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田家庵区 >> 田东街道

田东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淮南龙湖公园

淮南龙湖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淮南市龙湖公园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总占地面积65.4万平方米(其中南北湖水域面积达30.5万平方米),是目前该市唯一一座综合性市级公园,也是全省较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水面开阔,设施齐全,景点较多,园中有园。206国道可达。  公园水面分南、北两湖,南、北各建一游船码头。南湖为划船区,现有各类小游艇、龙舟、龙舫活动区。湖中有四岛,中岛南有九曲桥连结南岛,北有虹桥连结湖堤,岛中建有湖心亭,亭之四周绿树葱郁,鸟语花香,有湖心春晓的意境。南岛径曲而树荫,加之临湖筑有风荷水榭,形成夏景。景区依湖自然形成三大部分。  由入口广场区、市民休闲区、景观湖区、中心广场区等9个功能分区组成,既蕴含古赵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并充分考虑了人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水体景观与园林艺术交相辉映,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效果。  公园一期工程共挖湖堆山、砌围驳岸动土60万立方米,扩展水体面积8.2万平方米。园内栽植各类植物1.6万余株,建有造型各异的桥梁12座。同时完成了由大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三部分组成的夜色阑珊水景等项目。以龙为主脉的大型音乐喷泉“龙腾盛世”、“天龙旋云”、“天宇翔龙”、“蛟龙出水”、“龙行天下”、“金龙吐水”等水型摇曳多姿,每天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看。公园二期工程包括观景楼、亮化景观、背景音乐和配套功能设施。龙湖之水,源于滏阳河,归于滏阳河。入于西南,流向东北,成湖于中,出于西北,雄卧如龙,故有“龙湖公园”之名。  龙湖公园,有三门、三湖、三岛、十一桥;有“水上长城”、“水上迎客松”、“音乐灯光喷泉”、水幕电影、荷塘日色和龙头石等二十多处景点。  龙湖公园共有东、南、北三门,三门“品”字而立,成三角形。门门有奇石、怪坛、异园。  东门面向滏东大街,南北宽约百米。门口46颗“冒号石”俯首门前,躬身迎宾,。进门可上“日坛”。清晨上坛,回眸东望,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朝霞满天,火红一片。上坛前行,一簇“火把石”“熊熊燃烧”,常年不熄,象征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千载万年。  南门面向人民路,古如罗马圣殿。24根6米多高的闪光石柱,四排六列,高高耸立,巍蔚壮观。进门上坛,20多棵松柏伫立两边,夹道欢迎。坛坛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坛形状,有矩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直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正中大花坛内,一尊形象逼真的“骆驼石”,头东尾西,像在大漠沙海中艰难跋涉,驼铃叮当,如响耳边。骆驼之坚韧不拔、任劳任怨、抵风抗沙、永远向前的精神,令人赞许喟叹。此乃南门首观之景。  面向丛台路的北门,钢筋铁骨,弯如弓箭。一尊“珊瑚石”,昂首挺立门前。进门南去,如上“天坛”,坛东南角,一尊“鸳鸯狮石”,惟妙惟肖,紧紧相拥,亲密无间,譬喻人间爱情,天长地久,永恒不变。  游园分别进三门,看点游序各不同。有游客语:“东门先看桥,南门先看湖,北门先看山”,似有道理。  东门进园,西行百米,便是“龙湖公园第一景”、“水上长城”、“龙湖栈桥”、“龙桥”。  “龙桥”如龙,桥面参差错落,桥体弯弯曲曲,足有百余米长。  

