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城 >> 高平市 >> 建宁乡 >> 冯庄村

冯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冯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冯庄村简介

  冯庄村位于建宁乡东部,与陵川县接壤,全村耕地面积800余亩,140户,512口人,其中党员18名,村委及党支部成员6名。村里有不完全制小学一所,设一到三年。标准化甲级卫生所一所,近三年来在村干部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兴建了村委办公楼,对村广场街道进行了绿化、硬化。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和老年活动室,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我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581201 048000 -- 查看 冯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冯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冯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吴家村

  吴家村地处建宁乡东北部,东北部与长治地区相接,东部与本乡西沟村相临,西部与本乡苟家村相接。全村共有96户,总人口388口人,其中60岁以上的35余人,党员14名。耕地342.5亩。2009年开始对吴家村沿街道路及环村公路进行路基拓宽,路面硬化。吴家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吴家村古迹众多,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现还保存为数不多的三神庙及墙上的壁画。近几年,我村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动员,集思广益编制规划,全员参与美化环境,生态绿化和环境卫生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建宁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建造休闲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方便村民休闲娱乐。  

建南村

建南村  建南村位于建宁乡政府所在地建宁村南,有740户,2600口人,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10个党小组,党员74名。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小集镇建设步伐加快,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建南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庙遗迹随处可见,济渎庙、智积寺气势宏伟,千佛造像碑位于建南村智积寺前,北魏人和二十年(496年)镌刻,碑高2.5米,梯形,碑首为半圆形,底宽1.08米,底厚0.68米,碑身四面皆雕佛像,约有1600尊,碑的正面下部为一大龛,内雕一佛二弟子。碑的阴面同正面相同,保存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庙村

  高平市建宁乡东庙村,距乡址1公里,有102户,348口人,耕地453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上办有机砖场1个、水泥预制厂1个、5000头猪场1个、种鸡场1个、樱桃种植园区30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支部有17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名;支村两委干部4名,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2人,大学生村干部1名。   近年来,东庙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心系百姓奋力开拓,勇于创新,在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百姓致富无门路、群众-接连不断的困境下,用满腔热血为东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一、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聚民心   东庙村党支部,在工作中以抓党建为突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工作和干部行为,坚持依法办事、依规管理农村各项事务,使村风、民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着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历任支部书记带头搞调产,带领群众致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群众调产增收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从2003年建机砖窑、建养鸡场,2004年投资200万元建设5000头猪场,为搞养殖的农户免费提供仔猪,提供技术,到2008年赴山东烟台考察引进樱桃连栋大棚项目,投资120万元建起占地30亩的樱桃种植大棚,无一不是村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展理念的真切诠释。   二、用真心办实事,抓基础重投资   2005年,党支部书记姬文明拿出当年猪场赢利的30多万元作底垫对村里所有的主要街巷进行了水泥硬化,彻底改变了村民出行不方便的状况,并进行了两旁绿化,使东庙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了让老百姓来村里办事有个去处,让党员干部们干工作有个场所,投资20万元建起了村委办公楼。为了让老百姓茶余饭后有个活动筋骨的地方,投资10万余万元建起了健身小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 2008年,东庙村在全乡率先投资17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300立方的大型沼气池,200立方储气罐,可供300多户村民使用。   三、高起点搞规划,高标准抓落实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东庙村正向建设高标准园林村迈进,他们大力实施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文化工程”。加强文教卫生娱乐区建设,兴建了占地农民休闲广场,配置了各种健身、娱乐器材,成立了文体活动宣传队,完成了电视信号、电脑宽带的进村入户,建设了支村委活动阵地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他们在抓好村庄整治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村庄的管理,真正做到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管理,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村庄形象。   东庙村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经济增长迅速、群众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宜人、村容整洁亮丽、民俗健康文明、管理科学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筱川村

  筱川村隶属于高平市建宁乡,位于建宁乡东部,北接东庙村、冯庄,南于府底村接连,东侧于陵川县礼义镇为邻,西侧于建南村、建北村接壤。乡级公路从其村区西侧南北向穿越而过,成为其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共有村民278人,78户,耕地面积490亩,人均收入3000余元,现有党员12人,村两委干部4人,大学生村干部1人。现存清代三圣堂古庙一座;地处小平原,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玉米、大豆,谷子等农作物。   文化教育   该村和建北村距离较近,且生源较少,该村小学生全部就读于建北村的建北小学,中学生则就读到建宁中学。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2眼用井水。100%以上的农户拥有电视机;基本实现户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户。   该村到建宁乡的道路为柏油马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不足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不足公里。全村共拥有客运汽车车1辆,微型车及农用车40余辆。   该村今年新建沼气池,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就能实现户户通沼气;装有太阳能农户不少于20户。  

