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襄阳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境跨东经111.44″-112.23″,北纬31.46-32.28″,东接枣阳,西接老河口、谷城、南连宜城、南漳,北与河南省的邓洲、新野、唐河接壤。全县南北长江79.6公里,东西宽余77.2公里,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
襄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历史上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现今,汉丹、焦枝、襄渝三条铁路在此交汇,襄阳刘集机场已开通飞往全国10多个城市的航班,316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越南北;襄阳区环抱襄樊市区,清澈的汉江水穿境而过,直达武汉长江;襄阳北靠晋豫大煤矿,上下有南阳和江汉两大油田,左右有丹江和葛州坝两大水电站,临近能源基地,处在最佳供电负荷范围之内;这种占尽地理、交通的种种优势,把襄阳同全国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襄阳区幅员辽阔,地貌多姿,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北部为波状土岗地,南部为低山后陵区,中部为汉江和唐、白、滚、清河冲积平原,全区岗地面积占65.8%,低山丘陵面积占有13%,沿江河冲积平原占据21.2%。襄阳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襄阳简介
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襄樊的最大城区。总人口106万,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现辖1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
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天的襄阳,更是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各种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焦柳、汉丹、襄渝三大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孝襄、襄十、许樊、襄荆四条高速公路在襄阳境内交汇,207、316国道绕城而过,境内的襄樊机场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福州等城市,全国13个特大货运编组站——襄北车辆段、正在建设的襄樊火车东站和规划建设的襄樊汽车客运东站、3个内河港口均在襄阳城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襄阳的经济融入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襄阳比照执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台账“空转”政策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减轻资金压力。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襄阳更是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在襄阳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被认定之日起将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将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襄阳对投资重大工业类项目和鼓励类项目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对特别重大项目和跨国大公司、大财团在襄阳兴办的生产性项目,由区0统筹协调,视具体情况给予最大的优惠。襄阳还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引进资金或项目做出实质性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重奖。
在襄阳投资还具有低成本优势。襄阳享受县级体制待遇,执行十一等工业地价——基准地价9.6万元/亩,远低于沿海城市和周边城区;工业用水每吨2.4元(含污水处理费0.8元),大工业用电不高于0.52元/度;工人平均工资为每月600-800元;各种行政规费全额减免,中介服务收费按标准下限的一半收取。
另外,这里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各种优惠政策和低成本优势的叠加,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要素成本,扩大了企业利润空间。
投资最注重的是环境。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从招商、一切服务招商的理念在襄阳深入人心。
襄阳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事项,压缩、简化审批程序,对项目资料实行一次性提交、“一表制”办理,竭诚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襄阳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291天,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襄阳的人居环境优美,接待服务设施齐全,荣华国际大酒店、红宝石大酒店、丽源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星级宾馆档次高、服务好;精品社区、城市景观等建设迅速,涌现出一批文明社区、文明行业。
襄阳正在全力打造和提升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襄阳经济开发区。襄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襄阳城区东北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格局。现有襄阳工业园、湖北深圳工业园、襄樊食品工业园3个“区中园”。其中,占地3.34平方公里的襄阳工业园,主要摆放汽车配件类项目,现已入驻投资过3000万元的汽配企业40多家,形成了10里汽配走廊。
湖北深圳工业园是襄樊市和襄阳区两级0采取市区共建的形式,精心打造的高标准综合园区。园区规划面积8.59平方公里,将于两年内投资17亿元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08年4月20日,原深圳市委-、现湖北省人民0省长李鸿忠同志亲自为深圳工业园开园剪彩、挥锹破土奠基;深圳市150多位政要和客商云集于襄阳经济开发区,亲自见证了这一刻,并且有36家深圳企业现场签约,拟入驻该园,协议投资额达152亿元。一-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正在襄阳经济开发区全面铺开。
深圳工业园的东侧是襄樊飞机场和汉十高速公路出口、南侧是汉丹铁路和襄樊火车站东站、西侧是新东风公司襄樊基地和襄阳城区、北侧是汉十高速,316国道从园区中心穿过,襄樊城市快速干道位于园区西端。从园区中心出发,到机场只需5分钟、到高速公路出口仅需8分钟,到襄樊火车站东站仅需9分钟、到汉江码头仅需12分钟,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该园区分为四个功能区。一是综合服务区,位于园区中心地带,是园区的管理、办公、会展中心。二是汽配加工区,位于园区西部,直接接受新东风公司的辐射,净工业用地约129.08公顷,1936亩。三是电子电器产业区,位于园区东部,主要以承接沿海电子电器产业转移为主,净工业用地约130.29公顷,1954亩。四是机械加工区,位于园区南部,净工业用地约214.06公顷,3211亩。为这四个功能区配套的还有绿地、广场等,整个园区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环境优美。2008年8月,深圳工业园主干路网将全部竣工,首批项目可正式入驻。
在湖北深圳工业园东10公里处,还有占地3平方公里的襄樊食品工业园。目前,投资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在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各地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襄樊食品工业园尚有3750亩的建设预留地,适宜的项目可直接摆放。
东津工业园位于襄樊市正在建设的五个主城区之一襄阳东津,与襄樊市主城区隔江相望,已启动建设的襄樊市城市内环线将园区与市区连为一体,成为襄樊内环线上的四个支点之一。该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主要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主。
