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四季榴园景区 | 四季榴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季榴园旅游景区依托榴园村打造。榴园村是典型的皖北山地型村落,以石榴产业为主,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中国软籽石榴基地,至今还保存明清古石榴园千余亩,“塔山石榴”201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产品。榴园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 榴园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中国第一座石榴博物馆、现代化的游客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为景区增添新的活力。这里是张果老故里,至今仍保留许多关于张果老的遗迹——升仙台、丹井、参井、仙人洞、聚仙台、观景台、炼丹炉、驴打滚等。景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乡土文化,以“二十四孝”中的蔡顺“拾葚异器”故事挖掘孝文化;以塔山寺遗留的佛教遗址挖掘释文化;以张果老的传说挖掘道文化;并将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并存共荣凸显出来,体现榴园文化的共融性。 错落有致的山地村庄、碧波荡漾的湖面、赏心悦目的景点、漫山遍野的石榴树和淳朴勤劳的村民,构成了榴园村优美的山水画卷。众多游客的到来,促使村民自发建成一批农家乐、家庭旅馆、手工作坊、土特产专卖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四季榴园景区现已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
龙脊山风景区 | 龙脊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龙脊山自然风景区位于烈山区新蔡镇,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与宿州市接壤,北与肖县相连,最高峰海拔363米,为淮北海拔之最。龙脊山有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参天,树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隐掩下的大方寺遗址,还有龙吟湖、扁泉、观日台、仙人洞、张果老升仙处等景点。 龙脊山风景区项目计划区平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2177公顷,焦点风景游赏区占地5400亩。整个风景区呈椭圆形。这里山势绵延起伏,景区内的千年紫檀木雄奇险峻,拥有原始森林植被七千余亩,树木浓荫遮天蔽日,湖泊清泉,风光宜人。许多传奇景观就分布在这里。 位于塔山顶西侧,这里岩壁陡峭,涧壑幽深,洞前一片茂密的果林,遮掩洞口。传说张果老食参成仙后,仍惧普善妖术,因此躲藏此洞内苦修,故名“藏仙洞”。 位于藏仙洞下西南山坡,有一2米多高、底精顶细的大石,可蹲一人。据说神仙张果老曾在这块巨石上端坐清修。当地人称“仙人石”。 在仙人石上坡,有一片三十多平方米的不毛之地,这里草木绝生,四周林木丰茂。传说神仙张果老骑的神驴常在这里打滚,所以不长草木,因此叫做“神驴滚地”。 传说王母当年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各路神仙都带着奇珍异宝奉献,东海老龙王也兴致勃勃地携带海鲜和两个仙参,从东南游向西北,将至瑶池前,发现两个仙参不见了。一时尴尬,以为愧对王母,遂至长跪不起,化成一座青山。传说明朝刘伯温斩龙脉时,“一剑斫掉龙须嘴,呻吟抓出一潭水”(龙吟湖),“二剑斫掉老龙头,断脉伏扁泉流”(滴水泉)。龙吟湖在龙脊山北麓,水色清如明镜,三面环山,特别是万木峥嵘的老龙脊,山入明硝,湖中有仙,风景秀丽,堪称一绝。 大方寺西北的杏子山坡,有一凳大的石头缝里长出5米高的杏树,精细均匀,约有碗口粗,花果累累,真是奇石怪树,人称“山杏出石”。在这里可以尽赏绵延雄奇蒸腾入云的老龙脊。 位于大方寺西北,约一华里处。观龙台是龙脊山风景区的中心点,四周山谷,中间为一座孤峰,峰上有一巨石,石上用繁体字刻有“观龙台”三个大字,旁边有一行小字曰“辛巳年杏月”。刻字日期为:蛇年二月,但距今有多少年,不得而知。 景区内的大方寺据记载始建于汉朝,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多次扩建重修,规模越来越大。寺院环境清幽古朴,树木参天,风景秀丽。每到盛夏,更是清凉宜人,实为皖北少有的旅游佳所。据考,该寺院在其盛时,有房屋50多间,僧人达40多人。前有大雄宝殿、内有五百罗汉堂,佛像俱全。民国时期,寺院一度被土匪占据,寺院中的文物以及所属亭、台、楼、阁遭到破坏,十分可惜。解放后,寺院交宿县地区林场管理,后经“文革”破四旧,大部分庙舍、钟、鼓文物被毁坏殆尽,令人痛心。则今仅存北厢房三间,南厢房四间,残破碑文两块,石桌一面,石鼓两个,占地面积仅约12亩地。后经地方热爱家乡人士捐助,修复了简陋的殿堂三间,佛像三座。寺院后有龙云洞,寺院南有60米高的陡石崖,崖石中有小房一间,供武僧打坐练功。小房旁边存有“大佛”字样,陡石崖顶端有练武台,陡石下有仙人洞一个,洞前60米处有小寺一座,寺院西边约150米有老龙山,龙脊背长约800米,登龙脊可尽览龙体山脉。寺院右侧有山泉一处,清泉潺潺,长流不断。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 烈山镇 烈山区烈山镇地处淮北市东南,由原烈山镇5个村和新蔡镇合并而成,东接宿县,北邻杜集区。全镇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山场面积6.2万亩,总人口月7.32万人,辖20个村、190个村民小组。市东外环与合徐(合肥至徐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濉皇、新蔡、蔡四、青宁路等路构成全镇棋盘式交通格局。