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翁行政村由西翁、岭下谢、王土下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08户,753人,人均收入4388元,土地面积4684亩,其中耕地面积671亩,2007年村集体年收入10.5万元,共有17名党员,村民代表24人,村民小组6个,低保户14户,低收入户46户。2008年3-5月村三委会换届后,三委会共8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林小海,支委为吴祖旺、林吉欢,村委会主任为林敏辉,村委为芦昌友、胡金燕,村合作社社长为林敏辉,成员为林吉欢、夏可跃、吴小印。西翁村是宁波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该村于2005年实施退宅还耕工作,共拆除各类旧危房335间,简易棚屋、露天粪坑等123处;新增耕地60多亩,盘活了存量土地;新建35间安居房,安置24户住房困难户;实施家畜禽集中圈养,统一建造牛栏房14间;统一建造生态公墓,共拆除迁移村内和村旁坟墓245穴。
2006年西翁村开始创建市级重点环境整治村,从硬化、绿化、亮化着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投资50余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7000平方米,目前,西翁本村内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二是完成村庄绿化4500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三是投资25万元,完成总长1000米的沿山排洪渠建设和500米的穿村河道整治。四是投资40余万元,完成自来水二次改造工程,建造公共厕所7座,铺设排污管800米,并制订完善了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门前三包等制度,村内卫生状况彻底扭转。2007年,西翁村创建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加强了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工作,建造2个小公园和体育健身路径。
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翁村的村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先后获得了县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县“四型”先进党组织、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村、县级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胡陈乡先进集体,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验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26200 | 315000 | -- | 查看 西翁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沙地下村 |
沙地下村位于宁海县胡陈乡,现有村民280户,人口1260人,拥有耕地900亩,山林2300亩。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大赖村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团结夯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强基固本,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发展的自强不息之路,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村民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4万元。 |
永和村 |
永和村位于宁海县胡陈乡北部,由上郑、下郑、上宅、下宅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630户,人口总数2084人。土地面积8186亩,其中耕地面积1383亩,园地面积1706亩,林地面积5075亩,水面22亩。村劳动力有1493人,外出务工780人。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00万元,村集体经营收入22万元。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村三套班子的带领下,各项事业有所努力,在经济,环境,人文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永和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上宅自然村更有“唐室尚书第,宋朝宰相家”之美誉。南宋时期的丞相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宁海胡陈乡永和村上宅人。少从学于郑霖。及长,复从学鄞县赵逢龙,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大学上舍试入优等,初授信州军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兴等处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调任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叶相一生忠烈,主张修明政治以振兴邦国,并以孤忠抗大0,支持危局,怎奈凭一击之力难以力挽狂澜,最后郁郁而终。从叶相身上我看到了宁海人的硬气与傲骨,足以名流千古。 永和村还有许多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归锦桥”位于胡陈乡下宅村,始建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落成之日,恰逢丞相叶梦鼎衣锦还乡,故名“归锦桥”。现存桥梁为清代重建。归锦桥东西走向,单拱石拱桥。桥体由巨型石块砌造,桥长14.6米、桥身两端大,中间小,最宽处3.4米、最窄处3.2米、桥高约3.8米。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归锦桥,在(县城)东七十里上宅,宋叶梦鼎致仕途时建。”宁海《叶氏宗谱》记载:“归锦桥在西山之下,盖苍泉脉所通,霖雨经甸、洪涛汹涌,步履维艰。里人议筑斯桥,以便往来。功竣,适值丞相荣归,遂名“归锦”。在其后数百年间,归锦桥多次受到风雨和洪水冲击,叶氏后人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大儒方孝孺曾经为归锦桥题诗:“衣锦归来气如虹,石桥杨柳锁春风。官袍初染非常绿,花帽争辉分外红。人物当思今日异,韶光还与昔年同。东君有意垂眸看,管教贤孙踵旧踪。”现桥为清代在原桥故址上依原桥样式重建,基本保存了宋代古桥的原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长山主村 |
