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淮北相山公园 | 淮北相山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山公园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相山公园占地100公顷,相山公园内有相山庙、奏鸣曲、万丈碑、钓鱼台、饮马池等“相山十景”,相山公园有动物园、溜冰场、儿童乐园、相山湖等。 相山公园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相山公园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园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相山公园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 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相山公园作为淮北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显通寺,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位于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三面环山,林木葱茏,环境优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1973年,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1980至1985年再次拨款维修。1992年,在大殿的东侧配房设相王殿。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宝殿,设计风格集南北古寺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 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相山公园东口通显通寺南大道东侧,为显通寺的附属建筑,是当年迎接官绅上山朝拜祭祀奏乐的高台。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龙山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水土保持良好。如降大雨,此处也是“骤雨瀑布,涓滴不存。”山洪顺涧而下,汹涌澎湃,但此处却顷刻皆无,几十丈外方见复出。水声高低相间,如万马奔腾,又如情人细语。 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像一条巨龙偃卧深涧。唯奇峰处一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在显通寺正北,龙山与虎山两峰山脊线凹交会处,钓鱼台西。原碑高2米左右,宽56厘米,厚20厘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阴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篆书字样。原为苏豫皖三省的界碑,毁于“0”期间。传说石碑原即在此,被山风吹跑,历经数县,行程千里,又被吹回原地。现在附近又树一石碑,上刻“绿化相山”。登斯立碑处,可俯瞰淮北全景。 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淮北市相山公园内,依山傍水,环境幽雅。 刘开渠纪念馆收藏陈列着大师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信件,向人们展示着开渠先生作为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的辉煌人生。1995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刘开渠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 | 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中湖湿地公园坐落于有着40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园林城市淮北市境内,位于市区中南部,东到龙岱河东岸、南侧隔沱河路与南湖景区相连、西至龙山路/长山路、北侧隔人民路与东湖景区相望,总面积为860公顷,由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建设。 为进一步加大中湖湿地公园建设力度,淮北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树立生态优先、湿地优先的理念,按照国家级湿地公园标准进行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先后邀请省林业厅、省林业规划调查设计院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淮指导中湖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中湖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期为10年,拟投资1.5亿元进行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考察论证 安徽省林业厅于2010年8月7日至8日在淮北市组织召开拟申报的安徽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论证会,论证会专家来自中科院南京湖泊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单位,淮北市人民政府,相山区政府、市农委、建委、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水利局、环保局、规划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专家组现场考察了拟建湿地公园资源状况及建设条件,仔细审阅了《安徽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内容,听取了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及规划编制单位对湿地公园基本情况和《规划》主要内容介绍。一致认为:拟申报的淮北中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相山区中南部,总面积860公顷,为采煤所形成的采空区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汇集地表水形成的人工塌陷湖泊。塌陷湖泊形成时间短,湖床平坦,水体相对封闭,空间动态变化大,其成因、演变与我省的河迹洼地型、地壳构造型和泻湖型等天然湖泊明显不同,在全国极为典型独特。 |