依托良好的招商平台,襄阳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机电汽配产业。被襄阳城区环抱的新东风公司襄樊基地,已成为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发动机、车桥、电气、仪表等关键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武汉--襄樊--十堰汽车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亚洲最大的中重型车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汽车动力生产基地,建有亚洲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汽车试验场,年产值在400亿元以上,配套其产业链条上的汽车零部件项目生产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入驻襄阳的知名汽配企业已有40多家,投资过5000万元的有21家。
二是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一直是襄阳的传统支柱产业,有着丰富的技术底蕴、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达50多家。此外,襄阳所处的中国纺织名城襄樊,有纺织企业370多家,棉纺锭140万枚,织布机3.2万台,化纤抽丝能力7.5万吨,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三是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大区,油料产量多年居全国第3位,粮食产量占全国第45位,肉类产量稳居湖北第一、占全国第77位,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襄阳还有40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同时,襄阳所在的襄樊是我国二十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芝麻产区之一,湖北最大粮仓。丰富的农业资源已吸引泰国正大、山东鲁花、美国丰年、中粮集团、成都希望等大集团的入驻,自我培育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宝集团。在襄阳投资农副产品加工业,原料供应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襄阳区行政区划
襄阳区版土面积2306平方公里,建国后,襄阳区行政区划曾多次变更,自2001年起襄阳区设13个乡镇,分别为:张湾、龙王、石桥、黄集、伙牌、古驿、朱集、程河、双沟、张家集、黄龙、 峪山、东津。总人口为103万人。民族主要是汉族、回、满、瑶、黎、苗和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
本区方言以襄樊话(襄、樊两城土著居民的语言)为代表。襄樊话属于语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樊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03万人 | 2306平方公里 | 420607 | 441000 | 0710 | 查看 襄州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襄城区 |
2011年末,襄城区辖王府、昭明、檀溪、庞公、隆中、余家湖6个街道,卧龙镇、欧庙镇2个镇,尹集1个乡,共9个乡级政区和鱼梁洲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辖有47个社区居委会、12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33个居民小组、67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1.3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44万人,城镇化率69.02%。另有流动人口19461人。总人口中,男性25.62万人,占49.89%;女性25.71万人,占50.07%;14岁以下6.66万人,占12.97%;15~64岁40.32万人,占78.52%;65岁以上43718人,占8.5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1.05万人,占99.42%;有回、土家、满、锡伯、朝鲜、苗、瑶、布依、侗、彝、白、水族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3000人,占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114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0%;土家族606人,占20%;满族321人,占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8‰,死亡率2.85‰,自然增长率8.73‰。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约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23千米,总面积716.1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17人。 (注:政区划分和人口面积按民政部门要求增设了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他数据不含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 |
樊城区 |
樊城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110°-113°、北纬31°-32°。东面和北面与襄阳区接壤,南面以汉江为界与襄城区接壤,西面与谷城、老河口接壤。面积614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635080人。 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23号。邮编:431001。行政区划代码:420606。区号:0710。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樊城区辖10个街道、3个镇。共有70个居委会、96个村委会。 屏襄门街道 办事处驻肖家台94号,人口55926人,面积4.5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肖家台、星火路、鹿角门、回龙寺、机坊街、马道口、梯子口、丹江路、红光、泰安路。 米公街道 办事处驻解放路36号,人口73136人,面积4.6平方千米。辖9个居委会:解放西路、韩庄、立业路、星月、韩虹、十字街、朝晋门、友谊街、大庆西路。 清河口街道 办事处驻大庆东路30号,人口46025人,面积4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旭东路、襄江、王家台、明晶巷、夏家台、代家台、美满、清河桥。 王寨街道 办事处驻汉江北路46号,人口61290人,面积15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贾洼、七里桥、施营、乔营、衡庄、王家寨。 汉江街道 办事处驻长虹路2号,人口82000人,面积6.5平方千米。辖9个居委会:长虹路、高庄、汉江北路、刘埂、菜越、万户、赵家巷、汉江南路、毛纺小区。 中原街道 办事处驻中原路13号,人口69208人,面积4.8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前进、董家台、雄风、春园东路、云集路、建新路、茂盛小区、洪家沟、幸福小区、陈家营。 定中门街道 办事处驻磁器街14号,人口28248人,面积1.5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定中桥、大井台、水星台、定中街、劳动街、陈老巷、望江街、永安桥。 柿铺街道 办事处驻柿铺西村,人口25581人,面积26.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柿铺、柿铺东村、柿铺西村、白湾、梁坡、杨湖、张桥、王伙、韩洼。 七里河街道 办事处驻七里河路,人口31200人,面积2.85平方千米。辖3个村委会:陈营、大石桥、新华。 紫贞街道 办事处驻紫贞路,人口15800人,面积2.5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春园、园林。 太平店镇 镇政府驻郭岗村,人口115463人,面积232.6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东街、西街、共建街、大市场、郭岗、小樊、沈河、刘河、乔岗、芦湾、邵楼、王台、龙巷、小龙洲、蔡岗、五畈桥、田山、严湾、合心、龚洲、杨旗营、胥营、高田、王堤、茶庵、钱徐会、梁庄、大冲、李集、晏楼、崔湾、宋闸、徐堤、曾岗、徐庄、肖笆、石河、园艺场、李家湾、龙李村、朱坡会、张园、徐营、莫岗、杜湾、孙蔡。 