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城 >> 高平市 >> 建宁乡

建宁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建宁乡谷歌卫星地图)


建宁乡简介

  高平市辖乡。1961年设建宁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市境东北部,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1.7万。泌辉公路过境。辖建北、建南、郭庄、苏庄、府底、筱川、东庙、冯庄、马岭、西沟、吴家、苟家、程家河、李家河、张家、何家、王家、荒窝、曹家、北社2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煤、炼铁、运输为主。农业主产玉米、谷子、小麦、高粱。.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7万人 31.6平方公里 140581201 048000 0356 查看 建宁乡谷歌卫星地图

建宁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吴家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吴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南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建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庙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东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筱川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筱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庄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郭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庄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苏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府底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府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北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建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沟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西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北社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北社村谷歌卫星地图
苟家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苟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程家河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程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家河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李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家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张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家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王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荒窝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荒窝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家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曹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冯庄村 ·高平旅游·高平特产·高平十大特产·高平十景·高平名人·高平 0

----

查看 冯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宁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北城街道

  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西北,总面积20.3平方公里,辖23个村(居)委,有13306户,39918口人,耕地面积12642亩。    全处共有各类企业238个,其中集体企业26个,私营企业212个。2010年社会生产总值6.0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可配收入125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9元。    近年来,北城办事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3458”科学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转移”和创建“六市”目标的总体安排,立足北城实际、扬长避短、发挥区位优势,制定并实施了“一、二、三、四”发展战略,着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一批市区三产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水平,一批农业调产项目开始创造效益;晋长路、北环路两条经济发展带初步形成,生猪养殖、苗木花卉、果品蔬菜和优种玉米四大基地,市区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文化信息服务四大优势三产初步凸现规模优势。    在社会事业方面:西山生态示范园、主干道绿化、户户通工程、文化村创建,丹河综合整治,农村低保和新农合工作整体推进顺利,开始步入立足城市、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建设城市构建和谐新北城的健康发展轨道。  

东城街道

  东城办事处于1994年6月原城关镇撤销后成立,位于高平市区及城郊东北部,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3个农村社区、8个城市社区),共10585户(其中农户4120户、非农户6465户)、30124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3229人、非农业人口16895人)。党工委下辖26个党(总)支部,党员956名。东城全境被划入城市规划区,辖区内人口居住相对集中,聚集了多处市政单位、大型住宅小区和商业网点,207国道、北外环路、高团路、高永旅游公路穿境而过,省级森林公园——七佛山森林公园座落其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我处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和谐,全面小康新东城”的奋斗目标,按照 “三新一发展”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实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转型为重点拓展新经济,以项目为抓手打造新城镇,以城乡一体为方向建设新农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抓学习提素质、抓廉政转作风为关键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街道党工委被省委、晋城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办事处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民间手工艺之乡”、 省级“文明村镇”、晋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11次被高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综合红旗”先进单位。  

南城街道

  南城街街道办事处位于高平市区南郊,居丹河及其支流小东仓河的河谷地带。辖区东同米山镇接界,西与野川镇相连,南和河西接壤 ,北与东城办事处和北城办事处毗邻 。共辖23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其中5个非农社区居委,5个农村居委), 45个党支部,共计党员1428人,总人口47922人(其中农业人口31612人,非农业人口16310人),全处共有耕地30501亩,总面积53.79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晋长高速公路、207国道、长晋线和西环路纵贯南北,坪曲线横跨东西,由于位于城郊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是高平市新一轮城市规划的重点拓展区。    南城办事处原来建制为高平市城关镇,1994年经高平市批准,原城关镇一分为三,为南城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和北城办事处。2000年底,原唐庄乡撤并归南城办事处,沿袭至今。  

米山镇

  米山镇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市区东5公里处,总面积69.67平方公里,辖3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9061户,35019口人,其中农业人口33706口人,非农业人口1476人,镇政府驻米山村。    米山镇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已成集镇,成为长平之战赵军指挥中心。唐武德年间,置州建制,是远近闻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代的翰林学史、明史编修副总裁刘虞夔,清代两广总督祁贡都出自米山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    全镇交通便捷,晋长高速公路、晋长二级路、坪曲公路、米石公路纵横交错,与镇村油路相沟通,境内还有铁路专用线一条。旅游景点众多,主要有定林寺、廉颇庙、祁贡墓、风神洞等,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定林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铁佛寺、三峻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风神洞、瘟神洞、祁贡墓)。    全镇农业较发达,现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50栋,养殖以养猪、养羊、养兔为主。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现有集体煤矿10座。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瞄准市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发展民营企业,涌现出了丹阳橡胶有限公司、鑫佳制毯等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成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全镇非煤规模工业企业有5家,企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企业产品主要有煤炭、铸管、医用橡胶制品、乳制品、兽药、建材等。全镇有3所中学,23所小学,医疗卫生单位2个,文化娱乐场所20多个。 目前,全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扎实苦干、与时俱进,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朝着建设经济建镇、旅游名镇、流通旺镇、宽裕型小康镇和一流文明乡镇的目标迈进!.  