淮南市博物馆

淮南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南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是安徽省首批建立的市级博物馆之一,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市文物与自然标本的重要收藏、宣传、教育机构,淮南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淮南市博物馆隶属于淮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在编职工14人。  淮南市博物馆现有藏品5508件(2056件套),另有寿州窑瓷器标本上万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078件,以战国晚期至汉代的青铜器和隋唐时期寿州窑瓷器为大宗。其中,馆藏寿州窑瓷器是最为完备、最具体系、也是最具淮南地方代表特色的文物类别。  淮南市博物馆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其中展厅6000平方米。现有《淮土遗珍——淮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寿州窑》、《淮南记忆——淮南市档案馆基本陈列》3个基本陈列;临时展厅3个,每年举办10多个临时展览。所有陈列展览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淮土遗珍——淮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集萃》,集中展示淮南历年来出土和征集的各类精美器物,设有古代铜器、兵器、铜镜、陶瓷器、玉器和综合类共6个单元,基本反映了淮南地区各时代的文明成果。《寿州窑》,分为中国陶瓷发展简况、寿州窑烧造历史和成就、寿州窑生产流程以及观众互动等4个单元,全面展示了淮南地区隋唐寿州窑的烧造历史和工艺成就。《淮南记忆——淮南市档案馆基本陈列》,分为“艰难起步”、“淮南雏形”、“矿区解放”、“经济腾飞”、“辉煌成果”等18个单元,共展出珍贵相片400帧,纸质档案15组及部分实物档案,全面展现了淮南如何由一片简陋矿区发展成为新型能源城的建设史、奋斗史和成就史。  临时展厅内展出的展览主题多样,时间灵活。自2008年开馆以来,年均推出临时展览都多达10余场。尤以书画、科普、摄影等专题展览最受观众喜爱,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摄影展》、《第二届中国淮南国际少儿书画展暨盛世典藏大赛》、《庆祝建国60周年邮展》、《辉煌60年淮南市摄影展》、《市人大书画展》、《市画院书画精品展》、《潘玉良画展》、《台北故宫博物馆历代书画名迹复本展》、《安徽省博物院藏明清扇面精品展》、《廉政文化书画摄影展》等,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淮南市博物馆现有讲解员6人,志愿者16人。讲解员多次参加省、市级业务培训,能根据受众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化繁就简、深入浅出进行讲述。志愿者选拔于我市大专院校,全部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来馆,义务为参观的群众做定时讲解服务。  近年来,在“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举办“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等活动。2008、2009、2012年还举办了淮南市鉴宝大会,邀请省内一流文物鉴定专家免费为市民进行文物鉴定。同时,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广播电视、报刊上多次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情况进行立体宣传。并有计划地送票到全市各中小学校,与数家学校达成馆校共建协议。这些活动为全市重大主题活动宣传增添了内容,实现了“文化惠民”,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淮南市博物馆已实现56年来无一文物安全事件,屡次获得相关部门嘉奖。根据《博物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淮南市博物馆严格保证开放时间,坚持周二至周日对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9:00—17:00 (16:30后停止入馆),节假日不休。每年接待观众30余万人次。

