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 | 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山合水阔,南华北幽,中国半汤郁金香高地景区位于合巢经开区境内,是环巢湖旅游路线上最璀璨的明珠。 景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由郁金香高地、大风湾和半汤湖三大区域组成。资源实体丰富,拥有4处五级优质资源。郁金香高地区,大图景的郁金香结合景观建筑、起伏的地势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地景观,充分展现了自然山水之美;大风湾区,沙滩、阳光、水库、远山共同构成了别具特色的休闲体验;半汤湖区,现代的生物科技与悠久的温泉文化相伴相成,让游客在半山半水之间,乐享半冷半热的神奇;半城半园之中,品味半古半今的经典。 景区因其优质的生态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神秘的有巢文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被誉为九福之地,度假天堂,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失落的原野,是城市人群渴望亲近的自然。 |
中庙姥山岛景区 | 中庙姥山岛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姥山岛位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岛上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为巢湖水上天然避风港和水战停泊处。山地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为主。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凭栏远眺,但见水天一色,惊涛拥雪,帆影点点,鸥鹭翔集,令人心旷神怡。 姥山岛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境内,以其神奇、优美和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著称,是巢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也是皖中著名旅游区。姥山岛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地形椭园,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姥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是巢湖第一胜境。相传“陷巢州”时,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化成了一座山,后人遂称之为“姥山”。姥山是巢湖中最大的岛屿,距北岸中庙3.5公里,总面积1300余亩,周长约四公里,最高处海拔115米。姥山曲岸悬壁,山地险景秀,水阔天远,身披松竹,常年青郁,如青螺浮水,蓬莱界外。岛上有三山九峰,远看三山,近瞧九峰,全岛苍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四季飘香。 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为巢湖水上天然避风港和水战停泊处。岛内山地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为主,山上物产富饶,盛产枇杷、石榴、柑桔、茶叶等。姥山不仅山绝、水险,景致秀美,而且名胜古迹众多,令人流连忘返。区内有20多处奇洞,大的能容纳粹100余人,小的可藏20~30人,洞内钟乳怪石琳琅,十分险妙。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还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座著名的文峰塔,又名望儿塔,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塔身是条石垒而成,7层8角,共135级,51米,塔内砖雕佛像802尊,李鸿章、刘铭传等所题石匾25幅。姥山岛旅游度假度假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渔家文化于一体,为休闲度假、强身健体、电子娱乐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姥山岛人文景观丰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风良港,旧称“南塘”,系元末抗元将领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师屯寨姥山时修。山腰,望湖而建的圣妃庙,祭祀主湖女神,始建于晋朝。唐代诗人罗隐、宋代词人姜夔均有诗词吟咏此庙,镌刻于廊柱上。今日,圣妃庙香客如云,热闹非凡。 |
巢湖 | 巢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巢湖又称焦湖。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淮南子》记述:“夫历阳之都,一夕化而为湖。”唐代诗人罗隐在诗中感叹道:“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巢湖水域面积约2/3隶属于安徽省巢湖市,巢湖市地处合宁芜金三角腹地,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巢湖市的景点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巢湖沿岸,与巢湖水体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其中有和县龙潭洞猿人遗址、项羽乌江拔剑自刎处、三国名将周瑜墓、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米公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等著名人文景观。 