虫草、天麻、贝母、藏式头帕、藏式腰带、土陶器。 丹巴的山寨,旧称碉楼寨房。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如今,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这是嘉绒藏寨的一大特征。 |
长青春科尔寺 | 长青春科尔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青春科尔寺又称理塘寺,于1580年由第三世0喇嘛索南嘉措创建,是康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长青春科尔为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即未来佛)“春科尔”意为0,“长青春科尔”意为弥勒佛0(标志着0常转、妙谛永存)。寺庙占地500余亩,坐北朝南,背靠崩热神山和多闻正神山。相传三世0索南嘉措在安多地区(青海)传经返藏经过理塘时,按途中巧遇的诸多吉祥征兆,在这里看到一处奇境——背面(北面)山势特高,像一尊财神盘腿而坐,手持珍宝;右面(西面)山岳十分壮观,像一只巨鹏展翅欲飞;左面(东面)山岳非常奇妙,像一头巨象曲身而卧,从北向南伸直长鼻,两腮处的清泉像两条洁白的哈达,从象鼻两侧潺潺流过,左侧是无量寿甘露,右侧为莲花生甘露;对面(南面)山峦起伏,奇峰耸立,主峰山腰自然形成一幅十相自在图文。山麓下汹涌的理塘河宛若青龙盘旋而行,中间宽阔的大草原芳香四起,其间肃立着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吩咐兴建的菩提白塔,奇观美不胜收,与900多年前,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在《噶当弟子问道录》中的预言相同。欣喜之下,索南嘉措在貌似巨象长鼻鼻梁的山岳间兴建了这座长青春科尔寺。因长青春科尔寺的这段传奇故事,使该寺名声大振,在藏区素有“上有拉萨三大寺,下有安多塔尔寺,中有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的说法。 寺庙初建时,有喇嘛百余,房屋不多,经济能力也薄弱,在蒙古法王契克阿登和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土司帮助和扶持下,才又修建了大招殿、吴王殿。随着寺庙的日益发展和兴盛,在阿扎-任堪布时,又修建了顶上大殿,寺庙才初具规模。清道光十八年(1838)降生于我县的昂旺罗绒益西登地吉成曾为十世0转世灵童之一,因金瓶制签落选,被册封为“香根”-,在哲蚌寺获得格西学位后,任长青春科尔寺第五十一任堪布,临终前被十三世0土登嘉措册封为康南最高-,并授权统管康南教务。此时,香根-名震康南,香根之名也在该寺历代冠用。民国二十年(1931)二世香根昂旺罗绒登增次来嘉措大兴土木,在到处讲经募化筹集资金的同时获得西藏地方政府经济上的支持,扩大了顶上大殿,维修了吴王殿及除大招殿两处的公房。为巩固和扩大理塘寺在康南的力量,二世香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在政治上采取了“郭睦友邻、亲汉近藏”之政策,使理塘寺在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就连国民政府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也曾送茶叶500驮。驻理化曾言枢于1941报请西康省政府批准,在寺内成立了“调解委员会”,使该寺获得了司法权的合法行使,并于1944年伙同部属史建候在寺内建立了汉僧院。 经历年扩建,到寺主二世香根时期,该寺已有佛殿、经堂等20多座主建筑和20多座-宫室,400多座僧舍,起伏错落,形成一组独特、严谨、华丽的建筑群落,僧侣近4000人,在整个藏区声誉极高,成为康巴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 文革后,寺庙被省政府批准为重点开放寺庙,省、州政府多次拨款对寺庙进行维修,经过十余年的改造,寺庙已恢复了弥勒殿、大经堂、千佛殿、法相院、香根寝舍、金顶红宫等寺庙建筑;由僧众百姓捐塑了19米高的弥勒佛像及千佛殿内的三千座佛像;金顶红宫内还设立了一、二世香根-的灵塔;三世0、五世0的足印是寺庙的镇寺之宝。 当你走进神圣的大殿,墙角边的一块块嘛呢-石讲述着寺庙四百余年的历史。金色的马鞍,麒麟号角上的道道铜箍,十世班禅大师的坐床,僧侣们翻动着的古老刻板《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虔诚的信徒们转动着经筒,这些都无不追忆着长青春科尔寺昔日的故事。如今,该寺的几大主建筑已修复一新,僧侣已达2000余人,学经制度及每月的各种修供仪轨和每年的0会(如跳神、辩经、转山、展大佛以及酥油花会等)也恢复完善。长青春科尔寺又以富丽堂皇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精美绝伦的雕塑和浩瀚的文献藏书等,成为一座当今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库。长青春科尔寺 |
