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包公园 | 包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包公园前身是包河公园,位于合肥老一环南环外,包河区芜湖路。园区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全园以最权威、最翔实的历史资料陈列、文物展示和蜡像向世人展现这位生于斯、长于斯、坐镇开封府的宋代重臣包拯的爱民如子、清正廉明、不畏权贵、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魅力。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简称“包公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清风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包河公园因为包公祠、包公墓和清风阁而闻名。相传包河的藕是无丝的,不过,包河由于水污染,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藕了。包河公园为环城公园中历史文化景观的代表,属于环城公园中重要的一段,面积30.5公顷,其中水面15公顷。其南部地势基本平坦,北部因拆毁原城而成,故由水滨至环城南路呈坡状地势分布。 包公园景区内建有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包河沿岸绿柳成行、蒲荷万柄,包河中间碧波荡漾之中,有一狭长小岛,刀上绿树繁茂成荫,花木齐争斗艳,在一片竹树荫之中,隐现着一座白墙青瓦、纯朴典雅的古式建筑,就是合肥有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的——包孝肃公祠。 |
徽园 | 徽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徽园是1999年为欢庆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而建设的大型安徽纪念园。徽园位于合肥市区南部的经济开发区内,东邻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明珠广场、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具有欧洲风情特点的欧风街,西傍合肥大学城,并与省少儿活动中心隔街相望。徽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是以安徽行政区划为基本构架,“长江”、“淮河”横贯其间。 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徽派建筑皖南水口园林为主要思路,中部有极具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全省17个城市在相应的区位均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各园及整个园区相隔益彰。园区内“黄山秀色,巢湖帆影,李白吟月,九华佛光,琅琊醉翁”等优美的人造自然景观,既反映了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人文景观,体现了安徽人民热爱自然、奋发向上、凝心聚力的精神风貌,又显示了继往开来的世纪安徽新形象。徽园是一座融展示安徽、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纪念观光园。 全省17个地市都在园内建有自己的馆园,并将各自馆园用最具本地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情和标志性建筑以园林的形式展现给游人与观众。游览徽园,既可了解安徽悠久的历史,又如亲临全省各个著名的风景名胜景点游览一般。 徽园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徽园位于合肥市区南部的经济开发区内,东邻明珠广场、国际会展中心,西傍合肥大学城,并与省少儿活动中心隔街相望。徽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是以安徽行政区划为基本构架,长江、淮河横贯其间。 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皖南园林为主要思路,中部有极具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全省17个城市在相应的区位均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各园及整个园区相隔益彰。 园区内黄山秀色,巢湖帆影,李白吟月,九华佛光,琅琊醉翁等优美的人造自然景观,既反映了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人文景观,体现了安徽人民热爱自然、奋发向上、凝心聚力的精神风貌,又显示了继往开来的世纪安徽新形象。 徽园大门很有气势,其五根花冠状的大圆柱是代表建国五十周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顶上盛开的五个玻璃球便有硕果累累之意.五根柱子每根高32米,这五根柱子造价很高,每根造价是260万,全部是用玻璃铸造出的,全体通电,到了晚上点灯时非常亮、非常好看。 淮北园的主要建筑物是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行馆。它体现了淮北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馆状甚为奇特,它从天空鸟瞰下来是一个北字。 淮南园主要由淮南馆及八公山组成。淮南馆主要根据安徽电力馆的形状所建,象征着淮南是安徽省重要煤炭电力一业城市。馆内主要展销八公山豆腐。 池州园位于整个园区西北部,东北临长江,东接铜陵园区,西南与黄山园区相邻,主要分入口处,杏花村景区、佛教文化区,升金湖景区、生态园区、溶洞景区等六大景区。 宣城园围绕宣城市所独有的茶文化、竹之乡、活化石、宣纸制造工艺等题材将园区分为三个区域:茶园、竹园、展馆。 |
