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 >>泉州 >> 南安市 >> 乐峰镇

乐峰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乐峰镇谷歌卫星地图)


乐峰镇简介

  乐峰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东北与洛江仙游毗邻,梅仙公路贯穿全境。全镇面积64.4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地资源丰富(其中山地面积54000多亩,耕地面积8600多亩),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叶腊石矿藏。
  乐峰原属罗东镇管辖,俗称炉内潘,于1999年7月建镇,现人口3.7万多人,姓氏以潘姓为主,占80%以上,拥有海外侨亲3万多人。乐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乡贤在海内外从商从政,涌现了一批较为著名的人士,其中以原新加坡书画家诗人潘受以及现今在我国医学界享有盛誉的肿瘤专家潘明继先生较为著名。
  建镇以后,乐峰镇投入巨资兴建各项基础设施,铺设了梅仙公路乐峰路段6公里水泥路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有线电视。
  全镇企业28家,工业总产值 2800 万元。镇办二个企业,其中华溪电站年发电量420万千瓦,印山林场拥有森林面积1万多亩、果树1000多亩,种有芦柑、枇杷、杨梅、橄榄等名优水果及近千亩的速生丰产林巨尾桉,现已初步建成四季有佳果的综合性林场。境内风景秀丽,有市级管理单位笋塔水库及潘明继先生兴建的"明英苑"。两者与印山林场构成乐峰生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乐峰教育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一所完中校炉邨中学,小学10所,教育设施比较齐全。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有镇级文化中心,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建设乐峰有线电视站,已有6个行政村实现与市区有线电视联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现有镇级医院一所(乐峰卫生院),医疗设备较为完善,村级卫生所遍布各村,为群众提供较好的医疗保障。.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7万人 64.4平方公里 350583110 362000 0595 查看 乐峰镇谷歌卫星地图

乐峰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厚阳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厚阳村谷歌卫星地图
炉中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炉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潭边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潭边村谷歌卫星地图
飞云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飞云村谷歌卫星地图
福山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福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炉星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炉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湖内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湖内村谷歌卫星地图
炉山村 ·南安旅游·南安特产·南安十大特产·南安十景·南安名人·南安 0

----

查看 炉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乐峰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溪美街道

  350583001001 111 溪美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2 111 中山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3 111 民主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4 111 湖新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5 111 长兴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6 111 白沙崎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7 112 湖美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8 112 彭美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009 112 崎峰社区居委会   350583001201 112 镇山村委会   350583001202 112 贵峰村委会   350583001203 112 莲塘村委会   350583001204 112 长富村委会   350583001205 112 宣化村委会   350583001206 112 大埔村委会   

柳城街道

  350583002001 111 金街社区居委会   350583002002 111 新华社区居委会   350583002003 112 帽山社区居委会   350583002004 112 柳东社区居委会   350583002005 112 象山社区居委会   350583002202 112 露江村委会   350583002203 112 霞西村委会   350583002204 112 霞东村委会   350583002205 112 桑林村委会   350583002206 112 杏莲村委会   350583002207 112 三堡村委会   350583002208 112 下都村委会   350583002209 112 祥堂村委会   350583002210 112 上都村委会   350583002211 112 施坪村委会   

美林街道

  350583003001 111 美林居委会   350583003002 111 南美社区居委会   350583003201 111 福溪村委会   350583003202 111 李西村委会   350583003203 112 金枝村委会   350583003204 112 坵洋村委会   350583003205 111 洋美村委会   350583003206 112 溪州村委会   350583003207 112 松岭村委会   350583003208 111 玉叶村委会   350583003209 111 庄顶村委会   350583003210 111 李东村委会   350583003211 111 梅亭村委会   350583003212 112 英山村委会   350583003213 111 溪一村委会   350583003214 112 梧山村委会   350583003215 111 白沙村委会   350583003216 111 西美村委会   350583003217 112 溪二村委会   350583003218 112 珠渊村委会   

省新镇

  省新镇位于南安市郊西北侧,南金公路贯穿全境,建设中的泉三高速公路将在本镇设立互通口,交通十分便捷。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地形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4.9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0.8℃,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有闻名海内外的“林路厝”。2002年10月,被中国名优特产品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日用品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荣获省级“三挂钩”、“预备役”先进单位、泉州市文明乡镇、双拥模范镇、科普示范镇、安全生产合格镇等荣誉称号,被南安市评为推进工业立市进程、党建工作、安全生产、科技兴市、环保工作、依法治市、征兵工作等先进单位。2006年,全镇工业产值16.7亿元,上缴工商税收5321万元(其中:国税3287万元,地税2034万元),企业用电量16922.6万千瓦时,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企业情况:全镇目前有乡镇企业218家(法人单位)、个体工商户2066户,其中农业企业3家、工业企业125家,建筑业1家,交通运输业8家,商贸业12家,服务业1家,就业人员近2万人。主要支柱产业有:日用品、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日用品产业70多家,主要有纸制品、塑料密胺制品、旅游用品、针织服装、茶叶加工等行业,年产值12亿多元。建筑材料产业13家,主要有石板材、建筑陶瓷、消防水暖器材、水泥制品、机制砖等,年产值1亿多元。交通运输260多户,产值2.6亿多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纳税上百万元的企业11家,三资企业6家,质量认证企业8家,全国驰名商标1家,省级著名商标1家。出口产品有:密胺餐具、旅游用品、石板材、针织服装、塑料彩印包装袋、精制茶叶,出口值3亿多元。龙头企业:恒利集团有限公司,以纸制品为主的日用品生产企业,2006年度产值4.2亿元,纳税近1300万元,其“舒爽”、“好舒爽”牌商标获国家驰名商标,并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产品免于检验”。工业区:扶茂项目区(省级)、规划面积12.97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入住企业21家,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纳税1千多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  

