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南市 >> 凤台县 >> 关店乡

关店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焦岗湖影视城

焦岗湖影视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南焦岗湖影视城坐落于合淮阜高速毛集出口,美丽的焦岗湖畔,是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专业影视摄制基地。该项目由海顿企业集团淮南焦岗湖影视城股份有限公司策划、投资、建设和管理,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和省、市重点文化产业建设工程,总规划6570亩,一期已建成大型文化平台双安广场、老火车站、马场、念恩桥、地主大院、桃镇小街、九曲桥、军营大院、淮上风物、碉堡、北京老街、农家小院、李氏宗祠、渔稼园等景点,其间有真人CS实战、开心农场、演艺活动,还有农家乐、列车酒吧、列车旅馆等设施和项目。淮南历史首部自制出品的31级电视连续剧《念恩桥》及首部自制出品的故事片电影《沉入湖底》在此拍摄完成。大型“水青春--湖畔影视体验夏令营”也在焦岗湖影视城如期进行中!  焦岗湖影视城已成为皖北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影视品味十足AAAA级焦岗湖影视城与风景秀美的AAAA级焦岗湖湿地公园交相辉映,全封闭的景区管理、幽静惬意的生态环境、自然清新的新鲜空气、丰盛美味的农家大餐、趣味精彩的活动项目;是学生、个人、家庭、团体旅游、活动、教育、写生、拓展、度假的理想之地!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

淮南市焦岗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岗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镇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过,交通便利。焦岗湖以“水”闻名,东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南与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焦岗湖距离淮南市30公里,距离合肥市120公里。合淮阜高速公路、102省道可直达焦岗湖,其中合淮阜高速公路毛集出入口距离焦岗湖风景区仅3公里。  碧波荡漾的焦岗湖由来自颖上、六安等地的18条河流汇集而成,宛如天赐碧玉,镶嵌在淮北平原,湿地植物丰茂,有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淀,是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区域之一。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焦岗湖湿地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和生态调节功能。“万亩芦苇荡”、“千亩荷花淀”和湿地植被及众多的飞禽、鱼类是这里最主要的物种构成,在湿地大都遭到了围垦破坏的今天,焦岗湖湿地生态系统是不多的野生自然湿地群落之一,具有原始性、稀有性、生物多样性等特点。焦岗湖有可养水面六万多亩,湖内水质优良,水生种群繁多,其中焦岗湖大闸蟹、青虾、鳜鱼三个品种荣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证书,远销欧美,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之一。  焦岗湖上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鸟类,大雁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焦岗湖的大雁大多是人工野生放养的,从1999年开始,焦岗湖上就有人尝试人工饲养大雁,大雁不但羽毛漂亮,绒毛轻暖,而且肉味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自古就有“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的说法。如今,人工饲养的大雁已由单一的鸿雁发展到鸿雁、豆雁、灰雁、雪雁四个品种。  该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既有芦苇荡(鸟的天堂)、荷花淀、仙侣湖、渔业观光园、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观,又有湖畔垂钓、芦荡探幽、荡舟采菱、湖中戏鸟、渔家寻乐、浪遏飞舟等休闲项目,兼有焦湖红心鸭蛋、醇香酒糟鱼、活鱼干吃、水晶贡圆、五香狗肉等特色产品,还有“仙侣下凡”、“黑龙遭难”、“神猴探宝”、“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八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  焦岗湖与八公山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构成独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是皖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2004年7月,毛集实验区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年2月,焦岗湖旅游区被评定为“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近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2009年第4号公告,焦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焦岗湖旅游资源类型属于自然景观兼人文景观,其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旅游景点众多。焦岗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数千年淮河民俗文化、东方芭蕾--花鼓灯、华东地区最大的芦苇荡、独具特色的水上渔村、鲜美丰盛的渔家美食、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焦岗湖周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它北临茅仙古洞、东邻神秀八公山、南邻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西临八里河风景区,共同构成皖西北黄金旅游线和淮河风情游线路。焦岗湖景区还拥有众多美丽传说,如“神莲”、“神船”、“黑龙遭难”、“赵匡胤困南唐”等美丽传说,堪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生态旅游处女地。其主要旅游景点有:水上人家、芦苇荡、荷花淀、柳浪闻莺、渔业观光园、水上游乐场、淮河风情文化园、生态农庄等;主要旅游项目有芦荡迷津探险、渔家乐、活鱼宴、轻舟观荷、花鼓灯表演、焦岗雁舞、垂钓休闲、水上游乐等。焦岗湖景区   毛集镇  安徽省淮南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毛集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淮河之滨,素有“淮上明珠”之称,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   1993年,毛集撤乡建镇;1994年7月,毛集镇被国家科委、计委、体改委、建设部等28个部委批准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同年底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1996年,又被国家建设部、国家体改委等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 详细++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  八公山旅游区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区境内,2001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区被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12月2日,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7月31日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八公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叠嶂而成,方圆128平方公里,峰峦叠翠,清泉密布,景色优美,历史文内涵深厚,由152种树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颗绿色明珠,春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秋踏漫山红叶,如火如茶。160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以少胜多的世界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话;2000多年前,汉淮南王刘安招贤纳士,编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编定了二十四节气,发明了名扬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绎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8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00年,中科院考古队在八公山又发现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万年,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风景区依据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开发建设和规划建设中的主要景观有:汉淮南王宫、升仙台、淝水之战遗址、白塔寺、白塔、青琅玕馆,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场、红叶谷、岚香湖度假村等,将为旅客提供一处休闲度假、宗教朝圣、观光修学旅游的好去处。  八公山旅游区以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为重要信托,以绚丽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为丰富内涵,以古汉文化和“淝水之战”为品牌,以休闲渡假旅游为主题,已成为国内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凤台县茅仙洞旅游区