牛首镇 镇政府驻牛首村,人口78203人,面积183.9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牛首、竹条、熊营、大李营、兴隆、李马村、九冢、汤岗、黄庄、卓营、马棚、李冲、竹条、张王岗、刘岗、胡巷、上堰、陈李湾、张岗、枣园、堰口、汪营、张湖、熊集、刘管冲、李沟、李洼、王坡、牛首、春芳营、黄丰、茶庵、中号、新集、袁营、庞营、新中、花园。 团山镇 镇政府驻团山,人口33312人,面积3.8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团山、黄家庄、余岗、施坡、邓城、蔡庄、陆寨、台子湾。 1 历史沿革 1984年,设立襄樊市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 1995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00号):撤销襄樊市襄城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设立襄樊市襄城区和樊城区。以原樊东区、樊西区和原郊区的米庄、团山、王寨、柿铺4个乡镇的行政区域为樊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长虹路。 2000年,樊城区辖7个街道、1个乡。总人口581562人,各乡镇人口: 汉江街道 88126 王寨街道 58985 中原街道 105547 定中门街道 28248 清河口街道 46072 屏襄门街道 53337 米公街道 56952 柿铺乡 25083 高新区虚拟街道 59481 汽车区虚拟街道 56327 渔梁洲虚拟街道 340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3号):将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将原襄阳县的牛首镇、太平店镇划归樊城区管辖。 2004年底,樊城区辖10个街道、3个镇,65个居委会、88个村委会。 屏襄门街道 办事处驻肖家台94号,人口55926人,面积4.5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星火路、肖家台、鹿角门、回龙寺、机坊街、马道口、梯子口、丹江路、红光、泰安路。 米公街道 办事处驻解放路104号,人口73136人,面积4.6平方千米。辖9个居委会:解放西路、韩庄、立业路、星月、韩虹、十字街、朝晋门、友谊街、大庆西路。 清河口街道 办事处驻大庆东路30号,人口46025人,面积4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旭东路、襄江、王家台、明晶巷、夏家台、代家台、美满、清河桥。 王寨街道 办事处驻汉江北路46号,人口61290人,面积15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贾洼、七里桥、施营、乔营、衡庄、王家寨。 汉江街道 办事处驻长虹路15号,人口82000人,面积6.5平方千米。辖9个居委会:高庄、汉江北路、刘埂、菜越、万户、赵家巷、汉江南路、长虹路、毛纺小区。 中原街道 办事处驻中原路13号,人口69208人,面积4.8平方千米。辖10个居委会:前进中路、董家台、雄风、春园东路、云集路、建新路、茂盛小区、洪家沟、幸福小区、陈家营。 定中门街道 办事处驻磁器街14号,人口28248人,面积1.5平方千米。辖8个居委会:定中桥、大井台、水星台、定中街、劳动街、陈老巷、望江街、永安桥。 柿铺街道 办事处驻柿铺西村,人口25581人,面积26.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柿铺、柿铺东村、柿铺西村、白湾、梁坡、杨湖、张桥、王伙、韩洼。 七里河街道 办事处驻七里河路,人口31200人,面积2.85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前进一、董台、前进五。 紫贞街道 办事处驻紫贞路,人口15800人,面积2.5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春园、园林。 太平店镇 镇政府驻郭岗村,人口115463人,面积232.6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42个村委会:东街、西街、共建街、大市场、小樊、沈河、刘河、乔岗、芦湾、邵楼、王台、龙巷、小龙洲、蔡岗、郭岗、五畈桥、田山、严湾、合心、龚洲、杨旗营、胥营、高田、王堤、茶庵、钱徐会、梁庄、大冲、李集、晏楼、崔湾、宋闸、徐堤、曾岗、徐庄、肖笆、石河、园艺场、李家湾、龙李村、朱坡会、张园、徐营、莫岗、杜湾、孙蔡。 牛首镇 镇政府驻牛首村,人口78203人,面积183.9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36个村委会:牛首、竹条、熊营、大李营、兴隆、李马村、九冢、汤岗、黄庄、卓营、马棚、李冲、竹条、张王岗、刘岗、胡巷、上堰、陈李湾、张岗、枣园、堰口、汪营、张湖、熊集、刘管冲、李沟、李洼、王坡、牛首、春芳营、黄丰、茶庵、中号、新集、袁营、庞营、新中、花园。 团山镇 镇政府驻团山,人口33312人,面积3.8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团山、黄家庄、余岗、施坡、邓城、蔡庄、陆寨、台子湾。 |
襄州区 |
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襄阳区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境跨东经111.44″-112.23″,北纬31.46-32.28″,东接枣阳,西接老河口、谷城、南连宜城、南漳,北与河南省的邓洲、新野、唐河接壤。全县南北长江79.6公里,东西宽余77.2公里,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 襄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历史上就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现今,汉丹、焦枝、襄渝三条铁路在此交汇,襄阳刘集机场已开通飞往全国10多个城市的航班,316国道横贯东西,207国道纵越南北;襄阳区环抱襄樊市区,清澈的汉江水穿境而过,直达武汉长江;襄阳北靠晋豫大煤矿,上下有南阳和江汉两大油田,左右有丹江和葛州坝两大水电站,临近能源基地,处在最佳供电负荷范围之内;这种占尽地理、交通的种种优势,把襄阳同全国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襄阳区幅员辽阔,地貌多姿,地势由四周向中部缓缓变低。构成汉江夹道向宜城开口的不规则盆地。北部为波状土岗地,南部为低山后陵区,中部为汉江和唐、白、滚、清河冲积平原,全区岗地面积占65.8%,低山丘陵面积占有13%,沿江河冲积平原占据21.2%。襄阳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襄阳简介 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襄樊的最大城区。总人口106万,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现辖1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 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建制2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 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天的襄阳,更是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各种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 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渝、川、陕、豫五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焦柳、汉丹、襄渝三大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孝襄、襄十、许樊、襄荆四条高速公路在襄阳境内交汇,207、316国道绕城而过,境内的襄樊机场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福州等城市,全国13个特大货运编组站——襄北车辆段、正在建设的襄樊火车东站和规划建设的襄樊汽车客运东站、3个内河港口均在襄阳城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襄阳的经济融入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襄阳比照执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台账“空转”政策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减轻资金压力。