合肥包公祠 | 合肥包公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是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原建筑物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可惜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受战火毁坏。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祠内陈列包拯及其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大门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包孝肃公祠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文革”之初。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 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刻,上刻“宋包孝肃公遗像”。栩栩如生的包拯遗像给人以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人,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格外长。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由于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 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包拯家训》。享堂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 正殿的东西两厢是陈列室。东厢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八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西厢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中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复制品。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因受战乱,碑碎为五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出土的包氏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 地址:合肥市包河区蜀山区芜湖路72号 类型:历史建筑祠堂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51-62885950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包公墓园 |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合肥主城区东南,面积1072公顷,其中森林面积799公顷,水域面积263公顷,是安徽省内唯一万亩城市水网森林。该公园基于2002年形成的人工林,历时17个月“破茧成蝶”,成为我国首个退耕还林并经生态修复建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至此合肥正式成为全国唯一中心城区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公园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东南,紧临南淝河入巢湖口。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这里已形成万亩森林。该森林公园集城郊森林公园与水网森林公园于一体,对保护巢湖边岸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及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防风降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休闲观光、康体健身、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政府先后投入资金1.8亿元,实施了两期森林公园建设,基本建成了森林旅游配套体系。其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已被国家林业局在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已有近千批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慕名前来考察。 自2012年10月开园以来,公园累计接待游客逾300万人次,森林旅游活动广受欢迎,已成为合肥市民及周边游客娱乐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在省内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让林业建设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包河区政府承诺滨湖国家级森林公园永久对市民免费开放。 下一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将推进园区智能化建设,实现游客数量自动控制,打造微信平台、实现Wi-Fi全覆盖,建成园区乘坐观光车、租赁自行车和餐饮消费“一-”系统,力争年内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森林公园”。 合肥滨湖森林公园作为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一号工程,2012年8月以来,公园建成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两大主题游览区、12大景观,园内植物种类多达281种。 2014年4月12日,中国首个退耕还林并经生态修复建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揭牌,这也开创了人工林成功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先河。 |
