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乡地处西秀区南大门,距城区约34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农业乡。全乡总面积110.0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寨,95个村民组,3468户,总人口158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4623人,少数民族占全乡人口的50.6%,人均吃粮374.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粮食总产量5980吨。2000年底,实现了村村组组互通公路的新景象。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电视覆盖率达96.8%以上。
全乡把烤烟生产作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财政创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抓出了成效。促进该乡财政税收从1996年的69万元激剧上升到2000年的186万元,年均增长42.39%,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旅游资源丰富,鸡场乡境内青山大河横贯南北五个村,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河内鱼草纵深,下游是国家以工人赈3146项目修筑的格八水电站。还有小二型水库3座,分别被朱官林场、王官林场、鸡场林场环绕,周围水土保持良好,环境幽雅,水库内鱼类纵从,与青山大河构筑了鸡场一道美丽的风景,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圣地。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在全国上下掀起西部大开发热的大好形势下,鸡场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通过对“-”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努力实践“-”,着力为群众办实事。采取内引外联,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加强项目引资力度,一年来,引进澳援项目22万元扩建甘卜小学教学楼,在市、区计经局的支持下,引资44万元改造鸡场、连石两村人畜饮水工程,引进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修筑甘波公路。
目前鸡场乡已种植茶叶2300亩,长势良好,周围还有市茶果场,山京茶场的技术作后盾,对生产加工有雄厚的基础;抓好药果基地建设。鸡场乡荒山荒坡较多,气候适中,是种植水果、药材的好环境,两年来,已种植各类水果1000亩,药林300亩,主要以种植葡萄、李子、桃子、桔子、杜仲等为主;下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加快牛品种改良,引进英国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种公牛与本地黄母牛0,产下10头小牛犊,长势较好。同时依托贵州波尔园基地发展养羊,采取“公司+农户+政府”形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58万人 | 110.03平方公里 | 520402202 | 561000 | 0853 | 查看 鸡场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黑土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黑土村谷歌卫星地图 |
鸡场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鸡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孔旗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孔旗村谷歌卫星地图 |
老场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老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连石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连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蒙蓬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蒙蓬村谷歌卫星地图 |
磨石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磨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青山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青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四方井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四方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王官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王官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朱官村 | ·西秀区旅游·西秀区特产·西秀区十大特产·西秀区十景·西秀区 | 0 |
---- |
查看 朱官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南街街道 |
南街办事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办公所在地:西秀区中华南路蒋衙街8号。 南街办事处位于安顺市西秀城区中心,辖图书、塔东、南华、塔西、塔山五个社区,社区干部25人,设有机关、社区、非公企业党支部13个,共有党员296人。辖区面积约1.9平方公里,辖区总户数6495户,总人口20372人,主要民族成分为汉族、苗族。辖区内有若飞南路、塔山东、西路、中华南路、图书路、民主路等主次干道23条。有区政协、区法院、市四中、市一小、区人民医院、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市供电局、客车南站、联通、电信公司、西秀山宾馆、若飞宾馆等省、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60余家。街道营业总收入2.1亿元,街道企业总产值9232万元,年财政收入450万元,辖区内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商业繁华。是安顺城区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年来,办事处党工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抓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创和谐“五新”村居、“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四进社区”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为突破口,以抓好党建促社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
东街街道 |
