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淮南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4-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内。206国道可达。距淮南市区约15公里。是集游览、观光、休闲、人文历史和地质地貌为一体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区。1998年8月开发建设景区,2001年9月15日对外开放。  景区整体规划面积120余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8.85平方公里。大小40余座山峰起伏叠障,苍松迭翠,雄奇灵秀,淮河流经群山之北,曲折环绕而东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  1600年前的淝水之战,便发生于此,留下了八公山下“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讲经论道,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千古美食豆腐;“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神秀,自古诸多骚人墨客争趋而至,刘安、李白、苏轼、欧阳修、刘禹锡、吴均、韦应物的足迹均踏遍过八公山,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自2001年以来,淮南市旅游局与八公山区0已先后举办了六届八公山旅游节,吸引了大量游客。  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汉淮南王宫是八公山景区的主要景观,占地5500平方米,是为纪念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中华美食豆腐始祖——淮南王刘安而建造的。  青琅馆:青琅馆俗名孙家花园,为清乾隆年间寿州人孙蟠始建,分为上花园、下花园和青竹园三部分。  白塔寺:整座寺院耸立于青山绿树之间,气势宏伟,做工精美。  忘情谷:长1.3公里,以幽美的野趣成为游人留连忘返的胜境。沿谷而行可直达八公山最高峰白鹗山。  石林:八公山景区中的重要地质景观。石林连绵不断,蔚为壮观,出露面积约30万平方米,出露高度1.5米-5米。  南塘: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盆地,岚香泉、洗云泉、沁月泉点缀其间。  石门潭:石门潭位于南塘之东云条山与茵席山相峙之处。那里峭壁凌云,奇石万状。  乐涧套:堆积着大量古生物化石,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和游客前来考察游览。  闪冲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占地2000平方米,为一座四合院,有室殿三间,宝殿两侧各有讲堂三间,另有水房和阿訇住房十余间。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寿春为寿县县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  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寿春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为北宋熙宁年间重建,石基砖壁,高8.33米,顶宽6—10米,周长7147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公里。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组成一个完整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代形容它为“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历史上有“铁打寿州城”之说。1991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寿县县城被洪水围困,城外一片0,而城内安然无恙。  寿县是全国文物大县。由-题写馆名的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着上自殷商下迄明清不同时期的文物达6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数百件。  各教俱全,安居一城,是寿春古城一大特色,也是楚文化博大和宽容的重要体现。城东有江淮名刹报恩寺(旧名崇教禅寺、东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拥有僧侣数百人,建筑规模雄伟;城西有明代清真寺,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城北八公山上有江淮地区道教中心四顶山帝母宫;城中还有孔庙和基督教堂。  在寿春古城,可欣赏到州署、奎光阁、泮池、留犊祠、状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筑,能听到“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相”、“当面鼓,对面锣”、“赵匡胤困南唐”、“时苗留犊”、“离乡草”等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还能品尝到“大救驾”糕点、八公山豆腐等名吃。  八公山又称淝陵山,为省级森林公园,南距寿春古城2公里,有11座山峰相连,总面积1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41.2米。山体虽不高,但由于周围均是平均海拔20多米的平原,则显示出八公山诸峰的高大雄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淮南王刘安在此山招徕八位术士炼仙丹,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故而得名,留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淮南鸡犬等成语典故和豆腐的制作方法。八公山有藏龙卧虎之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战主战场就在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都典出于此。当年苻坚的惊马坡,晋军抢渡的东津古渡和谢公祠等古迹犹在。八公山现有淮南王刘安墓、廉颇墓、淮王丹井、珍珠泉、玛瑙泉、升仙阁、奶奶庙等景点30多处。  八公山是一座古老的山,又是一座神奇的山。在它的西南麓曾发现远古恐龙化石,在它的东麓也发现了约一亿年前的古象巨齿化石。国外学者称赞这一地区将成为世界古生物科学的圣地。按旅游发展规划,八公山刘老碑附近将建立前寒武纪地层地质剖面保护区,以提供科学考察和科普教育。

淮南龙湖公园

