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安顺 >> 西秀区 >> 鸡场乡 >> 老场村

老场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场村简介

  老场村位于鸡场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全村2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150户610人,行政区域面积269.68公顷,耕地面积131公顷,林地面积34公顷,草地面积30公顷。全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自来水安装到户,主体街道实施硬化,农电网改造完毕,适龄儿童上学依托鸡场小学、鸡场中学得到解决,文化广播电视与乡政府共享,但因线路较远且线路老化收视效果差。农民收入以种养业为主。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处于全乡中上等水平。
  该村耕地连片集中,水源条件较好。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经济作物呈多业并举态势,烤烟、蔬菜、花生、瓜果等成为村民经济收入重要来源,生猪饲养是该村一大特点,全村150户,70%以上发展饲养外二元母猪、杂交生猪,总体上看,该村是全乡农业生产最活跃,比较效益最好的村。但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比较,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转化商品程度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生活环境方面:基本解决自来水饮用,但主输水管道年久失修,供水量得不到保障;
  主体街道实施硬化,次主干道、巷道、其它公共场所未实施硬化,加之缺乏有效管护,卫生条件还未明显改善;
  文化精神生活方面:有线电视与乡政府共享资源,但因输线远,老化,收视质量低;无集体活动场所,节日、文艺活动无场地开展;无图书阅览室,无农民文化教育场所,满足不了村民学文化、学科技要求。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老场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老场村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抓党建促发展,助民致富增收。水利、水电、农田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夯实,在当前发展的“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中,老场村支两委群策群力,坚持“加快转型、加速发展、推动跨越”的总体要求,目前,以烤烟为主导产业,经果林、花生、雪莲果、能繁母猪养殖等并存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而且初见成效,由于党建工作的促进,群众的致富增收,如今,老场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家家户户搬进了崭新的楼房,多次被西秀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和谐五新村”等荣誉。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老场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人口总数:610人 农业人口:600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家一条心 共建新农村
  --所辖村:老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老场组,屯脚组 生产总值:11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老场组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402202 561000 -- 查看 老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老场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老场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黑土村

  黑土村位于鸡场乡中部,全村共有10个自然行政村寨,总户327户,总人口1526人,其中,少数民族共86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6.88%;青壮年人口905人,其中,非文盲人口895人,非文盲率达98.89﹪;本村现有教学点1个,教学班2个,学生32人,教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165人,正常儿童已入学165人,入学率100%。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和优质杂交油菜,境内现有福顺页砖厂一个,水、电、路基础实施完善,全村7个自然行政村寨通过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全面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强化对村组公路的建设改造,全村7个自然行政村寨交通便利,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穷则思变,黑土村村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年轻一代村支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得力于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信心百倍的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彻底改变了黑土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的信心十足,政策的引导和扶助,全村村民紧紧抓住发展优质烤烟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有所改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科教、文化、卫生等项目的投入,纯朴、勤劳的黑土村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村村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朝着明天的小康步伐迈进!      --人口总数:1526人 农业人口:1518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所辖村:黑土上下院,黑土塘,甘沟上下院,三岔河,后冲,水淹坝,牛滚荡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西瓜 名特产品:西瓜 办公所在地:黑土下院   