山场面积大,资源丰富,石灰石、煤炭等储量较大,有国家中型水…… 详细++ |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 | 石山孜新石器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石山孜遗址位于烈山区古饶镇石山孜村,遗址南依石山,山上纯石无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围较为低洼,大雨过后,积水呈现护山河状。据清光绪《凤阳府志》记载:“宿州西北50余里有石山,周围上一里许,纯石无土,介然独峙,层层迭起,嵌空玲珑,如雕如画。”故老乡传此山为天庭中的神仙杨二郎担山时掉下的扁担楔子,又称为“飞来峰”。 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石山孜遗址被文物部门发现。遗址处于石山的北侧,中间有一条宽4米东西向的村路穿过,路北沟内切面处文化层暴露明显,厚约1.5米,上距地表1米。五花土层呈不规则状,内含大量的颗粒状红烧土和各种陶片。路南沟内有大量贝壳堆积层,间有少量陶片和手制纺轮,质地多为泥质红陶,也有少数的蛋壳红陶和黑陶,以及加贝砂灰陶。鼎足、足均为圆锥形,大小长短不一,质松火候低。陶片均无纹饰。 1987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复查,确定遗址东西长370米,南北宽350米收细毛孔的面膜,实际面积近12万平方米。1988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对石山孜遗址组织第一次考古发掘,勘察面积100平方米;1992年、1993年又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三次考古发掘共清理灰坑395个,墓葬16座,房屋遗址15处,出土陶、石、骨、角器等文物近500件。1989年,石山孜遗址被安徽省人民0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对出土文物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石山孜遗址所处时代距今约7000年前。结合考古发掘各类出土文物遗存综合判断,石山孜遗址具有面积大、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出土器物特征明显的特点,时代明显早于邻近区域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同中国早时期的新石器文化代表裴里岗文化遗址时代相近,但是文化内涵与裴里岗文化遗址又相互独立。因此,石山孜遗址作为皖北区域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对深入研究皖北地区早期文明的起源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
塔山风景区 | 塔山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塔山风景区塔山村位于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是著名的软籽石榴基地,和宿州市五柳风景区仅一山之隔。塔山风景区有数万株石榴树,从村边望去,全村宅前屋后、沟旁路边,满眼都是石榴树。塔山在明清时期就有石榴栽种的历史,现存明清古石榴园700亩,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每年6月份,满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把青山装扮的焕然一新,吸引大量游人前来赏花。除此之外,塔山风景区还有参井、毛驴打滚处、张果老练功洞等景点。 |
淮北南湖湿地公园 | 安徽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烈山区,是十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在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湿地公园,该公园占地37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10公顷。南湖公园水面开阔,风光秀丽,沿湖岸边杨柳依依,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这里,冬赏梅、夏观荷、秋看菊,如今,南湖公园已成为了人们游览、观赏、休闲娱乐的胜地。 |
化家湖水库 | 化家湖水库 |
洪庄生态园 | 洪庄生态园 |
大方寺 | 大方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方寺,古名芳岩寺,又名五佛金光寺。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蒋疃行政村龙脊山南山谷中,据《濉溪县志》载:大方寺始建于东汉。民间传说该寺曾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少年出家修行处。这里四面环山,林木遮天蔽日,有原始森林,面积近1000亩。寺北门外有一棵千余年青檀古树。清末民初,寺院尚占地50多亩。清末和民国后期,寺院被土匪强占,毁于战火,历经风雨,现仅存石基、石桌、石鼓、石柱,灵塔及古碑数块。今人在原庙的基础上重修大方寺,现占地面积850平方米,院子长30米,宽27米。三间大殿,七间厢房。为安僧办道,修行-,甚佳之地。大方寺遗址为淮北地区一处不多见的古寺庙遗址,对研究淮北佛教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华家湖遗址 | 华家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家湖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化家湖行政村化楼村西约1000米。