淮南龙湖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介绍淮南市龙湖公园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总占地面积65.4万平方米(其中南北湖水域面积达30.5万平方米),是目前该市唯一一座综合性市级公园,也是全省较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水面开阔,设施齐全,景点较多,园中有园。206国道可达。  公园水面分南、北两湖,南、北各建一游船码头。南湖为划船区,现有各类小游艇、龙舟、龙舫活动区。湖中有四岛,中岛南有九曲桥连结南岛,北有虹桥连结湖堤,岛中建有湖心亭,亭之四周绿树葱郁,鸟语花香,有湖心春晓的意境。南岛径曲而树荫,加之临湖筑有风荷水榭,形成夏景。景区依湖自然形成三大部分。  由入口广场区、市民休闲区、景观湖区、中心广场区等9个功能分区组成,既蕴含古赵文化,又融入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并充分考虑了人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水体景观与园林艺术交相辉映,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效果。  公园一期工程共挖湖堆山、砌围驳岸动土60万立方米,扩展水体面积8.2万平方米。园内栽植各类植物1.6万余株,建有造型各异的桥梁12座。同时完成了由大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三部分组成的夜色阑珊水景等项目。以龙为主脉的大型音乐喷泉“龙腾盛世”、“天龙旋云”、“天宇翔龙”、“蛟龙出水”、“龙行天下”、“金龙吐水”等水型摇曳多姿,每天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观看。公园二期工程包括观景楼、亮化景观、背景音乐和配套功能设施。龙湖之水,源于滏阳河,归于滏阳河。入于西南,流向东北,成湖于中,出于西北,雄卧如龙,故有“龙湖公园”之名。  龙湖公园,有三门、三湖、三岛、十一桥;有“水上长城”、“水上迎客松”、“音乐灯光喷泉”、水幕电影、荷塘日色和龙头石等二十多处景点。  龙湖公园共有东、南、北三门,三门“品”字而立,成三角形。门门有奇石、怪坛、异园。  东门面向滏东大街,南北宽约百米。门口46颗“冒号石”俯首门前,躬身迎宾,。进门可上“日坛”。清晨上坛,回眸东望,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朝霞满天,火红一片。上坛前行,一簇“火把石”“熊熊燃烧”,常年不熄,象征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千载万年。  南门面向人民路,古如罗马圣殿。24根6米多高的闪光石柱,四排六列,高高耸立,巍蔚壮观。进门上坛,20多棵松柏伫立两边,夹道欢迎。坛坛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花坛形状,有矩形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直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正中大花坛内,一尊形象逼真的“骆驼石”,头东尾西,像在大漠沙海中艰难跋涉,驼铃叮当,如响耳边。骆驼之坚韧不拔、任劳任怨、抵风抗沙、永远向前的精神,令人赞许喟叹。此乃南门首观之景。  面向丛台路的北门,钢筋铁骨,弯如弓箭。一尊“珊瑚石”,昂首挺立门前。进门南去,如上“天坛”,坛东南角,一尊“鸳鸯狮石”,惟妙惟肖,紧紧相拥,亲密无间,譬喻人间爱情,天长地久,永恒不变。  游园分别进三门,看点游序各不同。有游客语:“东门先看桥,南门先看湖,北门先看山”,似有道理。  东门进园,西行百米,便是“龙湖公园第一景”、“水上长城”、“龙湖栈桥”、“龙桥”。  “龙桥”如龙,桥面参差错落,桥体弯弯曲曲,足有百余米长。  

寿县博物馆

寿县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概况  寿县博物馆筹建于1958年10月,1962年11月正式设编成立,是安徽省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隶属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主管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馆址设在寿春城内东北隅江淮名刹——报恩寺内,于2004年元月迁至新馆,新馆座落在寿春城西大街繁华地段,与孔庙相邻。  二、内设机构  设馆长一名,副馆长2名,内设办公室、保管股、保卫股、陈列股和宣教股。在职职工30人,离休2人,退休6人。初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人。  三、历史地位  寿县博物馆在文博界享有很高声誉,在安徽仅次于安徽省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四、馆内收藏  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本区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主为,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其中一级品162件(套),二级品163件(套),三级品1443件(套)。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  五、馆内外业务  建馆近50年来,寿县博物馆始终致力于文物藏品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开放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先后举办《寿县历史陈列》、《寿县革命斗争史展览》、《芍陂碑碣墨拓史料展》、《馆藏字画展》、《古代铜镜展》、《报恩寺宋塔遗物展》、《瓦埠魏晋墓展》、》《寿州史迹陈列展》、《“三建”工程文物保护暨公安移交文物成果展》、《汉银缕玉衣展》、《明代女尸展》、《潘玉良画展》、《全国首届文物摄影展》、《青少年性教育展》等,并长期与省博物馆业务合作。  建馆近50年来,接待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张震、司马仪·艾买提、-、李讷等,以及国内外著名文博专家马承源、吕济民、童明康、罗哲文、马自树、单霁翔等。近几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40余万人(次)。  六、新馆陈列内容  新馆占地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58平方米,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  新馆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试开放。分7个专题,共设11个展厅,,分别为楚都遗珍、晚蔡履迹、楚墓撷宝、汉魏流韵、璀璨文物、淝水之战、翰墨流芳、彩瓷缤纷、古窑之光、宗教艺术,较全面地展示了寿州大地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寿春镇  寿春镇是寿县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同时又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本镇座落于淮河中游南岸,背靠流传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史传说的八公山,东隔淝水之战古城场与煤城淮南相邻。S203线、S301线和合阜路三条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本镇曾为楚国故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华东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清真…… 详细++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焦岗湖距离淮南市30公里,距离合肥市120公里。合淮阜高速公路、102省道可直达焦岗湖,其中合淮阜高速公路毛集出入口距离焦岗湖风景区仅3公里。  碧波荡漾的焦岗湖由来自颖上、六安等地的18条河流汇集而成,宛如天赐碧玉,镶嵌在淮北平原,湿地植物丰茂,有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淀,是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区域之一。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焦岗湖湿地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生态调节功能。“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淀”和湿地植被及众多的飞禽、鱼类是这里最主要的物种构成,在湿地大都遭到了围垦破坏的今天,焦岗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不多的野生自然湿地群落之一,具有原始性、稀有性、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焦岗湖有可养水面六万多亩,湖内水质优良,水生种群繁多,其中焦岗湖大闸蟹、青虾、鳜鱼三个品种荣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证书,远销欧美,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之一。  