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集镇邵棚村位于双黄路和孝襄高速公路东侧,辖4个村民小组,284户,1264人,耕地面积2193亩。全村共有党员44名,4个党小组,班子成员全部交叉任职。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养殖生猪富民强村之路。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0元,90%以上的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多次被市、区、镇评为“经济强村”、“小康示范村”、“五好村级党组织”。
邵棚村党支部坚持党建、经济两手抓,两手硬。为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村党支部对村组6名干部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岗位、职务将工作内容、主管事项、工作目标纳入目标考核,并与工资挂钩,半年一兑现。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将培养青年人、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党支部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近三年先后有5名青年加入党组织,其中4名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等设置了六大类岗位,使党员由无职变有位,有位变有为,做到“一人一岗,人人有责、个个有为”,村党支部和4个党小组成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核心”、“龙头”。
个人富了不算富,群众富了才算富。为了带领群众致富,0员、湖北省劳动模范、襄樊市农村十大青年、村党支部书记梁随政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利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逐步引导农民调整养殖结构,淘汰本地土杂猪,引进三元杂交猪,优化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村注册成立了建恒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梁随正兼任经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民以股东身份直接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发展经济、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08年来,公司出栏优质三元杂交猪3000头,网络带动邵棚村及周边村1500户,出栏三元杂交猪2万余头,户平增收800元,使102个贫困户脱贫致富,1000多个家庭步入“小康家庭”行列。为了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09年上半年村里投资50万元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购置了大型收割机4台、旋耕种机械2台、8台插秧机,采取统一购种购肥、技术服务,集体牵头,农户参与,实行了产、购、销一体化,既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增加了集体、个人的经济收入。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20607109 | 441000 | 0710 | 查看 邵棚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张集社区 |
张集村是张家集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集镇中心。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820户,3200人,耕地面积2001亩,党员94人。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936元,村人均纯收入7580元。村集体企业5个,年产值630万元,0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2120元。村支部多次被区、镇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村党支部从强化自身建设着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将一个后进村建成了先进村。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执行财经纪律,带头接受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的个别组账目不清的问题,成立了清帐专班,支部书记亲自挂帅,把近几年收支帐全部清理,查出不合理的开支,由当事人把金额全部退回,增加了集体收入,减轻了群众负担,理顺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群众的好评。针对群众放映强烈的村组招待费问题,“两委”班子痛下杀手,严禁村组干部乱吃、乱喝、多拿多占,发现一起,对当事人给予停职、停工资的处分,使招待费得到了很好控制,这几年来仅招待费这一项就为集体节省了几万元。 村支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为了加固河堤,村支部班子成员带头每人拿出一百条袋子、100根木桩,出动一台拖拉机,在支部的带动下,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上,在一周内把河堤加宽2米,高1米,解决了群众安全隐患。几年来,村里修通村组公路,硬化水泥路面5公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投资1万余元解决困难户危房2户;平整土地1000多亩,修通水渠5000米,解决了100多亩耕地农业用水问题。 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支部、村委会把张集村倒闭的面粉厂重修起来承包出去,每年收取一万元的承包费;为了增加集体收入,村里又成立了建筑队,一年收入好几万元。今年村里又引进了两个养殖企业,协议资金2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集体每年又可增加上万元的收入。 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00元,其中:荒山荒坡发包20020元,土地出让69900元,建大兵养殖厂、建红养殖场收入2万元。预计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0000元,2012年达到24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郭湾村 |
