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淮北市

淮北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淮北相山公园

淮北相山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山公园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相山公园占地100公顷,相山公园内有相山庙、奏鸣曲、万丈碑、钓鱼台、饮马池等“相山十景”,相山公园有动物园、溜冰场、儿童乐园、相山湖等。  相山公园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相山公园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园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相山公园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  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相山公园作为淮北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显通寺,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位于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三面环山,林木葱茏,环境优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1973年,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1980至1985年再次拨款维修。1992年,在大殿的东侧配房设相王殿。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宝殿,设计风格集南北古寺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  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相山公园东口通显通寺南大道东侧,为显通寺的附属建筑,是当年迎接官绅上山朝拜祭祀奏乐的高台。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龙山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水土保持良好。如降大雨,此处也是“骤雨瀑布,涓滴不存。”山洪顺涧而下,汹涌澎湃,但此处却顷刻皆无,几十丈外方见复出。水声高低相间,如万马奔腾,又如情人细语。  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像一条巨龙偃卧深涧。唯奇峰处一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在显通寺正北,龙山与虎山两峰山脊线凹交会处,钓鱼台西。原碑高2米左右,宽56厘米,厚20厘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阴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篆书字样。原为苏豫皖三省的界碑,毁于“0”期间。传说石碑原即在此,被山风吹跑,历经数县,行程千里,又被吹回原地。现在附近又树一石碑,上刻“绿化相山”。登斯立碑处,可俯瞰淮北全景。  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淮北市相山公园内,依山傍水,环境幽雅。  刘开渠纪念馆收藏陈列着大师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信件,向人们展示着开渠先生作为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的辉煌人生。1995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刘开渠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季榴园景区

四季榴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季榴园旅游景区依托榴园村打造。榴园村是典型的皖北山地型村落,以石榴产业为主,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中国软籽石榴基地,至今还保存明清古石榴园千余亩,“塔山石榴”201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产品。榴园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榴园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第一座石榴博物馆、现代化的游客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为景区增添新的活力。这里是张果老故里,至今仍保留许多关于张果老的遗迹——升仙台、丹井、参井、仙人洞、聚仙台、观景台、炼丹炉、驴打滚等。景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乡土文化,以“二十四孝”中的蔡顺“拾葚异器”故事挖掘孝文化;以塔山寺遗留的佛教遗址挖掘释文化;以张果老的传说挖掘道文化;并将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并存共荣凸显出来,体现榴园文化的共融性。  错落有致的山地村庄、碧波荡漾的湖面、赏心悦目的景点、漫山遍野的石榴树和淳朴勤劳的村民,构成了榴园村优美的山水画卷。众多游客的到来,促使村民自发建成一批农家乐、家庭旅馆、手工作坊、土特产专卖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四季榴园景区现已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龙脊山风景区