凤台县茅仙洞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茅仙洞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淮水唯此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称“淝水三湾”。景区自然风光独秀,人文景观密集,是淮河流域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景区属寒武纪山岳型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类风景区。因西汉道教三茅宗创始人茅盈在此-、开辟道场,故称茅仙洞。后由唐代禅宗高僧道树禅师驻锡于此,首建硖石寺。至明代玉田法师、昭杲大和尚住持达四十余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莲谷和尚又易名古硖石寺。至清末才由道教全真派住持,是全国最早佛道并存的寺院。公元1934年改为清天观。  景区主要景点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寿唐关、淮河第一峡、黑龙潭、淝水之战古战场及春秋时期扁担城遗址等诸多文物古迹,景区历史人文景点达76处,贯穿于淮河文化精华河段上,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古洞建于淮水岸畔双峰山的峭壁上,背山面淮,旷览平畴,洞上建有三茅殿。古洞全长700余米,洞内有36洞天,分别赋予宗教文化,淮河民俗文化,配以声、光、电等高科技动景,雕塑、碑刻、壁画、题额等内容,古朴神秘、绚丽多姿、雄伟壮观,人游其中,仿佛走入中华五千年时光隧道。形成宗教文化景观带,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洞府。是淮河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七月三十两度庙会,香客、游客云集达数万人之多。  茅仙洞风景区正在进行新的旅游规划建设,景区内包括宗教文化区,生态旅游区,古军事文化区,淮河民俗观光带,打造集宗教、旅游、休闲、商贸、娱乐于一体的淮上综合性旅游区。茅仙洞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淮水唯此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称“淝水三湾”。景区自然风光独秀,人文景观密集,是淮河流域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景区属寒武纪山岳型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类风景区。因西汉道教三茅宗创始人茅盈在此-、开辟道场,故称茅仙洞。后由唐代禅宗高僧道树禅师驻锡于此,首建硖石寺。至明代玉田法师、昭杲大和尚住持达四十余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莲谷和尚又易名古硖石寺。至清末才由道教全真派住持,是全国最早佛道并存的寺院。公元1934年改为清天观。  景区主要景点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寿唐关、淮河第一峡、黑龙潭、淝水之战古战场及春秋时期扁担城遗址等诸多文物古迹,景区历史人文景点达76处,贯穿于淮河文化精华河段上,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古洞建于淮水岸畔双峰山的峭壁上,背山面淮,旷览平畴,洞上建有三茅殿。古洞全长700余米,洞内有36洞天,分别赋予宗教文化,淮河民俗文化,配以声、光、电等高科技动景,雕塑、碑刻、壁画、题额等内容,古朴神秘、绚丽多姿、雄伟壮观,人游其中,仿佛走入中华五千年时光隧道。形成宗教文化景观带,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洞府。是淮河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七月三十两度庙会,香客、游客云集达数万人之多。  茅仙洞风景区正在进行新的旅游规划建设,景区内包括宗教文化区,生态旅游区,古军事文化区,淮河民俗观光带,打造集宗教、旅游、休闲、商贸、娱乐于一体的淮上综合性旅游区。茅仙洞