三甲镇

  辖25个村民委员会。三甲镇距离市城6.5公里,是典型的成郊结合部。   三甲镇炼铁翻砂的历史悠久。这里的炊具铁货产品不仅誉满上党,而且驰名省外。三甲镇底下资源丰富,煤、铁矿石储量居首。在三甲南、路永山等村还有丰富的石灰炭石。三甲镇以往水资源比较丰富,镇内有闻名高平的东仓水库、西仓水库、万田水库、三星水库等较大水库。三甲镇建材资源也比较闻名,有三甲南、朱永山、北李、祥南、赤祥、路永山、三甲北等村的砖窑;有长寿的水泥厂;有三甲南、三甲北的水泥预制厂;有三甲南的石子厂等。   三甲镇自然景观有东部的汤王山,西部的韩王山。汤王山上的汤王庙及山下的姬家山可开发旅游业。有赤祥的嘉祥寺,有徘北村的炎庙、南河村的二窑庙,有三甲南的古银杏村。三甲镇历史名人有底地村的王浩然;有赤祥号称“李有才”的王四孩;有徘南村-县长陈献书;有路家山村原晋城市政协委员崔定亚。.  

神农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人口密度为500人/平方公里。神农镇东有虎头山和狗王山,西有郎公山,北有羊头山,三面环山,东仓河、西仓河从北向南流经全境。境内地势复杂,沟壑纵横,平地较少,大部属丘陵和半山区。神农镇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10℃,最高温度32-34℃,最低温度-15--18℃。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以7-9月为最多。无霜期160-170天。   历史沿革   据当地发掘出的墓志铭考证,唐天祐七年(910)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的称谓,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27)有“泽郡高平乡神农团池村”的称谓,北宋元符二年(1098)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的称谓。从这些称谓可以看出,神农镇历史上属泽州高平县管辖。现为高平市所辖。在行政区划上,清代实行都里制时属高平第一、二、三都管辖。民国时改区村制后属高平第五区。1956年取消区级制后改为团池乡。1958年取消乡建制,改为管理区。1961年取消管理区,设置团池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建为团池乡人民政府。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原“神农”命名,设立神农镇。   炎帝故里   神农镇历史悠久。境内的羊头山,古来是泽州、潞州(今长治市、晋城市)的分界地,有“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即长治、长子、高平)”之称。这里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区域内,现存有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庙、五谷畦、神农洞等许多遗迹遗址,并存以炎帝陵为中心的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神农祠等一系列独特的炎帝文化古建筑群落。炎帝在这里种五谷、尝百草、制耒耜、兴医药、制陶器、开日市、始兴稼穑的原始农耕文化美好传说代代流传。与炎帝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和记载炎帝功德的碑文石刻十分丰富。形成了一个炎帝神农氏从生产、生活到安葬以及后人祭祀等完整的炎帝文化体系。仅神农镇方圆50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羊头山神农高庙、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北魏石窟群,有下台村炎帝中庙,故关村炎帝行宫,庄里村炎帝陵等,羊头山北齐天保二年(551)的石碑就刻有“神农圣灵所托”等字样。唐天授二年(691)所立的《泽州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碑文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炎帝“遍陟群山,备尝庶草,届斯一所,获五谷焉”的明确记载。在炎帝陵前,现存一块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所立的刻有“炎帝陵”三个大字的石碑。可以说,神农镇作为中华文明史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之“源”,是华夏民族和全球华人的“根”。   经济建设   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神农镇人民政府做出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大量的宣传工作,修复了羊头山神农庙,清整了羊头山的遗址遗迹,修通了旅游公路,建起了羊头山祭祀大广场。2002年,承办了高平市举行的首届炎帝文化旅游节和社会各界公祭神农炎帝典礼。2004年7月,趁召开高平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之际,又承办了高平市举行的规模空前盛大的第二届炎帝文化旅游节暨社会各界公祭神农炎帝典礼。2005年7月,配合市里成功举办了央视三套《热情广场》——羊头山放歌的录制工作。目前,羊头山炎帝文化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到这里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陈区镇

   陈区镇位于高平市东北部,距市区14公里,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有3万余口人。境内土地肥沃,地下资源丰富,素有“煤炭重镇”之称。并有多处文物古迹,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3处。开化寺彩绘壁画,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历史文物研究价值。[1]  

北诗镇

  高平市辖镇。1962年设北诗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14.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万。辖西诗、北诗午、南诗午、北善、秦家庄、董庄、贺庄、山秦、西山、野沟、东吴庄、龙泉、上沙壁、中沙壁、介洞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煤、炼铁、铸造、建材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谷子、玉米。.  

