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村地处姥桥镇西部,东临姥桥社区,南临姥长村,西邻功桥镇,北邻官塘村。该村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11亩。全村总人口5080人,1525户,劳动力2411人,流动人口1690人,32个自然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所加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6个党小组,10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4名,流动党员18人。
菱湖村水泥11公里,沙石路4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菱湖路姥桥社区。在水利上,村内设有电灌站3座,经过全村上下多年的努力,村内水利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防汛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旱涝保收。其他公共设施也有所加强,全村所有自然村都通自来水,固定电话600门左右,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百户,摩托车基本普及,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村内设有1所学校,1个卫生医疗点,群众生活十分方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农业资产值2549万元,人均收入5212元,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为优质水稻和小麦,面积1000亩,产值150万元。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十分看好,辣椒、番茄、瓜类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悄然兴起,有望形成全村一大优势产业,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菱湖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村。多年来,党总支以道路建设、水利兴修为基础,以统一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经济,富裕农民,努力建设一个文明、小康、和谐的新菱湖。
菱湖村是一个风景秀美、垂钓休闲的好地方,也是民风纯朴、资源丰富、投资旅游的一方热土。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41424103 | 238000 | 0555 | 查看 菱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联合社区 |
联合社区隶属和县姥桥镇,位于和沈路两侧,全社区辖24个村民小组,农户1528户,人口7460人,耕地面积6365.622亩。 联合社区以农业种植为主,主导产业为大棚蔬菜,尤其以无公害毛豆、辣椒、瓜类生产为物色,兼有水面养殖—河蚌珍珠。据统计,全社区常年蔬菜生产面积达11000亩(含复种),产量1.2万吨,河蚌养殖面积达5500亩,蔬菜无公害达100%,“三新”技术推广应用率达96%以上。 联合社区境内交通便捷、河网密布,“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得蔬菜运输盐分方便,砂石路四通八达,境内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较完善,适合生产优质蔬菜、粮油等作物。水质清新,适合水面养殖业生产,全社区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85%,电视普及率达100%,移动用户普及率达90%左右,社区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和完小各一所,另外卫生院、信用社、加油站等公共服务部门齐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目前人均收入4986元,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十分看好,辣椒、番茄、瓜类等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覆盖全社区,历来是社区一大主导产业,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3个,其中流动党支部1个,14个党小组,13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9名,流动党员26人。 |
姥桥社区 |
姥桥社区座落在姥桥集镇,18个自然村,8大片,一个街道,现有党员228名,其中有女党员28人。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18个党小组,第-支部书记沈克斌,第二党支部书记陈玉金,第三党支部书记陈元和,第四党支部书记刘平,第五党支部书记邓成炳。我社区流动党支部一个,流动党员34人,流动党支部书记王智。党总支-夏发松,书记葛道花,副书记邓成炳、陈玉金、刘平,委员沈克斌。我总支是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充满活力的团体,在历次学习实践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09年获得“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评为“市级民主管理示范村”:我们充满信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将继续保持成绩,创造佳绩,锐意创新,争当先进,0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
官塘村 |
官塘村位于姥桥镇西北部,东与姥桥镇联合社区相毗连,南、西分别与姥桥镇菱湖村、功桥镇丰山村隔河相望,北边由东至西与历阳镇清佛、龙华村相邻。辖内4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约9.64平方公里,实有耕地5608亩,人口5483人,其中劳动力2965人,外出务工劳力占65%。设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党员115名。 我村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蔬菜主要有辣椒、毛豆等,所生产的无公害蔬菜远销全国各地。村内已建成水泥路5.5公里,砂石路20公里,纵横交错,交通便捷。现有排灌机部三座,总功率550个动力。正在建设中的巢马和滁马两条高速交汇于我村,其中巢马高速横贯我村,域内4.3公里,计划2013年通车。我村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江北集中区建设的投资热土,欢迎各界人士考察投资。 |
菱湖村 |