东街办事处地处贵州省安顺市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0.96平方公里。东街办事处是安顺商业最发达的区域,是黔中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基本信息 西秀区东街办事处地处安顺市中心城区,辖区总面积0.96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委会,现常住家庭户5671户,常住人口26351人。辖区内有省、市、区单位40个、民族宗教活动场所1个、大中小学校9所,大小街道19条。东街办事处拥有较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区域内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资源积聚,是市委、市政府规划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安顺城区最繁华的地段,集商业、贸易、娱乐消费为一体的闹市区,又称“东街一支花”和“黔中商埠”. 办事处现有干部职工113人,其中:在岗人员94人(含班子成员14人、改非和二线干部7人、中层干部32人),退休人员19人。 党工委由委员12人组成,辖1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65人,其中,机关党员76人,社区党员181人,非公企业党员8人。 200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办事处团结和带领全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辖区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办事处2006、2007、2008、2009、2010年均获得西秀区目标考核一等奖。 文化状况 文化积淀深厚。上世纪东办辖区的川剧团、安顺市电影院、新桥电影院、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和花灯剧团都曾经盛极一时。几年前重组整合的黄果树艺术团不停地给安顺市民及各县送上文化盛宴,他们创作排练的大型花灯剧《屯堡人》、大型民族音乐剧《金果银瀑》和大型花灯歌舞《唐二闹春》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又有民族风格的好剧目。去年还带着舞蹈《苗族踩鼓》到北京参加了奥运会仪式前的演出,成为了全国各地28个参演节目中的一大亮点,赢得了现场观众和奥组委的一致称赞。因此,该舞蹈和另外8个节目又被奥组委挑选出来,于晚上9点再次登台,欢迎各国运动员代表队入场。邓克贤、戴明贤至今仍然活跃在安顺甚至全省的文坛上,戴明贤的《九嶷烟尘》、《残荷》、《夜郎新传》,邓克贤的《顾四爷看戏》都很出名,特别戴明贤的是《一个人的安顺》等等反映安顺旧事的文章让人们看到了小城的过去。晚年居住在东山路的王松年老人画的鸡、鹰、松、梅等等栩栩如生,极富生活情趣,后来被誉为“贵州省十老书画家”.中华东路的新华书店、大同路的考试书店曾经给安顺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存民主路的西西弗书店、中华东路的旭新书店、思维图书把好书和好的读书氛围奉献给安顺的读者。东林寺、武庙、古城墙等文物以及走文庙必经之路的儒林路近年来得到修缮,其文史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也让市民多一些休闲之处。现东门坡、小十字一带保留着老安顺原汁原味的街区风貌的建筑群。 教育状况 教育历史悠久。清康熙四十年(1700年)贵州巡抚王燕题建成县文庙,又称县学宫(在今安顺市二中),解放前东街辖区内先后办过28所私塾和学校。解放后,先后开办的幼儿园有含建军路的市二幼、东林巷的机关幼儿园、中华东路的东办幼儿园等8所)、中小学有市二中、市实验学校、区五小、原区三中,高等学校有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医疗系、安顺电大分校、安顺学院成教部,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在安顺都属一流,特别是市二中、市实验学校在全省也是顶呱呱的名校。 医疗卫生状况 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民国时期1933年东街创办安顺第一家西药房“新医药房”后,在东林寺附近设立全省十家一等卫生院之一的安顺县卫生院,在东门坡设国民政府军政部陆军医院附院。解放后,1950年在原安顺县卫生院基础上组建了安顺专区中心医院(现安顺市人民医院)、在中华东路设立安顺县城关镇联合诊所(后为西秀区第二中医院)、在中华东路上成立的安顺地区中药饮片公司成为贵州省第一家出口中药饮片的药材公司、在友爱路设立安顺县皮肤病防治站以及一系列个体诊所,在虹山东路设立了安顺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安顺市卫生监督所,在东山路设立了安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使东街区成为安顺市医疗卫生机构最为集中的区域。 商业状况 区东街办事处是安顺商业最发达的区域,是黔中招商引资的“香饽饽”,过去,有“东街一枝花”的美誉。曾经商铺林立,资本积累在全省名列前茅。仅邓子英就在东街上开了四家绸布店,其徒弟帅灿章把东街上开的“益生昌”号的分店开在了国内多省和香港,成为安顺巨商,时有“谷兰皋的儿子,帅灿章的银子,陈九德的谷子”的说法。民主路夜市依然是安顺城最亮丽的夜明珠,“恒远百货”成为安顺比较成功的大型综合商贸企业之一。安顺大多著名的小吃都集中在民主路附近,共和路的洋芋粑、小锅凉粉、烙锅,红旗路的豆腐园子、铁板烧,民主路的素剪粉、冲冲糕、糯米饭、水晶凉粉、冰浆、烤鱼,儒林路的肉饼、羊肉粉、怪噜饭,东门坡脚的丝娃娃、牛肉粉都让外地人流连忘返,就连本地人也是几天一回头。 --人口总数:23145人 农业人口:/人 非农业人口:23145人 --行政区面积:0.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办公所在地:新大十字 --所辖村:东街社区,朝阳社区,虹湖社区,民主社区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大中华财富中心,中环商业广场,东方商住广场,恒远百货 名特产品:无 |
西街街道 |
西街办事处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所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地处安顺市城区西南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八月,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是西秀区重要的商业集散地之一。 基本信息 西街办事处地处安顺市城区西南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八月,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480户,常住人口19840人。辖区内有省、市、区单位39个,中小学校3所。有大小街道21条,农贸市场2个,大型超市1个,是西秀区重要的商业集散地之一。 近年来,在西秀区跨越式大发展的背景下,借全区经济不断发展,西秀区新区建设,东西大街改造等大好机遇,西办党工委、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整合辖区资源,本着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思我想的宗旨,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拓展空间外延、强化街道个性、增添人文情怀,初步形成集现代物流、商业、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域,如西街大市场的成功引建、金客来购物广场的成功落户。由于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实现了辖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西街特色 主要街道 西街办事处西片区的街道在旧时以西大街为主干线(今称中华西路),自大十字钟鼓楼至西城门(即怀远路)全街长一里有余。现以中华西路为中心,分南北走向尚有许多街巷。有自卫路、爱国路、新安路、自治路、市西路、新华北路、育才路、互助路、合作路、生产路、熙春路、双桥路、清家巷、醒狮路、友谊路、劳动路、西水路、市西巷、西菜园巷。 