一、基本情况 郭湾村地处张家集镇最西部,整个村庄位居滚河岸边,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4户,总人口1487人,党员40名。耕地面积1752亩,其中水田770亩。 二、发展经济现状 村组无企业,集体基本上无经济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崔家营电站截流,滚河水位上升,我们村过河水路被中断。我们村河对岸四、五百亩耕地无法收种,群众呼声强烈,水路疏通急待解决。 四、三年着力办好三件事 一是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推行“三三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突破; 二是对泵站、渠道进行全面维修,为村民增收打下扎实基础; 三是关于修建滚水桥。我们已召开了村民代表会,筹资筹劳事宜已得到了广大村民通过,对滚河修渡,我们已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年底坚决疏通水路,彻底解决我们村滚河对岸耕地收种困难的问题。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张咀村 |
一、基本情况 张咀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村干部12人,其中村干部5人,组干部7人。现有农户430户,1965人,党员44名。全村实有耕地面积2685亩,其中水田1080亩,精细蔬菜面积800余亩,确权确地328户,外出务工打工户82户。水田至1992年村投资30余万元新建泵站以来,全靠泵站提水灌溉种田插秧。泵站共有三个机组,功率为115千瓦时,双排爬管300米,水泥浇灌主渠道1500亩,四条土支渠道近2500米之长。 二、经济发展情况 张咀村泵站原承包期已到,在近期已召开了村组全体干部会议决定:已着手将泵站重新以招投标方式承包下去。年限定为5年,每年承包额为3000元,承包总额为15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1、近几年来,除财政每年的一点拨款,即(干部工资24000元,办公经费不到11000元)外,村再无一分的经济收入,不说是为村里办点公益事业,就连村级的正常运转实有困难。 2、各组一些零星承包地、荒滩、堰塘等承包款(不在经营权内)近七八年来组未收取。 3、村组帐目急需理顺,村组帐交接未清。村借农户款无政策、无说法、无法偿还,百姓怨声载道。 4、全村通组道路到处坑坑洼洼,雨天车人无法行走,村泵站及主、支渠道长年失修。 四、三年打算要办的事情 1、维修泵站及渠道、道路; 2、打算在本年度尽力招商引资,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为村创造财富,夯实经济基础;做实村的公益事业(道路、渠道等方面)有所发展和改进。 五、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60000元,其中土地出让4085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何营村 |
一、基本情况 张家集镇何营村位于襄樊市襄阳区张家集镇西7公里处,东与韩集、周当村接壤,南靠滚河与孟集村和东津镇七里村接壤,西与靠唐北河的双沟镇梁咀村及本镇的张咀村接壤,北靠汉十高速公路与何岗、史畈村接壤,张陈公路从何营村中心穿过,全村6个自然村,650户,2465人,耕地面积3629亩,人均耕地1.5亩。 二、存在的问题 村支部、村委会在学习中央两会会议精神兴致高,缺乏斗志,怕担风险,党员干部无统一的发展思路,群鸟乱飞各发展各的,未形成拳头和支柱产业及产品,税费改革前后至今形成村组债务330万元,村组债权95万元,亏235万元的负债大村。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浓厚,无法解脱,实现新型农业机械化产业底子薄,无规划建房造成耕地只减无增,无法扩大发展。荒滩、荒场、堰塘无开发,使集体经济无增值,也无经济支柱;各种制度不健全,集体经济管理差,党员干部责任性差,缺乏后盾。总之何营村在现实的情况下与西部开发战略政策的步伐差距大。但是只要我们能看出存在的问题,认识问题的实质,在开放的热潮中不断改进,是能跟上大潮的步伐的。 三、三年规划 一是筹建好学习用地,办好图书阅览室,让村民们学习有书报看。 二是订立好村规民约,任何村民违纪违法,有法约可依,使全村人民办事还违法不违章,做一个好公民。 三是发展经济该统则统,发挥集体经济的调控作用,大力发展村组的主导产业,粮棉成片及土豆、蔬菜、大棚产业。 四是发展养殖业,以三组养牛、六组养牛、八组养羊的单一户,引导大力发展,让养殖业成为何营村的龙头老大。 五是搞好荒滩、零星土地、堰塘的开发利用,进行公开、公示、公正承包到位,增加集体经济。 六是搞好村庄规划,防止乱占乱建,搞好村貌整洁。 七是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二胎、多胎及人口增长; 八是整治社会治安,以图书室为阵地,反对-、破除迷信,让新文化占领阵地。 九是村组干部、党员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群众的表率; 十是加强村支部、村委会的自身建设,同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早日实现新农村目标。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集体总收入14342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孟集村 |
一、基本情况 孟集村现有998人,耕地面积991亩,3个村民小组,劳力450人,党员27人,人平收入6170元。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全村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家里发展养殖一个年出栏70头养牛大户,2个养殖大户,年出栏700头一个养羊大户年出栏80头,在两季班子的支持下都取得了较好的收入。 三、孟集村规划 1、认真作好劳务输出工作。对在外务工人员实行跟踪管理,在计生方面做到季度有孕检、有证明、不多生不超生。 2、做好村务、政务、财务公开。 3、争取在2011年没有-案件发生,作到有事必须解决在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做到为百姓的知心人。 4、两委班子严格要求自己,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争取完成镇委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21378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6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韩集村 |