河西镇

  河西镇位于高平市南10公里处,是高平市的南大门,全镇辖45个行政村,11865户,近5万口人,7万亩耕地。该镇主导产业突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晋长公路、207国道、晋长高速公路、太焦铁路纵贯南北,陈石公路横穿东西。河西粮食市场、绿康油脂、纯红薯粉条、绿茵草业、丝织挂毯等企业产品蜚声国内外市场。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河西镇被列为全国五百家小城镇试点镇之一。    近年来,河西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该镇已初步形成了以富民薯类、崇明薯类为主的产业链,发展高淀粉红薯基地近万亩,年加工转化红薯1300万公斤;以河西油脂公司为主的产业链,年转化大豆30万公斤;以绿茵草业为主的产业链,发展苗木基地一千亩,生产各种苗木5万余株。去年,该镇生产的绿康豆油、宴中乐纯红薯水晶粉条、红富士苹果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现在全镇已建起了百余栋日光温室,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高效农业的形成,推动了河西的小城镇发展步伐。目前,该镇的贸易市场、蔬菜市场、粮食市场已投入使用,商贸大街已初步形成,天脊化肥厂也将在河西安家落户,河西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更加辉煌,希望各有识之士来河西投资,共同开发这块神秘的土地。.  

马村镇

  马村镇位于高平西南15公里,全镇共65.5平方公里,总人口33727人,其中农业人口29527人,非农业人口4200人,耕地面积39495亩,粮田面积35300亩。2001年社会总产值529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500万元,农业总产值4400万元,工业增加值12749万元;全镇实现工商税收1079.5万元,农业税48.2万元,地税416.8万元,全镇粮食总产量7946万公斤,人均纯收入3400元。全镇辖25个村委会,镇党委下设1个厦普赛尔党委,5个党总支部,4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89人,其中农村支部32个,机关支部7个,企业支部5个,80%以上支部达到“八有”要求。全镇共有企业639个,其中镇办7个,村办39个,私营593个(工业141个、农业105个、建筑业11个,批零贸易业204个、饮食服务178个)。从业人数6554人,全镇共有煤矿15个,镇办4个,冶铸厂20个,亿元企业1个(山西厦普赛尔饮料有限公司),千万元企业5个,主要产品有原煤、精煤、饮料系列、生铁、铸管、铸件、矿石、板材、海沙、黑陶、绢丝等。全镇林业用地面积29000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2848亩,荒山面积2025亩,森林覆盖率30.2%,全镇共有温室大棚35幢,全镇猪存栏5000头,鸡存栏35500只,肉类总产量550吨。全镇计划生育率88.13%,出生率13.34%,自然增长率5.88%。.  

野川镇

  高平市辖乡。1961年设野川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市境西部,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1.5万。杨界公路和沁辉公路过境。辖沟村、路家、后山沟、大西沟、东沟、蒲沟、常家沟、大野川、小野川、唐家山、后沟、窑沟、南杨、北杨、红岩沟、乔家沟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煤、炼铁为主。农业主产小麦、高粱、玉米。.  

寺庄镇

  神农镇位于高平市东北部,镇驻地南距市区10公里。东连陈区镇,西接永录乡,南邻三甲镇,北与长治、长子两县搭界。东西10公里,南北6.5公里,略呈半圆形,面积50.6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总耕地27780亩,人均耕地1.1亩。共辖3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75户,总人口25100人,其中农业人口22150人,劳动力人数100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人口密度为500人/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团池村。政府驻地有派出机构7个,镇级机关、厂矿、学校、医院等单位10个,特别是商业发达,集中了全镇80%的商业网点,神农大街已建成功能齐全的商贸大街,成为邻近乡镇人民购物的向往之地。    神农镇历史悠久。境内的羊头山,古来是泽州、潞州(今长治市、晋城市)的分界地,有“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即长治、长子、高平)”之称。这里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区域内,现存有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庙、五谷畦、神农洞等许多遗迹遗址,并存以炎帝陵为中心的炎帝中庙、炎帝行宫、神农祠等一系列独特的炎帝文化古建筑群落。炎帝在这里种五谷、尝百草、制耒耜、兴医药、制陶器、开日市、始兴稼穑的原始农耕文化美好传说代代流传。与炎帝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和记载炎帝功德的碑文石刻十分丰富。形成了一个炎帝神农氏从生产、生活到安葬以及后人祭祀等完整的炎帝文化体系。据当地发掘出的墓志铭考证,唐天祐七年(910)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的称谓,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27)有“泽郡高平乡神农团池村”的称谓,北宋元符二年( )有“泽州高平县神农乡”的称谓。从这些称谓可以看出,神农镇历史上属泽州高平县管辖。现为高平市所辖。在行政区划上,清代实行都里制时属高平第一、二、三都管辖。民国时改区村制后属高平第五区。1956年取消区级制后改为团池乡。1958年取消乡建制,改为管理区。1961年取消管理区,设置团池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建为团池乡人民政府。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恢复原“神农”命名,设立神农镇。.  