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的半汤温泉,是巢湖疗养胜地,因两股清泉一冷一热,故称半汤。温泉清澈,内含30多种活性元素,泉水对50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 在巢湖南岸银屏山的悬崖上生长着一簇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花”的银屏野生牡丹,据县志记载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堪称天下一绝。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它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环湖四百余里,占巢湖市,庐江,肥东,肥西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四面环山,波光帆影,景色妩媚。明代文人叶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诗中写道:“风定湖水平,风生湖水活。波浪撼天高,趁风峭帆出。远疑天上来,还向天际没。日暮净如濯。”流入巢湖的河汊沟渠纵横交错,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水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银鱼、虾米、螃蟹著称。 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罗列,参差相映,座座峰峦,姿态万千。有“崎岖万山下,万山高且崖”的万家山,有“回首望诸峰,短云飞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视天开阔,俯寻路一线”的芙蓉岭。离城东北十余里的亚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项羽谋事范增的故乡,有亚父祠,亚父井,亚父冢等遗迹。东南的濡须山(今东关)和七宝山(既西关),形势险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吴楚之争,三国时魏吴之争,都在此时进行过激战。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对巢山景色叹到:“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诗人们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
巢湖市鼓山风景区 | 巢湖市鼓山寺位于巢湖市之东,合、巢、芜公路北侧、亚父范增之故里鼓山之上。登临山顶七级浮屠,古老而又繁华的巢湖市区近在足下;八百里烟波浩淼之巢湖尽收眼底,山风徐徐、白云缈缈如若圣境。 鼓山又名亚父山,是历史著名谋略家范增故里,亦因状似一面巨鼓而得名。鼓山占地2200多亩,森林覆盖面积约1700多亩,山中林禅并重,遍山苍翠,古柏参天,郁郁葱葱,成为江淮游览进香胜地之一。山腰有一尊范增汉白玉雕像及范增亭。山顶建有一座明七层暗八层鼓山塔。 1985年刘国才居士在原地级巢湖市政府的支持下,对本来荒无一木的鼓山进行植树造林。1995年巢湖市政府为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由市政府各部门组织成立了鼓山寺管理委员会,研究鼓山的发展方向,下设鼓山寺管理处,由原市政府宗教科直接管理鼓山各项事务,并投资建设了鼓山塔及环山水泥路等基础设施,此时鼓山已逐渐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定位的风景区。2000年,居巢区委、区政府为更好的管理鼓山、开发鼓山,正式定编成立了自收自支事业性单位“巢湖市鼓山景区管理处”,隶属居巢区宗教局。 景区近年来,管理理念有了质的转变,在致力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同时,努力开发新的旅游资源,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景区的软硬件水平已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并于日前荣膺“AA级旅游景区”的光荣称号。 鼓山景区景点简介 1、大门 沿亚父街往山上大约300米,就到了鼓山大门。鼓山大门是一座气势恢宏,层次错落的仿古建筑。上面有上下两层的琉璃瓦飞檐门楼,下面是四根红色廊柱。门楼-“鼓山寺”三个金字,是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下面廊柱上刻有张凯帆题写、方克逸撰写的对联:“绝顶摩天,慈怀纳地”。这八个字概括了鼓山佛教文化的内涵。 2、台阶小道 走进鼓山,与环山马路并列,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台阶小道在树林里逶迤而行,一直通往山顶。游人步行在林荫深处,能感受到树林的静谧和大自然的神秘。 3、乌龙泉 慈隐净寺门前左侧,有一眼终年流淌清澈甘甜的泉水,这便是乌龙泉。相传是一条乌龙蜇伏在这里,施甘露布云雨调和万物,宿石池献玉液众生乐饮。 4、莲花池 乌龙池的前方有一方池塘,因长年盛开繁盛的莲花而得名莲花池。池塘里放养着寺庙放生的各种鱼龟,故又名放生池。是鼓山著名景点之一。 5、龙灯石 从停车场拾阶而上,有一片怪石丛林静卧在竹林旁边,恰似一条巨龙盘舞在一起,当地人称之为龙灯石。 6、松竹亭 沿着马路攀援而上,过接引庵一转弯,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很别致幽雅的松竹亭,游人能在这里作片刻休息,观览山景,品味大自然。 7、鼓山塔 在鼓山之巅,鼓山塔直立苍穹,明七暗八层,塔高46.8米,八角正檐翘角,画栋外绕塔周边廊内,盘旋楼梯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塔刹为4吨重的黄铜铸造而成,上卧八条飞龙。