焦岗湖上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鸟类,大雁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焦岗湖的大雁大多是人工野生放养的,从1999年开始,焦岗湖上就有人尝试人工饲养大雁,大雁不但羽毛漂亮,绒毛轻暖,而且肉味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有“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的说法。如今,人工饲养的大雁已由单一的鸿雁发展到鸿雁、豆雁、灰雁、雪雁四个品种。  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  焦岗湖与八公山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是皖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近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2009年第4号公告,焦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焦岗湖旅游资源类型属于自然景观兼人文景观,其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旅游景点众多。焦岗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数千年淮河民俗文化、东方芭蕾--花鼓灯、华东地区最大的芦苇荡、独具特色的水上渔村、鲜美丰盛的渔家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焦岗湖周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它北临茅仙古洞、东邻神秀八公山、南邻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西临八里河风景区,共同构成皖西北黄金旅游线和淮河风情游线路。焦岗湖景区还拥有众多美丽传说,如“神莲”、“神船”、“黑龙遭难”、“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其主要旅游景点有:水上人家、芦苇荡、荷花淀、柳浪闻莺、渔业观光园、水上游乐场、淮河风情文化园、生态农庄等;主要旅游项目有芦荡迷津探险、渔家乐、活鱼宴、轻舟观荷、花鼓灯表演、焦岗雁舞、垂钓休闲、水上游乐等。焦岗湖景区   毛集镇  安徽省淮南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毛集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淮河之滨,素有“淮上明珠”之称,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   1993年,毛集撤乡建镇;1994年7月,毛集镇被国家科委、计委、体改委、建设部等28个部委批准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同年底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1996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体改委等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 详细++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旅游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境内,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区被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12月2日,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7月31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茶。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以少胜多的世界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风景区依据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开发建设和规划建设中的主要景观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淝水之战遗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馆,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场、红叶谷、岚香湖度假村等,将为旅客提供一处休闲度假、宗教朝圣、观光修学旅游的好去处。  八公山旅游区以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为重要信托,以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丰富内涵,以古汉文化和“淝水之战”为品牌,以休闲渡假旅游为主题,已成为国内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焦岗湖影视城

焦岗湖影视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南焦岗湖影视城坐落于合淮阜高速毛集出口,美丽的焦岗湖畔,是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专业影视摄制基地。该项目由海顿企业集团淮南焦岗湖影视城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投资、建设和管理,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和省、市重点文化产业建设工程,总规划6570亩,一期已建成大型文化平台双安广场、老火车站、马场、念恩桥、地主大院、桃镇小街、九曲桥、军营大院、淮上风物、碉堡、北京老街、农家小院、李氏宗祠、渔稼园等景点,其间有真人CS实战、开心农场、演艺活动,还有农家乐、列车酒吧、列车旅馆等设施和项目。淮南历史首部自制出品的31级电视连续剧《念恩桥》及首部自制出品的故事片电影《沉入湖底》在此拍摄完成。大型“水青春--湖畔影视体验夏令营”也在焦岗湖影视城如期进行中!

天宝双遗文化园