郭庄村

  高平市建宁乡郭庄村,地处建宁乡最西边,地理位置显要,是建宁到高平的必经之路,曲辉路的建成带动了郭庄村经济的发展。全村总面积45058亩,有621户,1965口人。党员52人,村民代表41人。支村两委干部10人,大学生村干部1名。   一、经济建设   过去郭庄村产业模式单一,村上经济来源主要是煤矿,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委、市、乡政府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开始,郭庄村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发展了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特色种植方面一是文广专业合作社,投资150万建成了春秋蔬菜大棚6栋,日光温室大棚30栋,占地65亩,工人数60人;二是投资80万建成了40栋温室蘑菇大棚,2010年在村西又增加了10栋蔬菜大棚。目前村上共有大棚86栋。规模养殖方面,现有养猪户五家,现存生猪870头,蛋鸡养殖两户,5000只,肉鸡一户,5000只,养羊两户,60只。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村民人均收入得到增加,调产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为解决村上煤矿兼并重组后村民收入下降提供了帮助。    二、文化建设   目前郭庄村建有郭庄村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小学设有六个年级,分别各设一个班级。配有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等,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质量好,学生素质普遍较高。2010年郭庄村投资新修建幼儿园,共设3个班级,解决了村上幼儿教学环境艰苦的问题。   幼儿园、小学的文化教育要搞好,村上的文化活动也不能掉队,2010年村上对人民舞台进行维修,建起了文化广场,设有图书室、篮球场、老年活动室等,村上现有太极拳队、排舞队、秧歌队,文化活动为郭庄村的风景又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基础设施建设   郭庄村根据高平市委提出的户通工程,从200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通气、通路、通水三项户通工程。   1、2008年,开展了沼气工程的建设,在村北边建成了沼气池,给家户安装了沼气管道,沼气炉,2009年春天沼气正式开始使用,省钱、省事、省力,还环保。   2、2009年,支村两委在完成通气工程后开始着手搞户通水泥路工程,全年完成14848.22平方米,2010年完成近9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村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   3、2010年五月开始新打深水井一眼,深600米左右,水量达到每小时32立方米,水质甘甜、安全。  

苏庄村

苏庄村  苏庄村位于坪曲线沿线距建宁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处,全村共321余户,1160余口人,村里共有劳动力512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4%,两委成员10名,党员33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31亩,其中粮田面积904亩。  

府底村

  府底村概况    府底村位于建宁乡东南部3公里处,距高平市政府约25公里,海拨1004米,地理坐标东经113°0715.28",北纬   35°4930.93",东与陵川接壤,北与长治毗邻,坪曲线从村南通过,有着便利的交通环境。全村有土地面积3255亩,居住用地320.8亩,耕地2900亩,土壤属不砂不粘的壤质土。全村有480余户,1760口人,8个村民小组,党员52名,村民代表29名,大学生村官1名。村上有日光温室大棚200余栋,春秋大棚30余栋,秋梨30亩,全村村民以种植玉米和蔬菜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我们支村两委一班人,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以创建红旗村为目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建北村

  建北村位于建宁乡政府所在地,辖8个村民小组,646户,2178口人,其中农户646户,农业人口2178人,有耕地2295.7亩。村民以务农为主,兼营工商及其它。有各种工商户100余家。村办小学1所,单设幼儿园1所。  

西沟村

  西沟村位于建宁乡的东北角上,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子。它由上河、下河村和西圪套三部分组成。全村共有120户人家, 470人,耕地面积500多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近年来,西沟村支村两委干部一班人坚持不懈抓经济建设,让本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走上新台阶。2009年全村狠抓户通水泥路和绿化工作,曾多次被评为先进村集体。支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干实事、忘我工作办好事,使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进了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列。  

北社村

  北社村位于高平市东北方向,矩离市区25公里,是建宁乡所辖的一个自然村。三面依山,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一面傍水,东大河畔地平水浅。村内居住着村民570户,人口2000口人,党员42名,500名劳动人民以农为主耕种着2030亩土地,其中山岭地约1000亩,平川地约1000亩;我村现有林果园80亩,优质核桃基地300亩,蔬菜大棚5个,食用菌大棚10个。   目前,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着全村人民正在以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发展,全民协调,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全民创业,以改变生产条件调产业结构为中心,为十二五期间实现千亩干果生产基地,千亩粮食生产基地,千亩蔬菜生产基地,千亩油料生产基地,务真求实,真抓实干。  