吉绒寺 | 吉绒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吉绒寺,古名“多更雍仲林寺”,位于现今的甘孜州炉霍县西北方,G317国道附近之山体北面,海拔三千多米,距县城约十八公里。 寺院建于1633年,现有觉姆僧众一百余人。1984年经甘孜州炉霍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按照《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依法登记,登记编号:宗场证字(川)F141080004。 寺院现任住持为雍仲益西大师的第四世转世-祈麦雍仲仁波切。 1. 建寺缘起: 该寺由嘉绒雍仲益西建于1633年,在《随念预言经》和《随念佛录经》中皆有尊者建立该寺的授记。尊者诞生于-绕迥十胜生周,其父为真宗国王第五子,名为阿霍尔,母名为慈诚逈。 雍仲益西尊者在吉绒寺创办了讲经院和密宗禅修院两部权威扎仓,培养出了多登雍仲坚参、格西雍仲邓真、朗公喇嘛慈成、普沃尼玛坚赞、松阿扎巴法王等杰出的高僧大德,弟子中觉悟自心者更是不计其数。 尊者一生广行-利生事业。依赖其传下的良好习俗,雍仲本教四大-的一切教系被传播到藏地的各个角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格西派的独门窍诀。 尊者于绕迥十一胜生周,即木蛇年-七月十九日示现圆寂。其肉身中自然显现忿怒尊像和藏文阿字,呈现大成就者的非凡瑞相。 2. 建寺地形: 吉绒寺建寺的地形,为右旋海螺。向北一千米处有鲜水河自西向东流过,多达河自南向西融入鲜水河。前面分别有一座母续神山和文殊忿怒神山,著名成就者朵登俄色坚参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处修持过0心法,并获得非凡成就。在海螺的翅膀内,有朵隆央文、多隆萨恩等很多阿赤0历代高僧的实修净地,雍仲益西、雍仲坚参二人曾在此地实修。 据史料记载,该地是0修行的圣地,《0传承祈祷颂》中“处于多隆央文修行地,嘉绒雍仲益西愿祈祷……”即是指此地。 此地也曾经莅临很多大证士,修持0。山顶有达瓦扎巴的修行处:近代无漏虹化大师夏匝·扎西将参的心子——获得无漏虹化成就的达瓦扎巴,曾长期在吉绒寺修持密法,并接收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觉姆(尼姑)在此闻法修行。 此地也被认为是众多空行母聚集加持的殊胜圣地,具备寂静禅林五种功德,属一生一世修持佛法的绝佳妙境。 3. 历史沿革: 雍仲益西尊者圆寂后,其心传弟子,从多登雍仲坚参至扎色达瓦扎巴之间的历代殊胜上师及善知识,承继尊者愿力,持续在吉绒寺讲经说法,广利众生。 扎色·达瓦扎巴于-第十五胜生周水马(公元1882)年在夏匝雍仲神山旁的坚贡城诞生,父亲名为扎智丹增旺嘉,母亲名为代嘉(蒙古族),大师自幼入嘉瓦酿麦古寺,依止大智者辛旦茨成旺杰并受持出家戒;师从扎智丹增王嘉等众多大德学修显、密、0等殊胜传承;尤其敬拜智者夏匝·扎西坚参为师,最终彻悟一切佛法,众多弟子亲睹了大师获得虹身成就之不可思议的妙象,如:光下无影;系带无身、绳以自结;身无垢染等等。 该师四十岁时即-铁鸡年(公元1921年)赴吉绒寺修持密法,并为来自四面八方的修行者(以觉姆为主)讲修佛法,培养了章松泽翁丹增等众多弟子。达瓦扎巴大师向觉姆们传授深密心法的窍诀,其所教导的觉姆们,闻、思、修,-、辩论、著书,持咒、修行、施业皆如理如法,吉绒寺密宗禅修院也因此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觉姆寺院。 该师于-木猪(公元1935)年四月十三日,伴随着空中显现的彩虹以及自然咒文等吉兆而虹化,只留下头发和指甲。 4. 修葺重建: 文革期间该寺院遭受侵蚀,殿堂、僧房等建筑损毁严重,讲经、修法等正常活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宗教政策重新开放,在县政府批准支持下,阿根嘉巴仁波切带领僧众恢复寺院的修法传法的传统,但寺院各项设施仍处破旧状态,百废待兴。 2010年,经赤瓦法王、文家-正式认证,雍仲益西的第四世转世-——祈麦雍仲仁波切,回到吉绒寺坐床任住持-。