淮北显通寺 | 淮北显通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 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 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 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 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 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 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 1973年,当地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淮北市博物馆馆址。1980-1985年,拨款维修。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2004年9月,再次改扩建工程完工,新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99平方米,集南北古寺设计风格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不仅将使该寺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较大的佛刹宝地,也是淮北重要的人文景观。 |
惠我南黎 | 在相山的龙峰和虎峰南麓,有一座古庙叫显通寺。老百姓都叫做“相山庙”。庙的东大殿里,有个御书亭。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刻,上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惠我南黎”四个斗大的字。 原来,在乾隆年间,经相山西北流向相山东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泛滥成灾。安徽巡抚高晋奉命前来勘河修治。当他来到濉溪之后,又顺便到了相山显通寺,看到庙宇由两山环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但寺庙破残不堪。于是,这个巡抚高晋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丢在脑后,而向乾隆-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护佑百姓免于水灾。乾隆阅罢高晋的奏章,就命高晋初修缮寺庙外,另建一条十八里蔽日长廊。高晋贪赃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银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庙却没有尊旨建造长廊。 哪知后来,乾隆下江南巡视,路经彭城(徐州),设行宫于云龙山,突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长廊来观风景,便令高晋陪同御驾亲往相山览胜。高晋接旨后吓得魂不附体,他急象热锅上的蚂蚁。生死关头,他谎奏道:“相山‘穷山恶水出刁民’,龙驾不宜前往。”高晋为了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清水秀的相山和这里的穷苦百姓诬为‘穷山恶水’和‘刁民’。乾隆是个胆小鬼,果真不敢到相山。但他为了收买人心,安抚这里的百姓,故御笔亲书了“惠我南黎”四个大字。后由江南凤阳府宿州知府张开士恭摹于石上保留至今。 |
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 | 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4A级风景区——相山公园内。该馆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庄重朴素,典雅气派,是既有民族风格,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两层仿古琉璃建筑,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陈展面积3200平方米,前后有六个展厅,院后是苍松翠柏环抱着的刘开渠大师陵墓。 在刘老夫人程丽娜女士的支持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纪念馆现共收藏陈列各类雕塑作品139件,其中刘开渠先生的雕塑作品45件,著名雕塑家王朝闻、程允贤、叶毓山等人捐赠的雕塑作品39件,其他模具、小样、教学模具等55件。收藏陈列国画、油画以及书法作品共231件,其中刘开渠先生书画作品23件,程丽娜女士的油画作品61件,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杨力舟、李铎和日本友人山宅剑龙、松本竹志的书法作品约100多件。同时还收藏陈列刘开渠先生有关生活、学习、工作的历史图片、创作手稿、书信函件、任职证书及曾用书籍等珍贵资料2000余件。 纪念馆自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利用其知名度和有利的展示条件,举办各类展览200余次,共接待国内外参观游客150多万人次,还免费为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学生提供专场参观,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祖国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大量工作和积极的贡献。 |