牙齿修补一条街 西街办事处辖区内的中华北路,除了买一些农具之外,还是一条集牙齿修补为一体的一条街,在这条街上,有十几家牙齿治疗的诊所,常常会有很多人来次修补牙齿,他们的生意非常兴隆。 扁担一条街 西街办事处辖区内的中华北路,是一条集中买扁担的大街,每逢周末,各地的农民朋友会来这里挑选自己所需的农用工具。 中华西路上的大集市 由于西街办事处辖区内的中华西路是安顺市的商贸集散地,因此,每逢星期六、星期天,会有很多商人、小贩将自己贩来的商品拿来此处贩卖,次时,也会有很多附近的居民和各个乡镇的农民前来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便利! 中草药一条街 在“中草药一条街”服务的人员都是一些民间的草医,她们都是利用草药来给人治病,有的是打银针,有的是用火罐,手法不一,但来些找她们治病的人也不少。 --人口总数:19840人 农业人口:2449人 非农业人口:17391人 --行政区面积: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西街社区,市西社区,互助社区,友谊社区 生产总值:337.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风味小吃“鸡蛋糕” 办公所在地:安顺市西秀区自治路11号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
北街街道 |
北街办事处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古城北面,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南临老大十字,北抵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与西街办事处接壤,东抵虹山水库。 基本信息 安顺市西秀区北街办事处位于古城北面,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南临老大十字,北抵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与西街办事处接壤,东抵虹山水库。辖区内七个社区(地缘社区4个:人民社区、北街社区、武当社区、前进社区;家属社区3个:112社区、302社区、青山社区),16条街道,总人口25354人,流动人口3956人。驻有24个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普通中学1所,普通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5所。 区内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同志的故居、安顺府文庙、百年历史的安顺一中,黔中唯一的大型茶叶批发市场--安顺茶城,横贯辖区的贯城河是城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这里是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于一体的城市街区。 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北街办事处的人民群众有着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有着纯朴诚信的良好民风。求发展,保平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实现小康目标是全办广大干部、职工和社区人民群众的广泛共识。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培育三个市场、打造一条文化带”(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古玩收藏品市场、中药材批发市场和贯城河休闲旅游文化带),以专业市场带动两个文化经济圈(饮食文化、茶文化),促进辖区经济全面繁荣,提高城区辐射带动能力,致力于文化兴街、环境美街、资源强街、服务办街、平安固街、管理治街、和谐建街,实现北片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繁荣。 |
东关街道 |
东关办事处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城区东北面城郊结合部,东与七眼桥镇、宁谷镇相邻,西面和南面分别与华西办事处、东街办事处接壤,北抵轿子山镇、蔡官镇。 基本信息 西秀区东关办事处位于安顺市城区东北面城郊结合部,东与七眼桥镇、宁谷镇相邻,西面和南面分别与华西办事处、东街办事处接壤,北抵轿子山镇、蔡官镇。辖区地域地形呈不规则三角形,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77亩,辖32个行政村、168个村民组,9个社区居委会、127个居民组。全办总户数35860户,总人口120673人,其中农业人口16732户,57208人,流动人口21241人。民族分布有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7.3%.有基层党支部(党总支)52个,党员2013人,中央、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150余家,是市委、市政府及区政府所在地,是安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东关办事处境内年均气温14.6°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清黄高速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滇黔公路、两六路、贵昆铁路、株六复线等交通主干道从境内穿过,黄果树迎宾大道、工业园区大道、中华东路、市府路构成四通八达的城区交通干道,交通便利、物流通畅。辖区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星级宾馆、酒店、商场、学校、医院等城市服务功能齐全,旅游资源丰富,投资、居住环境优良。 社会经济 近年来,办事处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抓“五好”,创“五新”,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罗仙、大龙、干河、虹山、新哨等村村民开办农家乐30余家,年接待规模达50余万人次。发展建设草莓、蔬菜、花卉“三大基地”,面积达5100亩,年产值2700万余元;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发展种植黄金梨、花椒、石榴、冰脆李、无籽刺梨等经果林2000余亩;发展种猪养殖场3个,饲养纯种母猪600余头,年产仔猪12000头,建成规模养殖(猪)小区5个、养禽小区4个,生猪受精点1个,生猪存栏9123头,鸡存栏50158羽。2010年底,全办粮食总产量7695吨,肉类总产量1724吨,禽蛋总产量401吨,乡镇企业总产值36970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80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0元,财政总收入2600万元。 基础设施 随着安顺城市东南移政策的实施,西秀工业园区落户东关,园区道路、路政基础设施、水电路管网基本完善,百花串食品、华泰食品、顺建制药、湘大骆驼饲料等一批企业已经建成,绿色、环保、高效的高科技产业带初具规模。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推动项目建设政策的实施,东二环路、两六路、东关经济适用住房、葡华欧洲城、麒麟廉租房、紫鑫名苑、移动通信大楼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龙青路、体育路、东方屯堡城、社区服务中心、布依地毯厂、两六路扩建工程、安吉小区等项目已经启动,西秀新城建设正在迅猛发展。 近年来,办事处党工委被评为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市勤政廉政先进单位。全办20个村居被区委区人民政府表彰为和谐“五新”村居。 东关办事处特色产业 东关办事处草莓、蔬菜、花卉、经果林特色产业年产值1500万余元,种植草莓1200亩(其中大棚草莓550亩),大棚蔬菜320亩,反错季节蔬菜1100亩,花卉210亩,经果林2000亩。在大龙、罗仙、干河、虹山等村形成农家乐乡村旅游业,有农家乐30余家,年接待规模50余万人次。在工业园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有百花串食品系列、华泰的绿色食品系列、头铺的油菜籽产品等,每年产销食品5万余吨。 --人口总数:120673人 农业人口:57208人 非农业人口:63465人 --行政区面积:6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17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布依,仡佬 发展口号:抓党建强办,抓农业稳办,抓工业富办,抓科教兴办 --所辖村:青苑,伍家关,大龙,小龙,水溪庄等 生产总值:2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 名特产品:草莓、蔬菜、花卉、黄金梨、花椒、石榴、冰脆李、无籽刺梨 办公所在地:中华东路 --自然条件:东关办事处境内年均气温14.6°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 |