自此,寺院在新住持的引领下,一方面提升师资、教学、僧团管理,另一方面开始了改善外部基础设施的建设。 寺院所在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信众无法供养更多的资金来修缮寺院,因此住持仁波切在汉地信众的支持下,自2010年主寺伊始就从修建山路开始,对破旧建筑进行逐步的修复和重建,包括觉姆禅修院的大殿,寮房,斋堂等…… 吉绒寺自古道风严谨、纯正,又因藏区接纳尼众修行的寺院非常稀少而更显珍贵,所以自修复重建以来,慕名前来修学的觉姆人数众多,但囿于资金困境,寺院只能屡次婉拒,请其暂缓。 从2010至2013年,在住持-的不懈努力和十方善信和仁德之士的扶持下,吉绒寺重修了山下通往山顶的路,完成了觉姆禅修院大殿和斋堂的建设,其间也陆续新建了数间寮房,逐步解决了以往多名觉姆拥挤居于一间木屋的困境。 建设仍在继续…… 5. 教学管理: 现今的吉绒寺,虽然条件依旧艰苦,但已承继先贤遗风,成为教学严谨、体系规范的尼众高等五明佛学院,有百余位常住觉姆,在阿根嘉巴大师和西绕晋巴格西指导下,一年四季勤于修学。寺院努力给予觉姆们生活和学修等方面的支持(资金主要来源于十方善信和仁德之士的捐助供养)。 吉绒寺女众佛学院的特色在于觉姆入寺时可以自愿选择入讲修学院学教理或入禅修院修学密法。选择入讲修学院学教理的觉姆,要用十二年的时间从因明辩论理论学起,直至熟悉掌握0心法的深密教理,做到纲目明确,辩论无碍,讲说流畅,成为合格的讲经布道法师。选择入禅堂修法的觉姆,要用六年的时间次第学修本教0前行法门与正行座修,出禅堂时须达到能独自解决日后修行一切问题的水平和境界。 学院各方面管理严格规范,课程设置紧密合理,凡是在该学院修学的觉姆,都必须严格遵守学院的作息时间表,否则无法继续留在山上。 |
跑马山 | 跑马山位于康定城南,海拨约2700米。当地藏族称跑马山为“拉姆则”,意为“仙女山”,是藏族著名神山之一。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浴佛)日,当地群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盛大的纪念活动,称“四月八”转山会,并进行赛马活动。跑马山上可以俯瞰康定全城。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一曲康定情歌使得跑马山扬名世界。跑马山,藏名:拉姆则,意为:仙女山。因山顶有湖泊五色海,故又名:五色海子山。跑马山主要景观为:五色海、吉祥禅院、跑马坪、浴佛池等。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日,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当地群众都会在跑马山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当地称之为“四月八转山会”,并同时在跑马山上举行赛马活动,热闹非凡。 跑马山公园的主要景观有:五色海、咏雪楼、吉祥禅院、凌云白塔、跑马坪、浴佛池(九龙池,现已改建成庙宇)、飞云廊(长廊)、东关亭、观音阁。 五色海 从跑马山脚左侧近泥巴山或驷马桥处上山,穿过杜鹃花、红白刺玫花丛错落的山径,经吉祥嘛尼堆5处,约6小时,就到了海拔4100米的冰川遗迹--五色海。五色海面积0.11平方公里,三山陡峭环立。东山崖上瀑布飞流,珍珠万颗直泻湖中,湖水澄澈似镜,朝阳初临,瑞气四集,飞瀑倒映湖中,玉兔捧佛隐去,阳光五彩缤纷。 咏雪楼 这是赏雪吟诗的最佳去处。跑马山腰南,绿荫掩映中,有楼台巍然,此为咏雪楼。倚栏放眼,古炉城去康巴南北两路古径新路束于山间。冬春之际,西南山川尽由冰雪雕塑,观后会生发灵异奇感。赏雪赋诗,定有佳章。晴天丽日,近岭苍翠,远处雪山秀拔蓝天,诵古今咏雪诗,求圣洁之真谛,观赏的人怎能不登此胜境。 吉祥禅院 跑马山坪西面小丘上,林木葱茏处,繁花簇拥中,吉祥禅院巍峨坐落于玉石台阶上,金碧辉煌,一派祥瑞。拾级入殿,上方莲座端坐教祖师如来,香烟缥缈中,慈眉善目正视大千世界,希冀善举恶消。 凌云白塔 从吉祥禅院侧殿出去几步,是高踞云天的凌云白塔。白塔筑于跑马山坪西丘顶,高达20余米,常有白云缭绕其间灰跑马山添几分神奇,增几分亲近。塔本佛身、佛经储藏处,有塔即有佛。近观远观,都让游人、观者流连忘返。 东关亭 侍卫于康定城东面的跑马山,吸日月星辰之灵气,营造山的圣洁,给生灵以祥韵和生气。 观音阁 自东关亭拾级而下,蜿蜒至离山脚百余步的峭壁悬崖旁,有供奉观音大士的观音阁。观音菩萨庙建于清末,几经毁败重又扩修存今貌。今实为观音庙,古阁已无踪迹。庙中供奉各类法身,有居士婆婆们侍奉,终日烟火不绝。每月农历初九,常闻钟声、爆竹声,乃城内外居士烧香、叩拜、布施之日。届时,庙内设素斋款待各路香客。城中东望观音阁,峭壁间金碧辉煌,庙宇灿然,笃信观世音者必双手合十,祈求无灾无难,阖家安康。 