“鼓山塔”为赵朴初先生亲笔题书,塔内有直径2米大鼓和重1.5吨大钟,晨钟暮鼓响彻云霄。攀山登塔,击鼓敲钟,观光揽胜。骋目情怀,八百里巢湖尽收眼底。 8、姑嫂塘 鼓山脚下西北角有两口相连的池塘,塘水终年一半清澈一半浑浊,当地人称之为姑嫂塘。相传很久以前,山脚下住着兄妹二人,哥哥长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姑嫂二人作伴,嫂嫂经不住空闺寂寞,与别人有了私情。有一天,哥哥突然回家,发现家中有别的男人衣物,于是逼问妻子,嫂子谎称妹妹与人私通,哥哥信以为真,斥责妹妹不知廉耻,妹妹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投塘自尽。嫂嫂看到小姑被逼死,羞愧难当,也在另一池塘投塘自尽。自此以后,妹妹投塘的一边塘水清澈见底,嫂子投塘的一边塘水终年浑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把这两口水塘叫做姑嫂塘。 9、佛学小品 自景区大门向上沿道路两侧,设立了配有着优美画面的各家佛学经典人生信条,让游客、香客们在游玩景区的同时,感受到鼓山浓厚的佛学文化,并从中学习到佛学人生的真理。 |
巢湖市博物馆 | 巢湖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巢湖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始建于1997年,位于健康路东端放王岗上,东临旗山、鼓山,西迎巢湖,在放王岗汉墓原址复原保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隶属于巢湖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2000年对外开放以来,利用独特的自身优势,致力于巢湖地域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宣教等,是宣传和展示巢湖地域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 巢湖市博物馆占地面积86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326件,其中一级文物39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77件。国宝级文物有鎏金铜朱雀、玉卮、龙形玉佩、玉带钩等。基本陈列分为《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和《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两部分,常年对外开放。2008年3月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以巢湖放王岗汉墓、北山头汉墓出土文物精品为主要依托,展品分为青铜、玉、漆木器等几大类,阐述巢湖地区汉文化的历史地位及重要影响。放王岗汉墓遗址陈列原址原状展示放王岗汉墓规模宏大的棺椁,介绍放王岗汉墓棺椁结构特点、发掘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此墓葬发掘曾获得“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 |
巢湖 | 巢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巢湖又称焦湖。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淮南子》记述:“夫历阳之都,一夕化而为湖。”唐代诗人罗隐在诗中感叹道:“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巢湖水域面积约2/3隶属于安徽省巢湖市,巢湖市地处合宁芜金三角腹地,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巢湖市的景点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巢湖沿岸,与巢湖水体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其中有和县龙潭洞猿人遗址、项羽乌江拔剑自刎处、三国名将周瑜墓、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米公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等著名人文景观。 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的半汤温泉,是巢湖疗养胜地,因两股清泉一冷一热,故称半汤。温泉清澈,内含30多种活性元素,泉水对50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 在巢湖南岸银屏山的悬崖上生长着一簇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花”的银屏野生牡丹,据县志记载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堪称天下一绝。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它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环湖四百余里,占巢湖市,庐江,肥东,肥西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四面环山,波光帆影,景色妩媚。明代文人叶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诗中写道:“风定湖水平,风生湖水活。波浪撼天高,趁风峭帆出。远疑天上来,还向天际没。日暮净如濯。”流入巢湖的河汊沟渠纵横交错,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水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银鱼、虾米、螃蟹著称。 