鸡场村

  鸡场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南面,安紫公路35公里处,与紫云县相接壤,新老安紫公路横跨鸡场街上,交通十分便捷。鸡场村是苗族、布依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全村总耕地面积1032亩,基地林887亩,总户数284户,有8个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1758元,鸡场村是鸡场乡党委政府、各单位、中小学所在地,是全乡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全村以农业经商、办企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因思路正确、方法得当、措施有力,从而推进了鸡场村经济、文化、交通、科技等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大有改观,鸡场村配有村级办公用房党员活动室,全村有党员25人,其中35岁以下有3人,35-50岁的有7人,61岁以上有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初中的占76%;小学的占8%;文盲的占12%,苗族占8%;布依族占4%,近三年来培养发展新党员8人,培养后备干部4人,培养积极分子5人。鸡场村支两委由25位领导同志构成,近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0-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到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明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须建设一支思想先进、认识统一、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为抓好各项工作,村党支部率先从制度建设作手,制定和完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值班制度》、《卫生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着力提-部队伍的思想文化素质,村党支部为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群众组织,除建立村委会、体育协会、老协会、妇代会、计生协会、卫生护卫队外,重点建立村民议事组织,成员们识大体、顾大局,热爱集体公益事业、办事公道、实事求是,大大改善了干群关系,村民参政议证,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群众积极性高涨,各项工作步入良性轨道。   鸡场村党支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新办经济实体,二OO二年办起了鸡场村砂石厂,给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在全乡掀起了示范带头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鸡场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抓好烤烟支柱产业,烤烟生产作为家庭主道经济,发展定位在市场引导、计划种植、科学管理、主攻质量,连续几年上新台阶,就单项人均净增200元收,稳定粮食生产抓住国家荒山造林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永久荒山种植经果林250亩,现长势喜人,计划三年见成效,调整养殖布局,发展三元杂交猪养殖,培育养猪专业户50户,生猪养殖880头,年户均增加经济收入1000余元。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然社会环境较好。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全村共同努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全村境内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新修农用机耕道13公里,方便了农户的生产生活。   抓好扶贫功坚工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解决好三农工作,办好集体企业,二OO二年,以李明章支部书记为领导的鸡场村支两委团结一致,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办起了鸡场村砂石厂,给集体经济注入活力,同时在全乡掀起示范带头作用,砂石厂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38人,年创利润2万余元,二OO三年鸡场村利用国家荒山造林的契机,组织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种植经果林200余亩,计划三年内见效益。鸡场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为了改善机关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变落后的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化建设,协助党委政府修建人畜饮水工程,修通13公里机耕道,治理街道卫生,规划集贸市场,规行纳市,市场交易井然有序,生意红红火火,大力支持基础教育,做好“两基”攻坚工作,村委领导、党员积极支持和动员群众,帮助鸡场小学异地搬迁,现在一幢雄伟状观、布局合理、各种设施齐全的鸡场小学矗立在鸡场,鸡场中学综合教学楼正在建设中。通过鸡场村支两委共同努力,营造了一个新型的鸡场村、鸡场集镇。鸡场村外塑形象,内抓管理和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烤烟支柱产业,计划种植,规模管理,主功质量,连续几年都上新台阶,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二、三产业,乡镇企业突飞猛进,鸡场村已步入快发展轨道,村支两委按照-精神,发挥区位优势,巩固好烤烟支柱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加快新型集镇建设,建好大牲畜交易市场,拉动全乡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搞好综治平安工作,创造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实现全村人口、经济、文化、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局面,真正实现鸡场小康社会。      --人口总数:2366人 农业人口:1368人 非农业人口:998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鸡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 生产总值:36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西瓜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鸡场村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孔旗村

  孔旗村系鸡场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鸡场乡中心地带,安紫公路穿境而过。全村由2个自然村寨组成,总户数360户,总人口1856人,耕地面积2100余亩,水田旱地各一半。有耕地面积650亩,可开发利用荒山荒坡2000余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属省定一类贫困村。   孔旗村初步形成“烤烟、经果林、畜牧、茶叶、粮食生产”等农业产业的格局,烤烟生产稳定在1000余亩,经果林(桃子、葡萄、梨、李子、花红)500余亩,茶园300余亩,饲养杂交肉牛20户,400头,商品羊4,300余只,全村360户每户均有1-2个劳动力掌握1-2门的农业实用技术。      --人口总数:1856人 农业人口:1834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1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甘堡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通水通电   