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襄阳更是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在襄阳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被认定之日起将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出口产品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70%以上的,将减按10%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襄阳对投资重大工业类项目和鼓励类项目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对特别重大项目和跨国大公司、大财团在襄阳兴办的生产性项目,由区0统筹协调,视具体情况给予最大的优惠。襄阳还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引进资金或项目做出实质性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重奖。 在襄阳投资还具有低成本优势。襄阳享受县级体制待遇,执行十一等工业地价——基准地价9.6万元/亩,远低于沿海城市和周边城区;工业用水每吨2.4元(含污水处理费0.8元),大工业用电不高于0.52元/度;工人平均工资为每月600-800元;各种行政规费全额减免,中介服务收费按标准下限的一半收取。 另外,这里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各种优惠政策和低成本优势的叠加,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要素成本,扩大了企业利润空间。 投资最注重的是环境。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从招商、一切服务招商的理念在襄阳深入人心。 襄阳最大限度地精简审批事项,压缩、简化审批程序,对项目资料实行一次性提交、“一表制”办理,竭诚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襄阳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291天,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襄阳的人居环境优美,接待服务设施齐全,荣华国际大酒店、红宝石大酒店、丽源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星级宾馆档次高、服务好;精品社区、城市景观等建设迅速,涌现出一批文明社区、文明行业。 襄阳正在全力打造和提升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北襄阳经济开发区。襄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襄阳城区东北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格局。现有襄阳工业园、湖北深圳工业园、襄樊食品工业园3个“区中园”。其中,占地3.34平方公里的襄阳工业园,主要摆放汽车配件类项目,现已入驻投资过3000万元的汽配企业40多家,形成了10里汽配走廊。 湖北深圳工业园是襄樊市和襄阳区两级0采取市区共建的形式,精心打造的高标准综合园区。园区规划面积8.59平方公里,将于两年内投资17亿元做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08年4月20日,原深圳市委-、现湖北省人民0省长李鸿忠同志亲自为深圳工业园开园剪彩、挥锹破土奠基;深圳市150多位政要和客商云集于襄阳经济开发区,亲自见证了这一刻,并且有36家深圳企业现场签约,拟入驻该园,协议投资额达152亿元。一-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正在襄阳经济开发区全面铺开。 深圳工业园的东侧是襄樊飞机场和汉十高速公路出口、南侧是汉丹铁路和襄樊火车站东站、西侧是新东风公司襄樊基地和襄阳城区、北侧是汉十高速,316国道从园区中心穿过,襄樊城市快速干道位于园区西端。从园区中心出发,到机场只需5分钟、到高速公路出口仅需8分钟,到襄樊火车站东站仅需9分钟、到汉江码头仅需12分钟,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该园区分为四个功能区。一是综合服务区,位于园区中心地带,是园区的管理、办公、会展中心。二是汽配加工区,位于园区西部,直接接受新东风公司的辐射,净工业用地约129.08公顷,1936亩。三是电子电器产业区,位于园区东部,主要以承接沿海电子电器产业转移为主,净工业用地约130.29公顷,1954亩。四是机械加工区,位于园区南部,净工业用地约214.06公顷,3211亩。为这四个功能区配套的还有绿地、广场等,整个园区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环境优美。2008年8月,深圳工业园主干路网将全部竣工,首批项目可正式入驻。 在湖北深圳工业园东10公里处,还有占地3平方公里的襄樊食品工业园。目前,投资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在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各地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襄樊食品工业园尚有3750亩的建设预留地,适宜的项目可直接摆放。 东津工业园位于襄樊市正在建设的五个主城区之一襄阳东津,与襄樊市主城区隔江相望,已启动建设的襄樊市城市内环线将园区与市区连为一体,成为襄樊内环线上的四个支点之一。该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主要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主。 依托良好的招商平台,襄阳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初具规模。 一是机电汽配产业。被襄阳城区环抱的新东风公司襄樊基地,已成为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发动机、车桥、电气、仪表等关键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武汉--襄樊--十堰汽车产业带的重要节点,是亚洲最大的中重型车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汽车动力生产基地,建有亚洲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汽车试验场,年产值在400亿元以上,配套其产业链条上的汽车零部件项目生产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入驻襄阳的知名汽配企业已有40多家,投资过5000万元的有21家。 二是纺织服装业。纺织服装业一直是襄阳的传统支柱产业,有着丰富的技术底蕴、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有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企业达50多家。此外,襄阳所处的中国纺织名城襄樊,有纺织企业370多家,棉纺锭140万枚,织布机3.2万台,化纤抽丝能力7.5万吨,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三是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大区,油料产量多年居全国第3位,粮食产量占全国第45位,肉类产量稳居湖北第一、占全国第77位,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襄阳还有40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同时,襄阳所在的襄樊是我国二十大商品粮基地和三大芝麻产区之一,湖北最大粮仓。丰富的农业资源已吸引泰国正大、山东鲁花、美国丰年、中粮集团、成都希望等大集团的入驻,自我培育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宝集团。在襄阳投资农副产品加工业,原料供应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襄阳区行政区划 襄阳区版土面积2306平方公里,建国后,襄阳区行政区划曾多次变更,自2001年起襄阳区设13个乡镇,分别为:张湾、龙王、石桥、黄集、伙牌、古驿、朱集、程河、双沟、张家集、黄龙、 峪山、东津。总人口为103万人。民族主要是汉族、回、满、瑶、黎、苗和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 本区方言以襄樊话(襄、樊两城土著居民的语言)为代表。襄樊话属于语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樊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
南漳县 |