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是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共同投资建设的大型公共事业性项目,经合肥市有关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和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委托经营管理招投标程序,安徽美展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16日正式中标,现已成为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和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委托经营管理公司。 简介 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东邻庐州大道、西邻广西路、北邻锦绣大道,南为南京路,占地58.6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3.28万㎡,其中展览部分建筑面积约23.08万㎡,投资约15亿元,项目一期建筑面积约17.96万㎡,包括6个标准展厅、登录大厅、主展馆及其所在的长廊。待二期1#、2#、3#、4#馆建成后,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将达14万㎡,成为亚洲展览面积最大及配套设施最齐全的会展中心之一。 登录大厅:会展登录大厅作为项目标志性建筑,造型新颖、大气,登录大厅在功能上作为会展登录、开幕活动、贵宾接待的重要场所,也是会展建筑群中的标志性单体。因此本单体为中轴对称,在平面组合、空间形式、立面造型上采取曲线、曲面手法,营造独特的、完整的、流畅的造型、空间。大厅总面积月10000㎡,大厅分为三层,第一层面积为8082㎡,主要为大厅、检录、贵宾接待功能,净高29米,荷载5吨/㎡,第二层面积为1502㎡,主要为接待、小型会议功能,第三层面积为844㎡,主要为设备用房。 主展馆:成三品桁架组成。顶部弧线流畅、简约,形成内部起伏的建筑空间。立面部分形成三段式设置,底座为石材,和上部的铝板效果由中部玻璃分断,材质多样而块面化,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它占地面积23000㎡,可搭建1265个标准展位,净高15-18米,南北向设置人流出入口。同时,我们拥有10个标准馆,标准馆面积均为10000㎡,可搭建550个标准展位,净高15-18米,南北向设置人流出入口。 长廊:分为两层,一层靠近展馆部分设置为对外商业,形成商业展览的交互式综合空间。二层为室外平台,供人流及其他临时功能使用。商业部分立面多为玻璃和广告面综合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 滨湖会展中心自营业以来积极协助政府培育区域展览市场。2011年10月22日,成功举办第20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2012年4月25-27日,成功举办第6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10万㎡的展出面积,约2000家医药企业参加,10万参会药商,成为历届药交会之最。同时也举办“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1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 2012中国石油昆仑好客高洽会”、“ 王菲2012合肥演唱会”“联通歌友会” 等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展览活动;并接待“南京市建邺区考察团”等相关团体,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展览面积已达30万㎡,所办展会涉及家用电器、农业机械、医疗医药机械、电子设备等制造业以及服装服饰、美食文化等众多行业和产品门类,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拉动了本地第三产业的增长、彰显了安徽资源和产业优势、快速推动了区域会展市场的起步和发展。 会展中心办公会议区:二楼和三楼均为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室,两层楼共有23个会议室,其中二楼7个,三楼16个,使用面积为约为2500㎡,可容纳约3000人次,均能承接大小不一的会议活动。 设施 整体展场中露天停车场:可停放约200辆汽车,并且还有可以容纳900辆车子的地下车库,如此大的停车面积极大的满足了参展商和观众的停车需求,进一步保证了展会时期交通顺畅。 展馆名称: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联系方式:0551-63850077 展馆官网:http://www.ahmice.cn/ 展馆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庐州大道与锦绣大道西南 |
赤阑桥 | 赤阑桥,是位于合肥城南的一座桥名字,而且与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姜夔曾在此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经常被当代诗人所歌咏。 姜夔为南宋著名词人,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的诗词中有好几十首皆与合肥有关;而他与合肥有关,却是结缘于两位歌伎姐妹。姜夔怡情山水,热爱自然,据考证,中青年时期的游历中他至少三次来过合肥,均居城南赤阑桥畔。他第一次来时,便爱上了赤阑桥边那位弹琵琶的歌女。姜夔词中的她体态“燕燕轻盈”,言语“莺莺娇软”,可谓千般妩媚,万种风情。她对姜夔“别时针线”,“别后书辞”,温柔体贴,经久难忘。而且,弹琵琶的歌女还有一个弹古筝的妹妹。姐妹俩陪姜夔游巢湖、登姥山,又常泛舟环城河中,弹唱演绎“姜词”如锦上添花,令懂音律、善谱曲的姜夔心旷神怡,即便暂时别离,他在梦中也时常与这对姐妹相会。姜夔的笔下,有“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样怅然若失、缠绵难解的词句。 姜夔为南宋著名词人,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的诗词中好几十首皆与合肥有关;而他与合肥有关,却是结缘于两位歌伎姐妹。