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罗列,参差相映,座座峰峦,姿态万千。有“崎岖万山下,万山高且崖”的万家山,有“回首望诸峰,短云飞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视天开阔,俯寻路一线”的芙蓉岭。离城东北十余里的亚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项羽谋事范增的故乡,有亚父祠,亚父井,亚父冢等遗迹。东南的濡须山(今东关)和七宝山(既西关),形势险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吴楚之争,三国时魏吴之争,都在此时进行过激战。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对巢山景色叹到:“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诗人们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
巢湖桃花岛 | 巢湖桃花岛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介绍桃花岛度假村,位于安徽巢湖西峰乡下汤水库中心半岛,该岛面积200庙,水面面积6.5平方公里。岛上植物品种繁多,尤以桃花为盛,多达十几个品种。另有野生动物多种,白鹭成群。该岛周围还有十几个半半岛环绕,是投资开发的理想场所。同时,该岛周围水质优良,环境优美,是水产养殖的天然水域,欢迎合作投资开发鱼、虾、蟹等特种水产养殖和观光农业。 安徽芜湖市 |
相隐寺 | 相隐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相隐寺位于安徽省巢湖之滨的西黄山腹地,曾经是一座高僧辈出的古刹,原名“白衣庵”,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末年,遣臣吴相(祖籍合肥人)目睹世事沧桑,以及明朝没落衰亡景象,回到故乡愤世出家,隐居于白衣庵。后清延请其出山,帮助治理朝政,未得应允,并说:“吾出家之志坚,指南即不向北矣!”由此则将白衣庵更名为“指南庵”。 巢湖自古即是文人雅士、高僧大德云集之地。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即生长于此。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举国上下如沐春风,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刊号长、合肥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安老和尚身为安徽佛教界领导人,为安徽各地佛教的重兴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近八十高龄老和尚,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爱国爱教,终日操-务,真可谓菩萨精神之再现。他对安徽佛教的贡献,是众所公认的。然而,作为大和沿幼年出家的祖庭(即相隐寺),他却一直忙得无法去重兴。每当妙安老和尚回家乡与巢湖佛教界同仁及广大信众在一起的时候,恢复相隐寺,让巢湖、合肥等地信众能有一处清净修行之所的宏愿便涌上心头,他把这个心愿说于信众后,得到广大信众的热烈赞同和支持。如今欣逢盛世,已批准在原址划地200亩作为重建相隐寺的基地。建寺工程于1991年破土动工。为了筹集建寺资金,老和尚不顾年高体弱,多次奔波于港澳台及沿海等地募化。老和尚发愿将严禁围绕着相隐寺把整个西黄山建设成为一座容佛教教育、佛教文化、慈善事业为一体的-基地,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 | 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位居巢城南大门望城岗,现有烈士墓6座,烈士13位,总占地面积260.43亩。自成立以来,每年接待全市大中小学生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团员、社会各界群众及驻巢部队官兵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30000余人次,是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南山烈士陵园管理处自1994年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完成了大门、台阶大道、瞻仰台和烈士纪念碑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台阶大道长580米,瞻仰台长98米、宽27米,水泥附道600余米,外围墙2200米。陵园内遍植苍松翠柏,四季长青,园林绿化、美化面积达到90%。 南山烈士陵园自成立以来,积极主动地搜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资料,配备专职解说人员。每年清明节期间,积极为前来举行大型祭扫活动的社会各界群众服务,做好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工作。2011年5月全市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青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在陵园举行,2011年6月及2012年3月巢湖市在陵园分别举行了全市党员干部“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陵园建设和发展,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符合陵园管理需要的规章制度。实行园务公开,强化内部管理,以周到热情的服务,接待来园观瞻人员。树立“窗口”单位形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南山烈士陵园建设成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于一体的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化陵园。 |