南漳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以东。东临荆州武汉,西连神农架,南接宜昌三峡,北依襄樊南阳;地处江汉平原的北缘,南阳盆地的南缘,秦巴山系的东缘。版土面积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总人口六十万人。 南漳县素有“金南漳”之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蕴育的生态资源,为南漳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商品粮基地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长江防护林和世行贷款建立多功能护林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南漳的两个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南漳已发展成为农业基础稳定,工业初具规模,商贸流通活跃,社会事业进步,城乡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并步入快速发展的山区中等强县。一九九八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四十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达十八亿元,财政收入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二千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历史沿革 有待考证 自然资源 南漳县资源丰富,素有“金南漳”之称,是襄樊市山场面积最大的县,达469万亩;土特产的品种有1500多种,蚕丝、木耳、银杏在晚清时期就享誉海内外;南漳境内有四大水系、四十八大泉、七十二口堰,水能储藏量达143000千瓦时;南漳的矿产资源有23种,煤炭、磷矿石、累托石、瓷土、重晶石,方解石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交通运输 南漳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305省道横穿境内,焦枝、汉丹铁路与之毗邻,襄樊、老河口机场相距只有一百公里以内路程。一万二千门程控电话,内联全县乡镇和村组,外通全球各地。 经济发展 南漳在改革开放中有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南漳县人民正在利用多种经营、外向经济、资源开展、文化旅游等强劲优势,向着既定目标迈进。到二○○五年,全县将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一百亿元,国民生产总值四十五亿元,财政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三千元,人民生活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各项社会事业有更大进步,城乡面貌有更大改善,让“金南漳”以更加崭新的面貌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 |
谷城县 |
谷城,今湖北省襄樊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居襄樊市西北边缘,武当山东南麓,汉水中游的西南岸。 历史沿革 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凤郡、义成郡、宜禾县、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及辛亥革命先后隶属南阳郡、襄阳郡、荆州都督府管辖。民国十八年,成立县苏维埃政权。1947年11月,成立谷城县爱国民主政府,隶属桐柏军区三专署,1948年7月3日,全县解放。1949年10月,成立谷城县人民政府,1956年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文革时期)成立线革命委员会,1981年复称线人民政府,隶属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隶属襄樊市人民政府至今。 地理位置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五当山脉东南麓,地跨北纬30°53'至32°29'40'',东经111°07'30''至111°52'。南依荆山,西偎五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汉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最高1584米,最低71。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34%;水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占4.66%。县城居县境东部边缘中段。东南距襄樊市77公里,东北距老河口20公里。 气候特征 谷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带,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降水8000至12000毫米,年均气温15.4°C,极端最高温41.4°C,极端最低温-19°C,年日照时数1894.2小时,日照率43%,无霜期234天。 行政区划 谷城县下辖7个镇,2个乡和1个国营林场,共有404个村(居)民委员会,200个村(居)民小组。 人口状况 全县总人口556066人,132142户。其中:农业人口442978人,非农业人口113088人。民族以汉族为主,且有回、土家、满、蒙古、藏、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杂居。 谷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在公元前11世纪时,西周时为谷国,都城建于谷山。春秋战国时归属楚国为筑阳,自隋起称为谷城,隶襄阳郡,属荆州。一直沿袭至今。战国名相伍子胥仗剑离楚的故事就源于谷城。西汉时,谷城为丞相萧何的封地。明初,永乐皇帝巡历谷城时,曾钦命少林高僧觉成重修承恩寺。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在谷城聚首,重举义旗。贺龙元帅曾在薤山建立红军司令部,李宗仁将军在五战区司令长官任上在谷城薤山建别墅,频频前往居住。民国初期属于湖北省襄阳道,民国后期,属于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1948年7月,始属桐柏行署汉南办事处。1949年7月,始属襄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始属襄樊市管辖。 谷城以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而享誉海内外。大薤山被誉为中国南避暑山庄,亦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河山水风光旖丽多姿,且酷似三峡,而被誉为“小三峡”;千年古刹承恩寺,是湖北为数不多的皇家寺院。谷城境内众多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千百年来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长年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历代文人游客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 |
保康县 |
保康始建于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建县前,春秋战国时期属楚,楚先民熊绎曾辟业于荆山保康;秦汉时期.,县域南部属临沮县辖,东北部为荆州南郡房陵县辖; 三国魏置示(祁)乡县;西晋置沮阳县;北魏置潼阳县,西魏先后置大洪县和重阳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唐朝相继设受阳、 荆山、土门、归义县;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废县入房陵。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析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保康得名,据清同治丙寅年《保康县志新纂》载:“邑归属房,宋雍熙三年置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邑名始此。”亦暗寓“保康人民安居康乐”之意。 明清时期隶属郧阳府, 民国初期属襄阳道尹公署,后又于1932年、1935年分别改属第八、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10月,成立保康县爱国民主政府,并另划保康的百峰,兴山的榛子树岭,南漳的重阳、马良、店垭,宜昌的黄柏河等地成立南保兴宜县爱国民主政府。1949年4月, 南保兴宜县撤销, 南漳的重阳、 马良、店垭划归保康,保康隶属襄阳地区专署。