一、基本情况 张家集镇韩集村有1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全村310户,1883人,耕地面积2508亩,共有村组干部13人,其中村干部3人,党员34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362元。村现有芥菜制品厂1个、废料加工厂1个。 二、三年规划 着重抓基层组织建设工厂,树民风,扬正气,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5年内在张陈路旁建设规范化居民住房,促进韩集村各项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产新路子,发展蔬菜,搞好土豆、芥菜、生姜、萝卜。 三、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4年集体总收入80000元,其中:沙场承包23000元,猪场承包27120元,荒山荒坡发包5620元,房屋租赁5000元。2013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00元,201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2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周当村 |
一、基本情况 周当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450户,1972人,耕地面积4777亩,其中水田2880亩,党员51人。 二、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度,全村党员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1、为了扩大优良水稻品种推广,村出资和鼓励农户购买水稻插秧机3台,统一品种,统一时间下种,实行定单农业,使农民增收户平3000元。 2、多方筹措资金,建好乡村文体设施,周当村已建有农家书屋一家,为农家书屋增添近600册书刊。 3、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生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全村共有20户办领独生子女证。 4、规范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工作,村组所有入有理财小组人员盖章并公示,村内大小事务交党员、干部、议事会成员讨论通过。 以上是周当村2009年做出的一些成绩,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三、工作规划 1、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力争村集体收入增加到10——15万元。 2、计划生育工作,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常抓不懈。 3、年度有户业化调整,发展订单农业已和“宋涛米厂”下订单水稻2500亩。 村支“两委”就有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完善村规民约,让村民满意,群众放心。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90000元,其中荒山荒坡发包10362元,土地承包18300元,土地出让35020元,新上预制构件厂收入2000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1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3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史畈村 |
一、基本情况 张家集镇史畈村有11个村民小组,474户,2230人,耕地面积4361亩。党员48名。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由于交通不便又无务工返乡人员投资创业,村发展集体经济很难。 三、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 一是把村级林场承包出去; 二是完善堰塘承包合同,预计可收入2.8万元。 三是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引进一些外资,从而改变史畈村面貌。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2年集体总收入32000元,其中:资源拍卖20620元。2013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000元,201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何岗村 |
一、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459户,2055人,下辖9个小组,现有村组干部9人,党员46人,耕地面积3845亩。 二、经济状况 全村全年经济收入35200元,其中:土地承包收入28600元,其他各种小型承包收入66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何岗村没有实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制约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三年规划 一是美化、绿化何岗村900米长的街道; 二是修通2—7组约2200米的主水渠; 三是硬化通组公路2.6公里。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范湾村 |
一、基本情况 范湾村地处张集、黄龙、峪山三镇结合部,地理位置偏僻,全村共有7个组,9个自然村,现有耕地面积2969亩,人口1016人,其中党员35人,现有住户225人。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由于范湾村地理位置偏僻,无企业投等集体性收入,无承包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村共有通村、通组公路10公里,于2007年完成5公里,目前还有5公里没通,全村多处出现“断头路”,造成群众出行难等问题,同时还存在人口少、公路里程长、资金缺口大、群众负担重的问题。 2、范湾村五组群众饮水难,全组共有43户,没有1户井打的水不是盐碱水,目前该组出现7例癌症死亡事件,急需解决。 3、党员队伍存在普遍年龄偏大,素质较低,集体荣誉感不强,个别党员把个人利益看得比集体利益重。 四、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 一是修通通组公路; 二是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三是加强党员干部培训。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黄洼村 |
一、基本情况 黄洼村位于镇的最南边与黄龙、峪山搭界,有耕地1824亩,辖区住户230多户,人口669人,劳力300多个。人均耕地3亩多(习惯亩)。全村四个自然村,党员32个,村干部3名,组长1名,妇女专干1名。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村集体除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外,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全村主要农户以种植为主,农闲出去打工挣钱,仅四组建有三个一次性投喂两千只的肉鸡饲养棚。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多物薄,又无矿产资源,水昨设施老化,水源不足,水面不广,社会关系简单,无人投资建厂。村集体固定资产仅限于村小学及村办公场所在一体的面积有4000多平方,房屋30多间,待学生转移后方可出租和转让办厂。 四、规划 一是维修泵站。计划对黄洼泵站渠道进行维修,由于资金不足还未动工; 二是硬化通组公路。通组公路没有指标,还有待改善。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高庄村 |