龙脊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龙脊山自然风景区位于烈山区新蔡镇,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与宿州市接壤,北与肖县相连,最高峰海拔363米,为淮北海拔之最。龙脊山有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参天,树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隐掩下的大方寺遗址,还有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张果老升仙处等景点。  龙脊山风景区项目计划区平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2177公顷,焦点风景游赏区占地5400亩。整个风景区呈椭圆形。这里山势绵延起伏,景区内的千年紫檀木雄奇险峻,拥有原始森林植被七千余亩,树木浓荫遮天蔽日,湖泊清泉,风光宜人。许多传奇景观就分布在这里。  位于塔山顶西侧,这里岩壁陡峭,涧壑幽深,洞前一片茂密的果林,遮掩洞口。传说张果老食参成仙后,仍惧普善妖术,因此躲藏此洞内苦修,故名“藏仙洞”。  位于藏仙洞下西南山坡,有一2米多高、底精顶细的大石,可蹲一人。据说神仙张果老曾在这块巨石上端坐清修。当地人称“仙人石”。  在仙人石上坡,有一片三十多平方米的不毛之地,这里草木绝生,四周林木丰茂。传说神仙张果老骑的神驴常在这里打滚,所以不长草木,因此叫做“神驴滚地”。  传说王母当年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各路神仙都带着奇珍异宝奉献,东海老龙王也兴致勃勃地携带海鲜和两个仙参,从东南游向西北,将至瑶池前,发现两个仙参不见了。一时尴尬,以为愧对王母,遂至长跪不起,化成一座青山。传说明朝刘伯温斩龙脉时,“一剑斫掉龙须嘴,呻吟抓出一潭水”(龙吟湖),“二剑斫掉老龙头,断脉伏扁泉流”(滴水泉)。龙吟湖在龙脊山北麓,水色清如明镜,三面环山,特别是万木峥嵘的老龙脊,山入明硝,湖中有仙,风景秀丽,堪称一绝。  大方寺西北的杏子山坡,有一凳大的石头缝里长出5米高的杏树,精细均匀,约有碗口粗,花果累累,真是奇石怪树,人称“山杏出石”。在这里可以尽赏绵延雄奇蒸腾入云的老龙脊。  位于大方寺西北,约一华里处。观龙台是龙脊山风景区的中心点,四周山谷,中间为一座孤峰,峰上有一巨石,石上用繁体字刻有“观龙台”三个大字,旁边有一行小字曰“辛巳年杏月”。刻字日期为:蛇年二月,但距今有多少年,不得而知。  景区内的大方寺据记载始建于汉朝,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多次扩建重修,规模越来越大。寺院环境清幽古朴,树木参天,风景秀丽。每到盛夏,更是清凉宜人,实为皖北少有的旅游佳所。据考,该寺院在其盛时,有房屋50多间,僧人达40多人。前有大雄宝殿、内有五百罗汉堂,佛像俱全。民国时期,寺院一度被土匪占据,寺院中的文物以及所属亭、台、楼、阁遭到破坏,十分可惜。解放后,寺院交宿县地区林场管理,后经“文革”破四旧,大部分庙舍、钟、鼓文物被毁坏殆尽,令人痛心。则今仅存北厢房三间,南厢房四间,残破碑文两块,石桌一面,石鼓两个,占地面积仅约12亩地。后经地方热爱家乡人士捐助,修复了简陋的殿堂三间,佛像三座。寺院后有龙云洞,寺院南有60米高的陡石崖,崖石中有小房一间,供武僧打坐练功。小房旁边存有“大佛”字样,陡石崖顶端有练武台,陡石下有仙人洞一个,洞前60米处有小寺一座,寺院西边约150米有老龙山,龙脊背长约800米,登龙脊可尽览龙体山脉。寺院右侧有山泉一处,清泉潺潺,长流不断。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    烈山镇  烈山区烈山镇地处淮北市东南,由原烈山镇5个村和新蔡镇合并而成,东接宿县,北邻杜集区。全镇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山场面积6.2万亩,总人口月7.32万人,辖20个村、190个村民小组。市东外环与合徐(合肥至徐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濉皇、新蔡、蔡四、青宁路等路构成全镇棋盘式交通格局。山场面积大,资源丰富,石灰石、煤炭等储量较大,有国家中型水…… 详细++

杜集南山景区

杜集南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南山村隶属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位于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最东部,距离淮北市区约10公里,土地面积4100亩,人口4032人。有80岁以上老人近百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南山村地处淮北市区东部卧龙山脚下,靠近东外环路。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的小村庄。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有南山长寿观景亭、汉文化博物馆、汉文化广场等景点,俯瞰南山村,在绿树遮掩中充满生机。  南山村三面环山有大片的油菜花、桃树、梨树、核桃树等,是春天旅游踏青的好去处,登长寿亭俯瞰全村美不胜收;2014年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7年11月,南山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群山环绕,村里的长寿老人特别多。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杜集区确定将南山村打造成为以“长寿”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养生胜地,进而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思路。  计划投资5.8个亿,分四期全方位开发建设南山休闲养生基地。依托南山村现有自然禀赋,同时建设中心休闲广场、汉明风格石板水街、长寿  亭、显山露水、白墙红瓦、福寿文化和农家餐饮等系列工程,将把南山村打造成一座遵循自然的新型原生态山区,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度假、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南山休闲养生基地。  美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村里建起了道路、停车场、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汉文化博物馆、观景台,在保留皖北农村自然风光的前提下,既完善了基础设施,又增添了旅游景点。如今漫步在南山村内,不时可以见到村民自己开设的小饭店、农家乐、百货商店,这些“第三产业”都是在南山村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后应运而生的。  南山人文景观  南山村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观光旅游资源,村头的“唐槐”树龄已有1400余年,村东南有环山公路可达抱元洞(亦名桃花洞),洞内有50余平方米,冬暖夏凉,明、清时期曾有僧众在此颂经念佛,春季百花盛开,景色宜人。汉化石、清代郑氏民居等遗迹遗存,“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传说和“犁下藏刘邦”的传奇故事也发生于此。此外娄顶山岩像画也位于此处;  淮北南山汉文化博物馆  淮北南山汉文化博物馆。其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布展面积2700平方米,采用四合院布局。馆内设有多个常设展览厅,包括汉韵·盛世华章展览厅、淮北风·千年遗韵览厅、南山寿·长寿之乡览厅以及精致淮北·美好乡村览厅。

