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坞村是竹垟畲族乡4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70户,总人数287人,山林面积2426亩,耕地面积682亩,人均收入2962元(2009年度)。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1181203 | 323000 | -- | 查看 红坞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际上村 |
际上村是竹垟畲族乡5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115户,总人数499人,山林面积2927亩,耕地面积1179亩,人均收入2790元(2009年度)竹垟最大的生态养殖场就坐落在际上村。 |
红坞村 |
红坞村是竹垟畲族乡4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70户,总人数287人,山林面积2426亩,耕地面积682亩,人均收入2962元(2009年度)。 |
良溪村 |
良溪村简介 竹垟畲族乡是全省18个民族乡镇之一,龙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1984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龙泉市西南部,东与八都镇相倚,南与八都、上垟两镇接壤,西与宝溪乡相连,北与锦溪镇、住龙镇毗邻。而良溪村是竹垟畲族乡4个小数民族村之一,全村203户,总人数830人,山林面积4329亩,耕地面积1183亩,人均收入3831元(2009年度)。 |
罗墩村 |
罗墩村是竹垟畲族乡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主要产业是黑木耳,香菇,茶叶.全村207户,总人数792人,山林面积4621亩,耕地面积1255亩,人均收入2803元(2009年度)。 |
金田村 |
竹垟畲族乡是全省18个民族乡镇之一,龙泉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1984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龙泉市西南部,东与八都镇相倚,南与八都、上垟两镇接壤,西与宝溪乡相连,北与锦溪镇、住龙镇毗邻。而金田村地势开阔是竹垟畲族乡最大的产业基地,著名的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金田村.全村197户,总人数738人,耕地面积880亩,山林面积6112亩,人均收入5375元(2009年度)。 |
山溪口村 |
【山溪口村】行政村,属龙泉市竹垟畲族乡。距龙泉市区西南21.5公里。辖垟赛、吴进坑、山僚等10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山溪口,因地处山溪的出口处,故名。2010年408户1426人,耕地1656亩,竹林11435亩,人均纯收入7013元。1951年为山里乡第二、四行政村,1954年复属竹垟乡,1961年以五一劳动节命名五一大队,1982年改以驻地村取名山溪口大队,1984年5月改称山溪口行政村,属竹垟畲族乡。另有漆塆、源头废村,分别于1957年迁居山溪和1935年迁居里荡。特产毛竹、食用菌、林木。 |
局下村 |
【局下村】行政村,属龙泉市竹垟畲族乡。在披云山脚,距乡政府15公里。解放前后均属竹垟乡,1951年为山里乡第五、六行政村,1954年复属竹垟乡,1961年改名五星大队,1982年因重名更名局下大队,1984年5月改称局下行政村,属竹垟畲族乡。另有上石寨废村,1966年迁居局下。1984年,辖局下、后坑、垟尾、下石寨、安坑、三叠石、岱头7个自然村,现辖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局下,村上方为唐时炼铜场,旧称为局,故名。局下村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局下村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为革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有革命烈士11名,难属20多名,为纪念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局下在村口修建了烈士墓供后人瞻仰,缅怀先烈。2012年,耕地658亩,山林38953亩,居民141户544人,总收入971万元,集体收入21万元,人均收入10303元。产食用菌等。 |
五四村 |
【五四村】行政村,属龙泉市竹垟畲族乡。以五四青年节命名。距龙泉市区西南21.5公里。辖上柘坑、下柘坑、岙下、筏竹山、岭后、塘源、野坞、乌狮坪8个自然。村委会驻上柘坑,居柘坑上游,以坑名村。2012年,耕地1146亩,山林6971,其中水田1080亩,林地2259亩,竹林4570亩,居民207户765人。集体收入6.8万元,人均收入7739元。解放前后均属竹垟乡,1951年为山里乡第一行政村,1954年复属竹垟乡,1961年改称五四大队,1984年5月改称五四行政村,属竹垟畲族乡。另有仓塆废村,解放初迁居良溪。产毛竹、木材等。 |
后排岭村 |
【后排岭村】行政村,属龙泉市竹垟畲族乡。在竹垟乡西南方,距乡镇府4公里,海拔300米。1984年,辖后排岭、田蓬、枫树塆、杉树岗、梨柴塆、铜山、谷寮、黄堂林8个自然村。现辖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后排岭,地处排岭山背,故名。2012年,耕地920亩,其中毛竹山2597亩,居民162户621人。总收入920万元,人均收入9710元。1951年为竹垟乡第十行政村,1956年划归八都乡,1958年复归竹垟管理区,1961年称后排岭大队,1984年5月改称后排岭行政村,属竹垟畲族乡。产毛竹、茶叶、代料香菇、黑木耳等。 |
盖竹村 |
【盖竹村】行政村,属龙泉市竹垟畲族乡。距龙泉市区西南30公里。1984年,辖盖竹、隔溪、石壁头3个自然村。现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盖竹,一说在竹林遮盖之下得名;一说产竹品种多,形状怪,取名怪竹,方言“盖”与“怪”谐音,故名。2012年,耕地1170亩,山林6612亩,居民1123人。总收入2421万元,集体收入14万元,人均收入10597元。1951年为竹垟乡第一行政村,1961年改称盖竹大队,1984年5月改称盖竹行政村,属竹垟畲族乡。产食用菌、木材、毛竹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