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丰宝生态休闲观光园 | 丰宝生态休闲观光园位于合肥市北25公里处的肥东县元疃镇,现占地面积1100多亩。 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合肥市五星级农家乐。 丰宝休闲观光园在食用菌采摘、苗木花卉观赏、特色蔬菜观赏采摘、水面垂钓、特色餐饮服务等方面独具特色。其中食用菌生产大棚有500多亩,苗木花卉80多亩,特色蔬菜200多亩,垂钓水面150亩,特色餐饮利用自产的菌菇、鱼、土鸡及特种蔬菜等。 灵芝盆景是丰宝公司近年来最新开发的一个食用菌产品,盆景高雅华贵,千姿百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元疃镇 元疃镇位于肥东县西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岭脊。人口总数29379,共有18个村(居);全镇总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交通比较便捷,合白路、合青路贯穿而过,村级公路硬化率达100%,境内有水库两座。2003年,全镇油料产量达4400吨,粮食产量2.7万吨,财政收入208万元。 该镇积极发展高产农业,玉米面积达1.83亩,西瓜面积800亩,…… 详细++ |
长临古街 | 长临古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长临河古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濒临巢湖,接壤合肥滨湖新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巢湖岸边独具特色的魅力小城镇。古镇临湖襟河,自古驿道繁忙,水陆两畅。《安徽省建制沿革》记载:夏商时为淮夷部落,战国时属楚巢邑管辖,已形成集市。元末军阀混战,战火破坏严重,居民十不存一。后迁江西“瓦屑坝”移民,形成现今的长临河古镇特色的江淮古建筑群。在清朝末年,由于漕运兴盛,古镇成为巢湖北岸地区的商品分销集散地,有“小上海”之称。 古镇处处皆是风景 长临河古街景区位于环湖大道北侧与店忠路西侧交汇处,交通方便,区位优越。到达长临河古镇的方式多种多样,沿线交通路况较好,道路绿化更是令人赏心悦目,在进入景区之前就能体会到古镇的韵味。游客接待中心位于景区入口不远处,是进入长临河古镇景区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第一站。 长临古镇的核心景区长临古街呈“丁”字形,南北向长度360米,东西向长度240米,沿街有137家住户370间房屋。有店、行馆、庄、堂、铺、房、坊、摊点等各类商业近百家,以米行、布庄、药店、酱园、酒馆、五洋百货为主体。现在整座老街依旧呈“丁”字形分布,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房屋。顺着目光蜿蜒向前延伸,造型古朴,色彩清纯。沿街漫步,“吴氏旧居”、“百年邮政”、“聚贤中华老报馆”、“长临河民俗文化馆”等古建筑一一呈现。 旅游服务不断完善 长临河镇山水秀丽,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长临古街,街面整洁,安静祥和,是远离喧嚣,外出放松的好地方。目前34路、526路公交均已开通,分别由撮镇方向和滨湖方向开往长临河古镇,站点距离古街不足百米,十分便捷。自驾线路,合肥地区可由环巢湖大道往东行驶即可,或繁华大道往东转店忠路,往南行驶即可,沿路标识标牌准确清晰。长临河古街为更好地向游客提供服务,努力完善服务设施。长临河古街在进入景区的相关交叉路口设置了景区导览图标牌,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了导游全景图,并在全景图上清楚正确地标示出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从景区各大标识牌到景物介绍牌,长临河古街景区的指示指引功能做得面面俱到,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 渡江一战定中华。1949年3月20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机关在曾希圣、李伏仇的建议和安排下,陆续进驻瑶岗村,27日邓、陈-由蚌埠乘火车进至合肥,当晚在洪家花园为南下干部培训班学员作动员报告,28日一早乘车赶到总前委,华东局瑶岗驻地指挥部。-在这里亲自撰写《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自1949年3月20日至4月27日早,总前委、华东局整整在瑶岗驻了38天。 -、-、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二、三野、四野十二兵团百万大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名城重镇,并包括江苏、安徽南部全境,浙江大部及福建北部、江西东部之171座县城,歼俘敌40余万。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自4月20日开始6月2日崇明岛解放宣告胜利结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全国大陆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馆长:许泽夫 联系电话:7363135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