飞云廊 从康定城看跑马山,景点林立,令人心驰神往。半山腰有长廊掩映在翠绿之中,引人注目。跑马山脚有环山公路,自清真寺对面小巷拾级百余步,即至环山公路上山处,踏上水泥石阶,蜿蜒林中石径数百步,就看到飞云长廊了。迎面是陡立的宽约2米的石阶。阶头,一对石狮踞于两旁,笑迎足乏游人。入长廊在栏杆前坐下小憩,心神大爽,倦意全消。长廊依山岩建筑,大红柱子撑起长廊的幽雅舒适,如入西湖曲廊回环中。再往下就是城中的高楼大厦以及彩虹桥、将军桥和下桥了。炉城新姿及繁华,尽收眼底。晨夕,常有云雾来此流连而后离去,遇到云雾时,游人会有仿佛在蓬莱仙境之感。 跑马坪 跑马山本以赛马而有名。20世纪初,赛马年年举行,时间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各路赛马人均于此日汇集跑马坪参赛。此坪藏名“登托拉”,意为如马垫子般平整的山坪。20世纪80年代初重修跑马山坪,导走浸水,平整山坪,成为高山“林卡”,也为游人在节日观赏民族歌舞、戏剧,举办赛马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地。山坪四周林木迭翠,春秋色调各异,别具另番景致。 浴佛池 沿跑马坪经林中幽径,即至浴佛池。据佛经故事言: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后,即于此沐浴。且有九龙戏于其间,故今池边有九龙吐水、戏水雕塑,常使游人流连。 门票·开放时间 50元 交通:景区在县城边上,最好走路过去,也可以打车,由于跑马山不能全程通公路,上山还很有一点费事,体力好的人,也需要2小时左右。 |
木格错 | 康定木格错景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县北部境内,属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由木格沟、木格错海等景点组成,距康定城26公里。 木格错是一处观赏湖泊森林、草原、叠瀑、花卉自然景观及水上游乐、热泉沐浴等多功能的景区。景区长约25公里,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木格错风景迷人,温泉、湖泊、原始森林、杜鹃花林、关门石奇峰怪石和长达8公里的叠瀑构成了绝妙的景观。沟内有温泉4处,尤以“药池”水温高达80度,对治疗皮肤病、神经性疾病有较好疗效。吊海子(湖泊)由原始森林和草坪环绕,湖泊一端从湖底喷出的热泉与湖水混合,可供游人沐浴。 木格错海是一个较大的高原湖泊,湖面积约3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70多米。湖的三面由松树、杉树、高山柳和杜鹃树所环抱,一面连接广阔坦荡的塔公草原,夏秋季节,杜鹃花盛开,湖中野鸭成群,风景秀丽,环境古朴优雅。湖周林间和山峦上盘羊,熊、麝、狼、马鸡、松鸡等野生动物数量繁多。这里生态环境很好,水质未受污染,森林植被茂密。木格错 七色海药池沸泉 |
噶丹桑披罗布岭寺 | 噶丹桑披罗布岭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噶丹桑披罗布岭,俗称桑披岭寺,“噶丹”表示传承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也证明桑披寺与拉萨噶丹寺的历史渊源。“桑披”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罗布”则是宝贝、神物之意,“岭”即寺庙,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的宝寺”。 桑披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0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与五世0派遣的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在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兴建。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与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中甸的噶丹松赞岭并属于格鲁派在康巴地区兴建的十三座寺庙。兴修桑披寺的这一历史事件在民间传为:若·崩松本洛是乡城水洼南那岗寺庙的主持,南那岗寺属格鲁派,由于当时倍受其它教派的欺辱,他便亲赴西藏向五世0状告其它教派。