仑苍镇

  仑苍镇面积4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位于南安市的西部,晋江西溪中游,西同安溪县接壤,省道308线、漳泉肖铁路贯穿全镇。   仑苍镇开发于晋代,唐朝时期,仑苍的人文、经济已经比较繁荣了。宋朝年间,凭借着晋江西溪的优越条件,积极发展河运生产,并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   民国初期,大宇已经有集市,设墟埔进行集市贸易。又以大宇乡为中心置廿六都。1928年,正式启用"仑苍"地名。1985年2月改仑苍乡为仑苍镇。   20世纪80年代初,仑苍镇水暖阀门行业迅猛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国水暖阀门、卫生洁具的重要生产基地,被誉为"乡镇企业一枝花"和"水暖之乡"。全镇目前拥有水暖阀门生产企业237家,年产值11.2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销大军,握有全国水暖阀门销售60%-70%的份额。中国水暖城有限公司经中国工商总局批准设立,成为为数极少的"国字号"企业之一,并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福建省水暖消防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将落户中国水暖城。   2002年福建省水暖专业工业区经省乡镇企业局批准成立,2003年8月水暖专业市场被国家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中国水暖城",2005年5月,水暖产业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32个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之一。   业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被列为全省面向全国的十五个重点产业基地之一,在全国率先按产业配套、工艺流程、生产特点和环保差异分设"三园一城":    --美宇工业园 以铸造、抛光企业及阀门生产企业为主。    --高新技术园 以高新水暖阀门加工企业为主。    --辉煌工业园 以电镀企业为主及配套相应的污水处理工程。    --中国水暖城 集水暖卫浴洁具、工业阀门等产品展示、经贸于一体。首期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动工建设。.  

东田镇

  东田镇位于南安西南部,东与南安市区紧邻,西和英都镇连接,南与至同安倚望,北同仑苍镇毗连、东南与官桥镇交界。南同公路贯通全镜,东田由山区变为南安、厦门市区近郊。全镇面积17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16个自然村,1个林场,人口5万人。   东田属内陆山区,境里群山起伏,千峰竞秀。主峰芹山,海拨1095.4米,为南安市第二高峰,雄峰峻秀,挺拨参天,有日本富士山之美称,峰顶极目漳、厦、泉三城,了如指掌,为登山旅游圣地。山地面积15万亩,占全镇面积73.3%,蕴藏优质高岭土、锰等矿藏。耕地18975亩,人均0.35亩,果园3.2万亩,人均0.64亩。主要溪流兰溪(又名东田溪)源于芹山山脉,贯穿全境,经南安市区的顶溪尾注入西溪,全长28公里。   东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有"黄巢试剑石"、"宋状元宰相吴潜墓",明抗倭英雄欧阳深"昭毅将军祠"、"施琅将军洞"等人文景观。出产"珠光青瓷",驰名于世,产品外销海内外。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坑古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兰溪寮仔古瓷址为代表的宋、元、明清古瓷址33处,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东田境内山清水秀、奇峰怪石、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黄巢自然生态风景区等旅游景点,2006年开发的漂流、穿越峡谷等户外拓展项目,深受游客的青睐。   改革开放以来,东田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充分发挥人文、景观、资源、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按照“东接西联、内拓外展、愚公移山、彰显特色,全力打造东田郊区工业旅游名镇”的发展战略。带领东田人民走兴镇富民之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英都镇

  英都镇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与安溪县毗邻,面积85.54平方公里,总人口57051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卫生乡镇,又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2006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入库1784.64万元、比增14.7%(其中国税入库964.6万元、比增5.3%,地税入库820.04万元、比增28.1%,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12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0元。   英都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农业基础扎实,被誉为南安的“粮仓”,美称“金英”。英都属双季稻作区,全镇耕地面积1.78万亩,山林面积7.199万亩,水果面积7702亩。水境内有中型水库1座(坂头水库)、小二型水库2座。特产有新山芦柑、岩葱、酸笋、麻糍等,其中新山芦柑果质甜美、享誉全国,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等称号。   水暖阀门产业是英都的支柱产业。2001年英都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全镇目前有100多家乡镇企业,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达51家,其中水暖阀门消防器材企业约占80%,规模以上企业7家,23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申鹭达集团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福泉卫浴有限公司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省市,各类企业设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有400多家。拥有一支1万多人的水暖阀门供销大军,不但推介英都的水暖阀门产品,还经营各大国有阀门企业的产品,年销售总额在40亿元以上。全镇有十歌、十八湾、中溪洲等3个工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全省最大阀门专业生产基地—南安市恒阪阀门基地,面积约有1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为3930亩,是南安市2006年重点建设项目。   英都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拥有一座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3.5万伏的变电站和装机容量1250千瓦的水力发电站、一个容量10000门的程控电话模块局。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境内有三所中学,南安三中是省二级达标中学,英都中心卫生院是泉州市第一家一级甲等达标医院,英都中心小学被评为全省农村示范小学,英都有线电视中心具备传递50套电视节目和10套调频广播节目功能,并在全省率先开通MMDS宽频发射系统。.  

翔云镇

  翔云,俗称"象运",位于南安西隅,东连英都,西抵安溪龙门,南接厦门同安,北通安溪凤城,是古时安、南、同三县商贾云集之地。面积69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多人,旅居海外侨亲及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   翔云属内陆山区,地形以中山为主,平均海拔600多米,境内梯田遍布,常年云雾缭绕,境内西南云顶山海拔1175米,为全市最高峰,主要溪流有黄田溪、翔云溪、赤溪,水资源蕴藏丰富。翔云种植加工茶叶具有悠久历史,椒岭茶叶名闻遐迩,主要特产还有岩葱、酸笋、茭白等。   翔云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荟萃,景点众多。境内有佛教胜地龙须岩,供奉清水祖师,是著名的朝圣胜地。石碑岩也是重要的朝圣胜地,周边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游玩。翔云境内山峰连绵不断,风景秀丽。   近年来,翔云镇因地制宜,发挥山区区域优势,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在全镇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以优质水果品种为主的千亩现代新优果树示范基地、以香菇为主的新优食用菌种植基地、以牛蛙为主的养殖业基地、以铁观音为主的优质名茶生产基地、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绿色作物生产基地、以家禽家畜为主的庭院养殖基地等六大基地,食用菌、牛蛙、新优水果、绿色作物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村优势产业初步形成。   翔云镇水资源蕴藏丰富,大力发展小水电,现有水电站12座,装机容量506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十八弯工业小区引进多家以针织、制衣、鞋业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镇村建设上,到2005年实现村村公路水泥化,继续抓好"小镇大镇区"建设,筹建金安沿溪商住楼,不断扩大镇区规模,围绕提高镇区绿化、亮化、净化档次,切实提高镇区的集聚功能,使人口、生产要素向镇区集中。.  