岱山湖 | 岱山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岱山湖位于肥东县与全椒县交界处,距合肥市区57公里,距江苏省城南京市只有96公里。岱山湖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四面青山环绕,山水交融。 水面有宽有窄,湖边有湾有港,自成体系,具有开展各类水上项目的理想环境,湖边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400多种植物。岱山湖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闻名遐尔,山不高而层峦叠嶂,水不大而气象万千,勾画处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征。 岱山湖原为解放后当地乡民修建的一座水库,因离城较远,四周全为乡村田野,未遭任何污染,给人以清纯自然的亲切感。立于岸边,放眼望去,只见万亩湖面清波荡漾,四周群峰丘坡叠翠。湖面东部开阔,西部曲折蜿蜒,并天然形成众多的港汊。 岱山湖旅游度假区已被列为合肥市重点旅游景区、合肥市千亿元总体规划四大基地重点旅游项目之一,省市县旅游局重点扶持的新建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局对外招商重点旅游项目之一,旅游区山水交融、环境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合肥的名片及后花园。 岱山湖度假区是合肥地区唯一具备良好度假条件的景区。区内相对高度20至50米,低丘连绵,坡度平缓。岩石大部分为基岩出露区,多为玄武岩、重晶岩。仅西部边缘为第四系覆盖区。湖区周围出露地层皆为中元古界张八岭群西冷组,分三部分,上下部的岩性相近。上部为灰白、浅灰绿色石英角斑岩;中部岩性较杂,为灰白、灰紫、暗红等杂色石英角斑岩、细碧岩等十余种岩类。 岱山湖湖面9000多亩,常年蓄水量1900万立方米,来水面积89.5平方公里,年泾流量2617.6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74万亩,周边没有工矿企业,区内仅有自然村2个,人口180人,以农业为主。岱山湖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在情人谷附近西湖水域,深达46米;岱山湖湖水没有任何污染,且湖底沙质、自然水经森林过滤流入湖中,湖水清澈见底,水质六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 |
四顶山 | 四顶山位于肥东县境内,主峰海拔174米,因四峰并列,故名。此山又因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山虽不高,但由于紧靠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显得尤为峻伟。 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霁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所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清代《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等书,对此山美景均有记载。四顶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古迹。相传东汉著名道学家魏伯阳(会稽上虞人,《周易参同契》作者)曾不远千里,入此山炼丹修道,丹成吞服后,魏伯阳和他的三个弟子纷纷升天成仙,就连他带来的一条白狗,也成了仙犬。今虽人去炉空,然丹气仍在,当年魏伯阳在此山上留下的丹砂仙粉,常常映着朝霞,放出异彩。 清代庐州府学正朱弦“颇疑其说”。他在写《庐阳八景——四顶朝霞》时,曾亲自登山观察:“一日晨起,徘徊于螺髻之侧。适当初晴露旦,草木含滋,旭日东升,奇光四射,俯视四五里许,恍乎涌五色琉璃中,我始悟。”才知朝霞是水气折光反射形成的奇观。 游人观朝霞,一般是头天晚上就住在山上,凌晨登高眺望,要是遇到雨过天晴的好天气,当旭日透过蒙蒙的水雾,带着闪动的阳光来到大地时,在脚下的草地上,会出现一道道光环:在浩瀚的湖水中,会回呈现出一派五颜六色的光彩,微风拂起,光逐水,水生光,直向湖天尽头。 四顶山南端高峰,有一座金碧辉煌、蔚为壮观的古刹。唐代一僧人在此结庐为庵。宋时建“庆和寺”,明代学者黄道日改名为“朝霞寺”,供奉关羽像。庙前一片大树林郁郁葱葱,中有两棵高达10余丈的紫檀,像两个忠实的卫士分列两边,特别引人注目。金属门铂的黑漆大门上有副对联曰:“山势东来犹望蜀,湖波西下欲吞吴。”明末著名学者方自勉曾隐居朝霞寺,设书院授徒,造就出一大批学士,闻名当时。 1935年之前,山下六家畈的吴中流先生在山上的第四峰偏北处,建了一座“四顶公园”。稍后,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又在附近建了一所西式结构、小巧玲珑的别墅,取名“朝霞小筑”。 庙后有一专供游人休息的场所,石凳石椅厝放四周。一块方形青石棋盘,32个棋子好像分成两队人马,正在楚河汉界前线激战拼杀。周边有四个石鼓圆凳供观阵者助威。相传南北斗星曾下界在此对弈,并从此留下了千古神话。 