淮北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淮北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濉溪县双堆集南面,总面积106000平方米,东西长368米,南北宽292米,面积10.6公顷。烈士陵园于1976年筹建,1981年10月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落成,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于1988年10月竣工。陵园大门朝东,门内两侧各有一个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池塘,宽阔笔直的主干道通往纪念碑。南部的尖谷堆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也是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期间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园内遍植雪松、龙柏、黄杨等风景树木,并有花圃和果园。1995年12月,陵园被批准为安徽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陵园被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陵园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第二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9年8月,省发改委下达了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第四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双堆集烈士陵园被列入其中,完成投资1283万元,建设内容有旅游公路、纪念广场、旅游接待中心、东西大门、将军亭、步行道等。现在烈士陵园有办公楼、纪念碑、纪念馆、公、单墓群、东西大门、凉亭等。双堆集烈士陵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能力为50万人次左右。是2A级旅游景区。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碑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碑位于陵园中部,1980年5月动工兴建。翌年10月1日落成。碑高22.5米,白色花岗岩砌成。碑基分为两层,第一层南北长31米,东西宽31米;第二层长宽各为25米;四面各有18级台阶,并有青松环绕。纪念碑座正面镌刻纪念碑文,碑身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上下两端环万年青图案。碑冠镶嵌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浮雕。纪念碑前铺设水泥结构的广场,面积约2100平方米。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  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位于陵园东南部,正面朝北,1988年10月建成,长32米,宽28米,占地900多平方米。张爱萍同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该馆造型美观,民族式屋檐覆盖着金黄色琉璃瓦,外墙乳黄色,44面圆顶高窗分布四周。敞开式正厅宽14米,高6.8米,进深10米。东、南、西三厅互相串通,连成一体。中央为一天井,面积98平方米。整个建筑色彩明快,形式大方,既有古典建筑艺术,又有现代建筑风格。展厅陈列珍贵历史照片300余张,文物200余件,作战地图、图表、美术作品20余幅,并有电动沙盘模型1台。这些展品历史、形象地反映了淮海战役全貌。展出内容共分八个部分,以双堆集地区歼灭战为重点。第一至第七部分为战役部分,共8个展室。第八部分为缅怀先烈厅,陈列着27位烈士的事迹、遗像和遗物。  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烈士纪念碑碑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华北三大军区的地方武装,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的总前委的正确领导与指挥下,于公元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进行了震惊中外的伟大的淮海战役。双堆集地区歼灭战,是这个战役的第二阶段。  淮海战役发起后,我军迅速将敌军黄百韬兵团包围歼灭于碾庄地区。猬集徐州之敌军主力陷于孤立,敌军黄维兵团由豫南急速东援。我中原野战军,先以一部兵力,对敌黄维兵团节节抗击,阻其前进,掩护主力集中并布成袋形阵地,继而全线出击,突将敌军包围,压缩在双堆集这一带狭小地区;又以排山倒海之势,连续作战,展开猛烈进攻。这次作战,以运动战开始,以阵地战终结。从十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我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密切协同下,鏖战二十三昼夜,除一一O师起义外,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十二兵团四个军、十一个师及一个快速纵队,计十一万四千余人。生俘该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吴绍周,为淮海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  双堆集歼灭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同志伟大思想的光辉体现。我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不怕苦、不怕死;冒严寒、闯火海;连续作战奋不顾身,表现出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中原、华东、华北各军区的地方武装和百万民兵、民工,艰苦奋斗,全力支援,对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双堆集歼灭战中,许多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永远高举起他们的旗帜,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英雄们的伟大业迹昭日月!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凛千秋!