菱湖村地处姥桥镇西部,东临姥桥社区,南临姥长村,西邻功桥镇,北邻官塘村。该村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11亩。全村总人口5080人,1525户,劳动力2411人,流动人口1690人,32个自然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所加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6个党小组,10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4名,流动党员18人。 菱湖村水泥11公里,沙石路4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菱湖路姥桥社区。在水利上,村内设有电灌站3座,经过全村上下多年的努力,村内水利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防汛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旱涝保收。其他公共设施也有所加强,全村所有自然村都通自来水,固定电话600门左右,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百户,摩托车基本普及,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村内设有1所学校,1个卫生医疗点,群众生活十分方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农业资产值2549万元,人均收入5212元,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为优质水稻和小麦,面积1000亩,产值150万元。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十分看好,辣椒、番茄、瓜类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悄然兴起,有望形成全村一大优势产业,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菱湖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村。多年来,党总支以道路建设、水利兴修为基础,以统一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经济,富裕农民,努力建设一个文明、小康、和谐的新菱湖。 菱湖村是一个风景秀美、垂钓休闲的好地方,也是民风纯朴、资源丰富、投资旅游的一方热土。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 |
郑蒲村 |
郑蒲村概况 郑蒲村隶属和县姥桥镇,位于姥桥镇东部,东临长江与当涂隔江相望,南靠姥下河,西与联合社区、姥桥社区接壤,北邻杜姬庙村;在建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横贯东西,穿境而过。全村面积21.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13亩。该村辖49各自然村,73个村民小组,1720户,总人口6128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1800人;村党总支共有党员182名,下设三个党支部(其中流动党支部一个),党小组22个党小组,流动党员28名;村内设有5所小学,其中完小2所,,村级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图书活动阅览室1个。 郑蒲村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尤以大棚蔬菜、“黄金”早香瓜和秋延毛豆为特色,兼有水产养殖——河蟹、淡水珍珠、莲藕等;村内修建两条通江大道约13公里,并全部建成标准水泥路,与四条中心砂石路构成四纵两横交通网络;境内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建有两座电力排灌站。 随着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郑蒲村又将面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机遇,规划中的 “郑蒲港”和“集中区”也即将开工建设,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投资、兴业! |
红光村 |
红光村位于和县姥桥镇最北端,与历阳镇毗邻,和沈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辖22个村民组,1230户,4560人,党员99名,其中女党员6名,流动党员11名,成立一个流动党支部,耕地面积5620亩,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大棚3000多亩,主要生产辣椒、毛豆、西红柿、冬瓜等。辖区内有学校2所(红光小学、金星小学)、农村合作医疗1家、私营企业5家。 村内自排站两座,(武家荒和新川机站),防汛抗旱能力较强,农业生产旱涝保收,多年来,党总支以道路建设、水利兴修为基础,能力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经济和转移就业,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是皖江城市经济的核心地带,是郑蒲港的重要入口处,民风纯朴、资源丰富,是投资的一方热土。 热情的红光人欢迎您!!!! |
杜姬庙村 |
杜姬庙村地处姥桥镇东北侧,东靠长江大堤,西至和沈路与红光村接壤,南面与郑蒲村连接,北面与北河埂、城南隔河相望。村域面积17.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87亩,总人口6978人,总户数1740户,劳动力3042人,自然村52个,所辖学校2所,在校生410余人。村民主要以种植大棚蔬菜和毛豆为主。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69人,其中女党员19人。 杜姬庙来历: 相传隋朝末年,皇帝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章丘(今属山东)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乘机率军占据重镇历阳(今安徽和县),自称大总管。杜伏威的妻子单云英,是瓦岗寨老英雄单雄信的嫡系侄女。她父母早丧,自幼跟从叔父闯荡江湖,练就一身武艺,胸怀侠义肝胆。起义中,她与杜伏威不期而遇,相互倾慕,结成良缘。她谙熟韬略,足智多谋,杜伏威称誉为贤内助,她待士兵如兄弟,视百姓如父母,深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尊她为杜夫人。 隋王朝覆灭之后,李渊深知杜伏威率领的江淮起义军是他江山的严重障碍,心腹大患,便用药酒毒杀了杜伏威,而后命李勋率大军,前往历阳,施行武力招降。噩耗传来,全军举哀,单云英悲痛欲绝,发誓与唐军势不两立。她策励将士,严阵以待,准备和李渊大军绝一死战。 不一时,唐军兵临城下,传出圣旨,要单云英速速归降。单云英勃然大怒,撕碎圣旨,立斩来使。李勋见诱降不成,遂下令屠城。单云英身先士卒,奋勇抵抗,使唐军遭到重创。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放弃城池,退守梁山。唐军紧追不舍,将梁山围之数重。单云英临危不惧,背水而战,但是,由于兵力悬殊,叛徒内应,惨遭失败。单云英驻足西梁山岭,五内俱焚。敌军峰拥而上,一片喊杀之声,当敌军来到近前之时,单云英一咬银牙,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长江…… 单云英跳水以后,随水流到太阳河口南边江滩上,被乡人发现,当即埋葬渡口边缘,乡人纪念这位英勇不屈的巾帼英雄,就地立庙曰“杜姬庙”。 |