巢湖银屏山景区 | 银屏山在巢湖市银屏镇南,巢湖南岸,以石灰岩溶洞和钟乳石著称。是重延群山中的一座气势雄伟的高山,山之所以名为“银屏”是因为山上有一块巨石,色如白银,形似花瓶之故。银屏山的周,群山,共有九座山峰,形如狮,名日九狮山,九狮座、卧、立、行,各异,古人有“九狮为主”、“九狮银屏”之说。山之南有一悬崖峭壁,每当隆冬季节,雪盖冰封,银装素裹,形以天然银白屏,十分壮观,故后人通称“银屏”。 巢湖城南重延群山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高山,因山上有一块巨石,色如白银,形似花瓶,故得名“银屏山”。山上有个仙人洞,集奇花、怪洞、异木、古寺、名亭、高阁于一地而著称。洞口悬崖之上,生长着一株苍劲翠拔的奇花——千年生的白牡丹“银屏牡丹”。每至谷雨,嫣然盛开,游人只可仰视其仙姿,却遥不可及。其神奇处在于她具有灵性,能报丰兆吉,预知年成,故有“天下第一奇花”之称。牡丹亭三层八角,则被喻为“安徽第一亭”。龙兴寺古称“江北九华”,香火旺盛;从牡丹亭到龙兴寺已开通了观光索道。 银屏山是巢湖境内第一高峰,海拔约508米,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有“九狮抱银屏”之说。山中谷幽、林密,加上溶洞、奇花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银屏牡丹花,人称“天下第一奇花”,生长在一堵巨大的犹如斧削、光滑如屏的悬崖峭壁之上,为一株天然野生白牡丹花,风姿绰约,历经千年而永葆青春,殊为举世罕见。因其花开的迟早与多少可预报年景,又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气象花”。自古以来,每当谷雨花开之时,各地百姓便纷纷自发前来观赏牡丹花,规模逐渐扩大,进而形成年复一年仙人洞,集奇花、怪洞、异木、古寺、名亭、高阁于一地而著称。洞口悬崖之上,生长着一株苍劲翠拔的奇花枣千年生的白牡丹.仙人洞洞口的上方,有一势如斧削,高达五六十米的绝壁,岩石缝里,生长着一株苍劲翠拔、缥渺超脱的奇花。这就是千百年来被民间誉为"天下第一奇花"的银屏白牡丹。每年谷雨前后,牡丹花盛开,根据花开朵数多少不等,能够预示当年旱涝天气。仙人洞前,生长着一对孪生楠木和一株九桠阔叶杨柳,风姿绰约。人洞是一石灰岩溶洞,洞高20米,宽80米,深数里,传为崔自然、吕洞宾-成仙之地。洞中乳泉滴沥,五光十色,绚烂璀璨,两壁怪石,鳞次栉比。 牡丹亭三层八角,则被喻为“安徽第一亭”。座落于银屏峰巅,为徽派建筑风格,登上亭顶,无限景致,尽收眼帘,北眺巢湖帆如飞鹜,南瞰长江波似银练,云山叠映,烟水氤氲,一派诗情画意。龙兴寺古称“江北九华”,香火旺盛,矗立于银屏山最高峰的观音台上,始建于清代。从牡丹亭到龙兴寺已开通了观光索道。年的观花盛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牡丹观花节”。银屏山 |
巢湖东庵森林公园 | 东庵森林公园位于安徽巢湖南畔,沿巢庐路离城5公里处。公园占地1000亩,群山叠翠,沟壑纵横,溪水流潺,林深叶茂,鸟语花香。自然景观千姿百态,森林景观多姿多彩,人文史迹渊源流长,身临其境有世外桃园之感,是现代人休闲度假的极佳去处。公园森林覆盖率98%,植物有50多科250多种。园中有华东之最600多年的古桂花王,有遮天蔽日500年之久的古银杏,有国家二级珍稀树种5种(其中有誉称为江淮之最的金钱松),有以灰喜鹊、猫头鹰、野猪等为主的野生动物100多种隐没栖息于密林之中。人文景观有爱国抗日将领(少将)张文衷烈士(张治中之弟)的陵墓,形成陵园的一角。还有修建于明朝的圆通禅寺遗址等。在巢湖开大旅游之际,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览、度假,公园在原有的景点基础上又增添了休闲度假、餐饮服务、宾馆接待等设施,目前公园已开放的景点有巴斗峰、情侣园、醉仙谷、快活林、野猪林、逍遥园、塔林等30多个。 另外,还有网球场、狩猎场、百鸟园、园通寺等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中。现已初步形成一个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融森林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森林游憩、寻古探幽和焚香拜佛的综合性森林公园。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公园观光旅游。 |
巢湖汤池温泉度假区 | 汤池镇(又称东汤池),古称“东坑泉”,汤池镇因温泉而得名。此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始建庐江国时就曾有“坑泉”分东西之说。宋神宗时,王安石被贬舒州,途径此地,曾入池沐浴,留下千古绝唱:“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高欠然雪满塍。”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戴名世也曾来此濯足并作《温泉记》。三国周郎、小乔沐浴温泉,扶琴雅颂,并留有“曲有误,周郎顾”之佳传。 汤池温泉堪称华东一绝。热田面积大,水温高,水量大(日涌量达4000吨),化学成份稳定,且富含有十多种对人体保健有益的化学元素。境内旅游景点诱人,山青、水秀、湖美、瀑迭、花奇、树珍、石古、崖悬,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汤池风景名胜区”。6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63峰72景,分布着九寺十三庵。 |