老场村

  老场村位于鸡场乡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全村2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150户610人,行政区域面积269.68公顷,耕地面积131公顷,林地面积34公顷,草地面积30公顷。全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自来水安装到户,主体街道实施硬化,农电网改造完毕,适龄儿童上学依托鸡场小学、鸡场中学得到解决,文化广播电视与乡政府共享,但因线路较远且线路老化收视效果差。农民收入以种养业为主。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处于全乡中上等水平。   该村耕地连片集中,水源条件较好。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经济作物呈多业并举态势,烤烟、蔬菜、花生、瓜果等成为村民经济收入重要来源,生猪饲养是该村一大特点,全村150户,70%以上发展饲养外二元母猪、杂交生猪,总体上看,该村是全乡农业生产最活跃,比较效益最好的村。但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要求比较,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产品转化商品程度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生活环境方面:基本解决自来水饮用,但主输水管道年久失修,供水量得不到保障;   主体街道实施硬化,次主干道、巷道、其它公共场所未实施硬化,加之缺乏有效管护,卫生条件还未明显改善;   文化精神生活方面:有线电视与乡政府共享资源,但因输线远,老化,收视质量低;无集体活动场所,节日、文艺活动无场地开展;无图书阅览室,无农民文化教育场所,满足不了村民学文化、学科技要求。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老场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老场村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抓党建促发展,助民致富增收。水利、水电、农田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夯实,在当前发展的“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中,老场村支两委群策群力,坚持“加快转型、加速发展、推动跨越”的总体要求,目前,以烤烟为主导产业,经果林、花生、雪莲果、能繁母猪养殖等并存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而且初见成效,由于党建工作的促进,群众的致富增收,如今,老场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家家户户搬进了崭新的楼房,多次被西秀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和谐五新村”等荣誉。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老场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人口总数:610人 农业人口:600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大家一条心 共建新农村   --所辖村:老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老场组,屯脚组 生产总值:11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老场组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连石村

  连石村位于鸡场乡政府的附近,西北边与岩腊乡的龙潭村接壤,全村与乡党委政府遥遥相望,安紫公路穿越而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四处环山,植被良好,森林资源丰富。全村共有9个自然行政村,总户407户,总人口2080人,其中,少数民族共54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8.98%;青壮年人口1126人,其中,非文盲人口1091人,非文盲率达96.97﹪;本村现有教学点1个,教学班2个,学生43人,教师2人。小学适龄儿童241人,正常儿童已入学240人,入学率99.59%。   主要以优秀烤烟为支柱产业,附带优质三元仔猪和能繁母牛,科学饲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和优质杂交油菜,境内现有中型水库一座,水、电、路基础实施完善,全村9个自然行政村寨通过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全面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强化对村组公路的建设改造,全村9个自然行政村寨交通便利,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穷则思变,连石村村民在村支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得力于上级各有关部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信心百倍地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全村村民紧紧抓住发展优质烤烟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时,村民响应党的好政策,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有利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现全村饲养三元优质仔猪350头,能繁母牛300余头,人均年增收500余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科教、文化、卫生等项目的投入,纯朴、勤劳的连石村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村村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朝着明天的小康步伐迈进!      --人口总数:2080人 农业人口:2082人 非农业人口:52人   --行政区面积:2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村有主导产业 户有致富门路   --所辖村:大底西,档上,连石一二组,张坝,新房,孔陇,吉安,大岩,花寨 生产总值:20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经果林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连石村连石组   

蒙蓬村

磨石村

  磨石村位于鸡场乡西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10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组,488户2343人,行政区域面积1090.87公顷,耕地面积432.61公顷,林地面积385.40公顷,可开展利用荒山草坡156.71公顷。全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电网改造完毕,但自来水设施简陋。村民收入以种养业为主,二、三产业有较快发展,其中交通运输业25人,其他行业人员215人。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0元,处于全乡中上等水平。   农业产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经济作物呈多业并举态势,烤烟为支柱产业,其次经果林、蔬菜、茶叶、西瓜、油菜等成为村民重要经济来源,最近几年,烤烟种植面积保持2500余亩,西瓜种植面积保持在50余亩,经果林30亩。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实现经济收入多元化。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①、自来水设施简陋,人畜饮水困难,目前尚有3 个自然村未解决饮水问题;   ②、通组公路全村贯通,但主体街道为泥土路面,硬化率低;   ③、卫生条件落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磨石村是我乡社会、经济发展欠发达行政村,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村级班子团结有力,群众思想活跃,经济意识较强,发展欲望高,在发展种养植方面群众有较高积极性。有相当部份群众在抓好传统农业的同时,逐步向交通运输、经果林、西瓜、畜牧养殖等产业发展,并初具规模。有效带动全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村集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人口总数:2327人 农业人口:2316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2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7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培育文明新风 构筑和谐农村   --所辖村:磨石大小寨,小龙潭,水井组,后寨,王家坟,四角冲,叶家河上组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磨石大寨   