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

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塘庙是凤台县的革命老区,位于凤台县城西北二十公里处的桂集镇境内,是早年革命活动频繁、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家住白塘庙的吴云、吴震、吴霆三兄弟1923年、1924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就由瞿秋白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共上海大学党组织派共产党员黄天白、吴云、吴震、桂超和胡萍舟等人回皖北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回乡后先后在寿县尚奠寺和凤台县白塘庙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经过淮上中学补习社的培养教育,有的被接收为中共党员,有的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在补习班读书的许多学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在白塘庙建立的凤台特支是淮南地区较早的党支部之一,特支书记先后由范毓南、岳龄云、吕少培担任,1930年举行了淮南地区第一次革命暴-动——白塘庙农民起义;1946年以崔剑晓为书记的中共涡淮工委设在白塘庙,进行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11月,当时的凤台县委书记郑淮舟在白塘庙宣布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成立,接着组建了白塘区委、区政府及白塘区队,并很快建立了乡村政权,打击反动势力,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凤台和全国解放做出应有贡献。  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代,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2009年10月,在凤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市新四军研究会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新四军研究会一批退离休同志具体操办,建成了“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纪念园占地10560平方米,由纪念碑、牌坊门、广场、史料室、路、桥等组成。碑高14米,正面镌刻着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原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题写的“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碑”十三个大字,碑的背面刻有“白塘庙革命活动简介”,碑的前方为容纳400多人的广场,周边设有护栏,园内栽植了多种常青树和花卉。纪念园大门左右的石柱上刻有“勿忘昔日艰苦岁月”,“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十六个大字。在吴氏五兄弟故居、原中共涡淮工委办公旧址复建的砖墙瓦顶史料室,展出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至1949年在白塘庙地区革命活动开展情况。展览的内容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简介;第二部分,1928年以前的白塘庙地区的革命活动开展情况;第三部分,1928年凤台特支成立后,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情况;第四部分,中共涡淮工委开展革命活动情况;第五部分,1947年11月中共凤台县委、县政府成立后开展革命活动情况;第六部分,参加过白塘庙地区革命活动的廖运周、曹广化、吴云、黄天白、程东方、胡志光、崔剑晓、丁文山、郑淮舟等25位历史人物照片。  纪念园由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协助县民政局管理,配备管理人员和专业讲解员,成立了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管理暂行办法》、《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参观管理暂行规则》等规章制度,配有消防和安全防护措施。  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的建立,对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党史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六城同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级领导,机关、乡村干部,企业职工、学校师生、离退休老同志、社团组织和广大群众到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开展参观、凭吊等活动,每年达几千人次。

茨淮新河水利风景区

茨淮新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茨淮新河水利风景区座落于安徽省凤台县淮河之滨,依托茨淮新河(凤台段)而建。  景区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凤台县素有“淮南羽翼,州来咽喉”之称。景区以茨淮新河为依托,以万亩林带为主体,述说了一个“凤台18名-创业”的故事,奏响了民生水利与生态文件建设的凯歌。景区环境优美,风景资源丰富,内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较强。景区发展生态水利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省市媒体多次报道。  茨淮新河是1971年治淮规划中确定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战略性骨干工程。  茨淮新河上起沙颍河茨河铺,经阜阳、蒙城、利辛、凤台、淮南、怀远四县二市境,于怀远县荆山口上游入淮河,全长134.2公里,包括截引黑茨河和西淝河上游,总流域面积7127平方公里。茨淮新河在西淝河以上和以下排涝流量分别为1400立方米每秒和1800立方米每秒,设计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下段设计排洪流量2400立方米每秒。茨淮新河是治淮以来新辟的较大人工河道,工程于1971年开工,1991年完工,总投资5.44亿元。  工程内容:  工程包括平地开挖河道130公里,建上桥、阚町、插花、茨河铺共4个枢纽,枢纽建节制闸和五级航道船闸,在上桥和阚町分别建有120和40立方米每秒的提水站,沿河建有9座大桥,并对茨河、西淝河支流治理等。  目标:  运用茨淮新河分洪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茨淮新河出口以上淮北大堤和颍河左堤的防洪压力,同时要兼顾涡河口以下淮北大堤的防洪安全。  根据茨淮新河控制运用办法,正阳关水位在24.0米以下时,茨淮新河原则不分洪。当预报正阳关水位接近警戒水位24.0米时,茨淮新河应根据颍河来水情况相机分洪,但分洪要保证涡河口以下淮北大堤的防洪安全。  成果:  茨淮新河的建成,减轻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怀远间洪水负担,配合支流治理,同时可提高颍河防洪标准到二十年一遇,并缓解了黑茨河受颍水倒灌的威胁和西淝河下游洼地涝灾。直接除涝效益达36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131万亩。缩短阜阳、蚌埠间航程100公里。  负责单位:  茨淮新河调度由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  主要问题:  上段河道淤积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设计分洪能力。茨河铺闸上引河平均淤高约3米,左边淤高4.3米,右边淤积1.5米,发生偏流现象;闸下引河一般淤高0.3~0.4米,最大0.8米。插花闸闸上闸下分别淤积1.0米和0.8米。阚町闸上基本不淤。以上淤积总土方约94万米3。淤积原因是颍河含沙量大,茨河铺闸上引河是个回流区,引河与颍河交角不顺,分洪水流发生偏流。