遗址位于湖心略偏东南,呈馒头状地势,分布面积约33000平方米。遗址中间有几座现代坟茔和一明代石碑。遗址表面随处可见陶片,鼎足,鬲足,石器残片及红烧土等。陶器有夹砂和泥质两种,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扁凿形鼎足较常见,石锛、石斧也有发现。该遗址保存较好,文化层较厚,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为淮北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遗址,这对研究本地区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廻龙寺 | 廻龙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廻龙寺始建于唐末。修复于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原名龙泉寺。因寺中有廻龙古洞(俗称“-洞”)而得名。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更名为廻龙寺)。当时,该寺有地千余亩,建楼阁佛堂30余间。相传这里的-能救人苦难,观音送子,无不灵验。又有历代高僧衣钵相传,致使数百年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该寺传统香火庙会。其时,商贾云集,摊棚林立,赶会者多达数万人。“文革”期间,廻龙寺遭到破坏,变得荒废萧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廻龙寺起死回生,先修葺了观音殿,后又修建进寺山路、龙泉洞、僧房等,新建了大雄宝殿,使千年古刹又得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 走进寺门,上99个石阶,便见“廻龙禅寺”金字匾额悬于殿门。禅院内新修建的地藏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堪于九华山地藏殿媲美,为千里淮北佛寺建筑所罕见。 地藏殿东南10余米,石壁上有一古洞,门口朝向西北,洞体凹凸不平,回环曲折,由宽逐步变窄,向东南方向的山顶延伸数百米,有九曲十八弯之说。洞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传说战国时期的毛遂,自荐成功之后,隐居此处炼丹。因之此洞又名-洞。 古洞洞门高可进人,入洞几米,路右侧有一滴泉,名曰廻龙泉,上有石缝渗水,常年不断滴入池中,可供几十人餐饮之用。再向里行,可见岩壁凸起一石,状若木鱼,击之声响如磬。再前行数米后,亦有石床、石枕、石鼓等奇观。 进入二进山门,有观音阁,阁内塑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宝像,常有信佛之人到此顶礼膜拜,祈求观音送子。出观音阁,踏芳草野花,穿古树丛林,登上山顶,东北可望龙脊山群山奔涌,西瞰闸河萦绕入练,田原村落,一览无余。 廻龙寺独处山坳中,花围树绕,静谧清幽,夏日清凉爽快,空气异常清新。此一方净土,正是当今闹市中人们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磨旗山捻寨遗址 | 磨旗山捻寨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宋疃镇后周圩村东的奶奶山出产磨石,传说樊哙曾在此竖旗招兵,至今仍有旗杆石眼,故名“磨旗山”。 1985年采集生铁1块,发现重修奶奶庙碑1块,刻“磨旗山旧有碧霞宫,后有菩萨明楼,前有阎君两厢,再下有山神祠,西峰有三官、火神、灵官、华祖诸殿阁。又有朝阳二洞,洞中有玄帝达摩、自汉唐以迨我朝千余年矣。咸丰中遭兵燹。庙楹拆毁、神像倾颓……”此碑系清光绪年间所立。 据清光绪《宿州志》记载,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捻军大战符离集,收磨旗山。捻军占据此山后,便安营扎寨,屯兵把守,切断清军粮道。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月,知州英翰带领团练至高皇山。命奸细赵克常打入磨旗山,洋装助捻,里应外合,迫使捻军焚寨西走,转战于萧、宿、永边缘地带。磨旗山捻寨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60米。现为一片废墟,到处可见用薄板石垒成的寨墙,但布局很不规整,残垣断壁高约1米。 宋疃镇 宋疃镇 人口5.4万人。辖22个行政村:邵山村、仓里村、马桥村、古饶村、费寨村、黄营村、太山村、东风村、务山村、周圩村、赵庄村、军王村、王楼村、会楼村、和**村、马场村、宋疃村、董圩村、店孜村、雷山村、赵滩村、董楼村。……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淮北青龙寺 | 淮北青龙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马桥街东南1公里处青龙山南麓,依山而建,座北朝南。此山为徐州山峰余脉,东与虎山对峙,山有九峰,状若莲花,又名九朵莲花山。遥看青龙寺,雨雾缭绕如龙腾空吞云吐雾,虎山状似猛虎,虎视眈眈跃跃欲试,天然形成龙腾虎跃之势。脊沟河环绕于东,闸河蜿蜒于西,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山环水绕巧妙融合,风光无限令人陶醉,尤让人流连忘返。整个寺院以大雄宝殿为轴线呈阶梯式,结构严谨,错落有序,高低对称,搭配得体,不愧是古建筑中的杰作,让人叹为观止,素有“佛教圣地、人间仙境”之美誉。 |