淮南市少儿图书馆

淮南市少儿图书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南市少儿图书馆建馆于1986年10月,是安徽省第一家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是淮南市文广新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馆舍坐落于田家庵区淮滨路112号,清美秀丽的龙湖公园北侧,集秀丽的景观与浓郁的文化气息于一体,总面积2000平方米。  馆内目前藏书约6万余册,报刊杂志200余种,并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少儿图书馆开设外借部、阅览室、电子文献阅览室、低幼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录播教室、少儿京剧学校等特色活动室。平均每年接待读者约15万人次,借阅图书约10万册次。  在坚持常年开展的图书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工作的同时,淮南市少儿图书馆以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己任,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教育讲座”、“少儿摄影展”、“中国梦少儿书画展”,常年坚持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经常举办“小学生作文比赛”、“读书心得征文”、“家长及小读者座谈会”等活动,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社会教育作用,淮南市少儿图书馆实行全年365日开馆制,最大程度满足小读者的借阅需求。为充分发挥少儿图书馆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改善偏远地区和农村儿童想读书、读书难的问题,该馆在全年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在凤台县、潘集区成立少儿馆分馆,在全市镇、村、社区、学校建立25个基层流通站,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在社区开设图书角,方便读者借阅。  为激励广大青少年热爱文化艺术,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少年儿童课余生活,该馆创设少年儿童展示艺术作品平台,在每年“6?1”期间,连续举办“美好童年?精彩瞬间”等少儿摄影展。为丰富“中国梦”时代内涵,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群体文化追求,连续举办“中国梦”少儿书画展,通过少年儿童独特视角和全新创意,用画笔描绘祖国和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为更好地服务小读者,成立淮南市少儿图书馆小读者俱乐部。通过QQ和微信平台,每月发布新书推荐,让家长和孩子掌握图书馆最新动态,让同学们第一时间掌握上架新书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开展“新芽大讲堂”,邀请专家讲课,俱乐部成员可定期报名学习各类免费兴趣班(摄影班、书法班、京剧班、作文班、美术班、小记者班、心理辅导班等)。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市少儿图书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送文化下基层要求精神,加快创新服务模式,以“百姓文化大讲堂”为平台,结合“大地欢歌”文化展示活动和文化民生工程免费开放项目,组织专家、老师以文化志愿者服务方式下基层开展讲座培训。常年举办《少年儿童读书辅导》、《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少年儿童摄影知识讲座》、《突破学习困难之策略研究》等专题讲座,重点讲解老师和学生最为关心的读书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  长期以来,淮南市少儿图书馆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赞同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多次受到表彰,并被文化部、原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二级图书馆”。连续获得省、市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称号。并被有关部门命名为“青少年书画创作基地、“淮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田家庵区少年儿童课外活动基地”。

淮南市档案陈列馆

淮南市档案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淮南市档案陈列馆建设情况  由淮南市档案局、淮南市档案馆主办的《淮南记忆——淮南档案陈列馆》是在原《能源城的记忆——淮南档案陈列馆》的基础上,通过对展出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充实而建成的。原《能源城的记忆》(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底建成,并于2006年12月5日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陈列馆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本素材,通过图版和档案实物陈列等形式,综合反映了淮南矿区长达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与沧桑巨变。2012年市档案馆搬迁至南山政务新区,原陈列馆为固定模式无法随之搬迁。为确保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延续性,进一步发挥市档案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档案馆抽调精干力量,积极筹建《淮南记忆——淮南档案陈列馆》。新馆在内容和形式上相比原展馆有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总投资为150万元,面积达800平方米,位于市博物馆三层。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建,2014年2月25日,《淮南记忆——淮南档案陈列馆》在市博物馆隆重开展。该馆内共有档案图片近400幅、纸质档案15组及部分实物档案,分为“开矿伊始”、“艰难起步”、“淮南雏形”、“铁路之光”、“建市之初”、“沧桑岁月”、“经济腾飞”等18个单元,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教育性。陈列馆内还设置了电子触摸屏、空中翻书等设备,收录了与淮南相关的古遗址、古文化和知名人物等信息。  二、近年来活动开展情况  《淮南记忆——淮南档案陈列馆》开展后,社会反响强烈,完善的设施和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各地游客、本市干部职工、中小学生、群众等前来参观,受到来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已累计接待参观者一万余人。特别是在每年的“6?9”国际档案日和“9月5日淮南市档案馆日”等活动期间,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2014年,市档案局和市教育局联合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仅暑假期间接待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就达一千余名。目前,累计举办爱国主义专题教育30余场。近两年,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淮南档案陈列馆逐步被市民和大众知晓,并成为广大市民追忆淮南历史、教育子女和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同时,该陈列馆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使基地成为各界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课堂。每年结合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纪念节日和重大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中小学生、社会人士和党员群众开展参观活动。  