巢湖市博物馆 | 巢湖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巢湖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始建于1997年,位于健康路东端放王岗上,东临旗山、鼓山,西迎巢湖,在放王岗汉墓原址复原保护的基础上兴建而成,隶属于巢湖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2000年对外开放以来,利用独特的自身优势,致力于巢湖地域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宣教等,是宣传和展示巢湖地域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 |
张治中故居(陈列馆) | 张治中故居(陈列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治中故居建于1927年,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距巢湖市城区35公里,为巢湖地区典型的农村居民房舍。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第4迸和后两厢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现存的有两进两厢、一侧室,19间房屋,由卧室、客厅、侍卫室、库房、厨房等组成,占地222平方米。故居为砖木结构,小瓦屋面,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花岗岩匾额,故居内现陈列张治中图片60多幅,并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将军的生活用品、部分遗物等。1988年6月故居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为纪念张治中诞辰10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2007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与故居隔塘相望。校内有张治中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所建的桂翁堂,现开辟为展示张治中先生所创办的黄麓师范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和光辉业绩的展厅,通过征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系统展现了张治中先生为家乡教育和国家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在黄麓师范校园内为张治中先生塑汉白玉全身像一尊,再现将军的风范。 张治中 (1890~1969) 张治中 (1890-1969) 安徽省巢县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个清苦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备补兵、警察。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入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后分派到安徽“安武军”中当见习生,后去广州投奔孙中山,参加了0运动。后任川军第三独立旅参谋长,协助桂军…… 详细++ 黄麓镇 黄麓镇位于巢湖市西部,南滨浩淼巢湖,西接秀美姥山,是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乡,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政府所在地桐荫古镇已有千年历史,素以“文化之乡”著称。全镇总面积62.1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 详细++ 张治中 (1890~1969) 张治中 (1890-1969) 安徽省巢县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个清苦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备补兵、警察。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1912年入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16年毕业后分派到安徽“安武军”中当见习生,后去广州投奔孙中山,参加了0运动。后任川军第三独立旅参谋长,协助桂军…… 详细++ 黄麓镇 黄麓镇位于巢湖市西部,南滨浩淼巢湖,西接秀美姥山,是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乡,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政府所在地桐荫古镇已有千年历史,素以“文化之乡”著称。全镇总面积62.1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人。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 详细++ |
紫薇洞 | 位于巢湖市北郊的紫微洞,是一座国内罕见、特色鲜明的地下河型洞穴。全长1500米,洞体宏阔,结构繁丰,景观奇特,以雄、奇、险、幽著称,为江北第一大洞。 洞内最奇妙的景观是“四绝”、“三奇”。“四绝”为玉螺帐、石鹅管、天外飞瀑和天沟、天槽、天板,“三奇”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和地下长河。王乔洞石窟紧邻紫微洞,是安徽省境内唯一的一处摩崖石窟造像胜迹。两侧洞壁有南北朝石刻620余尊无头佛像,洞内惟有一座观世音佛像完好无损,成为千古之谜。 位于巢湖城北,原名双井洞,内分十大洞天,主要景观有铁索寒桥、地下长河等,以雄、奇、险、幽见长,号称“江北第一洞”。 |