于是,五世0遣派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到乡城整改寺院教派。吉布康珠到乡城后,便将硕曲河流域大大小小不同教派的108座寺庙全都纳入了桑披寺,并把教派统一为格鲁派,委任若·崩公本洛为桑披寺第一任主持。后来桑披寺为了纪念这位蒙古军官,在跳神时,总会有一位僧侣饰演吉布康珠,面戴吉布康珠脸谱,手持权杖,身着华贵藏装,威风凛凛地踱着方步绕坝一周,后面有几位提香炉和吹唢呐的僧侣跟着,乡城群众把这一乐舞称之为“所布”,意为“蒙古人”。 1936年,红军长征路经乡城,受到桑披寺僧众的热情欢迎与接待,寺庙僧侣和乡城群众主动为红军带路送行、筹粮运草、收养伤病员,红军-萧克、王震等给寺庙赠送了写有“扶助番民,独立解放”字样的锦匾和银锭,从此,桑披寺又成了“藏汉团结”的象征。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桑披寺——这座瑰丽的格鲁派寺庙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寺院内的很多珍贵文物及大佛塑像被毁坏。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亲临桑披寺开展了隆重的布施活动,对修缮寺庙事宜也作了具体指示。此后,在县人民政府和广大僧侣群众的努力下,桑披寺这座藏传佛教文化的宝殿又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1995年10月,根据县城城市规划以及大部分喇嘛的意愿,桑披寺迁址至巴姆山麓的同沙宫修建。新寺的建筑设计在旧寺的原型上,参考和鉴收拉萨三大寺、安多塔尔寺及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等藏区著名格鲁派寺院的设计而规划修建。从主殿的规模以及泥塑、木刻、铜雕和装饰绘画等的技术水平与微妙精细处来讲,绝对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寺的修建凝聚了乡城所有能工巧匠的智慧,整个寺院的建筑设计、雕塑、绘画等均为乡城的本地民间艺人所为,是乡城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和象征,也是乡城人民自己亲手打造的一座圣殿,一座文化旅游的精品。 在藏区,寺庙堪称藏族艺术的博物馆,寺内金碧辉煌的壁画,精细艳丽的唐卡,形态各异的铜雕泥塑等,都无不让人看了叫绝。桑披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从它的艺术角度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三大类。 第一,建筑艺术。 其一,桑披寺的建筑设计,根本没什么设计图纸之类,是用藏民族传统的科学设计手法而建,是集思广益的成果。 其二,桑披寺依山而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设计上比传统寺院更注重和体现了实用价值,充分考虑了防潮、防火、防水以及通风采光等因素,且都是以生态的、绿色的材料而建。 其三,桑披寺规模宏大、外观雄伟、气势庄严,突出了佛教寺院特有的金碧辉煌与超凡脱俗之美,汇集和展示了乡城寺院建筑艺术最高的水平。 第二,绘画艺术。 桑披寺的绘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佛像类绘画艺术与装饰类绘画艺术。佛像类绘画艺术包括壁画以及唐卡画等,而装饰类绘画艺术是为装饰而作的画,如在柱头、梁坊、廊顶、隔板等上描绘的八吉祥徽、七政宝、六长寿、五妙欲、和气四瑞及各类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 第三,雕塑艺术。 桑披寺的雕塑艺术以质为铜雕、泥塑、木刻三大类。铜雕和泥塑主要为佛像类,而木刻大多为装饰效用,寺内的蟠龙柱、-宝座、东南北三大门都是桑披寺木雕技艺最高水准的艺术品。木雕技法大致有浮雕、镂雕、双层雕等,大至数米,小至寸许,于佛塔、坐床、门窗、梁柱、扶栏等处都雕有各类佛像、吉祥图、鸟兽及花木等,每件作品都经精雕细琢,生动逼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