天宝双遗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宝双遗文化园是一处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制作技艺的传承研究、创新发展、收藏展示为核心内容的人文景观。园区内有寿州窑体验陈列馆、紫金砚和寿州窑瓷加工生产基地、非遗传习基地、淮南紫砂研究所、八公山岩石标本展示区和紫金砚石陈列馆等浏览项目,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院等教育机构的教学实习基地。  双遗文化园坐落在淮南市八公山区的丁山路旁,朱红色的大门动开后,一座古老的透着古朴之风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用古时的砖瓦材料建设起来的古寿州窑址。窑址里存放着省级寿州窑非遗技艺传承代表人沈德潜潜心研究制作的仿古器皿,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极为难得的鳝鱼黄四系瓶,碗、盘、杯、钵、注子等仿古产品琳琅满目,古朴、厚实。古寿州窑里复建着老窑及生产的场景,为游客演示泥料加工、拉坯、上釉、晾干、装窑、烧制等制作全过程,让游客领略千年文化的气息和穿越时空的感受。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全面鉴赏到从隋唐乃至以后历代的风格迥异的寿州窑产品,还可以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  双遗文化园另一处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就是紫金砚石陈列馆,这里不仅有许多古代的真品,还有现代大师的作品。如隋代的青釉盘口瓶、唐代的黄釉四系大罐、黄釉四系翻口壶、黄釉四系短领罐、黄釉碗。现代大师的作品,如韩美林的仿青铜文具;享有中国雕砚第一人、徽州奇人、刀笔鬼杰之称的方见尘的雕砚;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路福传的《黄龙戏珠》《嫦娥奔月》《青龙印》均陈列馆中。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上窑森林公园位于著名能源城安徽淮南市东北部,他依托钟灵毓秀的上窑山水,横卧于美丽富饶的高塘湖之滨,以森林景观为主体。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是一所集生态旅游、人文景观、宗教信仰、度假休闲、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省级森林公园。她像一株婷婷玉立牡丹,正以她婀娜的娇姿向人们含苞待放。  公园依山面湖,在雄奇险秀的上窑山中、竹浪滚滚、森林郁郁葱葱、森间小道、藤萝横攀、山花烂漫、芳草如茵,无不让人们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胜境之中。  这里的高塘湖水碧波万顷,烟波浩淼,霞雾氤氲,湖心岛、湖心亭、绿树银台。当你乘上水上乐园的摩托艇弛骋湖面,你就如登仙舟,驶向更美好的彼岸。层层白浪翻滚,也可让你尝试一下惊险浪漫的时尚感受。  在无限神奇的山林中,自然人文景观相映生辉,名胜古迹浑然天成。有晋建雄伟壮观的“神山古刹”。“洞山寺”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庙宇甚多。有堪称一绝的古存八景:“奇峰障日”、“陡壁摩天”、“岩开斗石”、“仙人桥”、“仙人洞”、“王母滩”等。古联云“山林存八景毕竟是天然神妙,风月绝千秋到处皆画意诗情。”但她却踏着世纪的节拍,向人们展示着她那远古迷人的风采。  这里有着历史文化的渊源。留有战国时期宋玉写下的千古名篇《高塘赋》。昔日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的遗址-“上天台”。有北魏所建的“道观庙”。传说是张果老的成仙之庙。有乞丐皇帝朱元璋的避难之所,神奇的“灵光一现”和他儿时玩耍时的“牵牛巷”等。而这里的民间故事也多若繁星,枚不甚举。有“王母滩传奇”,故而在“王母滩”头有斑斑点点形似麦仁的印迹,并留有王母的三寸足迹和张果老的神驴蹄印。有“仙人洞的故事”。赞曰:仙洞神奇不虚传,曲径通幽达远山;佳境蹊径何人见,世人谁晓地中天。在上窑森林公园的园林内,到处充满着神奇和灵气。  公园境内山峰突兀,重峦叠翠,甘泉遍布,幽涧深谷,别有洞天,奇花异草竞相争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当你走进公园你就走进了世外桃源,仿佛游到了人间仙境。你定会被这一揽天下秀的湖光山色所陶醉。可以说,任凭谁见到这自然景观都会为之感慨、赞叹!  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植物种类139种。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地带性植被已不复存在,现有植被多为人工栽植和天然次生。如侧柏纯林,刺槐麻栎混交林等。由于海拔较低,植被无垂直分布变化。主要乔木树种有侧柏铅笔柏、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雪松、水杉、池杉、银杏、刺槐、山槐、合欢、臭椿、苦楝、杨、柳、榆、黄连木、喜树、黄檀、白檀、麻栎、槭树、枫香、泡桐、卫茅等;竹类有毛竹、元竹;经济林木有枣、桃梨、柿、板栗、乌桕、石榴、杏、葡萄等;灌木树种有馒头果、柘刺、山枣、野山楂等;草本植物以菅草、白茅、野枯草等主有国家I、II级保护植物3种。园内有陆生脊椎动物22种,隶属4纲12目18科,其中两栖纲2目2科2种,爬行纲1目1科1种,乌纲5目9科11种,哺乳纲4目6科9种。园内有国家I、II级保护动物4种。主要有草兔、狐狸、草狼、刺猬、画眉、杜鹃、黑枕黄鹂、猫头鹰、松鸦、啄木鸟,以及龟、蛇、蛙等。  

寿县孔庙

寿县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  饱经沧桑的孔庙,虽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伦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特别是近年来经国家拨款维修,面貌一新,接待四方游客。第一进院前是牌楼式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第二进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称之为“状元桥”。人们总爱扶栏登桥,俯视碧水游鱼。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由戟门进入第三进院,即来到孔庙的正殿——大成殿,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是黉学主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大成臀两侧有配庑,是放置从祀牌位之所。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块月台,台周护以雕花石栏,台左、右是两棵参天银杏树,把大殿点缀得更加肃穆。从大殿左、右两则之“外堂”、“入室”二门即进入第四进大院,明伦堂居最后。现为县文化馆所在地。  寿县孔庙历史沿革  孔庙,有许多名称:如“儒学”、“学官”、“黉学”、“圣庙”等,现在群众称之为“黉学”。在封建时代称为“学官”、“圣庙”。现在寿县图书馆的馆址为孔庙附属建筑物——“文昌官”。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寿州孔庙建在城内东南隅,确切地址已不可考了。到了元朝时期移到现在这个地方。(即:西清淮坊)。从元代的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距今680年)至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22年)的500多年来,经过大小42次的重修与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期,这些建筑一部分受到损坏。民国十余年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曾举办过“肓稚学校”、“职工学校”、“简易师范学校”等,把“文昌官”、“戟门”、“大成殿”、“两庑(即东西两边廊房)”均作为教室或宿舍。解放初期还做过粮食仓库等。  解放后,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多次拨款进行整修或维修。可是“0期间”又受到极其严重破坏,许多附属建筑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将仅存的部分建筑分别介绍如下:  大成殿:房为五间,原碑文记载是: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距今377年)曾经重修过(究竟何时建的已不清楚了)。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距今267年)六月大成殿倒坍了,当时由寿州知州赵宗灵重修建立起来的。清嘉庆五年进行过一次大修,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又加以扩建扩大了台址,更换了木梁柱,提高了椽口。成为现在的规模形势。同时又增加了两边厢房共四间(东西一边两间)。  两庑,(即两边廊房),原来两边各十间,共二十间,清嘉庆十七年重修时两边各增加了一间,成为现在一边十一间共二十二间。  