建宁乡

  高平市辖乡。1961年设建宁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市境东北部,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1.7万。泌辉公路过境。辖建北、建南、郭庄、苏庄、府底、筱川、东庙、冯庄、马岭、西沟、吴家、苟家、程家河、李家河、张家、何家、王家、荒窝、曹家、北社2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煤、炼铁、运输为主。农业主产玉米、谷子、小麦、高粱。.  

石末乡

  石末乡位于高平市东南部,东与陵川相毗连,南与泽州相连壤,海拨高度1200米,全乡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春燥多风,夏热频雨,秋湿阴凉,冬寒少雪,年平均气温9.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530毫米左右,无霜期180天。境内有千年酸枣树、侯庄老南院、三槐庄二仙庙等多处旅游景观。    全乡辖17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总人口17060人,总户数4726户,总面积45.33平方公里。总耕地33608亩,粮田面积29880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乡镇。目前,全乡已形成了以粮食、育种、三樱椒、旱地蔬菜、优质薯类为主的种植结构调整新格局,特别是在示范推广W膜盖种植技术方面,得到了国家农业厅的赞誉,受到了省市的肯定。推广面积已达近万亩。全乡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科技创新工作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    2004年,在乡党委、乡政府领导下,组织带领全乡广大干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进!.  

原村乡

  高平市辖乡。1961年设原村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市境西部,面积68.9平方公里,人口1.9万。沁高公路过境。辖原村、狼儿掌、陈庄、常庄、牧庄、牧沟、炉沟、皇王头、大坡沟、北山、前河、何李、秦城、冯村、下董峰、窑则头、水南、西坪、上董峰、皇王寨、陈山、良户、章庄、交河、山和背、里沟2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采煤、冶炼、运输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  

永录乡

  永录乡位于高平市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市区7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3.5公里,全乡总面积28.4平方公里。东与三甲、神农镇相连,西与寺庄镇毗邻,南与北城办事处相接,北与长子县接壤,著名的长平之战尸骨坑就在该乡境内,永录河从北到南流经全境,河西为西山、河东韩王山,分别属望云煤矿和申家庄煤矿采区,村庄集中分布在沿河两岸,永堡路纵贯南北,变申路穿乡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乡17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42个村民小组,3131户,12000口人,劳动力6152人,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335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50万元,工业收入7769万元,交通运输业收入1471万元,建筑业收入695万元,商饮服务业收入559万元,其他收入2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6元。工商税收完成959.5万元,完成任务的148%,其中:国税完成774万元,占任务的129%,地税完成185万元,占任务的40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08万元,占任务的176%。2006年全乡工商税收任务为1015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国税805万元,地税任务21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227万元,目前均已实现“双过半”。    永录乡是纯农业型乡镇。有“梨果之乡”和“养猪大乡”之称。几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理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现已形成以东山养殖有限公司为有龙头,辐射全乡17个村的规模养殖业和以三军村、上扶村为示范的设施农业种植园。目前全乡已建成万头猪场1个,3000头以上猪场3个,千头上以猪场6个,养猪小区3个,年生猪出栏达到5万头,蛋鸡规模养殖户20余家,养鸡达到7万只,养殖业成为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2005年7月,永录乡养猪协会挂牌成立,全乡养猪户统注册了“小香”牌商标,同时秋子村的乳鸽,堡头村的养羊已渐成规模,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初步形成。在种植方面,三军村的春秋蔬菜大棚和上扶村的蘑菇种植技术在全乡得到进一步推广,今年将在铺上、秋子、三军、永录四村建设一个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的省级农业园区。.  


建宁乡特产大全




建宁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