塔公草原 | 塔公草原为文化旅游景点。 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位于康定城西北部113公里处,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带,川藏公路穿境而过。这里有藏区著名的花教寺庙--塔公寺,它在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很高,寺庙建筑宏伟壮观。 草原上的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著名的寺庙之一,也是康巴地区藏民朝圣地之一。每年八月一日将在此举行赛马节,到时草原上会搭起帐篷,人山人海。每年寺庙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动,寺壁挂满唐卡藏画,显示出寺内僧侣及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藏式浮雕、彩塑、壁画及酥油制品以及造型各异的浮屠古塔林,具有十分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特色。 塔公草原面积712.37平方公里,地势起伏和缓,草原的广袤,水草丰盛,牛羊成群。春末夏初,塔公草原春光明媚,绿草茵茵,分布在牧场各处的帐篷里炊烟袅袅,散发出浓浓扑鼻的奶香,茶香,牧民们赶者牛羊行进。 塔公草原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高山群云缭绕与广袤的绿色草原和金碧辉煌的塔公寺相衬托,展示了一幅秀丽的高原风光。夏秋两季草原山花烂漫、碧水悠悠,牛羊马群、帐篷和寺庙塔林相交织,呈现出绮丽斑斓的迷人景色…… 塔公寺是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花教)寺庙。改革开放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几经维修,寺庙建筑宏伟壮观。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主大殿,为汊藏建筑风格结合,下部为传统藏式石砌墙体,上部为汉式歇山屋顶。殿内主供佛祖释迦牟尼萨迦派大师萨软·贡嘎宁波塑像。二是凡寺庙必设的0殿,殿内森严,内供0神像。三是“觉卧佛”殿。庐殿供奉传为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随身携带的三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寺内的重要文物,镇寺之宝,在甘孜州信教群众中有崇高名望。四是塔殿,主供“志托”塔(汉名成就塔)。 据传塔内装藏有极具法力的檀香木法杖,该塔同为寺庙镇寺之宝。五为转经廊。寺庙转经廊共有二处:一处是围绕塔殿一周的小转经廊;另一处是围绕整修寺庙(包括塔林在内)的大转经廊。无论早晚,均有当地牧民或是其他地方的朝圣者,口念嘛尼经,手转“东科”,沿顺时针方向转经。六是“扎空”(即僧房),大殿左右两侧分别建有两幢极具特色的藏式“崩空”式建筑,专供寺庙僧人居住。七是莲花生殿。该殿与“塔殿”相对衬,另立于寺庙前右方,内供莲花生大师佛像。八是在主大殿右侧的喇让建筑中,新塑了一尊10余米高的千手观音镀金巨幅铜像,堪称“康巴一绝”。塑像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每年-的6月6日至17日的0盛会期间,举行寺庙“羌姆”(神舞)活动,前去观光者络绎不绝。 由于寺内塔殿中所供奉的“志托”塔极富传奇色彩,而且传说该寺是在该塔的基础上所建,故寺庙名称亦以塔殿中“志托塔”命名,称之为“志托桑珠林”(意为一见解脱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高僧大德和施主们纷纷来寺修塔,在寺庙左面的一块空地上形成一片塔林,数目达100余座。其中以东方白塔、南方黄塔、西方红塔、北方绿塔最为著名。塔林气势宏大,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在塔公寺后面,依次排列着三座丘草山,山上由嘛尼经幡组成三角形或四方形众多旗阵,在风中招展,更增加了三座山的神秘色彩,其场面亦十分引人注目,十分壮观。这便是被称为藏传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的三座神山。三座神山与草原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塔公草原更加美丽。 |