苟家村

  苟家村位于高平市建宁乡东北角,北与长治、陵川两县相邻,距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距高平约29公里。全村130余户,总人口487余人,1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16名,村民代表8人,支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耕地以玉米种植为主,村里有卫生所、幼儿园各1所。近年来,两委干部抢抓政策机遇、团结一心,大力水网改造工程,解决了多年来群众吃水困难的问题。大力实施户通水泥路工程及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硬化路面达12854.73余平方米,安装路灯27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程家河村

  程家河村位于建宁乡东北部,北接苟家村,南于建北村接连,东侧于吴家、马岭为邻,西侧于李家河接壤。乡级公路从其村区西侧南北向穿越而过,成为其主要的对外交通道路。村庄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1500米。程家河拥有土地总量560亩,其中耕地530亩,人均耕地1.3亩,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谷子等农作物。  

李家河村

  李家河村位于建宁乡东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距高平约25公里。全村260余户,总人口920余人,共分4个村民小组,党员人数27名,村民代表16人,支村两委干部12人。全村耕地以玉米种植为主,食用菌大棚13栋,村里有卫生所1个,幼儿园、小学校各1所。近年来,两委干部抢抓政策机遇、团结一心,大力实施户通水泥路工程及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硬化路面达30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68盏,建设休闲小广场2个,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张家村

  张家村位于建宁乡的北部,金泉山脚下,耕地面积422亩,现有农户118户,人口426人,党员19人,其中1名预备党员,乡村劳动力资源235人。2010年村连片种植干果新品种核桃200余亩。  

王家村

  王家村位于建宁乡东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324人,拥有耕地332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王家村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兴建獭兔养殖厂一座,食用菌大棚十栋。   我村将以贯彻省委-书记讲话精神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把我村的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带动全村各方面和谐发展。  

荒窝村

  荒窝村位于高平市建宁北部,全村有143户,531口人,   耕地487亩。支部有19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支村两委干部5名,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交叉任职1人,大学生村干部1名。   近年来,荒窝村支部一班人坚持不懈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干实事、忘我工作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重要思想,使全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在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列,多次受到高平市委、市政府表彰。   一、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各项工作   在前几年,虽说村上有联办煤矿,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都很不错,但各项工作平平,没有多在起色,郭京青担任支部书记后,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稳定求发展,集中精力抓党建,通过规范工作制度和议事决策制度,充分发挥支村两委的集体智慧,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党员的“双带”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村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二、坚持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   荒窝村山环水绕,气候宜人,土壤丰腴。但以前的荒窝村就象它的名子一样是个贫困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支村两委发动群众依托煤矿搞运输,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三、狠抓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在集体经济壮大的前提下,荒窝的村容村貌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全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支村两委以为人民谋富利为宗旨,为群众办实事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改变了村容村貌。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完善了水、电、路、电视、通讯、教学等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全村大街小巷8200平方米街道全部硬化、美化,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街心公园、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体育设施。全村主要街道安装了灯箱,设立了宣传牌,公益广告牌,全村实行了垃圾不落地。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和阅览室,为了增强人民体质,村上办了太极拳、排舞培训班、青年武术班。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村里改建了医疗室,新修建了阳光浴室。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路通、灯亮、草绿、花开、树美人与自然的谐,不是花园胜似花园。   四、加快两转步伐,调整产业结构   荒窝村支村两委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随着煤矿资源整合,村委在乡政府的指导下,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发动广大村民及时种植核桃干果林120余亩,并聘请有关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指导,迈出了农业调产步伐。   如今的荒窝村,面貌大变样,天蓝地绿人和气,家家富足奔小康。全村拥有私家小汽车20辆,货车20辆,农用车90辆。固定电话150部,手机200部,人均收入已达6800元,荒窝村支村两委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曹家村

  曹家村位于高平市建宁乡北部,北和长治县交界,全村有182户,776人,耕地面积1200亩,现有党员22人,支村两委干部6人,大学生村干部1人。村办小学1所。截止2010年底,全村已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通电、通电视、通电话。2010年建设秸秆气化池1个,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已经接通供气管道。 有68户居住进了新修的农民住宅单元楼。  

冯庄村

  冯庄村位于建宁乡东部,与陵川县接壤,全村耕地面积800余亩,140户,512口人,其中党员18名,村委及党支部成员6名。村里有不完全制小学一所,设一到三年。标准化甲级卫生所一所,近三年来在村干部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兴建了村委办公楼,对村广场街道进行了绿化、硬化。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和老年活动室,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我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善。  


冯庄村特产大全




冯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