华西街道 |
华西办事处是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所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地处安顺市西秀区城郊结合部,辖区面积为33.32平方公里,环抱市区西、北、南三大门。 基本信息 华西办事处地处安顺市西秀区城郊结合部,辖区面积为33.32平方公里,环抱市区西、北、南三大门。下辖1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69781人,其中农业人口26189人,非农业人口27922人,外来暂住纳入常住人口管理15670人。因城市建设需要,办事处进行重大工程及项目建设,华西办事处总耕地面积仅为2686.91亩,人多地少。贵昆、滇黔、贵黄等多条高速铁路、公路穿境而过,安顺火车站、客车站、安顺黄果树机场坐落在辖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西山批发市场等几十个市场也在本区域,以及中央、省、市部分60余个企业也在本区域内,既是安顺市的交通枢纽,又是商贸中心。 特色产业 华西办事处华西办事处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城郊结合部,是西秀区为加快经济发展确定的“一园、两翼、三基地”中的“两翼”之一),交通便利,车站多,具备大型物流、商品集散流通的条件,人流、物流量特别大(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市的40%以上)。所以乡镇企业多以在城中村,近郊村等建立的各类专业市场为主。这也即是办事处发展经济的主要特色。按照“建立大市场、梳理大流通、实现大发展”的发展思路,通过十多年来的努力,办事处的乡镇企业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运行良好的市场主要有黑石头村大牲畜市场、管元村小商品批发市场、太平五金市场、西山五星装饰建材市场、西山一、二、三期批发市场、客车西站批发市场、西南汽车交易中心、管元蜡染市场、胶泥村煤炭市场等10多个专业市场,已形成一个集五金、百货、农副产品、粮油、农贸、建材装饰为一体的综合商贸经济带,是西秀区的第三产业小区,这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在对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民增收、“无地农”安置等方面的工作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带动了一大批住宿、餐饮、运输、加工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其经济比重超过了全办经济总量的90%,每年可创产值8亿多元,上缴税金1200多万元,解决了8000余人的就业问题,以管元小商品市场为例,其市场内有1千多家商铺,年营业收入达5亿多元,年产值1亿多元,年创税金400多万元,是办事处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同时,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华西办事处结合自身实际,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一产一特”,特色产业主要有土地坡的水鸭养殖、欢喜岭村的荞凉粉加工、竹林村的面条加工,华严村的华严洞人文景观旅游休闲、黑石头村的水上民族风情园旅游休闲、小坡村的生猪养殖、大棚养鸡、以及其余几个村的特色果蔬种植、菌类加工等。 |
西航街道 |
西航办事处在安顺市行政区图上,位于东经105°55’,北纬26°14’,是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大门,距开发区行政中心1千米,成立于2004年2月25日,辖区总面积2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10亩,其中田4775亩,占71.2%:有14个行政村,68个村民小组,8个社区居委会,32个基层党支部:居住有汉、苗、布依、白、仡佬等民族;2009年,总人口有526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283人。 辖区内驻有双阳飞机制造厂、龙岩飞机制造厂、中国贵航集团第二飞机设计所、兴伟国际家具装饰材料城、百灵制药厂、南风日化有限公司、大山民族园、安顺地区烟叶复烤厂、安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金星王啤酒有限公司、寿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安顺市民族中学、大世界酒店等大、中企业。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通讯快捷.教育、卫生、科技、商贸繁荣发达,西航办事处是安顺西部新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总数:52628人 农业人口:21345人 非农业人口:31283人 --行政区面积:26.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白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皆为信誉形象 --所辖村:西王山村,西兴村,西市村,马厂村,王庄村,土桥村,西花村,对门村,甘苑村,杉树村,瓦窑村,南马村,龙井村,破木村 生产总值:213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飞机制造,制药,烤烟,酿酒 名特产品:花粉酒,蜡染艺术品 办公所在地:安顺开发区西航路1号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
宋旗镇 |
"宋旗镇位于贵州省中部偏面,安顺市西郊,东接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航办,东南与么铺镇接壤,南交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界,西南与普一县的马官镇相交,北抵安顺市西秀区的轿子山镇。总面积47。23平方公里,基中,耕地面积16931亩,非耕地面积5140亩。 全镇有21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47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24000余人。居住着汉、苗、白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3126人,占总人口的13%。 境内驻有安洒厂、青松卷烟厂、双阳飞机制造厂、云雀轿车制造厂等大中型企业、有腾达塑料厂、木器加工厂等个体私营企业。 境内交通便利,通迅发达。1999年,境内以安(顺)、普(定)、安(顺)云(马),安(顺)白(岩)公路组成公路交通骨架,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形成延伸的各村的公路交通网,通公路的村已达100%,自60年代开通电话以来,自今全镇除两个行政村未开通程控电话以外,其它各村都以开通程控电话。 