舜耕镇风光

  舜耕镇风光  舜耕镇地处田家庵区城乡结合部,北临淮河南岸,南靠舜耕山,东面与大通区接壤,西面与安成镇相邻;距市政府2公里,区政府约0.5公里,可谓田家庵区中心地段。全镇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约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不足200公顷,森林面积约60公顷,全镇辖1个行政村、12个社区,人口  2.51万人。镇党委下辖20个村级党组织,其中1个社区党委、7个社区党总支、4个社区党支部、1个村党支部和5个企业党支部,正式党员827名,预备党员35名。境内资源馈乏,但水陆、铁路运输便利,四通八达,依托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商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发达,拥有集体个私企业1224个。曾连续八年被评为淮南市发展乡镇企业“第一镇”,连续四年保持省百强乡镇名列第二的荣誉,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2002、2005年2次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乡镇”称号,2008年荣获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全市抗震救灾社会捐赠模范先进集体”、“市打击非法传销先进集体”等荣誉。所属王郢社区连续10年获得全市“第一村”称号和全国首批50家中国特色经济村,江陈、上湖、舜耕社区被命名为全省百强村。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舜耕镇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发展至上、率先崛起”这条主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力实施“三产富镇、工业强镇、招商活镇”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三产大镇”,做大做强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商业、餐饮业,同时致力于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消灭“城中村”,力争率先实现城市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2008年实现总产值34.37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财政收入2.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69元,增幅14%。

田家庵发电厂

田家庵发电厂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座落在中国大型煤电能源基地――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东郊。它北依淮河,南临206国道,毗邻合徐、合淮阜高速公路和合蚌高铁及沪阜铁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原名淮南电厂,始建于1941年10月,是淮南市乃至安徽省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厂。其前身为下窑发电所,为侵华日军开采淮南煤炭资源所建,以此掀开了安徽省电力工业化应用的历史篇章。建国前,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历经7期扩建,至2006年装机容量达到111.5万千瓦,成为我国建国前建厂原址发展装机容量超百万仅有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建厂70多年来,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向安徽乃至全国电力系统输出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近2000多名,被誉为安徽电力工业的“摇篮”。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先后易名为:田家庵发电所、淮南电厂、安徽省淮南发电厂,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安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田家庵发电厂等。现隶属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和淮南矿业集团均股的大型火力发电厂。现有2台320MW热电联产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40MW,占地面积48.6万平方米。  追溯淮南田家庵发电厂的历史,是一部敢于人先的奋斗史,是一部承载辉煌的发展史。  1954年,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就安装在该厂,并于1956年4月投产发电,结束了我国电力不能独立生产发电机的历史,被誉为我国电力工业第一块里程碑。1958年10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刘少奇同志亲临视察,当他看到编号为“001”的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时,高兴地点头称赞,并叮嘱“要用好、管好国产发电设备,积累更多的生产建设经验,发展祖国的电力事业”。多年来,安徽省首台自行安装1000千瓦机组、国产首台2.5万千瓦机组、我国首次引进两台波兰产12万千瓦氢冷发电机组、国产首批两台12.5万千瓦机组、当时全国最大技改项目1台30万千瓦机组相继在该厂建成投产;1977年,成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主力发电厂,也是当时我国装机种类最全的火力发电厂,在电力系统被誉为“电力博物馆”;曾被国家电业管理总局和电业工会授予爱国主义厂际竞赛连续三次优胜银质奖牌,在国家率先运用的技术多达100多项。  近年来,淮南田家庵发电厂积极响应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主动关停小机组,一方面组织职工走出厂门开拓市场;一方面积极开展机组供热改造。外拓市场先后在土耳其BIGA、SILOPI和印尼芝拉扎、吉利普多建立了四个国外项目基地和安徽当涂、安庆、内蒙克什克腾三个国内项目基地,从事电力运行、维护综合服务。供热改造成立中润热力公司,成功实现由单一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  田家庵发电厂凭借厚重的厂史、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拥有“历史沿革与发展”展厅、报告厅、文化走廊、历史遗迹等建筑物,并同步制作了《让田电永远年轻》厂史片、《电力生产过程》幻灯片、《历史沿革与发展》宣传画册以及《淮南发电厂总厂志》等宣传教育资料。可全景式展现淮南电业的发展史和淮南电力人的奋斗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意义深远。该厂面向社会开放,先后开展“千人进展厅”、企业开放日、播放露天电影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使活动参与者能够近距离了解淮南电力发展史。2015年11月,该厂被确定为淮南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田家庵发电厂的发展中可以折射出淮南电力的发展,对淮南人及各地观光人士了解淮南电力发展、助力“五彩淮南”建设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洞山寺