淮北世纪广场 | 世纪广场位于新城区的中心地带,北朝淮北市市政府,南临淮北市博物馆,是全开放的静态广场。广场面积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水面4500平方米,栽植大规格乔木1000余株,花丛灌木15万株,各类灯光照明设施208组,有庭院灯85柱、泛光灯55盏、草坪灯136盏、电子花柱12个、电子花盆14个。 世纪广场是我市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绿化最丰富、水面最阔、设施最为先进的广场。其中安装的音乐喷泉,造型独特、水型奇美,夏日的夜晚各类水型喷泉交相出没,争奇斗艳,其中一柱擎天的展姿,最高喷射高度达35米。 世纪广场开放以来,成为当地夏季休闲娱乐的新亮点,日均接待游人5000人,在2003年8月1日----8月3日举办的相山盛世之夏系列文艺晚会将广场文化氛围推向了热潮,10月14日安徽电视台在广场举办了《相约花戏楼》戏曲专场,并进行了卫视直播传送,世纪广场已成为淮北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更是体现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
相山风景区 | 相山风景区可谓我市的主打景点之一。每逢重大节日,都有数万游客前往游览。相山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其巍峨挺拔,曲折绵延,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淮北平原上。山势高峻,树木葱茏,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景区内有显通寺、渗水崖、饮马池、香炉峰、水牛墓、万丈碑、奏鸣台、钓鱼台等18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 显通寺,人们俗称相山庙。三面环山,林木葱茏,环境优美。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他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 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宝殿,设计风格集南北古寺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为我市新增添的人文景观。 |
淮北市博物馆 | 淮北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北市博物馆创建于1976年,由著名考古学家、文学家、诗人郭沫若先生题写了原馆标。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9月对外开放,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新城区中心,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地域特色浓厚,造型别致。 该馆原系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余件,陈列面积5000余平方米。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淮北地区的早期文明。春秋宋国的国都、秦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均设于相城。博物馆收藏了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我市的出土文物,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相城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有过的辉煌,展陈专题有:《隋唐五代陶瓷》、《宋金元陶瓷》、《运河遗韵》、《茶具鉴赏》、《运河城市摄影展》、《运河城市书画展》《古相遗珍》、《淮北汉画像石》、《淮北历史名人》等九大展区。1999年,淮北市柳孜镇因公路拓宽,发现隋唐大运河遗址。遗址出土一批唐代沉船,一座宋代石构建筑及大量唐宋时期全国二十多个窑口的瓷器。完整器及可修复器千余件,瓷片数十万枚。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的考古发掘,给这座博物馆增加了众多的文物珍品,使古运河的出土文物,占到了馆藏文物的70%以上。2009年11月4日,淮北市博物馆正式增名揭牌,现又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景点地址: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路1号 |
相山庙 | 相山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淮北市相山南麓。占地9亩。据《宿州志》记载:北宋元丰间(1078-1085)赐额“显通”。始建于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历代都有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结构。有大院3进。 |
南湖风景区 | 南湖风景区位于淮北相城以南约5公里,其水体是由煤矿开采塌陷而成。面积约2。1平方公里。现已成为皖北地区最大的水上游乐风景区。 |
相城故址 | 【相城故址】位于相山南麓,明清之际城墙还断断续续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尚存部分遗迹,1963年文物普查时,遗留的部分城墙清晰可辨均为夯土筑成。底部宽60~70米,高2.5米,城廓西北缺角。在相山故城的东北,南城墙加西城墙上曾出土楚国货币(裤形,铭文为“殊布当忻”)、战国铜短剑、铜碳等文物。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新城市的建设,古城墙残迹已荡然无存。 古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范围;北城墙东段,由花园路与民生路交点向东约700米,西段由花园路与淮海路南侧交点向西约1000米至濉溪路;东城墙由矿工总医院西侧向南经交通局至铁路南,长约1150米;西城墙由淮海路南侧沿濉溪路至海宫路,长约800米;南城墙由海宫路向东延伸,长约1700米。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内城位于外城东北角突出部,其范围:东起闸河路,西至新华巷,长约500米;北起民生路,南至古城路,长约60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桓君山藏书处碑 | 桓君山藏书处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淮北市相山。桓君山即桓谭(前23-50),汉沛国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能,为汉代著名哲学家、经学家。其哲学论文《新论》,一直成为无神论者反对灵魂不死有神论者的思想武器。相传谭藏书于此,明崇祯年间(1628-1644)立于此间的藏书碑,至今犹存。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凤凰山南麓墓群 | 凤凰山南麓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凤凰山南麓墓群】位于古相城西南约1公里的凤凰山南坡。过去在此处,渠沟村农民开荒经常发现汉墓。当地的农民家至今还存带有石刻画像的古墓石门,经鉴定为汉墓画像石刻。故该处为汉墓群,面积约有150亩。 |