姥长村 |
姥长村地处姥桥镇西南部,北临菱湖村委会,东临姥桥社区,西与功桥镇。本村面积10.53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43亩。 全村总人口5262人,1325户,劳动力2237人,流动人口1397人,37个自然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所加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8个党小组,10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3名,流动党员18名。 村内设有电灌站2座,其中寻阳圩站、小街站两个国营站,经过全村上下多年的努力,村内水利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防汛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旱涝保收。其他公共设施也有所加强,全村所有自然村都通自来水,固定电话600门左右,宽带安装60户,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900户,摩托车基本普及,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村内设有2所学校,(孤舟小学,盛旺小学。)1个卫生医疗室。公交穿村而过。 姥长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村,土地流转推进试点村。多年来,党总支以道路建设、水利兴修为基础,以统一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经济,富裕农民,努力建设一个文明、小康、和谐的新姥长。全村农村土地60%流转,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大力推进农村村庄整治,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在我村,新型现代农业在我村尤为明显。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农业资产值2549万元,人均收入5212元,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为优质水稻和小麦,优质无公害蔬菜。 姥长村获得马鞍山市国土“四模创建”先进村;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郑蒲港新区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优秀表彰。 随着郑蒲港新区跨越式发展,姥长村新型农村社区逐渐彰显特色。 开放的姥长,投资的热土,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投资,置业。 |
姥下河村 |
姥下河村位于和沈路东侧,总人口7863人,1780户,54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0029亩,占地17.516平方公里,一个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190人。村两委成员8人,计生专干2人,后备干部2人,监督委员会成员3人。 村内中心小学一所,完小二所,两座排灌站,私营企业瑞宇塑料厂,正文彩印包装厂,生产包装塑料制品;飞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豆沙、莲蓉、枣泥、蓉沙、水果馅等;和县雅伦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电器产品;安徽嘉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金属制品及钢材;富旺农资批发厂,生产复合肥等农资产品;姥桥液化气厂;“家友腌制厂”“仕水腌制厂”生产萝卜畅销全国各地;国营中石化加油站。姥下河村以农业占地比重较大,主要以生产水稻、小麦、大豆以及种植蔬菜为主,农业经济条件较好,但集体经济薄弱。 姥下河村是一个环境优美、休闲垂钓的好地方,也是民风纯朴、资源丰富、投资旅游的一方热土。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参观、旅游、投资! |
隐驾村 |
隐驾村地处姥桥镇东南部,东临长江,南临白桥镇,西邻和沈路,北邻姥下河村。该村面积10.53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043亩。全村总人口4262人,1325户,劳动力2237人,流动人口1397人,26个自然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所加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8个党小组,127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1名,流动党员18人。 隐驾村水泥、柏油路8.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隐驾路直达隐驾村。在水利上,村内设有电灌站2座,其中大庄站、五一站两个国营站,经过全村上下多年的努力,村内水利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防汛抗旱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旱涝保收。其他公共设施也有所加强,全村所有自然村都通自来水,固定电话600门左右,宽带安装6户,农村100%电力线路到户,空调用户近百户,摩托车基本普及,逐步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村内设有1所学校,3个卫生医疗点,隐驾集镇座落在村内,群众生活十分方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村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农业资产值2549万元,人均收入5212元,主导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特色产业为优质水稻和小麦,面积1000亩,产值150万元。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十分看好,辣椒、番茄、瓜类等无公害蔬菜生产悄然兴起,有望形成全村一大优势产业,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隐驾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治村,土地流转推进试点村。多年来,党总支以道路建设、水利兴修为基础,以统一规划建设中心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经济,富裕农民,努力建设一个文明、小康、和谐的新隐驾。 隐驾村是一个风景秀美、垂钓休闲的好地方,也是民风纯朴、资源丰富、投资旅游的一方热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