临涣文昌宫

临涣文昌宫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是历代文人聚会的地方。至淮海战役时,还有前后三进庭院,合瓦望砖,重梁抱柱,雕花门,方格窗,三级台阶,青砖铺地。整座院子的地基是用土筑起的一个高台,比周围高出1-2米;南北长81米,东西宽36米,呈长方形,北边较南端略宽。淮海战役打响后,文昌宫作为淮海战役指挥部,北院为总前委指挥部会议室、秘书处及刘陈邓-住处,东跨院为伙房和后勤处,南院是参谋处、作战处、机要室、通讯处旧址。现有房屋53间,房屋面积1500平方米,均为国有资产,房屋为青砖小瓦的清代建筑,总占地2916平方米。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2001年和2007年三次被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量约28万人次。是2A级旅游景区。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东部,距离市中心大约有5公里,占地约666.6公顷.2005年被定为全国十大湿地公园之一,和南湖一样是在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湿地公园。  东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人民路以北、淮海东路以南、龙山路以东、新湖路以西,治理总面积约697.7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90公顷,由淮北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承建。  东湖湿地地势开阔,一望无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孕育着多种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植物类除沿湖堤、道路两旁生长的垂柳、杨树等防护林树种外,湖滨处有荻、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浅水处有荇菜、莲、芡实等浮水植物,深水处有苦菜、眼子菜、黑藻等沉水植物。  东湖水域宽阔,路边设石台阶供人们休息、闲坐;岸边绿草成片,杨柳依依。盛夏时节,湿地公园水光潋滟,草木葱郁,连片的芦苇丛、荷塘和野鸟群,已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最爱,是淮北东部人们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近年来,淮北市政府对东湖湿地资源加大保护力度,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和鸟类,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为各种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是鸟儿们的“天堂”。如今湖面摇曳生姿的芦苇和飞翔的鸟类已经成为当地秀丽的景致。