一、基本情况 高庄村位于张家集镇火车站南,樊东国家粮食储备库附近,全村共有6个组,305户,1554人,党员42名。耕地面积3150亩,其中:水田1240亩。村干部5人。 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 高庄村遵照党委、政府2015年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的要求,高庄村召开“两委”班子、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确保计划生育五大常规措施规范到位,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8%以上,禁止政策外多孩生育,性别比不超过100:110,政策外多孩不超过0.8%,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镇中上。 三、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搞好2015年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庄村根据中央、省、市、区、镇的会议精神,结合高庄村的实际,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创建平安村,深入推进综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发生重大、特大安全生产或治安事故。 四、三年要为群众的好事实事 一是依托樊东国家粮食储备库,为集体创收3000元; 二是根据上级的精神,在2010年创收5万元,要把各组的零星承包地、堰塘管理好。 三是村组路面硬化1000米,对水冲坏的几处路和桥进行维修。 四是把村级办公场所改建,新添桌子、椅子,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村务政务公开上墙,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韩岗村 |
一、基本情况 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5人,总户数250户,党员39名。总耕地面积2307亩,其中水田1100亩。集体经济收入一无招商引资项目,二无村办企业,唯一的集体收入仅靠二、三组发包的零星土地承包87亩,发包款12400元,但无实质性的现金收入,结算到期的发包款,农户以债务抵交。因此,是交通不便、比较偏远、集体收入薄弱的村。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班子成员存在自身学习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村域经济、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不够;二是解放思想、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足,集体经济收入薄弱;三是率先垂范,为民、务实、清廉工作作风不扎实;四是无营造团结向上,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三、今后三年发展思路及为民所办实事 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集体经济创收打下基础;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争取资金新建办公场所。 三是力争上级争取一点,村自筹一点,花资金3万元把年久失修的泵站设备重新更新、配备,且清修灌溉水渠1公里,从农村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出发,维护群众利益,营造团结向上、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四关注民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002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6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徐窝村 |
一、基本情况 徐窝村地处襄枣结合部,辖3个村民小组,1300人,344户,党员39名。耕地面积1750亩,其中水田780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国捐躯的烈士200余人,徐窝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国防教育基地,是一个典型的老区村。几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水厂和烈士陵园建设,街道绿化等一大批基础建设相继建成和正在建设。 二、经济发展 利用区位优势打造老区形象。近几年我们村通过内引外联,借助蔡阳棉花大市场的优势,发展棉花加工厂、长途运输业、木材加工业、养殖业、百货批零等,为徐窝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给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三、存在的问题 徐窝地处偏远,远离政府所在地,虽然是老区,政府扶持不够,在建项目无钱。如烈士陵园二期工程建设需要资金而无法开工;水厂运转十分困难;街道路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三年规划 一是将办一个农家乐; 二是对村街道进行绿化、亮化,努力实现年初村支“两委”在群众大会上的承诺。 五、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220000元,其中:荒山荒坡发包20790元,土地出让58700元,林场拍卖74300元,合作组织5620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4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6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刘寨村 |