尤其令人惊奇和不可思议的是,在那大庙和花园相隔的长廊之间,有一口十几米深,名为“滴芦井”的高山古井,晚上月上中天时,从井底水中能看到光怪陆离的五彩祥云和美妙的月光,这便是四顶山景中之景——朝霞映月。 北面山腰处有一处惊险奇观:一条巨大呈宝塔状的尖石直穿长空,高约七八米,顶端镶有一块石片,并垂下一条长三四米的石线,仿佛一个仙翁正坐在那里静静地垂钓。 在南面山腰朝阳处,有两块形似一双鹦鹉巨石,名曰“鹦鹉石”,每当阳光照射之时,站在三里外的中庙或更远一点的姥山向北眺望,只见那鹦鹉石宛如一对情鸟在交颈相偎,喃喃细语。 巢湖水边的西山脚下,有一孤石,似出水青蛙栖息岸边,昂首望天,曰“青蛙石”。 四顶胜镜,不仅吸引了大批古今游客,也留下了成篇累卷的脍炙人口的诗赋。晚唐诗人罗隐曾咏道:“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舍发和须。”宋代文人张彦修也在诗中赞扬四顶山:“翠峦齐耸压平湖,晚绿朝红画不如。寄语商山贤四皓,好来个各一峰居。”明代诗人许蕃春的诗专门描绘了四顶山0:“亭午过朝霞,山溪约略斜。细泉分石齿,晴鸟乱银沙。地远昔年梦,春浓野诗花。晚烟迷短骑,归路柳条遮。”清代周家颐留下了特别赞美四顶山晨景的诗:“瞥见朝霞彩,临湖四顶山。晓钟才觉得,孤骛未飞还。” 四顶山景色优美,文脉深厚,山的周边出过许多名人。 单从山下的六家畈就走出了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还有革命烈士。在杭州执勤时,为避免火车出轨事故而牺牲的蔡永祥烈士的家乡大蔡村也坐落在四顶山麓。 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源于三国赤乌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考证,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源源不断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因濒临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 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濒邻巢湖,接壤滨湖。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人口5.2万人。人杰地灵,地理位置优越,省级旅游大道——店忠公路穿越本镇,境内环巢湖大道已经正式通车,在建的合…… 详细++ |
北九华浮槎山 | 浮槎山俗称安徽北九华,位于安徽肥东县境内。浮槎山为大别山余脉,山势层峦叠翠,逶迤相连20余里,主峰海拔418.1米,是合肥境内的最高山峰。主峰四周罗布九座山峰,似九龙腾跃,形态各异。 浮槎山怪石峥嵘,松柏挺秀,云雾缭绕,清幽宜人,景色奇丽。顶峰有清白二泉并悬,水位稳定,久旱不涸;充雨不涨,取之不尽。 浮槎山山名来自民间传说。据《博物志》记载:天河与海相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传说晋隆安年间,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向其表兄玉皇讨官,遭拒后,怒发冲冠,不慎跌落人间。他纵身爬起,想乘浮槎之筏再上九霄。当时木筏上有九条龙正在饮水,尾巴交错在筏中,地藏王只好坐在龙尾,九龙不支,纷纷逃往南天门。玉皇大帝闻知,降旨以雷击毙。霎时,木筏遂变为山,九龙亦成九座山峰。从此,地藏王便在此山打坐,开辟道场,推崇佛教。 浮槎山虽不甚大,无法与黄山、泰山、华山等名山相比,但却以乳泉、巧石、大庙闻名古今。 浮槎山齐都峰顶有二泉池并立。北池水深而清,名合泉;南池水浅而浊,名巢泉。浮槎山有巧石30余处,皆以形象取名,一个巧石便是一处景点。南山一石状如乌龟,名金龟望海;一石形如大鼓,名响鼓震天;一石如龙之头,突出的两眼里常年流水,名白龙泪眼。北山的几块巧石更为奇特:一石形如大船,长10余米,宽4米,一人推之如船颠簸水中,众人推之也是如此。 相传这是玉帝3岁儿子金孩儿下界时乘的小船;一石高约20米,长宽约15米,巨石南端,中部凹陷,两旁高出,状似座椅。仙人座前有一小石名垫脚石,座后一凹石名仙人盆,传说王母曾在盆中沐浴;一石高卧,光滑平整,形似棋盘,楚河汉界依稀可辨,相传南斗、北斗星君遨游四海路过此地,曾在此石对弈。 棋盘石底部由10余块大片石组成,形态各异,构成一组妙景。两片巨石壁立,露一线天光,可容一人沿两壁攀缘至棋盘顶,谓之一线天。 |
马政寺 | 马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政寺地处肥东县众兴乡华光村,距县城店埠22公里、合肥市区21公里;庙寺占地80亩,西临长丰县三十头乡,背靠众兴水库,海拔51.9米。登寺眺望,众兴水库宛如碧玉,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据乡人传述为凤凰宝地。古为东西南北交汇地,往山东、河南、上海的必经之路,寺内常年栽植花木、樟树、桂花,四季常青,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吸引僧人、居士来此定居,是旅游观光避暑的胜地,极具开发价值。 马政寺由来久矣,相传始建于明初,为纪念朱元璋之妻马政娘娘放粮赈灾,而在此立寺奉祀。时事变迁,沧海桑田而失祀,经访原主持僧韩小斋口叙,刘铭传曾令部下首令重建此寺,塑像佰尊之多雄姿威武,后有龚大司马重建一次,上述均无文献可考。