临涣古城

临涣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古城建于汉代,早在秦汉时临涣镇已成为集市,隋唐时期成为贸易中心,店铺和商贩分布在城内长达数里、纵横交错的8条街上,成为苏、豫、皖贸易交往的重要商埠。临涣现存有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传统老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景点。  南临浍河,北、东、西3面是平原。古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约1400米,周长5606米,总面积195万平方米,是安徽省目前已知占地规模最大的先秦古城址。  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使用了“临涣古城遗址”名称,认为是汉-元代。郦道元《水经注》“淮水”记载:“汉(涣)水又东南迳费亭南-涣水又东迳铚县故城南,昔吴广之起兵也,使葛婴下之-涣水又东迳蕲县故城南。”说明汉代铚县位置是在费亭之南、蕲县之西,正与今临涣吻合,证明今临涣镇的古城就是汉代的铚县故城。《梁书?武帝纪》记载:北伐魏之铚城,置临涣郡,是为临涣始名。到北齐时,改郡为县。”  确定铚县的地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涉及到临涣古城的始建年代,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春秋时期宋国的疆域与变迁等问题。《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黄歇向秦昭王-“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而攻留、方舆、铚、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可见铚邑早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当时属于宋国所有,战国时属楚国,秦在铚邑置县,隶属于泗水郡,成为当地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临涣古城遗址的形制特点与出土历代文物的特征,与古代文献关于铚城的时代相当吻合。四周城垣基本完整,城垣系用夯土筑成,从剖面看,夯土层较薄,每层10厘米,夯窝密布,窝径11厘米,间距1厘米,坚硬牢固。城垣残高5至15米不等,耸峙在浍水北岸。城垣系多次建筑,在城垣的最低部,沟槽直接挖入黄色生土层中,然后用黄土加砂礓层层夯实。这类城垣基宽20至25米,高5至8米。第二次大规模的建筑是在汉代。城垣在原有基础上拓宽10至15米,新增高5至7米,采用黄土和黑土夯筑,其中包含战国至秦汉的零星陶片。古城垣宽35至50米,顶宽5至8米,残高5至15米的规模,仍是今人叹为观止的巨大土方工程。在城垣顶端,还残存一些高大的土墩,可能是当时马面和瞭望的敌楼。北城垣上有9处高台,台距100米,长35至50米,宽15至30米,高出城垣5米。这种设施,很可能是汉代或较晚的北魏临涣郡时的产物。古城有4门,分别在城垣的四边中段,现存的门径宽10至20米。城外有防御性的护城河。除南面系利用天然河道外,其余三面均为人工开挖的城河,总长达4.2公里,宽10米多,深4米,部分河道已被淤塞。  古城内外还出土有数量众多的历代文物,城内地表遍布周、秦、汉、唐各朝的陶器残片,砖、瓦遗物。其中常见有新石器时代的鼎足;春秋时期的鬲足、绳纹陶罐;秦汉的云纹瓦当,弦纹、方格纹与绳纹板瓦、筒瓦;隋唐时的莲花纹瓦当、青瓷、白釉瓷片等,这些遗物对于研究了解古代临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镇  临涣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北与相城疏达,南与蒙城通融,西与涡阳接壤,东与宿州比邻,肖淮公路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临涣现为全国500家小城之建设试点镇,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安徽省和淮北市两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淮北市发展次中心,淮北市南部中心城镇。 临涣镇在历史上长期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宿州清代志、宿州明代志、临涣公社史…… 详细++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的临涣镇文昌宫和镇东6公里的小李庄。在淮海战役期间,这两处都一度作为整个战役的总指挥部——0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驻地。  1948年底,根据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发生的变化,0中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打歼灭战的办法,在淮海地区发起一次战役,以歼灭敌军大量有生力量,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决定由-、陈毅、-、粟裕、谭震林等组成总前委,-任书记,统一领导中原、华东野战军。总前委于11月10日由河南张公店迁至临涣文昌宫,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研究制订了战役的作战方案。战役期间,总前委又于11月23日从文昌宫迁至小李庄,指挥作战。至1949年元旦前后,再次迁往河南商邱南张菜园,先后历时近50昼夜。  临涣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春秋时期,这里便是宋国的邑,至今尚保存着当时的夯土城墙。文昌宫座落镇中,原名昌帝宫,始建于唐。淮海战役时,文昌宫为一座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砖木结构。占地长100米,宽33米,面积3300平方米。前院为空场地,其后两侧为一四合院。其中殿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面房与过道共5间,东、西侧面房相连,有6间,屋后为空院。东、北两面系砖砌围墙。这组建筑计有房屋22间,占地284平方米。房屋均系青砖墙,灰色小瓦两面坡顶。文昌宫的砖木结构房屋既牢固,又宽敞,自成一体,便于开会办公和安全保卫,又不惊忧居民,因此在战役打响后,总前委率先迁此,指挥作战。目前旧址尚存后院西侧四合院一座,房屋16间,占地236.72平方米,建筑经维修,尚保持原貌。房内陈列着总前委当年的部分历史资料和20余幅照片,以及当时使用过的木床、木桌与椅、凳等文物。  小李庄是一个仅有36户农家的自然村落,村中有一条东西向的通道,农户便分居于道路的南北两侧。总前委迁入小李庄以后,借用3处民房,均位于路北侧。  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设在村民-平家的后院,有6间堂屋,是一处石基土墙茅草屋。房中置有方桌、条桌,当时桌上放电话机,墙上贴满作战地图。近东山墙处放木床一张,供执勤人员休息用。-住所是在指挥部东侧-新家后院房,系砖基土墙草顶房屋。-、-住西屋,3间2屋,每间内设木床与柜子各一个。当门一间内放方桌、板凳,供用餐或接待来人用。陈毅住过道以西的两间南屋,屋内有木床、条桌、盆架等。警卫人员住过道与东屋。  淮海战役总前委-办公室:设在指挥部西侧李光荣家的3间堂屋内。房屋结构相同,屋内设方桌与长凳,供办公用。  淮海战役总前委总机室:设在李文山家的2间堂屋里,厨房设在-曾家的2间堂屋里。另外,在村庄东北150米处的东西向大沟南坡,挖了一个防空洞,面积有10多平方米。内修一方土桌,放有小板凳,以供-们必要时办公使用。  建国后,当地人民政府对旧址作过维修。1981年9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镇  临涣镇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淮北平原,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北与相城疏达,南与蒙城通融,西与涡阳接壤,东与宿州比邻,肖淮公路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临涣现为全国500家小城之建设试点镇,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安徽省和淮北市两级综合改革试点镇,淮北市发展次中心,淮北市南部中心城镇。 临涣镇在历史上长期占有重要位置,根据宿州清代志、宿州明代志、临涣公社史…… 详细++

