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村(Limu Cun)
栗木村因村后龙山长满栗树而得名。地处浩塘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县城20公里,东接鲤鱼村,南邻朱美村,西靠三合村,北依丰加村。村始建于1103年,距今909年,总人口1218人,其中男性766人,女性452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栗木、肖家等2个自然村,共6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东北高西南低,海拔100米,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15座小山塘,1座水库,名称为栗木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 所小学校, 1个医疗卫生室,1个体育运动场所,电视260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200人,占总人口的99%,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700人,占68%,修水泥路2.6公里,修水渠10公里,架设电线3000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431021115 | 423000 | -- | 查看 栗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浩塘圩社区 |
浩塘圩居委会(Haotanxu Juweihui) 居委会位于浩塘圩。辖镇政府机关、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卫生院、粮站、电信所等单位和居住于镇区非农人员组成。人口796,其中男430人,女366人。区内经济主要以农贸、汽修、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业为主,人均纯收入0.72万元,服务业年收入570多万元。文化站1家;幼儿园1家;中心小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卫生院1个,卫生室2个。卫生厕所入户率100%,清洁自来水入户率100%;居民医疗参保率100%;有农村客运站和集贸市场一个。 |
三合村 |
三合村(Sanhe Cun) 浩塘镇三合村因三姓合并而得名。地处浩塘镇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距离县城20.5公里,东接朱美村,南邻邓家村,西靠下桥村,北依栗木村。人口1017人,其中男性597人,女性52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三合、上石背、塘家母、下石背等4个自然村,共7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235米,有一条河流经过,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3座山塘3座水库,名称分别为西风岭、石背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个文化休闲广场,1 个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1个医疗卫生室,1个体育运动场所,电视246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916人,占总人口的90%,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390人,占65%,配置垃圾桶10个,建立垃圾处理池2个,修水泥路1.5公里,修水渠2.5公里,架设电视有线1000米,电线1500米。 |
菖蒲村 |
菖蒲村(Changpu Cun) 菖蒲村因地处舂陵江江边,江边有石菖蒲而得名,位于浩塘镇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距离县城20.5公里,东接扫村刘家,南邻浩塘村,西靠下愁村,北依扫村。村始建于1900年,距今100余年,总人口1380人,其中男性690人,女性690人,大部分为汉族,村辖菖蒲、老牙、杨梅等3个自然村。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130米,有舂陵江支流陶家河经过,地下有煤炭等矿产,森林以松树为主,种植3000余亩柑橘树,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个休闲广场,1座学校,1个医疗卫生室,1个体育活动场所,电视750台,电脑25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340人,占总人口的97%,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1100人,占79%,配置垃圾桶120个,垃圾处理池3个,修建公共厕所3个,修砂石路7公里,修水渠8公里,架设有线电视6000米,电线6000米,土特产品有柑橘,桃子。 |
下愁村 |
下愁村(Xiachou Cun) 下愁村因石头而得名。地处浩塘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离县城22公里,东接菖蒲村,南邻元山村,西靠飘塘村,北依舂陵江镇。村始建于1912,距今100年,总人口520人,其中男性300人,女性22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下岭、桃花冲、石高山3个自然村,共3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210米,有舂陵江经过,地下有金矿等矿产,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40座山塘,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个文化休闲广场,1 个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电视50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520总人口的100%,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350人,占70%,配置垃圾桶50个,建立垃圾处理池2个,修水泥路6公里,修水渠100米,架设电视有线1000米,电线2000米。 |
鲤鱼村 |
鲤鱼村(Liyu Cun) 鲤鱼村因村后鲤鱼塘而得名。地处浩塘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离县城20公里,东接浩塘村,南邻朱美村,西靠元山村,北依菖蒲村。村始建于1462年,距今650年,总人口1218人,其中男性618人,女性60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4个自然村。 共9各村民小组;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300米,全村共有1座山塘2座水库,名称分别为鲤鱼塘、小河水库、石井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1 个学校,1个医疗卫生室,电视280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080人,占总人口的92%,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500人,占40%,架设电线4000米。有雄狮、香塔等名胜古迹。 |
元山村 |
元山村(Yuanshan Cun) 元山村因地貌而得名。地处浩塘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县城19.5公里,东接鲤鱼村,南邻栗木村,西靠丰加村,北依菖蒲村。村始建于1066年,距今946年,总人口1385人,其中男性700人,女性685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1个自然村,共8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300米,有舂陵江经过,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7座山塘1座水库,名称分别为二石塘、不山塘、丰加寓塘、冬冬塘、背家凹塘、张弓山塘、月弓塘、大石塘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个文化休闲广场,1 个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1个医疗卫生室,1个体育运动场所,电视368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086人,占总人口的96%,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521人,占62%,配置垃圾桶200个,建立垃圾处理池2个,修水泥路3公里,修水渠10公里,架设电视有线3000米,电线3000米。 |