金陶镇

  金淘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部,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山地面积8.8万亩,森林面积8万亩,林木蓄积量达20万立方米,现已开发速生林7000多亩,拟继续开发5000亩。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境内金刚山海拔913米,脉承天柱山而下。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550毫米。   金淘人杰地灵,其建制历史悠久,唐朝称山头社,宋时为怀德乡清风里、崇安里、由风里,元、明、清末居泉州十三、十四、十五都。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著书立说教育后人的陈国仕,爱国爱乡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济世行医救死扶伤的叶启元、抗敌救国建树功勋的归侨黄周规、陈松生,以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上将。金淘境内以"千金庙"闻名,始建于唐末五代的千金庙是南安三大名刹之一,俗称泉州府"西岳"。   金淘镇总人口8万余人,海外侨亲、港澳台胞12万人,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是泉州主要侨乡。   金淘交通四通八达,省道307线、即将开工的泉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福建内陆腹地联系泉州、厦门的重要通道。   金淘是一片投资热土,拥有优越的投资环境。近年来,金淘镇抓紧经济建设步伐,改造巩固老企业,积极引进新企业,壮大扶强针织、色母等支柱产业。三联工业区已有多家企业入驻。   金淘镇区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建有影剧院、卫星有线电视站等文化设施,拥有完中校1所、初中校3所、文技校1所、小学26所。侨光中学是一级达标完全中学、省文明学校。南音、戏曲、琴棋书画、装阁踩街盛行,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诗山镇

  有中国雨伞城之称的诗山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部,地处南安、永春、安溪三县(市)交界处,面积96.2平方公里,辖有18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民委员会。现有人口8.6万人,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6万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诗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唐朝以前就有山头城之称,南宋理学家朱熹瞻“开八闽文风之先”的欧阳詹在高盖山读书处留下的众多诗词佳作,感叹“此诗山也”,从此诗山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南安五大古集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诗山镇充分发挥侨乡人文、区位优势,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条主线,走活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两步棋”,唱响工业经济、中心集镇建设、旅游经济“三部曲”,实现经济总量、城镇化水平、民生质量及和谐社会程度“四个明显提升”,经济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6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6.25亿元,上缴工商税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8元,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方面,建有大棚蔬菜基地、小五台养殖场、吾丰冬至圆橄榄基地、钱塘和声东脐橙基地等四大农业标准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万亩,其他作物2000亩,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工业方面形成以雨具、纸业、轻纺服装、食品、家私、彩印等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以报恩工业项目集中区、仙景、凤坡、西上、林埔口工业项目区为依托,众星拱月的企业发展格局。全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5家,2006年度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15家,其中有联兴集团、新同发总公司、华兴雨具日用制品有限公司3家年产值超亿元、纳税超200万元的龙头企业,并被确定为“南安市明星企业”,联兴集团荣获“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称号,泉州宏利伞业有限公司的“宏利”牌晴雨伞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福乐食品有限公司的“贵格” 营养麦片、联兴集团的“南凤”纸品包装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华兴雨具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被泉州市确认为重点出口企业, 10家企业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誉为“南安雨伞创奇迹,世界十支有其一”的诗山伞业,已摆脱原来单一的加工性质,形成原辅材料生产和成品加工一条龙,年产量超过500万打,创汇上千万美元。.  

蓬华镇

  南安茶乡蓬华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隅,天柱山西麓,东与诗山镇接壤,西南与安溪县毗连,北同永春县相邻,地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市)交界处。全镇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94亩,山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地理分布由海拔300多米到1000多米。人口23670多人,均为汉族,姓氏以郭、洪、苏、黄为主,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   蓬华镇是典型山区、著名侨区。近年来,蓬华立足山区实际,发挥侨的优势,积极实施五大战略(茶果富镇,科教兴镇,旅游强镇,山侨结合与农工商互动,劳动力转移),茶果富镇中实施一个龙头(以茶叶为龙头),两个结合(种养结合,规模开发与零星开发相结合),三分农业经济区(蓬岛、华美、黎阳、黎明以茶叶为主;大演、路荇以油柿为主;山城、苏厝、新村以脐橙、枇杷为主),建设四大基地(茶叶、脐橙、油柿、枇杷),以五个方面为抓手(资源整合,量的扩张,质的提升,载体建设,市场拓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外商独资的茶叶企业3家,引进台湾、菲律宾、香港的资金2000多万元及先进的制茶设备。全镇现有茶叶精制加工场(厂)19家。   蓬华四周高山环抱,东屏天柱,顶天立地;西拥双梯,九天揽月;南关固守,将军插笔;北望舟山,满载而归。地位清高,一尘不染,虽难媲美庐山武夷胜概,却以避暑胜地名冠南疆。主要旅游景点有蓬岛村的天柱山、山城村的华鼎岩和革命烈士纪念碑,黎明村的长安岩等。"千峰俯地拜万寿,一柱参天戴九重",海拔1033.5公尺的天柱山,又名万寿山,云遮雾绕,如柱擎天,奇葩异卉,天生自然,好鸟鸣蝉,时见翱翔。寺中玉佛,香火鼎盛。"万寿石巅,双湖茗香,山门引翠,花径流觞、弈对八仙、望入双阳、春烟锦柱、石井盈梁"八景,文人墨客,感慨万千。华鼎岩恢宏壮丽,四周青山翠绿,红果飘香,山风习习,流水潺潺,环境十分幽雅。   蓬华有完中校1所,小学8所,2002年高质量通过泉州市小学"十配套"验收。蓬华拥有全省为数不多的村级图书馆(蓬山图书楼)和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华美仰华金秋园)。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码头镇