一、基本情况 刘寨村共有自然村7个组,全村共有520户,人口2200人,总耕地面积3450亩,其中刘寨村水田共1200亩,全村55名党员,7个党小组。 二、经济发展情况 刘寨村企业共2个现已发包出去,一个芥菜厂,一个棉花加工厂,每年交付3000元,其中自然村堰塘几口年收入1000元,7组非家庭承包土地年收入25000元,刘寨村老铁路复垦后发包收入6000元,全年刘寨村总收入35000元。 三、三年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 一是计划修通3、4、5、6、7组的通组公路,达到刘寨村组组通水泥公路。 二是新建规范化的村级办公场所。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437443元,其中:荒山荒坡发包368340元,土地拍卖6028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5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7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王营村 |
王营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206071082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07。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王营村与张集社区、郭湾村、张咀村、何营村、孟集村、韩集村、周当村、史畈村、何岗村、范湾村、黄洼村、高庄村、韩岗村、徐窝村、刘寨村、梅铺村、施营村、新白村、方寨村、汪庄村、宋营村、聂岗村、杨榜村、王岗村、中营村、李营村、官沟村、邵棚村相邻。 |
梅铺村 |
一、基本情况 张家集镇梅铺村共有535户,人口1845人,党员42名。耕地面积1850亩。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经济收入来源; 2、办公经费紧缺,办公室建设无资金; 3、无经济实体; 4、灌溉农田缺水,水利设施差; 5、村债务过大,工作难推进。 三、三年规划 一是争取旱地改水田200亩, 二是新建村级办公场所, 三是招商引资企业2个。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12320元,其中:荒山荒坡发包191500元。鱼塘承包20000元;土地出让54560元;樊东粮库二期工程、襄阳粮库二期工程,大型棉花加工厂收入3000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3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5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施营村 |
一、基本情况 施营村共有村民小组7个,总户数440户,全村总人口2200人,劳力1500人,总耕地面积3500亩,其中水田1800亩,党员52人,2009年全村人平纯收入4000元。 二、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度全村党员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施营村为了寻求发展找准路子,2009年新年伊始,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商定决定1、3、7发展土豆生产。 2、施营村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中,常抓不懈,大力宣传教育典型引咱,不但教育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好女能治国坏儿能败家等,促合村风民风等社会风气不断好转,继续开展好树新风活动。 3、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村两委班子所有成员都要以人为本,严格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党建工作,三三制的要求逐步规范今后的工作,让村民满意让群众放心。 三、工作规划 1、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年收入达到3——5万元。 2、力争全年办好村办工场所 3、力争今年硬化7组公路2公里。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新白村 |
一、基本情况: 新白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耕地1700亩,人口1032人,劳力530人,党员32人,2009年全村人平纯收入6170元。 二、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全村党员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归纳如下: 1、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新白村自筹资金1.6万元,对村泵站进行加固,更好的解决了农业生产的用水; 2、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全村没有出现信访不稳定事件也没有越级信访,没有群众集体访的发生,计划生育工作也处于领先位置。 以上是新白村2009年做出的一些成绩,但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落实。 三、工作规划 1、坚持以人为本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常抓不懈,开展树新风活动,使村风民风等社会风气更加好转。 2、搞好村委会,村支部和两委办公场所和村卫生室的建设。 3、2010年要把村泵站还需加固,更好的改善农业用水问题,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4、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村支两委所有成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按照党建工作,三三制的要求逐步规范今后的工作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150000元,其中荒山荒坡发包64665元,土地出让32500元,林地拍卖4202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7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9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方寨村 |
一、基本情况 张家集镇方寨村位于滚河以北,南临张陈路,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水田430亩,4个村民小组,1200人,其中劳力800人。2010年全村人平纯收入7200元。方寨村现有村干部5人,4个村民小组长,党员35人。 二、存在的问题 方寨村人多地少,交通便利有利于招商引资,村组集体收入甚微。 三、三年规划 着重抓村组道路硬化5公里;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武装办公场所;发展蔬菜产业;树民风、扬正气,搞好社会稳定、治安及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几年内建设新农村,以促进方寨村各项经济发展。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汪庄村 |