戟门,五间,这是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距今473年)当时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故设此门(名为戟门)。后来又经过多次修缮有新改动。现在的戟门实际已是清代建筑了。戟门两边各有三间房子,东边叫“名宦祠”、西边叫“乡贤祠”,过去存放着一些历史名人碑牌等以示祭祀,如东边祭祀有楚令孙叔敖、汉寿春令时苗、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清知州李兆洛等,西边祭祀有唐孝子董召南等。这边祠现在是清代建筑了。  泮池(群众称之为状元桥),即:戟门前面的半圆形池子。原来这个池子是建在“棂星门”外面,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距今385年)卓司贾大兴修孔庙之风时修了这个池子(名为泮池)到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绅士孙克任、孙克全等人捐资重修孔庙时认为泮池放在棂星门外不妥,故移至于棂星门内的(现在这个池子已是清代建筑了)。  棂星门,(此门始建时间不详),据历史记载,原来是木制的。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距今480年)知州何东莱认为木制易腐坏,故改为石头房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距今248年)又在棂星门两边各建一门,东边叫“金声”、西边叫“玉振”,后来,又进行过多次维修(注:现在这个门是近期重建的,原来石头坊被“文革”期间造反派砸掉了)。  泮宫坊,即:现在大街对面的三座坊(门)(群众误称为午朝门)原来的这只是一个大照壁,到清嘉庆十七年绅士孙克任等重修孔庙时,把大照壁改为坊了,又从东西两边各增加一年坊(门),东边叫“快靓”西边叫“仰高”,后来又从横的东西两侧各增加一座坊(门),东边叫“德配天地”,西边叫“道冠古今”。这样就成为五座坊了。(“文革”后期为修西街将东西两坊拆掉了)。现仅剩对面三座了。  明伦堂,(始建不详)原来只有三间,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8年距今456年),重修时改为五大间,以后就没有再扩建了,(现在明伦堂实际还是明代建筑风格)。  敷教坊,即:大成殿后,明伦堂前的三间建筑,原名叫“广大高明坊”,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州栗永缘把名字改为“敷教坊”,在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距今123年)前已倒坍了,现在的敷教坊是近期重修的。原来敷教坊两边有两个门,东边叫“升堂”,西边叫“入室),(现已不存在了)。  魁光阁,(现在群众称之为“魁星楼”),原来魁光阁前身有一座叫“青云楼”,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426年)寿州人刘继英等人所建。后来倒坍了。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才在原来的“青云楼”旧址重建的“魁光阁”。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距今183年)又进行维修,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多次拨款维修,所以保持至今。  文昌宫,(即:现在县图书馆馆址)(原文昌宫原貌已不存在了)。文昌宫是孔庙一大附属建筑,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距今291年)有个训导叫丁济若的,他在这里办所学校叫“义学”。以后改名叫“魁神祠”,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把文昌宫改叫“魁神祠”。实际“文昌宫”的建筑也是清代建筑。  孔庙其他附属建筑很多,寿州的孔庙原来的规模很大,气势很壮观宏伟,由旧社会的破坏和毁坏,后为“0”又遭破坏,很多建筑已不存在了,如原“津宫坊”、“五座坊”为修大街拆去东西两坊,前面的“大照壁”、“大牌坊”、“文笔亭”、“上下马碑”、“四个龟驮碑”以及现在剧团院内的“节孝坊”、“节孝祠”明伦堂东边的“崇圣祠”等等。  以上材料是在“四清运动”后期原来省委书记李葆华同志来此参观批示后,我们请司徒越老先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撰写的“寿县黉学(孔庙)历史沿革”。由于“文革”期间又遭极其严重的破坏,现就仅存的建筑以及近期修复的部分建筑简要作以重新整理,作以介绍,以便大家作进一步了解孔庙的历史情况。如有不妥,请阅者指正。”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又名羊石,系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名关。正阳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据《左传》载,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以此计算,正阳镇已有2530多年的历史了。    正阳关位于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正阳镇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贸自古繁荣,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近年来正阳镇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重新修建了玄帝庙公园、清真寺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肘阁、龙灯、狮子灯、花鼓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新挖掘整理,2003年,文化部正式命名正阳关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慕名到古镇寻幽访古的日渐增多,旅游业也日益成为古镇经济的亮点。   2A级玄帝庙公园景区位于寿县城西南30公里正阳关镇境内,占地80余亩,玄帝庙公园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的玄帝庙而远近闻名,玄帝庙座落于公园西南一隅,庙宇大殿内供奉的玄天大帝等五尊铜神像均为明朝正德7年(公元1512年)用4吨多精铜铸造而成,是难得一见的古代雕塑铸造艺术精品。公园内还有众多古迹名胜。每年的二月十九艺术节期间都会吸引周边县市十多万群众游人到正阳来观光游玩,玄帝庙也成为善男信女祈福平安之必拜之处。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潘集“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又名潘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潘集区潘集镇街道北。该园始建于2002年7月,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2005年9月2日正式开园。2011年进行了改扩建,总投资近200万元。  纪念园主要由石雕牌坊门、主纪念碑、辅碑、潘集地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园林绿化等部分组成。牌坊大门、主纪念碑上面分别刻有原省人大、省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王光宇、郑淮舟等题写的碑文。  “潘集地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园林的主题建筑,坐落在纪念园东端,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馆名由省人大原副主任、省新四军历史研究常务副会长郑锐题写。