淮北古茶镇

   这个1万多人口的小镇经历了3000年的历史风雨侵蚀,而茶文化则自明代起便一代代“香烟”不断,延续了600多年。那里茶香独特,是淮北地区颇有名气的古茶镇。    清澈透明的古浍河水横穿临涣镇东西,还有水质纯净甘甜的龙须泉在小镇南端飞珠溅玉。这泉水泡制小镇特有的“龙泉棒棒茶”,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从大清早喝到掌灯时分,嘴不涩,腹不胀,满口清香,通体松酥,一切疲劳、烦躁被清茶稀释殆尽,飘然欲仙的感觉油然而生,令你不能停杯罢盏。    貌美手巧的女老板搞起“茶务”来有条不紊,她沏的茶定然醇香醉人。    沿着小镇,一里多长的中心街,十六家茶馆鳞次栉比,每家茶馆平均每天接待茶客二三百人次。如果碰上逢集赶场子,茶客更是摩肩接踵,穿梭不断。有三四十里外进镇的老乡,有外地路过的商贾游客,更有本镇面孔挺熟的老茶客。一时间,小镇便充溢着幽幽茶香,感染着身处此境的每一个人。你只需花上两角钱,就能买到满满一大壶,望着白玉般的壶流出茶的醇香,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将柔柔地拥抱着你。你可以随意地喝,爱喝到什么时候就喝到什么时候,轻咂细品,美美地慢慢地享用。茶博士会不断地给你添水,而茶色依然不减。你可以与同桌或隔桌的茶客们或大发宏论,或低声细语。国家大事,居家琐事,街巷逸闻,乡野民俗,嬉笑怒骂皆在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开怀的大笑,笑出了小镇的静谧、舒心。茶馆里还常常有说书艺人客串演出,袖珍半导体收音机不时附加伴奏,更增添了几分热闹。味觉、听觉、视觉一同感受着北方人的粗放与豪爽,此时,你会自然地联想起老舍先生的“茶馆”、阿庆嫂的“茶棚”——传统的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情调和谐、轻松地合拢在一起。    临涣人饮茶不是仅仅停留在止渴的生理满足上,而是作为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糅进了每一个日子。在临涣,无论长幼妇孺,品起茶来有板有眼。寻常百姓家本身就是一家茶馆,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弄茶好手,丝毫不逊色于正宗茶馆。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山孜遗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石山孜村,遗址南依石山,山上纯石无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围较为低洼,大雨过后,积水呈现护山河状。据清光绪《凤阳府志》记载:“宿州西北50余里有石山,周围上一里许,纯石无土,介然独峙,层层迭起,嵌空玲珑,如雕如画。”故老乡传此山为天庭中的神仙杨二郎担山时掉下的扁担楔子,又称为“飞来峰”。  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石山孜遗址被文物部门发现。遗址处于石山的北侧,中间有一条宽4米东西向的村路穿过,路北沟内切面处文化层暴露明显,厚约1.5米,上距地表1米。五花土层呈不规则状,内含大量的颗粒状红烧土和各种陶片。路南沟内有大量贝壳堆积层,间有少量陶片和手制纺轮,质地多为泥质红陶,也有少数的蛋壳红陶和黑陶,以及加贝砂灰陶。鼎足、足均为圆锥形,大小长短不一,质松火候低。陶片均无纹饰。  1987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复查,确定遗址东西长370米,南北宽350米收细毛孔的面膜,实际面积近12万平方米。1988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对石山孜遗址组织第一次考古发掘,勘察面积100平方米;1992年、1993年又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三次考古发掘共清理灰坑395个,墓葬16座,房屋遗址15处,出土陶、石、骨、角器等文物近500件。1989年,石山孜遗址被安徽省人民0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对出土文物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石山孜遗址所处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结合考古发掘各类出土文物遗存综合判断,石山孜遗址具有面积大、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特征明显的特点,时代明显早于邻近区域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同中国早时期的新石器文化代表裴里岗文化遗址时代相近,但是文化内涵与裴里岗文化遗址又相互独立。因此,石山孜遗址作为皖北区域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对深入研究皖北地区早期文明的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