1983年8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建立市带县体制,保康属襄樊市辖。 保康地处鄂西北,位于襄樊市西南部。跨东经110°45’,一111°31’,北纬31°21’--32°06’,东临南漳,北接谷城,西与房县、神农架交界,南与远安、宜昌、兴山毗邻。县境南北长82.5公里,东西宽68.5公里, 总面积3225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1.7%。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多变,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荆山水脉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 自然将保康分成南北两部:保南山势平缓,河谷较宽;保北山势高突,河谷较窄。全县有大小山头3100余个,大小山沟3300余条,平均海拔910米。 境内最高点欧店关山,海拔2000米;最低点过渡湾枫桥,海拔194米。按海拔高度,全县可分为5种类型: 500米以下的平畈占11.3%, 500—800米的半山占 34.3%,800—1200米的高山占35.3%,1200—1500米的高山占14.6%,1500米以上的大高山占4.5%。 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 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无霜期24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等,局部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但因地理关系,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 山区农业历来是既无全收之年,亦无全灾之年。 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 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6.5℃。年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均无霜期24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等,局部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但因地理关系,高山不收低山收,低山不收河谷收, 山区农业历来是既无全收之年,亦无全灾之年。 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79106户,总人口292968人,其中男性154258人,女性137710人;城镇人 43636人,农业人口 249332人。 保康现辖城关、黄堡、后坪、龙坪、马良、店垭、歇马、马桥、寺坪、过渡湾10个镇和1个两峪乡,共265个行政村 |
老河口市 |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全市共辖2个乡8个镇5个办事处,全市面积103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52.9万。1985年,被湖北省政府列为计划单列市。老河口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老河口建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古称赞阳,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此出任县令,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此写下诗文。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著名诗人张光年是老河口市路家巷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姚雪垠、诗人臧克家,以及外国友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朝鲜著名表演家金昌满、金炜等名人曾荟萃于老河口。 此外老河口在抗日期间还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司令部的所在地.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他统率的战区部队,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局面中,经襄樊抵达老河口。 在鄂西北老河口6个年头中,李宗仁统率五战区部队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中保卫了大片国土,使民众免遭日寇蹂躏。 1945年2月李宗仁离开老河口时,民众夹道簇拥相送,鞭炮声由司令部门前鸣响数里直至汉江河边。李宗仁下车步行走过浮桥,频频回首,与送行者依依惜别,离开了他曾驰骋数载、英勇抵抗日军侵略而铭记于心的鄂西北大地。 老河口人为纪念李宗仁的抗日业绩,特地在第五战区司令部门前立下一块上 书“李上将军德邻公驻节之地”的雕刻石碑。 现在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已成为老河口市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 湖北省老河口--邮政编码:441800 电话区号: 0710 行政区划代码:420682 老河口自然资源丰富。市内有天然巨型“六股泉”矿泉水,经国家鉴定,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还有储量丰富、品质高的石灰石、露天圆型砂、大理石,含钒量较高的几条煤带。更为可贵的是,该市处于汉水中上游,上游无大中城市污染,汉江水质清纯,在生产加工无污染蔬菜等农副产品方面前景广阔。 老河0通、通讯发达,电力充足。汉江水运可以上至陕西,下抵东海,常年通航。汉丹、襄渝两条铁路和汉孟(武汉至老河口孟楼)、老白(老河口至陕西白河)两条国家级干线公路穿境而过。市内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均具有国际国内直拨功能,现已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能提供电报、用户传真、无线寻呼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新建丹江口至老河口输电线路和西关变电站。 老河口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荷载力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总体规划模型进京参展,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并荣获全省一等奖。十多年来,老河口始终如一地按此规划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美化城市,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卫生连续多年在全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获得最佳成绩,被湖北省建设厅誉为“小城市建设的一面旗子”。1990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城市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市辖仙人渡镇被授予全国百颗星乡镇,孟楼镇、光化办事处被授予“楚天明星乡镇”。 老河口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围绕“版图小市、经济大市”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老河口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小麦商品粮基地。农作物以小麦、水稻、棉花、油料为主,其小麦单产居湖北省之首。近年来,老河口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成为老河口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老河口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目前已形成以化工、机械汽车、纺织服装、建材、冶金五大行业为支柱,以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新型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冶炼、电子等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新格局,生产千余种产品。