  一、地理人文   码头镇位于南安西北部,全镇人口69000人,下辖2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方圆108平方公里,东临山美水库,北与永春相接,南与南安梅山镇相连,西与南安诗山、金淘两镇相临,距离南安市区38公里、泉州市区50公里、厦门市区110公里;诗芸公路全长20公里,其16米宽水泥路贯穿码头镇全境,首末连接省道307线,交通非常便捷,属半山区半丘陵地理特征,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8℃,夏长少酷暑,冬短无严寒,雨量充沛,降雨集中。耕地面积1.85万亩,山地面积9.1万亩,其中低坡山地8万亩,林木蓄积量9.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6%;水资源充沛,境内有诗溪、山美水库和温泉(每天可提供出水温度为70℃的温泉水1000吨);我镇是著名的侨乡,又是文明古镇,现旅居海外侨亲8万多人港澳台同胞2.6万人,足迹遍及东南亚及北美、西欧等地,侨亲捐资历年累计3亿元(不包括黄仲咸先生在外的捐资),黄仲咸、雷学金、戴新民、黄仲伍、戴宏达等5位海外侨亲受到省政府树碑表彰,历史文化名人有欧阳詹、戴廷诏、刘亨赙。   二、基础设施   (1)交通航道:全镇乡村道路共155公里,村主干道路均实现硬化,20个行政村安装上路灯,亮化率80%。   (2)电力能源:小水电站三座,3.5万伏变电站1座,均与山美水库联网;拟在2007年度建设11万伏变电站1座。   (3)电信邮政:拥有固定电话15000部,移动电话近10000部,互联网用户有1500多户,有线电视用户9000多户。   (4)供水:拥有日产水量5000吨自来水厂1座,主供镇区6个村(居)。   (5)环境保护:拥有4万亩生态公益林,贵格纸业有限公司通过环保质量双认证,三和油墨公司通过ISO14000认证。   三、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工商税收实现2190.2万元,比增10.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用电量、合同利用外资分别达到69020万元、12600万千瓦/小时、387万美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农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薯、花生、水果,成片开发种植柑桔、龙眼等水果4万亩,水果年产量达到1.4万吨,居全市之首;水产养殖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养殖鲢、草、彩虹雕、甲鱼等鱼类;绿珍食用菌场、温陵果林场、东大艺宛果牧场等3家龙头企业农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  

九都镇

  九都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面积102平方公里,北连永春县,离省道305线10公里,至南安38公里。九都镇境内多山,四季分明,常年温和,夏长少酷暑,冬短无严寒,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降雨集中。   九都历史悠久,早在西晋丰年,中原动荡,晋人南迁,溯晋江而上,于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曾是南安八大重镇之一。1972年,应国家建设需要,在九都境内蓄水建成山美水库,两万余九都人民先后移民至长泰、同安等九县一市,余六千多人就地迁高,组建成九都公社。1992年,九都撤乡建镇,下辖墩兜、彭林、新东、新峰、新民、金圭、美星、和安、秋阳9个行政村,2001年4月向阳林坑划归九都管辖,目前共有10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1.6万人,均为汉族,居住有黄、陈、李、林、许、柯、谢等20多个姓氏,最大的美星村2300人,最小的秋阳村610人,海内外侨亲6000多人。   九都建有日供水500吨自来水厂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一座,年供电量达1000万度以上,日处理5吨垃圾焚烧炉一座,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架设移动、联通通讯基站4座,泉灵通通讯基站18座,固定电话用户2500户,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建有初中校1所、小学8所,幼儿园8所,养老院和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设施齐全。   九都山水资源丰富,全镇山地面积64630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6257亩,商品林包括经济林28373亩,主要种植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灌木等水涵林,以及龙眼、柑桔、橄榄、茶、毛竹等商品林,森林覆盖率达70%;耕地面积2300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薯、花生和其他蔬菜,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水果面积达到8000多亩,养殖专业户100多户,养殖肉鸽6000多对、牛蛙20多万只,培育了4个千亩水果示范基地(新峰千亩柑桔基地,新民、金圭千亩龙眼基地,美星千亩龙眼基地,和安、林坑千亩橄榄基地)、2个养殖示范基地(彭林、墩兜的乳鸽、牛蛙养殖基地,新峰牛蛙养殖基地)和1个杂优水稻示范基地(新峰、新民)。   鞋业是九都的支柱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成彭林、新东两个工业区,面积达450亩,有企业13家,上规模的企业有4家,其中纳税超百万元企业2家(波辉鞋服有限公司、雅利斯鞋服有限公司)。.  

乐峰镇

  乐峰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东北与洛江仙游毗邻,梅仙公路贯穿全境。全镇面积64.4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地资源丰富(其中山地面积54000多亩,耕地面积8600多亩),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叶腊石矿藏。   乐峰原属罗东镇管辖,俗称炉内潘,于1999年7月建镇,现人口3.7万多人,姓氏以潘姓为主,占80%以上,拥有海外侨亲3万多人。乐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乡贤在海内外从商从政,涌现了一批较为著名的人士,其中以原新加坡书画家诗人潘受以及现今在我国医学界享有盛誉的肿瘤专家潘明继先生较为著名。   建镇以后,乐峰镇投入巨资兴建各项基础设施,铺设了梅仙公路乐峰路段6公里水泥路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有线电视。   全镇企业28家,工业总产值 2800 万元。镇办二个企业,其中华溪电站年发电量420万千瓦,印山林场拥有森林面积1万多亩、果树1000多亩,种有芦柑、枇杷、杨梅、橄榄等名优水果及近千亩的速生丰产林巨尾桉,现已初步建成四季有佳果的综合性林场。境内风景秀丽,有市级管理单位笋塔水库及潘明继先生兴建的"明英苑"。两者与印山林场构成乐峰生态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乐峰教育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镇现有一所完中校炉邨中学,小学10所,教育设施比较齐全。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有镇级文化中心,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建设乐峰有线电视站,已有6个行政村实现与市区有线电视联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现有镇级医院一所(乐峰卫生院),医疗设备较为完善,村级卫生所遍布各村,为群众提供较好的医疗保障。.  

