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龙泉市 >> 竹垟畲族乡

竹垟畲族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竹垟畲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竹垟畲族乡简介

  竹垟畲族乡是全省18个民族乡镇之一,龙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1984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龙泉市西南部,披云山(天师山)东麓,东与八都镇相倚,南与八都、上垟两镇接壤,西与宝溪乡相连,北与锦溪镇、住龙镇毗邻。境域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耕地1.08万亩,山林11.4万亩,全乡总人口7537人,其中畲族2336人,占31%,主要分布在罗墩、际上、金田、红坞、良溪等5个民族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01.5平方公里 331181203 323000 0578 查看 竹垟畲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竹垟畲族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际上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际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红坞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红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良溪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良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罗墩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罗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田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金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山溪口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山溪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局下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局下村谷歌卫星地图
五四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五四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排岭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后排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盖竹村 ·龙泉旅游·龙泉特产·龙泉十大特产·龙泉十景·龙泉名人·龙泉 0

----

查看 盖竹村谷歌卫星地图

竹垟畲族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渊街道

   龙渊街道是龙泉市人民0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市区东北部,东与道太乡接壤,南与剑池街道相依,西与西街街道毗邻,北与城北乡相邻,占地84.9平方公里,有63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有贤良、金乐、大洋、东升、城东5个社区居委会。常住在册人口9028户,31250人,其中农业人口3712户,12992人,社区5316户,18258人。山林面积110919亩,耕地面积7096.5亩,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菜村、临江村7个行政村为城中村,本街道是一个城市社区和农村山区相结合的综合型街道。近年来,街道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463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1186亿元,同比增长23.1%,在册统计工业企业396家,新增企业10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500万元以上企业21家,从业人员4776人;农业总产值3446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收入4285元,增长6.6%,人均占有村集体可支配资金205元。   

西街街道

  西街街道位于瓯江上游,龙泉溪畔,地处龙泉山城西北部,东至新华街与龙渊街道接壤;南临龙泉溪与剑池街道相邻;西与八都、锦旗两镇毗连;北倚岩樟乡和龙渊街道。行政辖区总面积约66.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0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25个市属部门(单位)。有耕地面积7929.3亩,山地面积123434亩;总户数8208户,总人口27900人,其中社区居民5613户,18588人。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68个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95亿,农民人均收入3062元。    境内最高山峰大寨山,海拔812米;河流有:龙泉溪、岩樟溪和锦溪;名胜古迹有:龙渊森林公园、九菇山公园、儿童公园、江滨公园、江心公园、白云岩、双龙瀑、十八弯九潭、白雨桥、白云山庄、云岩山庄、云坞书院、云坞古村、叶溥故居、姜家大屋、凤凰山等;公路有:丽(水)浦(城)线、龙(泉)岩(樟)线,牛(牛头岭)住(住龙)线。    企业情况,本街道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个,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十九个,主要产品有:竹胶板、竹席、工艺品、穿帘杆、竹线条、太阳伞、香芯、竹凉席、活性炭、纸箱、笋罐、地木板、青瓷等。   

剑池街道

  剑池街道位于瓯江上游市区龙泉溪南岸,东与龙渊街道接壤,南与塔石、兰巨乡毗邻,西与兰巨乡、西街街道交界,北与龙渊、西街街道隔溪相望。丽浦线及规划建设中的二级公路、高速公路从沿线10个行政村由东到西穿境而过,街道东部有大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有剑川大道和高科技竹产业生产项目,西部有规划建设中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和松溪弄大道,区位优势明显。辖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委会,92个居民小组;辖区内有22个市属部门(单位);有耕地面积8837亩,山林面积32974亩;总户数7969户,总人口24826人,其中居民人口3116户,10185人;200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16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672元。   自2002年6月街道成立以来,依托区位优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的强劲东风推动下,实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两栖发展战略,采取工业、农业、商贸业三头并进,尤其是加强了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引导,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使街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初顺利通过小康街道验收。   