展馆内展出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唤起民众》,反映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潘集地区活动情况;第二部分《抗日烽火》,主要反映抗日民主政府及根据地建设情况;第三部分《迎接黎明》,主要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潘集地区军民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及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情况;第四部分《今日潘集》,反映翻身得解放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整旧河山建设美好新潘集的伟大成就及改革开放后潘集地区巨大变化。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凤台县委从1940年7月至11月,建立了以潘集为中心,东至高皇、北到万福集、西至上塘、南至架河约630平方公里、20万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淮南这块土地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唯一的革命根据地,把凤台、怀远、蒙城根据地联成一片,沉重打击了当时在淮上地区猖獗的日伪军,成为发展华中、东进苏北、南进淮南的重要枢纽。  为发扬革命传统、教育后代,在潘集区新四军研究会倡议下,潘集区委、区政府在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遗址建设“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  纪念园先后被市命名为“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淮南市国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少先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2012年,纪念园又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四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园也是我区不多的3A级景区之一。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位于安徽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诞生地——寿县小甸镇境内。隶属寿县县委、县政府,平时由小甸镇党委、政府代为管理。  纪念园规划总占地面积66亩,位于小甸镇小甸街道东街,一期工程于2013年10月基本建成。园区集教育、求知、休闲为一体,是安徽省重要的党史教育基地之一、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市红色主题旅游区之一,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淮上中学补习社、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党史研究中心(建筑面积1950平方米,待建)、旅游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待建)和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广场。广场东侧为占地5亩的旅游停车场,园内兴建了旅游公厕。  2013年11月,在纪念园成功举办了中共小甸集特支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每年的“清明”、“七一”等重要节日,都有大批来自省内的青少年、党员干部到纪念园开展“弘扬特支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活动。由于是免费开放项目,各地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年入园人数达万人以上。2014年12月,第一面党旗纪念园获得国家AAA级景区称号。  目前,县、镇两级正在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推进纪念园一期未完成的及二期待建的项目工程建设步伐。全部工程完工后,可极大完善纪念园的整体功能,全面提升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为当地的红色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纪念园重要景点简介  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中共小甸集特支于1923年冬在寿县小甸集小甸小学成立,是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新建的特支纪念馆建筑风格为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541.2㎡。纪念馆内采用文物、历史照片、声像资料、蜡像、雕塑、绘画、油画等反映历史情节,展示历史人物,展现特支成立前后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中共淮南市委党史教育研究基地和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基地、中共寿县县委党史教育基地。  淮上中学补习社:淮上中学补习社由上海大学党组织派遣的党员胡允恭和凤台的吴云等6人于1924年暑期在小甸集曹小郢子开办,并建立了淮上中学补习社党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复建的补习社总建筑面积150㎡。室内通过实物、雕塑、图片等形式再现在白色统治下一群热血青年追求革命真理的火红场景。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由北伐名将曹渊之子曹云屏(原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发起倡议并筹资、寿县财政配套兴建。陵园始建于1993年,园内烈士纪念塔高23米,纪念塔连同附属建筑物共占地4488平方米;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着革命烈士们的照片及其光辉事迹。2014年,整个陵园进行了扩建,对纪念塔、革命烈士陈列室实施了维修,并对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进行重新布展。同时在纪念塔以东新建了36座烈士墓。寿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国家AA景区,也是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广场:占地18亩。广场中心地段与陵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在一个中轴线上,铺设的全部是高强度地砖,按设计要求放置了旅游垃圾桶,广场东侧顶端矗立着一块刻有“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字样的巨型石雕。广场两边全部实施了绿化,种植了不同的绿化树种。已成为广大游客和当地居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凤台县茅仙洞旅游区