罗东镇

  罗东镇位于东经118。30,,北纬26。10,,东接洪梅镇,南邻梅山镇,西毗九都镇,北与乐峰镇交界,面积60.6km2,总人口5.6万人,汉族,主要以黄氏、刘氏为主,还有侯、陈、赵、傅氏等,海外侨亲及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全镇辖振兴、罗溪、蔡厝、山坂、埔心、霞山、荆坑、高塘、潭溪、维新、新明、罗东12个行政村。   罗东开发于晋代,唐时分罗溪、埔头心二个乡社。宋代分属于德教乡嘉禾里、趋仁里、崇仁里和怀清乡丰年里。元、明、清改置十七都、部分属六都、七都、八都、十八都。民国时期分置乐峰乡与罗溪镇,解放后改属第七区。1958年属梅山火箭人民公社辖;1961年改属梅山区管辖的三个小公社之一;1984年改为罗东人民公社,同年撤社建罗东乡;1988年撤乡建制为罗东镇;1999年7月16日拆为罗东镇和乐峰镇。   罗东镇系内陆盆地,境内山明水秀,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常青,年平均温度20.2。C,年平均降雨量1400mm,无霜期350天。林茂果盛,粮丰畜旺,素有“银罗”美称。古诗赞曰:“炉峰起伏对仙台,一濂溪水雁南回,斜日天际浮红彩,满眼绿畴染红苔,最是吾乡风光好,如今仿佛画图开”。境内山地面积6.14万亩,林木蓄积量9.2万m3,森林覆盖率达61%。主要山峰有仙台山、大旗山、羊角寨、尖峰山和龙心山部份山域,其中尖锋山最高,海拔为704m。   罗东耕地面积1.27万亩,旱地500亩,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甘薯、西瓜、蔬菜等一年三熟,还有龙眼、柑桔、芒果、红龙果等名优特农副产品。埔心、山坂连片建立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片和优良品种繁育基地。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溪流是罗溪,发源于卧龙,经梅山芙蓉溪流入晋江东溪。沿溪有潭溪三、四级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140—280万千瓦时,溪流上虹架潭溪桥、霞山桥(东头桥)、金埔桥、小坝桥(罗溪桥)等五座桥梁。水力资源除芦溪水流利用沿引东头坝、侯安坝,还有百万方容量的冬青水库、洋蔗水库及小(二)、(三)型水利设施,灌溉、发电、养鱼综合利用,确保农作物旱涝保收。罗溪温泉开发用于沐浴健身。   罗东镇经济发展较快,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全镇铺设60多公里水泥路,其中梅乐公路罗东段和梅九公路罗东段二条主动脉,全长10多公里,贯穿南北。.  

梅山镇

  梅山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中心位置,境内有大小杨梅山脉,全镇面积59平方公里,四周峰峦环绕,形成碟形内陆小盆地,交通十分便捷,省道307线贯穿全境,又新辟省道307复线梅山段(后洲-----芸美),半小时内均可达泉州、南安等地。   梅山镇耕地面积18588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地瓜等。全镇山地面积3.68万亩,拥有林业用地面积3.3万亩,林木蓄积量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1%。西北境边有泉州市最大水库------山美水库,晋江东溪由西向东贯穿全境,罗溪由罗东流经梅山在炉口与之汇合,水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凝灰岩矿,储存量50万立方米;高岭土矿10万吨/年×5年(年限)。   梅山开发于晋朝,兴盛于唐朝,自古至今人才辈出。知名人物有海外侨胞李光前先生及其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有李引桐先生;国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先生,加拿大籍终身博士李少萌先生等。   梅山镇总人口60479人,均为汉族;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辖区内主要有:李、陈、戴、刘、黄、侯、林、谢、杨等姓氏;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9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国家和地区。   全镇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12亿元,形成了钢铁铸造、家私五金、日用化工、针织鞋服、工艺陶瓷等支柱产业。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9、99亿元。知名企业有: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福建省松立集团,鑫鸿五金厂。梅山还在2001年12月建成福建省首家乡镇级的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1200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梅山的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拥有光前学村、蓝园学村两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有全国示范性高中国光中学、省示范小学国专中心小学,省农村示范小学国专第二中心小学、蓝园中心小学、琉塘中心小学,省优质幼儿园国专第一幼儿园和省标准园国专第二幼儿园等教育明珠,成为南安市首个教育强镇。拥有李成智公众图书馆,南安市美术馆、画院,光前医院等一大批文化卫生设施,被确定为省级科技示范密集区。.  

洪濑镇

  扬西科技工业区,该工业区计划总投资7700万,已完成扬西科技工业园2320亩土地总体科学规划和会审,实施边开发边引进,首期已投资1800多万元用于征地800多亩和建设1.7公里防洪堤基础工程。目前,工业区内企业347家,有金鹿日化等10家企业年纳税超200万元,获中国驰名商标1家、省名牌产品3家、省著名商标3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7家。   镇区改建情况。镇区改建按照“打开城门、拓宽空间、建改并举、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走好经营城市的发展路子。从1998年开始,镇区改建进行总体规划,1999年进行动员搬迁,2000年实施改建。经过这几年的运作,(1)完成洪东、洪南片区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共拆迁旧区面积5.4万平方米,拆迁500多户,新建面积8.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计500万元;二期改建拆迁旧区4.7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547户,建筑面积13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9000万元。(2)投资2300万元,建设镇区东溪防洪堤2.1公里,评定为优质工程,经受了较大的洪峰的考验,在防堤内配套建设沿防洪堤休闲设施,成为东溪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3)总投资650万元,新建面积5600平方米的美食街一片繁荣,有力地推动洪濑第三产业的发展。(4)规划建设规模150幢的江滨花苑别墅区初具规模,区内水电、道路、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设施陆续完成,竣工和正在兴建的已有100多幢,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品位。(5)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滨州商住楼已完成两幢大楼外装修。(6)投资650万元,迁建洪濑第一中心小学。(7)完成瑞基广场建设,配套建设150泊位的地下停车场、灯光篮球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环形跑道。(8)投入800万,共有摊位200多个的中土炉市场及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杰诚大厦的已投入使用,有效地改善了镇区沿街店面乱排摊设点、占道经营的混乱秩序,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镇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扩大了镇区商贸规模。(9)投入120多万元,完成镇区东大路车站至新大桥段0.8 公里的排水沟扩改工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东大路段积涝堵车的现象。.  