近年来,通过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发展横向联系和大力开发新兴产业,一大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近几年来,老河口强化对外开放意识,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1994年7月获自营出口权。出口产品有木雕、玉雕、柠檬酸、羊角锤、钢锯架、棉纱、棉布、水泥、玻纤纱等204个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巴基斯坦、俄罗斯等17个国家和地区。老河口流通活跃、市场繁荣。历为鄂西北商业重镇,素有“小汉口”之称。建国后老河口商业得到迅速发展。 2006年城东工业区 湖北老河口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开发区起步区位于老河口市中心城东部,规划面积4.23平方公里。 依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特色、综合配套”的要求,完善了开发区产业分区、功能分区和用地规划,按照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招商的整体思路,开发区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工作。目前,开发区已形成 “三纵三横”路网格局,即纵向汉口路、光年路、城东大道,横向机场路、汉江大道、环三路。随着路网及配套工程的完善,为企业和项目入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开发区内企业总数达到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已形成以东风创普、博大整车、苏州仁和、东方金龙和光华组合机为主的机电汽车特色园,以港资国泰华精纺、君益精纺、富利华精纺和锦盛织布为主的纺织特色园,以华松辣椒碱、奥星粮油、仙仙果蔬、台资金薯和梨花湖食品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高新科技园的格局。 2006年4月,老河口经济开发区一期路网建设工程启动,总投资1.2亿元。工程包括新建光年路北段、汉江大道东段、城东大道,以及汉口路、环三路、机场路修整刷黑。整个工程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新建三条道路全长4288.8米,建成后形成4.23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区,可供工业项目建设用地2300亩,可吸纳外来投资20多亿,每年可新增产值40到60亿元,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大批劳动力就业。二是设计档次高。无论是主体工程,还是配套的绿化、路灯、景观,都是立足长远,高标准设计,高起点规划。其中,弱电入地、雨污分流体现了最新环保设计理念,绿化景观聘请具有园林绿化国家一级资质的四川易园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三是配套设施全。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新型经济开发区的要求,配套完善了公共管沟、弱电管涵、供水管网、雨污分流管道、高杆路灯、交警信号灯、安全岛、绿化带、公交站台等公用设施。四是推进速度快。工程从4月21日开始启动,在20天内完成152户拆迁、4个村16个组262.6亩的征地,并及时按政策补偿兑付到位;道路建设从6月16日实施,主体工程于10月16日完工。五是建成效果好。目前,开发区已形成 “三纵三横”路网格局,共接待咨询、考察客商100多家,共有25个项目列入入驻计划,投资总额20亿元,目前新开工8家。 地形地貌 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汉水中游东岸,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若干条“鸡爪子”状丘岗伸向东南,形成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平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42. 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7.89%。境北朱连山东西横断,与河南省渐川县、邓县相隔,为境内最高山脉;自西向东,高庄寨高346米(黄海高程,下同)。彭家寨高451米,煤铁垭高402米,青杠扒北岭高462米(为境内最高点),吴家庄东岭高408米,大山寨高393米,至六股营北岭高239米,再向东即为岗坡地带,高程在200米以下。朱连山以南之岗岭均为自北向南走向。其主岭自二劈山向南经渔关庙、黄庄、孙家洼西岭、梁岗、袁冲、郝岗、杨陈扒、韩家大堰、石碑岗、九里岗、张岗、晋公庙、土地岭、西张湾西岭、杨家山,再向南入襄阳县境,岭长57公里,沿线岭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间。这道岗岭,将境内水系分为东西两片,岭西地形起伏较大,属丘陵地带,其间大小河流均直接汇入汉水;岭东属平岗地带,其河流则分别汇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樊市北入汉水。朱连山主岭以西的支岭,均为自东向西南走向,由主岭直至汉水边。 |
枣阳市 |
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2°30′至113°00′和北纬31°40′至32°40′之间;东与随州市接壤,西与襄阳县毗连,南与宜城市为邻,北与河南省新野、唐河、桐柏三县相连。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65公里,总面积3277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辖12个镇(鹿头、新市、太平、杨垱、七方、琚湾、熊集、吴店、平林、王城、兴隆、刘升)、3个办事处(南城、北城、环城)、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开发区)、2个农场管理区(车河、随阳)。 枣阳,历史悠久 自秦设蔡阳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建县历史,1957年被发现位于枣阳市鹿头镇北3公里的武庄村南的雕龙碑新时期时代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距今6000余年,距炎黄子孙祖先炎帝故里仅不到60公里。 枣阳,英雄辈出 这里是中国十大明君之一的汉光武帝刘秀故里。这里曾经养育了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鄂北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创始人程克绳。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同志曾生活和战斗在这片土地上。枣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驾驭“神六”邀游太空,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枣阳,物华天宝。枣阳地处南北过渡带,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这里是“中国桃之乡”,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商品粮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金红石储量居亚洲首位,岩盐、大理石、膨润土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枣阳,文化灿烂 枣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形态比较丰富的县市之一。新石器时期的雕龙碑古人类遗址、九连墩战国楚墓、白水寺等文化遗存,分别体现了中华石文化、青铜文化和铁文化的精华,展示了枣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枣阳人民正和全国人民一道建设崭新的数字文化。 枣阳,前程似锦。 枣阳经济特色鲜明,汽车及其零部件、食品、化工、轻纺、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枣阳交通便捷,汉丹铁路、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寺沙省道、335省道贯穿全境,并与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相通,距离襄樊机场仅30分钟车程。勤劳的枣阳人民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全面实施工业兴市、开放兴市、合力建市三大战略。开放的枣阳诚邀国内外有识之士到枣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枣阳历史变迁 枣阳历史变迁,周王朝时,枣阳地区为唐国,属楚地小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所灭;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枣阳地区始设蔡阳县,属南阳郡管辖。