塔石街道

  塔石街道位于城区东南,距城区6.8公里。四面环山,东邻安仁镇,南与龙南、兰巨乡相倚,西接剑池街道,北交龙渊街道、道太乡。全乡辖17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总户数2212户,总人口8270人,全乡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34亩,山林面积142698亩,毛竹面积14900亩。   塔石街道交通便利,丽浦线53省道穿乡而过,建设中的丽龙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是招商引资、投资开发的好去处。在市委、市政府 “二次创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塔石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本乡实际,把握省实施“五大百亿工程”和市实施“百亿富民工程”的大好机遇,以“农业立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依法治乡”为工作思路,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找出路。   塔石群众文化工作坚持面向基层群众、服务当地经济的原则,群众文化活动和科技培训活动并举,以创建“山花工程”和“东海明珠”工程工作为载体,加强和改进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使全乡文化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全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塔石是个发展中的乡镇,塔石人民是勤劳善良的人民,塔石乡的广大干部群众热忱欢迎市内外客人来乡考察、投资。  

八都镇

  龙泉市八都镇地处浙闽边界,距龙泉市区23.6公里,全镇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人口2.5万,辖29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是龙泉市第一大镇。该镇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丽,人才辈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龙泉市重要的产粮区,青瓷的重要产地,萤石矿储量占全国1/4,有毛竹林7.3万亩,是龙泉西南部商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近年来,八都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大镇、工业强镇、边贸重镇”和“文化名镇”的战略目标,经济迅猛发展,文明之花处处绽放。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8元,镇政府彻底消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266万元的镇财政赤字,镇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2002年实现小康镇目标。   

上垟镇

上垟镇  上垟镇是龙泉市的西大门,毗邻福建省的浦城县、松溪县和浙江省的庆元县,总面积162平方公里,人口16102人,辖20个行政村。    上垟镇是闻名中外的龙泉青瓷主产地,凭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瓷土资源及传统制瓷工艺,原龙泉瓷器总厂、一厂、三厂、五厂都设在镇内,素有“青瓷之都”之称。现镇内个体青瓷作坊发展迅速,镇内有个体瓷厂30多家,正所谓“瓷窑林立,烟火相望”。    龙泉香菇名闻遐尔,享誉百年。上垟镇拥有 17.2万亩的林业面积。丰富的林木资源和优越的生态条件,使用权上洋镇有了“香菇之地”的美称。    上垟镇有6.2万亩的毛竹林,随着农业综合一切项目竹笋两用林的开发,使丰富多彩的笋、竹资源为上洋镇农民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财源。“毛竹之乡”的称号正日益叫响。.  

小梅镇

  小梅镇是中国古青瓷之乡,是中国青瓷的发祥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贸重镇 。小梅镇位于龙泉市南部,东邻屏南镇和庆元县竹口镇,北接查田、八都两镇,西连上垟镇,南与庆元县黄田镇交界,是五都之中心镇,是通往庆元、松溪、政和、建瓯、福州等地的交通要道,距市区40公里,面积97.22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山林面积141035亩,耕地面积12972亩。    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6亿元 ,已初步形成竹胶板、鲜竹笋、鲜菇、塑料、竹木制品、仿古青瓷、电力等系列产品。鲜竹笋、鲜菇等产品出口日本及国内各大城市;镇内黄南工业园区的三和竹业有限公司、新兴香菇保鲜厂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产品供不应求;大窑古瓷厂的仿古青瓷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市场前景看好,极具潜力。小梅镇在一九九三年被列为省级科技星火示范乡镇。    小梅镇历史悠久 、山清水秀、商贾云集,自古以来是青瓷生产、销售的集散地,也是香菇的产销地 ,现今已成为龙泉南乡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的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新规划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查田镇

  龙泉市查田镇位于浙江省龙泉市西南部,东与屏南镇相接,南与小梅镇相倚,西北靠八都镇,东北与兰巨乡相邻。距龙泉市区32公里,54省道横穿全镇,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122.36平方公里,总人口16053人,辖32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56个村民小组,其中集镇人口3160人。2001年顺利通过丽水市小康镇验收。查田镇地势开阔,土质肥沃,耕地17142亩,山林面积18.7842万亩,其中竹笋两用林2.5万亩,杉树、松树覆盖全镇,土地山林资源十分丰富。镇域内主要有茶丰五金汽配工业园区和以欧龙陶瓷有限公司为中心的建陶竹木工业园区。茶丰五金汽配行业已能生产上百种空调机.汽车系列配件,具备了汽车空调全套配件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龙头、小企业为大企业做配套的产业链。全镇共有企业162家,是丽水市的十五个工业强镇之一。.  