现谨存碑文记载,于光绪年间,清钦差大臣四川方伯公龚仰遽,出使英、法、俄归来又重建本寺,兴建寺院都三进,延以回廊,光以色墙,浮雕四壁,庙貌巍峨。此寺现有乡人所知,在日军侵华时被-37军第七师以御日军为据点而毁没,解放后遭遇彻底损毁,文革后期又有名人居士建起砖瓦仿古结构三间。每逢庙会仍有民众前来叩拜。 当今改革开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受到佛协的关怀,这座神圣的古寺,凡经沧桑,于2005年有名人居士鼎力相助,一座宏伟壮观的马政寺展现在人们面前,深受当地群众敬仰。 马政寺庙会期自古为农历三月三日,无论风雨阴晴四面八方的民众达十万之多,主持僧于春节后早早计划庙会工作,筹划好经商者的摊点,三教九流的活动场所,庐州地方戏搭台,卖艺者摊点,马戏团的帐逢;各种小吃,地方名菜,应有尽有。这些无所不有的经营者,远自上海、天津、河南……等地,近至蚌埠、阜阳、铜陵、安庆……等地,当地0和佛协早已组成寺院管理委员会,不仅保护外地的经商者,还为他们装上灯具,秩序井然,庙会期间通宵灯火如昼,人声鼎沸,三日内堆炷的香灰如同山丘,焚燃火光冲天,雷鸣般的爆竹声数里之外皆可闻之,无数的礼花闪烁在天空中,五彩缤纷,连同熊熊火焰,使1500 m2的大殿笼罩在五彩缤纷的焰火之中。 庙会头天下午还得做法会,以示对佛祖祭拜,举行礼仪程序是:1、摆设香坛,焚大香;2、献贡品:白米一斗、寿桃、糕、鲜花、大面包、大悲水一桶、杨柳枝一条;3、寿烛一对分两旁、金鸡、金马、金箔等;4、上香;5、撒净;6、鸣炮;7、奏乐;8、主持僧报告;9、信徒致词;10、主持僧三跪九叩行礼、礼九道;11、焚金箔、完香。 马政寺文化旅游庙会活动主题是: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人文和谐、发展旅游经济,将有助于众兴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文化旅游一条街,带动中北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 众兴乡 肥东县辖乡。1949年置众兴乡,1958年复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中部偏西,距县城19.9公里。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大(店)众(兴)、三(十头)众(兴)、大(新庄)众(兴)公路过境,店埠河流过。辖众兴、华光、义合、司老、郑埠、范岗、金王、霞光、谢岗、滁河、花灯、郑河、共和、大高、田埠、八联、许河、三兴、永安、小钟、光华、刘岗集、梁…… 详细++ |
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 | 褚老圩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肥东县白龙镇河塘村褚老圩,距合肥市约40公里。合肥地区唯一的一座抗日纪念馆——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以下简称新四军抗日纪念馆)便坐落在该圩境内。抗战时期,褚老圩是新四军四支队、江北游击队司令部驻地,是新四军江北抗日指挥部驻地,也是0合肥中心县委所在地,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也于此被错杀。 昔日:抗日指挥中心 1939年3月,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率部到达青龙厂褚老圩,司令部就设在村民褚民安家。1939年6月,叶挺、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等新四军领导人带领四支队视察并驻足指导革命工作;同年11月,刘少奇化名胡服亦到青龙厂指导抗日工作。自此,褚老圩便成了抗日的指挥中心,成了革命的心脏,以高敬亭为司令的新四军四支队在抗击日寇、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39年6月,由于遭到-军的特别仇视,以及“左倾”路线代表人物的打击和宗派主义者的嫉妒等诸多原因,高敬亭被加以反党、-等莫须有的罪行错杀于褚老圩。 今朝:革命教育基地 褚老圩纪念馆于2003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建设。截至2007年7月,一、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已建设有20间面积达360平方米的徽式展览馆,馆内布置了近400件新四军历史照片和部分文物;设立了“将星馆”;竖立了高3米,宽4米的玻璃钢新四军东进抗日群雕;兴建了高敬亭纪念林和纪念碑;修缮了“红军井”、“烈士墓”座。展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史和作为合肥市唯一的党史展览馆。 未来:合肥教育基地 2004年11月30日,经市委、市0批准,青龙厂褚老圩正式作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基地的建成,填补了我市没有抗战时期党史、军史教育基地的空白。同时也推动了白龙镇周边经济的发展,2007年2月,合肥市新世野果苗种植场与褚老圩纪念馆所在的河塘村就土地租赁达成协议,计划3年时间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冬枣2000余亩,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致富老区人民。