洪梅镇

  位于南安市东北部,面积49km2,辖1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万人,海外侨亲2万人,2004年出生率9.53‰、计生率98.32%。2004年受表彰情况:厦泉漳护林防火联防先进单位、南安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矿产资源:辉绿岩。   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指标:2004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国内生产总值1.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77亿元,(其中工业1.06亿元,农业0.71亿元),人均纯收入5478元,工商税收246万元,用电量1260万度(人均年用电252度)。2005年下达的经济指标情况: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9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5亿元,工商税收260万元,用电量1451万度。   工业:工业企业85家。支柱产业:针织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家私、鞋业等。工业项目区情况:三梅工业小区,占地300亩,企业15家,主要行业是针织、化工、家私、石材、制鞋、造纸、自行车。龙头企业:①超时代家具有限公司,生产家私,04年纳税26万元,②尚强发织造有限公司,针织加工,04年纳税18万元,③洪梅毛织厂,针织加工,04年纳税17万元,④南安市第九建筑工程公司,04年纳税16.5万元(本镇)。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家(超时代家具有限公司)。   农业:耕地12258亩(人均0.25亩),山地42180亩(人均0.85亩),果园12000亩(人均0.24亩)。名优特农副产品:龙眼、蜜柚、香蕉,农业基础设施:1个小(Ⅰ)型水库、6个小(Ⅱ)型水库、洪梅干渠12公里、后垅水库左右渠。农业生产基地:200亩以上果场10个,以及新林农业科技示范园,三梅“菜蓝子”工程基地,洪梅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霞峰、梅溪甜玉米生产基地。   其他产业和社会事业:   旅游业:灵应风景旅游区距离省道307线8KM。主要景点灵应寺始建于五代后唐,距今有千年历史,现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有真身殿、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观音阁、观音广场等景观。1983年3月被南安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泉州市列为重点旅游风景区,2002年4月,灵应森林公园成为南安市首个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3月,灵应风景旅游区通过国家AAA风景旅游区评定。2004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交通运输:村村通水泥路,水泥路面里程80公里,9个行政村(居)通公交车。.  

康美镇

  一、地理人文   (一)地理环境   康美镇地处南安市中部,东径118°28′,北纬25°10′,方圆66.7平方公里,北与梅山镇、东与洪濑镇、东南与丰州镇、西南与美林街道、西与省新镇、西北与金淘镇毗邻,位于泉州“半小时经济圈”内。康美东南部多丘陵,西部多山,海拔较高的山有杨梅山(海拔547米)、笔架山(海拔428米)、铁尖寨(海拔221米)。境内有省道307线及其复线、南洪公路和福芸公路等主要交通要线。   (二)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耕地面积21093.3亩、山地5万亩。   农作物主要有:稻谷8000亩,年产6400吨左右(含早稻、晚稻);甘薯4000亩,年产6000吨;花生4000亩,年产800吨;蔬菜12000亩,年产30000吨。   经济作物主要有:木耳1100万袋,年产2500吨,其他食用菌1000吨左右;龙眼2万亩30万株,年产1000吨;柑桔3000亩,年产9000吨;香蕉1500亩,年产3000吨;台湾名优水果500多亩。   2、森林资源:森林面积44680亩,林木蓄积量22158M3,森林覆盖率43%。   3、水资源:康美位于山美水库灌区下游,晋江东溪流经园内、梅元、赤岭、福铁、康美、青山、团结等7个行政村,境内有小㈠、小㈡型水库各3座,库容分别是:小㈠型——观音亭水库(县管)264万M3、鲤鱼水库281万M3、山围内水库142万M3,小㈡型——狮林水库64万M3、金树头水库40万M3、湖内水库15万M3,水资源丰富。   4、水产资源:内陆养殖面积12万㎡,主要养殖甲鱼。   5、矿产资源:有黑锻般底色缀点着银星似花纹、质地优良的“辉绿岩”矿石,亦称“康美黑”,还有花岗岩等矿石。   (三)历史沿革:康美镇俗名“霞苏”,因苏姓人口占总人口的75%而得名。唐光启丙午年(公元886年)其祖苏大郎从河南固始随王潮入闽定居,繁衍至今已有40代。北宋时名叫怀德乡,元、明、清为二十都,抗日战争后期(民国33年)定名玲苏乡,1949年8月14日解放,1949年10月改为康美乡,1958年10月成立康美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社建康美乡,1988年8月撤乡设康美镇。   (四)人口民族:康美镇总人口5.5万人,属汉族,主要姓氏——苏姓;海外侨亲2.1万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少数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家。.  

丰州镇

  丰州镇位于南安市东部,与泉州市区接壤。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万亩,森林面积4.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2%;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为花岗岩,其中"砻石"以石质精细、洁白,被称为"泉州白"。自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为闽南首置的东安县治起,丰州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南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曾来九日山延福寺译经,唐代宰相姜公辅和名士秦系均在九日山寓居多年,还有宋末元初闽南黄氏燕山始祖答喇真、近代创办华侨中学的爱国华侨黄贻瓶等等杰出人物。   丰州人口4.46万人,海外侨胞2.2万人。本地居民以汉族为主,主要有傅、黄、王、陈、林、李、颜等姓氏。   丰州镇距离泉州市区5公里,省道307线、漳泉肖铁路横穿镇区,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集镇中心、公路两侧,交通十分便捷;重点投资项目是泉州市申请海丝"世遗"项目之一的"九日山风景区整治工程"。   2003年实现工农业产值达152907万元,比2002年增加12.93%,完成工商税收3271.9万元,出口贸易额达3.4亿元,荣获"福建省50强乡镇"称号;已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的"九日山"石亭绿茶远销国内外,产品供不应求;全镇已形成箱包制衣、五金汽配、机械制造、电子通讯、食品饮料五大支柱产业;企业总数351家。   丰州历史上长期作为郡、县治所,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有1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摩崖石刻,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陀罗尼经幢、莲花峰石亭寺及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丰州镇已逐步形成了九日山名胜古迹观光旅游区,莲花峰石亭寺、陀罗尼经幢、延福寺宗教朝圣旅游区和丰州江滨生态园城乡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区等三大特色景区,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基础。   作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的丰州镇,科教发达,文体齐全,有一级达标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3所,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1所,此外还有众多老年活动场所,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兴起。.  