安仁镇

  安仁镇位于龙泉的东部,是龙泉市的东大门,距龙泉市区约为29公里。镇辖四个管理区,37个行政村,18495人,总面积207.9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丽浦线53省道穿越镇中心,建设中的丽龙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是招商引资、投资开发的好去处。镇政府下设立政府办事大厅、党政办、工业办、计生办、民政办、土地城建办、工农经经济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发展中心、社会劳动保障所等办事机构,为安仁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仁镇四面环山,东临云和赤石乡,南接龙南乡,西连塔石乡,北隔紧水滩水库与道太相望。木制玩具、黑木耳菌种是安仁的两大支柱产业。以永欣玩具有限公司、忠港(龙泉)礼品家具有限公司为龙头的285家企业是安仁镇经济主动脉,玩具品种近百种,产品远销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预计可实现工业产值1.75亿元,龙泉安仁木制玩具工业园区二期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安仁镇黑木耳菌种因质量好,销量大而名扬全国,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2003年的菌种产量达到1000万包,产值近2000万元,产品远销闽、赣、皖等16多个省市。旅游业是安仁的又一特色产业。安仁镇是龙泉乃至丽水的重点旅游乡镇之一,集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最具有地方特色和引人入胜的景点就有永和桥、仙宫湖、天平山、还有历史悠久的安福古窑址,一桥、一湖、一山如同镶嵌在龙泉东大门的三颗明珠,每年来安仁旅游的游客达5万余人次,到安福古窑址的考古专家近千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安仁镇饮食业的发展速度进入一个全新时期,鲜活的欧江鲤鱼和库湾花白鲢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安仁鱼头火锅馆”火爆丽龙沿线。.  

锦溪镇

  锦溪镇位于龙泉城西,昴山东麓,距市区12公里,东邻西街街道、南连八都镇和竹垟乡、西靠住龙镇、北接岩樟乡,全镇总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10347人,辖14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境内森林、毛竹、旅游、矿产资源丰富,全镇林地面积21万余亩,其中有2万亩国有林,毛竹山有5万多亩;境内的昴山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其中的昴峰(云台峰)是我省名胜景点之一,南端还有丰富的铅锌。牛住线和锦山公路成丁字型纵横东西南北,交通较为便利。1998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立镇、开发富镇、工业强镇、旅游活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好以毛竹和香菇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竹木制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昴山为依托的生态旅游、集镇和岭根中心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下锦、中锦、岭根为重点的下山脱贫小区建设等五篇文章;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镇财政等四项工作;使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长足发展。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200万元,工业产值85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33元,同比1998年分别增长83.12%、20.4%、60.3%、98.8%。2002年顺利通过了丽水市“小康镇”达标验收。.  

住龙镇

  住龙镇位于龙泉市西北边陲,浙闽两省龙、遂、浦三县(市)交界处,距市区49公里。全镇总面积269.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6164人,林业用地面积38.3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3.7%,是我市重点林区和革命老区,也是钱江源头水源涵养林区,素有“浙南-”之美称。境内山高涧深,林木茂盛,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生态公益林分开广阔,总面积为12.6万亩,占全市生态林十分之一。“二次创业”以来,住龙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了富有特色的生态经济。镇容镇貌焕然一新,老区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领域,积极实施了一大批项目,成效显著。38万亩林地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建设了12多万亩生态公益林,水塔、西井生态沟保护完好,林象壮观,引来无数游客,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等媒体曾多次慕名前来采风。绿色产业迅速发展,食药用菌、茶叶、中药材、野兔、山羊等产业逐步走向产业化。生态工业围绕“木”、“水”开发做文章,木制品生产向精深加工发展,木制篱笆、精品木筷、多咪诺、环保型系列木制品等远销海外。绿色能源产业小水电发展迅猛,现投入生产的小水电总装机容量7085千瓦,在建和规划立项的小水电总装机容量20000千瓦。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水塔、西井生态沟、马尾坑瀑布、苏维埃政权遗址等人文景观已在规划开发当中。.  