淮北相山公园 | 淮北相山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山公园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公园.相山公园占地100公顷,相山公园内有相山庙、奏鸣曲、万丈碑、钓鱼台、饮马池等“相山十景”,相山公园有动物园、溜冰场、儿童乐园、相山湖等。 相山公园山脉自徐州蜿蜒而来,相山公园主峰为皖北地区至高点,方园诸山之宗;有奇峰、云洞、林海、苍柏、古寺、汉碑。人文景点有乾隆皇帝题词“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鸣台、饮马池和藏经洞等数十处。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相山公园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 相山公园是淮北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公园,以“相山十景”而闻名。山顶云洞吞吐云树、顷刻万端;香炉峰形势惟峭;叠翠峰翠-人。显通寺(习称相山庙)建于晋朝。新建儿童乐园、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是人们游乐休息的好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相山公园作为淮北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显通寺,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位于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三面环山,林木葱茏,环境优美。登寺山门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1973年,市政府投资维修显通寺。1976年辟为市博物馆馆址。1980至1985年再次拨款维修。1992年,在大殿的东侧配房设相王殿。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宝殿,设计风格集南北古寺于一体,气势宏大,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 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抚高晋奏请发帑重修祠宇。民国年间又重修。寺内至今犹存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书“渗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显通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疏朗。四进大院,院内古柏、银杏参天。有房屋52间,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订“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相山公园东口通显通寺南大道东侧,为显通寺的附属建筑,是当年迎接官绅上山朝拜祭祀奏乐的高台。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龙山山腰处的石壁底部处。此处树木茂盛,较为隐蔽,水土保持良好。如降大雨,此处也是“骤雨瀑布,涓滴不存。”山洪顺涧而下,汹涌澎湃,但此处却顷刻皆无,几十丈外方见复出。水声高低相间,如万马奔腾,又如情人细语。 位于摩崖石刻“渗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像一条巨龙偃卧深涧。唯奇峰处一峰突起,如鹤立鸡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 在显通寺正北,龙山与虎山两峰山脊线凹交会处,钓鱼台西。原碑高2米左右,宽56厘米,厚20厘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阴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篆书字样。原为苏豫皖三省的界碑,毁于“0”期间。传说石碑原即在此,被山风吹跑,历经数县,行程千里,又被吹回原地。现在附近又树一石碑,上刻“绿化相山”。登斯立碑处,可俯瞰淮北全景。 人民艺术家、我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纪念馆,坐落在安徽淮北市相山公园内,依山傍水,环境幽雅。 刘开渠纪念馆收藏陈列着大师大量的珍贵作品和信件,向人们展示着开渠先生作为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的辉煌人生。1995年5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刘开渠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杜集南山景区 | 杜集南山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南山村隶属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位于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最东部,距离淮北市区约10公里,土地面积4100亩,人口4032人。有80岁以上老人近百名,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南山村地处淮北市区东部卧龙山脚下,靠近东外环路。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的小村庄。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有南山长寿观景亭、汉文化博物馆、汉文化广场等景点,俯瞰南山村,在绿树遮掩中充满生机。 南山村三面环山有大片的油菜花、桃树、梨树、核桃树等,是春天旅游踏青的好去处,登长寿亭俯瞰全村美不胜收;2014年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7年11月,南山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南山村群山环绕,村里的长寿老人特别多。