姜夔怡情山水,热爱自然,据考证,中青年时期的游历中他至少三次来过合肥,均居城南赤阑桥畔。 他第一次来时,便爱上了赤阑桥边那位弹琵琶的歌女。姜夔词中的她体态“燕燕轻盈”,言语“莺莺娇软”,可谓千般妩媚,万种风情。她对姜夔“别时针线”,“别后书辞”,温柔体贴,经久难忘。而且,弹琵琶的歌女还有一个弹古筝的妹妹。姐妹俩陪姜夔游巢湖、登姥山,又常泛舟环城河中,弹唱演绎“姜词”如锦上添花,令懂音律、善谱曲的姜夔心旷神怡,即便暂时别离,他在梦中也时常与这对姐妹相会。姜夔的笔下,有“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样怅然若失、缠绵难解的词句。 姜夔有时为“儿女情长”所累,甚至被合肥俩姐妹所批评。相传有一次合肥城被金兀术所破,姜夔时正在江西家中。他毅然赶来合肥,到赤阑桥畔探望俩姐妹。殊料却遭到姐姐的白眼。琵琶女认为,山河破碎,大敌当前,你姜夔堂堂七尺男儿,自应投军精忠报国,跑来看我们俩做啥?她在素笺上疾书:“酒磨壮志,花消英气。国家有难,岂能熟视?”姜夔读罢,羞愧难当,遂暂别赤阑桥,投奔抗金名将刘。刘在柘皋大败金兵后又收复合肥。姜夔回到赤阑桥,眼见桥毁楼空,俩姐妹亦不知所终。经多方打听,只知道姐姐不甘金兵屈辱,在杀死一个小头目后,跳河自杀。姜夔大哭一场,以后写下了许多充满情愫的怀念诗词。 姜夔是“一位领一代-的诗词大家,同时还是卓有建树的大音乐家、大书法家、鉴赏家”。在他现存的80多首诗词中,据考证有25首都是写给那位琵琶女或是因思念她而写的,占其全部词作的将近三分之一。 为纪念姜夔,合肥目前已做了几项工作:(1)将横跨银河的桐城路桥更名为赤阑桥;(2)出版《姜夔与合肥》一书;(3)在赤阑桥西南角坡地筹建“白石知音景点”,建成之后,将是合肥一处亮丽的人文景观。 |
孝肃桥 | 孝肃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东边连接南淝河,桥西与巢湖路交口,桥东接坝上街交口处,是合肥市东西走向的主要跨河桥之一。孝肃桥始建于宋代。原名通津桥,后为纪念宋朝名臣包孝肃公(即包公),该桥被命名为孝肃桥。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的东边连接南淝河的地方,一桥飞架东西,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孝肃桥,桥西与巢湖路交口,桥东接坝上街交口处,是合肥市东西走向的主要跨河桥之一。 历史变迁 古庐州水多,自然桥也多,但一座桥和一位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孝肃桥历史上几度修复,几度重建,几度易名。史料记载,孝肃桥始建于宋代,1309 年重修,1496年复修,清康熙六年(1667) 和道光四年(1824)又两度复修。嘉庆八年的志书上(1803)记载该桥名为通津桥。光绪十三年(1887)再度续修。继之为纪念宋朝名臣包孝肃公,该桥被命名为孝肃桥。 1936年,曾将原桥改建成木结构车行梁式桥,《庐州府重修三桥记》称:“……跨于城之东南者为浮桥……”,因与我国传统石拱桥结构不一样,民间又称之为大洋桥,后于抗日战争中被毁。1945年抗战胜利后再次重新建设孝肃桥,但至解放初期已经破烂不堪。1950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出资将桥面板更换。1952 年孝肃桥又被洪水冲毁,当时安徽省分为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皖北行署指示公路局在此建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双排架桥墩,上部为下承式贝雷式钢架木梁木面,桥长52.32米,桥宽11.5米,其中双车道每边净宽3.34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04米。 到了1963年,因使用多年,木质的桥面已经腐朽,行车十分危险,合肥市政府决定改建。1964年11月,改建的新桥竣工,因连接东西芜湖路,遂被命名为芜湖路桥,后来还曾经改叫延安路桥。新桥长53.17米,行车道宽14米,两边人行道各宽2.5米,系钢筋混凝土铺装。此桥设计荷载汽车10吨、挂车80吨,桥下净高7米,达六级航道标准。 孝肃桥横跨合肥南淝河已近千年,可谓经历了沧桑历史,见证了淝河两岸的巨大变化。1990年,市政府顺从民意,决定将芜湖路桥复名为孝肃桥,赋予了桥梁以历史的厚重,让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 孝肃桥曾入选合肥“十佳老地名”,其入选理由是,最能体现包拯精神的老地名,“孝于人民,肃于律己”成为今人的“座右铭”。 今天的孝肃桥 伫立在孝肃桥畔,虽是寒冬腊月,但温暖的冬阳晒在身上,依然是暖桥西的万达广场威斯汀酒店暖洋洋的感觉。遥望两岸风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令人如痴如醉。赵朴初亲笔题字的孝肃桥旁,街头游园里依然有许多人在散步、聊天、打牌。孝肃桥坐落在繁华的都市商圈,西邻的万达广场,集大型百货及高端写字楼住宅楼于一体,是合肥市区规模大、档次高的城市综合楼体。 |
安徽省图书馆 | 安徽省图书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它座落于合肥市风景秀丽的包河河畔。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国立图书馆。 1953年4月在原皖北区合肥图书馆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安徽省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1962年12月迁至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建筑面积达6345平方米。1981年建成七层书库大楼,建筑面积增至13900平方米。1998年10月,在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2001年10月,2.3万平方米的新馆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1400余个,满足藏书容量420万册。新馆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服务管理系统、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和安全保障等配套服务系统。