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中湖湿地公园坐落于有着40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园林城市淮北市境内,位于市区中南部,东到龙岱河东岸、南侧隔沱河路与南湖景区相连、西至龙山路/长山路、北侧隔人民路与东湖景区相望,总面积为860公顷,由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建设。  为进一步加大中湖湿地公园建设力度,淮北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树立生态优先、湿地优先的理念,按照国家级湿地公园标准进行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先后邀请省林业厅、省林业规划调查设计院有关领导和专家来淮指导中湖湿地公园规划编制工作。中湖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期为10年,拟投资1.5亿元进行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考察论证  安徽省林业厅于2010年8月7日至8日在淮北市组织召开拟申报的安徽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论证会,论证会专家来自中科院南京湖泊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单位,淮北市人民政府,相山区政府、市农委、建委、财政局、林业局、国土局、水利局、环保局、规划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专家组现场考察了拟建湿地公园资源状况及建设条件,仔细审阅了《安徽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内容,听取了安徽省淮北市人民政府及规划编制单位对湿地公园基本情况和《规划》主要内容介绍。一致认为:拟申报的淮北中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相山区中南部,总面积860公顷,为采煤所形成的采空区地下水上升、聚集降雨和汇集地表水形成的人工塌陷湖泊。塌陷湖泊形成时间短,湖床平坦,水体相对封闭,空间动态变化大,其成因、演变与我省的河迹洼地型、地壳构造型和泻湖型等天然湖泊明显不同,在全国极为典型独特。

淮北显通寺

淮北显通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显通寺位于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葱笼,环境幽美。  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  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  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 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 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  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  1973年,当地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淮北市博物馆馆址。1980-1985年,拨款维修。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2004年9月,再次改扩建工程完工,新建的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999平方米,集南北古寺设计风格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不仅将使该寺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较大的佛刹宝地,也是淮北重要的人文景观。   

惠我南黎

  在相山的龙峰和虎峰南麓,有一座古庙叫显通寺。老百姓都叫做“相山庙”。庙的东大殿里,有个御书亭。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刻,上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惠我南黎”四个斗大的字。  原来,在乾隆年间,经相山西北流向相山东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泛滥成灾。安徽巡抚高晋奉命前来勘河修治。当他来到濉溪之后,又顺便到了相山显通寺,看到庙宇由两山环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但寺庙破残不堪。于是,这个巡抚高晋就把治河的主要使命丢在脑后,而向乾隆-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护佑百姓免于水灾。乾隆阅罢高晋的奏章,就命高晋初修缮寺庙外,另建一条十八里蔽日长廊。高晋贪赃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银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庙却没有尊旨建造长廊。  哪知后来,乾隆下江南巡视,路经彭城(徐州),设行宫于云龙山,突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长廊来观风景,便令高晋陪同御驾亲往相山览胜。高晋接旨后吓得魂不附体,他急象热锅上的蚂蚁。生死关头,他谎奏道:“相山‘穷山恶水出刁民’,龙驾不宜前往。”高晋为了保自己的性命,竟把山清水秀的相山和这里的穷苦百姓诬为‘穷山恶水’和‘刁民’。乾隆是个胆小鬼,果真不敢到相山。但他为了收买人心,安抚这里的百姓,故御笔亲书了“惠我南黎”四个大字。后由江南凤阳府宿州知府张开士恭摹于石上保留至今。   