霞美镇

  霞美镇于1999年7月由丰州镇分拆设立,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数63478人,旅居海外侨胞与港澳台胞近5万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宜人,物产丰富,是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实施单位。   霞美交通便利,东距泉州市区12公里,西离南安市区10公里,省道308线贯穿其中。   霞美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花卉产业发展迅速,丰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花卉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霞美花卉基地总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值1亿多元,有效解决农村600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畜牧产业发展形势喜人,全镇畜牧业规模实体数十个。   霞美积极发展工业,鼓励传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增资扩营,积极扩展国内、国外市场。以机械电子、箱包鞋业、石材建材、陶瓷工艺为主导的四大支柱产业正在形成,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市重点项目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的建设也进展顺利,并已投产;泉州变压器厂、宏利达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被确认为南安市"明星企业"。同时,充分利用丰霞高新技术密集区的优势,高度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狮山电器设备厂荣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霞美积极优化硬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改建并举,不断加快镇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城镇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把发展小城镇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霞美新区建设一、二期工程正在进展中,旧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一个全新的霞美新镇区雏型正在呈现。   霞美的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进展顺利,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霞美现拥有省部级重点职专1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校1所,小学19所。.  

官桥镇

  官桥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处南安市中南部,面积120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02703人,海外侨亲10.2万人。04年度全镇出生率10.29‰,政策符合率96.58%;05年度前8个月出生率6.94‰,政策符合率97.18%。2004年度受表彰情况:先后荣获2004度福建省无偿献血先进单位、泉州市“爱国拥军”先进单位和南安市“双拥模范镇”、“预备役高炮团先进连队”、南安市“推进工业立市进程”总分评比第三名等荣誉称号。矿产资源:包括大理(青田)石、高岭土、花岗岩、蜡石等,并蕴藏丰富地下温泉资源,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2004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①工农业总产值25.98亿元,(其中工业25.9亿元,农业0.8亿元),人均纯收入5582元,工商税收 5389.8万元,用电量2.4亿度。②2005年度下达的经济指标情况:工农业总产值32.2亿元,工商税收6600万元,用电量3.2亿度。③2005年1—9月份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商税收4947.4万元,比增21.14%,供电量2.27亿度,比增18.7%,新登记企业18家,注册资金 2838万元。    2、工业:全镇现有企业150家。支柱产业:建筑陶瓷、五金机械、粮油加工、家私制造、针织服饰五大产业支柱和电子、化工、包装等新兴产业。工业项目区情况:现有沿“三线”即国道324线复线、南官公路、邱前公路两侧南联、方圆、前梧、霞光、石鸡山、下洋等8个工业园区,规划开发土地约4000亩。其中,重点承接家私、粮油两大产业板块的开发用地需求。龙头企业6家。主要包括:协进陶瓷、敏捷机械、金穗米业等,主要生产各类内外墙砖、精米、食用油、机械模具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8家,省名牌产品3家。    3、农业:全镇现有耕土32060亩(人均0.31亩),山地104589亩(人均1亩),果园1.1万亩(人均0.1亩)。名优特农副产品:龙眼、大蒜、芋头、优质米、蜜饯;农业基础设施:小〈1〉型水库2座、小〈2〉水库4座;农业生产基地:金牛千头牛养殖基地、东头千亩优质米培育基地、九溪百亩蔬菜基地、成竹东星养猪场等。.  

水头镇

  水头镇位于南安东南部,地缘滨海,东与晋江安海镇隔“安平桥”相望,西与同安马巷镇以岭分界,南连石井,北接官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厦通泉州、晋江、石狮必经之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11公里。国道324线及福厦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码头直通外洋。全镇划为1个社区居委会和28个行政村。居民汉族,人口10.8万,海外侨亲4.5万。主要姓氏有黄、李、吕、林、吴、蔡、王、陈、高、郑。   水头镇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是闽南重镇。水头,即水运货物集散之埠头。境内的大盈港昔有古船湾之称,是古代闽南的重要港口。六朝时,南来外船多在此登岸。唐朝而下,大盈港海市蓬勃发展,宋建炎四年(1130年),官府在水头下坊(现下邦自然村)设石井镇榷税,首任镇监是朱熹之父朱松。绍兴十四年(1144年)又下坊置石井巡司,管理船舶出入。古代官道穿道而过,设在水头的康店驿是福建、广东的重要驿站。安平、镇安两座跨海长石桥是晋南交通要冲。历代王朝都在此设防驻兵,大盈(大营之谐);因驻重兵而得名。   水头历史上著名人物有杰出政治变革家吕惠卿、史学家吕夏卿、理学名宦吕大奎、廉政名臣吕图南、台湾中医鼻沈全期、复台功臣何廷斌、语音大师黄谦、革命侨领王宣化、爱国华侨吕达民。   独特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水头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水头基础设施完善:现有朴里和龙风2个11万伏变电站,仁福22万伏变电站即将投入运行;全镇安装电话28600户,互联网用户达1613户;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5.2万吨;国道324复线、沿海大通道水头路段、成功公路、大深公路、福山西路等工程竣工,城区交通网形成,村村通公交。   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3.66亿元,上缴税收2.4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居“福建省50强乡镇”第八名。工业是水头镇的经济支柱,现已形成建材、轻纺、食品、工艺、机械、化工等众多生产行业。企业680家,规模以上126家。蟠龙开发区是全省首家外商成片开发的综合开发区,首期开发1800亩。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36家。6家企业荣获“省名牌产品”称号,5种产品列著名商标。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是辐射全国、影响亚太、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以石材为龙头的大型建材批发市场,日交易额300多万元。从1999年起,每年5月18日—20日隆重举办大型建材经贸洽谈会。.  