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

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凤台县三里沟抗日纪念园坐落在淮河岸畔凤台县凤凰镇三里沟社区,于2005年为纪念被侵华日军杀害的84位三里沟村民,由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具办而建的。纪念园占地1200平米,园区由石门、主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组成。四周青石围栏,绿荫环绕。纪念主碑耸立园中,高8.85米,正面镌刻着“侵华日军三里沟大-遇难同胞纪念碑”,背面为“三里沟大-”情况介绍,底座镶嵌着惨遭杀害的84位村民名字,主碑前为可容纳200多人的小广场。园内栽植各种长青树和花卉,其中6棵银杏,寓意纪念园建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松柏、香樟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战精神万古长青。园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十分紧凑,清新整洁,庄重肃穆。  三里沟村是凤台县抗日战争时期的重灾区。1940年5月21日夜,驻田家庵日军乘汽艇溯淮河西犯凤台,在登岸时,遭到埋伏在三里沟村的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六团(简称保六团)突然袭击,双方交战中,日军伤亡惨重,驻寿县日军火速赶来支援。保六团见寡不敌众,逐即撤去。气急败坏的日军闯进三里沟村,实施报复。对无辜村民进行绝灭人性的残酷-,全村500多人,被杀死84人,杀伤百十人。500间房屋几乎被烧尽,财物被抢掠一空。这便是骇人听闻的“三里沟大-”惨案。  三里沟抗日纪念园是淮南市除大通万人坑外,又一处记录侵华日军大-罪行的教育基地,它有着重要的教育内容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建园以来,凤台县委、县政府广泛宣传建园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每年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县委宣传部门都要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和厂矿、学校、城关镇和凤凰镇三里沟社区,采取各种形式,在纪念园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凭吊遇难同胞,控诉、声讨侵华日军罪行。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情况,摄制播放“三里沟大-”专题片、表演“三里沟大-”文艺节目、刊载有关“三里沟大-”史料和文章,还专门组织中、小学生到三里沟抗日纪念园敬献花篮,凭吊遇难同胞,进行“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教育,激励青少年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近年来,随着纪念园影响面越来越大,县内外来园参观凭吊者逐年增多,接待人数在万人次以上。  三里沟抗日纪念园于2009年和2015年被淮南市命名为第一、二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隶属凤台县民政局领导,凤台县新四军研究会协助管理。纪念园有专人负责看管,并有专门人员讲解,免费对社会开放。  三里沟社区  城北乡三里沟社区莅临县城北郊凤凰湖南岸,人口2400人,下设11个居民组,党员44名,团员132名,耕地1148亩。 社区居民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养殖和建筑运输业为主,人均纯收入居全乡前列。 2010年3月社区换届以来,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新任书记胡泽波,既是年轻有为的好支书,又是抓好党建…… 详细++