洞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洞山寺位于上窑镇东北神山,山道东侧。 洞山寺原名大圣庙,其建成年代已无可考稽,据传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唐代,位于上窑镇之神山。《怀远县志》、《大清一统志》载:“……其东峰曰神山,高二 百四十五丈”,“中有仙人洞,故名洞山”。  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圣诞,适逢阳春,为此,洞山寺会期即定于该日,其会期盛况空前,四面八方,白叟黄童,欢声笑语齐来赶庙会,淮河两岸善男信女,顶礼求神竟至。登其庙台,但见焚香点烛,膝地而拜者无数;又闻锣鼓喧鸣,礼佛求嗣声不绝。  洞山寺松竹掩映,山林野趣,又有洞山八景,更使人流连忘返。清道光年间拔贡朱第在《庙启》中这样描述洞山八景:“奇峰障日,并银杏参云;峭壁摩天,挂仙桃而隐雾;洞里则仙人留迹,滩头则王母遗踪;桥落 长虹,横悬崖经度;岩开斗室,藏石佛以称尊。信以为稀有之名区,真属非常之妙迹。”  洞山寺于1938年毁于日寇战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洞山寺经人民政府拨款,广大群众集资,已初步得到修整。现已建成观音庙一座,内塑观音送子像,院内建和尚墓三座,造型各异,极富佛教色彩。石壁上新刻绘彩色佛像一尊,光泽鲜润,神态逼真。在峰巅新建了两处亭阁,一尊水泥塑造的石娑娑已安放斗室,供香还愿。

淮南洞山游园

  介绍 洞山游园是舜耕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贤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 洞山游园现分为洞山山顶游园和洞山北坡游园。洞山山顶游园已铺设高档花岗岩便道150米,新修了观景平台一处,新添置了休闲设施石凳、石椅等,重新修缮了舜耕亭,山顶还进行了大面积绿化和亮化。洞山北坡游园是浙江美院根据《淮南子》历史记载而设计修建的。 随着城市“东进南扩”战略的实施,舜耕山将成为新城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洞山游园已成为淮南市民的后花园。。    安徽淮南市