确保了高速网络传输,使网络配置灵活方便,多机处理、集中数据管理模式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局域网连接馆内1100多个信息点,与国内外主要信息网络联网,馆外读者通过因特网可访问安徽省图书馆网页,进行书目文献查询和相关网站链接等信息服务。 安徽省图书馆在90多年的办馆历程中,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尤其在徽州文献收藏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的藏书特色。 现有297万册馆藏文献,古籍线装书近35万册,善本3121种,30700余册。馆藏文献中最早的刻本为元代的《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等数种,其中明代刻本数量颇多。较为珍贵的有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明万历七年刻本《四书人物考》等。 此外,对明清时期形成的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徽学文化的皖籍先贤著作,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的收藏也颇成体系。 安徽省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有:文献借阅、信息咨询、专题服务、教育培训、学术讲座及展览等。新馆设有17个对外服务窗口,实施开放型管理模式,文献开架、借阅一体化,并启用电子文献检索、视听服务、网上借阅、网上引擎导航等全新的服务内容和手段,多功能报告厅配备了同声传译系统, 图书馆还设立了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的展览厅、视听室及适合各类读者需求的学习室、研究室。现代化多功能的图书馆将满足社会所有成员读书、求知及休闲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
合肥环城公园 | 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20世纪50年代废城垣建环城马路,并植树造林。1980年始建环城公园,公园总长8.7公里,总面积为137.6公顷,是一个以原环城绿带为基础,采用开敞式布局,运用造园艺术,点缀园林建筑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线带状敞开式公园。 环城公园被东西穿城而过的长江路分割成南环城和北环城,形成西山、银河、包河、环东、环西和环北六大景区。公园总入口处位于东门外马鞍山路与环城东路之间,并建有一座大型的作为合肥市景标志的九狮雕塑广场。九只狮子昂首挺胸,寓意着欣欣向荣的合肥,正敞迎接纳五湖四海的宾朋好友,又象征着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有勇气、有信心吸纳天地之精华。 沿九狮广场西行,不久就可来到包河景区。包河是老城区护城河的一段,据说包拯告老还乡时,宋仁宗钦赐这段护城河给他,以表彰他对朝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河因此而得名。包河水面开阔,河中有数个小岛,四周碧水环绕。其最大的岛屿是仅高出水面20厘米的浮庄,它像一片巨大的荷叶在水面上漂浮。春秋的早晨,河上白雾萦绕,浮庄的粉墙黛瓦、亭台楼阁若即若离,若有若无,有如海市蜃楼,使人怦然心动。 从包河景区向西便是银河景区。站在横跨银河景区的桐城路大桥上,可一览银河秀色全貌。 银河景区以水为中心,四周散落着花草假山,茂林修竹,辅以江南风格的园林建筑。整个景区景色秀丽,视野开阔,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色巧妙搭配,虽系人作,宛若天开。而西首河坡上的迎曦亭则是这一景区的精髓。 西山景区在银河景区之西,主要有三处美景:一是植物园,周围林丰树密,一片绿色风光。树丛中、草坪上随处可见大熊猫、长颈鹿、狮子、大象、老虎等各种动物雕塑。二是雨花塘,旁边有着闻名的稻香楼,四周的丛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鹭,觅食时盘旋在西山的上空,犹如天女洒落的漫天飞花。碧水蓝天,白鹭飞翔,鱼翔浅底,人浮水中,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画面尽收眼底。三是稻香游乐园,这里除了寻常的娱乐项目外,风驰电掣般的摩托飞艇吸引了众多勇敢的青少年朋友。 |
清风阁 | 清风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风阁位于合肥包河南岸,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弘扬包公精神,宣传安徽悠久历史文化而建造的。清风阁园区占地33亩,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包公文化旅游区东侧,东邻包公墓园,西接包公祠,是一组集纪念、展示、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仿宋综合性建筑群。清风阁景区主要有功德广场、清风阁、陈列馆区三个部分。 功德广场区由大门、引路灯柱、功德广场、明月亭、鱼沼飞梁几部分组成。大门的层顶四角分别是马、牛、羊、仙人带路,平台四角为四角兽。 主道两侧各有三根引路灯柱,灯柱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经过考证并符合历史的文化氛围。灯柱上有莲花宝座和花瓣灯托,方形石柱,方形灯笼,四面洞开,中间安灯,顶部为四角小亭。我国许多古建筑上采用莲花刻饰多与观音菩萨联系较多,而用在这里则更有它的特殊寓意,那就是愿清廉之风长明于世。明月亭是一座长宽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高8.4米,亭内置石碑一座,碑高2.3米。 过明月亭,前行十数步,便来到鱼沼飞梁景点。立于石桥,只见桥下池水清澈见底,四周一派宋式十字架梁建筑。这种石雕建筑形式,在宋代就叫做鱼沼飞梁。景区的主体建筑清风阁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对呼应。阁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清风阁外檐柱间设有格子门,每面为九扇,门为方格花心。 一层为耿光日月厅。亭内镶嵌有一幅长5.4米,宽5米,名为《清风赞》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两个部分组成,中心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迹,有《回乡敬孝》、《审牛舌案》、《陈州放粮》、《-三魁》等片段,两侧分别是《运粮戍边》和《西办盐务》。 二楼为庐州宋韵厅。展示的是《古庐州市井图》的古绢彩绘壁画,它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庐州一片歌舞升平、市井繁荣的景象。三楼为江淮奇葩厅。介绍的是安徽概况和江淮风情。四层为江山明月厅。五层为庐州夜话厅。这儿可了解合肥地方传统文化,认识合肥的人文环境。 |