巢湖市冯玉祥故居 | 巢湖市冯玉祥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玉祥旧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为1936年—1937年冯玉祥两次回乡时的住所。主体建筑共有5幢22间房屋,有1936年冯玉祥回乡时的起居室(出资翻修的祖先老房)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青砖小瓦木梁结构,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江淮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出生在河北青县,祖籍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12岁从军,由士兵升副目、哨长、队官、营长。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长。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旋任陕西督军。辛亥革命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等职。北伐时任国-军总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第三军司令,同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1926年9月在五原誓师,宣布所部集体加入国民党。1927年5月在西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会同北伐军进攻河南。1928年举兵反蒋,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1933年5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主张抗日,历任民众抗日同盟军司令,第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战胜利后,他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他生活俭朴,治军严明,疾恶如仇。冯玉祥出身贫微,带兵时与将士同甘苦,共战斗,被誉为“布衣将军”。 1937年冯玉祥将军第二次回到故乡45天,大部分时间住在竹柯村。他捐资为百姓兴修水坝、兴办敬老会、植树造林、修桥铺路、创办园山学校等许多值得纪念的好事。1946年赴美国考察水利。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将他的骨灰安葬于泰山之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书赠挽联,郭沫若为墓碑题字。 “纵横世事舒豪气叱咤风云壮布衣”,这是冯将军旧居门楣两旁的一幅对联。对联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布衣将军”的敬仰和缅怀。1989年当地政府对冯玉祥故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维修,又从民间征集了冯将军原故居部分散失的文物。旧居院内伫立着一尊花岗石质地的冯玉祥将军的全身立式雕塑,两旁松柏的映衬下更显示出将军的威武不屈的神采。在展馆里陈列了120多幅将军生前的珍贵图片和使用过的木床、长方书桌、木椅、木方桌等实物,每年到此参观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玉祥 (1882~1948)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湖,生于河北青县兴济镇,清光绪十年(1884)随父到保定,自幼在保定东郊西康各庄村长大。少时家贫,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保定五营当兵,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后,曾与王金铭、施从云等在滦州举兵响应,失败后被革职,褫解保定。后参…… 详细++ 夏阁镇 巢湖市辖镇。1949年设夏阁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3公里。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巢(湖)柘(皋)公路过境。夏阁河流入巢湖。辖自阁、四李、大荚、颜刘、大焦、高孙、塍子圩、周圩、横坦、大朱、张杭、杨旗、三塘、王举、南塘、柳叶、圆山、竹柯、万山、金杨、石嘴、青苔、平顶、大庙2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 详细++ 冯玉祥 (1882~1948)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湖,生于河北青县兴济镇,清光绪十年(1884)随父到保定,自幼在保定东郊西康各庄村长大。少时家贫,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保定五营当兵,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后,曾与王金铭、施从云等在滦州举兵响应,失败后被革职,褫解保定。后参…… 详细++ 夏阁镇 巢湖市辖镇。1949年设夏阁乡,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3公里。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2.4万。巢(湖)柘(皋)公路过境。夏阁河流入巢湖。辖自阁、四李、大荚、颜刘、大焦、高孙、塍子圩、周圩、横坦、大朱、张杭、杨旗、三塘、王举、南塘、柳叶、圆山、竹柯、万山、金杨、石嘴、青苔、平顶、大庙2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棉花…… 详细++ |