屏南镇

  屏南镇位于浙西南龙泉市南端,东邻龙南乡,南与庆元县交界,西连小梅、查田两镇,北接兰巨乡,处在龙泉、庆元两县(市)交界处的瓯江源头。镇政府驻地坪田,距城区54公里,下辖屏南、瑞洋、均溪三个管理区,28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总人口10244人。全镇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9277亩,山林总面积374364亩,木材蓄积量1831900立方米,可利用山地6.6万亩。屏南镇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7℃—18℃,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45MM—1850MM,是龙泉第一个林区。屏南镇是龙泉市唯一的林区和重点产林乡镇之一。八百里瓯江从这里起源,瓯江源头第一村南溪村就坐落在镇南部。镇所在地海拔1080米,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建制镇。它与风光秀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紧紧相连,与“-第一高峰”遥相呼应。镇内800米以上的行政村有16个,其中周岱村海拔1240米,属全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屏南空气清新,环境幽雅,辖区内大山环抱、云雾缭绕、沟壑纵横、溪流交错;有奇松怪石险象,飞禽走兽出没;雨后天晴经常出现清心秀丽的云海;寒冬腊月随处可见洁白无暇的雾凇等奇特景观。游览屏南,犹如走进原始的大自然怀抱。屏南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这里盛产优质木材,有上等香菇、黑木耳,有笋干、金栗子、山柿子等土特产,还有野生茯苓、厚朴等药材;这里山高气爽,夏天清凉,是种植高山蔬菜、中药材的好地方;这里是龙泉市水力资源最丰富乡镇之一,现已成为水电开发盛地。2003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屏南镇被列为浙江省欠发达乡镇,屏南镇党委、政府紧借省委、省政府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之东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筑起“两大基地,五个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新格局。同时,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为建设“旅游、休闲、纳凉、避暑”的特色乡镇积极准备前期工作,决心把屏南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屏南镇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开发投资和观光旅游。.  

兰巨乡

  1、 概况:兰巨乡位于龙泉市区南面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之麓,面积155.7平方公里,下辖兰巨、剑湖、大赛三个管理区,28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乡域4385户,人口达16296人。全乡耕地总面积18790亩,山林总面积184491亩,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增长10.8%,是一个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乡镇。2、 区位优势:兰巨乡地处市郊,距市区10公里,交通便捷,丽浦线、安豫线、后会线三条公路贯穿全乡,是瓯江上游八都溪、小梅溪、大赛溪、均溪溪四条流域的汇合处,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小水电;境内还有丛山险峻、气候宜人、具有原始生态特征的凤阳山。同时有(无)线通讯覆盖全乡28个行政,信息便捷。3、 资源状况:(1)、农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六大示范基地:一是蜜蜂岭、大汪沿线的千亩绿化苗木基地;二是剑湖150亩优质烤烟基地;三是大巨200亩中药材基地;四是500亩低山缓坡经济带;五是梅地130茭白套养彩鲤基地;六是剑湖千亩优质基地。(2)、工业:2003年我乡完成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85%,引进市内外资金累计达800余万元,奥盛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改造610万元,形成了以竹木加工、五金配件等为主的工业框架。(3)、旅游:兰巨境内的豫章、梅样、蜜蜂岭和炉田等村具有良好的漂流条件,沿河两岸树林众多,且多为古木名树;豫章何家祠堂历史悠久、文明古老,具有很好的观光旅游价值;玄湖、玄湖店、下沙桥、独田、上湾等村的元宵灯会从解放初就开始盛行,并且每个村灯会都有特色、争相辉映;以炉田度假村为龙头的炉田旅游正在规划中;占地180多亩的国家级瓯江彩鲤原种场等。.  

宝溪乡

  宝溪乡位于龙泉市城区西陲,东与竹洋乡和上洋镇接壤,南与上洋镇相连,西与福建省浦城县交界,北与住龙镇毗邻,全乡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11050亩,耕地面积12102亩,辖11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7214人,全乡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宝溪乡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1166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27万元,工业总值8040万元,人均纯收入3768元。    宝溪乡以宝更、溪头两村首字组合取名。宝溪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红军入浙打响第一枪就在宝溪溪头村,宝溪内高塘村是浙西南特委、龙浦县委成立地,高山、胡住溪村先后为处属特委驻地。1985年,省、地批准宝溪乡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    宝溪乡高山村,境内有著名的披云山,风景秀丽,森林资源丰富,百年古树沧桑,不久,可望成为旅游风景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曾活跃在宝溪、住龙一带,抗战时期曾是处属特委驻地。    制瓷名村——溪头村,是宝溪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这里的人们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办起了仿古青瓷厂。溪头村李怀德是龙泉市青瓷界著名的技师,改革开放以来,张绍斌等继承父业,也办起了仿古青瓷厂,他瓷作的“金丝铁线鸡心碗”在1998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评会”上荣获一等奖。目前,溪头村青瓷厂家有10多家,他们瓷作的仿古青瓷与古代青瓷形象逼真、美观大方、品种齐全、样式灵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竹垟畲族乡