石井镇

  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闽南古津石井镇,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最南端,与金门仅距6海里。石井马江是南安市唯一的出海口,也是闽东南海峡西岸的海上对外交通要冲。东隔马江毗邻晋江东石,南临浯江遥对金门,西连龟山与厦门翔安巷东接壤,北与水头交界。全镇陆地面积8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72500多人,外来人口30000多人,旅居海外侨亲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   改革开放以来,石井人民秉承先人艰苦创业的成功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镇"的总体目标,立足港口优势,挖掘区位潜力,壮大"石材、石化、航运渔业、新型轻工、旅游"五大支柱产业,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完成工商税收2.26亿元,年总供电量超5亿千瓦时,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农村50强乡镇第4位。连年来,多次获得省、泉州市、南安市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是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福建省第八届文明乡镇"。   石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淳朴的海滨民俗风情。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石井杨子山书院讲学,故有"理学渊源开石井"赞誉;明民族英雄郑成功以收复台湾的民族赤诚感化世人;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出海口之一的石井古津,古往今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仍。这些特殊的历史条件孕育了这里的民俗风情传统:知礼识仪,爱国爱乡,勤奋淳朴,热情好客。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为多。石井是高甲戏的发源地,古时岑兜村洪埔师及村民创造了高甲戏剧种。因此洪埔师被后人称为"戏祖公"。近百年来,石井的高甲戏蜚声海内外。   石井,是一座地灵人杰的滨海古镇。境内的"四海四陆"八奇和境外的"春夏秋冬"十二景,勾勒出"鳌石山、石井江、杨子山"三个文物盛存、风景秀丽的名胜景区,其中尤以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纪念馆为中心,以延平郡王祠、中宪第和开台圣王纪念堂等景点为辅助而创建的鳌山郑成功文化园;以"海上视师"石刻、靖海门、铳城、清水岩、邦伯坊大佰岛等文物景点为呼应,展示了石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眉山乡

  眉山乡位于南安市西北部,面积53.8km,辖有三凌、高田、太山、天山、小眉、外寨、前进、大眉、田内、观音、南湖、山后、观山1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海外侨亲近万人,2005年出生率8.91‰ ,计生率94%.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1、2004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0.422亿元,(其中工业0.071亿元,农业0.351亿元),人均纯收入4989元,工商税收59.4万元,用电量228万千瓦时(人均用电93.1度)。   2、2005年经济指标情况:工业总产值0.1亿元,农业总产值0.415亿元,工商税收60万元,用电量241万千瓦时。   3、工业:主要有针织、鞋服、雨伞等加工业和小水电。   4、农业:耕地9506亩(人均 0.38 亩),山地50513亩(人均2.02 亩),果园0.3万亩(人均1.2 亩)。名优特农副产品:茶叶、柑桔、美国脆桃、油柿;农业基础设施:小2 型水库2座(朝阳水库和大圳水库)。农业生产基地:6000千亩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茶叶基地,3000亩名优特水果基地,1000亩的速生林基地,500亩的毛竹基地。   5、其他产业及社会事业:⑴其他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情况: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山寺、眉峰休闲农庄正在建设中)。⑵至2005年5月存款5914万元、贷款3566万元;⑶教育事业情况:2所中学、10所小学、幼儿园6班。2005年春季在校生3602人。⑷卫生设施情况:卫生院一家;⑸侨亲捐资历年累计1000多万元,主要乡贤:陈添水(马来西亚)、李跃进(长春)、石秉均(上海);⑹供水、供电、通信、有线、村级水泥路铺设情况: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水泥路、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其中有线电视用户1900多户,水泥路60. 9公里,全乡程控电话3600门,互联网200多户。.  

向阳乡

  向阳位于我市东北部,与永春、仙游交界,总面积68.45km2,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41万人,7个行政村分别为卓厝村(4313人)、向阳村(1448人)、郭田村(1605人)、马迹村(2425人)、杏田村(1726人)、旗星村(1491人)、坑头村(1095人)。全乡乡直乡办单位13个,其中有4个乡办单位,即2个乡办林场(海山、坂美)、1个建材公司、1个五台乐山旅游区管委会,另有9个乡直单位,分别为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水电站、信用社、邮电所、向阳中学、中心小学、侨联。   “向阳”之称源于闽南名胜五台山,该山有东、西、南、北、中(中台通称观日台)五座高峰,海拔均超过千米,早晨站在中台之巅,可观日出奇景,故名“向阳”。这里早在隋代就有人居住,解放后属七区管辖,1958年属九都公社,1970年建立向阳乡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为向阳乡。   向阳境内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座,乡政府所在地海拔680米,属低纬亚热带气候,春夏多雾,空气潮湿,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1760毫米,无霜期300天。   向阳乡拥有丰富的水电、矿产、林果、旅游等资源。辉绿岩(工艺石雕和高级建筑的材料)储量700万立方米,年产1000立方米;伊利石(陶瓷和化工原料)储量达400万吨,年产4万吨。俗你“闽南小五台”的五台乐山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渊缘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造就了春夏间云山雾海的奇景,使向阳成为夏日休闲避暑的圣地,同时为我乡名优特水果、速生丰产林、食用菌、有机茶叶等绿色农业成规模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2006年1-10月指标完成情况:工商税收32万元,完成今年40万任务的80%;招商引资500万美元,完成今年外资50万美元、1000万人民币内资的300%。新引办飞地工业企业1家,即石粉蒸气加压混凝土项目(福建莱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年产值7500万元,年创利税2500万元,现该项目已在水头滨海工业区动工兴建,首期投资4000万元,拟列入2007年市重点项目。.  


乐峰镇特产大全




乐峰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