截至目前,已发展冬枣种植面积近400亩,亩均产值可达8000元。 据悉,白龙镇把褚老圩真正建成集教育、瞻仰、娱乐、休闲、度假、生态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龙镇 白龙镇地处江淮分水岭,是肥东县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96.3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5.4万亩,辖20个村(居)。中心镇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2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150元。 白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合徐高速、合白路、…… 详细++ |
众兴马政寺 | 众兴马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政寺地处肥东县众兴乡华光村,距县城店埠22公里、合肥市区21公里;庙寺占地80亩,西临长丰县三十头乡,背靠众兴水库,海拔51.9米。登寺眺望,众兴水库宛如碧玉,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据乡人传述为凤凰宝地。古为东西南北交汇地,往山东、河南、上海的必经之路,寺内常年栽植花木、樟树、桂花,四季常青,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吸引僧人、居士来此定居,是旅游观光避暑的胜地,极具开发价值。 马政寺由来久矣,相传始建于明初,为纪念朱元璋之妻马政娘娘放粮赈灾,而在此立寺奉祀。时事变迁,沧海桑田而失祀,经访原主持僧韩小斋口叙,刘铭传曾令部下首令重建此寺,塑像佰尊之多雄姿威武,后有龚大司马重建一次,上述均无文献可考。现谨存碑文记载,于光绪年间,清钦差大臣四川方伯公龚仰遽,出使英、法、俄归来又重建本寺,兴建寺院都三进,延以回廊,光以色墙,浮雕四壁,庙貌巍峨。此寺现有乡人所知,在日军侵华时被-37军第七师以御日军为据点而毁没,解放后遭遇彻底损毁,文革后期又有名人居士建起砖瓦仿古结构三间。每逢庙会仍有民众前来叩拜。 当今改革开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受到佛协的关怀,这座神圣的古寺,凡经沧桑,于2005年有名人居士鼎力相助,一座宏伟壮观的马政寺展现在人们面前,深受当地群众敬仰。 马政寺庙会期自古为农历三月三日,无论风雨阴晴四面八方的民众达十万之多,主持僧于春节后早早计划庙会工作,筹划好经商者的摊点,三教九流的活动场所,庐州地方戏搭台,卖艺者摊点,马戏团的帐逢;各种小吃,地方名菜,应有尽有。这些无所不有的经营者,远自上海、天津、河南……等地,近至蚌埠、阜阳、铜陵、安庆……等地,当地政府和佛协早已组成寺院管理委员会,不仅保护外地的经商者,还为他们装上灯具,秩序井然,庙会期间通宵灯火如昼,人声鼎沸,三日内堆炷的香灰如同山丘,焚燃火光冲天,雷鸣般的爆竹声数里之外皆可闻之,无数的礼花闪烁在天空中,五彩缤纷,连同熊熊火焰,使1500 m2的大殿笼罩在五彩缤纷的焰火之中。 庙会头天下午还得做法会,以示对佛祖祭拜,举行礼仪程序是:1、摆设香坛,焚大香;2、献贡品:白米一斗、寿桃、糕、鲜花、大面包、大悲水一桶、杨柳枝一条;3、寿烛一对分两旁、金鸡、金马、金箔等;4、上香;5、撒净;6、鸣炮;7、奏乐;8、主持僧报告;9、信徒致词;10、主持僧三跪九叩行礼、礼九道;11、焚金箔、完香。 马政寺文化旅游庙会活动主题是: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人文和谐、发展旅游经济,将有助于众兴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文化旅游一条街,带动中北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 众兴乡 肥东县辖乡。1949年置众兴乡,1958年复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中部偏西,距县城19.9公里。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大(店)众(兴)、三(十头)众(兴)、大(新庄)众(兴)公路过境,店埠河流过。辖众兴、华光、义合、司老、郑埠、范岗、金王、霞光、谢岗、滁河、花灯、郑河、共和、大高、田埠、八联、许河、三兴、永安、小钟、光华、刘岗集、梁…… 详细++ |
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 | 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安徽省肥东县管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皖中腹地、包公故里的肥东县北部丘陵岗丘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东南侧。这里是滁河的源头,湿地公园紧邻滁河干渠,是维持管湾湖周边生物多样性、保障江淮分水岭地区区域生态安全、完善环巢湖地区湿地保护网络的关键区域。