安徽省档案馆 | 安徽省档案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省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环城公园包河景区北侧,是省级机构档案的保管基地和利用中心,为国家一级档案馆。馆内现存档案资料120余万卷(册),分为明清及明清以前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后档案和资料五个部分。这些档案资料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真实反映了安徽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服务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基本省情教育的丰富而生动的教材。 近年来,省档案馆以馆藏档案资料为依托,以档案展览为主要载体,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强化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先后举办了“安徽省档案珍品展”、“纪念抗战70周年图片展”、“纪念安徽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安徽发展成就档案展”、“安徽抗日战争图片展”、“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档案图片展”、“辛亥革命在安徽”等展览,开展了“红色档案揭秘”、“渡江风云”活动。 2012年4月,省档案馆打造的安徽省档案展示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展示馆设有序厅、明及明代以前档案展厅、清代档案展厅、民国档案展厅、建国后档案展厅等5个展厅,综合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档案原件、仿真件、实物陈列、雕塑、标本、声像、多媒体等多种展示形式,集中展示了全省各级档案馆保存的200余件档案精品,生动形象地向公众展现了建省以来安徽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馆内3D影院为观众播出由省档案局策划拍摄、国内首部3D档案纪实片《安徽》,该片浓缩安徽历史精华,使观众在愉悦中走进档案、感受历史、体验文化、畅想未来,架起了一座时空桥梁。安徽省档案展示馆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30—11:30 下午2:30—5:30) |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 |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2008年开工,历时三年余建设,于2012年4月24日试开馆,时逢伟大的渡江战役胜利63周年。 纪念馆由南向北为五角星胜利塔、总前委群像和纪念馆。胜利塔高达99米,整体建设从空中俯看呈五角星的形状,矗立在烟波浩渺的巢湖岸边,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与风帆造型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交相辉映,象征着军民万众一心,不畏长江天险的万丈豪情。胜利塔的一面是一座纪念塔,另一面是巢湖岸边的灯塔,指引船只的方向。 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为全铜铸制,从东向西分别为谭震林、陈毅、刘伯承、邓小平和粟裕五位总前委成员,表现出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 渡江战役纪念馆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浩翰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纪念馆整个馆体地面长度南北长107米、宽39米,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一万七千平方米,馆内陈列有《渡江战役展览》,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馆内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采用的幻影成像、蓝幕抠像技术最新摄制的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反映惊心动魄的渡江场景的半景画馆及超写真的4D电影等,能让每位观众体验到最真实的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
欢乐岛 | 欢乐岛新概念旅游基地是合肥海恒投资控股集团公司与九鼎博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一处集素质教育、现代休闲方式及培训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基地。欢乐岛开创了安徽省新概念旅游之先河,是旅游市场最惹人注目的一道新奇而亮丽的风景线,既可以观光旅游又完全有别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以“创造、运动、审美、教育、培训”为宗旨的新概念旅游模式,必将为继往开来的世纪安徽新形象添光加彩。 拓展培训区——培训与活动的结合、学习与趣味的融解,体验式培训利用自然环境与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达到陶冶情操、超越自我、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包括管理新思维——领导力课程;凝铸新团队——团队建设课程;走进新历程——新员工融入课程;改善心智模式——国家公务员课程;跨越新世纪——大学生课程等八类课程,含有背摔、过电网、空中抓杠、空中断桥、逃生、集体木鞋、心灵聚合、排序、空方阵、危险旅程、模块、杀人游戏、战俘、荆棘取水、孤岛求生等活动项目。融挑战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是现代人、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式。 文体娱乐区——热情燃烧的篝火晚会、神秘莫测的化装舞会以及搭建友谊之桥的交友俱乐部,让您领略轻松假日的多彩生活。 欢乐岛六大区域涵盖了素质教育、集体休闲、生存拓展培训三种新颖而具有震撼力的活动内容,在这里既可以体验亲自参与的乐趣,又可以品尝自己劳作的收获;既可以领略集体的全方位培训,又可以享受居家旅游的美妙温馨。 |