教育方面,境风有贵航集团职工大学1所,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8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5628人,教师406人,适龄儿童入学已达“两基”验收标准。 文化卫生事业:自前镇子政府所在地有卫生院2所,个体诊所5所,农村卫生室19所,2个村安装了闭路电视接收站,电视机和VCD普及各村寨,镇政府所在地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综观宋旗镇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有许多的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虽然我镇已达村村通公路,但还有许多是毛路。有一部分村由于地理位置高,镇财政困难等原因,目前还处在人畜饮水的困难状态中,教育工作需要强化教师素质,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其它方面包括医疗卫生,畜牧养殖,农村种植,生态旅游,招商引资等都处于滞后状态中,以上问题也是我镇目前工作的努力方向。". |
幺铺镇 |
"幺铺镇位于安顺市以西13公里处,东邻安顺开发区,西望镇宁县大山乡,南接西秀区龙宫镇,北靠普定县马官镇,距黄果树大瀑布2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16公里,是贵州西线旅游的必经之路。 幺铺镇辖区总面积97.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31亩,总人口50510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布衣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有49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3个中央企业,两个火车站和一个年吞吐量为72万吨的散装货场。贵黄公路、贵烟公路、贵昆铁路和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纵横交错的产区公路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安通了有限电话通讯设施齐全,移动网络覆盖全镇,闭路电视覆盖率达到90%,村村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幺铺镇城镇经贸活跃,商铺林立,餐饮、运输、加工等服务行业兴旺发达。年屠宰量达十余万头的幺铺金牛屠宰场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菜牛屠宰基地,依托屠宰业发展起来的相关企业50余家,年产值1.5亿元以上。 近几年来,幺铺镇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而后加快小城镇建设战略实施的契机,全面推进城镇道路改造、供电、供水、广播、电视、街道绿化等建设、邮电通讯、金融信贷、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等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招商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已有十余家企业来该镇投资。 同时,幺铺镇邵小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实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现已成为安顺城区的二线蔬菜基地。随着依托杨家桥水库、云台山、狮子山的旅游开发的不断推进,在邵小坝区已初步形成集旅游、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新区。. |
宁谷镇 |
西部之秀卫星集镇——宁谷镇,地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城南7公里,是西秀区的南大门和四个卫生集镇之一,全镇总面积98.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443亩,可开发利用的非耕地3200亩。辖23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37375人,居住有苗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以汉族为主,占总人数的87.36%。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沿海拔1305-1315米的谷地面积分布;其次为石灰土,分布高程海拔1310-1360米;黄壤土只局限在甘冲-罗家大坝一带,分布高程海拔1330-1360米。320国道、安紫公路、宁腊公路构成全镇交通骨架,境内交通、通讯便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辖区内有贵州省第三监狱、宁谷祥发砖厂、德丰化工厂及宁谷中学、宁谷职业中学等企业学校;有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安顺市市级旅游公园等。 宁谷镇依托较好的区位优势,服务城区,重点抓好蔬菜种植、旅游资源开发、养殖、建筑、和劳务输出,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现有五官、山井两村蔬菜基地,老石村5000亩茶叶基地及下哨村、干河等村的5000亩杨梅、猕猴桃、水密桃等经果林基地。全镇23个行政村现以村村通公路、通电,移动联通网站履盖全镇,10个村安装使用程控电话,40%的村民用上自来水,90%的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到2002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元。. |
龙宫镇 |
龙宫镇位于西秀区西南面,距安顺市区约27公里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和自然资源有限,属省级二类贫困乡镇。龙宫镇同时又是国家4-风景区——龙宫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集旅游、防洪、灌溉为一体的省级重点工程——油菜湖水利工程基本完工,镇中心所在地和风景区所在地龙潭村在100多年前的《安顺府志》就已经有了记载,蔡官村的地戏和下苑村的脸谱雕刻在全国久负盛名。全镇总面积93。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7083亩(其中:田10190亩,地6893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等,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乡镇。现镇辖23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13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661户,总人口23300余人(其中:男12383人、女10945人),镇内居住有苗、布依、仡佬等少数民族,共9531人,占总人口的40。86%,现有中小学27所(其中:中学1所、中心完小三所、村小23所),教师152人,在校初中生536人,小学生3231人。 近几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理顺了镇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依托四大发展机遇(一是依托龙宫二至五进的深度开展;二是依托被列为省级二类贫困乡镇的机遇不放;三是依托油菜湖工程的开发建设;四是依托我镇列入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围绕一个目标(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着眼两个行业(旅游服务业和种养业),发展三大基地(大牲基地;经果茶种植基地;民间雕刻工艺品加工基地);实现四个成效(扶贫开发见成效,乡镇企业发展见成效,龙宫新型小城镇建设见成效,油菜湖旅游开发见成效)。几年来,我镇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258万元,财政收入215。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元,分别比建镇的九二年增张362。54万元、150。71万元、360元。目前,全镇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夯实了我镇经济发展的基础。我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文明”一起上,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双堡镇 |