其中管湾湖不仅是省会合肥的备用水源地,更是肥东县饮用水水源地,承担下游城镇供水及防洪任务;陂塘湿地则保留了当地的历史记忆,是公园内涵养水源、生态安全维护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受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内水体水质下降,管湾湖及周边湿地的鸟类和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面临威胁。根据《安徽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和建设大富美强的合肥现代化东部新城目标,“十三五”期间,肥东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确保灌溉、防洪及饮用水源安全的前提下,以管湾湖为主体,北部河流、东部陂塘为补充,启动管湾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建设工作。拟建的安徽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79°~117.54°、北纬32.02°~32.08°之间,规划范围涉及梁园镇、杨店乡和牌坊回族满族乡,东起肥东县X30县道,西至管湾湖大坝,南至滁河干渠,北到店乡刘集村。规划总面积664.24hm2,湿地面积412.81hm2,湿地率62.00%。湿地公园内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河流湿地两个湿地类,内陆滩涂、永久性河流、库塘湿地三个湿地型。管湾湖湿地境内拥有大小陂塘近百座,且历史悠久,据相关史料记载,距今约1200年。这里陂塘成群、星罗棋布,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淮分水岭脊背。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建设,未来的肥东管湾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保育肥东生命之源的生态高地,江淮分水岭湿地文化、陂塘文化宣教的示范的窗口,皖中地区库塘—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典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规划合理,生态自然,环境秀美,景色迷人的国家湿地公园,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
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 | 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合肥市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位于肥东县白龙镇青龙场社区褚老圩,这里原是淮军将领褚老泰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建造的庄园,1940年房屋等被日伪军烧毁,现圩内占地30多亩。目前建有“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共合肥党史馆”和“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建筑面积共3000多平方米,圩内外还建有烈士墓、红军井、敬亭纪念林,四周还种植着数十亩的山东冬枣林。中共合肥党史馆反映了中共合肥党组织从1926年9月创建、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里展出的各种文物共有2000余件,其中新四军老战士当年收缴的两把日本-和中正剑、新四军老战士在这里抗战时使用的军用号角、叶剑英元帅的亲笔信函等都非常珍贵。 抗日战争初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一块重要抗日根据地,是皖中地区抗日指挥中心,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移驻地,也是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所在地。新四军第四支队是1938年2月由红28军和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组建。1938年4月,奉中共中央电令,四支队在司令员高敬亭同志率领下东进皖中,与当地人民群众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1938年4月至1939年5月这短短的近一年期间里,新四军第四支队作战90余场次,毙伤日军1700余人,俘虏10余人;毙伤伪军600余人,俘虏400余人;消灭反动武装和土匪3700余人。经过近一年来的抗日斗争,四支队发展壮大为第四、第五两个支队及江北游击纵队,并创建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支援了皖江抗日根据地和淮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青龙厂红绿生态枣庄 | 一、总体概况 该企业位于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园附近,是由合肥市新四军研究会与白龙镇共同引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旨在“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绿色生态,富裕老区人民,共建和谐社会”。 