益西寺 | 益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益西寺位于四川甘孜州新龙县甲拉西乡,该寺距新龙县城3公里处,海拔为4180米,该寺为雍仲本教著名大成就者桑达郎卡益西所创建,至今已有1168年的历史。他的父亲叫木雅达赛,是吐蕃王朝三十八代赞王赤松德赞的十位大臣之一,而且是本波瑜伽师。 郎卡益西按照父亲的吩咐奉行来到梁茹,制伏八龙天部,新龙有个酋长叫勒加,勒加知道郎卡益西有特殊的神通,就信仰郎卡益西。从此,桑达郎卡就成为了勒加的喇嘛。桑达郎卡益西用他自己的名字“益西”两字带来这个寺名,命名为“益西寺”。 “益西”的意思是原始智和圣智。桑达益西圆寂时全身化成彩虹,只剩下头发和指甲。桑达郎卡益西的继承人兴巴降泽是个盖世无双的智慧者,此时益西寺有讲经和修道。兴巴降泽施神通修造出“辛拉悟噶”的佛身。 兴巴降泽在圆寂时只留下头发指甲之外全身化成虹化身。他的教徒是阿多扎松,在岩石上能用手指写藏文“阿”字等,他的生子曲色益西降泽,在石沙上吐了口水后石沙变成金沙等的神通。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大师都有殊胜的历史。 神通雪域闻名的孔布洛真通门上师1301年开了瓦相扎呷圣地的伏藏后,来到益西寺。他变成蜜蜂转绕空行母四龙卓玛三圈后,第二年生了洛真降泽。他们父子俩修密法闭关院。 堪布生龙降泽是世界闻名的本教第二觉佛法开山祖师辛绕降泽的上师,1840年神通无比的曲布上师俄热尼巴从松潘来到新龙拉日马,他是个伏藏法王,也是小金县酋长的喇嘛,他的儿子雍珠降泽,雍珠降泽的儿子雍珠罗卜在益西寺修造辛绕祖师的大唐卡,(1841)年,新龙酋长公布朗介的太子多登公布下旨将六寺合一,多登公布命名为“益西讲修兴盛寺”,此时益西寺有一佰多名僧众,多登公布赐送各种钹、唐卡、乐器等无价之宝。 呷瓦赤尺穹加和白玛罗真俩位从西藏带来各种本波教法,传至十三瑜伽,创立“夏令经”五十天,僧人纪律就像西藏“曼日派”那样严。曲布尼马降泽宏扬密法,维护寺庙纪律。 1936年红军来到新龙时,益西寺的僧人们给红军送粮食,像一家人一样地和睦。临别时红军给益西寺送了一幅钢钹和一面红旗说“益西寺是我们红军的寺庙,我们一定保护它”。 1945年,益西寺有三佰多名僧众,邓登和阿拥两位就是益西寺的主持。 1950年益西寺又给理塘来的解放军送青稞等粮食;德高望重的阿拥-和邓登喇嘛在负责寺庙法规的同时在县及州政府工作了四十多年。 1956年绕鲁、皮察、下占、雄龙西等反对民主改革时,喇嘛邓登和阿拥-两位到各地去开导土匪向政府投降,还收了很多土匪的藏枪交给政府; 1959年我寺的和尚确勒为了保护集体财产时与土匪搏斗中光荣牺牲。 1966年文革时,益西寺被拆得无根无基,只留下寺迹,十分昂贵的寺庙法具都被没收。 1983年宗教开放修寺庙,在伏臧法王图金尼巴和恩珠降措-两位的支持下,1985年益西寺成了四川省重点寺庙。 1986年国家政府拨专款20万元修建益西寺,2000年益西寺成了全县国内外参观寺。 目前在四位寺管家的支持下,寺内共修建130多个僧房,寺内有堪布、-共30位,出家众约280多余人。寺管委员会成员每三年换届。 寺院理论学习方面,主修0,大幻化网,中阴文武百尊,并本教各主要愤怒本尊及护法等。 益西寺特别注重实修,道风严谨,寺内僧人多以长年闭关为主要修行。现有出家众中约2/3在闭关,除有特殊情况(如0会)外从不出关。 |
贡嘎冰川 | 登冰川是许多人的梦想。在人们的心目中,冰川不但高寒而且神秘又遥远,那是探险家、登山家和科学家才能光顾的地方。然而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却能够圆了普通人的冰川梦。2000年1月1日,千禧年的第一天,神奇迷人的冰川公园海螺沟正式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海螺沟是贡嘎山主峰东坡的冰川侵蚀河谷。包括固态水体的13公里冰川。海螺沟冰川公园位于贡嘎山东坡,距成都282公里,全长30.7公里,景区面积197平方公里。沟口位于泸定县磨西镇,是一处融低海拔海洋性现代冰川、温泉、雪山、原始森林以及古冰碛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区。海螺沟景区以比较容易驻游览的现代冰川、原生性与多样性很强的景观生态系统而具有重大的观赏与科学研究价值,目前已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著名的冰川学家C.B.卡列斯尼克曾给冰川下过这样的定义:冰川是以一定的规律运动,主要分布在大陆并能长期存在的冰体;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较大的规模,是由于大气各种固态降水的堆积和再结晶作用形成的。这个定义给冰川确定了多项特征,当然是一个完善的定义。其实,冰川最重要的特征有0:冰川冰是大气降雪堆积而成的沉积冰:冰川冰是积雪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冰;它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根据这0就可以把冰川同其它类型的冰的堆积体,如水冰区别开来。