安徽艺术剧场 | 安徽艺术剧场是安徽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的自有剧场,座落于合肥市黄山路和曙光路交口。安徽艺术剧场于2011年由省政府投资建成,可容纳观众约600人,航空座椅、冷暖空调。有贵宾室1个,剧场前大厅约500平方。 剧场舞台424平方米。舞台上有吊杆48道,供灯光、布景、幕布使用。舞台有40平方米升降乐池,供乐队伴奏使用。 剧场共有大小化妆室5间,供演员化妆使用。剧场有电子屏幕,电子横标,围标供客户使用。剧场广场地上、地下可停放汽车约150余辆,为使用剧场 观看演出人士提供便利。 剧场交通十分方便,乘坐公共汽车10路、117路、118路、121路、129路均可到达。剧场自投入使用以来,接待了多个国内外艺术团体、大型晚会、大型艺术 、徽剧、黄梅戏、泗州戏在此演出。 “大洋之声”新西兰三重奏;荷兰室内乐弦乐四重奏;马丽安吉拉瓦卡泰洛2012年中国巡演;德国阿里郎木管五重奏音乐会;俄罗斯钢琴家演奏会;舞剧《徽班》在这里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大型舞剧《徽班》在这里创下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联系电话 :(0551)63633372 地址:合肥市曙光路45号 交通:站点——省立新安医院站; 线路——10/117/118/121/129 |
卫立煌故居 | 卫立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卫立煌故居 在淝河镇卫乡村河口村民组,只剩下三间门楼的卫立煌旧宅孤独地矗立着,宅子的造型、风格和久远的沧桑在周围房屋的掩映下,显得格格不入。这座老宅的主人是卫立煌的侄子,66岁的卫道询老人。据卫道询介绍,他已在这里守护了几十年,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找到家族的皈依感和精神上的依附。每当有陌生人过来,卫道询总是很热情地介绍着老宅的往事。 关于这座老宅的准确年龄,卫老也不大清楚。他听父亲卫立涛说过,伯父卫立煌就是在这座房子里出生的,那是1897年2月16日(光绪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十五)。卫立煌15岁那年,离开家参加辛亥革命,以后就很少回来过。不久,卫立涛也离家入伍,家里只剩下卫老太太在看护。解放前卫道询搬到这里住时,房子还有三十多间,房子最后面还有一座三层炮楼。1960年,一场大火把炮楼化为灰烬,剩下的房子因为年久失修,也都相继坍塌,到现在只剩下这仅有的三间门楼,据说是当年警卫们的住所。 卫立煌 (1897~1960) 卫立煌(1897~1960)又名辉珊,字俊如。安徽庐州义兴(今属合肥市郊区)人。1916年到广州,投入以朱庆澜为省长的广东省防军,后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警卫团排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任第九军副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第十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兼三省边区督办。参与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和对长…… 详细++ 卫立煌 (1897~1960) 卫立煌(1897~1960)又名辉珊,字俊如。安徽庐州义兴(今属合肥市郊区)人。1916年到广州,投入以朱庆澜为省长的广东省防军,后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警卫团排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任第九军副军长兼第十四师师长、第十师师长、第十四军军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兼三省边区督办。参与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和对长…… 详细++ |
合肥滨湖水利风景区 | 合肥滨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合肥滨湖水利风景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依托巢湖大堤、淝河大堤、派河大堤兴建而成,总面积124.0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0.59平方公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合肥市依托“大湖名城”发展战略,自2008年以来,大力推进环巢湖生态治理及修复工程,开展了岸线整治、蓝藻治理、入湖河流治理、清沟清渠等专项治理工程,不仅将堤防防洪标准提升到百年一遇,而且使水利工程更具景观化、生态化,巢湖水质及水生态环境也有了显著提高,为市民提供了宜居生活空间,成为合肥市一张城市名片。景区内有16.08公里长的环湖景观大道,以及安徽名人纪念馆等十大文化场馆。大圩生态农业园和滨湖公园分别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森林公园。 |
地区 | 景点 |
---|---|
施河社区 |
---- |
陆集社区 |
---- |
骆岗社区 |
---- |
高王社区 |
---- |
官塘社区 |
---- |
陆大村 |
---- |
北斗村 |
---- |
石桥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