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杜集区确定将南山村打造成为以“长寿”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养生胜地,进而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思路。 计划投资5.8个亿,分四期全方位开发建设南山休闲养生基地。依托南山村现有自然禀赋,同时建设中心休闲广场、汉明风格石板水街、长寿 亭、显山露水、白墙红瓦、福寿文化和农家餐饮等系列工程,将把南山村打造成一座遵循自然的新型原生态山区,一座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度假、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南山休闲养生基地。 美好乡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村里建起了道路、停车场、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汉文化博物馆、观景台,在保留皖北农村自然风光的前提下,既完善了基础设施,又增添了旅游景点。如今漫步在南山村内,不时可以见到村民自己开设的小饭店、农家乐、百货商店,这些“第三产业”都是在南山村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后应运而生的。 南山人文景观 南山村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观光旅游资源,村头的“唐槐”树龄已有1400余年,村东南有环山公路可达抱元洞(亦名桃花洞),洞内有50余平方米,冬暖夏凉,明、清时期曾有僧众在此颂经念佛,春季百花盛开,景色宜人。汉化石、清代郑氏民居等遗迹遗存,“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传说和“犁下藏刘邦”的传奇故事也发生于此。此外娄顶山岩像画也位于此处; 淮北南山汉文化博物馆 淮北南山汉文化博物馆。其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布展面积2700平方米,采用四合院布局。馆内设有多个常设展览厅,包括汉韵·盛世华章展览厅、淮北风·千年遗韵览厅、南山寿·长寿之乡览厅以及精致淮北·美好乡村览厅。 |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 |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淮北东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东部,距离市中心大约有5公里,占地约666.6公顷.2005年被定为全国十大湿地公园之一,和南湖一样是在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湿地公园。 东湖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人民路以北、淮海东路以南、龙山路以东、新湖路以西,治理总面积约697.74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90公顷,由淮北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承建。 东湖湿地地势开阔,一望无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孕育着多种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植物类除沿湖堤、道路两旁生长的垂柳、杨树等防护林树种外,湖滨处有荻、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浅水处有荇菜、莲、芡实等浮水植物,深水处有苦菜、眼子菜、黑藻等沉水植物。 东湖水域宽阔,路边设石台阶供人们休息、闲坐;岸边绿草成片,杨柳依依。盛夏时节,湿地公园水光潋滟,草木葱郁,连片的芦苇丛、荷塘和野鸟群,已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最爱,是淮北东部人们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近年来,淮北市政府对东湖湿地资源加大保护力度,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和鸟类,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为各种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是鸟儿们的“天堂”。如今湖面摇曳生姿的芦苇和飞翔的鸟类已经成为当地秀丽的景致。 |
临涣文昌宫 | 临涣文昌宫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是历代文人聚会的地方。至淮海战役时,还有前后三进庭院,合瓦望砖,重梁抱柱,雕花门,方格窗,三级台阶,青砖铺地。整座院子的地基是用土筑起的一个高台,比周围高出1-2米;南北长81米,东西宽36米,呈长方形,北边较南端略宽。淮海战役打响后,文昌宫作为淮海战役指挥部,北院为总前委指挥部会议室、秘书处及刘陈邓-住处,东跨院为伙房和后勤处,南院是参谋处、作战处、机要室、通讯处旧址。现有房屋53间,房屋面积1500平方米,均为国有资产,房屋为青砖小瓦的清代建筑,总占地2916平方米。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2001年和2007年三次被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量约28万人次。是2A级旅游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