巢湖紫微洞 | 巢湖紫微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级别:AAAA 紫微洞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巢湖的核心景区之一,位于巢湖市北郊,距市区仅4公里。占地面积约2000亩,青山碧水、绿树掩映、景色宜人。享有江北第一洞美誉的紫微洞,原名双井洞,因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后因山曰紫微而得名紫微洞。它是我国罕见的一条典型的廊道式地下河溶洞,独具丰富的地质地貌资源,是地质院校的重点实习考察基地,紫微洞主洞长一千五百多米,以雄、奇、险、幽著称,洞中更有三奇、四绝等景观。 景区内景点众多,尤以紫微洞、王乔谜窟远近闻名,另有品种丰富的奇石大观园,有登高可望八百里巢湖的四望亭,有徽派著名雕刻大师精心雕刻的反映紫微洞源远文化的九龙壁广场,有怀恩报国弘扬孝道的千年古刹报恩寺,有斜阳青草中任凭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一品夫人墓,还有传说故事里,当年王子乔在紫微山炼丹成仙时,放养仙鹤的栖鹤池。只是如今,洞口碧桃花,春风开满树,不见王子乔,空踏烟霞路。 紫气腾盈纵横十里生秀色,微风荡漾经纬万方蔚雅怀。昨日之古与今日之新,宛如并蒂莲花,分外迷人,紫微洞旅游区正以它鬼斧神工的一幅幅天然画卷,妙趣横生的处处美景让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感悟天地间的大美无言,带给您诗情画意、无限喜悦!巢湖收尽人间美,紫微古洞等您来! |
巢湖市博物馆(放王岗汉墓) | 巢湖市博物馆(放王岗汉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巢湖放王岗汉墓博物馆动工兴建,分为放王岗汉墓原址、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两部分,2002年又扩建成巢湖市博物馆。 【放王岗】 放王岗也被称作桀王城,是一座南北走向、长约500米的土丘,距离巢湖市区2.5千米,东面不远处是“旗鼓相当”的旗山、鼓山。根据《尚书》记载:“成汤伐桀,放于南巢。”夏王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最后一个暴君,但却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关于他还有个成语叫“桀骜不驯”:桀是凶猛的意思,骜是马不驯良,驯是驯服;桀骜不驯比喻傲慢,性情-不驯顺。夏王桀曾经说过:“天上的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宠幸美女妺喜,妺喜喜欢听裂帛之声,也就是丝绸布料撕裂的声音,夏王桀每天让人撕裂一百匹帛给妺喜听。公元前1766年,商王成汤打败夏王桀之后,夏王桀战败逃亡,商王成汤穷追不舍,活捉了夏王桀,并把夏王桀流放到南巢(今巢湖市)软禁起来。据说放王岗就是商王成汤软禁夏王桀的地方,也是夏王桀死后的安葬之处,放王岗的名字就是因为流放夏王桀的土岗而得名,也被称作桀王城。虽然3700年前的夏王桀的陵墓至今没有确认,但是1984年文物勘探查明放王岗上有7座封土较高的古墓。 【放王岗汉墓原址】 1996年放王岗发掘出一座墓主叫作吕柯的西汉古墓,(当时是巢湖市东亚粮机总厂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现),幸好墓葬没有被盗过,所以保存相当完整。吕柯墓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坑口由50-60厘米厚度的木炭填塞,主要用于防潮防腐。墓道在西,墓室在东,西部一条6.2长的斜坡墓道向东通往墓室,通过墓室西壁挡板中间的两扇木门进入墓室。墓室东西长9.2米,南北宽7米,整体采用楠木(等级较高)材料建筑,构造为重椁重棺,采用立柱和槅板分隔成前室和后室。前室设有器物架,用来摆放随葬品;后室设有内椁、外棺、内棺,其中外棺内侧在红漆底上加涂黑漆(髹朱饰黑),内棺里外都在黑漆底上加涂红漆(髹黑饰朱)。内棺用来安放遗体,发掘时遗体已经腐烂,但骨架形状清晰可见,墓主人头西脚东(头部冲着巢湖方向)。西汉时贵族们“视死如生,厚资多葬”,厚葬之风盛行。吕柯墓中共出土文物797件(其中铜器110件、漆木器400件、玉器20件,还有一些铁器、铅制品,和栗、枣等植物种子)。根据出土的20枚西汉早期五铢钱推断,墓葬时代应该在西汉武帝至汉昭帝、汉宣帝时期。棺内随葬一枚刻有“吕柯之印”的玉质印章(阴刻),南边厢出土一柄铜剑,再根据棺椁结构、随葬五鼎等情况分析,墓主人吕柯应该是大夫一级的高级官吏,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干部。但史料中并没有关于吕柯生平事迹的记载,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 巢湖汉墓出土文物精品陈列以吕柯墓出土文物为主,巢湖地区其他汉墓出土的文物为辅,分为青铜器、漆器、玉器三大版块。代表文物有鎏金铜朱雀、朱雀踏虎衔环玉卮 (盛酒的器皿,筒状,三矮足,一侧透雕一只朱雀站立于螭虎之上,另一侧透雕一只熊做把手)、青白玉螭虎纹带钩、龙形环、银盒。 〖青铜器版块〗巢湖放王岗汉墓出土的青铜器大多是精美的饮食、蒸煮器具,造型简洁大方,注重实用性。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的合金,有些还加入少量铅,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一种“礼器”,作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从“礼”的表现成份中蜕变出来,由厚重转为轻巧,注重实用性。 [注:石器时代之后,青铜时代(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到来,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青铜的熔点比红铜的熔点低,便于熔铸;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 |
地区 | 景点 |
---|---|
岠嶂社区 |
---- |
西山社区 |
---- |
温泉社区 |
---- |
汤卞山村 |
---- |
半汤村 |
---- |
鼓山村 |
---- |
汤山村 |
---- |
力寺村 |
---- |
战前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