双堡镇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面,距市区37公里,与杨武乡、东屯乡、鸡场乡、宁谷镇、长顺县的新寨乡毗邻,境内交通便利,007县道、双杨公路、双关公路、双乐公路纵横交叉,穿镇而过。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5个自然村,125个村民组,总户数7743户,总人口31591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有耕地26569亩,稻田20313亩,旱地6256亩。2005年,双堡镇实现国民生产值15665万元,农业总产值6370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2415元。 双堡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生产的大米享誉省内外,素有安顺“粮仓”之称。烤烟种植每年可创上千万的产值,创特产税200万元,成为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林药果种植有新突破,先后引进西瓜684亩(其中大棚西瓜84亩),红提葡萄100亩,茶叶4084亩,山药1020亩,折耳根400亩,黄姜、白栗、杜仲等药材种植500亩,已逐步形成规模。乡镇企业稳步发展,现已形成粮油加工一条街,年创产值达2000万元,产品远销云南、昆明、曲靖等地,现在我镇产业结构正显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 |
大西桥镇 |
大西桥镇系安顺市西秀区东大门,距城区域约3公里,贵黄公路、滇黔公路、“株六”铁路复线从境内穿越而过,区域面积72.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729亩。境内资源丰富,有煤、大理石、白棉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用于宾馆、饭店及石雕和高层建筑基建的白棉石的储量达120万立方米以上;可开发利用的荒山坡资源达4000余亩;茶叶种植面积6000余亩,“顺锋笔毫”、“竹叶青”、“龙宫”三个“陆羽杯”名牌就出自我镇下九村,目前,茶叶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盛产油菜籽、辣大蒜、黄花梨等农副产品;有娄家庄民族文化旅游风情点;农民以经商为主;是省级小康镇,是一个交通方便、经济发达、商贸活跃、信息灵通的乡镇,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洽谈。. |
七眼桥镇 |
安顺市辖镇。1949年建永靖乡,1954年改二铺乡,1984年建七眼桥镇。位于市境中部,面积103.5平方公里,人口5.3万。贵昆铁路、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横穿镇境。辖安大厂、七眼桥2个居委会和凉水井、郑家、清凉洞、河边坝、繇子岩、小关口、兴隆、老塘关、二铺、曹家屯、左蒋、汤关屯、石龙湾、大桥边、坡上园、时屯、八角洞、孙家庄、塘房街、大石板、齐家庄、大寨、关塘、云山、章家庄、云峰本寨、岩上庄、王家庄、猴场、吴家屯、竹林寨、小山、雷家屯、水洞口、猴场新寨、大坝、虾洞、夏官、园背后、砂锅寨、山岚、两所屯、联农、新房、花园、仁岗、洞口、牛洞、小水桥、大坡脚50个村委会。境内有安大锻造厂。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烤烟、茶叶等为主,是 ? 安顺市主要茶叶生产基地之一。乡镇企业有商贸、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化工、五金、运输、饮食服务。有大理石、高钙石灰岩、方解石等矿藏。古迹有云鹫山大佛殿、清凉洞古刹,有“革命烈士纪念塔”。旅游地有安东公园、郑家溶洞、娄家庄苗族风情。. |
蔡官镇 |
安顺市辖镇。1955年建蔡官乡,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北部,千峰河、泽马寨河从镇中流过。面积116.1平方公里,人口4.8万。有公路直达安顺。辖安吉厂、新安厂2个居委会和小屯街、陇巴、格来、龙天、侯家庄、马家屯、漠河、蔡家屯、长山、尖山、张家庄、张官屯、冷家大寨、交椅、潘家庄、梅家庄、崩角、谷登坝、尾巴寨、浪竹坝、鸡场大寨、半屯、沙锅厂、可瓦、张家寨、水塔坡、药寨、鼠场、大荒地、樊家庄、法乍、塘官屯、段家庄、对沙地、仲家坝、罗大寨、贝家庄、驿马寨、马鞍山、关口寨、樟树寨、长冲、对门坡、毛交地、嘎理、大坡洞、浪头寨、董官屯、沙锅寨、老龙寨、王家庄5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茶叶、果树等为主。乡镇企业有采矿、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境内有部属安吉铸造厂、新安机械厂。民族蜡画著名,梅家庄苗族妇女杨金秀曾被国际友人誉为“神奇的艺术大师”。. |
轿子山镇 |
轿子山镇位于西秀区北部,距城区约10公里,全镇面积84.3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212个村民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50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45623人,户数8701户,耕地面积24383亩,其中田17579亩,地6804亩。驻镇单位有轿子山监狱、安顺监狱、安顺地区水泥厂、青山砖厂和正在兴建的安顺市电解铝厂。镇属企业有青山砖厂、闽航砖厂等28家。境内有丰富的煤、林、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有9258人长期在外经商、打工。全镇共有5个片区完小,1所初级中学,18所完小(含校点),辖区内有跳蹬场、青山两所区直中学。境内交通便利,安轿公路、跳七公路贯穿全境,安轿铁路横贯东西,白瓦社至水洞、袁家屯至云盘、郭家屯、大硐口至水洞等村级公路交错贯通,全镇37个行政村,村村、组组通公路。近年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定7个行政村初步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格局,有产煤村、种茶村、面条加工村、西红柿村、韭黄村、养猎、酿酒村、运输村等专业村。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待开发的轿子山镇小峡谷、永峰山、北龙宫等。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多次被省、市(地)、区(市)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九七年获省委、省政府授予“两个文明先进乡镇”称号,九八年获省委、省政府授予1995?1998年“红旗乡镇”称号,九九年获省级“小康镇”称号。. |
旧州镇 |