寿唐关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是吴楚争霸、五代残唐时的重要军事要塞。位于清天观东1.2公里处。关上有重楼、钟鼓楼,东侧有碑,一面阴刻楷书“古寿唐关”四字,两侧有楼基30余间。为当年守兵营舍。关筑两山之间,地势险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这里是古代战争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时,南唐兵马据寿州,被后周军队围困,南唐元帅李景达驰兵救援,据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头上设置十八连珠寨,与后周军队作战。《宋史·张永德传》载:“世宗亲征寿州,领军前至,紫金山-列十八寨,战备严整。”而周世宗则在石山口筑寿唐关,前拒唐兵,后与下蔡呼应。所以便留下了军事要塞寿唐关。  寿唐关在东、西楼山两山口之间,是凤台通往寿春的交通要道。西距双峰山一公里,西边是烟顶山峰,古时有烽火台,寿唐关全是青砖砌成,关口拱形,可行车马。两侧据岗峦之山势,“南绾寿州,北控下蔡”,东边层峦叠嶂,紧衔古南唐,关前为险坡陡道,两侧青山对峙,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过关而下,可见“女儿泉”。  寿唐关又称“梳妆台”,是为纪念宋代女英雄刘金定而建造,当年刘金定南唐救驾,首先攻占了寿唐关,在此安营扎寨。南唐兵将寿唐关团团围住,而刘金定毫无惧色,依然在关上梳妆打扮,然后再催动战马,手舞金刀杀入敌阵,杀得南唐军四散而逃。后来,人们为了歌颂这位女英雄,于是寿唐关也称“梳妆台”和“过驾楼”。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凤台县板张集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2004年10月,位于凤台县城西北20公里处幸福沟畔的板张集村西头。绿荫环抱中的园区,拥有墓、碑、馆、亭、路、桥、门于一体。这里安葬着1948年10月为解放凤台县城牺牲的豫皖苏六分区12团的营长李振海、四连连长王福成、指导员刘法家、班长刘会民等14位烈士,墓区南侧竖立着抗日战争胜利前参加工作牺牲于凤台境内的五位县团级革命烈士纪念碑。  陵园建设以来,几经扩续建,面积已达25000多平方米。北端建有一座“板张集革命历史展览馆”,三个展厅展出了凤台地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来凤台巨变五个阶段的300多幅珍贵图片和数据,勾勒出了凤台县百年的历史沧桑。陵园的主碑矗立于小广场的中央。园内的碑廊立有32块碑刻,其中20尊镌刻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几代领导人的题词和语录。5个亭台、4幢浮雕、3个牌楼大门点缀其间,寄托着对先烈们的缅怀和敬仰,回响着伟人的教诲和鼓励,是一处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建成后的8年来,已接待参观者十多万人次,在清明等重大纪念日,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师生纷纷到烈士陵园凭吊英烈、参观展览,已成为新党员、新团员的宣誓和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培育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大课堂。

毛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

    国家3-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部的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境内。阜淮铁路、102省道、合淮阜高速公路可达。该景区距淮南市区30公里。是以观光为主的休闲、度假、体验农(渔)家生活、现代新农村展示、湿地和自然保护为主的综合类自然风景旅游区。     毛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内有号称“华东白洋淀 淮南焦岗湖”的40平方公里水域的自然景区。该区景点有焦岗渔歌、万亩芦荡,千亩荷淀、大湖迷津、柳浪闻莺、平湖落雁、渔家乐、农家乐等景点。是休闲度假水上娱乐及活鱼宴、土菜宴,体验渔家生活、感受水乡风情,宿在渔家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主打品牌渔家乐,有丰富的水产品供应。主要旅游产品有咸鸭蛋、菱米、芡实和各种鱼类。农业示范点由全机械化收种。花卉、林果育苗基地,生态农民新居,农民别墅群。“淮河风情民俗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属淮河流域一家农民博物馆,馆内珍藏着厚重的淮河文化产品。焦岗湖景区每年的水域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有:轻舟观荷,芦荡迷津、水上飞舟、平湖垂钓、荡舟采菱等,还举办荷花节、赛渔舟、庙会等活动。每年11月18号,毛集举办“淮河风情文化节”,有数十万人参加该项活动。

峡山口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部,102省道或淮河乘船可达。距市中心约30 公里。峡山口两旁小山幽旷,淮水环回。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形成淮河第一峡——峡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硖石是淮河游览胜境。登临硖石,寻访禹王旧迹,观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硖石晴岚”,风帆沙鸥,岸柳轻拂。硖石口分东硖石和西硖石。东峡石紧依三峰山,魏然屹立。西硖石以前为禹王山下一个悬崖,现已辟成小岛,中流砥柱,岛影如鼋,更为壮观。淮水沿八公山西南麓,浩浩而来,在此陡然向东折去,浩荡入海。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却似斧削。在东南崖壁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是硖石景点的象征。  游客咨询中心:  电话:(0554)8919091  传真:(0554)8919091  