二、发展情况 该企业创办于2006年,依托合肥新世野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方式,大力推广鲜枣种植,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丰产枣园已达1000亩,产品全部销往各大城市。开发和登记注册了鲜枣、枣酒、枣鸡和枣鸡蛋四个系列产品,其中“早甜脆”获得合肥市著名商标称号。集农家乐旅游和红色旅游于一体,于2009年8月30日成功举办“2009合肥·白龙首届鲜枣文化旅游节”,发展认养、娱乐、观赏、采摘等特色产业。不断加大产业推进力度,建成2000平方米温室大棚,实现在冬季观赏和采摘鲜枣。 三、扶持政策 枣树具有极强适应性,特别适宜江淮分水岭地区气候、土壤、水利条件。枣树平均每亩可以种植110棵,两年内挂果,三年后进入丰产期,一般每棵收成在10-20斤左右,每亩收成1500-2000斤;按照市场价每斤5元计算,每亩收入将达到7000-10000元,比传统一油一稻种植收入高出数倍。为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每种植一棵枣树政府补助10元,由企业统一供苗、收果,同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白龙镇鲜枣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不断发展,最终将形成万亩枣园。白龙镇鲜枣产业正在加大推广力度,快速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成为全国知名、安徽一流、合肥亮点。 白龙镇 白龙镇地处江淮分水岭,是肥东县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96.3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5.4万亩,辖20个村(居)。中心镇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2万人。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150元。 白龙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合徐高速、合白路、…… 详细++ |
龙泉山 | 从安徽省省会合肥东行15公里,便是绵延数十里的大别山余脉―――龙泉山。龙泉山海拔二百八十一点五米,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为当地群山之首。龙泉山所以得名龙泉,皆因山腰有清澈古泉绵延千年而不绝。龙泉之水常年保持18度,甘甜爽口,有23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古今图书集成 庐州山川>>载:山腰寺内有“龙泉,清澈萦流至山下,故曰龙泉山”。唐朝张又新著有<<煮茶水记>>,评价此泉为“庐州第一水”。 从龙泉寺中“龙嘴”汩汩而出的龙泉之水,涓涓成流,常年不断,滋养着方圆数十里的农田村民。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庆历五年(1045年)任滁州太守时,慕名前来龙泉山,品尝甘泉之后,立即将龙泉列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记事。龙泉古寺地处龙泉山腰,龙泉之上。寺因泉而名,山因寺而胜。山上百年以上古松、银杏比比皆是,满眼碧翠,与从寺中流出的甘泉一起,让人洗心革面,全心向佛。据现存寺中的<<龙泉碑记>>记载,龙泉古寺相传始建于曹魏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在佛教大受推崇的唐代,龙泉寺香火极盛,名闻天下。至明代再度兴盛,成为皖中地区寺庙之冠。 来山路线从长途汽车站 乘合肥至巢湖的大吧 中途到桥头集镇新街口下车 转乘三轮车可到寺院门口。 |
茶壶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 茶壶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顶山风景区内有座茶壶山,山名因主峰状如茶壶而得,山高不过百余米,却因山脚下看到一座纪念碑而醒目,这里长眠着半个世纪前牺牲的50位革命烈士。这些烈士来自全国14个省市,大多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伤,后经当时位于此地的战地医院治疗无效牺牲。1951年,我省决定组建第一康复医院,收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伤的革命战士。由于当时刚刚建国,短时间内很难在一个地方建设一个大型医院,有关负责人就看中了六家畈的古民居。于是,从1951年到1956年,先后有1000多名伤员在此疗伤。有50多名经治疗无效后牺牲。有10多位烈士因伤势太重,没办法说出自己的籍贯和姓名。