凤台县茅仙洞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茅仙洞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淮水唯此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称“淝水三湾”。景区自然风光独秀,人文景观密集,是淮河流域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景区属寒武纪山岳型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类风景区。因西汉道教三茅宗创始人茅盈在此-、开辟道场,故称茅仙洞。后由唐代禅宗高僧道树禅师驻锡于此,首建硖石寺。至明代玉田法师、昭杲大和尚住持达四十余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莲谷和尚又易名古硖石寺。至清末才由道教全真派住持,是全国最早佛道并存的寺院。公元1934年改为清天观。  景区主要景点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寿唐关、淮河第一峡、黑龙潭、淝水之战古战场及春秋时期扁担城遗址等诸多文物古迹,景区历史人文景点达76处,贯穿于淮河文化精华河段上,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古洞建于淮水岸畔双峰山的峭壁上,背山面淮,旷览平畴,洞上建有三茅殿。古洞全长700余米,洞内有36洞天,分别赋予宗教文化,淮河民俗文化,配以声、光、电等高科技动景,雕塑、碑刻、壁画、题额等内容,古朴神秘、绚丽多姿、雄伟壮观,人游其中,仿佛走入中华五千年时光隧道。形成宗教文化景观带,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洞府。是淮河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七月三十两度庙会,香客、游客云集达数万人之多。  茅仙洞风景区正在进行新的旅游规划建设,景区内包括宗教文化区,生态旅游区,古军事文化区,淮河民俗观光带,打造集宗教、旅游、休闲、商贸、娱乐于一体的淮上综合性旅游区。茅仙洞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淮水唯此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称“淝水三湾”。景区自然风光独秀,人文景观密集,是淮河流域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景区属寒武纪山岳型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类风景区。因西汉道教三茅宗创始人茅盈在此-、开辟道场,故称茅仙洞。后由唐代禅宗高僧道树禅师驻锡于此,首建硖石寺。至明代玉田法师、昭杲大和尚住持达四十余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莲谷和尚又易名古硖石寺。至清末才由道教全真派住持,是全国最早佛道并存的寺院。公元1934年改为清天观。  景区主要景点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寿唐关、淮河第一峡、黑龙潭、淝水之战古战场及春秋时期扁担城遗址等诸多文物古迹,景区历史人文景点达76处,贯穿于淮河文化精华河段上,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古洞建于淮水岸畔双峰山的峭壁上,背山面淮,旷览平畴,洞上建有三茅殿。古洞全长700余米,洞内有36洞天,分别赋予宗教文化,淮河民俗文化,配以声、光、电等高科技动景,雕塑、碑刻、壁画、题额等内容,古朴神秘、绚丽多姿、雄伟壮观,人游其中,仿佛走入中华五千年时光隧道。形成宗教文化景观带,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洞府。是淮河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七月三十两度庙会,香客、游客云集达数万人之多。  茅仙洞风景区正在进行新的旅游规划建设,景区内包括宗教文化区,生态旅游区,古军事文化区,淮河民俗观光带,打造集宗教、旅游、休闲、商贸、娱乐于一体的淮上综合性旅游区。茅仙洞

王影怀烈士陵园

王影怀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影怀烈士陵园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烈士陵园始建于1998年。1998年4月,长丰县人民政府根据革命烈士王影怀同志亲属要求,将王影怀同志骨灰由安庆市烈士陵园迁回原籍安葬在烈士的故居,并修建墓碑,表达对烈士的无限崇敬。碑身正面镌刻了已故徐向前元帅题写的“英名垂青史、光辉照后人”十个大字,背面是王影怀烈士生平介绍。  王影怀,原名王立德,安徽省寿县汤王庙乡染房郢(现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汤王村)人,1902年3月15日生,父亲王多选。  苏俄十月革命后,王影怀开始接触新思想,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树立改造中国社会的志向。1921年,安庆发生六二惨案,王影怀与孟龄九等赴安庆第一师范、六邑中学、法政专门学校了解惨案-。  1924年2月,薛卓汉介绍王影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王影怀奉党组织的指示返回凤阳,从事革命活动。他在五师及附小发展王培德、王粟一、孟龄九等入党,并在凤阳五师秘密建立党小组。1925年7月,王影怀等组建中共凤阳五师暑假工作支部,随后正式成立中共凤阳支部,王影怀任支部书记。同年下半年,王影怀返回家乡以汤王庙小学校长为职业,秘密担任中共寿县县委委员和国民党寿县县党部执行委员。他先后发展邬永树、王翠德、王育德等人参加共产党。1926年5月,王影怀与薛卓汉主持寿县各界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大会。同年夏,他与薛卓汉等30多人奔赴武汉参加北伐。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王影怀受党组织派遣到武昌黄土坡国民党安徽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结业后,又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王影怀参加了武汉各界群众声讨蒋介石大会。5月,王影怀在该师一团参加了保卫武汉国民政府,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斗争。7月中旬,王影怀随中共安徽省临委回皖,随后他回到家乡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继续进行革命斗争。8月,王影怀等二十多人回到汤王庙小学并任校长,王培德、王经德则在该校任教师。王影怀与吴则鸣、王经德三人编为一个党小组,自任小组长。他派吴则鸣到姚皋店小学任教,并以学校为基地,从事革命活动,逐步建立党组织。同年秋末冬初,王影怀打入国民党寿县教育局,担任主管教育经费和行政事务的委员。当时,党的活动经费非常困难,王影怀利用职务之便,把公款800多元作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1928年3月,王影怀任中共寿县县委书记,同年5月30日,县委在城关组织纪念五卅惨案三周年活动,并举行--。同年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王影怀以顽强的毅力和灵活的方式坚持斗争。八、九月份王影怀离开寿县,在中共安徽省临委工作。不久,因叛徒告密,于9月23日被反动当局逮捕,27日押往安庆,囚于饮马塘监狱。在狱中两个多月,双脚被“红绣鞋”烙得只剩下几根骨头,但他为了保守党的机密,捍卫党的利益,始终坚贞不屈。12月16日清晨,王影怀拖着沉重的脚镣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6岁。  王影怀烈士陵园所在的杨公镇汤王村是全市红色革命村。中共寿县第一位县委书记王影怀,中共六大代表、红一军第二师政委、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中共鄂豫皖军委政治部主任王培吾均出生在该村。汤王庙小学堪称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摇篮,诞生了淮南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村内有王影怀烈士纪念碑,由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字。  近年来,杨公镇党委高度烈士陵园的修缮工作,在安排专人对汤王村境内的红色革命资源开展挖掘整理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0万元,修缮了王培吾故居、王影怀烈士陵园、红色文化长廊,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对王影怀烈士旧居染坊村民组实施了村庄改造。