旧州位于安顺城东南约35公里处,距滇黔公路和贵黄公路约13公里,是西秀区东部的重要集镇,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的古老集镇,又名“安顺州”,是原安顺州治所所在地。全镇总面积98.5平方公里,总人口3.65万余人,耕地面积3.44万亩,辖24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镇内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有刑江河绕镇而过流入红枫湖,素有贵州高原上的“小江南”之美誉。镇内有远近闻名的旧州“珍珠牌”大米,有远销各地的山药、折耳根等特色产品,有美味可口的旧州“辣子鸡”,有又鲜又辣的旧州红辣椒。近年来,在旧州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旧州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基础设施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社会治安稳定,全镇3万6千多各族人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正以一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形象步入二十一世纪。 旧州镇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加大特色产业的种植力度;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先后在镇内创办了旧州水泥厂和胶合板厂等乡镇企业;并利用旧州地理优势,引导商业贸易的发展,使旧州成为刘官、黄腊、双堡、大西桥、东屯等周边几个乡镇商业贸易集散地;同时,对基础产业,旧州镇压还采取紧抓不放、巩固发展的方针,开展科学种植,引进优良品种,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稳定了农民收入。总之,通过全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旧州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二000年全镇财政收入达200万元。旧州,以特有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出产的大米米质优良,在贵州与惠水米、平坝“贡米”齐驱并驾,深受安顺、贵阳、六盘水等地市民的欢迎。 旧州、古云“安顺州”,是安顺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其东门外有碑记“今云黔地,古云梁州”,就足以证明旧州历史悠久和其在安顺政治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了。历史记载:旧州原是安顺州所所在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秦时为夜郎县,隋置宾化,唐置望江,宋改为普宁州,元改为普定府,顺帝十一年,置安顺州,成化吵徙安顺州于普定卫,从此安顺州才迁入今日的安顺城。穿越历史,我们不难想象旧州曾历经过何等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也孕育了旧州古代灿烂的文化。古旧州城内有钟鼓楼、清元宫、万寿宫、城隍庙、胡广庙等古建筑,同时私学和官学众多。形成了旧州古文化。今天,旧州文化教育依然不失往日风采,镇内有旧州初级中学和旧州中学、旧州小学、旧州幼儿园,拥有学生3600多人。. |
新场乡 |
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地处安顺市西秀区西南面,东靠宁谷镇,西面与龙宫镇接壤,南与岩腊乡及镇宁县朵卜陇乡毗邻,北与龙宫镇蔡官司片区相接,距安顺城区约25公里,全乡总面积69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4万亩,其中田4306亩,地1.4万亩,乡辖区内共16人行政村,53个自然村寨,68个村民小组,共3342户,1.45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中5520人。 新场乡属纯农业乡,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杂粮;经济作物有油菜籽、花生、葵花、烤烟、土烟、辣椒及茶叶;药材种值有银杏、仕仲、花椒、苡仁米;经果(干果)有板粟、黑桃,(鲜果)有李子、桃子、梨、枇杷、樱桃、杏、柿等。养殖主要饲养牛、马、猪及其它家禽。新场乡以发展林业生产和经果林为本乡特色经济。. |
岩腊乡 |
岩腊乡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南面,是距西秀区所辖的一个较边远,贫困,落后的一个民族乡之一,周围与紫云、镇宁、三县接壤交界,总户数3562户、167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8。2%,全乡所辖13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寨,91个村民小组,距离市区约48公里。 岩腊,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条件较差、生存环境恶劣,境内山峦起伏、地脊山多,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仅有一个集体茶场,水资源严重缺乏,全乡72个村寨,有32个村寨无水源,故有“滴水贵如油”的说法,水、电、路的问题成了岩腊发展的三大首要问题,至今仍有十七个自然村没有通电。农业主要以产玉米为主、稻田较少,经济作物主要有土烟、油菜、花生、葵花,全乡人均吃粮仅220kg,纯收入在600元左右,贫困户吃粮仅100kg左右,纯收入不足200元。 文化教育相对滞后,由于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教育还未达到普及,税源缺乏,乡财政收入仅52万元,主要是农业税 ,靠上级财政补贴。至今没有一所完善、正规的初级中学,读初中只能到宁谷、鸡场、革利、或较远的安顺就读。 岩腊乡大部分村寨分布在边远落后的深山区、一个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行要走一个多小时,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相对滞后。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和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全乡各族人民奋力拼搏,人民安居乐业,部分村寨实现了水、电、路地面卫星接收站,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开展“四个一”、“五个好”及“市区领导提出打好以岩腊为重点的扶贫功坚战”等活动,岩腊乡经济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指标逐年上升,二OO三年全乡完成国民总产值2499万元,粮食总产量6431吨,财政收入38。55万元,全乡均吃粮在265公斤以上,人均收入625。00元。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在全乡推广“两杂”种子种植、粮食获得丰收,畜牧业是岩腊乡优势之一,全乡以家庭养殖为龙头,带动畜牧业发展,引导群众向科学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根据岩腊乡被列为全省贫困乡镇之一的机遇,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五年扶贫规化,在荒坡较多,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建茶园基地,现全乡已有茶园种植面积3000多亩。. |
鸡场乡 |