当地0在茶壶山脚下为这些烈士修造了纪念碑,碑高8米,墓碑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碑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战斗,光荣负伤,后经康复医院治疗无效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上详细记录了40名烈士的姓名、籍贯以及10多位无名烈士籍贯的分布情况。一些烈士的籍贯还用的是解放前的省名:热河省、松江省等。 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源于三国赤乌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考证,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源源不断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因濒临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 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濒邻巢湖,接壤滨湖。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人口5.2万人。人杰地灵,地理位置优越,省级旅游大道——店忠公路穿越本镇,境内环巢湖大道已经正式通车,在建的合…… 详细++ |
六家畈古民居 | 位于安徽合肥东南乡,肥东县城南2.5公里处,系湖滨乡人民0所在地。六家畈居民中以吴姓居多。村中人才辈出,如淮军将领、北洋军阀时期的海军次长、代理总长-少将等等。他们大多官高位显,在家乡大兴土木,盖房置地,使得六家畈空前繁荣。六家畈古民居豪宅共有六大片。有房屋13幢、33路,计205间正屋、111间厢房及5条走巷;花园两处;公、私词堂各1处;望湖楼一座。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砖木结构,砖雕木雕精细,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设有风火墙,建工考究。六家畈的古民居,因50年代初的康复医院的进驻、后驻军、-及"文革"中扫"四旧"被拆、被改建,已面目全非,有的仅剩房屋轮廊,有的成了仅剩两棵名贵树种的空院,有的因无人看管而自然倒塌等等。到目前为止仍有古建筑形象,尚可通过整修恢复原貌的有3片,共8幢21路95间正屋、55间厢屋。 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源于三国赤乌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考证,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源源不断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因濒临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 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濒邻巢湖,接壤滨湖。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人口5.2万人。人杰地灵,地理位置优越,省级旅游大道——店忠公路穿越本镇,境内环巢湖大道已经正式通车,在建的合…… 详细++ |
巢湖岸边振湖塔 | 巢湖岸边振湖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湖塔位于巢湖岸边,系清朝光绪年间,由吴姓人集资兴建。塔七层,高十二丈,在水边平野上高高矗立,撑天柱似的显得雄浑壮丽。塔身为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门楣与塔内均嵌有铁浮雕佛像。塔内有螺旋式阶梯,缘梯而上可登塔顶,俯看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塔的大门两侧镌长联一副,乃吴伯华长子吴兆楣所题,联曰: 一柱挺峥嵘 结构增辉 所期真宰膺灵 古往今来钟正气 八维扶磊呵 廛阚既庶 溯自前人相宅 湖山俯仰动遐思 颇启人思古幽情。 塔上有十二处石刻题词,其中十处系吴姓人所题。塔的最上层的顶端,绘一仙鹤,凌空欲飞,苍劲有姿。 塔的六角均系铜铃,风吹铃动,叮当有声,妙不可言。但因年久失修,塔身及塔顶多处损坏,经市、县两级拨款已维修一新,现被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源于三国赤乌年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据考证,因青阳山北麓之水经长宁寺源源不断流入巢湖,久之形成长宁河。地因河得名,又因濒临巢湖,遂更名为长临河。 长临河镇位于肥东县最南端,濒邻巢湖,接壤滨湖。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8个村、2个社区,人口5.2万人。人杰地灵,地理位置优越,省级旅游大道——店忠公路穿越本镇,境内环巢湖大道已经正式通车,在建的合…… 详细++ |
地区 | 景点 |
---|---|
三合社区 |
---- |
路集社区 |
---- |
元疃社区 |
---- |
杨祠村 |
---- |
义和村 |
---- |
明星村 |
---- |
塘西村 |
---- |
曙光村 |
---- |
汪郢村 |
---- |
马皇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