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

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4A级风景区——相山公园内。该馆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庄重朴素,典雅气派,是既有民族风格,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两层仿古琉璃建筑,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陈展面积3200平方米,前后有六个展厅,院后是苍松翠柏环抱着的刘开渠大师陵墓。  在刘老夫人程丽娜女士的支持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纪念馆现共收藏陈列各类雕塑作品139件,其中刘开渠先生的雕塑作品45件,著名雕塑家王朝闻、程允贤、叶毓山等人捐赠的雕塑作品39件,其他模具、小样、教学模具等55件。收藏陈列国画、油画以及书法作品共231件,其中刘开渠先生书画作品23件,程丽娜女士的油画作品61件,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杨力舟、李铎和日本友人山宅剑龙、松本竹志的书法作品约100多件。同时还收藏陈列刘开渠先生有关生活、学习、工作的历史图片、创作手稿、书信函件、任职证书及曾用书籍等珍贵资料2000余件。  纪念馆自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利用其知名度和有利的展示条件,举办各类展览200余次,共接待国内外参观游客150多万人次,还免费为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学生提供专场参观,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祖国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大量工作和积极的贡献。

石山孜遗址

石山孜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  石山孜遗址位于濉溪县城东南75公里的石山孜村(现属烈山区)北面,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紧傍石山西北,地势略高于四周,由于历年黄河泛滥,表面覆盖沙土层厚约1米。普查中发现文化层和红烧土,手制陶纺轮,大量锥形鼎足及陶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进行重点调查。1987年会同淮北市、濉溪县文物部门进行了首次试掘。除出土大量陶片、器足外,还出土了陶拍、陶饼、陶质器座、器底、器耳、器把、石斧、石折、石器坯料、角椎、角叉、蚌刀、骨质靴形器等。可辨别的陶器有钵、鼎、罐、盒、杯、盅等,其中有一完整炊器。陶质多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皮陶,少量黑陶及宽带纹彩陶,陶器纹饰多为附加堆纹(用泥系盘贴法),其次为划纹、戳纹、刺点纹、手掐纹、凹弦纹、指甲纹等。陶器最显著特点为手制,器形不规整,器壁较厚、较粗糙,甚至当时制作时留下的手纹尚清晰可辨。该遗址文化层厚,面积大,时代早,内涵较为丰富,受中原和长江流域诸文化因素影响较小,有其自身显著特点;石山孜遗址作为皖北区域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对深入研究皖北地区早期文明的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遗址的最早年代距今约7200年,是安徽淮北地区新石器早中期重要文化遗存之一。石山孜遗址面积大,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出土文物颇有特色,对探讨淮北地区原始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杜集区 杜集南山景区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 淮北古茶镇 双楼花海 淮北南山汉文化博物馆 水牛墓 共姬墓 刘窑古墓群 淮北相山公园 四季榴园景区 龙脊山风景区 临涣文昌宫 淮北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临涣古城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
相山区 淮北相山公园 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 淮北显通寺 惠我南黎 淮北市刘开渠纪念馆 淮北世纪广场 相山风景区 淮北市博物馆 相山庙 南湖风景区 相城故址 桓君山藏书处碑 凤凰山南麓墓群 四季榴园景区 龙脊山风景区
烈山区 四季榴园景区 龙脊山风景区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 塔山风景区 淮北南湖湿地公园 化家湖水库 洪庄生态园 大方寺 华家湖遗址 廻龙寺 磨旗山捻寨遗址 淮北青龙寺 淮北相山公园 杜集南山景区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 临涣文昌宫
濉溪县 临涣文昌宫 淮北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 临涣古城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石山孜遗址 老城石板街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四季榴园景区 淮北相山公园 龙脊山风景区 杜集南山景区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 淮北古茶镇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

淮北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