毛集农民公园

  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西部的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境内。阜淮铁路、102省道、合淮阜高速公路可达。距淮南市中心20公里。是集休闲、健身、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该园始建于1998年,2000年11月对外开放。整个园区占地面积132665平方米,内有音乐喷泉广场、迷宫、明德寺、桃花岛、功德塔、鸵鸟园、老年公寓、“淮河民俗风情博物馆”等景点。功德塔:高52.8米,分九级,登上该塔可饱览毛集小城镇和淮上风光。    明德寺:为佛教圣地。淮河民俗风情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化馆”。该馆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展室均为徽派瓦房,共有11个展室,另有竹亭2座,竹楼15间。馆内以壁画与实物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千百年来淮河人民生产、生活、文化、风俗、体育等旧时场景。该馆展出的实物有482件,绘画面积284平方米。该馆全面展示了淮河民俗风情,让参观者受到启迪,不忘淮河人民过去的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焦岗湖渔家乐旅游示范点

  焦岗湖渔家乐旅游示范点的设施基本完善,有能够讲解、播放录像的游客接待中心;有表演民间特色——花鼓灯、推剧的旅游娱乐场所。各参观点均有特色鲜明的餐馆,可以品尝到青虾、河蟹、甲鱼、鳜鱼及大雁、野鸭、章鸡、芡实、青菱等纯天然产品。  在焦岗湖的东南部,芦苇荡的北部。此处荷花艳丽妖娆,品种丰富,多达56种,象征中华56个民族,有“中华荷园”之称,畅游此景有“清心观莲魂飞去,不见荷艳人更俏”的感觉。游客到此不仅能欣赏到艳丽妖娆的荷花,嗅到清风送来的荷香,还可以乘做小船采莲蓬,摘青菱、芡实。  同时焦岗湖精华景点,是鸟的天堂,春来芦苇抽芽,燕雀作伴;夏日百鸟云集,繁衍生息;秋季芦花飞扬,白鹭夜宿,犹如玉兰盛开;冬季鸿雁飞落,野鸭相伴,雪景湖趣,自然天成。游客到此不仅能领略芦苇荡的自然风光,体验芦苇荡的神秘迷津,感受芦苇的野性情趣,同时,可以欣赏到天鹅、大雁、青鹤、野鸭、江鸥等各种野生水鸟。  

古丹井园

  风景区古丹井园,因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三茅曾汲此井中水炼丹而得名。云墙月亮门庭院,院内有桂园、梅园等,及园内八景及碑廊等。迎门院中坐落淮南王刘安塑像,古雅脱俗,若有所思,大有文人王者风范。左侧观音莲池,右侧即是丹井亭,亭中古井为淮王丹井。据清李兆洛主编《凤台县志》载,“三峰山东北麓有一古井,曰‘丹井’,水质清洌、甘甜,久旱不涸,相传汉淮南王刘安、茅氏三兄弟曾汲此水炼丹"自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时,便成为楚文化的中心,到汉刘安称淮南王时,为最鼎盛时期,刘安继承西汉初道家思想,融百家学说于一炉,对后世的文化影响很大。所以历代著名诗人李白、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前来游览凭吊,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紫菱洲

  紫菱洲盛产水生植物。春天有麦黄草,夏天有荷花、菱角、莲藕等,当地百姓有这么一句谚语:七月菱角、八月藕,九月才能打鸡头。意思是采摘要选择时间,才有好的收获。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芡实是秋令进补得良药,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莲藕原产于印度,我国也有三千年种植历史,莲藕周身都是宝,莲子是营养丰富的滋补食品,莲藕性寒胃甘,入心、脾、胃三经。菱角也有极强的药用价值,生者甘、凉、无毒。入肠胃,有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之功用,主治疮毒。

淮河民俗风情博物馆

  淮河民俗风情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化馆”。该馆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展室均为徽派瓦房,共有11个展室,另有竹亭2座,竹楼15间。馆内以壁画与实物结合的形式,展现了千百年来淮河人民生产、生活、文化、风俗、体育等旧时貌。该馆展出的实物有482件,绘画面积284平方米。该馆全面展示了淮河民俗风情,让参观者受到启迪,不忘淮河人民过去的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店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民和社区

----

前老村

----

竹园村

----

瓦房村

----

幸福村

----

关店村

----

大程村

----

周庄村

----

常楼村

----

辛圩村

----

陈庙村

----

蔡庄村

----

向桥村

----

赵埔村

----

关店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