公元前45年,经西汉汉元帝批准,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一带)、上唐(今随州市曾都区唐县镇)2个乡,设置春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徙封刘仁(汉景帝之后)为舂陵侯。公元29年,东汉光武帝诏令,提高舂陵乡建制,改舂陵乡为章陵县;后又分襄阳县的东北地带设襄乡县,今枣阳地区由当时的蔡阳、章陵、襄乡3县分治,均属南阳郡管辖。北魏道武帝登国年间(386—396年),废襄乡县为广昌县,属广昌郡管辖(治所在广昌县)。公元601年,隋文帝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昌县为枣阳县,枣阳名称始于此。公元627年(唐高祖武德三年),蔡阳县并入枣阳县,属昌州管辖(治所在枣阳);同年,唐太宗贞观元年,舂陵县并入枣阳县,至此,枣阳疆域基本定型;公元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枣阳归随州管辖,属山南东道。公元l142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为抗击金兵,升枣阳县为枣阳军;1230年,枣阳为京西兵马钤辖(治所在枣阳)。公元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枣阳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襄阳路管辖。公元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枣阳属湖广布政司襄阳府。公元1644年(清圣祖康熙三年),枣阳属湖北布政司襄阳府管辖。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废除府制,枣阳直属湖北省管辖。1914年5月,省下设道。枣阳初属鄂北道,后改襄阳道(治所在襄阳)。1927年,废道,由湖北省直属。1932年,省下设督察区,枣阳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襄阳);1937年,第八区改称第五区,枣阳属第五区管辖。1930年6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枣西筹备建立了县苏维埃,10月正式建成(治所在今琚湾镇的南禅庵),属鄂豫边革命委员会管辖。194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解放枣阳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建立枣阳县、襄枣宜县、随枣县、枣南县等县级人民政权。1949年8月6日.枣阳境内各县组成枣阳县。1955年9月,洪山县被撤销,所属平林(含清潭)回归枣阳,此时枣阳疆域定型至今,属襄阳地区行署管辖。1983年10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枣阳属襄樊市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枣阳县,建立枣阳市,市委、市政府驻地在城区朝阳路。 |
宜城市 |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53公里,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5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86万人,乡村人口33.5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770人,出生率8.45 ‰;死亡人口3278人,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为2.64‰。 宜城市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7%。 少数民族有回、满、壮、苗、黎、瑶、藏、蒙古、土家、锡伯、维吾尔等,人口为0.12万人,约占人口0.23%。分布在全市各镇(办事处),主要集中在流水镇和板桥店镇。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宜城属于扬子区大巴山系,汉江自北而南,纵贯全境,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可供观赏游玩的风景名胜众多。鲤鱼湖素有“小西湖”之美誉,镶嵌在市区中心,使宜城成为全省唯一城中有湖的县市级城市,情侣路蜿蜒环绕,库水清澈,春日里桃红柳绿,夏季又是消暑游泳的理想之处;城东避有长白山森林公园,园内森林茂密,古木参天;莺河一库、二库、小南河水库,水光滟潋、绿树掩映,神秘静幽;野杏岭上春花如雪,漫山遍野,尽显奇异之美。 宜城人文景观比比皆是,境内具有较高开发和科研价值的古迹达67余处。宋玉故里举世景仰,庞居洞祠隔江相望,楚皇城遗址气势宏大,蜿蜒百里的白起渠壮丽雄浑,罗家岗东周车马坑,形体完整,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及同难官兵墓巍然屹立十里长山。 宜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具魅力,高品位的人文景观与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无不使游人陶醉在“楚歌催晚醉”的仙境之中。今可供游览的风景名胜古迹遗址主要有: 【宜城首次开通直达武汉列车】从8月20日起,宜城火车站将开通宜城至汉口的直达列车,从而结束了宜城没有直达武汉火车的历史。该列车每日上午7:20从宜城火车站发车,11:39到达汉口车站,下午16:00从汉口发车,20:15返回宜城火车站。开通宜城至汉口的直达列车,是宜城火车站由四级车站升为三级车站以后带来的一个重大变化,列车运行区间为襄樊至荆门(车次为N323/4次)、荆门-汉口-麻城(车次为N348/7次),实际为一趟列车,旅客中途不换车,每天往返一次。该车为新型空调双层车,有软、硬座及软卧车厢,乘坐舒适。 宜城市主要革命遗址有:新街豫鄂边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1年)、新街十里长山张自忠将军殉国处(1940年)、刘猴陈家堂红军堂旧址(1930年)、城区内革命烈士陵园等。 行政区划:宜城市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1个发展区。小河镇、郑集镇、孔湾镇、刘猴镇、王集镇、板桥店镇、流水镇、鄢城街道办事处、南营街道办事处、宜城经济开发区、大雁工业园区、雷河发展区。 宜城自然地理: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宽76公里,南北长53公里,版图呈“蝴蝶状”,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整个地势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属鄂中丘陵区,其地形分为三种类型:东部和西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在150米以上,面积为43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4%;中部和西北部为岗地,。海拔在50至150米之间,面积为162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8%;汉水两岸为冲击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面积为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水系以汉水为骨干,构成“树枝状”。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3条,蛮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地貌组成大致为四山一水五分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850至1000毫米之间,年日照1800至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至16°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 宜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人才辈出。古有宋玉、向朗、向庞、马良、马谡、钟亮、王凝、周仁寿、鲁桂元、王万芳等仁人志士;近代、现代涌现出王全芝、胡天经、谭籍安、王全成、胡培洲、王文锦、杨世健、杨有鸿、杨有鹏、范家义、胡东之等许多革命英雄。宜东新街有豫鄂边区临时省苏维埃政府遗址和红军-子弹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医院以及张上将自忠殉国处、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等革命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