青山村

  青山村位于鸡场乡东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7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组,212户870人,行政区域面积802.98公顷,耕地面积194.34公顷,林地面积54.58公顷,可开展利用荒山草坡54公顷。全村土地贫瘠,山地占65%,全村总体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人畜饮水,道路交通困难。村民收入以种养业为主,二、三产发展缓慢,外出务工人员68人。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50元,处于全乡下等水平。   农业产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并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烤烟作为农业收入的支柱产业,最近几年,烤烟种植面积保持560余亩,其次为西瓜种植面积保持在250余亩,茶叶200亩,经果林250余亩。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实现经济收入多元化。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青山村村寨坐落分散,大多是岩山地带,通村公路已解决,基础设施落后,但由于水位低,缺乏灌溉设施,难以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村级班子团结有力,有群众意识,带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高,部分群众在抓好传统农业和副业的同时,逐步向二三产业发展,采取外出务工等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人口总数:870人 农业人口:863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9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罗补董组,青山组,磨满组,新寨上,下院组,鱼井组,白马关组 生产总值:10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西瓜 名特产品:烤烟,西瓜 办公所在地:青山村青山组   

四方井村

  四方井村是鸡场乡最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有鸡陇、看牛坡、杨家关、四方井、大坝、白岩、马秧地、鱼塘八个自然村寨(村民小组),总户数293户,总人口1527人,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田271亩,地1329亩。大牲畜存栏950头,猪存栏960头,鸡存栏1500羽。人口自然增长率4.5%,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烤烟、粮食和家庭小规模养殖为主,人均纯收入在1451元。      --人口总数:1527人 农业人口:1519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建设新农村 倡导新生活   --所辖村:四方井,大坝,白岩,鸡陇,看牛坡,杨家关,马秧地,鱼塘一二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玉米,烤烟 办公所在地:四方井村大坝组   

王官村

  王官村位于鸡场乡北面,属一类贫困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4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组,357户1537人,行政区域面积708.67公顷,耕地面积278.45公顷,林地面积151.66公顷,可开发利用荒山草坡122.89公顷。全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农电网改造完毕,但自来水设施简陋。村民收入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种植烤烟近千亩,从事二、三产业289人,其中:加工业1户,交通运输业15人,其他外出务工人员270人,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80元,处于全乡中等水平。      --人口总数:1537人 农业人口:1516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大王官组,小王官组,野毛寨组,大破脚组 生产总值:24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水稻,烤烟,西瓜,经果林 名特产品:烤烟,西瓜 办公所在地:小王官组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朱官村

  朱官村系鸡场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西秀区南面,坐落于鸡场政府的东面,距安顺市区31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全村生态植被良好,灌溉水资源丰富,村内有小型水库一座,储水量超过6000m3以上小山塘5座,常年四季有水。交通条件便利,所有自然村寨均能通行中小型货车。全村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100余亩,正常年景亩产约220斤,总产24万余斤,有水正常灌溉和缺水灌溉对烟叶产量和质量有明显影响。雨水充沛,正常保水的条件下,烟叶亩产约240斤,遭受干旱不能正常保水的情况下,烟叶亩产约190斤。      --人口总数:1459人 农业人口:1443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全党动员 全民参与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朱官一组二组,张木组,黄猫寨组,幺寨一组二组,烂坝组,中坝组 生产总值:1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烤烟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朱官村张木组   


老场村特产大全




老场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