鸡场乡地处西秀区南大门,距城区约34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农业乡。全乡总面积110.0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寨,95个村民组,3468户,总人口158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4623人,少数民族占全乡人口的50.6%,人均吃粮374.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200元。粮食总产量5980吨。2000年底,实现了村村组组互通公路的新景象。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电视覆盖率达96.8%以上。 全乡把烤烟生产作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财政创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团结一心,扎实工作,抓出了成效。促进该乡财政税收从1996年的69万元激剧上升到2000年的186万元,年均增长42.39%,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旅游资源丰富,鸡场乡境内青山大河横贯南北五个村,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河内鱼草纵深,下游是国家以工人赈3146项目修筑的格八水电站。还有小二型水库3座,分别被朱官林场、王官林场、鸡场林场环绕,周围水土保持良好,环境幽雅,水库内鱼类纵从,与青山大河构筑了鸡场一道美丽的风景,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圣地。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在全国上下掀起西部大开发热的大好形势下,鸡场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通过对“-”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努力实践“-”,着力为群众办实事。采取内引外联,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加强项目引资力度,一年来,引进澳援项目22万元扩建甘卜小学教学楼,在市、区计经局的支持下,引资44万元改造鸡场、连石两村人畜饮水工程,引进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修筑甘波公路。 目前鸡场乡已种植茶叶2300亩,长势良好,周围还有市茶果场,山京茶场的技术作后盾,对生产加工有雄厚的基础;抓好药果基地建设。鸡场乡荒山荒坡较多,气候适中,是种植水果、药材的好环境,两年来,已种植各类水果1000亩,药林300亩,主要以种植葡萄、李子、桃子、桔子、杜仲等为主;下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加快牛品种改良,引进英国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种公牛与本地黄母牛0,产下10头小牛犊,长势较好。同时依托贵州波尔园基地发展养羊,采取“公司+农户+政府”形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
杨武乡 |
杨武乡位于西秀区东南面,距安顺城区约40公里。全乡占地150平方公里,海拔 1200米-1300米,地势平缓,属丘峰洼地地貌。年辐射总量8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长,属高值辐射带。大于或等于20摄氏度积温2058摄氏度,积温高。土壤性质为铝硅质黄壤,属丘峰谷盆.石灰土.水稻土农林区。辖区内尚有4万亩荒山荒坡待开发利用,适宜发展果、药、茶、林和草食动物。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的花红、梨子、板栗等深受市场欢迎。上世纪六十年代隶属军委后勤部的山京种马场、现在贵州的波尔山羊种羊繁殖基地就在此处。该乡有县道三级公路通达,电力充足,通讯方便,并有充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若到杨武进行土地开发,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
东屯乡 |
安顺市辖乡。1955年建东屯乡。位于市境东部,大屯河从境内流过。面积102.1平方公里,人口2.3万。320国道过境。辖金官、磨玉、梅其、东屯、西屯、桥头、本寨、毛口、双子、大新、秧地坝、半山、长寨、窑上、玉山、吕官、王寨、高官、下关、山湾、八翻、市梅、山旗、扁山24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为主。有煤矿、水库。. |
黄腊乡 |
黄腊乡位于西秀区的东南面,东依长顺县广顺农场,西靠平坝县白云镇,南接西秀区刘官乡,北与平坝县羊昌乡相邻,是西秀区、平坝县、长顺县的交界处,距西秀区城区约55公里。 全乡总面积77平方公里,有效耕地面积20112亩,其中:水田17466亩;旱地 :2646亩,辖1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寨,91个村民组,全乡总户数:3332户,总人口:159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8。16%人,布依族占86。57%,苗族占1。5%,汉族人口占总人口11。84%,人均耕地面积为1。3亩,人均吃粮:250公斤,人均纯收入1050元;是西秀区最边远最贫困的少数民族乡。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2所,村级小学12所,10个教学班点,全乡 教师总数:17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人,中师以上文化程度79人,中师以下文化程度79人,学生总数达28000人,全乡共有公路20条,总里程达67公里,其中乡级公路1条,总里程达19公里,村级公里19条,总里程48公里。目前,总干道损坏严重,其它村级公路路面较差,尚未通公路的村寨有10个。 全乡林地总面积达2594。6公顷,其中集体2413。6公顷,国有181公顷。全乡有荒山坡约1万多亩,已开发500多亩,土质肥沃,水源充沛,适宜种植经果林、中药材等,目前,已有外地老板到我乡承包开发的荒山荒坡种植山樟子、黄姜等中药材。全乡共有河流一条(型江河—长江水系)。小型电灌36站,灌溉面积0。8万亩,人畜饮水的村寨3个。 黄腊乡是—以农业为主的贫困乡,主产业为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马铃薯等,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来源仅靠粮食生产为主,全乡粮食总产量8626吨,农业产值1104万元,财政收放64万元。养殖业主要以家庭喂养牛、马、猪、鸡、鸭、鹅为主。2003年底,全乡大牲畜存栏3167头,其中牛2756条,生猪存栏0。34万头,出栏0。3万头,家禽存栏数1。4万只,出栏1。2万只。我乡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种草养畜。根据《0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乡情,今年,乡党委、政府已拟定在玲珑村、白岩村、团结村、王官村等分别发展养牛和养猪,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在长土、簸箕、玲珑、王官等地抓了黄姜魔芋和经果林种植示范点。. |
刘官乡 |
刘官乡位于西秀区东部,东邻黄腊乡、西连旧州镇,南接东屯乡、北倚平坝县。距城区约48公里,属丘陵地带,最高海拔1379.9米,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5 oC,全年日照1238?1309小时,太阳辐射量为88千卡/CM2,年平均无霜期为305天,那江河自西向流经我乡六个自然村。全乡总面积4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047亩,全乡辖14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有104个村民组,全乡3245户,149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36人。 乡境内盛产香稻列优质大米和油菜。有特色蔬菜山药、折耳根常年大批量投入市场;有500余亩绿色银行的小黑竹林,非耕地资源丰富;有金坝茶厂3000余亩茶叶基地和刘官精制茶厂320亩茶叶基地;有周官村傩戏雕该远销全国各地;乡境内有月销售量在1千头左右的大牲畜交易市场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