  竹垟畲族乡是全省18个民族乡镇之一,龙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1984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龙泉市西南部,披云山(天师山)东麓,东与八都镇相倚,南与八都、上垟两镇接壤,西与宝溪乡相连,北与锦溪镇、住龙镇毗邻。境域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耕地1.08万亩,山林11.4万亩,全乡总人口7537人,其中畲族2336人,占31%,主要分布在罗墩、际上、金田、红坞、良溪等5个民族村。.  

道太乡

  道太乡位于龙泉市城东北,仙宫湖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倾斜。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0多座,崇山峻岭盘据,山峦起伏交错,峡谷溪涧纵横。瓯江源头的龙泉溪穿境而过。全乡面积351平方公里,是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乡镇。乡人民政府驻地大白岸村,距龙泉市区25公里。东与云和县相邻,南与安仁镇和塔石乡相连,西与龙渊街道的凤呜和城北乡接壤,北与松阳县交界。道太乡水电资源非常丰富。六十年代,建有大白岸一级电站和二级电站,还在道太溪的岭赤和大石溪的西坑下建有两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00千瓦。八十年代,省建紧水滩电站,龙泉溪道太乡段成为紧水滩库---仙宫湖。为支援国家建设,道太乡经过紧水滩水库和大白岸电站两次大的移民及后靠,有19个行政村被淹没,外迁移民193户,991人,后靠移民780户,2910人。是我市重点的移民乡。.  

岩樟乡

  岩樟乡位于龙泉市城西北部,距龙渊镇24公里,东与城北乡的黄鹤相连,南与龙渊镇的白云接壤,西与锦溪镇和住龙镇毗邻,北与遂昌县交界,乡政府所在地设郑庄村。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13.5万亩,人均占有山林33亩;林木蓄积量5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7%,是我市的重点林区乡之一。全乡有11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4034个人口散居在45个自然村中。.  

城北乡

  城北乡地处龙泉市北面,东连道太乡,南邻龙渊街道,西接岩樟乡,北靠遂昌、松阳毗邻,龙遂公路贯穿全乡。全乡面积232.1平方公里,35个行政村,183个村民小组,3198户,1.2万余人口。乡政府所在地河里村,距龙泉市区27公里。 城北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4年全乡实现经济总产值9692万元,比上年增长9.24%;其中农业4139万元,比上年增长5.56%;工业55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16%;农民人均收入2810元,比上年增长4.85%。.  

龙南乡

  龙南乡位于龙泉市东南部,面积212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由建龙、建兴、义和、龙南四个管理区组成,人口21742人,工农业总产值5505元,人均收入1551元。乡政府所在地蛟垟距龙泉市区55公里。龙南民风俭朴,许多地方都保护着以前的风俗、传统,民风纯朴。龙南是高山地区,境内在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凤阳山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许多珍稀野生保护动物,在保护区内还有黄茅尖为-第一高峰,海拔1929米,登山爱好者以登上此山为荣,同时,黄茅尖也是一处风景优美景点。在凤阳山下,有一处由八方村民筹建的凤阳庙,每年来此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主要是外出做香菇的菇民他们乞求香菇取得好收成。近年来,绿色无公害食品成为人们的最爱,而龙南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上具有春季气温回升迟,秋季降温早,夏季短而无酷暑的优势,这里日平均气温较平原低5——6℃常年极少出现32℃以上的高温天气,且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高山蔬菜、覆土夏菇等为主导的效益农业。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夏菇每袋产值达3.2元,比传统冬菇生产效益提高30——100%。高山蔬菜每亩产值达1500——2000元,比种稻效益提高4——5倍。如此高的生产效益,使龙南乡的夏菇、蔬菜生产面积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夏菇生产已突破150万袋,高山蔬菜生产面积达5000亩。高山蔬菜和夏菇生产已成为高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高山蔬菜、覆土夏菇、山羊养殖”为代表的三大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成为龙南乡农业经济的一个崭新的亮点。.  


竹垟畲族乡特产大全




竹垟畲族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