一、基本情况 汪庄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58户,总人口1556人,劳力770人,耕地面积2268亩,其中水田1300亩,党员51人,2009年全村人平纯收入4000元。 二、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度全村党员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1、多方措筹资金,建好乡村文体设施,我们村目前还有一家农家书屋,2009年底为家家书屋增添近400册书刊。 2、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度,我们举办法制宣传栏二期,成立了村级治安联防队,实行十户治安,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了治安联防、责任状。 2009年全村没有出现信访不稳定事件,计生工作在全镇处于领先地位,全村现有35户领有独生子女证。 3、认真规范村级财务,和抓好三资管理工作,村组所有财务,有理财小组人员盖章、公布,大小事务交由党员干部,议事会成员讨论通过,确保办事公开透明。 以上是汪庄村2009年度做出的一些成绩,与上级党组织要求还差一定的差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工作规划 1、积极发展集体发展,力争年收入4—5万元。 2、计划生育工作,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工作常抓不懈。 3、积极探索新路子,搞好产业调整结构,发展订单农业为村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4、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村与“两委”所有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完善制度,规范行为,让村民满意,群众施心。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41378元,其中:土地出让21665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6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宋营村 |
一、基本情况 张家集镇宋营村地处滚河北岸,全村有6个组,475户,2041人,耕地面积3400亩,耕地面积3100亩,党员46人,村组干部9名,其中村干部3名。引进企业两个:“襄阳中凯利制衣有限公司”、“金诚惠米业有限公司”;村民自办企业两家:免烧砖厂、预制板厂,集体经济收入80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0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集体及村民人均收入过低;党员有活动室、电教室,没有桌椅。 三、三年规划 村“两委”班子在2010年争取以麻竹高速公路、双黄公路等便利的交通条件为依托,下大功夫招商引资、兴办企业,提高集体及村民的经济收入,努力把宋营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聂岗村 |
聂岗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2060710822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07。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聂岗村与张集社区、郭湾村、张咀村、何营村、孟集村、韩集村、周当村、史畈村、何岗村、范湾村、黄洼村、高庄村、韩岗村、徐窝村、刘寨村、王营村、梅铺村、施营村、新白村、方寨村、汪庄村、宋营村、杨榜村、王岗村、中营村、李营村、官沟村、邵棚村相邻。 |
杨榜村 |
一、基本情况 杨榜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0户,人口1906人,村组干部12人,其中:村干部4人。全村共有耕地3148亩,其中水田1535亩。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元,全村共有党员63名。 二、2009年工作总结 近两年来,在村支部、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为建设和谐杨榜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建通村公路3.7公里。 2、全面完成了四组土地二轮延包工作。 3、新修缮村卫生室3间,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 4、清理农业灌溉渠道2.5公里。 5、新建6家蛋鸡养殖场。 在做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情况下,狠抓两个“一票否决”工作,一是计划生育工作;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近两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目前,全村经济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三、规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决心,再鼓干劲,再加措施,切实做到“六抓”:一抓经济发展,使群众致富;二抓计划生育工作;三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好社会秩序;四抓招商引资工作;五抓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六抓养殖生产。并且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为农民办好以下几件实事: 一是复垦土地面积120亩; 二是修通组公路2.5公里; 三是维修泵站,硬化渠道3公里; 四是维修村级办公场所3间; 五是新建农家书屋1个。 四、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0年集体总收入38000元,其中:土地出让24530元。2011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50000元,201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王岗村 |
一、基本情况 王岗村现有11个村民小组,466户,1754人,现有耕地面积3970亩,其中水田1658亩,全村共有党员64名,2009年人均纯收入5620元。 二、2009年工作情况 2009年新建了图书室,村级综合治理、办公室、村级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就医难、看病难。 经村“两委”班子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解决了计划生育难,计划生育工作在2009年有了新进展,2009年有26户自愿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三、工作规划 1、新建和整修党员活动室和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2、整修村水渠6000米,解决王岗村农业灌溉困难的问题; 3、计划修建通组公路8公里,解决村民出行难。 4、完成沿汉十高速公路两旁植树工程,投入资金8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中营村 |