四季榴园景区 | 四季榴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季榴园旅游景区依托榴园村打造。榴园村是典型的皖北山地型村落,以石榴产业为主,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中国软籽石榴基地,至今还保存明清古石榴园千余亩,“塔山石榴”201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产品。榴园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榴园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第一座石榴博物馆、现代化的游客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为景区增添新的活力。这里是张果老故里,至今仍保留许多关于张果老的遗迹——升仙台、丹井、参井、仙人洞、聚仙台、观景台、炼丹炉、驴打滚等。景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乡土文化,以“二十四孝”中的蔡顺“拾葚异器”故事挖掘孝文化;以塔山寺遗留的佛教遗址挖掘释文化;以张果老的传说挖掘道文化;并将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并存共荣凸显出来,体现榴园文化的共融性。 错落有致的山地村庄、碧波荡漾的湖面、赏心悦目的景点、漫山遍野的石榴树和淳朴勤劳的村民,构成了榴园村优美的山水画卷。众多游客的到来,促使村民自发建成一批农家乐、家庭旅馆、手工作坊、土特产专卖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四季榴园景区现已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
龙脊山风景区 | 龙脊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龙脊山自然风景区位于烈山区新蔡镇,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与宿州市接壤,北与肖县相连,最高峰海拔363米,为淮北海拔之最。龙脊山有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参天,树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隐掩下的大方寺遗址,还有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张果老升仙处等景点。 龙脊山风景区项目计划区平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2177公顷,焦点风景游赏区占地5400亩。整个风景区呈椭圆形。这里山势绵延起伏,景区内的千年紫檀木雄奇险峻,拥有原始森林植被七千余亩,树木浓荫遮天蔽日,湖泊清泉,风光宜人。许多传奇景观就分布在这里。 位于塔山顶西侧,这里岩壁陡峭,涧壑幽深,洞前一片茂密的果林,遮掩洞口。传说张果老食参成仙后,仍惧普善妖术,因此躲藏此洞内苦修,故名“藏仙洞”。 位于藏仙洞下西南山坡,有一2米多高、底精顶细的大石,可蹲一人。据说神仙张果老曾在这块巨石上端坐清修。当地人称“仙人石”。 在仙人石上坡,有一片三十多平方米的不毛之地,这里草木绝生,四周林木丰茂。传说神仙张果老骑的神驴常在这里打滚,所以不长草木,因此叫做“神驴滚地”。 传说王母当年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各路神仙都带着奇珍异宝奉献,东海老龙王也兴致勃勃地携带海鲜和两个仙参,从东南游向西北,将至瑶池前,发现两个仙参不见了。一时尴尬,以为愧对王母,遂至长跪不起,化成一座青山。传说明朝刘伯温斩龙脉时,“一剑斫掉龙须嘴,呻吟抓出一潭水”(龙吟湖),“二剑斫掉老龙头,断脉伏扁泉流”(滴水泉)。龙吟湖在龙脊山北麓,水色清如明镜,三面环山,特别是万木峥嵘的老龙脊,山入明硝,湖中有仙,风景秀丽,堪称一绝。 大方寺西北的杏子山坡,有一凳大的石头缝里长出5米高的杏树,精细均匀,约有碗口粗,花果累累,真是奇石怪树,人称“山杏出石”。在这里可以尽赏绵延雄奇蒸腾入云的老龙脊。 位于大方寺西北,约一华里处。观龙台是龙脊山风景区的中心点,四周山谷,中间为一座孤峰,峰上有一巨石,石上用繁体字刻有“观龙台”三个大字,旁边有一行小字曰“辛巳年杏月”。刻字日期为:蛇年二月,但距今有多少年,不得而知。 景区内的大方寺据记载始建于汉朝,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多次扩建重修,规模越来越大。寺院环境清幽古朴,树木参天,风景秀丽。每到盛夏,更是清凉宜人,实为皖北少有的旅游佳所。据考,该寺院在其盛时,有房屋50多间,僧人达40多人。前有大雄宝殿、内有五百罗汉堂,佛像俱全。民国时期,寺院一度被土匪占据,寺院中的文物以及所属亭、台、楼、阁遭到破坏,十分可惜。解放后,寺院交宿县地区林场管理,后经“文革”破四旧,大部分庙舍、钟、鼓文物被毁坏殆尽,令人痛心。则今仅存北厢房三间,南厢房四间,残破碑文两块,石桌一面,石鼓两个,占地面积仅约12亩地。后经地方热爱家乡人士捐助,修复了简陋的殿堂三间,佛像三座。寺院后有龙云洞,寺院南有60米高的陡石崖,崖石中有小房一间,供武僧打坐练功。小房旁边存有“大佛”字样,陡石崖顶端有练武台,陡石下有仙人洞一个,洞前60米处有小寺一座,寺院西边约150米有老龙山,龙脊背长约800米,登龙脊可尽览龙体山脉。寺院右侧有山泉一处,清泉潺潺,长流不断。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 烈山镇 烈山区烈山镇地处淮北市东南,由原烈山镇5个村和新蔡镇合并而成,东接宿县,北邻杜集区。全镇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山场面积6.2万亩,总人口月7.32万人,辖20个村、190个村民小组。市东外环与合徐(合肥至徐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濉皇、新蔡、蔡四、青宁路等路构成全镇棋盘式交通格局。山场面积大,资源丰富,石灰石、煤炭等储量较大,有国家中型水……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