廖家湾革命纪念馆

廖家湾革命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坐落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镇廖家湾村,占地4.6亩。革命纪念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临淮潘路西临合淮阜铁路,交通十分方便。  廖家湾革命纪念馆隶属于淮南市田家庵区宣传部直接领导。纪念馆设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  廖家湾纪念馆始创于2000年,纪念馆共分五个展厅:  第一展厅:廖家湾村的由来。  本展厅主要介绍自元朝末年廖氏家族辅佐朱元璋投入抗元战争,最后建立明朝,及九世祖于1521年迁居廖家湾的过程;革命先辈廖梓英、廖海粟等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8年初建立江淮党支部,参加北伐战争的情况;从廖家湾走出的37位黄埔军校毕业生及以后他们参与的“八一”南昌起义、武汉会战、太原保卫战、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情况。  第二展厅:民主革命先驱廖梓英。  本展厅主要介绍中国同盟会会员、淮上“廖氏辛亥革命九兄弟”之一廖梓英一生遵循孙中山先生教诲,坚持民族大义,为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奋斗不息。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新四军名将彭雪枫结缘,团结抗日及率旧省府留守官员、安徽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及地方武装举行起义,实现安徽暨合肥和平解放的事迹。廖梓英一生从军、从政为官40余年,不谋私利,清正廉洁,令人敬仰。  第三展厅:传奇将军廖运周。  本展厅主要介绍潜伏敌营长达27年的中共党员廖运周将军,自由投身革命,黄埔五期毕业后先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台儿庄战役、小坳战役,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廖运周率部于淮海战役战场起义,并彻底动摇国民党军心。廖运周率部起义后,立即参与围攻黄维兵团的战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来了贺电。  第四展厅:淮上军始末。  本展厅主要介绍民主革命时期,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下,以农民为主体组建了淮上国民军(简称淮上军)在皖北一带的斗争情况。  第五展厅:抗日烽火中的廖氏子弟。  本展厅主要介绍了在抗日战争中,从廖家湾走出的抗日名将如廖运周、廖运泽、廖运升、廖梓英、廖传枢、廖敏中等在抗日前线英勇抗日,及廖运泽在山东济南、廖运周在河南郑州、廖运升在江苏徐州、廖传枢在越南河内分别参与收降工作的情况。  自开馆以来,市、区、镇各级领导多次来馆检查指导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团体及中小学生纷纷前来参观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15年参观人数达1500余人。廖家湾革命纪念馆既展现了廖家湾人民投身革命历史情景,也弘扬了淮南人民为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谢淳 (?~1129)  谢淳(?~1129) 字景祥,宋浏阳人。以才勇为众所推。南宋建炎三年(1129),潭州(今长沙)兵变,肆行焚掠。帅臣向子湮命通判州事孟彦卿招安。不久,溃兵杜彦人浏阳,孟战败被杀。向又命通判州事赵民彦率军御叛兵,未能取胜。时谢淳率民兵为前锋助赵战,手刃数十人,力屈被执,为叛所害。事闻,朝廷赠成忠郎,官其子唏古。…… 详细++  谢淳 (?~1129)  谢淳(?~1129) 字景祥,宋浏阳人。以才勇为众所推。南宋建炎三年(1129),潭州(今长沙)兵变,肆行焚掠。帅臣向子湮命通判州事孟彦卿招安。不久,溃兵杜彦人浏阳,孟战败被杀。向又命通判州事赵民彦率军御叛兵,未能取胜。时谢淳率民兵为前锋助赵战,手刃数十人,力屈被执,为叛所害。事闻,朝廷赠成忠郎,官其子唏古。…… 详细++

洞山公园

    位于淮南市区南面。206国道、合淮阜高速可达。是集健身、游览、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景区。占地面积为21.72平方公里。东起大通区九龙岗镇的小东山,西至谢家集区望峰岗镇的小庙山,南起备战路,北至山脚一线,最高峰海拔215.5米,最低处仅为56米。包括电视台山、烈士纪念碑、老龙眼水库、泉山水库等,已建成景区面积为1.56平方公里。舜耕山,亦称舜过山、舜哥山,传说舜曾亲耕于此,故此而得名。舜耕山峰峦起伏,泉涌林茂,风光秀丽,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地形复杂,石、泉、洞、湖景色各异,山洼谷地林木挺秀,绿影婆娑。老佛洞,洞深不见底,据传与30公里外的凤台茅仙洞相通,古人称此洞为“淮南第一洞”,洞山也由此得名。舜耕山泉眼丰富,或积水成潭,或流水潺潺,或泉涌阵阵,有朱山南坡老泉眼和马虎洞小瀑布,老泉眼为舜耕山最涌泉,早年拦谷筑坝,已成现在的泉山湖,湖水清澈,终年不涸。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田东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皖化社区

----

小岛新村社区

----

康利社区

----

华田社区

----

电建社区

----

田电社区居村

----

皖纸社区

----

东风社区

----

田东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