丰加村 |
丰加村(Fengjia Cun) 丰加村因有古枫树、小江而得名。地处浩塘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县城21公里,东接元山村,南邻三合村,西靠下桥村,北依何家村。村始建于光绪年间,距今200多年,总人口1006人,其中男性511人,女性495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蒋家等2各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东高西低,海拔263米,有一条河流经过,地下有铁等矿产,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15座山塘,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2 个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1个医疗卫生室,电视187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19人,占总人口的83%,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603人,占61%,修水泥路15公里,修水渠3.5公里,电线3500米。 |
何家村 |
何家村(Hejia Cun) 何家村地处浩塘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离县城21公里,东接元山村,南邻丰加村,西靠舂陵江镇,北依飘塘。总人口1126人,其中男性586人,女性54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何家、江口岭、张家愁、浩塘下、苦察岭等5个自然村,共8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有舂陵江经过,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5座山塘,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电视205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126人,占总人口的100%,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700人,占80%,修水泥路4公里,修水渠3公里,架设电线100米。 |
飘塘村 |
飘塘村(Sanhe Cun) 飘塘村地处浩塘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离县城23公里,东接浩塘镇何家村,南邻舂陵江镇岩口村,西靠舂陵江镇孙家村,北依浩塘镇下愁村。村始建于1895,距今117年,总人口518人,其中男性315人,女性203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圩厂、飘塘、鞍石上、鞍石下、塔家山等5个自然村,共5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山区、丘陵并存,海拔300米,有舂陵江经过,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3座山塘,名称分别为圩厂大塘、飘塘大塘、小井塘,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电视18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455人,占总人口的88%,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362人,占70%,修沙石路6公里,架设电线3000米。 |
扫村村 |
扫村(Sao Cun) 扫村原名石马大队,1982年改名为扫村。地处浩塘镇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离县城20.5公里,东接仁义镇莲花村,南邻浩塘村,西靠菖蒲村,北依舂陵江镇。总人口1393人,其中男性732人,女性661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钟家、刘家、阳家、周家等4个自然村,共7各村民小组。 有石马河经过,地下有锰矿、煤矿等矿产,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3座山塘2座水库,名称分别为农场山塘、刘家山塘、扫村山塘、丰塘水库、南家冲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3个活动中心, 1个医疗卫生室,1个文化体育运动场所,电视300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350人,占总人口的97%,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980人,占71%,修水泥路6.3公里,修水渠15公里,开通了网络,土特产有柑橘和黄金梨等名优水果。 |
幕庭村 |
幕庭村(Muting Cun) 幕庭村因周围均为嘉禾县村庄有如屏幕围住该村而得名。位于浩塘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8公里,离县城28公里,东接嘉禾县肖家镇,南邻嘉禾县新队村,西靠石桥镇枫子起村,北依舂陵江镇。村始建于1812年,距今200余年,总人口1320人,其中男性764人,女性556人,均为汉族,村辖庄山、头石等2个自然村,共7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北高南低,海拔50米,森林以杉木、松树为主,全村有水库2座,分别为四清水库和幕庭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个活动中心,电视200余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986人,占总人口的92%,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600人,占60%,修水泥路6公里,修水渠300米。 |
桐木村 |
桐木村(Tongmu Cun) 桐木村因地处桐木岭而得名。位于浩塘镇东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离县城15公里,东接方元镇,南邻方元镇,西靠深村,北依仁义镇炉沙坪。村始建于1768年,距今280年,总人口436人,其中男性230人,女性206人,总人口均为汉族,共4各村民小组;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289米,地下有煤炭等矿产,森林以杉木为主,全村共有猪栏塘等4座山塘,自然灾害主要为旱涝。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运输、外出务工。全村共有1个文化休闲广场,1 个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1个医疗卫生室,1个体育运动场所,电视110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380人,占总人口的85%,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260人,占80%,配置垃圾桶20个,建立垃圾处理池4个,修水泥路5.1公里,修水渠3公里。 |
栗木村 |