中营村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20607108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20607。邮政编码为4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10 ,车牌号码为鄂F。中营村与张集社区、郭湾村、张咀村、何营村、孟集村、韩集村、周当村、史畈村、何岗村、范湾村、黄洼村、高庄村、韩岗村、徐窝村、刘寨村、王营村、梅铺村、施营村、新白村、方寨村、汪庄村、宋营村、聂岗村、杨榜村、王岗村、李营村、官沟村、邵棚村相邻。 |
李营村 |
一、基本情况 李营村现有5个组,256户,1208人,耕地面积2307亩,其中水田1186亩,党员46人。5个党小组,1个党支部,2009年人均纯收入6470元,村组干部8人,其中村干部3人。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村级集体收入11068元,其中资源拍卖11068元。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组债务200万元,债务过大,还债压力大,村级集体收入太少,无法维持正常办公。 四、办的几件实事 一是村级办公场所整修; 二是维修二、三、四、五组泵站。 五、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4年集体总收入58000元,其中:荒地拍卖32560元。2013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5000元,201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9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官沟村 |
一、基本情况 官沟村现有7个组,277户,1216人,耕地面积2592亩,其中水田1400亩,党员33人。7个党小组,1个党支部,2009年人均纯收入6470元,村组干部10人,其中村干部3人。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村级集体收入(土地发包)11016元。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组债务110万元,债务过大,还债压力大,村级集体收入太少,无法维持正常办公。 四、规划 一是村级办公场所整修,需5万元; 二是维修三组泵站5万元。 三是引进企业3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5万元。 五、三年经济收入情况 2013年集体总收入60000元,其中土地发包11016元,水塘拍卖28300元,土地出让4180元。2013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000元,2014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00元。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邵棚村 |
张家集镇邵棚村位于双黄路和孝襄高速公路东侧,辖4个村民小组,284户,1264人,耕地面积2193亩。全村共有党员44名,4个党小组,班子成员全部交叉任职。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养殖生猪富民强村之路。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0元,90%以上的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多次被市、区、镇评为“经济强村”、“小康示范村”、“五好村级党组织”。 邵棚村党支部坚持党建、经济两手抓,两手硬。为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村党支部对村组6名干部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岗位、职务将工作内容、主管事项、工作目标纳入目标考核,并与工资挂钩,半年一兑现。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将培养青年人、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党支部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近三年先后有5名青年加入党组织,其中4名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等设置了六大类岗位,使党员由无职变有位,有位变有为,做到“一人一岗,人人有责、个个有为”,村党支部和4个党小组成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核心”、“龙头”。 个人富了不算富,群众富了才算富。为了带领群众致富,0员、湖北省劳动模范、襄樊市农村十大青年、村党支部书记梁随政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利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逐步引导农民调整养殖结构,淘汰本地土杂猪,引进三元杂交猪,优化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村注册成立了建恒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梁随正兼任经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民以股东身份直接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发展经济、调整结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008年来,公司出栏优质三元杂交猪3000头,网络带动邵棚村及周边村1500户,出栏三元杂交猪2万余头,户平增收800元,使102个贫困户脱贫致富,1000多个家庭步入“小康家庭”行列。为了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09年上半年村里投资50万元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购置了大型收割机4台、旋耕种机械2台、8台插秧机,采取统一购种购肥、技术服务,集体牵头,农户参与,实行了产、购、销一体化,既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增加了集体、个人的经济收入。 信息来源:省委组织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