用一种简单的说法,冰川是积雪经变质形成并能运动的冰体。 国外的冰川旅游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冰川公园命名的旅游地,如瑞士的阿尔卑斯冰川公园、美国落基山国家冰川公园、阿根廷哥莱西瑞斯冰川公园等;另一类是以冰川为主景之一的旅游地,如瑞士一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玫瑰峰旅游区、美国雷尼尔山国家公园与麦金莱山国家公园、尼泊尔兰坦国家公园等。这些旅游地各有特色,例如,玫瑰峰旅游区有海拔4536的冰蚀角峰和冰川景观并建有高山滑雪场与完善的高山索道,落基山冰川公园有海拔3000米的山峰、50条冰川(最大的一条冰川面积7.8平方公里、250个湖泊和大面积红杉林,哥莱西瑞斯冰川公园可隔岸观赏伸进阿根廷湖宽4公里、高60米的冰川舌前端冰崩胜景,兰坦国家公园有海拔7225米的冰蚀角峰、以埋藏冰舌为特征的长20公里、未端海拔4400米的兰但冰川、茂盛的森林与热带一冰雪峰的垂直自然分带景观。 |
三神山 | 卖点:“最后的香格里拉” 对于热衷雪山旅游的人而言,不到稻城那就是终身的遗憾,因为,稻城神峰即亚丁三雪山(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超凡脱俗,玄妙而有灵性,让人叹为观止。稻城神峰还是少数民族供奉朝神之圣地。史料记载,稻城神峰在世界佛教24圣地中排名第11位。如今,许多藏族人喜欢来这里转山朝觐。 登高拐杖:稻城深藏于横断山系的贡嘎雪山和海子山中,海拔2000米至6000多米之间,因高差大造成其地理、地貌都十分特殊和多样化。因为交通比较差,国旅、广之旅等旅行社提供的基本上是7日游。 备选方案:海子山景区,这里是一片神奇的石头山,它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的古冰川遗迹,当地人则称之为海子山,因它叠叠层层的山体中镶嵌了1145个高山湖泊。 |
丁青寺 | 丁青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丁青寺属-原始的本波教改革归属明教的教派,位于康巴藏地的德格县扎科乡,该教派由大喇嘛丹巴钦绕始建于公元587年,亦即-第一个绕日前40年,距今已经有1416年的历史,是康区本波教寺院的中心,又成为了康区本波教派的最高学府和本波教祖寺。 1983年经甘孜州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批开放寺庙。目前县境内有本波寺庙10座,有僧侣近600人,其中有-5名,众绕觉7人。这10 座本波寺庙中,以丁青寺历史最悠久,岳巴乡的日班寺、中扎科的基扎日哲寺、浪多乡的措通寺等的历史也已逾千年之久。就寺庙规模、僧侣人数来看,丁青寺为之最,一向有康巴藏区本波教祖寺之称;温拖乡的满金寺则在寺庙规模、僧侣、教派声望等方面仅次于丁青寺。 作为藏族地区古老而原始的宗教,本波教早在隋唐之前便已在德格地区普遍存在。公元7世纪,本波教在德格地区仍属唯一的宗教;公元7世末、8世纪初,县境内便已有了丁青寺、绒戈寺、仲萨寺等本波寺庙。《德格世德颂》载,于8世纪初逃难至康北地区的德格家族前9代均为本波信徒,世代在邓柯、德格一带传演本教。公元11世纪以后,藏传佛教宁玛派(旧派)传入德格、噶当、噶举、萨迦派也相继传入德格并迅速扩张势力,极大地削弱了本波教的实力。明末清初,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与德格土司组成军事联盟,消灭了独尊本教的甘孜白利土司武装力量,在这次战争中,德格地区本教势力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残存下来的本波寺庙为求得生存发展,纷纷归顺势力迅速扩大的德格土司,纳入德格法王的管辖。此后,历代德格土司均奉行较灵活的、不分教派一律给予挟持的宗教政策。县境内本波寺庙也在生存与发展中与各藏传教派相互吸收融合,逐渐演变为藏传佛教一派系,也始终保持着仅次于宁玛、萨迦、噶举、略强于格鲁派的教派势力至今。 丁青寺坐落在德格县中扎科乡一个三山合围的开阔地上,建筑群包括主殿、会客厅、保管室等。整个寺院占地面积13300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1966平方米。其中主殿751平方米,会客厅及保管室1125平方米,厨房90平方米,藏戏坝822平方米,扎空10512平方米。现丁青寺主持-热色属第36代,是德格县转世-中经州人民政府批准的第一批转世-。该寺庙的建筑规模由于“佛本相争”时期与格鲁派发生冲突,寺院建筑被毁,现在的建筑规模已不如以前宏大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