栗木村(Limu Cun) 栗木村因村后龙山长满栗树而得名。地处浩塘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县城20公里,东接鲤鱼村,南邻朱美村,西靠三合村,北依丰加村。村始建于1103年,距今909年,总人口1218人,其中男性766人,女性452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栗木、肖家等2个自然村,共6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东北高西南低,海拔100米,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15座小山塘,1座水库,名称为栗木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 所小学校, 1个医疗卫生室,1个体育运动场所,电视260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200人,占总人口的99%,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700人,占68%,修水泥路2.6公里,修水渠10公里,架设电线3000米。 |
大留村 |
大留村(Daliu Cun) 大留村地处浩塘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离县城20公里,东接方元镇观山村,南邻嘉禾县,西靠朱美村,北依浩塘村。村始建于1104,距今800余年,总人口1537人,其中男性907人,女性63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大留、干七、大禾头、元山等4个自然村,共7个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地下有煤炭等矿产,森林以杉树为主,全村共有1座山塘1座水库,名称分别为大禾头、白水冲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个文化休闲广场,1 所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1所医疗卫生室,电视1000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220人,占总人口的74%,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500人,占40%,修水泥路3公里,修水渠13.09公里。 |
朱美村 |
朱美村(Sanhe Cun) 朱美村地处浩塘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距离县城20.5公里,东接大留村,南邻嘉禾县普满乡,西靠三合、栗木村,北依浩塘村。总人口2869人,其中男性1402人,女性1467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朱美、塘里、金龟塘、下井塘等4个自然村,共15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东南高、西南地。海拔300米,有白水冲水库大排洪渠经过,地下有锰矿、铁矿等矿产,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5座山塘1座水库,名称分别为来子岑、蝶子刑、宝岭、小贺、刘胡兰、四清冲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外出务工。全村共有3处文化活动中心, 1所学校,2个医疗卫生室,电视720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2641人,占总人口的92.1%,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1238人,占70.6%,配置垃圾桶20个,建立垃圾处理池6个,修水泥路6.8公里,修水渠8000余米,架设电视有线8000米,电线8000米。有贯穿全村的古石板街800米。 |
邓家村 |
邓家村(Dengjia Cun) 邓家村因全村均为邓氏无杂姓而得名。地处浩塘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离县城33公里,东接嘉禾县田美,南邻嘉禾雷家,西靠嘉禾丰木地,北依嘉禾秧田村。总人口1200人,其中男性620人,女性58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邓家等2个自然村,共6各村民小组。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有一条河流经过,地下有大理石等矿产,森林以松树为主,全村共有12座山塘2座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2个文化休闲广场,1所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1个医疗卫生室,2个体育运动场所,电视586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1100人,占总人口的95%,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700人,占60%,配置垃圾桶50个,建立垃圾处理池7个,修水泥路4公里,修水渠7里。 |
深塘村 |
深塘村(Sanhe Cun) 深塘村地处浩塘镇东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县城15公里,东接仁义镇,南邻桐木村,西北面是靠浩塘村。村始建于1960年,距今52年,总人口800人,其中男性420人,女性38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4个自然村,共7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200米,有农场河经过,地下有锰矿等矿产,森林以杉树为主,全村共有30座山塘3座水库,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2个文化休闲广场,1 个学校,1个科技示范基地,2个医疗卫生室,1个体育运动场所,电视500台,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为780人,占总人口的90%,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370人,占70%,配置垃圾桶50个,建立垃圾处理池5个,修水泥路1000米,修水渠2.5公里,架设电线4000米。 |
深村村 |
深村(Shen Cun) 深村是镇政府西线深部而得名。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离县城17公里,东接桐木村,南邻大留村,西靠浩塘村,北依深塘村。村始建于1960,距今52年,总人口1246人,其中男性716人,女性630人,总人口均为汉族,村辖深村、大长江、小长江、欧家、田头等5个自然村,共9各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海拔235米,地下有煤炭等矿产,森林以松树为主,有木凉亭水库1座,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完善党支部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室、文化宣传长廊等各项实施,全村参加新农合人数占总人口的98%,参加新农保的人数占86%。 |
史家桥村 |
史家桥村(ShiJiaqiao Cun) 史家桥村地处舂陵江支流陶家河畔,河上有座石拱桥,名曰史家桥,而得名,位于浩塘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离县城24公里,东隔河与何家村相间,南邻嘉禾县肖家镇盆头村,西靠舂陵江镇飞仙社下村,北依舂陵江镇岩口村。村始建于1960年,距今52余年,总人口560人,其中男性320人,女性240人,均为汉族,村辖谢家、下桥、邹家等3个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属丘陵地区,东北低,西南高,海拔300米,有舂陵江支流陶家河经过,地下有铀矿等矿产,森林以杉木、松树为主,全村有东塘下水库1座,史家桥电灌站1座,山塘15座,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洪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烤烟。全村共有1个活动中心,1个医疗卫生室,1个药材基地,1个黄花梨基地,电视80台,参加新农合人数为485人,占总人口的90%,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200人,占35%,配置垃圾桶50个,修砂石路2公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