并成功引进田丰瓜果蔬菜种植、采摘、观光、餐饮、休闲基地项目,2015年该基地被市旅游局纳入全市3A级旅游景点。目前已初步形成果乐多庄园与红色革命村和初具规模的社科普及基地及苗木基地交相呼应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为全市生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为城区居民放松休闲和缅怀革命烈士提供了场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汤王村举办了《信念和生命的价值》宣讲活动,先后在区委常委会、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农林局以及周边乡镇开展宣讲,区直部门、有关乡镇、街道及全镇13个村(居)党组织以瞻仰革命烈士为主题,纷纷到汤王村王影怀烈士陵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升了汤王村红色革命村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2014年通过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检查验收,2015年11月成功获评淮南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4月,杨公镇汤王村被列为淮南市南北红色旅游文化休闲线路,具体路线是:知青文化园——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及原生态红色体验村——凤台县淮王鱼养殖基地农家乐——八公山旅游景区——红色革命村—汤王村——姚皋生态村及程东方烈士故居。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全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杨公镇党委、政府决定以“双烈”(王培吾、王影怀)故居汤王村为依托,以革命烈士王影怀和王培吾的英雄事迹为代表,以其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为灵魂,打造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个集红色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园,做到人们在参观红色景点,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领略到优美的生态绿色环境。  杨公镇汤王村把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推进村级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l4年以来汤王村先后获得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省级森林村庄、全市生态文明村、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由北伐名将曹渊之子曹云屏(原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发起倡议并筹资、寿县财政配套兴建。陵园始建于1993年,园内烈士纪念塔高23米,纪念塔连同附属建筑物共占地4488平方米;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陈列着革命烈士们的照片及其光辉事迹。2014年,整个陵园进行了扩建,对纪念塔、革命烈士陈列室实施了维修,并对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进行重新布展。同时在纪念塔以东新建了36座烈士墓。寿县革命烈士陵园是国家AA景区,也是淮南市青少年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淮南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大通区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 淮南矿业集团创新展示厅 淮南市国防动员训练基地 九龙岗民国建筑群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园区 淮南市烈士陵园 古寿州窑遗址 大通“万人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通万人坑教育馆) 淮南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淮南龙湖公园 焦岗湖影视城 天宝双遗文化园
田家庵区 淮南龙湖公园 淮南市博物馆 淮南市少儿图书馆 淮南市档案陈列馆 舜耕镇风光 田家庵发电厂 洞山寺 淮南洞山游园 廖家湾革命纪念馆 洞山公园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寿县博物馆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谢家集区 王影怀烈士陵园 谢家集卧龙山景区(省级森林公园) 淮南清真寺 卧龙湖 淮南春申君陵园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寿县博物馆 淮南龙湖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焦岗湖影视城 天宝双遗文化园 寿县孔庙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
八公山区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天宝双遗文化园 淮南虫化石群 石门潭 碧霞元君庙 汉淮南王宫 八公山南塘 八公仙阁 闪冲清真寺 忘情谷 白塔寺 八公山升仙台 春申君墓 八公山石林 八仙阁公园 乐涧套
潘集区 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 潘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平圩发电公司 高皇镇风光 芦集镇生态农业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淮南市上窑旅游景区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寿县博物馆 淮南龙湖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焦岗湖影视城 天宝双遗文化园 寿县孔庙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凤台县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焦岗湖影视城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凤台县茅仙洞旅游区 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 茨淮新河水利风景区 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 新四军纪念林景区 寿唐关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 毛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 峡山口 毛集农民公园 焦岗湖渔家乐旅游示范点 古丹井园 紫菱洲
寿县 寿县博物馆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寿县孔庙 中共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寿县革命烈士陵园 孙叔敖纪念馆 寿县清真寺 寿县报恩寺 安丰镇丰华公园 正阳关 留犊祠巷 寿县文化馆 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 寿县古城墙 淮上中学补习社

淮南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