宁海县胡陈乡长山主村,共有村民224户,776人,村民小组6组。耕地面积631亩,园地面积282亩,林地面积1555亩,现有低保户32人,2008年集体经济收入14.1万元,负债27.2万元,2008年村人均收入5300元 为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我村坚持从以下几点措施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1.规划先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环境整治村建设 我村根据市环境整治村创建要求,统一制定村庄规划,加大对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改善村庄环境,从而以环境影响人,增进村民的文明意识.新农村的目标。 2. 大力治理脏、乱、差,村庄旧貌换新颜。 今年,我村全面实施退宅还耕工程和安居工程。通过实施,既改善了村庄的整体面貌,又解决了住房困难的问题. 3. 建设农村组织和文化阵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我村积极筹措资金,改建了村办公楼,配有村办公室、会议室、电教室、图书室和棋牌室等,集行政、教育、活动、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加强了农村民主管理和文化阵地建设的力度。 4. 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逐步加强。 为巩固创建成果,西洋张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卫生保洁制度、绿化养护制度、门前三包制度等,并把各项制度落实到人。 5. 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大力营造环境整治村氛围 |
胡陈村 |
胡陈地处宁海东北边陲,与象山接邻,以勤劳著称的胡陈人民世代生栖在这块靠山濒海的富庶土地上,是个纯农业村。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515户、1885人;拥有可耕地面积1662亩,山林面积5313亩,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2万元,人均纯收入3694元。 |
西翁村 |
西翁行政村由西翁、岭下谢、王土下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08户,753人,人均收入4388元,土地面积4684亩,其中耕地面积671亩,2007年村集体年收入10.5万元,共有17名党员,村民代表24人,村民小组6个,低保户14户,低收入户46户。2008年3-5月村三委会换届后,三委会共8人,村党支部书记为林小海,支委为吴祖旺、林吉欢,村委会主任为林敏辉,村委为芦昌友、胡金燕,村合作社社长为林敏辉,成员为林吉欢、夏可跃、吴小印。西翁村是宁波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该村于2005年实施退宅还耕工作,共拆除各类旧危房335间,简易棚屋、露天粪坑等123处;新增耕地60多亩,盘活了存量土地;新建35间安居房,安置24户住房困难户;实施家畜禽集中圈养,统一建造牛栏房14间;统一建造生态公墓,共拆除迁移村内和村旁坟墓245穴。 2006年西翁村开始创建市级重点环境整治村,从硬化、绿化、亮化着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投资50余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7000平方米,目前,西翁本村内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100%。二是完成村庄绿化4500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三是投资25万元,完成总长1000米的沿山排洪渠建设和500米的穿村河道整治。四是投资40余万元,完成自来水二次改造工程,建造公共厕所7座,铺设排污管800米,并制订完善了卫生保洁、绿化养护、门前三包等制度,村内卫生状况彻底扭转。2007年,西翁村创建市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加强了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工作,建造2个小公园和体育健身路径。 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翁村的村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先后获得了县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县“四型”先进党组织、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村、县级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胡陈乡先进集体,并于2007年顺利通过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验收。 |
车家村 |
走在胡陈乡车家村中,给人最大的感觉是安详、宁静,仿佛这是一处世外桃源。村民安居乐业,和睦共处;村内屋舍俨然,环境整洁,处处绿树掩映。村支书车思品告诉记者,车家村民风淳朴,村干部办事公正无私,平时村里基本上没什么矛盾,15年来,没有一起纠纷出过村。 车思品今年62岁,已当了5届村支书,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声望。不光是车思品,村里的其他干部十多年来也基本上没动过,“我们的村干部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都能全心全意为村里服务,所以村民对我们这支队伍很拥护,15年来,村班子的组成人员一直都很稳定。历次村组织换届选举,也非常平稳,从没出现过波折。”车家村的和谐还体现在,全体村民都能积极参与到村庄事务中来。车家村的村集体收入很少,但多年来因各项农村事业的建设,有较大的资金缺口,看到这个情况,全体村民就自发地筹钱来补贴村里的开支,各家各户量力而行,近几年共筹得50余万元。村民们都说:“建设村庄,我们人人有份,人人应该作点贡献。”另外,村里一些外出工作的人,也不忘桑梓之情,通过各种方式为村庄发展提供支持。 衔泥成巢,集腋成裘,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车家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破旧小山村,设施落后,到处是老屋危房,粪坑猪栏,十多年来,村里先后投资约350万元资金,接通有线电视,进行电网、自来水、道路改造,开发经济林,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并在全县农村率先装上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如今,破旧的老屋已改为耕地,新盖的房屋整齐有序,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村内绿化率达到30%。村中央的“和谐园”公园,芳草萋萋,花木扶疏;村南的水上景观,曲径回廊,凉亭翼然……一座美轮美奂的现代化新农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新的光彩。 |
胡东村 |
胡陈乡胡东村通过十年努力,把一个路窄檐低、茅坑林立的小山村,建成了一个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的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经济薄弱村建设新农村的成功路子。 胡东村座落于省道盛宁公路旁边,与胡陈新集镇隔溪相望,全村共计264户,总人口972人。胡东村不仅是规模小村,也是资源穷村。全村耕地面积500亩 |
中堡溪村 |
胡陈乡中堡溪村下辖方后、中堡、河头、东山四个自然村,村庄建成区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80亩、园地面积1876亩、山林面积3886亩、水域面积23亩。现有居民383户,1280余人,劳动力总人数891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数410人,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左右。近年来,我村响应中央号召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立足丘陵地势,充分发挥地势资源优势,大胆畅想“科技兴农”,脚踏实地地兴起我们的特色农业,东山、河头、中保以水蜜桃为主导农业,方后以洋芋、毛芋、水稻、草莓等为主导农业,东山还设休闲旅游观光等为副业,是新型的典型特色休闲旅游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